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后 港媒笔下的英国形象变化

合集下载

回归前后香港的变与不变

回归前后香港的变与不变

回归前后香港的变与不变回归前后的香港,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在回归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保留了一些不变的特色。

首先,回归后的香港在经济方面发展迅猛。

回归之初,香港经济的前景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担心香港会失去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事实却证明了他们是错误的。

回归后的香港通过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金融服务,香港都保持了其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其次,回归后的香港文化独特性得到了保持与传承。

香港是一个充满亚洲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城市,在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了其多元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艺术,香港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

同时,香港的语言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然而,回归后的香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回归之初,香港人对于中国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并不了解,这导致了一些紧张和矛盾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局限,开始有更多的人对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表达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香港的社会氛围。

回归前后,香港的社会和风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回归前,香港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人们注重工作和经济发展。

然而,回归后,香港社会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房价过高、教育压力大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等。

同时,香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示威活动,这表明香港社会在回归之后出现了更多的分歧和矛盾。

总体来说,回归前后的香港有许多变化与不变。

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香港的独特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但社会氛围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和压力。

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发展与保持香港特色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香港才能更好地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二十多年前,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个充满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革。

今日,我们可以站在如此多年的时间跨越上,回顾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经济方面在经济领域,香港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者。

特别是在中国不断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的背景下,香港相继推出了两个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分别是阿里巴巴和中国平安,极大地推动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

此外,香港的旅游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受益于内地居民对境外旅行的需求,以及自由行政策的实施,让更多中国游客走出国门。

据统计,2018年香港接待了逾六千万游客,其中四成以上来自内地。

香港的旅游业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香港按照“简单、有效”的原则,进行教育改革。

现在的香港教育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使许多学生得以平等接受教育机会。

在香港,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学校除了在知识层面注重教学外,在学生的网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训练等方面也有着良好表现。

文化方面在文化领域,香港一贯备受瞩目。

回归后,香港进一步开放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合作,使香港的文化、艺术得到更大的展示。

香港规模适中的文学出版产业,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精品。

当代小说作者麦家、著名编剧兼导演许鞍华等人均是香港文坛的重要代表。

此外,香港的电影产业也广受好评,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例如成龙主演的《燃烧传说》和刘伟强导演的《无间道》等,这些作品均受到了海内外影迷的热烈欢迎。

社会方面在社会领域,香港人在回归后,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社会风貌。

香港的人民,保持着他们一贯繁忙而有序的生活方式。

香港社会公平稳定,警队的巡逻和治安维护给香港市民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此外,香港政府把握时机,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使九龙、香港岛等地均有不同的地标建筑物区份,不断提升香港的文化地位和管理水平。

别了

别了
•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 港督的建筑,实际上 是在告诉人们,香港 已经回归祖国,末代 港督已经离去,中国 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 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主题思本想文是篇特写,文章通过描述中英 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 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 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 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表达 了作者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无比欣喜、自豪之情。
四个场景
场面一(2-4):
• 时间:4:30 • 地点:港督府。 • 末任港督彭定康降旗离府。
末任港督 彭定康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港督府
场面二(5--7)
• 时间:6:15 • 地点:添马舰军营东面 • 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第二次降旗。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 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场面三(8--9):
• 时间:子夜时分。 • 易帜交接。米字旗降下,五
星红旗升起,解放军接管香 港防务。
易 帜 交 接
米字旗徐徐降下……
•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 下。
• •
这第标二志次今 降后 旗的——香港港岛再上也的不每会天由一港度督的来降统旗治。。
•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 常大,因为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 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 易帜。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 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 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香港回归20_年的变与不变

香港回归20_年的变与不变

香港回归20年的“回归前拿的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现在是中国的特区护照,这是变化。

不变的是,这两个护照权利、自由度都一样,去很多国家地区都免签,出入境很自由。

拿着特区护照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很自豪。

”香港市民蓝国伦这样说。

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基本法承诺香港回归后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一国两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20年。

这期间,香港经历了哪些变与不变?“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

世界瞬息万变,有些‘不变’一定要坚守,有些则要顺应时势积极求‘变’。

关键是香港越来越好,这最重要。

”站在中银大厦61楼的办公室里,面对开阔的维多利亚港,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说。

