教育研究院2010年工作总结 - 北京理工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院2010年工作总结
教育研究院
按照学校建设总体战略布局,教育院在2010年6月1日新成立基础上,在院长郭书记和院务会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努力,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2010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根据校组织部分工,作为常务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院里工作,现代表院务会向上级部门和老师们汇报我院2010工作落实情况和未来工作设想。
一、明确定位,聚焦特色谋发展
在研究院发展定位上做到三个面向:面向学校重大教育改革实践、面向工信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等省部级与区域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重大实践、面向国家战略层次的重大教育改革实践开展工作;在教师发展与通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体制与领导力建设、教育投融资与教育资源配置、学科史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学位与研究生评估、教育公平政策与法规等特色领域开展工作: (1)落实教育部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试点改革”并成立试点改革办公室;
(2)承办了校庆“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人民大会堂会议和良乡校区研讨会,成功举行”徐特立暨延安精神研究会”换届选举,郭大成教授、杨东平教授人民大会堂会议主题发言,何海燕教授良乡会议主题发言;并出版“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并编辑论文54篇;特别是成立研究院后的第一次重大活动中,全体教师参与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组织与徐特立教育思想文集的撰写与编写工作,锻炼了队伍,凝聚人心。
徐研会总会务组:何海燕 周文辉 杨东平 常顺英、王颖 ;
杨东平人民大会堂主题发言
论文组:常顺英、杨春梅、王颖、徐磊、姚红芹
人民大会堂会务组;周玲、杨春梅
良乡研讨会会务组;马永霞、陶红、包海芹、郜岭、王诗皓、靳桂珍、刘丽君 (3)推动学校“卓越工程师”改革计划、并与教务处、改革试点学院进行座谈与规划,发挥研究院智库机构的作用,范春平老师表现突出;
(4)协助基础教育学院和教务处举行了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体制、机制与制度改革研讨会”,院长郭大成教授大会做“志向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对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庞海芍书记负责联系和协调工作;研究院与北京社科联联合主办“公民教育和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论坛”,该活动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系列大型活动之一,深度参与”三个北京“的建设,并在社会科学届产生巨大的影响,常务副院长何海燕教授大会作题为“软实力与公民科学教育”主题发言,办公室主任任杰负责会议的联系与总协调,研究院全体师生参加大会。
(5)由周玲老师牵头,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了7部门和院系的“教师发展与教师促进”的调研活动;杨东平教授组织学科与学术讨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启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系列丛书编写”;
(6) 组织并完成4部校学科史的编写,郭大成教授召开工作协调会,并由靳桂珍老师牵头组织,启动第二轮5个专业学科史编撰工作。
二、夯实学科基础、高起点高规格建设985平台
(1)成功申报了教育学一级博士点和教育专业学位。围绕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教育心理等一级博士点方向,由责任教授和中心负责人牵头,开展6轮多层次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研讨会,注重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建设,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落地”实施;
(2)加强学术组织建设,深度参与本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由跨院部的教授组成成立研究院第一届学术(教授)委员会;杨东平教授当选为第一届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并于2010年11月18日,从国务委员刘延东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17日,院长郭大成教授当选为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何海燕教授当选为理事;2010年12月29日,何海燕教授当选为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理事;
(3)完成了“985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建设目标、建 设方向和内容,形成“1257”的985建设规划方案,既
1基:“工信、国防特色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基地”
2类:“优势和特色实验室”+“重点基础设施实验室”
5个平台项目: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估平台
(2)教师指导与发展研究平台
(3)创新与创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平台
(4)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研究平台
(5)校史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平台
7个功能模块:
第一是实验中心管理控制模块;
第二是教育政策环境模拟模块
第三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模块;
第四是技能实训模块;
第五是设计开发模块;
第六是资料与信息模块
第七是研究与创新
7个模块实现联合运转,信息与资源共享。
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0年研究院获批教育部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项、科技部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社科联项目2项,国家商务部项目1项,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十二五规划项目和海淀发改委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校基础研究基金项目8人申请。在校科研院2010年工作总结中,文科6个学院、我院2010年获批项目数排第二位,科研形势开局喜人。
院2人获批留学基金委到美、加进修项目,9人次出访美国、英国、西班牙、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参加学术研讨并做主题发言,3人次出访美国4所高校访问,并洽谈成合作项目,年前提交教育部报告
获批,成功获批教育部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联盟培训会议”两个指标参与,国际合作成效显著;研究院邀请海外著名学者来院国际研讨与讲座4次,8人次参加国内本领域高层次学术年会并发言,科研与国际交流活动活跃,视野拓展。年底,围绕国际合作处工作内容,个人申报,学院协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化交流项目申报,杨东平教授,王颖副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国际合作战略规划制定,科研与国际交流主管包海芹老师发挥了重要的管理和协调作用。
四、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规范化建设,形成高效和谐的行政管理文化。
初步建设了院校教育研究所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成立了6个特色研究中心以开展国内外学术与科研交流合作,重点落实了教师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两个特色中心工作,公开招聘院办主任,明确院工会主席与教代会主席及组织机构并开展相关活动,徐磊教授为院工会主席,马永霞教授为院教代会主席;院务会在学院重大活动与安排中集体决策讨论,并科学制定了院2010-2011绩效改革分配方案,全体教师一直通过,做到重大决策民主化、透明化、科学化,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在目前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全体教师积极奉献,协助研究院的科研、学术交流、研究生管理等各项工作,团结积极、健康向上的研究院文化已经形成。
如: 校友返校活动组织突出表现:陶红、王诗皓
宣传册便携:陶红、王颖、周玲、包海芹、王诗皓
迎新生工作:郜岭、靳桂珍、王诗皓
研究生面试:郜岭、马永霞、包海芹、靳桂珍、杨春梅、周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