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修辞与连词成句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答案解析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c38a0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d.png)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答案解析1.I like apples___bananas.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A。
“and”表示“和”,用于连接并列的成分。
本题中“apples”和“bananas”是并列的水果,所以用“and”连接。
“or”表示“或者”,通常用于选择疑问句或否定句中;“but”表示“但是”,表转折;“so”表示“所以”,表因果关系。
2.She is tall___thin.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A。
“and”连接两个并列的形容词“tall”和“thin”。
“or”用于选择;“but”转折;“so”因果。
3.He can play basketball___he can't play football.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C。
“but”表示转折,前半句说他会打篮球,后半句说他不会踢足球,是转折关系。
“and”连接并列;“or”选择;“so”因果。
4.I have a pen___a pencil.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A。
“and”连接“a pen”和“a pencil”。
“or”选择;“but”转折;“so”因果。
5.She is good at English___math.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A。
“and”连接两个学科“English”和“math”。
“or”选择;“but”转折;“so”因果。
6.He likes reading___listening to music.A.andB.orC.butD.so答案解析:A。
“and”连接“reading”和“listening to music”两个爱好。
“or”选择;“but”转折;“so”因果。
7.I want to go to the park___it's raining.B.orC.butD.so答案解析:C。
语言训练营之修辞手法与关联词运用
![语言训练营之修辞手法与关联词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bb3d1fa6c30c2259019ec2.png)
姓名: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五、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六、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小学语文基础之修辞-句子衔接连贯-仿写-扩句
![小学语文基础之修辞-句子衔接连贯-仿写-扩句](https://img.taocdn.com/s3/m/9e60b4d44a7302768f993975.png)
语言运用句子衔接连贯环节一:句子衔接连贯句子衔接与连贯句子衔接与连贯是小学语文命题的一项常考内容。
句子顺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说话和写作的条理,所以十分重要。
句子排序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在空白处插入合适的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混乱的句子群。
环节二:小试牛刀C例: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 。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③汇成一泓轻盈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②④①③D. ②④③①【解析】解答此题,一看文段的思路,二看选项的内容。
看文段,讲述的是竹的功用,紧承的应是“滋生水汽”之后的内容;看给出的四句话,按照水汽到静湖的发展过程, 其发生顺序应为:先是水汽凝结为露珠,然后露珠跌落岩缝、汇成山泉,之后泉水泻进洼地,汇成静湖。
所以正确答案为C。
环节三:解题锦囊句子排序三步走【一读】先通读给出的所有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
【二理】理清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
这是解题的关键。
一般说来,句子之间的关系有: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
【三排序】按照顺序,排列句子。
迅速把两个显然紧挨着的句子绑定,借此删除错误选项,是快速解此类题的窍门。
D练习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
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_________;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________ ,是不可能有持久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②才有兴趣去喝它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④书的味道不吸引人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①太阳出来了。
②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③湖里的睡莲就张开了花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④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⑤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7语言文字运用Ⅱ第2讲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7语言文字运用Ⅱ第2讲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e8e32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7.png)
新闻类压缩
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 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 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概括信息要点、写新闻短 评等。
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 字中最紧要的词语。提取关键词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 信息的能力。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 恰当的词语表达。
提取关键词“四关注” 1.关注话题。 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一定是关 键词之一。记叙类语段抓叙述的对象(人、事),议论类语段抓中心论点 或中心话题,说明类语段抓说明对象。
二、新闻点评类 新闻点评属于新闻评论类,一般来说要比短评简短些。它以新闻报 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说。点评要观点正确, 褒贬分明,切中要害。新闻点评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 新题型。 写新闻点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新闻,把握内容要旨。阅读新闻时,要弄清主要事实, 把握中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选好点评角度,观点鲜明,切中要害。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提炼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依据,或褒或贬,一语中的。
3.点评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蜻蜓点 水。
4.要讲究艺术性,做到言简意赅,干净利落。用简约的文字对新 闻进行评论,语言要严密、准确,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句子训练---关联词和修辞词的使用
![句子训练---关联词和修辞词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e645b280eb6294dc886c50.png)
句的达标训练(一)体会和运用句子的关联词★阅读能力达标1、了解关联词的搭配。
2、理解以关联词连接的复句的关系。
3、把握关联词出现的位置。
★写作能力达标能正确使用关联词写简单的句子。
阅读达标训练阅读有方法关联词通常可以表现十类复句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解说关系、目的关系。
我们如何在句中正确使用关联词呢?1、有所选择要明确各种复句中分句的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并根据语意和关系选择相应的关联词。
如“即使工作再困难,他也不会退缩”一句中的“工作再困难”是对所述事情的一种假设,需要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也……2、讲究搭配关联词顾名思义注重的是关联,需要使内容前后呼应。
