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授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实验操作法:演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PPT课件:展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分析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第[周次]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学会使用分析仪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1. 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方法分类-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操作1. 酸碱滴定实验-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定量滴定的操作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2. 重量分析实验-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重量分析的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授1. 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2. 讲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滴定分析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任务。

2.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的步骤,并强调操作要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数据处理1.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

2. 教师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审核。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分析化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

---备注:1. 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化学教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学教案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 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 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巩固:布置相关习 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 能力。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学生能够了解分析化学在生 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热爱和兴趣 树立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重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滴定分析法:通过滴加标准溶液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比色分析法:通过比较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环保意识:引导学 生关注实验废弃物 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重要性:强调实验 安全与环保对个人 和社会的影响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实践:介绍如何在 实验中落实安全与 环保措施
理论教学: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之处
改进措施:根 据学生表现, 调整教学方法
和内容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看法
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情况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 合理分组,选择合适 的讨论主题,注意课 堂纪律和时间控制。
定义: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目的: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准备 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实验演示、引导 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学时:75学时(3学时/周)学分:3学分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 具备处理物质的分离、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理论-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定量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光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3.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天平的使用- 酸碱滴定实验- 重量分析实验- 光度分析实验- 电化学分析实验- 色谱分析实验四、教学安排1. 第1-4周:分析化学基本理论- 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讲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第5-12周:定量分析方法- 讲解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光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

3. 第13-16周:分析化学实验- 进行分析天平的使用、酸碱滴定实验、重量分析实验、光度分析实验、电化学分析实验、色谱分析实验等。

4. 第17-20周:课程总结与复习- 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总结和复习。

-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分析化学》课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

