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弑其君》上课用5661
《崔杼弑其君》
《崔杼弑其君》=第%二G教2育W资E源网$《崔杼弑其君》教学目的:一、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二、初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特点。
三、初步了解文中晏子的表现,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有初步认识。
四、对文中涉及的“大史书曰”这一细节进行品析,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晏子不死君难”和“大史书曰”两节;了解“晏子”这个人物及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具、教法:一、实物投影仪。
二、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通过对《左传》的介绍,导入课文: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
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相关链接”,了解更多的有关《左传》的知识。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
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
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学生诵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及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落实有关的文言知识。
做法:学生把有关的文言知识写下来,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习内容(1-3份),全班同学一起去讨论决定,老师适当补充。
1.通假字:遂取之“取”通“娶”反队,遂弑之“队”通“坠”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通“脱”④干掫有淫者“干”通“捍”2.古今异义:(1)君之臣杼疾病(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3.词类活用:(1)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2)见棠姜而美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3)公鞭侍人贾举(名作动,鞭打)(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崔杼弑其君》教学参考
“崔杼弑其君”,见《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史记·齐太公世家》也有记载)【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鲁国)北鄙。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左传】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鲁国)北鄙,以报孝伯之师也(1)。
公(鲁襄公)患之,使告于晋(2)。
孟公绰(3)曰:“崔子将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归,何患焉!其来也不寇,使民不严,异于他日。
”(4)齐师徒归(5)。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6)。
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7)。
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8)。
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
”(9)武子筮之,遇《困》(坎下兑上)之《大过》(巽下兑上)(10)。
史皆曰:“吉。
”示陈文子(11),文子曰:“夫从风(12),风陨,妻不可娶也(13)。
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4)困于石,往不济也(15)。
据于蒺藜,所恃伤也(16)。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
”(17)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
”(18)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19)。
以崔子之冠赐人(赐给侍者),侍者曰:“不可。
”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20)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
”(21)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22)。
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23)。
夏五月,莒(ju)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24)。
甲戌,飨诸北郭(25)。
崔子称疾,不视事(26)。
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27)。
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
公拊楹而歌(28)。
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29)。
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勿许(30)。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
近于公宫,陪臣干掫(zou)有淫者,不知二命。
”(31)公逾墙。
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32)。
贾举、州绰、邴(bing)师、公孙敖、封具、铎(duo)父、襄伊、偻(lǚ)堙(yin)皆死。
《崔杼弑其君》原文和翻译
《崔杼弑其君》原文和翻译《崔杼弑其君》原文和翻译《崔杼弑其君》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崔杼弑其君》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崔杼弑其君》原文: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
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
”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
”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
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
甲戌,飨诸北郭。
崔子称疾,不视事。
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
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
公拊楹而歌。
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勿许。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
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
”公逾墙。
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
嬖,生景公。
丁丑,崔杼立而相之。
庆封为左相。
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
”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乃歃。
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崔杼弑其君》翻译:齐国棠公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
东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
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
《崔杼弑其君》教案
《崔杼弑其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崔杼弑其君》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3)利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2)教育学生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忠诚守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崔杼弑其君》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分析崔杼弑君的动机及其性格特点。
(2)探讨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左传》的地位和影响。
(2)讲述《崔杼弑其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崔杼弑君的动机及其性格特点。