如“不管”与“尽管"意思不同,前者关联的是所述事情的一个条件,后者关联的是对事情的一种让步转折,所以与“不管”搭配的是“都”,与“尽管”搭配的是“却”。
3、看清位置关联词也要讲究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两个分句的叙述主体一致,关联词可前可后;前后分句的叙述主体不一致,关联词只能用在叙述主体之前。
如“因为他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人们都叫他‘海哥’”和“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他对大海有特别深的感情”这两句。
前一个复句的叙述主体分别是“他”和“人们”,后一个复句的叙述主体都是“他”,所以两句的关联词放置的位置就不同。
写作有方法1、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写句子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可以是相似的两件事,也可以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既……又……”等。
如:旧物利用,既能节省金钱,又能保护环境。
2、运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写句子递进关系是后面的分句相对于前面的分句意思上有了递进,也就是说第二个分句比第一个分句有更进一步的意思。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如:我们班长写的字不但整齐,而且很漂亮。
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 连词成句课件
![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 连词成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00bb4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a.png)
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 ①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②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第4页,共25页。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
鲜明,长于抒情。
第15页,共25页。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
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句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各分句的提示语,给人以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该责备的地方吗?
第17页,共25页。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
或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意,启发思考。
(七)反复
1.概念 反复是一种为了突出中心意思,表达强烈感情,有意重复使 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方式。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和强
第22页,共25页。
续表
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 的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假设复句。
假设 关系
结果与假设一致。
即使……也…… 要是……就……
如果……就……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
就算……也…… 哪怕……也……
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 只要……就……
分句说出结果
朝阳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B卷
![朝阳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B卷](https://img.taocdn.com/s3/m/1c9c14fe7375a417876f8f7b.png)
朝阳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B卷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B .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反问)C . 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排比)2. (2分) (2020四下·福州期末)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②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还不及手掌大。
A .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B .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C .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D . 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3. (2分)“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 . 比喻B . 拟人C . 排比D . 夸张4. (2分)选择题“熟透了的柿子像_______一样挂在树上。
”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A . 红苹果B . 红灯笼C . 珍珠D . 蜜蜂酿的蜜5. (2分)“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反间B . 反复C . 设问D . 夸张6. (2分) (2019六下·福建模拟) 选择题。
(1)下列各组的词语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 眷恋(juàn)万象更新(gēng)惊心动魄(pò)B . 恶劣(lüè)坚持不懈(x iè)积劳成急(jí)C . 锻练(liàn)目瞪口呆(dēng)鱼贯而入(rù)(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B . “快走呀!”李强高喊:“我们就快爬到山顶了!”C . 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2023届专题微练积累与运用(修辞):比喻(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专题微练积累与运用(修辞):比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7c43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d.png)
积累与运用(修辞):比喻(共20题)一、选择题(共20题)1.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A.夸张排比比喻拟人B.拟人排比比喻双关C.比喻排比夸张拟人D.排比夸张比喻拟人2.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B.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C.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D.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这句话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得”是结构助词)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这句话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想象奇特”“调査研究”“履行职责”“红得耀眼”(这四个短语依次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等区别。
)4. 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5. 根据所学诗文判断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受降城外月如霜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不当坠耶?D.撒盐空中差可拟回乐烽前沙似雪6.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bd78047a561252d380eb6ea4.png)
2.命题式仿写 例6 《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 品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 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 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 专 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 ——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 的人]
;
6. 答案示例: 在严寒面前,它是烈火;在黑暗面前,它是灯光。 或:在荒漠面前,它是甘泉;在泥泞面前,它是手杖。
中考演练