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

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

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

思考题: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一.分析化学的任务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分——定性分析(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2.测定有关成分的含量——定量分析3.确定物质中原子间结合方式——结构分析(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本课程将以与卫生检验专业关系密切的“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主要讨论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中的各种基本方法)二.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为多种分类)1.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元素、离子、化合物、相等2官能团、空间结构等3.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根据分析原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故又称经典分析方法)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反应现象、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使用仪器、设备简单常量组分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但对于微量和痕量(<0.01%)组分分析灵敏度低、准确度不高*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化学、电化学、热、磁、声等)需要精密仪器;①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法、电导法、库仑法、伏安法等;②光学分析法: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③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⑤质谱法;⑥核磁共振波谱法;⑦流动注射分析法;等特点:快速、灵敏所需试样量少适于微量、痕量成分分析(但对常量组分准确度低)4.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根据操作方法及用量各种分析方法的试样用量方法试样质量(mg)试样体积(ml)常量分析>100>10半微量分析10100110微量分析0.10.01超微量分析<0.1<0.01化学定量分析:主要采用常量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主要用于进行微量、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待测组分含量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1%0.01%1%<0.01%以上两种概念不能混淆如痕量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来水中痕量污染物分析是常量分析5.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根据分析目的(例行分析和裁判分析)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通常以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mS、Vs)中被测物质的量来表示固体样品:用组分的质量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mB?B?mSmB——被测组分质量mS——样品的质量若被测组分为常量组分mB的数值仍可用百分率(%)表示如ωB=0.3567则可计为35.67%;若被测组分为微量组分mB可用指数形式表示:如ωB=3.2×105 液体样品:用物质的量浓度c::mol/L,mmol/L,?mol/L物质的质量浓度:?:g/L,mg/L,?g/L气体样品:用质量浓度mg/m3,体积分数(?)ml/m3四.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我国国务院于1984年2月27日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要求自1991起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由国际单位制(standardinternationalunitSI)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础单位辅助单位导出单位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组合形式的单位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教材附录二表1)基础单位*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教材附录二表2)辅助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教材附录二表3)由SI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借助于乘、除等数学符号通过代数式表示的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教材附录二表4)在我国使用广泛的重要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如:mol/Lm3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教材附录二表5)词头+主单篇二:大学分析化学教案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思考题: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教学重点:试样的分解;教学难点:根据试样特点确定试样分解方法教学内容:21试样的采集在分析实践中常需测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组分的平均含量.?取样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对比较均匀的物料如气体、液体和固体试剂等可直接取少量分析试样不需再进行制备通常遇到的分析对象从形态来分不外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对于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物料应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2.1.1固体试样的采集固体物料种类繁多性质和均匀程度差别较大组成不均匀的物料:矿石,煤炭,废渣和土壤等;组成相对均匀的物料:谷物、金属材料、化肥、水泥等对不均匀试样应按照一定方式选取不同点进行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采样点的选择方法:随即采样法;判断采样法;系统采样法等取样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所耗人力、物力将大大增加应以满足要求为原则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程度、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常试样量可按下面经验公式(切桥特公式)计算:m≥Kd2式中:m为采取平均试样的最低重量(kg);d为试样的最大颗粒直径(mm);K为经验常数可由实验求得通常K值在0.051之间例:采集矿石样品若试样的最大直径为10mmk=0.2kg/mm2,则应采集多少试样解:m≥kd2=0.2?102=20(kg)金属(合金)样品采取一般金属经过高温熔炼组成比较均匀因此于片状或丝状试样剪取一部分即可进行分析钢锭和铸铁由于表面和内部的凝固时间不同铁和杂质的凝固温度也不一样因此表面和内部的组成不很均匀取样时应先将表面清理然后用钢钻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取碎屑混合均匀作为分析试样对于那些极硬的样品如白口铁、硅钢等无法钻取可用铜锤砸碎之再放入钢钵内捣碎然后再取其一部分作为分析试样2.1.2液体试样的采取常见液体试样包括:水饮料体液工业溶剂等一般比较均匀采样单元数可以较少对于体积较小的物料可在搅拌下直接用瓶子或取样管取样;装在大容器里的物料在贮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样后混合均匀即可作为分析试样;对于分装在小容器里的液体物料应从每个容器里取样然后混匀作为分析试样对于水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采样采取水管中或有泵水井中的水样时取样前需将水龙头或泵打开先放水1015分钟然后再用干净瓶子收集水样采取池、江、河、湖中的水样时首先根据分析目的及水系具体情况选择好采样地点用采样器在不同深度各取一份水样混合均匀后作为分析试样2.1.3气体试样的采取常见气体试样有: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气、压缩气体以及气溶物等亦需按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最简单的气体试样采集方法为用泵将气体充入取样容器中一定时间后将其封好即可但由于气体储存困难大多数气体试样采用装有固体吸附剂或过滤器的装置收集固体吸附剂用于挥发性气体和半挥发性气体采样;?