Hong Kong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摄影/王 络从“马照跑”到“港女北嫁”每周日上午,李秀恒总会带着家人来到铜锣湾一间茶楼,点上三明治、虾饺以及他最爱的北菇鸡煲仔饭,配上陈年普洱,享受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茶时光。

李秀恒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父母移民来香港,80年代开始创业,他从打工起家,一路发展成为身家百亿的香港“钟表大王”。

李秀恒说,回归前,身边不少朋友移民去了欧洲、加拿大,担心回归之后香港繁荣不再,港人生活方式会变。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选择“回流”到香港。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港人公众假期中依然有复活节、佛诞日和圣诞假期;每周三晚或周日下午,人们依然成群结队涌入跑马地或沙田马场;午夜时分,中环兰桂坊依然熙熙攘攘,迎接各种肤色的朋友……谈起港人生活中的“变”,李秀恒表示,香港与内地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周围不少年轻人都去内地求学、创业,还有越来越多香港姑娘嫁给内地小伙。

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2407宗,到2015年的7136宗,“港女北嫁”正成为内地与香港跨境通婚群体中一块迅速扩大的版图。

更有不少香港青年创业者被内地的“双创”大潮吸引,到北京、深圳寻找创业机会。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三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知识。

2.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色。

3.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表现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

2课时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片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呈现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优秀人物和事迹,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历史、感悟伟大。

一、课堂活动,研习文本了解新闻背景: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周婷、杨兴等四位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文章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任务活动一整体解读全文1.梳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的新闻事实,填写下表。

明确: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①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

②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③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活动二研磨文本内容鉴赏新闻标题1.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独特之处,赏析拟题的妙处。

明确:(1)此标题使用了借代手法。

新闻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但是其标题没有凸显交接仪式和欢庆场面,而是选择代表英国皇家的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这一特写镜头,这样拟题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与这样一艘极具代表性的游轮告别,表示英国在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饱含着对中国崛起的自豪感、幸福感。

香港回归日如何影响中英关系

香港回归日如何影响中英关系

香港回归日如何影响中英关系关键信息项:1、香港回归日的具体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香港回归前中英关系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中英经济合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中英政治交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中英文化交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香港回归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结束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这一历史性事件对中英关系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11 香港回归前中英关系的背景在香港回归前,中英之间围绕香港问题进行了长期而复杂的谈判。

双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分歧和争议。

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也引发了香港人民对于自身地位和未来的担忧。

112 香港回归日的重要意义香港回归日标志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

这一日子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为中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1 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的政治层面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在政治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双方在处理香港事务上的立场和态度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

而英国则需要重新审视其在香港问题上的角色和责任。

211 合作与对话的加强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中英双方在一些全球性和地区性的政治问题上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与对话。

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和高层交往,就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交换意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212 分歧与摩擦然而,在香港的治理、民主发展等问题上,中英之间也不时出现分歧和摩擦。

英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对香港事务发表不当言论,干涉中国内政,给中英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移交后的香港几乎没有变化

移交后的香港几乎没有变化

移交后的香港几乎没有变化
汤姆·切斯希尔;肖熙(译)
【期刊名称】《经济导报》
【年(卷),期】2007(000)024
【摘要】在皇后像广场、维多利亚女王仍然从高高的基座上严肃地注视着下方,街头的指示牌仍然为中英文对照,在文华东方酒店的酒吧里,你仍然可以点一杯马提尼酒……。

旅游机构及相关官员和移居香港的人士都说,自从十年前香港由英国移交回中国以来,这里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变化。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汤姆·切斯希尔;肖熙(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
【相关文献】
1.论回归后香港法律解释制度的变化 [J], 王振民
2.回归后的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变化 [J], 蒋廉雄
3.1997年后香港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J], 黄卫平;王晓波
4.回归后的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变化 [J], 蒋廉雄
5.论香港回归后的法律变化及其影响 [J], 崇庆余;张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别了,不列颠尼亚》落日余晖,英旗远逝

《别了,不列颠尼亚》落日余晖,英旗远逝

《别了,不列颠尼亚》落日余晖,英旗远逝1997 年 7 月 1 日,这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当夜幕降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这之前的一百多年里,香港一直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而今天,英国国旗即将从这片土地上降下,中国国旗将冉冉升起,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傍晚时分,港口上聚集了众多的民众,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海风轻轻吹拂着人们的面庞,却吹不走他们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艘船只静静地停泊着,仿佛也在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指针指向了 1997 年 6 月 30 日 23 时59 分。

