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5 抗滑桩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 按设计桩位测量放线,桩孔现场位置应与设计坐标 一致,设置的桩轴线定位标志在施工期应长期保留并定期 复核。
5.1.2 抗滑桩施工区应加强现场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随 意进入施工现场。
5.1.3 抗滑桩一般采取人工开挖,邻近地表水体的抗滑桩 不宜在地表水面以下人工开挖。
4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6 业主应组织办理测量基准点的移交,测量基
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施工单位应对移交的测量基 准点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要 求时,方可作为施工放线的基准点。
4.1.7 施工单位应按工程测量要求布设测量控制网 点,测量控制网点应能够控制整个施工区域,并 设固定标识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5.1.10 抗滑桩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振捣密实。混凝土强 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1.11 处在变形中的滑坡不得施工抗滑桩,应在滑坡体稳 定后才能进行挖孔作业。
5.1.12 埋入式抗滑桩对桩孔空孔部分按设计要求回填,回 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土力学性能应与桩周土基本一致。
5.1.13 抗滑桩深度不宜超过40m,桩截面不宜超过10m2, 如超过此限值则应进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论证。
5 抗滑桩施工
5.3 钢筋制作安装 5.3.1 钢筋制作场地宜选择在钢材能顺利进场,且距抗滑
桩较近的位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5.3.2 钢筋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钢筋均应检 查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 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才能使用。进场钢筋应按规格、 型号、批号分开堆放,钢筋下方用道木架空,并挂标识牌, 注明钢筋的型号、批号、检验状态。
5.2.3 挖孔桩的提升机械可采用摇摆旋转式电动提升架, 也可采用跨孔门式架,电葫芦卷扬安全可靠并配备自动卡 紧保险装置,机械的提升能力应与提升吊斗配套,吊斗的 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针对这些灾害的预防和控制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应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灾害情况调查和评估,以了解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

其次,要确定治理目标和措施,即确定要采取的工程手段和技术手段。

然后,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

最后,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具体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滑坡治理为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第一步是滑坡的调查和评估。

需要对滑坡的位置、形态和运动特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测量,以确定滑坡的性质和危险性。

第二步是滑坡的治理目标和措施。

根据滑坡的性质和规模,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改善排水条件、设置防护结构等。

第三步是滑坡的设计和规划。

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例如,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墙进行加固,采用趾板和排水管加强排水条件等。

第四步是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和监测,以保证治理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应该包括灾害调查和评估、治理目标和措施确定、设计和规划、施工和验收等几个主要步骤。

在具体的施工方案中,应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有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对已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防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众多领域,如地质灾害防治、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特点1. 复杂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此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配合,使得工程施工更加复杂。

2. 风险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边坡稳定性问题、地下暗流、岩层破碎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和工程损失。

3. 长期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从调查评估、设计、施工到验收投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

4. 经济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投资较大,需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确保投资回报。

5. 社会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1. 支挡工程:包括抗滑桩、悬臂抗滑桩、锚拉抗滑桩、桩板挡墙、挡土墙等,用于加固边坡和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

2. 注浆加固:通过注浆技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3. 锚喷支护: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4. 格构护坡:采用格构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5. 砌石护坡、石笼护坡、抛石护坡、植被护坡等:通过砌石、石笼、抛石和植被等手段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6. 截(排)水沟、支撑盲沟、排水隧洞等:用于疏干地下水和排除地表水,降低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组织1. 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内部因素和外界作用引起的地面破坏和人类生产、生活、交通等活动的危害。

为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思路、隧道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水利工程、房屋建筑等多个角度论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规范。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思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整体规划、科学施工”的原则。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工程规划阶段,应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与危害程度,为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预测与预警: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预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和通报危险,减少灾害损失。

3. 处理方案设计:根据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结果,结合预测与预警信息,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包括工程布置、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等。

4.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强调安全第一,全面贯彻各项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要求,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隧道建设技术规范隧道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规范建设对于确保隧道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具体技术规范包括:1. 隧道选线与勘察:选取地质稳定的区域进行隧道建设,进行全面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地层稳定性、岩石强度等信息的收集。

2. 施工方法与工艺: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类型,选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包括掌子面法、钻爆法、机械掘进法等。

