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

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

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

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

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

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

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

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

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

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

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让同学尝试背一

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这样的亲身参

与活动,应该更能使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

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

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

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1袋25千克的大米的重量,

再通过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进而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

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生根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

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生

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在我备课和多次试教中,学生

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

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当时有点紧张,我想如果能很好的处理它,

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许这男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导一次,没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还

是能”。好个“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我说了一句:“如果有机会,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互相背一背。我一边机械般

地教学,一边为自己的话“如果有机会,请你试试。”而后悔,怎样引导才能改

变这男孩的想法呢?我边教边想,还是让他在体验中感悟,自己说服自己吧!刚

才错过了搬大米这个教育资源,现在得好好抓住背一背这个教育资源了。于是,

我有意让一个学生说说他背的感受(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顺水推舟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

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肯定把

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我改变想法了,1吨的大米我想我还是搬不动,太重了”。在老师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但我

明白,我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还是不够的,还有待于不断磨砺、发展。

经过反思,如果再让我上第二次,我想我在第一次引导失败时,我选择的不

是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尊重学生的想法,然后及时引导,让他再一次体验。一袋

25千克的大米你搬起来了,你真能干!2袋这样的大米就是50千克,(把两袋

叠起来)你能搬吗?请上来试试并帮老师把大米从这搬到讲台。我想即使是力气

再大也无法能按要求去完成,从而进一步引导他,如果是40袋就是1吨,让你

去搬,你能搬得动吗?我想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搬不动。”从而进入下一环

节“背一背”。我想我如果这样处理将会更满意、更完美。

某某老师来我校听了我的数学课《吨的认识》,并给予了细致的评课,令我

受益匪浅。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

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

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

开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

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

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

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

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

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

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

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

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

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

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

些小朋友说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吨500千克了,超过1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