(2)解读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寓意和价值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崔杼弑其君》篇目。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事中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等。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崔杼弑其君》教案
《崔杼弑其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崔杼弑其君》这篇文章。
(2)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忠诚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崔杼弑其君》的文章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3)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3)对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崔杼弑其君》的背景及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和思想内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崔杼弑其君》。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 崔杼弑其君教学案(语文版必修2)
第14课崔杼弑其君本课话题——忠诚一、从课本中积累“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这一回答,表现了晏子的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
在春秋时期,讲究忠君固是一种传统,但晏子却具有超然于上的态度,明确了忠君的界限与尺度。
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阐明了忠诚的真正含义。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职场中,有很多人一面在为公司工作,一面又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一旦公司遇到挫折,他们就另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对于这样的人,虽然看似他们在职场中有着自己的位置,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他们终将会为自己的不忠诚吞下苦果。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
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并给予体谅。
一定要记住:无论是作为一名员工,还是做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忠诚于公司,忠诚于他人是做人的根本,因为,忠诚于别人就是忠诚于自己。
三、从历史中积累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
人们在盛赞诸葛亮的旷世奇才的同时,也赞美他能忠心耿耿地报答知遇之恩的美德。
自从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己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忠诚,在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贤人能士的心中,占有着无论多少金钱、多高的官位都不能与之衡量的地位。
四、从名言中积累1.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清·魏裔介2.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3.忠诚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
——塞内加4.牢固地结合产生忠诚,这一谚语永世长存。
——高尔基5.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
——弥尔顿一、作者简介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崔杼弑其君》;教案
《崔杼弑其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崔杼弑其君》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介绍《崔杼弑其君》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文本分析: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人物形象。
3. 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国的政治状况。
4. 道德伦理:讨论崔杼弑君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文本分析和历史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崔杼弑君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崔杼弑其君》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文本分析: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人物形象。
3. 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国的政治状况。
4. 道德伦理:讨论崔杼弑君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思考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思考题回答:评估学生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崔杼弑其君》的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伦理道德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崔杼弑其君》的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伦理道德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资料。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历史背景等。
5.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道德伦理问题的讨论指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崔杼弑其君》的原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细节分析:针对文本中的关键细节,如人物描写、对话等,进行深入分析。
《崔杼弑其君》教案:古代权力斗争的血腥故事
《崔杼弑其君》教案:古代权力斗争的血腥故事。
一、故事背景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各大诸侯势力纷争不断,不断寻求利益和权力的扩张。
崔杼是燕国首相,拥有一片非常广阔的封地,但是他却始终无法满足自己的野心。
在燕国君主相继去世的局势下,崔杼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夺取燕国的国王之位。
二、故事经过崔杼先是向燕国平民宣传自己有怀才不遇之感,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燕国民心不稳,对崔杼的质疑和不满开始在各行各业中蔓延。
崔杼意识到,要想成功夺取王位,必须维持各个帮派之间的联合,在这个过程中,他决定借助铁血手段——杀死燕国王。
崔杼找到了燕国王,称自己对燕国的忠诚并得到王的信任。
崔杼告诉国王说,燕国内部存在着很多反对势力,如果想要稳定局势,便需要和他合作。
崔杼趁机利用自己的信任进入宫殿,将燕国王杀死,随后又将王室的所有贵族全部抓捕并屠杀。
最终,崔杼成功夺取了燕国的王位。
三、故事影响《崔杼弑其君》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残酷和权力的嗜血。
然而,它也为中国古代政治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崔杼弑其君》可视为一种腐败、专制政治的反面教材。
崔杼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最终引发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这也警醒了今天的政策制定者,提醒他们不要过于为了所谓的利益,而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安危。
《崔杼弑其君》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息的态势,以及国家愈演愈烈的政治山雨。
这个故事也呼吁各个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外敌侵略和内部分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课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和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问题。
在战国时期,帝制和封建制度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威信,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
《崔杼弑其君》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制度败坏,需要通过新的体制和法律来改善这个局势。
