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转趋势,海洋灾害的频率和影响力也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成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讨论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

1. 海洋灾害预警的意义海洋灾害预警是指提前发现、预测和通知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事件,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海洋灾害包括但不限于飓风、海啸、沉船和漏油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人们可以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应对,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构建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监测设施:通过安装海洋监测设施,例如浮标、声纳和气象观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天气状况、海洋温度和潮汐等数据。

这些设施的运作可以提供重要的预警信息。

(2) 数据分析和预测:收集到的海洋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生成可靠的预测结果。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海洋灾害事件。

(3) 预警通知:一旦预测到有可能发生海洋灾害的情况,预警通知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

通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和社交媒体等进行传播,以确保信息能够迅速被受众接收。

3. 海洋灾害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海洋灾害防护管理制度是指根据预警信息,制定和执行应对海洋灾害的计划和措施。

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在于:(1) 协调资源:海洋灾害通常需要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协调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通过建立防护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方责任,并协调资源的调配,从而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

(2) 有效组织:有条不紊的组织是应对海洋灾害的关键。

防护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确保信息的流通和指挥的顺利进行。

(3)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海洋灾害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各方对应对灾害的能力。

防护管理制度应包括演练计划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演练的有效性。

4. 完善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1) 技术升级: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卫星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提高海洋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海洋在为我们带来无尽福祉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其中海洋灾害便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海洋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还会给沿海地区的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灾害的应对策略,提高我们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海浪等。

风暴潮通常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淹没沿海地区。

海啸则大多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引发,其传播速度快,能量巨大,能够瞬间摧毁沿海的一切。

海冰在寒冷的季节可能会大面积形成,阻碍海上交通和渔业活动。

赤潮是由于海水富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海水变色现象,它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渔业资源。

海浪虽然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当海浪过大时,也可能会对海岸设施和船只造成破坏。

面对如此多样且危害巨大的海洋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全面、科学且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海洋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海洋浮标、沿岸观测站等多种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海洋气象、海况等数据。

同时,运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准确预测风暴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海洋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设置、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协调等方面。

并且,要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和修订,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再者,加强工程防护措施是抵御海洋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波堤、海堤、防潮闸等防护工程,可以有效地减轻海浪、风暴潮等灾害的影响。

如何预防海啸

如何预防海啸

如何预防海啸简介海啸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海啸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海啸。

了解海啸在采取防范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海啸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这些海浪在海洋深海中传播,一旦它们接近海岸线,就会因为逐渐变浅而加速,并最终形成巨大的浪头,对陆地造成严重影响。

区分预警级别1.绿色警告:代表海啸的危险性较低,但仍需要保持警惕。

居民应关注当地媒体的信息,并保持与当地急救部门的联系。

2.黄色警告:意味着海啸的威胁正在增加,可能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破坏。

当地政府应开展必要的紧急疏散行动。

3.红色警告:表示海啸的威胁极高,可能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当地政府应立即启动疏散计划,并向民众发布必要的撤离指示。

选择安全的居住地选择安全的居住地是预防海啸的关键之一。

尽量避免在靠近海岸线、河口或海湾的地区居住。

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海啸的影响,风险更高。

建筑物构造与规划1.抗震设计:建筑物应采用强大的结构设计,以抵御来自地震和地下水流的冲击。

坚固的建筑物更能经受住海啸带来的挑战。

2.远离海岸线: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遵循安全距离原则,将建筑物远离潮汐线附近的地区。

3.筹建避难所:在沿海地区建设坚固的避难所,以提供短期避难所和紧急救灾基础设施。

加强海洋及地震监测海洋和地震监测系统可以迅速检测到地震和其他潜在触发海啸的事件。

加强这些系统的投资和维护,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的预警和紧急行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海啸的影响。

教育居民和游客1.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供关于海啸的信息,包括如何预防和应对海啸。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知。

2.制定应急计划:制定针对海啸的应急计划,包括疏散路线、安全避难点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引起的灾害事件,如海啸、海洋污染、海岸侵蚀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来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

一、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1. 加强海洋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海洋监测与预警系统对预测和及时应对海洋灾害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监测网,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灾害信息。

同时,完善地震、海啸、气象等专业预警机构的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和及时性。

2. 推动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海洋灾害常常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减轻海洋灾害的关键。