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的旋律中缓缓降下,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仿佛安静了下来,只有那面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旗帜在缓缓落下。

现场的人们屏住了呼吸,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充满了感慨。

随着英国国旗的降下,一段屈辱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一百多年来,香港人民在英国的统治下,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不公。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被迫接受着外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但是,香港人民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他们一直在默默地抗争,等待着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当英国国旗降下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人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欢呼雀跃。

这一刻,香港人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骄傲,他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做自己土地的主人。

紧接着,在 1997 年 7 月 1 日 0 时 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徐徐升起。

这一刻,整个香港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高呼着“祖国万岁”的口号,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也标志着中国在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以来,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经历了许多变化。

回归后,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本文将就香港回归后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论述,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政治变化香港回归后,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约定,香港保持高度自治,并享有行政、立法和独立司法权力。

这一安排保证了香港的相对独立性和法治原则的延续。

然而,回归后的香港政治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有一定的干预权;另一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普选制度,市民有权选择行政长官和部分立法会议员。

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挑战。

例如,部分香港市民对普选制度的设计提出了不满和质疑,认为其不够民主和公平。

此外,一些政治议题和争端在香港社会中产生了分歧和冲突。

尽管如此,香港政治的稳定和基本法的执行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经济变化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了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香港依然享有独特的地位,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

回归后,香港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调整。

随着内地经济的崛起,香港的制造业逐渐衰退,而金融、物流、商贸和专业服务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外商投资和内地企业对接的重要平台。

然而,经济发展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香港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压力,特别是来自其他亚洲城市和中国内地的竞争。

此外,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文化变化香港回归后,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一种亮点。

香港继续保持了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西方文化在香港特色中发生了交融和碰撞。

回归后,香港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电影、音乐、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

香港的电影工业影响着全球,并孕育出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导演和演员。

然而,香港的文化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化的影响下,香港本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

回归让香港更加国际化

回归让香港更加国际化

回归让香港更加国际化回归使香港更加国际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那以后,香港开始了自身的发展进程,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回归不仅带来了政治变化,也影响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香港回归对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香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回归使香港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回归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加强,香港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也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文化影响回归对香港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香港传统文化与中华大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港式文化”。

回归后,香港在文化交流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香港艺术、电影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提升了香港的国际形象。

三、社会影响回归对香港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回归后,香港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社会治安得到了有效维护。

香港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加强了与内地的司法合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回归也让香港居民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加强了民生保障和社会福利。

回归让香港更加国际化,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中国的崛起,内地的一些城市与香港展开竞争,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

为了保持香港的竞争力,香港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另外,一些政治问题也对香港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香港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治理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总之,回归使香港更加国际化,促进了香港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香港久经沧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回归使其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香港将继续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影回归香港的辉煌时刻

光影回归香港的辉煌时刻

光影回归香港的辉煌时刻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这个光影交错的时刻,标志着香港重拾主权,并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一、回归前的香港香港作为一个小岛,地处亚洲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港。

在回归前,香港以其繁忙的港口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闻名于世。

殖民时期,英国占据香港,使其得以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然而,长期以来的殖民统治也给香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社会不公、民主缺失等。

二、回归的历史背景1970年代后期,中英双方开始就香港问题展开磋商,并于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时间和方式。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为回归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香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归的目标是实现"一国两制",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三、光影回归的辉煌时刻回归的那一天,香港庆祝活动隆重而庄重。

岛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喜悦的氛围和热情的祝福。

当午夜钟声敲响时,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维多利亚港,迎接一个光辉的时刻。

绚烂的烟花和灯光表演点亮了整个天空,照亮了香港的辉煌未来。

回归后的香港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渐渐展翅飞舞。

香港融入祖国怀抱后,保留了其原有的法律制度、货币体系和自由贸易政策。

经济蓬勃发展,金融、贸易和航运等领域继续繁荣。

香港国际化的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商业中心。

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回归后的香港以其高度自治的政治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国两制"得以在香港得到贯彻,香港居民继续享有自由和权利,民主制度逐渐完善。

政府积极推动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提升了香港市民的福祉。

香港的国际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香港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这个城市保留了数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同时吸纳国际先进思想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香港文化。

香港回归日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展示

香港回归日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展示

香港回归日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展示回归是一项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日的到来,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展示。

