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这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
2.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将其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1.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学生是研究的个体、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2.终身研究的意识教师需要具备终身研究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为什么要终身研究?终身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教师自我实现也必须终身研究,提升教学水平需要坚持终身研究,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需要终身研究,终身研究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同时,教材改革也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必背考点(2023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素质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家校合作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习与家长联系制度(4)其他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什么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育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考点归纳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一、素质教育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记忆内容: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重要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全面的考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点笔记,希望能对备考有所帮助。
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教育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小学教资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下面是对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1.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了解教育目标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课程与教学-了解课程的概念、要素和特点。
-了解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必备的教学能力。
4.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育-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和实施策略。
5.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了解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合作模式。
-了解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6.评价与奖惩-了解评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奖惩的原则和方法。
7.美育与身心健康教育-了解美育的内涵和目标。
-了解身心健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8.科学素养与实验教学-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和要点。
9.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0.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11.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1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了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
13.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了解创新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步骤。
14.社会公德与道德教育-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了解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
以上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研究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研究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方面。
6.政府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7.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将教学目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构建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研究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促进学生研究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8."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教师应该树立的观念,要将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而非单纯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9.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重视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这就要求教师更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创新,主义研究与反思,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
10.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参考]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参考]1.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 学生观的核心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 教师观的核心要点:(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要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 科学发明:(1)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东汉张仲景发明了饺子。
(3)伽利略发明了温度计。
(4)牛顿发明了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5)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6)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7)诺贝尔发明了矽藻土炸药。
(8)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9)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灯泡。
(10)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1)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聚酰胺)。
6. 我国古代对喜事的称谓:(1)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2)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3)女子出嫁之喜叫“于归之喜”。
(4)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叫“乔迁之喜”。
7. 文学常识:(1)“乐府双璧”: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2)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文艺复兴时期的成果:①但丁(意大利)——《神曲》。
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注
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试中,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
一个高频考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以便在考试中
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首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和人
格魅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
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
综合而言,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
素质》考试的高频考点之一,考生应该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实
践案例和现实挑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广
大教师在实践中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B.智育C.创新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2.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属于学生享有的( )。
A.人格尊严权B.名誉权C.荣誉权D.隐私权3.教师发展的五阶段论是由( )提出的。
A.福勒B.布朗C.伯利纳D.夸美纽斯4.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权B.人格尊严权C.名誉权D.受教育权5.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依法执教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B.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C.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D.依法执教才能保证人权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B.不得C.应当D.自行决定8.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养和培训D.交流和互访9.志存高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
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10.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B.关爱学生C.终身学习D.为人师表11.( )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A.《四库全书》B.《永乐大典》C.《汉书》D.《隋书》1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这副对联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
A.诸葛亮B.文天祥C.林则徐D.岳飞13.下列不属于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巧记两依两全三重)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巧记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3.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4.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全体)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全面)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主动和民主平的师生关系)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教育形式)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内涵)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自我意识性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③学生是完整性的人④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因材施教)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正确——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善诱错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阶段性:正确——最近发展区错误——一刀切,一锅煮不平衡性:正确——把握“关键期”个体差异性:正确——因材施教“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互补性:正确——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巧记两独一发)第三节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第三章教师观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角色发展1.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巧记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成群)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观=角色观+行为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角色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行为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教育同伴互助入职培训师徒结对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③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④任务关注⑤自我更新关注二、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023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2023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观的运用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指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
1. 素质教育观的核心思想:- 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个性。
- 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
2. 素质教育观的具体运用:- 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环境和机会。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的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中注重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素质教育观的实施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 提供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
- 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启发性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具备以下能力:- 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核心要素。
- 熟悉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
-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素质。
- 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 素质教育知识点
1素质教育的内函(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牛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4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2)捉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台;(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6“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l)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3 )学生是社会中的人;(4)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8教师职业的性质(l)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9教师职业的特点(l)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10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模块一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攻克本章节90%考点>>】
在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
好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
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程度上发挥潜能。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