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简介及中医药防治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好办法骨质疏松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骼密度降低和骨质的微结构改变,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传统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和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成为一种受到关注的好办法。

一、中药的治疗原理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基于中医对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环相扣的系统,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和养生,从而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目的。

中药具有调整免疫功能、减少骨质吸收和增加骨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够促进骨胶原纤维的形成和骨小梁的排列,增强骨骼的力学性能。

二、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1.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由熟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和牡丹皮组成。

它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引起的骨质疏松。

该方剂可促进骨骼新陈代谢,增强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2. 左归丸左归丸是由制何首乌、山药、山茱萸、熟地和枸杞子等中药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它能够温补肾阳,促进骨骼细胞的增殖和骨组织的形成。

3. 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由蛇床子、淫羊藿、巴戟天和菟丝子等中药组成的方剂。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由肾阳虚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逍遥丸可以促进骨骼细胞的生成和活化,提高骨密度。

三、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用药中药治疗骨质疏松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和剂量。

2. 与西药的结合应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可以与西药相结合,以发挥双方的优势。

西药可以快速缓解骨折疼痛和炎症反应,中药则可以持久地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3. 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需要长期坚持。

中药的药效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患者应坚持按医嘱服用,不能随意停药。

4. 配合调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还需要结合适当的调养方法。

饮食上应以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同时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骨骼的健康。

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特征是骨骼密度下降和骨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包括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以及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认为骨髓主宰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根本。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骨髓失养,骨骼变得脆弱,易于发生骨折。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调整肝肾,益气养血,健脾胃。

二、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通过调理肝肾,滋养骨髓,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熟地、巴戟天等,具有益气养血、强健骨骼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建议老年人多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中医药还推荐将食物和药物结合,如用鸡蛋煮枸杞子,具有养阴补血的效果。

3. 锻炼养生:中医药强调运动与健康的关联,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弹性。

推荐老年人进行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提高骨密度。

三、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常常结合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例如,通过针灸穴位调理,促进气血循环,增强骨骼的供养;推拿则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改善骨骼的代谢。

此外,在中医药治疗中,注重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更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肝肾、滋养骨髓,增加骨密度,以及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养生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结合,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因此,老年人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以考虑中医药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与全面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与全面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与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步入而立之年,身体中骨质的总量就逐渐减少,约每年减少10%~15%,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更是明显减少。

其减少的早期表现为:身高明显缩短,牙齿松动脱落,进一步可发展到全身骨痛,由于骨质减少,骨脆性增加,既使轻度外伤或无外伤情况也可造成骨折,以脊柱骨被压塌或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

生活中或上下阶梯或转身稍不注意即可造成骨折,严重的可造成畸形,表现为驼背,变矮、下腹壁突出,骨盆前倾,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变小,步态不稳等,医学上称之为“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增大,骨质减少的为“生理性骨质疏松,出现骨折、身体畸形的为“病理性骨质疏松症”。

目前对明显而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但早期检查,积极预防,可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中医辨证治疗01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故见是症,当以补益肝肾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二型。

1.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燥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

当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治,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药用枸杞、菊花、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各10克,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颗粒、或龟芪壮骨颗粒,或牡蛎碳酸钙颗粒,或三胶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2.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燥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

当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治,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鹿角胶、菟丝子各10克,阳起石、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

中成药可选用虫草双参酒,每次30毫升,每日3次饮服;参茸正阳口服液,或复方南五加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壮元强肾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未来发展
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望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望提高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
预防和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与方法
03
脾虚气血不足
脾虚气血不足是骨质疏松的另一种中医认识,脾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使用中药方剂和民间验方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和副作用,如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中药方剂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切勿随意使用。
饮食疗法与日常保健
05
饮食均衡
控制盐和咖啡因摄入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
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原则
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
日常保健方法与措施
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和预防骨折。
古代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现代中医药研究者通过对大量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方法。
证候规范化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发现中医药对骨代谢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等。
实验研究
现代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肾虚血瘀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肾虚导致骨髓空虚,血瘀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是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见中医分型,肝肾阴虚导致骨髓失养,骨骼失荣,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之一,如补肾壮骨、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中药方剂。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能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由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等原因,导致骨骼失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二、中医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饮食调理均衡饮食:老年人应保证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蛋类、瘦肉、蔬菜、水果等。