过滤法用于收集气溶胶中的非挥发性组分?大气样品的采取通常选择距地面50180厘米的高度采样、使与人的呼吸空气相同大气污染物的测定是使空气通过适当吸收剂由吸收剂吸收浓缩之后再进行分析对储存在大容器内的气体因不同部位的密度和均匀性不同应在上、中、下篇三:分析化学教案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基本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分析化学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对象测定原理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具体要求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四、分析化学的最新进展1.毛细管电泳2.芯片实验室3.联用技术4.超导核磁共振波谱法5.流动注射分析法6.激光7.计算机的应用8.化学计量学9.仿生化和信息智能化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目的要求: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熟悉逸出值舍弃原则了解统计检验的方法重点与难点:1.掌握基本概念: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和偏差2.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基本公式3.掌握误差的来源(或产生原因)和减免方法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法则5.掌握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F检验和t检验6.掌握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和G检验法7.掌握置信区间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基本内容:一、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基本概念和公式准确度(accuracy):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absolute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测量值-值绝对误差可以为正值表示测量值大于真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测量值小于真值测量值越接近真值越小反之越大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通常以%或表示反映测量误差在值中所占的比例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例题:测定纯NaCl中Cl的百分含量为60.52%而其含量(理论值)应为60.66%求测定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绝对误差=60.52%60.66%=0.14%相对误差=[(60.52%60.66%)/60.66%]×1000?=2.3例题:用分析天平称两个重量一是0.0021g另一是0.5432g两个重量的绝对误差都是0.0001g(0.0001/0.0021)×1000=47.62(0.0001÷0.5432)×1000=0.1841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error)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三种偶然误差(accidentalerror):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误差特点:大小和方向(正负)都不固定;服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精密度(precision):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实验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各测量值之间越接近精密度就越高;反之精密度越低精密度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实际工作中多用相对标准偏差偏差(deviation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平均偏差(average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averagedeviation):标准偏差(standarddeviationS):有限次测量各测量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占的百分数RSD例题:四次标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为0.2041、0.2049、0.2039和0.2043mol/L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0.2041+0.2049+0.2039+0.2043)/4=0.2043(mol/L)平均偏差=(0.0002+0.0006+0.0004+0.0000)/4=0.0003(mol/L) 相对平均偏差=(0.0003/0.2043)×1000?=1.5?相对标准偏差RSD=(0.0004/0.2043)×100%=0.2%2.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测量结果的好坏应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衡量:(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3.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如何减免分析过程中的误差)(1)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2)减小测量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4)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造成平均值偏离真值的主要原因根据来源不同可以采用校准仪器、做对照试验、做回收试验、做空白试验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0004.0140000.00004.00006.00002.02222LmolS标准偏差)1.基本概念有效数字: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反映测定的准确程度记录原则: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只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末位数欠准注意问题:(1)数据中的“0”位于数字中间的0是有效数字在数字前面的“0”是定位用的不是有效数字很小的数字或很大的数字常用10的幂次表示(2)变换单位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必须保持不变(3)pH、pM、pK等的有效数字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因为正数代表原值的幂次(4)首位数8的数字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多记一位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四舍六入五成双(或尾留双)”注意:尾数为5而后面是0时5前面是偶数则舍为奇数则入;尾数为5而后面不是0时都入(2)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3)在大量数据运算时为防止误差迅速累加对参加运算的数据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运算后再将结果修约成与最大误差数据相当的位数3.