各国可以分享海洋观测数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应对经验,共同应对海洋灾害的挑战。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和多边协定,加强跨国界海洋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3. 持续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海洋污染、树立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模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可有效减少海洋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为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海岸线管理与防护工程建设海岸侵蚀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现象,为了减缓海岸退缩和保护沿海地区,需要加强海岸线管理和防护工程的建设。

采取工程手段,如建立海堤、固定沙丘等;发展海岸防护植被,如沙草、碱蓬等,以提高防护效果。

二、减轻海洋灾害的技术应用1. 海洋灾害预测与模拟技术在海洋灾害的预测与模拟中,数值模拟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值模型,可以预测和模拟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过程。

同时,借助高性能计算平台,加速模型运行和数据处理,提高预测和模拟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空间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海洋灾害的观测和预警能力。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和评估灾害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为灾后救援和抢险提供决策支持。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海啸(tsunami)是一种极具威力的自然灾害,其带来的破坏性力量常常让人们感到惊讶。

当巨大的海浪以高速冲击海岸线时,无辜的人们、建筑物和城市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海啸造成的伤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海啸的形成与原因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陨石撞击海洋等事件引起的。

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海底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形成巨大的波浪,向各个方向扩散。

随着这些海浪靠近浅水海域,它们的高度逐渐增加,最终形成高而宽的波浪。

海啸的破坏力海啸的破坏力常常令人震惊。

当巨大的海浪冲击海岸线时,它们可以将建筑物摧毁、树木连根拔起,并将人们冲走。

一旦海水进入内陆,它会带走人们的生命并留下废墟。

由于海啸所带来的能量非常巨大,它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洪水、地质滑坡和火灾。

预防海啸的措施尽管无法完全消除海啸的威胁,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潜在破坏性。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预防措施:1.建立海啸监测系统建立海啸监测系统是预防海啸最重要的一步。

这些系统使用地震传感器和海洋浮标等设备来监测海底地震和其他可能引发海啸的事件。

一旦检测到潜在的威胁,警报系统将发出警报,提醒沿海居民采取行动。

2.提高公众意识公众教育是预防海啸的关键。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向公众提供关于海啸的信息和应对策略。

人们应了解如何识别海啸的迹象,如地震和海水退缩,以及在海啸袭来时该如何行动,如迅速撤离到高海拔地区。

3.建设防护设施在海岸线上建设防护设施可以减少海啸造成的伤害。

例如,筑堤和海岸防波堤可以减缓海浪的冲击力,并保护沿岸城市免受海啸侵袭。

远离海岸线建设居民区和重要设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4.加强国际合作海啸是跨国界的灾害,因此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

各国之间可以分享海啸监测数据和预警技术,并共同制定灾害应对计划。

通过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海啸,减少其对人民的影响。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海啸、飓风、台风、海洋污染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对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风险。

为了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和管理海洋灾害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措施,以期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海洋灾害防治的迫切性海洋灾害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迫切性。

首先,海洋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海洋灾害如海啸、飓风等不仅对沿海地区的渔业、航运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连锁反应,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不稳定性。

其次,海洋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海洋灾害发生时,污染物会进入海洋,破坏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伤害。

最后,海洋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许多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生计严重依赖海洋资源,当海洋灾害来临时,人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海洋灾害的防治和管理迫在眉睫。

二、海洋灾害防治与管理的策略为了有效防治和管理海洋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涉及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的合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 提高海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完善海洋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准确、及时的预警机制。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卫星监测,提高海洋灾害监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海洋灾害防护设施建设。

在沿海地区建立海洋灾害防护体系,修建防护墙、围堤等工程,以减轻海洋灾害对设施和人员的威胁。

同时,加强海岸带的保护和恢复,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对灾害的 bufferedの capacity7,提高防洪和防风的能力。

3.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提高对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探索新的防治和管理技术,如海洋灾害预测和响应技术,以提高防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海啸和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

海啸和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

海啸和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海洋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其中,海啸作为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海洋灾害,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海啸及其他海洋灾害,各国纷纷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防灾灭灾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具备的要素。

一、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是预防海洋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预案,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测,以及提供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是提高国家整体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制度可以增强应急机构和救援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抗灾和救灾的效率。