补肾健脾食物: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枸杞、核桃、黑芝麻、芡实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

2、运动锻炼适度运动: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游泳等。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

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从而增加钙的吸收。

老年人应适当晒太阳,每天 20-30 分钟为宜。

3、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应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下棋等方式来调节心情,保持身心健康。

避免情志过激:大怒、大喜、大悲等过激的情志变化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骨骼的健康。

4、中药调理补肾壮骨类中药:如熟地、杜仲、淫羊藿、补骨脂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补肾填精,壮骨强筋。

健脾益气类中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等,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滋养骨骼。

三、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中药内服肾阳虚型: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

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肾阴虚型:表现为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

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乏力等。

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西医病名定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syndrome)是一种全身性骨病,表现为骨总量减少,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著减少。

正常成年人的骨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故老年人常有生理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

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伏态的其他疾患或紊乱;继发性骨质疏松,多由于内分泌腺功能紊乱引起。

中医病因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1.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父母体虚,遗传缺弱,胎中失养,孕育不足,造成肾气亏虚,肾精不足,髓空骨软。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生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力刚,肉为墙,皮肤生而毛发长”,说明人在出生前后骨骼的生长、发育均依赖于肾精。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精微不输暴饮暴食、嗜欲偏食、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损伤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长期受损,化源衰少,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滋养,关切不利,肌肉瘦削,发为本病。

3.久病失治,后天调养失宜损及五脏久病或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或瘀血内结,新血不生;或病后失于调理,正气亏虚难复,精气亏耗,伤及五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中医病机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对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

肾精足则骨髓之生化有源,骨髓充,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则骨骼坚。

肾精亏,骨髓生化不足,髓腔空虚而不能营养骨骼,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脆弱无力,变生畸形。

元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外邪易乘虚深入,阻滞缓脉气血,引起肌肉、关节疼痛。

本病对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连,但以肾虚为主。

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

中医诊断(1)肾精不足:证候: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反应迟钝,成人则表现为早衰,出现发落齿摇、阳萎遗精、耳鸣耳聋、健忘等症伏;小儿则出现生长发育退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五迟五软,易惊盗汗或抽搐,舌体瘦小光红,脉细弱。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骨量减少和骨骼结构破坏引起的。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由肾虚、气虚、血虚等因素导致的。

在中医中,对于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有多种方法。

首先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可分为肾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表现为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大便干燥等症状;气虚型表现为气短懒言、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血虚型表现为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等症状。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是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肾虚型骨质疏松患者,可以使用补肾壮骨的药物,如巴戟天、菟丝子等;对于气虚型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等;对于血虚型患者,可以使用补血滋阴的药物,如黄芪、熟地等。

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温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增强骨骼的健康。

此外,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的营养供应,达到保护骨骼的目的。

推拿按摩和理疗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运动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骨密度。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个体差异很大,同一种辨证施护方法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施护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施护过程需要坚持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

中医辨证施护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也需要耐心等待。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症状和保护骨骼健康的目的。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以提升其疗效和安全性。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PPT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PPT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总结词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提高骨 密度。
详细描述
患者老年女性,因骨质疏松导致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经中药治疗(包括补肾壮 骨、活血化瘀等方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经过骨密度检测 ,显示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内分泌失调 、药物副作用、生活方式等。
病理机制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失衡,导 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脊柱变形等。
诊断标准
骨密度检测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0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 研究,明确其作用机制和疗效。
提高标准化程度
加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标准化研 究,制定统一的治疗规范。
大规模临床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 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 和安全性。
结合现代医学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发挥 各自优势,提高骨质疏松防治效果。
预防作用
中医药注重预防,通过调理身 体机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局限性分析
缺乏科学依据
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部分中医药治疗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大规模临床研 究较少,影响其推广和应用。
标准化程度低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标准化程度较 低,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案可能存在差 异。

