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目录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3)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6)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法律基础 (8)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9)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13)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学素养 (14)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15)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行为 (17)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i1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儿童是独特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j1童是独一无二的人(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例题:1.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 )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A.学生发展B.学科体系C.社会需求D.教育发展【参考答案】ABC【点睛】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大全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的?(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春秋时楚国人优孟)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汉代的《东海黄公》)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南宋时的《张协状元》)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关汉卿,60多个)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京剧)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有365种)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悲剧)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1.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出题点】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背国家政策或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则违背了该条。
0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出题点】材料中的教师表现为支教、几十年扎根在基础教育工作等正面行为或表现为教师不认真备课,敷衍学生等负面行为。
0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出题点】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体现了关爱学生,如果老师给学生起外号,或是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区别对待,就是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0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出题点】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或者只重视学生的分数,那就是违背了教书育人。
0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出题点】题目中如果出现老师进行了有偿家教,或接受家长馈赠礼物,或自身言行不当,都是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0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最新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整合
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两基本: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5.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6.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观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A、教师角色转变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B、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C、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E、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成熟的标志)F、教师发展的五阶段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G、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H、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2.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I、教师职业心理素养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J、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4.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K、教师职业的价值1.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1.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
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2.于老师认为,小学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利用那些课程时间进行语文和数学课。
于老师的看法()。
A.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B.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C.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D.忽视了学生主动发展3.赵老师写板书时写了一个错字,王亮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字写错了。
”赵老师生气地说:“多什么嘴!你是老师,我是老师?坐下!”王亮默默地坐下了。
自此,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学生敢指出老师的错误了。
对赵老师的做法正确的评价是()。
A.维持了课堂纪律B.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维护了教师尊严D.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学校每次安排杨老师参加集体学习与培训,她总是拒绝,还说:“我年龄这么大了,还学什么啊!”杨老师的言行表明其缺乏()。
A.专业发展意识B.专业发展能力C.团结协作意识D.团结协作能力5.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
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
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
”孙校长的做法()。
A.正确,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 C.不正确,学校不应该向学生推荐收费课程B.正确,考虑了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 D.不正确,学校应提供多种课程供家长选择6.某小学修建新教学大楼,要求每名新生家长缴纳3000元集资款,并承诺在学生毕业时如数返还。
该校做法()。
A.正确,学校承诺返还集资款 C.不正确,学校不能非法集资B.正确,家长应支援学校建设 D.不正确,学校应当返本付息7.强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让12岁的他和弟弟单独居住。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导语】你想有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
以下为“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小编!【篇一】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2020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2020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育法律法规①01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行政处罚:罚款、取消证书、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撤销教师资格、停考等。
2.民事法律责任3.刑事法律责任(最严厉)0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基本权利(2)学术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2.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0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人身权(1)生命健康权—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2)隐私权;(3)人身自由权;(4)人格尊严权。
2.财产权(1)财产所有权;(2)继承权;(3)受赠权;(4)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以及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3.受教育权(1)参加教育教学权;(2)获得经济资助权;(3)获得学业证书权;(4)申诉起诉权;(5)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教育法律法规②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时间:1995年3月18日;施行时间:1995年9月1日;修订时间:2009年8月27日、2015年12月27日。
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教育根本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
【教育法8】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之小学综合素质-考点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逻 辑1.题型题量:2×2分=4分2.知识难度:低于公务员难度,不强求3.讲授方法:紧紧围绕考情,只讲考点; 从来没考过的知识点不讲。
知识模块考点细化掌握程度概念概念的含义单选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命题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种类命题推理直言命题的推理复言命题的推理经典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朴素逻辑推理朴素逻辑的含义解题方法逻 辑一、概 念概念的含义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限制:从大到小概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如:从“长篇小说”到“小说”如:从“女青年”到“文艺女青年”(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从小到大”(一)限制(二)概括前提:包含关系(2012年下 中学 & 幼儿园)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将启明星概括为太白星B.将火焰山概括为吐鲁番C.将中国文学概括为艺术哲学D.将长篇小说概括为文学作品真题也不难二、 命 题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种类命题直言命题的推理复言命题的推理(二)命题的种类(一)命题的定义定义:命题就是表示判断的句子。
直言命题:结构上不能分解。
复言命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命题构成。
•孙俪和邓超是夫妻。
•孙俪和邓超是明星。
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矛盾命题01020304A 且 BA 或B如果A,那么B ; 只有A,才B并非A(二)命题的种类——复言命题(2013年上 小学)下列选项中,与“李宁和刘翔是运动员”判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孟非和王芳是主持人B. 孟春和李雪是同事C. 魏来和万青是夫妻D. 刘晓庆和邓婕是姐妹真题回顾(2018年下 中学)下列表述,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属于同类判断的是()。
A.团队重要,平台也很重要B.品德看言行,知识看谈吐C.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D.善人必勤俭,恶人必奢华三、 命题推理直言命题的推理复言命题的推理真假话的推理命题推理(一)直言命题的推理1.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并非“所有 A 是 B” 并非“所有 A 不是 B”并非“有些 A 是 B”并非“有些 A 不是 B”并非“A 是 B”并非“A 不是 B”2.直言命题的负命题(矛盾命题)“有些 A 不是 B”;“有些 A 是 B”;“所有 A 不是 B”;“所有 A 是 B”;“A 不是 B”;“A 是 B”。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真题(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解析1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其中,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
题干中,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体现了吴老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进行针对性教学。
B项正确。
A项:学生发展的可变性是指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其中,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重点+模板
《综合素质》小学重点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选择题29 258 分150 分材料分析题314 42 分作文150 50 分题型卷面中位置选择题(共29 题每题2 分)第 1—29 题材料分析题(共3 题每题14 分)第 30—32 题作文(共1 题每题50 分)第 33 题【注意事项】题型考点题量选择题第一章:职业理念 4 道(8 分)必背第二章:法律法规8 道(16 分)必背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4 道(8 分)必背第四章:文化素养9 道(18 分)第五章:基本能力 4 道(8 分)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 1 道(14 分)必背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1 道(14 分)必背文章阅读理解 1 道(14 分)写作作文 1 道(50 分)必背第一章 职业理念【注: 下面三观需要一字不差全部必须背完,考点: 材料分析题一道(第 30 题),选择题 4 道。
】1.教育观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学生观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能力克服问题不断发展。
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③“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在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行为和认识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三者一开放】 教学行为的转变: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和赞赏。
②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②在对待教学上:帮助和引导。
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③在对待自我上:反思和终身学习发展。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最新)
【篇一】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小学)模块一 <职业理念>一、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4.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四、“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和依靠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五、“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含义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六、“育人为本”思想的内涵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3.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根本4.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5.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七、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八、教师专业发展含义1.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
【篇一】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篇二】
1.中国、中华: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3.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4.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又称“天下”。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7.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8.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9.古称别称:南京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广陵、维扬,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篇三】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2.参商: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于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