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第一章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情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BPO业务,至今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IDC 的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BPO市场保持较前一年35.1%的势头增长,市场规模达到93.7亿美元,而且IDC预测,这一市场的增长势头仍将强劲,至200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实现417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8%。
因此,中国具有极大的BPO发展前景。
在国际需求激增、国内服务提供商日趋成熟的前提下,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仅以中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为例,市场规模达13.8 亿美元,增长率48.4%,并将在2009-2011三年中保持3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在不断拓展新业务的同时,中国服务商致力于加强全球交付能力,满足国际客户定制化的需求。
日本和韩国仍然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体市场,以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为例,日韩客户贡献了近56%收入,而欧美客户贡献比例在一年间提升了8.4个百分点,占到整体收入的近36%。
未来日韩市场将维持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而同时欧美市场将在2009-2011三年中以4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到2009年,欧美市场对中国软件离岸外包收入的贡献率将首次超过日韩市场。
以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首批资金扶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代表,中国BPO也就呈现出以大连、成都、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六个基地城市为主的发展雏形。
大连市外包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是以大连软件园为载体发展、壮大起来的。
成都BPO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以做软件外包业务为主。
全市软件业销售收入130亿元,软件出口外包超过3000万美元。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软件企业总数达3000余家,其中经国家双软认证的企业368家,软件研发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的企业有近30家,上亿元的本地软件企业近10家,形成了一批骨干软件企业群体。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市场规模(不包含嵌入式软件)2008年将达到8.42亿美元。
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7⽉)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前⾔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单位共同开展互联⽹⾏业发展状况调查,⾃1997年⾄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
当前互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民⽣活形态的关键⾏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的重视,被国内外⼴泛引⽤。
⾃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形成了于每年1⽉和7⽉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式和⽹络应⽤等情况进⾏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作⼀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持。
各项调查⼯作得以顺利进⾏;在各互联⽹单位、调查⽀持⽹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最衷⼼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4次互联⽹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民朋友表⽰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络信息中⼼2020年7⽉报告摘要⼀、基础数据截⾄2020年6⽉,我国⽹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
互联⽹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截⾄2020年6⽉,我国⽹民中农村⼈⼝占⽐为28.2%,规模达1.78亿。
截⾄2020年6⽉,整体⽹民中⼩学及以下学历⼈群的占⽐为12.1%,相⽐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专及以上⼈群占⽐下降0.3个百分点。
⼿机上⽹的⽹民⽐例为83.4%,相⽐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民⽐例略有下降,分别为69.6%和43.7%。
2011年中国移动游戏(手机游戏)产业年报
指导单位: 文化部 市场司新闻出版总署 科技和数字出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 软件服务司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新媒体产业工作委员会 (简称:中国移动媒体工委)编委会成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当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趣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Gameloft智乐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掌上明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调研启动日期:2011年10月20日数据截止日期:2011年12月31日报告发布日期:2012年 3月28日目 录第一篇 序言 (6)第二篇 2011年移动游戏产业概况§1.1 编委会构成 (7)§1.2 版权声明 (7)§1.3 研究方法 (8)§1.4 概念定义 (8)§1.5报告背景 (9)第三篇 产业链构成及其分析§2.1移动游戏产业链 (10)§2.2移动终端设备商 (10)§2.3 移动游戏开发与发行商 (14)§2.4移动游戏独立运营商 (16)§2.5移动游戏平台运营商 (16)§2.5.1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游戏基地 (17)§2.5.2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游戏运营中心 (20)§2.5.3当乐网——中国移动游戏第一门户和社区 (22)§2.6移动游戏分发渠道商 (22)§2.7支付渠道 (23)§2.8当前国内市场运营的主要移动游戏 (24)第四篇 移动游戏用户行为分析§3.1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25)§3.1.1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性别比例分布 (25)§3.1.2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年龄分布 (25)§3.1.3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地区(省份)及区域分布 (27)§3.1.4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学历分布 (29)§3.1.5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收入分布 (30)§3.1.6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职业分布 (31)§3.2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参与移动互联网及游戏属性分析 (32)§3.2.1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选择智能手机原因分析 (32)§3.2.2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Java用户)更换手机意愿分析 (34)§3.2.3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平板电脑持有情况 (37)§3.2.4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上网的情况 (38)§3.2.5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游戏开发商品牌认可程度 (41)§3.2.6 2011年移动游戏用户游戏时间与地点分析 (42)§3.3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行为分析 (43)§3.3.1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游戏类型偏好 (43)§3.3.2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周平均下载量情况分布 (45)§3.3.3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游戏黏性分析 (46)§3.3.4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付费分布情况 (49)§3.3.5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拒绝付费原因分析 (50)§3.3.6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月付费额度分析 (50)§3.3.7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付费频率分析 (51)§3.3.8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单款游戏付费额分析 (52)§3.3.9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付费方式选择分析 (53)§3.3.10 2011年移动单机游戏用户内嵌广告认可度分析 (55)§3.4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分析 (57)§3.4.1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偏好的题材分布 (57)§3.4.2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终端平台接受网游差异对比 (58)§3.4.3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参与游戏的原因分析 (59)§3.4.4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流失原因分析 (60)§3.4.5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游戏黏性分析 (62)§3.4.6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最感兴趣的网游功能 (65)§3.4.7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喜爱的在线活动 (66)§3.4.8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喜爱的互动方式 (67)§3.4.9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付费额度分析 (68)§3.4.10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支付方式分析 (69)§3.4.11 2011年移动网络游戏用户客服满意度分析 (69)第五篇 移动游戏产业的现在与未来§4.1 2011年移动游戏的整体状况 (71)§4.2 移动游戏产业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72)§4.3 手机游戏发展应得到扶植 (73)§4.4 移动游戏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74)§4.5 移动游戏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76)§4.5.1 市场前景广阔,游戏独占移动娱乐鳌头 (76)§4.5.2 市场呼唤精品,精品占领市场 (76)§4.5.3 跨平台制作精品,分平台论述 (77)§4.5.4 探索移动游戏新的商业模式 (77)结语 (78)序言伴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平板电脑的面市,手机进入了移动互联的阶段,互联网也从网络驱动进入了内容驱动的时代。