中医养生秘方预防骨质疏松症

中医养生秘方预防骨质疏松症

中医养生秘方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点是骨骼疏松、易骨折。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肝肾虚损、脾虚湿困、气血不足等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通过调整身体阴阳平衡、补益气血,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一、养生秘方一:中药调理骨骼中医药中有一些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例如,生地黄、枸杞子、茶叶、黄芪等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益气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此外,淮山、山药、枣子、芡实等被中医认为有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宜常食。

关于如何制作中医药的具体方法和用量,请根据中医医师的指导来进行。

二、养生秘方二:食疗调理骨骼1. 增加钙摄入: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摄入足够的钙。

常见的钙来源有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江珧糕、鱼头豆腐汤等传统中医食疗方也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摄入钙的同时,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利用。

2. 补气养血:常见的补气养血食疗方有当归炖鸡、冬虫夏草鸽子汤等,可以通过调养身体,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但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具体选择。

三、养生秘方三:适量运动强身适量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气滞血瘀,而适当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运行气血。

常见的适宜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都是以柔和、舒展为主的运动方式,可以调养身体,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四、养生秘方四:调整生活习惯除了药物和食物的调理,调整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方式。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避免酗酒和吸烟:酗酒和吸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因此,应当尽量避免酗酒和吸烟。

5. 均衡摄入营养: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等食物摄入过多,以免给身体带来负担,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药调理方案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药调理方案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药调理方案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中药调理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药调理具有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优点,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药调理方案。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滋养骨骼;肝主筋,主疏泄,肝气调畅则筋脉柔韧,利于骨骼活动。

当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虚、肝郁气滞等,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引发骨质疏松症。

二、中药调理的原则1、补肾壮骨补肾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常用的补肾中药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杜仲、牛膝、淫羊藿、巴戟天等。

这些中药能够补肾填精、强筋壮骨,提高骨密度。

2、健脾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通过健脾益气,可以促进气血生成,为骨骼提供营养。

常用的健脾益气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3、养肝柔筋肝主筋,肝气调畅则筋脉柔韧。

养肝柔筋有助于改善骨骼的活动功能。

常用的养肝柔筋中药有白芍、当归、川芎、鸡血藤等。

4、活血通络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骨骼的营养供应。

活血通络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代谢。

常用的活血通络中药有丹参、红花、桃仁、赤芍、地龙等。

三、中药调理的方剂1、左归丸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功效:滋肾补阴,填精益髓。

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等。

2、右归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精神不振等。

中医说骨与肾的关系,防治骨质疏松症

中医说骨与肾的关系,防治骨质疏松症

中医说骨与肾的关系,防治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或者自身身体素质引发的骨头质量下降,骨头脆性增加,会出现容易骨折的现象。

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多发病于70岁以上老人;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病的对象为青少年人群,发病原因未知。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骨与肾的联系较为紧密,接下来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谈骨与肾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1.中医说骨与肾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能够接受五脏六腑之精华并将其封存在骨中,对骨头的生长和发育都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骨头新陈代谢的内部环境,人体所摄入的营养物质能否被骨头利用,和肾脏的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有密切联系。

骨物质在钙化过程中能够吸收钙、磷等微量元素,再将这些元素转化成骨盐,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起着重要调解作用,能加快肾小管对磷元素的吸收,增加血钙、血磷浓度,让其在骨内堆积。

不仅如此,肾对钙元素、磷元素的代谢有重要调解作用,主要原理在于通过肾小管加强对钙元素的重新吸收,利用尿液排出磷元素,维持人体内钙元素、磷元素的动态平衡,这能够促进骨发育和生长。

