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的繁华是在1997年英国将它移交给中国后开始的。之后边界管理更为宽松,通行证更容易获得,中国内地人可以来这里消费。内地人变得越富裕,他们来香港购物的次数就越多。

但在今天,它不再只是一个购物场所。这座城市正经历以惊人速度发展的文化繁荣。中国艺术市场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占23%的全球份额。香港介于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独特地位正令其变成一个文化平台。

享誉国际的高古轩画廊除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和罗马设有画廊外,今年1月在香港中环商业区落户。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画廊“白立方”宣布,它将在香港干诺道50号开办其在海外的第一家画廊。这里离有钱的西方人和中国真正的富人都爱去的文华东方酒店和邓永锵创立的私人会所“中国会”不远。其他画廊肯定会效仿高古轩和白立方的做法。才成立4年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刚刚将60%的股份卖给了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展巴塞尔展会的母公司瑞士MCH集团。

香港普通公民是否能从香港的繁荣中直接受益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过高的房价意味着普通人只能住进蜗居,其工作观也非常现实。画廊和艺术展一般被视为只属于精英中产阶级而非普通大众。但中国会老板邓永锵说:“有了财富后就会追求文化。”香港一直都在追逐西方文化,现在看来,香港人想要的还不止这些。

今年2月,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前馆长拉尔斯·尼特韦被任命为M+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M+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成为西九文化区的一部分。香港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似乎对文化和画廊充满渴望。本月的香港书展吸引了100万参观者(其中仅有1%的参观者为内地人),每人用于购书的钱约为35英镑(1英镑约合10.59元人民币——本报注)。人们踊跃参加了300多场读书会和研讨会。

邓永锵主持了两场主题分别为《如何和什么》、《为何作者写作?》的公共论坛。他说:“6天的会展门票就卖了3500万英镑。”邀请到的演讲者有英国史学权威戴维·斯塔基,著名英国出版人康泰纳仕集团行政总裁尼古拉斯·科尔里奇等名人。他的论坛都被挤爆了。

他指出:“你在别的地方能发现人们如此渴求知识、热爱学习吗?这是我举办论坛的原因,即让人们接触最新的思潮。”斯塔基有同感,他彬彬有礼地对不断向他提问的700名观众说:“当我来到书展时,我无法相信有这么多人。这在英国是不可想像的。”

尼特韦说:“香港艺术界一直都缺乏自信,但艺术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许多香港艺术家缺乏的是活动场地,一个赋予他们荣誉的平台。大多数西方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

香港和英国之间签了什么不公平合约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香港回归历程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3年7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姚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为首的英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中英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第二次会议。

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选举,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来选择最高行政首长,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主政的中国公民。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