二、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的要素1. 组织体系海洋灾害防灾灭灾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指导机构,负责制定和协调防灾灭灾工作;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负责海洋灾害的监测研究和预测预警;建立应急救援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救灾行动;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

2. 监测预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测是防灾灭灾工作的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的监测预测体系和预警机制至关重要。

这包括建立海洋灾害监测站点和传感器网络,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建立预警机制,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3. 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应急管理和救援是海洋灾害防灾灭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自然现象引发的海洋灾害,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海啸案例,探讨海啸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 海啸案例分析报告1. 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这次海啸由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的一次9.1-9.3级大地震引发。

海啸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14个国家,造成了约23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成因分析:- 地震:这次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的地震。

- 地形: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底地形复杂,地震引发的海底滑坡进一步增强了海啸的能量。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许多沿海村庄和城镇被彻底摧毁。

- 经济损失:海啸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长期影响,渔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遭受重创。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对地震和海啸的监测能力。

-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海啸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2.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了高达40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成因分析:- 地震: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的俯冲引发了这次大地震。

- 地形: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使得海啸波在接近海岸时能量集中。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约1.8万人死亡或失踪。

- 核事故: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 核电站安全:加强核电站的抗震设计和安全管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

- 灾害恢复:制定长期的灾害恢复计划,帮助受灾地区重建。

3. 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7.6级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次生海啸。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如风暴潮、海啸、海城、酸性沉积物等,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十分重要。

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及时掌握海洋灾害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

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和气象预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天气变化,对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提前进行预警,减少灾害的损失。

2.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灾害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研究海洋灾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研发先进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救援装备和技术设施,提升海洋灾害的应对能力。

3.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紧急响应机制,对于迅速应对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灾害应急工作。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享海洋灾害紧急救援经验和资源,提高应对能力。

4. 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海洋灾害往往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推行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是治理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减少人为干扰,恢复和创造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其恢复和稳定能力。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对于海洋灾害的治理和减灾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认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公众在海洋活动中遵守规章制度,保护海洋环境,减少人为灾害。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建立紧急响应机制、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以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海啸救援措施

海啸救援措施

海啸救援措施简介海啸是一种海洋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海啸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海啸救援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啸救援措施及其执行方法。

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减少海啸灾害带来影响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海啸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海啸传播速度和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可以提前预警海啸的来临,从而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的支持。

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预防海啸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容易受到海啸侵袭的地区,应当加强海堤、防波堤、防浪墙等设施的建设,以增加海啸的阻挡力。

此外,还应加强海洋监测设备的建设,及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

1.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增强公众对于海啸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海啸灾害知识的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可以提高公众对于海啸警报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2. 应急救援措施除了预防措施外,应急救援是海啸灾害发生后最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救援措施:2.1 疏散人员一旦接到海啸预警信号,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疏散人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向内陆疏散:尽量选择远离海洋的高地或者建筑物,以减少海啸的影响。

•分散疏散:避免人员集中在一个区域,以减小人员伤亡风险。

•强制疏散:对于无法自主疏散的人员,应采取强制疏散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

2.2 搜索和救援行动搜索和救援行动是海啸发生后迅速展开的重要救援措施。

救援行动包括救援人员的组织、装备和训练,以及搜索失踪人员和救助受困人员。

在救援行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第一:救援人员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遵循救援行动的规程和操作流程。

•快速响应:救援行动要迅速展开,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协同合作:救援行动需要不同部门的协作和配合,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海洋灾害:海上安全小贴士

预防海洋灾害:海上安全小贴士

预防海洋灾害是保障海上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海洋灾害包括台风、海啸、海上事故等,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确保海上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海上安全小贴士,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一、了解天气和海况:1. 关注天气预报:在出海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即将到来的天气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活动。

2. 了解海况信息:在出海前获取海况信息,包括海浪高度、潮汐变化等,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活动。

3. 与渔政部门联系:与当地渔政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海况和渔船相关信息。

二、确保良好的装备和设备:1. 检查船舶状态:定期检查船舶的机械设备、通信设备和救生设备,确保其正常运作。

2. 穿戴救生装备:每个人都应该配备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装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3. 携带通信设备:携带手机、无线电台等通信设备,以便在海上发生紧急情况时与外界联系。