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调节功能失效,就会加快体内钙元素的流失,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骨质疏松,这也是中医中“骨与肾”理论一致性的充分体现。

肾主骨和骨髓的生长发育都和骨有着密切联系,肾中藏有精,精生骨髓,能够充实骨髓,使骨骼正常发育和生长。

随着人年纪的不断增长,骨质会逐渐退化,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腰痛、下肢无力、不能弯曲等,这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虚”一词是对人体衰老的笼统概括,是人体各项身体机能衰退的通称,“肾主骨”就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人的肾气充实,则骨发育良好;如果肾气虚弱,则会导致骨功能退化,出现各种疾病。

2.影响骨吸收的因素能够影响骨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体衰老,身体机能一步步下降;对于女性来说,绝经也会影响骨吸收;并且长期吸烟、喝酒、咖啡饮入过量的人群,也不利于骨吸收;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也会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因为缺乏锻炼的人群骨头强度不高。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和如何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和如何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和如何防治一、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骨病,人体骨组织会出现正常的钙化现象,正常情况下钙盐与基质会呈现正常的比例,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会出现骨组织减少、骨质吸收增多的现象。

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

其中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发病症状,有80%的患者会出现腰痛、背部疼痛,且疼痛感是从脊椎向两侧扩散,当患者长时间劳动、长时间处于一个体位姿势会使疼痛感加剧,且在运动或是咳嗽等情况下,也会使疼痛感加剧;驼背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长期患病后的一种病理表现,通常情况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脊椎是由松质骨所组成,在生活期间脊椎压力较大,会出现变形、脊椎前倾的现象,从而形成驼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状加重,驼背现象会更加严重;骨折现象则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症重症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是因为患者的腰椎等部位受到压缩性骨折,胸廓出现畸形,导致肺活量降低,该症状的患者通常会伴随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精血不足,导致骨骼脆弱。

除此之外,脾失健运在中医认知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

结合近些年的相关数据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逐步增加,这与我国老龄化的国情成正相关,且一半以上的老年女性以及20%以上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这已成为需要重视的普遍性问题,古时中医曾提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其中所提及的“骨痿”的患者症状与骨质疏松症患者病状相似,在中医范畴内,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其一,气血亏虚。

此类患者身体多数会表现为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通常会伴随着面色苍白、肢冷脉微、少气懒言等症状,是明显的气血亏虚症状。

在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应基于补气养血、补气活血的原则开展治疗。

其二,气滞血瘀。

这一类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感较强,患者肢体、脊柱有明显的压痛点,且身体局部会出现肿胀、剧烈疼痛、关节控制不灵活等现象,从中医的角度观察患者,此类患者的舌象表现为舌下静脉迂曲、有瘀斑且舌质紫暗,同时患者的脉象沉涩,医者在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诊疗原则开展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西药主要用骨营养补充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等治疗,这些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在治疗方面上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突破,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手段之一。

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的“骨痿”、“骨痹”等比较相似。

一、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名研究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的专业术语,从临床症状看,与中医的“骨痿”、“骨枯”、“骨痹”、“骨极”比较一致。

《素问》中曾记载痿躄、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骨重不举、骨髓酸痛等,与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中的足疼不能着地、腰背痛、驼背、关节屈伸不利等相符合。

而《备急千金要方》对于骨极描述为: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

因此,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骨极”等范畴。

二、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其中大多临床医家认为与肾虚精亏、脾胃虚弱、肝失条达、血淤等有关。

(1)肾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肾生骨髓”,说明肾的生理功能与骨及骨髓有关,若肾精不足,骨髓失养,骨骼生长发育不良,骨质脆弱,易于骨折或者骨质疏松症。

《景岳全书·痿证》曰:“肾气热,今水不胜火,则腰脊不举,则骨枯而髓虚,发为骨痿”。

无论是《素问》还是《景岳全书》都道明了肾与人体全身骨骼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临床通过补肾固本治疗的方法可以改善骨钙素、降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从而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还可以提高激素水平,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