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减时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修约其它数据使各数据的绝对误差一致后再进行加减运算一般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例题:0.53629.00534.25980.0011.97244.25958+0.25+0.00030.7910.97800.0003乘除法几个数据相乘除时以参加运算的数据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据为准进行修约后再运算例题:0.12×9.6782=1.161384修约为1.20.12×9.7=1.164修约为1.2三、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正态分布和t分布正态分布:无限次测量的偶然误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用平均值μ来表示一组数据群分布的位置用标准偏差来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性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表达:正态分布说明:(1)数据既向某个中心值集中的趋势又有偏离开这个中心值的倾向(2)大多数测量值集中在算术平均值的附近;(3)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4)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5)所有测量出现在这个区间的概率总和为1有限次测量值的偶然误差分布服从t分布用样本的标准偏差S 代替总体标准偏差ζ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t(xμ/S)图:t分布曲线t分布曲线:纵坐标仍然是概率密度y横坐标是统计量t得到的曲线称为t分布曲线统计量(t):是以标准偏差S为单位的(xμ)值t=xμ/St分布曲线是随自由度f(n1)而改变当f趋近于无限时t 分布就趋近于正态分布2.基本概念置信水平P(或置信度):表示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落在()的概率显著性水平?:测定值落在(tS=1P(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表示人们作出判断的可靠把握程度由于t值和和f相关故引用时要加脚注用tαf表示)平均值的精密度:反映测量次数对平均值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平均值的精密度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表示置信区间: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界限)具体表示:为置信区间为置信限(1)用多次测量的样本平均值x估计?值的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用少量测定值的平均值x估计值的范围:ntSx?(置信区间分为双侧和单侧两种双侧指同时存在大于和小于总体平均值的置信范围单侧指在一定置信水平时总体平均值大于或小于总体平均值的范围)3.显著性检验t检验:也叫准确度显著性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系统误差即判断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x与标准试样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做法:先将数据代入公式nSxt???求出t值在一定置信度下从表中查得相应ft,?临界值计算值和查表值比较若计算的ftt说明与x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若计算的ftt,说明?与x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例题:某药厂生产的维生素丸剂要求含铁量为4.800%今从该厂的某一批号的产品抽样进行五次化验测得含铁量为4.744%、4.790%、 4.790%、4.798%及4.822%试问这批产品是否合格F检验:又称精密度显著性检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以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方法:先计算出两个样本的方差比F然后与方差比的单侧临界值(21,,ffF)进行比较若21,,ffFF则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若21,,ffFF,则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例题: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样品中某组分第1法共测6次S1=0.055;第2法共测4次S2=0.022试问这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别解:f1=61=5;f2=41=3由表24查得F0.05,5,3=9.01F=0.0552/0.0222=6.2<9.01因此S1与S2无显著性差别即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相当使用显著性检验的几点注意事项:(1)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是先进行F检验然后进行t检验(2)单侧与双侧检验:检测两个(两组)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时用双侧检验;若检验某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某值则用单侧检验(3)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α的选择在分析化学中通常以α=0.05或P=95%作为判断差别是否显著的标准4.可疑数据的取舍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不能判断的异常值时常用Q检验法和G检验法(Grubbs检验法)进行检验判断取舍例题:标定一个标准溶液测得4个数据:0.1014、0.1012、0.1019 0.1012和0.1016mol/L试用Q检验法确定数据0.1019是否应舍弃解:Q=(0.10190.1016)/(0.10190.1012)=0.43N=4时Q90%,4=0.76因为Q<Q90%,4所以数据0.1019不能舍弃思考题:1.恒定误差和比例误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点2.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最后进行t检验小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只要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不难区分本章的另一个难点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有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判断其准确性和可靠程度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目的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重点与难点:滴定分析法是目前完成化学分析任务最常用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等而化学平衡是分析化学中大多数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的理论基础1.在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明确作为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反应必须定量完成;(2)反应必须迅速完成;(3)必须有合适的指示剂或其他简单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2.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3)置换滴定法;(4)间接滴定法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其浓度的表示方法(1)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2)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试剂组成和化学式完全相符试剂的纯度要足够高一般在99.9%以上;性质稳定参加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可减小称量的相对误差。