3. 支护与防护结构: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支护与防护结构,包括钢拱架、锚索、螺旋喷射桩等。

4. 排水与防水措施:针对隧道内部地下水和降雨水的排水问题,要设计合理的排水与防水措施,确保隧道内部干燥。

三、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高速公路是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在路线选定阶段,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与风险分析,制定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环境变化日益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总面积XX平方公里4.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治理5. 工程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某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 施工人员:具有丰富地质灾害治理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3.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四、施工方案1. 滑坡治理(1)滑坡调查与评估:对滑坡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体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滑坡体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滑坡治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排水、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滑坡体调查与评估,再进行削坡减载、排水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2. 泥石流治理(1)泥石流调查与评估:对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泥石流沟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泥石流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泥石流治理措施:采用拦挡坝、排导槽、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泥石流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拦挡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植被恢复。

3. 地面沉降治理(1)地面沉降调查与评估: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面沉降规模、类型、成因等,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地面沉降治理措施:采用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地面沉降区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4.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本文旨在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技术规范,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评估和监测技术规范地质灾害评估和监测是减轻灾害风险的重要环节。

相关技术规范包括:地质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监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数据传输和处理等。

重点关注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降雨量、斜坡位移等因素,以及评估和监测方法的标准化。

二、土壤和岩石工程性质测试技术规范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测试是地质工程设计的基础,也是灾害防治的关键。

技术规范包括土壤和岩石野外取样方法、试验与分析方法、工程性质参数计算等内容。

同时,规范中还应考虑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土壤和岩石特性,以便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三、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设计技术规范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设计是防治工作的核心。

规范应围绕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设计准则。

包括对治理措施的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

同时,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治理措施实施的具体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规范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工程布置、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操作。

规范应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工艺与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和预测地质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危害程度。

技术规范应包括不同灾害类型的风险评估方法、灾害危害程度的评价标准、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等内容。

规范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规范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是在灾害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减轻灾害影响的过程。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导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灾害性地质过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伤害,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得到了广泛制定和实施。

一、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规范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潜在或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为了准确及时地获取地质灾害信息,以下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规范的要点:1.监测设备: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雷达等,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指标: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地质应力、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地表沉降等参数。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确定预警指标的阈值。

3.数据采集和传输:规范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4.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警指标,制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方案。

5.预警信息发布: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准确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对措施。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工程手段,减轻、控制或消除地质灾害的危害。

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规范的要点:1.工程选址和设计: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工程施工和监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同时,建立监理机制,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

3.工程材料和设备: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运行和维护: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定期进行巡检和维修,确保工程的长期有效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环境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产生的,对人类活动和财产产生巨大危害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质灾害一般具有突发性、覆盖范围广、影响深远等特点,因此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论述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指运用各种工程方法与手段,在灾害源头或灾害影响区进行的一系列防灾减灾工程的汇总。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改变地质环境等手段来减小灾害的危害程度,减轻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培育社会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推动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设计与施工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

其中,勘察是指利用各种地质调查手段,对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为设计提供必要依据。

设计是指依据勘察结果,按照防治工程的原则和标准,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施工是指根据设计方案,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如挖掘排水沟、加固道路等。

监理是指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设计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效果和质量。

不同类型的灾害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以下以泥石流为例,阐述其防治工程的设计原则:1.根据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确定泥石流危险区,将危险区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级别,重点防治高危区域。

2.针对高危区域,采用人工排洪等方法,防止灾害发生。

如在山坡上开挖深沟,并安装防滑网、拦石坝等设施,增加深沟的导流和承载能力,减小泥石流危害程度。

3.对存在灾害风险的村庄、农田等进行改造,如增加沉砂坑、加固山沟口等,增强其抗灾能力。

4.针对仍然存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适度将其开发利用,如把泥石流、山洪灾害区作为景区、水库等利用,达到既利用又控制的效果。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重点是技术和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破坏,需要在工程施工中严格遵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

本文将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施工前1. 地质灾害调查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调查范围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影响范围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可能影响。

调查结果将为施工规划和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施工地点选择在选择施工地点时,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性。