肾虚患者临床症见腰酸背痛、肢体软弱、女子经少或提前绝经等,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

(2)脾胃虚弱李东垣《脾胃论》记载: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

这说明如果脾胃如果不好,容易产生湿邪,而湿邪容易下注下焦,从而影响到后天肾水,渐渐出现肢体软弱、骨节疼痛、不久立、骨质脆弱等现象。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中医理念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与肾虚、肝郁、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将提出一份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旨在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方案1.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中药调理骨质疏松症:- 补肾壮骨方:使用补肾壮骨的中药方剂,如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以滋养肾脏,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 理肝疏肺方:使用理肝疏肺的中药方剂,如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以调节肝脏和肺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 健脾和胃方: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骨骼的养分供给。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补充钙质:增加钙质的摄入,可以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或者适当补充钙质的保健品。

-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来补充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等。

- 避免过酸性食物:过酸性食物会导致钙质的流失,应避免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等。

-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建设。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骨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运动方式:- 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有助于骨骼的负重运动,促进骨骼的健康。

- 太极拳:太极拳可以通过平稳的动作和呼吸调节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功能。

-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同时增加骨骼的力量和灵活性。

结论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骨折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濡养骨骼;肝主筋,主疏泄,肝气调达则筋脉舒畅,利于骨骼的运动和支撑。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常时,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中,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常使用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强筋壮骨;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则多选用左归丸加减,以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对于脾肾两虚型的患者,常用脾肾双补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除了中药方剂,单味中药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功效;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在方剂中,协同发挥作用。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特色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型的骨质疏松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营养供应。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等,可以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山药、红枣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 等营养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主张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提起骨质疏松,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

说到这了,肯定有人会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由何种原因引起?又该如何通过中医进行治疗?鉴于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接下来本文将对此类问题作以重点的论述和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够为大家科普一下,以便提升认知和增长见识。

1.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的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骨骼的生长代谢与肾精的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肾、肝、脾等多个脏腑息息相关,且以肾虚为典型。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为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后天调养失宜、先天禀赋不足、老年衰变、久病失治、用药不合理等。

骨质疏松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若人体患有骨质疏松的同时,并发有腰背疼痛、骨折或神经症状,则可看作是一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退化而促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形成。

另一方面,多种疾病发展到后期,都会对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肾虚的发生,则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将随之而来。

骨质疏松的表现为关节或腰背疼痛,骨脆易折,畏寒肢冷和抽筋,下肢没有力气,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身心俱惫,牙齿干枯、面色暗黄等。

骨质疏松的出现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种族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来说,年龄过了35岁之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骨量都会逐渐下降。