《崔杼弑其君》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更为今天提供了许多有关权力斗争和政治制度方面的有益启示,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具有历史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崔杼弑其君》教案
《崔杼弑其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左传》这部历史著作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书的认识。
(2)通过分析《崔杼弑其君》这个事件,使学生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3)培养学生准确解读古文、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崔杼弑其君》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崔杼弑君与古代礼制的关系,认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变化,理解历史规律。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3)通过分析崔杼弑君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忠诚、正直、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崔杼弑其君》事件的经过及其影响。
(3)崔杼弑君与古代礼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古文阅读与理解。
(2)对《崔杼弑其君》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左传》这部历史著作,引发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崔杼弑其君》的相关内容,了解事件经过,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崔杼弑其君》事件,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崔杼弑君事件。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崔杼弑君事件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思考类似事件在后世的历史进程中是否仍有发生。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崔杼弑其君》的相关内容。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件4
请学生复述“晏子使楚” 的故事。
问题: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晏子给我们的印象是 个机智、聪明的人,有着超 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口才。
人物关系
贾举庄公 侍人
晏子
崔杼 齐国大臣
扶立又弑 帽子送人
庄公
齐国国君
棠姜 棠公寡妻
齐棠公
学生诵读课文,了解文
章内容 1.通假字:
“取”通“娶”
①遂取之
门进去。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
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 晏答人汗无子说可成人拜:派雨!见 "吗齐,”楚?国竟比 王王的派。肩 曰都您楚继 :城做王临踵 “使说淄而 然臣:有在则。"七齐",何晏千国何为子五没回为使百有 户子人?家”,晏人子们对一起曰张:开“袖齐子命,使天就, 阴各暗有下所来主;。一其起挥贤洒者汗使水贤,主就,会汇不 成肖大者雨使;不街肖上主行人。肩婴膀最靠不着肖肩,膀,故
《春秋左传》 又名《左传》, 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 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 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 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 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 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 《左传》《太史公书》、韩
崔杼弑其君
《左传》
第 一课
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
崔武子
名作动,鞭打
(2)见棠姜而 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美之
(3)公鞭侍人为动用法,为……而死 贾举
4.文言虚词积累:
焉 偃御武子以
吊焉
庄公通焉 吾焉得死之 积土成山,
代词、代“齐棠公” 代词、代“棠姜” 表反问,怎能
兼词,相当于“于之”
2020最新崔杼弑其君PPT3 语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讨论1-3段
这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列出文中人物, 想想众多人物的关系。
明确:主要叙述“崔杼弑其君”
人 庄公 齐国国君
物
弑
关 系 崔杼 齐国大
臣
棠姜 棠公寡妻
人物性格
崔杼:忍辱含羞,渐生弑心;“不朝”引诱, 暗中布设;时机一到,心狠手毒 知人善用,深谋远虑(留用晏子,稳固 自己的地位)
庄公:好色,无道,昏庸
以 以崔子之冠赐人(介词,用) 尔以帑免,我将死(动词带领) 欲以客往赴秦军(动词带领) 执简以往(相当于“而”,表修饰)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免,是反子之义也。 申蒯,侍渔者。 (2)被动句 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意合被动) (3)宾语前置 社稷是主。 将庸何归?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 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 子的《春秋》而作。起自鲁隐公元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
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 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 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 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 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 (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 《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 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崔杼弑其君
《左传》
第一课时
学生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通假字: ①遂取之 ②反队,遂弑之
“取”通“娶 ”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④干掫有淫者
“队”通“坠 ”
2.古今异义: (1)君之臣杼疾病
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件
③本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字字千钧。不足50字,却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写了出来,足见我国古代史官的伟大与崇高。
②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学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历史的真实。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4.翻译文句
①庄公通焉,骤如崔氏。 译文:齐庄公和棠姜私通,屡次去崔杼家。 ②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 译文:君主死了,我到哪里去呢?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借以高居于百姓之上的吗?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5.请结合文中内容,概括并分析崔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曰: “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 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2.词类活用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河南省鹤壁高中语文(语文)必修二课件精选集:第四单元 《崔杼弑其君》(21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分人物性格
崔杼:
忍辱含羞,渐生弑心;“不朝”引诱,暗 中布设;时机一到,心狠手毒
知人善用,深谋远虑(留用晏子,稳固自 己的地位)
庄公: 好色,无道,昏庸
晏子: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贤臣,以社稷 的大局为重,信守为国家谋利,为百 姓造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齐读最后一段,讨论:
①崔杼为什么杀死太史?又为什 么对第四位太史“舍之”?