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案示例

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案示例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32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能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分析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3.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二、滴定分析1. 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常用滴定方法。

3.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三、重量分析1. 重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用重量分析方法:沉淀法、萃取法、滴定法等。

3. 重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四、光谱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五、电化学分析1. 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常用电化学分析方法。

3. 电化学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六、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色谱分析方法。

3. 色谱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二、讲解1. 详细讲解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分析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验1. 指导学生进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实验。

2. 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讨论1. 鼓励学生就分析化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总结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范文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任务2. 分析化学的分类3.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1.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2. 定量分析的方法3.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4. 定性分析的方法三、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1.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2. 体积分析法的基本操作3.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操作4. 光谱分析法的基本操作四、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1. 重量分析法2. 体积分析法3. 电化学分析法4. 光谱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2. 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分析化学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2. 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性分析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出课后思考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 提问: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体积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光谱分析法的基本操作2.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 体积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出课后思考题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所涉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3. 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介绍分析化学的概念解释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2 分析化学的方法与分类介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解释不同类型的分析化学方法1.3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介绍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样品处理与分离技术2.1 样品处理的目的与方法解释样品处理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2.2 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释分离技术的意义介绍常见的分离技术及其原理2.3 样品分析的步骤与注意事项介绍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和实验技巧第三章:定量分析方法与误差理论3.1 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解释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3.2 误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解释误差的概念和来源介绍不同类型的误差及其影响3.3 数据处理与校正方法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解释校正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章:滴定分析法4.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介绍滴定分析法的原理解释不同类型的滴定分析法4.2 滴定试剂与指示剂的选择与应用介绍滴定试剂和指示剂的性质解释选择原则和应用方法4.3 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介绍滴定实验的基本步骤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5.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介绍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2 原子化器与光源的选择与应用解释原子化器的作用和类型介绍光源的选择和应用方法5.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解释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第六章:原子荧光光谱法6.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解释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介绍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2 原子化器与光源的选择与应用解释原子化器的作用和类型介绍光源的选择和应用方法6.3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解释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第七章:X射线荧光光谱法7.1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解释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原理介绍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2 样品制备与测试条件优化介绍样品制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解释测试条件的优化原则7.3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解释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第八章:质谱法8.1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解释质谱法的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质谱法8.2 质谱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质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解释仪器的工作原理8.3 质谱法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解释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第九章:电化学分析法9.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解释电化学分析法的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化学分析法9.2 电化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电化学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解释仪器的工作原理9.3 电化学分析法的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解释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第十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10.1 激光光谱法解释激光光谱法的原理和应用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10.2 色谱法解释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色谱法及其应用10.3 核磁共振光谱法解释核磁共振光谱法的原理和应用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样品处理与分离技术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对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

分析化学大专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大专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大专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设备。

(3)熟悉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1.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设备。

2.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的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实验概述1.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设备二、滴定分析1. 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2. 滴定分析的方法分类3. 滴定分析的操作步骤三、沉淀分析1. 沉淀分析的基本原理2. 沉淀分析的方法分类3. 沉淀分析的操作步骤四、重量分析1. 重量分析的基本原理2. 重量分析的方法分类3. 重量分析的操作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