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51报告在线行业研究中心2013年1月目录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6)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6)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 (6)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 (7)第二节全球信息产业特征分析 (10)一、基本特征分析 (10)二、产业竞争分析 (13)三、产业转移分析 (15)四、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16)第三节主要国家与地区信息产业概述 (18)一、美国 (18)二、欧洲 (19)三、日本 (19)四、印度 (20)第二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21)第一节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二、2012年信息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24)三、产业结构分析 (24)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25)五、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28)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29)第三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第三章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产业发展分析 (32)第一节北京市 (32)第二节广东省 (33)第三节江苏省 (35)第四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子制造业 (36)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36)第二节电子制造业发展现况 (38)一、市场发展规模 (38)二、市场特征分析 (38)三、竞争分析 (40)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42)一、富士康科技集团 (42)二、联想集团 (44)三、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45)第四节2013-2015年电子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48)第五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软件业 (49)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49)第二节软件业发展现况 (50)一、市场发展规模 (50)二、市场特征分析 (51)三、竞争分析 (52)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53)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3)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55)三、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58)第四节2013-2015年软件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60)第六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信业 (61)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61)第二节电信业发展现况 (63)一、市场发展规模 (63)二、市场特征分析 (64)三、竞争分析 (65)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66)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66)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68)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69)第四节2013-2015年电信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72)第七章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分析 (74)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 (74)一、产业链概况 (74)二、产业链分析 (74)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链演进趋势 (77)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77)二、产业链特征 (77)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78)第八章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预测 (80)第一节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0)一、有利因素 (80)二、不利因素 (81)第二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83)一、技术演进 (83)二、应用创新 (83)三、产业融合 (84)四、产业递进与变迁 (84)第三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规模预测 (85)第四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85)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86)附图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演化阶段模型 (77)图2-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85)附表表1- 2011-2012年内、外销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40)表2-2011-2012年富士康国际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2)表3-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5)表4-2011-2012年惠普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6)表5-2011-2012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元) (56)表6-201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56)表7-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港币) (58)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美国商务部按照该国1987年《标准产业分类》,在其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年》中给出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应该由硬件业、软件业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报告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报告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全球最为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
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基石,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电子信息产业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通信、金融、制造、医疗等。
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应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制造等,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电子信息产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社交、购物等。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此外,电子信息技术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如在线游戏、流媒体等。
然而,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要求高,伴随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人才需求。
其次,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电子信息产业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科研创新,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和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和保护力度。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电子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提倡可持续发展。
总之,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对全球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解决相关问题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7年最新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8)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8)(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8)(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9)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12)(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2)(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16)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19)第二章计算机产业 (23)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23)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23)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3)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24)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25)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25)1. PC 262.服务器 (26)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36)1. PC 362.服务器 (44)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 (47)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47)1、运营业: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 (47)2、通信设备市场: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 (48)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 (48)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 (49)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49)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50)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 (52)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 (53)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54)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 (55)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56)1.程控交换机 (56)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7)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58)1.竞争格局分析 (58)2.