► 类型二 仿写与修辞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 8.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自立是骨,没有了自立,人生就疲软了。 仿句:自信是 , , 。 自强是 , , 。 8.示例:自信是血,没有了自信,人生就干瘪了。 自强是筋,没有了自强,人生就萎缩了。
我的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穗 越是丰满的,越是低着头。 [ ]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更谦虚 [思路分析] 此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 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修辞和意义关系 即可。
中考演练
► 类型二 仿写与修辞 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 6.仿照画线的部分再写两个句子。(2分) 理想,在饥饿面前,它是食粮 ; 。
►
类型二
仿写与修辞
1.套用式仿写 例 5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 求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 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 乐观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 将失败当作垫脚石 , 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____________ 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分析] 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 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根据原文来看,先写哭泣悲观 的,接下来就应该写喜悦乐观的,按照此思路,根据例句及 其采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即可。
小学语文常用关联词语和修辞手法复习指导
![小学语文常用关联词语和修辞手法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8bf1b8a960590c69ec376cf.png)
小学语文常用关联词语和修辞手法复习指导小学语文常用关联词语和修辞手法复习指导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
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
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小学阶段常用的关联词语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3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
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
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假设句。
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连词成句训练题
![连词成句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e2c1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c.png)
连词成句训练题
1. 连词成句,操练句子的连贯性和语法正确性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
环节。
2. 连词成句的训练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句子构造能力。
3. 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类型的连词,如并列连词、
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4. 连词成句的训练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
法水平。
5. 在连词成句的训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6. 连词成句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
组织句子的结构。
7. 通过连词成句的训练,学生可以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并提高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8. 连词成句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在阅读理
解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9. 连词成句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熟悉各种语法规则,提高他们的
写作能力。
10. 连词成句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写作
时能够更加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是连词成句训练题的一些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连贯句子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这样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专题七 句子仿写与排序
![专题七 句子仿写与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e0244540a417866fb84a8e3b.png)
专题七句子仿写与排序一、句子的仿写(一)仿句知识点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1: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
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
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
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
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
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0fb1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9.png)
理论知识
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 或者段落等。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听到达强调的目的。 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 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或句子。语段反复。 【例句】如北宋欧阳修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寻寻XXX今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均为反复修辞。
理论知识
反复与排比的区分
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情势上类似,容易混清。两者 的区分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 表达的侧重点在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类似、内容相关、嘻气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理论知识
双关
【类型】 1.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 食全食美(广告词) 分析:食与十双关。意思夸奖这个酒家的酒菜齐全,味道美。 咳不容缓(广告词) 分析:咳与刻双关.意思是咳嗽不能迟疑大意,得赶忙用这种药来治
理论知识
双关
【类型】 2.语义双关。利用同一词语有几种义项构成的双关语音双关。 四周黑洞洞的,能不碰壁吗?《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分析:碰壁的本意是撞到墙上了,其实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意思是当时的 社会环境太黑暗(与四周黑洞洞的双关,本意指光线不足,黝黑,也指环境 黑暗),鲁迅作为反对当局的作家,自然会遭到很多的抵制压迫,理解为碰 壁。
借代
【类型】 借部分代替全体。 例:墙槽灰飞烟灭。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缩衣。 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我买了一台“康佳” 他一天一包中华。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a079499465ce050876321326.png)
• • •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 3而有的人不甘沉寂 4最终获得了成功 5苦难成了他们抱怨命运的理由 A、23514 B、52314 C、31425 D、25314