要尽量避免选择存在较高地质灾害风险的地区进行施工,或者在施工前进行相应的防灾治灾措施评估和规划。

3. 防灾治灾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应的防灾治灾设计是必要的。

设计应包括防御措施、应急预案和紧急撤离等内容,以应对发生地质灾害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二、施工中1. 土方施工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影响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流,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土体工程性质测试和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稳定和安全。

2. 岩石施工在岩石施工中,应严格遵循岩石爆破、挖掘和支护等操作规范,以防止岩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于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岩石体,要进行稳定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加固和支护措施。

3. 斜坡施工斜坡工程容易受地质条件和施工操作影响,因此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斜坡的开挖、加固和防护。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

三、施工后1. 工程监测在工程竣工后,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观察,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周期。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工程养护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2. 维护养护对于已经建成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养护工作。

保持工程的完好性和稳定性,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破损和损坏,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防灾治灾功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地质过程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的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调查与设计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调查与设计,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灾害潜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2.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根据工程的地质特征和灾害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适当的工程方法、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和排水设施等。

三、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预警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较高的区域,必须加强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 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和防渗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方案,并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对于土体较松散、稳定性较差的地质条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支撑、加固等。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操作控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爆破操作。

爆破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格按照爆破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6.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场地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地的平整、清理和安全通道的设置等。

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整洁,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第一节测量控制与发包方办理测量交桩、交点手续,共同进行基准点具体位置的确认,根据发包方提供的座标点及图纸会审后的平面图,用全站仪测设坡顶坡底的标高和计算坡率,并作出明显标志及固定的复测标志,经有关部门复核验线后,进行边坡开挖。

测量误差要求1.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构筑物的坐标、桩号,其测距精度不低于0.1‰,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

3、在坡顶、坡中和坡底布设位移沉降观测点。

第二节土方开挖及外运1、由上之下采用机械方式清理坡面土层。

清理坡面土层前,应提前告知坡脚居民或工作人员,提醒坡脚住户提前避让;清理坡面土层时,应在坡脚设置警示线、警示牌、挡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

2、对边坡修破时,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坡顶线及坡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土方的开挖顺序为从上至下,形成坡底后应结合人工清坡,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土层,要求坡面尽量平顺。

3、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加载活动。

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施工作业。

4、施工根据本施工图设计,结合实际地形进行测量放线,在坡度变化处设控制点。

土石方开挖前,应对坡顶及坡脚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进行复核,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5、具体逆作法施工时,每级边坡坡面成形时间、支护时间等根据具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具体边坡开挖后揭露土层条件确定。

6、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形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及时反馈信息,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处理。

第三节排水系统施工技术1、截(排)水沟的出口应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同时要注意防渗处理,必要时可设跌水或急流槽,避免排水在坡面上任意自流,造成坡脚稳定土体的冲刷,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2、截(排)水沟应结合地形地质合理布置,要求线型顺直舒畅,在转弯处应以平滑曲线连接,尽量与大多数地面方向水流垂直,以提高截水效果和缩短截水沟长度。

若因地形限制,截水沟需绕行,工程艰巨,附近又无出水口,可分段考虑,中部以急流槽衔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DZZHSG2008)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DZZHSG2008)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1)4 施工组织 (2)4.1一般规定 (2)4.2施工准备与测量工作 (2)4.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2)4.4编制内容和方法 (3)5安全防护工程 (3)6截(排)水工程 (3)6.1 一般规定 (3)6.2 表层排水 (4)6.3深层排水 (4)7预应力锚固 (4)7.1一般规定 (4)7.2材料与设备 (5)7.3施工 (5)7.4试验与预应力监控 (6)8抗滑桩 (6)9格构锚固 (8)9.1浆砌片石格构 (8)9.2钢筋混凝土格构 (8)9.3锚杆施工 (9)10抗滑挡土墙 (9)10.1重力式挡土墙 (9)10.2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0)11其它防治工程 (10)11.1柔性防护 (10)11.2清方减载 (10)11.3回填反压 (11)11.4生物防护 (11)11.5填充、注浆加固工程 (11)12监测预报 (11)13环境保护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石料技术要求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 (14)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制。

本标准共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施工组织、安全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预应力锚固、抗滑桩、格构锚固、抗滑挡土墙、其他防治工程、监测预报、环境保护13章,规范性附录A、B。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各行业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本文旨在介绍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并展开论述。