主力厂商分析 (62)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 (73)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73)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75)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 (75)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 (79)3.消费类集成电路 (84)4.通信类集成电路 (89)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92)1.竞争格局分析 (92)2.主力厂商分析 (96)(1)Intel (97)(2)TI (98)(3)东芝 (99)(4)三星 (99)(5)Infineon (100)(6)飞利浦 (100)(7)ST (101)(8)Hynix (102)(9)Motorola (102)(10)联发科技 (103)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 (105)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05)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6)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 (108)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 (109)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109)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12)1.数码相机 (112)2.数码摄像机 (118)3.彩色电视机 (120)4.端电视机 (124)5.DVD影碟机 (129)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33)1.竞争格局分析 (133)2.主力厂商分析 (134)(1)东芝 (134)(2)联发科技 (134)(3)飞利浦 (135)(4)三星 (136)(5)意法半导体 (137)(6)瑞萨 (137)(7)松下 (139)(8)Infineon (139)(9)NEC (141)(10)TI (141)第六章软件产业 (143)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43)(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43)(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49)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55)(一) 总体概况 (155)(二) 系统软件发展状况 (157)(三) 支撑软件发展状况 (160)(四) 应用软件发展状况 (162)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64)(一)竞争格局分析 (164)(二) 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 (169)第七章 IT服务产业 (178)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78)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80)1.维护支持 (180)3.系统集成 (181)4. IT运营管理 (181)5. IT培训 (182)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82)(一)竞争格局分析 (182)(二)主力厂商分析 (189)第八章互联网产业 (193)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93)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193)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 (194)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95)1.接入服务 (195)2.内容服务 (196)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203)2.内容服务 (211)第九章结束语 (222)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2)(一)计算机产业 (222)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 (222)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 (222)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222)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223)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223)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223)(二)通信设备产业 (225)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25)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 (228)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228)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 (230)(三)集成电路产业 (231)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 (231)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 (234)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 (234)(四)消费电子产业 (235)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5)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 (236)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 (239)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 (240)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 (240)(五)软件产业 (241)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41)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 (242)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 (242)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243)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44)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45)(六)IT服务产业 (246)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 (246)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 (246)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 (246)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 (247)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 (247)(七)互联网产业 (248)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248 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 . 248 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 (249)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 . 250 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 250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51)(一)有利因素 (251)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51)2、巨大的市场潜力 (252)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 (252)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253)(二)不利因素 (253)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253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 253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 (253)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 (254)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4)(一)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254)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 (254)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5)(二) 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 (255)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 (255)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255)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 (256)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 (256)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 (256)(三) 加大产业重组力度 (256)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57)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257)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 (257)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8)(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258)(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 (258)(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 (258)第一章总论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一)产业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8)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8)(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8)(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9)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12)(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2)(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16)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19)第二章计算机产业 (23)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23)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23)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3)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24)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25)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25)1. PC (26)2.服务器 (26)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36)1. PC (36)2.