• 【方法讲解】 1、观察所要选 的例句。 1 3 4是说同一个意思, 应该在同一个层次; 2 5在一个 层次。 2、排除。先不要理会 每个句子的具体位置, 1 3 4当 中不能插入 2或 5,如果插入, 肯定是错误的选项。所以,可 以排除A项,剩下三项。3、再 进行排除。BCD三项是 2 5的位 置不同问题,肯定是先 2后 5, 所以可以排除B。如此类推,也 可以知道 1 3 4的具体位置,就 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是D 。
•
• • • • • • • •
爱心是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 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 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 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 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新课标
[思路分析] 对于事物的介绍说明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和结 构来安排,应注意空间顺序的基本类型,如由上到下 (或由 下到上)、由前到后(或由后到前)、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由里到外 (或由外到里 )、由中间到两边 (或由两边到中间 )等。 此题我们可以按照先上后下的空间顺序和先分后总的结构 来安排。
·新课标
方法指导
• 一、排除法。 • 根据给出的语句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确定它们的大概位 置,进而逐一排除,剩下要选的答案。 • 例:将1—5句填在下面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1在苦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 3 而有的人不甘沉寂 4最终获得了成功 5苦难成了他们抱怨 命运的理由。 • A、23514 • B、52314 • C、31425 • D、25314
高中常用修辞手法和关联词专题训练
![高中常用修辞手法和关联词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73d6ebca45177232f60a2e9.png)
高中常用修辞手法和关联词专题训练专题导入()(5分钟)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你能找到那些修辞?知识典例()(15分钟)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引用、反语、设问、反问、对比、对偶、排比、反复。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双关、顶真和互文等。
1.比喻:也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
比喻需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两个(3)“……”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模式:效果(如“形象生动”等)+表达出的内容(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4)赏析(评析)某些文学语言,或“请加以赏析(评析)”答题模式:所用手法+效果(如“形象生动”等)+表达出的内容(特点、情感等)强化练习()(15分钟)②当我听到冯伯伯去世的消息,最初的反应是麻木的,像一个被冻僵了的人在记忆的火边慢慢缓过来。
我首先想起的,就是三十年前这一幕,清晰可辨,似乎只要我再敲那扇门,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
(2013宝山区一模)分析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2分)参考答案:将“我”听到冯伯伯死讯后失去知觉的反应比作冻僵一般,又将对冯伯伯的回忆比作烤火,使自己慢慢缓过神来,形象地写出噩耗对“我”打击之重,回忆给“我”带来温暖与慰藉。
(3分)○8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专题导入()(5分钟)有位书生到亲戚家串门,顷刻间外面就下起雨来,这时天已将晚,他只得打算住下来。
但这位亲戚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书生看了,即刻明臼亲戚的意思,却又不好明说,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几个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亲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
中考作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升格——修辞手法造句
![中考作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升格——修辞手法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a06f34e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f.png)
初中作文之语言升格——修辞手法造句 一、考点探究修辞手法的考察模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考察模式,一是以选择判断的形式出现,二是以阅读理解的句子赏析形式考察,三是以小作文的形式考察,还有一种比较隐晦的考察模式,就是平时的写作运用,若作文中运用两到三种修辞手法,会使作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能体现真情实感,这给作文增色不少。
二、修辞手法造句 原句1:一把吊椅摇过阳台原句2:一滴水滑过荷叶上比喻1、明喻造句1:一把吊椅像一个欢快的姑娘,在阳台上旋转着。
造句2:一滴水像一个欢快的姑娘,在荷叶上跳跃着。
2、暗喻造句1:在阳台上摇着,那把吊椅成了一位舞蹈家造句2:在荷叶上滑过,那滴水成了一位冰上舞蹈家。
3、借喻:造句1:一本记载回忆的日记在阳台上翻动。
造句2: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荷叶上滚动。
4、博喻:句1:一把吊椅摇过阳台,像挥洒的画笔,像律动的音符,像公园里嬉笑打闹的孩童。
句2:一滴水滑过荷叶,像挥洒的画笔,像律动的音符,像柔美的舞步。
变化5、倒喻: 句1:犹如一首轻快的舞曲,一把吊椅摇过阳台。
句2:犹如一个轻快的音符,一滴水滑过荷叶。
6、反喻: 句1:吊椅缓缓地摇摆着,可不像吊扇那样看不见运动的轨迹。
句2:一滴水干净利落地滑过荷叶,可不像掌心滑落的水滴那样留下痕迹。
知识补充 博喻是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用于散文,增加铺排的气势;用于诗歌,体现节奏的美丽;用于散文诗,撑起诗美的天空;用于政论,展现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看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知识补充一般的比喻都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倒喻则本体和喻体的次序互相颠倒。
例1:犹如一滴水落进渭河里头去了,改霞立刻被满街满巷的走来走去的闺女群淹没了。
——柳青《创业史》 例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解析:正常的说法应该是“梦”似飞花、“愁”如“思雨”。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带答案)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3589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3.png)
初二英语连词与修辞练习题20题(带答案)1. I want to go to the park, ____ it is raining outside.A. butB. andC. soD. or答案:A。
解析:“but”表示转折关系。
前半句说想去公园,后半句说外面正在下雨,这两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but”。
“and”表示并列关系,“so”表示因果关系,“or”表示选择关系,都不符合此语境。
2. You can stay at home ____ you can go out with me.A. andB. butC. orD. so答案:C。
解析:“or”表示选择关系。
句子的意思是你可以待在家里或者和我一起出去,是在两者之间做选择,所以用“or”。
“and”表示并列,“but”表示转折,“so”表示因果,均不符合题意。
3. She is very young, ____ sh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by herself.A. andB. butC. so答案:B。
解析:“but”用于表示转折关系。
句子前半部分说她很年轻,后半部分说她能自己做很多事,年轻和能做很多事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所以选“but”。
“and”表示并列,“so”表示因果,“or”表示选择,都不合适。
4. He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____ he was ill.A. becauseB. soC. butD. and答案:A。
解析:“because”表示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句子中他昨天没去上学是结果,生病是原因,所以用“because”。
“so”表示结果,“but”表示转折,“and”表示并列,都不符合句子逻辑。
5. Read the book carefully, ____ you will not understand the story.A. andB. orC. butD. so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