一、地质调查规范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地质调查是基础工作之一。

地质调查规范旨在确保地质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质调查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 调查范围: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明确调查范围和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类型。

2. 调查方法: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实地勘察、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3. 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绘制相关图件和报告,提供给后续地质灾害治理设计的依据。

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规范是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灾害治理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 灾害治理目标:明确治理设计的目标与指标,例如治理后的灾害风险降低程度、工程造价等。

2. 技术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区域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理技术方案,并考虑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3. 工程设计:对各项治理工程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工程参数计算等。

三、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规范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规范是指在地质灾害治理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施工时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具体治理工程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队伍调配、进度计划等。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材料与设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规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规范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各行业需要按照统一的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快速反应和灾后恢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一、前言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质量,制定本文档,明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实施细则。

二、施工前准备1.地质调查: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对施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施工方案1.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应地质环境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工具等。

2.治理措施: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如加固地基、防护措施、排水系统等。

四、施工管理1.资质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关的工程施工资质,并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

2.施工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监管,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安全措施: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4.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合理处理尾矿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施工验收1.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安全验收:进行安全验收,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六、后期管理1.监测与维护: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技术总结: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七、附则本文档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参考依据。

以上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随时提出修改建议。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有效应对这类灾害,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工程施工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流程、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概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通过一定的工程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减缓和治理的工程。

这些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择和技术难点等方面。

施工流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工程设计:根据灾害发生地点和特点,进行工程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材料选择。

2、施工现场准备:清理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等。

4、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

5、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验收与维护: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并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治理效果持久有效。

技术难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技术难点:1、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发生地点可能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岩体裂隙、地下水等,给施工带来较大挑战。

2、施工环境恶劣: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恶劣的环境条件,如山区、河流等,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3、施工周期长:治理工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对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针对这些技术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选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施工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工程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下水、地震等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在工程施工现场,由于施工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因此,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岩层固结、排水措施、坡面防护等方面,详细论述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

一、岩层固结措施岩层固结是指通过注浆、喷射混凝土等方式,将松散的岩石固结为坚固的岩体,以提高地质灾害的稳定性。

施工现场通常会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岩层固结:1. 注浆加固:通过在岩石裂缝或空隙中注入固化材料,如水泥浆、聚氨酯等,使岩石形成坚固的固结体。

注浆加固可有效增加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岩层变形和滑动的概率。

2. 喷射混凝土:对于岩层较松散或岩体裂缝较多的情况,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固结措施。

喷射混凝土将水泥、砂石、膨胀剂等材料混合后,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将混凝土喷射到岩体内部,形成坚实的支护体。

二、排水措施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遇到地下水问题,过多的地下水会导致土体的液化和岩体的失稳。

因此,在施工现场进行地下工程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排水措施:1. 井点降水:通过在施工现场钻探井点,降低井点周围的水位,减少地下水的压力。

井点降水常采用打井、注水泵抽水等方式进行。

2. 地下水封堵:对于地下水渗透较大的地层,可以采用封堵措施,如注浆封堵或井点压水等。

通过封堵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的流动,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三、坡面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由于坡面的破坏或不稳定,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证施工中坡面的稳定性,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是必要的:1. 建立防护网:通过搭设防护网,将坡面加固,防止坡面的滑动和坍塌。

防护网通常采用高强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候性。

2. 植被覆盖:通过在坡面上进行植被种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坡面的抗冲击能力。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步骤解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步骤解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步骤解析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步骤解析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失稳、地质灾变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地壳破裂、滑坡、泥石流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地质灾害治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步骤,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程。

1. 预探阶段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第一步是进行预探工作。

预探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地区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调查,以了解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征。

预探工作包括地质勘查、地形测量、地质灾害历史调查等。

通过预探,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2. 制定治理方案在完成预探工作后,需要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应根据预探结果,结合地质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制定出符合现有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的治理方案。

这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多个因素,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施工准备在制定治理方案后,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包括人员组织、设备调配、物资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施工过程地质灾害治理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临时工程建设在治理地质灾害之前,通常需要先进行临时工程的建设。