4. 配备导航设备:船舶应该配备导航设备,如航海图、罗盘、GPS等,确保正确的航行方向和位置。

三、遵循安全操作规范:1. 遵守航行规则:在海上航行时,遵循航行规则,注意避让其他船只,确保航行安全。

2. 控制航速:根据海况和船舶状况,控制航速,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航行,确保船体稳定。

3. 避免疲劳驾驶:长时间的航行容易导致疲劳,合理安排驾驶员轮班,确保驾驶员精神状态良好。

4. 注意船舶稳定性:严禁超载或不平衡装载,保持良好的船舶稳定性,防止因失衡而倾覆。

5. 不靠近危险区域:避免靠近暗礁、浅滩、危险水域等,以免发生意外。

6. 注意船舶防雷:在雷雨天气,及时关闭导电设备,避免被雷击。

四、学习应急救援知识:1. 学习基本救援技能:学习基本的急救和救生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水中求生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

2. 学习使用救生设备:熟悉并学会使用救生圈、救生衣、浮筒等救生设备。

3. 与他人保持联系:在出海前告知他人行踪和计划,确保有人知道您的位置和预计返回时间。

海啸灾害减灾对策措施

海啸灾害减灾对策措施

海啸灾害减灾对策措施1. 引言海啸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经常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海啸通常由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当其能量传播至沿海地区时,会形成巨大的海浪,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因此,制定有效的海啸灾害减灾对策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啸灾害减灾对策措施。

2. 早期预警系统早期预警系统是减轻海啸灾害影响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海洋波动等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的海啸威胁并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可以在海啸到达之前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早期预警系统包括灾害预警中心的建立、监测设备的部署和信息传输的完善等方面。

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海啸灾害的范围通常不局限于一个国家,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减轻海啸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国家之间可以共同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分享有关地震、海洋波动等数据,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此外,还可以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减灾和应急能力。

4. 建设防护设施为了减轻海啸灾害的影响,沿海地区需要建设一定的防护设施,以减少海啸引发的破坏。

常见的防护设施包括堤防、海堤、海岸防护林等。

这些防护设施可以减缓海浪的冲击力,保护沿海地区的人民和财产。

5. 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社会教育和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减灾能力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课程等形式,为公众提供有关海啸灾害的知识和应对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海啸灾害的危害,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和逃生。

6. 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海啸灾害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非常重要。

该计划应包括重建受损建筑、修复基础设施、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等方面的措施。

此外,还需要对受灾地区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未来减灾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7.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应对海啸灾害,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非常重要。

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通过研究地震、海洋波动等现象,深入了解海啸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蒋川宇 512020939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展,而海洋这个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探索的热点地区。

然而,海洋带来的不仅仅是蔚蓝的美景与丰富的资源,它也有令人敬畏的一面——海洋灾害。

因此,透彻的了解海洋灾害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与保护海洋也一片地球上的奇观。

本篇论文就将秉着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的理念简单介绍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各种海洋灾害并提出一些关于预防、控制、应对海啸灾害的设想。

这些设想对于海啸预警系统的完善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灾害海啸开发利用预警目录摘要 (1)一、前言 (2)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 (2)(一)风暴潮灾害(二)海浪灾害(三)海啸灾害(四)海冰灾害(五)赤潮灾害(六)溢油灾害(七)重金属污染灾害三、中国海洋灾害情况介绍 (8)四、海啸预警系统现状及应急措施介绍 (10)(一)海啸预警系统简介(二)海啸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五、减弱海啸破坏力的猜想及可行性分析... (14)参考文献 (15)一、前言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

类型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

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海洋灾害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啸灾害、海冰灾害、赤潮灾害、溢油灾害、重金属污染灾害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风暴潮灾害风暴潮(storm surges)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1】。

若风暴潮结合通常的天文潮则可能导致海域水位暴涨,酿成巨大的灾难。

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其规模是举世罕见的。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预防海啸应急预案

预防海啸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海啸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地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海南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海啸监测预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海啸预防和应对工作。

3. 快速响应,协同作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海啸灾害。

4. 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海啸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海啸灾害。

四、组织体系1. 成立海啸灾害应急指挥部,由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海啸灾害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海啸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组织制定海啸预防和应对措施,并组织实施;(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海啸预防和应对工作;(4)负责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五、监测预警1. 加强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 加强与国家海洋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获取海啸预警信息。