特别对于绝经以后的女性,其骨量丢失速度要高于男性很多。

所以,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男性。

这是因为骨细胞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会加速分裂,制造出更多的骨基质。

若体内雌激素含量减少,则会降低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减少骨形成。

女性在绝经后如果并发有甲亢,则其将较早出现骨质疏松,且症状较重。

此外,缺钙严重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也很容易患得骨质疏松,或加重症状。

中医骨病学骨质疏松症

中医骨病学骨质疏松症

02
维生素D
03
性激素
04
氟化钠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1)作用骨矿化的药物
钙:正常成人每天需钙量为1~1.5g。 据统计,中国人钙摄入量400mg/日。 老人肠道吸收钙能力较差,饮食摄入量常常不足。因此老人饮食外补充钙是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的方法。 每日钙摄入标准 绝经前妇女 1000mg/天 绝经后妇女 1000-1500mg/天 常年男子 1000mg/天 中老年男子 1000-1500mg/天0102 Nhomakorabea03
04
05
钙剂选择方法
各种钙剂种类
无机钙:碳酸钙、氯化钙、 氧化钙、氢氧化钙 有机酸钙:葡萄酸钙、乳酸钙、 枸橼酸钙、柠檬酸钙 有机钙:巨能钙、钙金、 金乳钙、氨基酸钙(乐力) 无机钙和有机酸钙吸收率4-30%,刺激肠胃,易引起腹泻、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有机钙吸收率大于90%,不消耗胃酸,对肠胃无刺激,胃肠道内溶解度高,无毒副作用。
药物治疗(2)抑制骨吸收药物
特异性地作用于破骨细胞,减低它的活力和数量,降低骨的吸收
促进PGE2合成,减少钙离子流出细胞有关。
在应用降钙素的同时应注意补充钙剂。
中枢性止痛作用可能与增加β内啡肽释放以及对下丘脑有直接作用,
其常用的制剂有益钙宁、密钙息。常用的用法为10mg或100IU 肌注 1~2次/周。
三种髋部骨折特点
股骨颈骨折
粗隆下骨折
粗隆间骨折
60-70岁
70-80岁
髋部骨折病人随访资料
2806名髋部骨折病人随访6年 6个月内18%(32例)死亡 6个月后 49%能自己穿衣 15%能独立行走 74%能用拐杖行走 8%能上楼 6%能走1.5里路
亚洲的髋部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骨质疏松的定义(WHO1993)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 构破坏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致骨折的一种疾病
Normal bone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 们重视的健康问题
青少年型特发型 青年成人特发型
老年退化型
这两类少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种疾病或药物等诱 因引发的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 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症 、药物性骨质疏松症 、 肾性骨质疏松症 等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1.I型和II型骨质疏松的特点
I型(绝经后)
II型(老年性)
年龄 女/男比 骨量丢失
55——70 6:1 松质骨大于皮质骨
>70 2:1 松质骨等于皮质骨
易骨折部位
锥体、远端桡骨
股骨、锥体、尺桡骨
饮食钙摄入
重要
十分重要
小肠钙吸收
降低
降低
甲状旁腺功能
降低或正常
增高
1,25-(OH)2D3生成 主要发病因素
继发降低 雌激骨素质疏缺松乏诊治及中医药
成增加,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 能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为类固醇激
素的合成提供原料, 间接促进性激素的生成;还能补脾健脾,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杜仲叶
主要成分:杜仲叶醇 能增加骨小梁的宽度和密度, 减少骨小梁问隙, 杜仲叶醇具有类似性激素作用,从
而增进骨髓生成和增加骨质强度。
骨质疏松诊治及中医药
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措施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1)调摄精神,(2)调节饮食 (3)科学健身 如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补充剂不包括:(C)
A.钙尔奇D
B.新盖中盖高钙片
C.降钙素
D.骨化三醇
E.α-骨化醇
23、甲状腺旁腺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理学基础是:(A)A.促进骨生长因子释放
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C.阻滞二氢吡啶敏感的Ca2+通道
D.抑制磷脂酶C系统
E.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力
24、依替膦酸二钠的不良反应是:(B)
A.高钙血症
B.消化道反应
C.雏脊骨矿化
D.肝肾损害
E.骨质疏松
25、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不包括:(D)
A.双磷酸盐
B.降钙素
C.雌激素
D.依普黄酮
E.维生素D
26、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途径不包括:(E)
A.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和募集
B.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C.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D.干扰破骨细胞从基质接受骨吸收信
E.提高骨密度
27、中药治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不包括:(D)
A.类激素样作用
B.抑制破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C.影响钙代谢激素的分泌,促进钙质吸收,防止钙质丢失,协调钙代谢平衡
D.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
E.调节体内的微量元素
28、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的器官为:(E)
A.舌
B.食道
C.胃
D.小肠、大肠
E.肝
7、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症型不包括?A肾阳虚证
B肝肾阴虚证
C脾肾阳虚证
D肝火旺盛
E肾虚血瘀证
8、治疗骨质疏松肾虚血瘀证的中成药为?A仙灵骨葆胶囊
B芪骨胶囊
C六味地黄丸
D活血止痛散
E健脾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