服务器 (44)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 (47)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47)1、运营业: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 (47)2、通信设备市场: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 (48)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 (48)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 (49)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49)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50)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 (52)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 (53)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54)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 (55)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56)1.程控交换机 (56)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7)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58)2.主力厂商分析 (62)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 (73)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73)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75)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 (75)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 (79)3.消费类集成电路 (84)4.通信类集成电路 (89)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92)1.竞争格局分析 (92)2.主力厂商分析 (96)(1)Intel (97)(2)TI (98)(3)东芝 (99)(4)三星 (99)(5)Infineon (100)(6)飞利浦 (100)(7)ST (101)(8)Hynix (102)(9)Motorola (102)(10)联发科技 (103)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 (105)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05)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6)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 (108)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 (109)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109)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12)1.数码相机 (112)2.数码摄像机 (118)3.彩色电视机 (120)4.端电视机 (124)5.DVD影碟机 (129)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33)1.竞争格局分析 (133)2.主力厂商分析 (134)(1)东芝 (134)(2)联发科技 (134)(3)飞利浦 (135)(4)三星 (136)(5)意法半导体 (137)(6)瑞萨 (137)(7)松下 (139)(9)NEC (141)(10)TI (141)第六章软件产业 (143)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43)(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43)(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49)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55)(一) 总体概况 (155)(二) 系统软件发展状况 (157)(三) 支撑软件发展状况 (160)(四) 应用软件发展状况 (162)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64)(一)竞争格局分析 (164)(二) 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 (169)第七章 IT服务产业 (178)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78)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80)1.维护支持 (180)2. IT咨询 (181)3.系统集成 (181)4. IT运营管理 (181)5. IT培训 (182)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82)(一)竞争格局分析 (182)(二)主力厂商分析 (189)第八章互联网产业 (193)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93)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193)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 (194)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95)1.接入服务 (195)2.内容服务 (196)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203)1.接入服务 (203)2.内容服务 (211)第九章结束语 (222)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2)(一)计算机产业 (222)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 (222)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 (222)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222)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223)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223)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223)(二)通信设备产业 (225)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25)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 (228)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228)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 (230)(三)集成电路产业 (231)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 (231)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 (234)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 (234)(四)消费电子产业 (235)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5)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 (236)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 (239)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 (240)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 (240)(五)软件产业 (241)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41)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 (242)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 (242)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243)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44)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45)(六)IT服务产业 (246)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 (246)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 (246)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 (246)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 (247)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 (247)(七)互联网产业 (248)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 (248)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 (248)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 (249)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 (250)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250)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51)(一)有利因素 (251)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51)2、巨大的市场潜力 (252)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 (252)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253)(二)不利因素 (253)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 (253)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 (253)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 (253)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 (254)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4)(一)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254)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 (254)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5)(二) 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 (255)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 (255)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255)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 (256)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 (256)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 (256)(三) 加大产业重组力度 (256)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57)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257)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 (257)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8)(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258)(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 (258)(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 (258)第一章总论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一)产业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报告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报告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报告一、引言电子信息产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是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之一。