3. 对沿海地区进行海啸风险评估,制定海啸预警级别。

4. 发布海啸预警信息,及时告知公众。

六、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2. 组织人员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 关闭危险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 加强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车辆畅通。

5.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七、后期处置1. 开展灾情调查评估,了解灾害损失情况。

2. 启动救灾资金,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 恢复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防灾教案: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防灾教案: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海洋灾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对于海岸线较长的国家来说,如中国,日本,美国等,海洋灾害防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和社会面临海洋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本篇文章将探讨防灾教案中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一、海洋灾害的种类和原因海洋灾害指的是发生在海洋环境中的灾害。

常见的海洋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海啸:海啸是指海底地震引发的海浪,也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

2.风暴潮:风暴潮就是风暴和大海共同作用产生的巨浪,通常发生在台风、龙卷风等天气异常的时候。

3.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涝会造成海底泥石流和海洋物质的快速转移。

4.海啸堤:海啸堤是指因天气异常造成的海浪高度达到海堤高度的现象,也是一种海洋灾害。

这些海洋灾害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地震、风暴、雷暴、暴雨和洪水等。

这些自然因素都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和应对这些海洋灾害。

二、预防海洋灾害的措施预防海洋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预警制度的建立针对不同的海洋灾害,构建相应的灾害预警制度。

要依据海洋灾害的特点来建立相应的监测网,并定期发布预警信息,使得公众能够做好防御准备。

2.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针对不同的海洋灾害,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来进行现实的监测、预测等工作。

例如利用卫星,水下测量仪,观测设备等工具,来对海洋灾害的发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以便提前作出相应的防范预案。

3.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有关,常见的如海洋白藻、沉积物的积聚等。

因此,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是预防海洋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如海草的种植、固定沙丘等多种手段,来保持海洋环境的稳定。

4.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是预测防范海洋灾害的关键。

这包括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村庄、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防灾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反应能力,使得公众在面临海洋灾害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应对。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灾害防控措施
总结词
综合性的灾害防控措施是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
详细描述
包括建设防波堤、防护林、护岸工程等基础设施,提高海岸线的防护能力;同时 推广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与响应
总结词
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与响应是应对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在海洋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救援,提供医疗、物资、生活等方面的支 援;同时加强灾后现场管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海上能源开发
海浪对海上风电、石油钻井等能源开发设施造 成破坏。
沿海地区影响
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港口、海滩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海啸
01
02
03
重大人员伤亡
海啸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往往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海啸对沿海城市的建筑物 、基础设施和财产造成严 重破坏。
区域性灾难
海啸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和 社会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需要大规模的重建和援助 。
某沿海水域应对赤潮的案例
总结词
该沿海水域针对赤潮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详细描述
该水域因富营养化等原因易发生赤潮。政府和水域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监测水质、预警系 统建设、生态治理等,有效减少了赤潮的发生和影响。
某极地地区应对海冰灾害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02
常见海洋灾害及危害
风暴潮
破坏沿海设施
风暴潮伴随大风和巨浪,对沿海 的建筑物、船只和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
威胁生命安全
风暴潮可能导致溺水、船只翻沉等 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

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如海啸、飓风、海上暴风雨等,对人类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护海洋灾害,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展开探讨。

一、海洋灾害预警管理制度1. 预警机制建立海洋灾害预警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预警机制。

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完善的观测系统,包括气象、海洋、地震等多领域的监测设备,以实时掌握海洋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

其次,要建立一个预警中心,由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预警信息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应该做到及时、精准、权威。

预警中心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布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的传达及时到达相关部门和民众手中。

此外,还应该建立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预警应对措施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包括组织紧急疏散、设立临时避难所、加强海岸线巡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区域性海洋灾害,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二、海洋灾害防护管理制度1. 防护设施建设为了有效抵御海洋灾害,需要在海岸线和沿海地区建设一系列防护设施。

比如,修建海堤、设置防浪墙、加固海岸线等。

同时,还需要建设海洋观测平台和遥感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为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及时应急响应当海洋灾害来临时,防护管理制度应该具备及时应急响应的能力。