2. 提出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解1. 讲解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2. 讲解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三、演示1. 演示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设备,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2. 演示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四、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2.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并讲解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掌握分析化学的方法和分类1.2 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掌握分析化学的里程碑事件1.3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准确度、精密度、可滴定度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基本概念第二章:定量分析方法2.1 重量分析法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天平、砝码、称量纸等工具进行重量分析2.2 滴定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滴定管、滴定瓶、指示剂等工具进行滴定分析2.3 光谱分析法掌握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光谱仪、光栅等工具进行光谱分析第三章:定性分析方法3.1 物理方法掌握物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显微镜、比色计等工具进行物理分析3.2 化学方法掌握化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反应器等工具进行化学分析3.3 仪器分析法掌握仪器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仪器分析设备进行定性分析第四章:样品处理与分离技术4.1 样品处理掌握样品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学会使用研钵、研磨器等工具进行样品处理4.2 分离技术掌握过滤、离心、蒸馏等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过滤纸、离心机、蒸馏器等工具进行样品分离4.3 纯化技术掌握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等纯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结晶器等工具进行样品纯化第五章:数据分析与表达5.1 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5.2 数据表达掌握数据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报告等工具进行数据表达第六章:常见元素的分析方法6.1 碳、氢、氧元素的分析掌握碳、氢、氧元素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燃烧法、气体分析仪等工具进行元素分析6.2 氮、磷、硫元素的分析掌握氮、磷、硫元素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工具进行元素分析6.3 金属元素的分析掌握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质谱仪等工具进行元素分析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分析7.1 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掌握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鉴定方法学会使用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工具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7.2 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学会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工具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7.3 有机合成产物的分析掌握有机合成产物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工具进行有机合成产物的分析第八章:环境样品分析8.1 水质分析掌握水质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学会使用水质分析仪器进行水样品的分析8.2 空气质量分析掌握空气质量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学会使用空气质量分析仪器进行空气样品的分析8.3 土壤分析掌握土壤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学会使用土壤分析仪器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第九章:生物样品分析9.1 生物组织中元素的分析掌握生物组织中元素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ICP-OES等工具进行元素分析9.2 生物分子分析掌握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质谱仪等工具进行生物分子分析9.3 免疫分析掌握免疫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工具进行免疫分析第十章:现代分析技术10.1 色谱技术掌握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等现代色谱技术10.2 光谱技术掌握光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现代光谱技术10.3 电化学分析技术掌握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电位分析、伏安法、电化学发光等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准确度、精密度、可滴定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分析化学概述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目的介绍分析化学的概念解释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解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常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3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玻璃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讲解溶液的配制、滴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步骤第二章:样品处理与分离技术2.1 样品处理的目的与方法解释样品处理的重要性介绍固液萃取、离子交换、沉淀等样品处理方法2.2 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3 实验操作与技巧讲解样品处理的实验操作步骤介绍分离技术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第三章:定量分析化学3.1 定量分析化学的方法与原理介绍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实验讲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介绍滴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3.3 数据分析与误差处理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误差来源和误差处理的方法第四章:常见元素的分析化学4.1 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讲解铁、铜、锌等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相应的分析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4.2 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化学讲解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相应的分析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4.3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化学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介绍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有机化合物分析技术第五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5.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讲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5.2 质谱分析讲解质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质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5.3 红外光谱分析讲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第六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6.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解释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6.2 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使用讲解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6.3 紫外-可见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紫外-可见光谱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紫外-可见光谱在化学物质检测和生物分子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第七章:荧光光谱分析7.1 荧光光谱分析原理介绍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解释荧光的产生机制和荧光光谱的特点7.2 荧光光谱仪器的使用讲解荧光光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7.3 荧光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荧光光谱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荧光光谱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8.1 电化学分析法原理介绍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解释电位分析、电流分析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8.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讲解电化学分析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8.3 电化学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电化学分析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化学分析法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第九章:色谱分析法9.1 色谱分析法原理介绍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解释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色谱分析方法的原理9.2 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讲解色谱分析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9.3 色谱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色谱分析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色谱分析法在生物分子检测、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第十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进展10.1 联用技术介绍色谱-质谱联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讲解联用技术的优势和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0.2 微分析技术介绍微流控芯片、微阵列等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微分析技术在生物分子检测和化学物质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和挑战10.3 分析化学在前沿领域的应用讲解分析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分析化学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材料分析等方面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类: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和重要性是学习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2. 授课对象: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3. 学时安排:32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常用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4. 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5.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二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第三周:滴定分析4. 第四周:重量分析5. 第五周:光谱分析6. 第六周:色谱分析7. 第七周: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8. 第八周: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五、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2. 掌握溶液、沉淀、气体等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3. 学习滴定、光谱、色谱等分析化学常用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3. 滴定分析:滴定原理、滴定曲线、滴定方法及应用。