在这一天,我们不仅庆祝香港的回归,也铭记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和谐相处。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介绍香港回归日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一、政治层面1. 高度自治:作为一国两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回归后继续保持高度自治。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权力仅限于国防和外交事务,香港内部事务由特区政府自行负责。

这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2. 基本法的实施:回归后,香港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基本法确保了香港的高度自治,维护了香港居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香港回归日是基本法实施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二、经济层面1. 保持开放: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着高度开放的经济政策。

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香港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和企业,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同时,香港的海关和税务制度以及法治环境的稳定性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经济合作:中英双方不仅在香港回归过程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也在回归后继续加强了经贸合作。

中英两国签署了多项协议和合作文件,推动了双方在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合作成果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社会层面1. 稳定繁荣:回归后,香港社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

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共同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香港居民的各项权益。

通过共建共享的理念,中英双方确保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和谐,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繁荣而和谐的环境。

2. 文化交流:香港回归日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盛典,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

中英双方积极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回归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有各种音乐会、舞台剧、艺术展等,展示了香港独特的文化魅力。

香港回归日的国际影响与回应

香港回归日的国际影响与回应

香港回归日的国际影响与回应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市民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日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各国的回应。

一、香港回归日的国际影响1. 地缘政治重塑。

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结束。

这一事件重塑了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使中国在亚洲地区更加巩固地占据主导地位。

2. 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

作为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回归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投资者纷纷关注香港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前景,对香港市场的表现产生了直接影响。

3. 影响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模式的认知。

香港回归日的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一国两制”模式的坚定信念,这一模式也被视为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类似问题的参考。

因此,香港回归日的成功举行对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模式的认知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各国的回应1. 国内回应。

中国内地和香港市民普遍对香港回归表达了喜悦和自豪之情。

中国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并宣布将尊重和保护香港的法治精神和特殊地位,以确保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2. 国际回应。

2.1 美国:美国政府通过一份声明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观点,强调将继续支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希望继续保持与香港的良好关系。

2.2 英国:作为香港的前殖民统治者,英国政府也发表了声明,承诺将继续与香港保持紧密联系,并呼吁保护香港的法治精神和自由。

2.3 欧盟:欧盟对香港回归表示关注,呼吁中国和香港政府共同努力,确保香港的自治与法治。

2.4 亚洲国家:亚洲国家普遍对香港回归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对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支持。

2.5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纷纷发表声明,认为香港回归是中国国内事务,支持中国的合法行动。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日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亚洲地缘政治格局,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一国两制”模式产生了影响。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力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力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力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香港从英国统治下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标志着香港特区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特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香港回归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的国际地位受到了广泛认可。

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保留了高度自治的权利和独立的司法体系,以及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这使得香港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既能够享受中国的支持和保护,又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香港特区的国际地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和尊重。

香港特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稳定,法律体系健全,拥有自由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机构或进行投资。

香港特区的金融业对中国甚至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

此外,香港特区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香港作为中国的窗口,承担着与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香港特区作为唯一拥有选举制度的地区,通过选举产生的特首和立法会议员,代表了香港市民的意愿和利益。

这使得香港特区在国际事务中代表中国发表立场和表达意见的同时,也能够为香港市民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香港特区不仅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具有影响力,还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港特区拥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文化交流者。

香港的大学在全球排名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国内外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香港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丰富多彩,各类艺术节、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参与者和观众。

然而,香港特区的角色与影响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近年来,香港特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与政府政策有关的争议和抗议活动在香港发生。

英国对香港的管理和政治发展

英国对香港的管理和政治发展

英国对香港的管理和政治发展英国曾经是香港的主权国家,对香港的管理和政治发展至关重要。

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英国为香港制定了许多政策,例如实行民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等等。

然而,自香港回到中国掌管后,香港的政治发展和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人都对英国作为前任主权国家的管理方法和政策提出了质疑。

在英治香港期间,英国采用了一些独特的管理方法。

首先,英国实行了一些民主制度,例如选举立法会、特首和行政长官。

这些民主制度给予香港居民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能够参与政府决策,对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英国还积极发展香港的经济,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使香港成为亚洲的金融、商业和航运中心,促进了香港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香港自回归后的管理和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人认为,英国在香港时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政治问题。

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民主制度虽然给予居民话语权,却没有完全解决香港政治系统的问题。