这包括快速组织救援队伍、调动抢险物资、开展人员撤离等。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护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3. 法律法规建设海洋灾害防护管理制度还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规范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的各项工作。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量的建设,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总结:海洋灾害预警和防护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至关重要。

地震与海洋: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

地震与海洋: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

地震与海洋: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引言:地震是自然界中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一种海洋灾害。

地震能量的释放引起了海底地壳的运动,进而形成海啸波。

海啸波在海洋中迅速传播,并在接近陆地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给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震与海洋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

一、地震与海啸的关系1. 地震造成海底地壳运动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当地壳发生断裂时,会产生地震波。

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地区,尤其是海底地壳的断裂,就会引发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从而产生海啸。

2. 海啸是地震的一种后果海啸是指由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事件引起的海洋中的长周期波浪。

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会使海水产生剧烈起伏,形成巨大的海啸波。

这些海啸波以极高的速度向外传播,并在靠近陆地时产生毁灭性的冲击。

3. 海底地震和海啸的相互作用海底地震与海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海底地震可以引发海啸,而海啸的能量也会影响地震的传播和扩散。

海啸波在海底传播时,可能加剧地壳的断裂和滑动,从而增强地震的破坏力。

二、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1. 海底地震的特点海底地震是指在海洋地区发生的地震活动。

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地壳断层活动会引发海底地震。

由于海水具有较大的质量和惰性,海底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会迅速传播到海水中。

2.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过程海底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会在海水中产生剧烈的波动,形成海啸波。

这些海啸波以极快的速度向外传播,并在靠近陆地时逐渐升高。

当海啸波到达沿岸时,由于水深减小和海底地形的影响,波浪会变得更高更陡峭,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3. 海啸的破坏力海啸具有极高的破坏力,它可以摧毁沿海地区的建筑物、淹没沿岸地带,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啸波的冲击力甚至能够影响内陆地区,对河口和湾区造成影响。

三、预防海啸灾害的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早掌握地震信息,并向沿海地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蒋川宇 512020939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展,而海洋这个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探索的热点地区。

然而,海洋带来的不仅仅是蔚蓝的美景与丰富的资源,它也有令人敬畏的一面——海洋灾害。

因此,透彻的了解海洋灾害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与保护海洋也一片地球上的奇观。

本篇论文就将秉着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的理念简单介绍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各种海洋灾害并提出一些关于预防、控制、应对海啸灾害的设想。

这些设想对于海啸预警系统的完善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灾害海啸开发利用预警目录摘要 (1)一、前言 (2)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 (2)(一)风暴潮灾害(二)海浪灾害(三)海啸灾害(四)海冰灾害(五)赤潮灾害(六)溢油灾害(七)重金属污染灾害三、中国海洋灾害情况介绍 (8)四、海啸预警系统现状及应急措施介绍 (10)(一)海啸预警系统简介(二)海啸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五、减弱海啸破坏力的猜想及可行性分析... (14)参考文献 (15)一、前言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

类型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

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海洋灾害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啸灾害、海冰灾害、赤潮灾害、溢油灾害、重金属污染灾害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风暴潮灾害风暴潮(storm surges)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1】。

若风暴潮结合通常的天文潮则可能导致海域水位暴涨,酿成巨大的灾难。

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其规模是举世罕见的。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我国北方有一些个例是北方冷空气与温带气旋相配合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这时海洋水体向岸边堆积,产生的风暴潮强度相当可观。

目前预防风暴潮的方法有:一,经验统计预报方法;二,数值预报方法。

我国对风暴潮灾的防范工作,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

目前在沿海已建立了由280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

(二)海浪灾害又称“灾难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高达6米以上的海浪),其作用力可达30-40吨每平方米。

它给航海、海上施工、渔业捕捞和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灾害,使船舶和海上平台倾覆;海浪到近海和岸边,冲击摧毁沿海堤岸、海塘、港口码头和各类建筑物,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品受损,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使海港和航道淤塞。

据记载,在一次大风暴中,巨浪曾把1370吨重的混凝土块移动了10米,20吨的重物也被它从4米深的海底抛到了岸上。

巨浪冲击海岸能激起60-70米高的水柱【2】。

每天中午新闻三十分之后都会有我国近海海域的海浪预报,这对于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都至关重要。