4.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光谱等。

5.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柱的选择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滴定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滴定曲线的分析、光谱和色谱分析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化学试剂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 第二周:介绍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3. 第三周:学习滴定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4. 第四周:讲解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5. 第五周:学习色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滴定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反思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1.2 分析化学方法分类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解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常见分析方法1.3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安全常识和实验规范掌握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清洗方法第二章:溶液和沉淀化学2.1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学习溶液的定义、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理解溶液的稀释、混合和蒸馏操作2.2 沉淀反应掌握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过滤方法学习常见沉淀剂的选择和使用2.3 滴定分析法了解滴定分析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的实验操作第三章: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3.1 光谱分析学习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3.2 色谱分析掌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学习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第四章: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4.1 电化学分析法了解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和分类掌握电位分析、电流滴定和库仑滴定的实验操作4.2 电化学传感器学习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了解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五章: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5.1 样品处理学习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掌握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提取和净化技术5.2 数据处理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误差来源、数据校正和结果表示技巧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6.1 原子吸收光谱法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操作6.2 原子荧光光谱法学习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谱分析7.1 质谱分析掌握质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学习质谱图的解析和质谱法在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7.2 核磁共振谱分析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和核磁共振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8.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理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实验操作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样品制备和实验操作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第九章:电化学发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9.1 电化学发光分析了解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实验操作和应用领域9.2 化学发光分析学习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仪器设备了解化学发光分析在生物分析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十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进展10.1 概述了解现代分析化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学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几种新兴分析技术简介掌握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微流控技术等新兴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索这些新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溶液的稀释和混合操作难点解析1: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理解不同浓度表示方法的含义和转换关系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和稀释公式重点环节2: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过滤方法常见沉淀剂的选择和使用难点解析2: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理解影响沉淀形成和溶解的因素(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掌握调节沉淀条件的实验技巧重点环节3: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的实验操作滴定曲线的观察和滴定终点判断难点解析3:滴定曲线的观察和滴定终点判断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滴定曲线掌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的技巧和方法重点环节4: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光谱仪器的操作和维护难点解析4:光谱分析原理和应用理解不同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要求掌握光谱数据分析和解谱方法重点环节5: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电位分析、电流滴定和库仑滴定的实验操作电化学传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解析5: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掌握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和性能评估全文总结和概括:。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教程电子教案一、前言1.1 课程性质与目的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分析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化学基础、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色谱法等。

二、定量分析化学基础2.1 误差理论2.1.1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2.1.2 误差校正与数据处理2.2 有效数字2.2.1 有效数字的定义与规则2.2.2 有效数字的运算2.3 滴定分析法2.3.1 滴定分析概述2.3.2 滴定曲线及滴定类型2.3.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仪的使用三、酸碱滴定法3.1 酸碱理论3.1.1 酸碱的定义与分类3.1.2 酸碱平衡及其滴定3.2 指示剂3.2.1 指示剂的选择与变色范围3.2.2 酸碱滴定操作与结果计算3.3 应用实例3.3.1 醋酸钠溶液的测定3.3.2 碳酸氢钠溶液的测定四、络合滴定法4.1 络合化合物4.1.1 络合化合物的定义与性质4.1.2 络合平衡及其滴定4.2 滴定曲线及滴定类型4.2.1 标准曲线法4.2.2 返滴定法4.3 应用实例4.3.1 氯化锌溶液的测定4.3.2 硫酸铜溶液的测定五、氧化还原滴定法5.1 氧化还原反应5.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1.2 氧化还原平衡及其滴定5.2 滴定曲线及滴定类型5.2.1 碘量法5.2.2 重铬酸钾法5.3 应用实例5.3.1 维生素C的测定5.3.2 亚铁盐溶液的测定六、重量分析法6.1 重量分析概述6.1.1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与分类6.1.2 重量分析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6.2 称量技术与重量分析仪器的使用6.2.1 天平的使用与维护6.2.2 重量分析仪器的结构与功能6.3 应用实例6.3.1 氯化钠溶液的测定6.3.2 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七、原子吸收光谱法7.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7.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7.1.2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原理7.2 仪器设备及操作7.2.1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与功能7.2.2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7.3 应用实例7.3.1 钙元素在生物样品中的测定7.3.2 锌元素在食品样品中的测定八、发射光谱法8.1 发射光谱法原理8.1.1 发射光谱的类型与产生8.1.2 发射光谱的定量分析原理8.2 仪器设备及操作8.2.1 发射光谱仪的结构与功能8.2.2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8.3 应用实例8.3.1 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8.3.2 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九、色谱法9.1 色谱法原理9.1.1 色谱法的分类与原理9.1.2 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9.2 色谱仪及其操作9.2.1 气相色谱仪与液相色谱仪的结构与功能9.2.2 色谱操作步骤与数据处理9.3 应用实例9.3.1 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9.3.2 药物成分的分析十、实验与实践10.1 实验目的与要求10.1.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10.2 实验项目10.2.1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实验10.2.2 酸碱滴定法实验10.2.3 络合滴定法实验10.2.4 氧化还原滴定法实验10.2.5 重量分析法实验10.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10.2.7 发射光谱法实验10.2.8 色谱法实验10.3 实践与思考10.3.1 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3.2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定量分析化学基础难点解析:误差校正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滴定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大学分析化学公开课教案