例如,英国曾经规定行政长官必须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选举产生,但是无论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如何,都无法完全解决香港政治制度的根本问题。

此外,香港回归后的一些政治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英国管理和政策的质疑。

例如,2014年“占中”事件,香港民众占领中环和谐广场,要求实行普选,推进民主发展。

虽然英国在支持香港实行普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场重大事件的爆发也说明了英国在香港政治发展方面的管理和政策仍有局限性。

总的来说,英国对香港的管理和政治发展至关重要,其结果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香港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香港回归中国后,管理和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与英国管理和政策的局限性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有何影响

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有何影响

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有何影响关键信息项:1、香港回归的时间和背景2、中英双方在香港回归前后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互动3、香港回归后中英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4、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的积极影响5、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的挑战和问题6、中英双方在处理香港相关事务上的原则和立场1、香港回归的背景和历程11 香港问题的历史渊源12 中英谈判的过程和关键节点13 最终确定香港回归的时间和方式2、香港回归对中英政治关系的影响21 中英政治互信的重建与发展211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机会增加212 政治交流机制的建立与完善22 主权问题的解决对中英关系的重要意义221 消除了中英关系中的一大障碍222 为双方建立更加平等和稳定的关系奠定基础3、香港回归对中英经济关系的影响31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中英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311 为英国企业提供更多在华投资和业务拓展的机会312 加强了中英之间的金融合作与交流32 中英贸易关系的新发展321 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结构的优化322 双方在贸易政策和规则方面的协调与合作4、香港回归对中英文化交流的影响41 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411 学术交流项目的增加412 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的机会增多42 文化艺术活动的交流与合作421 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的互访422 促进了中英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欣赏5、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51 英国对香港内部事务的不当干涉511 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512 对中英关系造成负面影响52 香港社会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对中英关系的影响521 如社会动荡、政治纷争等522 考验中英双方的应对能力和合作意愿6、中英双方在处理香港相关事务上的原则和立场61 中国坚持“一国两制”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稳定繁荣611 确保香港在宪法和基本法框架下高度自治612 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62 英国应尊重中国主权,遵守相关国际协议和承诺621 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香港事务622 共同推动香港的持续发展和稳定7、展望未来中英关系在香港问题上的发展趋势71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711 如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712 为香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72 妥善处理分歧,维护中英关系大局721 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722 推动中英关系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前进总之,香港回归对中英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语文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特写性消息的特点,注意它和一般新闻的区别。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1、了解特写、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1、新闻特写、一般新闻、通讯的区别。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

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

)二、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3、消息的特点:真实性、概括性、时效性4、消息的结构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文本探究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

香港回归日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与影响

香港回归日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与影响

香港回归日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与影响香港回归日: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与影响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香港从英国殖民统治中恢复归属中国,并成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香港的回归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对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与影响产生了广泛的探讨。

一、经济联系与互动香港回归后,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香港继续保持着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紧密联系。

回归之后,香港仍旧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保持独立的关税制度和货币发行权。

这使得香港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同时,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香港回归后,世界各国企业仍然利用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和投资平台。

香港保持了较低的税率和开放的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投资者。

与此同时,香港的独特法治体系、自由贸易政策和流通便利也为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提供了法律和市场上的保障。

二、文化交流与合作香港回归后,保持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为香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遇。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文化精英。

这使得香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

香港的电影、音乐、艺术等文化产业在回归后不断发展壮大。

香港电影产业一度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不仅在亚洲地区有很高的影响力,也曾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香港的文化产业不仅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各地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三、政治影响与国际视野香港回归后,虽然保持着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但政治影响与国际视野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国际事务中,香港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参与,同时也受到中国政府的指导和干预。

香港回归后,国际社会开始重新评估对香港的视角和立场。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香港回归后的治理和民主发展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和关切。