②南史氏“执简以往”用意何在 ?
明确: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 杀君的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 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 故“舍之”,南史氏惟恐没有人 再敢直书其事,故“执简以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业
①课后拓展,阅读并翻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 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解读
《崔杼弑其君》记载了这么一个史实:齐庄公因通奸大臣崔杼 妻,不但公然“骤如崔氏”(经常到崔杼家里去幽会),而 且公开污辱崔杼,将崔杼帽子随意赐给别人。崔杼趁庄公入 室幽会之机,“闭门”,“甲兴”,拒绝“请盟”(饶命) ,令卫兵箭射爬墙欲逃的庄公,使其坠地摔死。崔杼随即立 景公为帝,自立为相,操揽大权。不料史官如实记下“崔杼 弑其君”这一大逆不道的史实,崔杼大怒,杀之。史官的两 个弟弟继续记,接连被杀。史官的三弟再记,慑于正义与英 勇,崔杼只好作罢。三条生命,四个人前赴后继(还有一位 “南史氏”“执简以往”),才保住了这段历史的真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以 以崔子之冠赐人(介词,用) 尔以帑免,我将死(动词带领) 欲以客往赴秦军(动词带领) 执简以往(相当于“而”,表修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免,是反子之义也。 申蒯,侍渔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太阳教育网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小结 详写崔杼弑君
15
总结
崔杼弑君的经过。
在这一段,主要内容是:崔杼霸占了棠公寡妻,又写了庄公 私通棠姜并且羞辱崔杼,崔杼不满设计杀害了庄公。文中的崔杼 是齐国的大臣,一方面,他权倾朝野,有着极大权力,握有生杀 大权,但是从宗法上说,他始终处于臣服的位置。这样,他只能 以臣民的方式去行事。文章始终把他放在臣民的位置来对待和叙 述。例如:他夺人寡妻,又受人羞辱。然而,他杀了庄公之后, 又不能不被历史记载一笔;一方面,庄公羞辱他,史书不好直言, 而一旦他杀了庄公,却不能不背上忤逆的罪名。文中人物复杂, 内容较多,但文章在叙述事件中,详略得宜,有条不紊,把整个 事件交待得井然有序。这充分体现了唐史学家刘知几所说的“其 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的特点。
小结
景公即位,崔杼,庆丰两位股肱之臣 将君王玩于股掌之中,晏子表白志向。
总结
第二部分:
着重写晏子的精明,正直, 明辨是非,既忠于国家,又具有 超然于上的态度。
讨论探究
齐读第四、五段 ,讨论: 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君王非正常死亡, 臣民是有理由殉死的。但是晏子找了一个很 好的、动人的借口,既逃脱了殉死,还谴责 了庄公及崔子二人。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 晏子这种举动?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 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 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 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 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 会派你当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 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 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 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小结
交代棠姜的身份及崔杼娶妻的经 过。
庄公通焉,骤如崔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经常到崔家 氏。以崔子之冠赐人, 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赐给别人。 侍者曰:“不可。” 侍者说:“不行。”齐庄公说: 公曰:“不为崔子, 除了崔杼,别人难道就没有同样 其无冠乎?”崔子因 的帽子了吗?”崔武子由此怀恨 是,又以其间伐晋也, 曰:“晋必将报。” 齐庄公,又因为齐庄公乘晋国的 欲弑公以说于晋,而 动乱而进攻晋国,说:“晋国必 不获间。公鞭侍人贾 然要报复。”崔武子想要杀死齐 举而又近之,乃为崔 庄公来讨好晋国,而又没有得到 子间公。 机会。齐庄公鞭打了侍人贾举, 后来又亲近贾举,贾举就为崔武 子找机会杀死齐庄公。
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开了大门,晏子进 去,把齐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起来, 三次顿足以后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 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景仰 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小结
写晏子不死君难。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 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 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 :“所不与崔、庆者。”晏子 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 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 子盟。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 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 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 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 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 暗诵,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 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金太阳教育网
崔杼弑其君
《左传》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二、初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 特点。 三、初步了解文中晏子的表现,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有初 步认识。 四、对文中涉及的“大史书曰”这一细节进行品析,初步 了解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金太阳教育网
叔孙宣伯在齐国的时候,叔孙还 把叔孙宣伯的女儿嫁给齐灵公, 受到宠爱,生了齐景公。十九日, 崔武子拥立景公为国君而自己出 任宰相,庆封做左相,和居住在 国都之内的人人们在太公的宗庙 结盟,说:“如果不依附崔氏、 庆氏的—”晏子向天叹气说: “婴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国的人, 上帝明见此心!”于是就歃血。 二十三日,齐景公和大夫以及莒 子结盟。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背景资料