2. 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3. 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国际竞争压力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迭代。
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用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 机遇: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主要机遇是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也将促进其健康发展,在政策、资金和市场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策略1. 抓住技术创新。
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拓宽市场渠道。
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组织的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
“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2011年可谓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而言,新时期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商机和新理念,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而政策层面,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庞大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产业形态。
中国正通过“十二五”规划描绘并搭建一座战略性产业的“黄金屋”,在信息产业的屋檐下,2011年将会浮现出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颜如玉”呢?. All Rights Reserved.“十二五”信息产业以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为例,其可能既不需要自也不需要自己开发服务,而只需要通过云在教学领域,老师们可能就能随时随地备课和辅导,学生则可随时随地享受到原来在教室才能进行的听课和答疑;在物流企业可借助云计算购建功能齐全的物流超市,所有货线路甚至服务都放在云计算平台上共享,大大提我国有关部门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援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云计算将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跨越《上海市推进云计算产开始实施“云海计划”,推“云服务”企业转型,有望带动上海市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1000亿元。
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这波革命性的浪潮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信息产业革命。
云计算时代的中国创新不应在商业模式还比较模糊的时刻,往往也是相信在云计算时代,创业云计算操作系统和云计算应用无疑将成为资本眼中的三大投资方向。
早已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软件产业,在2000年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下,成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在新世纪的下一个十年,软件产业同样成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
前十年的蓬勃发展为无数投资者提供了发家致富的契机,那么新一个十年中又有着怎样的掘金机会呢?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会议上,既阐明了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明确指出产业内部存在的基础薄弱、创新力不足等缺陷。
《中国咨询业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我国软实力建设
《中国咨询业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我国软实力建设引言咨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研究咨询的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咨询服务行业稳步发展。
美国咨询业收入占GDP的2.16%,我国只占0.32%,我国研究咨询业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专业水平较高、知识密集的细分领域成长空间较大。
一、全球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概况全球咨询业发展100多年来,在许多国家得到了高速发展,这些咨询强国又有各自的强势领域,在咨询业独树一帜。
比如英国在国际组织方面、德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美国在企业管理方面、日本在产业情报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美国75%的企业都要请教咨询公司,日本50%的企业要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改善管理,市场的扩展带来收入的激增。
美国是世界上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
目前美国咨询业已经相当发达,咨询领域除工程咨询外,还包括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咨询研究、专业咨询(会计、法律、税务、医药等)等领域,咨询服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市场运作规范、专业化程度高、收费合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咨询行业与服务体系。
德国的咨询业始于50年代,咨询机构发展迅速,并呈两极分化趋势。
根据中为咨询观察近年来德国咨询业飞速发展,一些大型咨询机构通过兼并和业务渗透,形成了少数综合性“咨询巨头”。
而小型咨询机构由于经营灵活、收费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在咨询市场也颇具竞争力。
德国是市场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和发达的国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的咨询业获得了快于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
英国现有各种规模的咨询企业2000余家,服务范围按性质可分为工程咨询、产品与技术咨询、经营咨询研究三大类。
工程咨询公司现有900余家,约90种专业;产品与技术咨询公司约有1000家,共200个专业;经营咨询研究公司数百家。
日本的咨询业起步较晚,但却能迅速崛起,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咨询和信息技术咨询市场的高速成长。
2012-2013年中国IT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
2012-2013年中国IT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在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
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个人需求市场疲软,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放缓甚至停滞和负增长,全球整体经济发展的引擎开始转向亚洲等新兴经济体。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全球IT服务的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
新模式、新业态、新概念的持续涌现,丰富并拓展了IT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思维、注入新活力,并继续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变革性发展,驱动全球IT服务产业和市场迅速发展。
中国IT服务产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区域转移:亚洲,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IT服务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生态模式:从单一企业竞争到生态系统的协同,产业链竞合成主要模式;客户关系:从交易型服务关系向战略与业务合作伙伴关系转型;服务形态:从被动反应的服务到主动前瞻的预防;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和渠道走向社交网络和云计算。
面对竞争与市场的变化和挑战,赛迪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服务(IT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将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产业人士更精确地把握中国IT服务市场发展规律、更深入地梳理应用价值迁移轨迹。
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
基于重点厂商重点产品型号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品结构、区域省市、垂直与平行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
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表现,赛迪并依托对IT市场的深刻理解,建立6大项31子项的CPM矩阵体系,评点市场成功要素,区隔领导者、挑战者等四象限归属。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
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注:以下是一个示例范文,您可以根据您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调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引言电子信息行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研究,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2.市场规模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间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扩大。
从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智能家居到人工智能等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销售额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演进,电子信息行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5G技术的引入将推动移动通信领域的变革,智能硬件的普及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高精度的半导体产品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4.产业升级为了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各国纷纷提出了产业升级的战略。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中心之一。
同时,电子信息行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5.人才培养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级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了教育投入。
同时,各类高校和培训机构也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与电子信息行业相关的专业。
此外,企业还通过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6.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研发资金扶持等方式,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7.国际合作电子信息行业是全球化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国产数据库 人大金仓连续五年市场第一
2011国产数据库爆炸式增长人大金仓连续五年市场第一近日,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于北京发布《2011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显示,2011年我国数据库软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32.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2%。