大学分析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五、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4. 分析化学实验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4.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 定性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第二课时1.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 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2. 课堂互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

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分析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4. 实验指导书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分析教案(3篇)

化学分析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4. 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重点:1. 酸碱滴定原理。

2. 酸碱滴定实验操作。

3. 滴定终点的判断。

教学难点:1. 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洗瓶、滤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酸碱滴定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1. 酸碱滴定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滴定操作步骤:a. 检查仪器是否漏水;b. 洗涤滴定管;c.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d. 滴定实验: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指示剂,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e.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一种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以下几点:a. 滴定管夹夹紧滴定管;b. 滴定过程中,缓慢滴加标准溶液,防止过量;c. 观察颜色变化,准确判断滴定终点;d. 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对比不同组别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拓展:介绍其他类型的滴定方法,如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

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高实验技能。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化学分析教案

化学分析教案

化学分析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分析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化学分析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和摩尔关系等;- 介绍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如酸碱滴定法、沉淀法和气体分析法等;- 说明化学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溶液分析仪、色谱仪和光谱仪等。

3. 实验演示(30分钟)- 针对酸碱滴定法,进行实际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酸碱滴定法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所学的化学分析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深入学习。

三、教学辅助材料与资源- 化学实验室设备- 实验材料: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操作指导书- 学生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情况,并指导他们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针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思考和深入学习。

五、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化学分析知识,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或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案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课外作业
1、误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2、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何区别?其“度”各用何表示?
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是何含义?
教学部审阅:年月日院系审阅:年月日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误差的分类、特性,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联系与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参考书及教具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第四版等
复习提问
1、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简述定量分析方法分类的依据和方法;3、简述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3.1、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3.1.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是由某些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具有单向性和重复性。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
(1)方法误差
(2)仪器和试剂误差
(3)操作误差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它是由一些难以控制的、随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
3.1.2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定值(x)与真实值(xT)之间的符合程度。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的尺度。
2.仪器分析法
2.1光学分析法:紫外可见、红外光度、原子吸收光度、发射光谱、火焰光度、荧光等。
2.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
2.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2.4其他仪器分析法:质谱、核磁共振、电子探针和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差热分析法、光声光谱分析法以及各种联用技术分析等。
1.2.5例行分析、快速分析和仲裁分析
1.3分析的过程
1.3.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1.3.2试样的称取和分解
1.溶解分解法
2.熔融分解法
1.3.3干扰组分的处理
1.3.4测定方法的选择
1.3.5计算分析结果
课外作业
掌握分析化学的任务、分类及分析过程
教学部审阅:年月日院系审阅:年月日
分析化学授课教案2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化学授课教案
3.1.3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各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用以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的参数:偏差、标准偏差、相差( )及极差(R)。
3.1.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但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好。
3.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2.1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性:单峰性、对称性和有界性。
授课教师
刘晓庚
授课日期
2006.3.8,周二:1、2节/2006.3.8,周三:3、4节
授课班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2005级1~2班,食品质量与安全2005级1~2班
教材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编,第五版,2003年
授课内容
1、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及表示方法;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分类及与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等
分析化学授课教案1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分析化学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晓庚
授课日期
2006.3.8,周二:1、2节/2006.3.8,周三:3、4节
授课班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2005级1~2班,食品质量与安全2编,第五版,2003年
授课内容
分析化学概论
1.2分析方法的分类
1.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1.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1.2.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2.4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
(1)重量分析法
(2)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3)气体分析法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依据反应中产生气体或气体试样在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教学目的
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物质分析的一般程序;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参考书及教具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第四版等
复习提问
简述普通化学中所学过的四大平衡,引入分析化学的概念






1.1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