一些国家担心香港的自治权受到侵蚀,一些则对于香港的商业自由和法治体系表示肯定。

香港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往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论文《香港回归前后港媒笔下的英国形象变化——以对《大公报》的内容分析为例》课程名称国际传播学小组侯丹0918104003林斯帆0918104013刘紊汝0918104016牟秋萍0918104019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任课教师王琰开课时间1—18周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6月13日香港回归前后港媒笔下的英国形象变化——以对《大公报》的内容分析为例【内容摘要】本文以香港《大公报》为个案,将1986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的这二十一年作为时间范围(注:由于无法找到1989年整年的相关的资料,故而取1986年代替之),以1986—1996年这十年为一个时间段,以1997年一年为一个时间段,以1998—2007年为第三个时间段,抽取每月的前五天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最终得到以英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共3370篇,通过对其报道主题、报道倾向、篇幅和报道形式等指标的分析,继而通过与美、日、俄、澳等国的数据对比,最终获得《大公报》对于英国国家形象塑造在香港回归前后的数据变化,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终给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形象;英国;国家形象;《大公报》;香港回归一、研究对象19世纪后期由于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香港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而沦落为英殖民地。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在1984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观点)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由当初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到今天作为中英两国经济、政治等多方合作的主要阵地,香港与英国渊源甚深。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公报》在香港回归前后二十年的新闻报道进行的多方调查探究,来探讨香港媒体笔下的英国国家形象,观察其中的变化和联系,得出一系列的数据结果并进行分析建议,本文数据均为真,然而分析结果会有个人的猜测以及主观因素掺杂其中,难免有失偏颇,望老师可以纠错指正。

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大公报》与英国相关的一系列的报道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研究,得出研究的结论。

(一)报纸选取《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是中国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突出新闻特性﹐编排醒目美观﹐注重培养人才,尤其是社评﹐力求言之有物﹐见解独特﹐对时政有所批评﹐很快名闻国内﹐《大公报》也一跃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报纸和舆论界的代表之一。

《大公报》以民间报纸的姿态出现,是香港特区政府刊登有关法律性质广告的指定报刊,企业决策人士及商贸界人士是《大公报》的主要读者群。

而作为香港的代表报纸之一,《大公报》立场鲜明,作为曾经殖民于英国的香港媒体,其对于英国的报道在各方面都应有其不同之处。

(二)时间段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大公报》对英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情况,以及对比在香港回归前和回归后在对英国形象的塑造上是否存在差异,在分析单元时间段上,选择了1987年(香港回归前十年)到2007年(香港回归后十年)这二十年中的涉及英国的相关报道和文章,但由于我们无法在学校图书馆找到1989年整年的《大公报》报刊,故而,不得不将研究时间提前一年至1986年以确保数据对比的可行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1986—1996年的十年(除去1989年),香港仍隶属应该管辖范围,故而,我们猜想其关于英国的报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且将其划入香港新闻的一部分;而1998—2007年的十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对于英国的报道应更加处于第三方的角度,更加全面客观,并将其报道划入国际范畴内;而1997年作为香港回归前后的中间分割点,有着其独特的代表性和与众不同的意义。

(三)分析单元的选取在《大公报》中,通过人工查找了从1987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共二十一年的文章,其中涉及到英、美、日、俄、澳五国的文章共17964篇;而在这二十一年中,标题以及正文中以“英国”为报道主题的文章共3370篇,占总数的18.76%,即每5.33篇报道就会有一篇文章是与报道英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

(四)类目建构所分析的类目包括报道主题、报道立场与倾向、文章篇幅、版面、报道类型以及消息来源等内容。

1、报道主题将报道按主要报道内容划分成六类: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教文化和社会。

其中政治类的报道包括有关英国在国家政治生活、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活动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经济类报道包括有关英国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活动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国际关系报道包括有关英国外交关系以及国际之间关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科教文化报道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医疗、旅游气象等方面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社会类报道包括报道社会现象、社会岁月、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新闻。

2、报道立场与倾向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客观报道、负面报道。

区分报道倾向主要是看新闻报道的用词和内容,赞扬英国政府的有关政策与做法的报道属于正面报道;批评英国政府或可能对受众在英国形象的认识上造成明显障碍、曲解或者误解,以及有可能对英国形象引起不利联想的报道,归入负面报道的范畴;其他客观且不带任何褒贬色彩的事实陈述均被列入客观报道。

3、文章篇幅将文章篇幅按字数的多少分为短篇、中篇、长篇。

300字以下为短篇,300-1000字为中篇,1000字以上为长篇。

一般情况下,报纸对所报道的内容、主题越是重视,就越倾向于用较大篇幅的文章,所以,文章篇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报纸对所报道主题的重视程度。

4、版面香港《大公报》是一份综合性报纸,内容丰富。

《新闻》版包括世界要闻、香港、中国新闻、经济和体育新闻等;《要闻专题》版对时事题材深入剖析论述;《国际热点聚焦》版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社会现象。