(三)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km;里氏震级要大于6.50。

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

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四)海冰灾害凡是因海冰造成的灾害统称为海冰灾害。

具体来说,海冰灾害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特别是造成生命和资源财产损失的事件。

如航道阻塞、船只及海上设施和海岸工程损坏、港口码头封冻、水产养殖受损等。

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时期,为解救船只,空军曾在60厘米厚的堆积冰层上投放30公斤炸药包,结果还没有炸破冰层。

而最为著名的海冰灾害事件就是泰坦尼克号海难。

这艘号称“就算上帝亲自来也弄不沉“的船,就在海冰的撞击下化为残骸。

我国在渤海等海冰易发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以应对海冰带来的危害。

(五)赤潮灾害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称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

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六)溢油灾害溢油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成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以及经裂化、催化重整而成的各种产品泄漏。

主要是在开采、运输、炼制及使用等过程中流失而直接排放或间接输送入海;是当前海洋中主要的、且易被感官觉察的量大、面广,对海洋生物能产生有害影响,并能损害优美的海滨环境的污染物。

溢油的清理十分困难,目前并没有非常有效的错施。

而其危害却十分严重。

成批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

此外油污将沾粘在其毛皮上,使其无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毙。

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皮毛将无法存储氧气,就是去保暖作用,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

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

此外潜在的损害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

处理石油泄漏的方法包括:拦截撇捞法、吸附法、燃烧法和化学分散法等。

(七)重金属污染灾害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和磷、硫、砷等非金属以及酸、碱等。

主要来自工、农业废水和煤与石油燃烧而生成的废气转移入海。

这类物质入海后往往是河口、港湾及近岸水域中的重要污染物,或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或蓄积于海洋生物体内而影响其利用价值。

1953年~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公害事件就是重金属污染灾害的例子。

1953年发现首例怪病,症状初始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5年5月又出现了50多例。

经调查分析,是由于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持续排入水俣湾和不知火海水体,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后使生物(如鱼和介壳类动物)中毒,人食用有毒生物后,由于摄入甲基汞而引起发病。

据1972年日本环境厅统计,水俣湾和新潟县阿贺野川下游有中毒患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禁止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并监控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是解决该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中国海洋灾害情况介绍中国受到的海洋灾害侵袭较多。

以台风为例,生成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平均每年30多个,约占全球的1/3以上;而影响中国的台风,每年平均就有约20个,其中在中国登陆的台风伞均每年就多达七八个,我国是世界受合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5612号台风温黛,即“八一大台风”。

是1956年登陆我国浙江的超级台风。

共造成超过5000人遇难,仅浙江就有4925死于非命,1.7万余人受伤,220万幢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毁坏,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 风暴潮灾一年四季, 从南到北均可发生。

其中清康熙《三固续识略》中记载的1696年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一次特大风暴潮灾, 死亡人数达10万人之多;民国《潮州志》记载的1922年8月袭击广东汕头地区的特大风暴潮灾, 经竺可祯先生考证认定的死亡人数超过7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 仅公元48前年至公元1949年的近2000年间, 有较详细记载的特大风暴潮灾就有次, 平均不足年就有一次, 一次死亡人数少则上千, 多则数万至10多万【3】,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

据历史记载,2000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

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很小。

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

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除了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外,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在我国海区内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

已发生的地震震源断层多为走滑型。

所以,即使我国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难以引发海啸。

从1969年—1978年我国渤海、广东阳江、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发生的4次大地震结果看,尽管地震震级均在6级以上,均未引发地震海啸【4】。

海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北部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

2010年中国渤海和黄海北部遭遇到近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3.18亿元,占全年海洋灾害总经济损失的47.6%———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沿海三省一市受灾人口6.1万人,船只损毁7157艘,港口及码头封冻296个,海水养殖受损面积达20.8万hm2。

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等地)。

中国最早的赤潮记录见于1952年,费鸿年报告黄河口夜光藻赤潮。

,香港海域2011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沿海也有不少化工企业排放含有重金属元素的污水。

四、海啸预警系统现状及应急措施介绍(一)海啸预警系统简介海啸预警系统是侦测海啸并警告以避免在海滨人员死亡的系统,包含两部份:一部分是侦测系统,另一部分是通讯系统和海边预警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