这起弑君事件发生于鲁襄公二十五年的 齐国。大臣崔杼拥立太子姜光做了齐国的国 君称齐庄公,使他掌握了齐国的政权,但齐 庄公只是崔杼手中的一个傀儡。庄公即位之 后,崔杼即杀了齐大夫高厚且兼并其家产。 崔杼夺取棠公的妻子棠姜为妻,庄公又和棠 姜淫乱,崔杼怨恨在心,公然杀了齐庄公, 而且连续杀了三个敢于秉笔直书的太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 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 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门人问他,我们的君王死了,我们是否也 要同死?或者逃走?晏子十分巧妙地加以回绝。 但在门人问其要不要回家时,晏子乘机表达了他 心中对君王的不满。晏子意思是说:“如果君王 在,我们就应该忠于他,但君王都死了,我们还 忠于谁呢?” 按照常理讲,君王任务是主持社稷的,不是 君临老百姓的。如果君王为社稷而死,老百姓当 然可以和君主同死。因为作为君王的臣民,其责 任是供养社稷的,不是单单为自己而生存的。如 果臣民为国而亡,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 果有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死了,我们大家都要为此 而同死、同亡,那就是不义的事情。除非是其同 党,正直的人是没有人敢担当这个不义之名的。 何况现在君王是被人立而又被其杀的,怎能为这 样的人而死呢?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文题解说
本文属叙事性历史散文,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 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崔杼:春秋时期齐国炙手可热的权臣。 弑:古代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害父母,是一种 大逆不道的恶行,为古人所不齿。
3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 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 子的《春秋》而作。起自鲁隐公元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到尽兴的时候,两个差吏 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吏回答 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都爱 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长在淮河 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甘橘,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酸枳, ( 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 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莫 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楚王听了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 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请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问题: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晏子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机智、聪明的人, 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口才。 在“崔杼弑其君”这情节里,晏子又如何呢? 大家可以研讨一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 人曰:“死乎?”曰:“独吾君 晏子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他的手下人说: “(您也要)为君王而死吗?”晏子说:“他 也乎哉?吾死也。”曰:“行 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 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 也。”“归乎?”曰:“君死, 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 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手下人说:: 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 “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 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 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 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凌驾于百姓之上?应当对国家负起领导责任。 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 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 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也就是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 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为他而 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 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 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 除非是他的私宠吗,其他人谁敢去做为他而死 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子 或随他逃亡的事情呢?而且别人立了君主又把 他杀掉,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 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 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 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 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 坐盗。”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 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 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让我们捆 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 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 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 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 大门进去。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 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 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 矣。”
第一部分
着重写崔杼弑其君。
第二课时
人物性格
崔杼: 忍辱含羞,渐生弑心;“不朝”引诱, 暗中布设;时机一到,心狠手毒 知人善用,深谋远虑(留用晏子,稳固 自己的地位) 庄公:好色,无道,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