临时工程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包括搭建临时施工平台、修筑临时道路、设置临时防护措施等。

4.2. 防治措施施工接下来,根据治理方案中的防治措施,进行相应的施工工作。

这包括挡土墙的建设、固结灌浆、坡面护理、抽水降水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通过灾害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治理工程的稳定性、效果进行评估。

如果出现问题或需要进行调整,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符合预期。

5. 竣工验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造成地表或地下岩土体结构、性质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对工程和人员安全产生威胁的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是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规范,以提高施工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前,必须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并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提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控制1.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预警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对象包括变形、位移、沉降等,监测手段可以利用测量仪器、遥感技术等,确保在施工中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2. 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处理考虑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岩土问题,需要合理选择和采用适当的岩土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可能涉及土体完整性的地下爆破施工,需要合理设计爆破参数,采取适当的爆破顺序和方法,减少岩体破坏范围和程度。

对于可能涉及地下水的施工,需要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涌入施工现场。

3. 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危险岩体上作业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和保护帽,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对危险区域进行围挡,避免人员和设备误入。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后的跟踪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后续的跟踪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工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监测,了解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修复和维护措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滑桩
地下水处理
• 挖孔桩一般不适宜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但 三峡库区大量抗滑桩设置在库水位附近,遇 地下水丰富、渗水涌水较大时,除保证护壁 密实防水外,可采取的措施有:少量渗水可 在孔内挖小集水坑,随挖土泥水一同吊出; 渗水较大时,可在桩孔内挖较深集水井,用 小潜水泵将地下水排出;涌水很大时,要另 设降水井,先降水后挖孔施工。
抗滑桩 施工安全
•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非安全的施工方法,易 于发生伤亡事故,最常见的事故是提升过 程中产生坠落,其他的事故有护壁失稳、 涌水涌土、有毒气体等。挖孔桩施工要设 专职安全员,时刻关注孔内状态,确保施 工安全。
砼振捣施工
抗滑桩施工机械