为迎合读者对经济讯息的需求,多达十余个的《经济》版面详尽报道香港、内地和国际最新经济动态,并经常刊载专题文章、特稿等,极具参考价值。

《物流与航运》版、《大公教育》版,广为航运界和教育界人士称道。

《大公论坛》则是各界人士对时事发表意见的园地。

此外,《中国专题》、《海峡两岸》、《经济观察家》、《创新科技》、《社团》、《中华医药》、《保健》、《消费新风》、《校园》、《文化》、《专业世界》、《体坛长短镜》等专题版面,内容丰沛,各具特色。

5、报道类型按照常规的报道类型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四大类,此外,有一些报道的类型不明,无法明确划分入以上四类,故而将其余报道计入其他类。

6、消息来源本研究的消息来源是指提供资讯给媒体组织用以换取新闻报道的个人与团体,例如特殊利益团体、公开活动、或其他新闻媒体(如通讯社)。

《大公报》的新闻来源主要为本报、其他各国通讯社、新华社以及其他(包括读者来信和专家投稿)。

三、研究发现本次研究以《大公报》作为港媒代表,抽取了二十一年中每个月的前五天,《大公报》作为日发行报刊,二十一年人工筛选调查了1260份报纸(每年1月2日,《大公报》休刊,故而调查时间后移一日,即每年1月调查1—6日5份报纸),其中共有以英国为报道主题的文章3370篇,即每份报纸有涉英报道2.67篇,足够的新闻报道流量可以减少模式化的国家形象。

(一)涉美报道居高不上,英国报道比例回归后有所提升香港回归前、后十年各调查报纸600份,其中回归前十年的涉英报道有1380篇,回归后十年以英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有1830篇,即每份报纸分别有涉英报道2.3篇及3.05篇;而1997年,调查报纸共60份,每份报纸涉英报道2.67篇。

与均值2.67相比,香港回归后,《大公报》以英国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多于1986—1996以及1997年。

表1 《大公报》1986—2007年间国家对比表格例最高,甚至是英国的2至3倍,平均每份报纸都会有以美国相关事宜为主要内容的报道6篇左右,由此可见,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容小觑。

而相比而言,香港回归前的十年,以日本的报道比例居第二位,而在香港回归后的十年,则以英国的报道比例为第二高;比例的变化时由香港与英国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引起,在香港回归前,对英国的报道有所顾忌,故而数量上略低。

此外,香港回归后,中英两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作使得两国关系日益密切,故而对英国的报道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大公报》对英国的报道受到中英两国利益关系影响较大。

(二)报道态度以客观、纪实性报道为主《大公报》作为香港重要报纸之一,以其公正、客观出名,在对于英国的报道上,《大公报》也始终秉持着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以求报道的准确性。

比例均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大公报》有许多的消息来源于其它的外国通讯社,其本身的利益立场十分显著,未免有失偏颇,而来源于本报的消息大都处于中立态度,不偏不倚。

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更加有利于英国国家形象的确立。

(三)经济兴盛,与中国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公报》二十一年来报道的报道主题的总结对比,可以看出香港《大公报》对于英国的报道态度和方向,从而反映出《大公报》笔下的英国形象。

表三《大公报》1986—2007年间报道主题对比表格二十年以来均为比例最高,“经济”主要们描述了英国的经济状况,如股市的变化、币值的汇率。

经济举措等,由此可见,英国作为经济大国之一,对香港乃至中国的影响力最大。

此外,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的报道次之,二者之和超过了报道的1/3,对外关系主要记载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及其外交政策,随着中英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对于英国的政治及对外关系的报道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也大,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报道更占有极大的比例。

由此可见,《大公报》将英国这一经济大国视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与中国政治、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以短篇为主的简洁报道短篇报道精炼直接,中篇报道详略得当,长篇报道清晰详实,针对于不同的报道内容,选择不同的篇幅进行报道从而使得报道达到最好的效果。

长篇最少,而短篇多以消息为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力求以最简短的文字传递即时消息,短小精悍,讲求实效性;而中篇、长篇则多以通讯、评论为主,以生动形象的手法描述事件或介绍人物,使得读者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版面相对固定通过对于《大公报》涉英报道的版面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和主题,如政治、经济、体育等,而其版面的划分也可以看出香港媒体对于英国的地位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