其中,Oracle、微软、IBM名列国际品牌三甲,人大金仓以34.5%的市场份额超过达梦、南大通用等竞争对手,并连续五年勇夺国产数据库市场第一。
2007-2011年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22007-2011年四大国产数据库软件企业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22007-2011年,我国整体数据库市场规模稳中增长趋势,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却呈现爆炸式增长。
《报告》显示,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快速发展,每年增长的速度都在1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2.6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6.1%,呈现爆发式增长局面。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人大金仓等国产数据库厂商的自身努力下,国产数据库在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中的份额占比逐年提高。
2011年,国产数据库软件占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的比例为8.1%,比2007年的市场份额翻了一番。
2007-2011年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22007-2011年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2凭借特有的安全优势,国产数据库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对信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政府部门和军队。
国产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在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中,政府采购市场份额占比为56.7%,装备行业市场份额占比为5.4%,消费品、原材料、能源、交通等其他行业共占37.9%。
据了解,以人大金仓为例,旗下产品大量应用于政府、军队领域,累计推广已超过35万套。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软件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服务行业研究报告作者:郭跃盼一、行业概述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划分,行业划属“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划分,行业划属“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2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划分,行业划属“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2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I6520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二、行业监管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一)行业监管机构金融物联网行业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分下游应用行业主管部门包括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包括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等。
国内外包服务的主管部门为各级政府。
由市领导、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
包括编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制订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拓展市场等具体工作。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
尚没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组织。
部分省市成立了省市一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属于非盈利性团体法人。
金融机具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改委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项目审批等。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发展规划,推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草案,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
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等。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承担人民币流通管理和货币反假工作,安排现钞和辅币的生产、保管、储运、更新和销毁,管理现金投放、回笼及库款安全,间接对金融机具制造业起到业务指导作用。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3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6)一、研究方法 (6)1.调查对象 (6)2.调查规模 (6)3.调查样本分布 (6)4.调查内容 (6)5.调查方式 (6)6.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 (6)二、报告定义 (7)第二章报告摘要 (8)第三章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11)第四章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状况 (12)一、手机网民规模 (12)二、手机网民属性结构 (13)1.性别结构 (13)2.年龄结构 (14)3.学历结构 (15)4.收入结构 (15)5.城乡结构 (16)6.职业结构 (17)三、中国手机网民使用行为 (18)1.手机网民基本上网行为 (18)1).手机网民使用上网频率 (18)2).手机网民上网时长 (19)3).手机网民上网场所 (19)2.手机网民网络付费行为 (20)1).手机网民网络付费情况 (20)2).手机网民网络付费的服务 (21)3).手机网民网络付费偏好方式 (22)3.手机网民广告接受度 (23)4.手机网民的个人隐私意识 (25)第五章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状况 (26)一、手机网民对各类应用使用情况 (26)二、典型应用的使用情况 (28)1.手机搜索 (28)2.手机地图 (29)3.手机支付 (31)4.手机二维码 (32)5.手机微信 (33)第六章中国手机网民手机终端使用状况 (35)一、智能手机网民规模 (35)二、手机网民中智能手机系统分布 (35)三、手机网民中使用的智能手机品牌分布 (36)第七章总结 (37)一、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增长,应用深度不断加深,商业潜力巨大 (37)二、手机网民广告接受度较低,产品付费意愿不高,盈利模式有待发掘 (37)三、各类应用形成多元化入口竞争,平台化趋势明显 (38)图目录图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年增长率 (12)图2 非手机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 (13)图3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性别结构比较 (14)图 4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4)图 5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5)图 6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6)图7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比较 (17)图8 2011.12-2012.12 手机网民的职业分布比较 (17)图9 我国手机网民的上网频率 (18)图10 我国手机网民上网时长 (19)图11 我国手机网民最常使用手机上网的三个场所 (20)图12 手机网民网络付费情况 (21)图13手机网民付费的网络服务情况 (22)图14 手机网民偏好的付费方式 (23)图15 手机广告在手机网民中的覆盖效果 (23)图16 手机网民注意到广告的渠道 (24)图17 手机网民对广告的接受度 (25)图18 手机网民对个人隐私的担心情况 (25)图19 手机网民对应用中关于用户隐私相关说明的阅读情况 (25)图20 2011-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26)图21 手机搜索引擎用户市场分布情况 (28)图22 手机搜索引擎用户搜索的内容情况 (29)图23 手机地图用户市场份额情况 (30)图24 手机地图用户在手机地图上使用功能情况 (30)图25 手机网民在手机上的主要支付方式 (31)图26 手机网民在手机上支付的主要类型 (31)图27 手机网民使用二维码的情况 (32)图28 手机网民使用二维码的场景 (33)图29 使用微信对使用其他聊天工具的影响 (33)图30 微信好友来源 (33)图31 手机微信用户使用过的功能 (34)图32 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及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 (35)图33 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对各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 (36)图34 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各手机品牌的使用情况 (36)第一章调查介绍一、研究方法1.调查对象中国有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且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手机网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2013年1月前言《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在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中国信息产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及持续数据监测基础上所撰写,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报告的数据主要依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国家工商部、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第三研究机构以及本公司多年对该行业的调查数据等,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客观及具有决策参考性。
该报告全面概括了中国信息产业市场运行状况,具体包括产业环境分析、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市场热点、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资本市场关注程度和投资前景等;在此基础上对重点企业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深度分析得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该报告将有助于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对于相关的决策与投资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研究主管:王刚研究员:赵辛宇孙利华报告审查:雷昆李强目录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7)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7)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 (7)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 (8)第二节全球信息产业特征分析 (12)一、基本特征分析 (12)二、产业竞争分析 (15)三、产业转移分析 (18)四、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19)第三节主要国家与地区信息产业概述 (21)一、美国 (21)二、欧洲 (22)三、日本 (23)四、印度 (23)第二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25)第一节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5)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5)二、2012年信息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28)三、产业结构分析 (29)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30)五、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33)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34)第三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第三章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产业发展分析 (37)第一节北京市 (37)第二节广东省 (39)第三节江苏省 (41)第四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子制造业 (42)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42)第二节电子制造业发展现况 (44)一、市场发展规模 (44)二、市场特征分析 (44)三、竞争分析 (47)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48)一、富士康科技集团 (48)二、联想集团 (50)三、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52)第四节2013-2015年电子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54)第五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软件业 (55)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55)第二节软件业发展现况 (57)一、市场发展规模 (57)二、市场特征分析 (58)三、竞争分析 (59)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60)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0)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2)三、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66)第四节2013-2015年软件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69)第六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信业 (71)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71)第二节电信业发展现况 (73)一、市场发展规模 (73)二、市场特征分析 (74)三、竞争分析 (75)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77)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7)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79)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81)第四节2013-2015年电信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84)第七章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分析 (86)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 (86)一、产业链概况 (86)二、产业链分析 (87)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链演进趋势 (89)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89)二、产业链特征 (89)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90)第八章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预测 (93)第一节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93)一、有利因素 (93)二、不利因素 (95)第二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6)一、技术演进 (96)二、应用创新 (97)三、产业融合 (97)四、产业递进与变迁 (97)第三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规模预测 (99)第四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00)附图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演化阶段模型 (89)图2-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附表表1- 2011-2012年内、外销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46)表2-2011-2012年富士康国际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8)表3-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1)表4-2011-2012年惠普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2)表5-2011-2012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元)63 表6-201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63)表7-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港币) (67)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美国商务部按照该国1987年《标准产业分类》,在其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年》中给出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应该由硬件业、软件业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给信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是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的组合。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他们于1997年联合制定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简称NAICS)中,首次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规定下来。
该体系规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部门应该包括以下单位:生产与发布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单位;提供方法和手段,传输与发布这些产品的单位;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的单位。
具体包括出版业、电影和音像业、广播电视和电讯业、信息和数据处理服务业等四种行业。
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给信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是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工业。
日本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认为:信息产业是提高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促进社会循环而形成的由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商品化产业构成的产业群,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产品化。
信息产业的内容比较集中,主要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业、通讯产业和相应的信息服务业。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对于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划分,由于分析的角度、标准不同和统计的口径不同,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概括起来大致有广义、狭义和持中间学派三种不同的观点。
广义的观点是在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人理论的影响下,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利用有关的产业,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及科研、教育、出版、新闻等部门。
狭义的观点是受日本信息产业结构划分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机构。
并把信息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产业就是信息服务业,它是由以数据和信息作为生产处理、传递和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构成,包括数据处理业、信息提供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咨询业和其他等。
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1、产业高速发展,支撑其他产业创新和社会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因其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等特点,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进步的的引领带动作用,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占发达国家GDP的比重高达25%。
鉴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关键作用,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政策、税收、基金、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上,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处于第一梯队,在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品牌上占据优势地位。
尤其是美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长期占据产业的顶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核心软件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通用处理器、高端网络芯片、高端模拟芯片和可编程逻辑芯片、半导体加工设备等集成电路产品和设备在全球市场居于领先地位。
欧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诺基亚、爱立信、意法半导体在工业控制、家电、医疗、通信、半导体行业的排名位居前列。
日本在家电、通信、计算机、平板显示器、半导体等行业均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尤以材料工业见长。
韩国组建了以三星、LG为核心的大企业财团,半导体、平板显示器、通信产品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线之间可形成互补和支撑。
2、技术创新不断,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明显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将注意力转移向新兴产业,将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美国政府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欧盟委员会在发布《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于2011~2013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未来要实现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的目标。
随着技术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
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
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
Apple 通过打造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的方式,掌控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
并且以高超的营销水平营造出产品持续热销的局面,从一家几乎濒临破产的IT公司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
Apple的成功经验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化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单纯比较处理器的速度、存储器的容量、屏幕大小和分辨率、外设接口的种类和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