• • • • • • •
机械类型
提升井架 砼搅拌机 凿岩机空压机 鼓风机 潜水泵 钢筋切割机 钢筋对焊机
作用
挖孔岩土的垂直运输 桩孔砼搅拌 岩石开挖 桩孔送风 桩孔排水 钢筋切割 钢筋焊接
挖孔及护壁施工要点
• 抗滑桩揭露的岩土层有滑体、滑带及滑床,地层复杂 多变:滑体一般为土石混合体,上部土石比较高,下 部土石比较低;滑带常为可软塑状的粘性土,滑床多 为基岩。在桩孔开挖前应仔细分析地质资料,对不同 的桩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 挖孔工序十分重要,是控制抗滑桩施工的关键工序。 在滑体中从上往下逐段用镐锹挖掘,坚硬土层用锤钎 破碎。滑床基岩需要爆破时,应采用浅眼爆破法,严 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撑和保护,防 止震塌孔壁。
锁口梁施工
支模
桩孔护壁
桩孔开挖及护壁
桩孔开挖
• 桩孔采用人工开挖,提升架提土,提升架要设自动卡紧 制动装置。 • 开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记录岩土变化,绘制桩周壁地质 素描图,要特别关注滑面埋深,如滑面埋深与设计确定 的深度不一致时,要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对桩深进行 调整。 • 入岩嵌固段采用爆破开挖,一般采用松动爆破,对不同 的岩石和开挖尺寸,要制定相应的爆破方案。 • 遇到地下水,要及时进行排水,地下水不大时,可用 提桶或泵直接排干。桩孔大量涌水导致施工困难时,应 制定专门的疏排水方案,可用降水井疏干周边地下水。
抗滑桩 构造要求
• 钢筋按受弯梁布置,根据截面抵抗矩大小 决定布筋,钢筋主要有三种:受力主筋、 腰筋及箍筋。 • 受力主筋沿桩的短边方向双向布置;主筋 直径φ20—φ40,为一排或多排,可通长 布置,也可分段布置;腰筋一般为构造配 筋,直径相对较小,间距较稀;箍筋一般 为单肢及护壁施工要点
• 无论是土层还是岩层,均采用先中部,后边部 的顺序,逐段将桩孔修整至设计的尺寸。 • 护壁起防塌和防水两种作用,应保证一定的强 度和密实性,不同深度不同岩土状态的孔壁有 特定的围限压力,如软可塑状的粘性土与硬塑 状粘性土的围压力差别很大,除应满足设计的 护壁厚度和强度外,还应根据实际的土性条件 进行计算复核。在基岩中常采用较薄的护壁就 能满足安全要求。
滑坡裂缝
抡险汽车
抗滑桩
削方减载
锚索 格构护坡 挡土墙 排水
千将坪滑坡
抗滑桩 构造要求
•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多布置在滑 坡体中下部的阻滑段,或布置在受保护对象的下 部。 • 抗滑桩一般排状布置,桩轴线与滑坡的主滑方向 垂直,为单排或多排,桩深依滑面的埋深变化, 桩深一般中间深,两侧浅,剖面上呈锅状。 • 桩的排数、截面尺寸以及钢筋布置是根据滑坡推 力确定的,滑坡推力大时其截面尺寸大,钢筋布 置也较多,桩身混凝土强度C3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技术
湖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 陈少平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 对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应熟悉了解 •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 尽量减少对地质灾害体的扰动和破坏 • 施工安全措施:地质灾害体安全稳定和 施工安全 • 环境适应及文明施工 • 分部分项工序安排 • 现场交通及材料组织
桩孔开挖
滑 带
浅 井 中 滑 带
钻孔中滑带
平洞中滑面
钢筋笼制安
• 抗滑桩钢筋笼可采用孔内制安或地面制安 后吊装,由于钢筋配置多,地面制作后吊 装困难,目前多采用孔内制安的方法。 • 钢筋接头一般采用闪光对焊焊接,钢筋布 置要严格按设计图,要注意受力筋的位置, 悬臂桩主受力侧在滑坡后缘面,锚拉桩上 部有负弯矩,锚拉力较大时负弯矩侧布筋 也较多。
锁口梁及挖孔护壁
• 挖孔桩锁口梁可保护孔口防止变形,锁口 梁上设防护栏,搭盖遮阳防雨蓬。 • 护壁混凝土强度C15-C25,厚度一般20cm, 分段高度1-1.5m,配筋ф10-ф16,钢筋间 距200-500mm,在桩孔开挖后要及时支 模及浇注混凝土。由于护壁厚度较薄,一 般采用细石混凝土,如要加快拆模进度, 混凝土中要加早强剂。
• 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法施工,桩间隔跳挖, 不能通槽施工。挖孔桩投入劳动力较多, 施工机械简单,劳动强度较大,安全施工 很重要。 • 施工工序包括放轴线定桩位、平整场地、 锁口梁施工、桩护壁、桩孔开挖、钢筋笼 制安、桩身混凝土浇灌、桩间挡板浇灌等。
抗滑桩现场
抗滑桩现场
桩定位及平整场地
• 按设计图测量定位桩轴线及桩位,设计总平面 布置图标注了测量坐标引点的位置,在桩平面 布置图上标注了每根桩的坐标,包括平面坐标 和桩顶高程,也标注了桩轴线方位,按设计测 量定位后,要进行实地地形地物查对。 • 场地平整包括桩位处的施工场地、运输道路、 混凝土搅拌及钢筋加工场地平整。要有足够的 施工操作面,运输道路包括桩间通道、弃土通 道和材料混凝土运输通道等,混凝土搅拌和钢 筋加工场地应考虑原材料的堆放。
桩钢筋
桩钢筋配制
钢筋笼
混凝土浇注
• 抗滑桩截面大,混凝土浇注量也大,达数十方至数百 方,原材料供应必须要有保障,要将一根桩的所有原 材料进场备齐后才能开始浇注。 • 抗滑桩混凝土强度C30,塌落度4-6CM;混凝土配比 要经现场取样试验室配比确定。 • 在混凝土浇注前要排干桩底的积水,如桩壁及桩底涌 水量较大,排水较困难时,应先采取降水措施,浇注 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涌水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 • 混凝土要用串筒浇注,串筒距浇注面的高度要不大于 2m,每浇注0.5M要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注意钢筋 密布处混凝土的充填,保证混凝土密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