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报告
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报告

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报告城市形象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和形象特征。
城市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研究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形象管理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收集与城市形象相关的数据。
2.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得出对城市形象的评价和认知。
三、研究内容1. 城市形象的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识别出影响城市形象的各个方面,如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状况、环境卫生等。
2. 城市形象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评价城市形象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权重分配,得出城市总体形象评价。
3. 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数据,找出影响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如城市品牌建设、宣传形象塑造、文化特色等。
4. 不同人群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等人群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差异。
5. 城市形象的发展策略: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城市形象发展策略,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传承与推广、宣传策划等方面的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1. 得出城市形象的整体评价,了解城市形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 分析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提出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3. 揭示不同人群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差异,为城市形象宣传及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4. 提供城市形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为城市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意义1. 为城市形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城市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构建更美好的城市形象。
3. 为城市宣传和推广提供策略和思路,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4. 为不同城市间的比较和学习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竞争。
六、研究局限性1. 数据采集可能存在样本偏差,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2024年“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篇一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了一批以独特文化、历史和美食著称的“网红城市”。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情,成为众多网友追捧的“网红城市”。
本文旨在探讨西安如何通过城市形象传播,成功塑造其“网红”形象,并分析其传播策略和影响。
二、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背景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安的城市形象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古都文化到现代都市风情,西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网友和游客的关注。
三、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1. 媒体传播(1)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报道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和美食,为西安的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则成为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西安的美丽风景、美食文化、民俗风情等被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2. 旅游推广(1)西安通过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如大唐不夜城、西安国际马拉松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进一步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形象。
(2)与旅游相关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也成为了西安旅游推广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形式,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西安的风土人情,从而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
3. 网红效应(1)借助网络红人的影响力,西安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
网络红人通过分享自己在西安的旅行经历、美食体验等,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兴趣。
(2)同时,西安的本地网红也积极参与到城市形象的传播中,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为西安的城市形象增添了更多元化的色彩。
四、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1. 提升了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城市形象传播,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越来越多的网友和游客开始关注西安,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1.1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Goodrich、 Pearce、Phelps、 Calantone、 Echtner 和 Ritchie 以及 Milman 和 Pizam 分析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11-16]Mayo 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交通等方面的差异[17]。
Anderssen和 Collberg 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 8 种属性差异 [18]。
Goodrich 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 [19]。
Po-Ju and Debora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社会人口等统计变量 [20]。
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 [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教育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 Crompton 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 [23] 。
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 [24-31]。
John 认为通过 RG方法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策的相关因素 [32]。
Dann、Crompton、Iso-A-hola、 Uysal 和Jurowski 则根据推拉理论,认为旅游者以及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本质上受制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理解旅游者所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能够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旅游者以及潜在旅游者行为动机以及相关因素 [33-36]。
分析中国的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形象建设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 建筑、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等,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通过城市形象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和创 新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城市形象建设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和综合竞争力。
03 中国城市形象建设现状分析
CHAPTER
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创新
引入国际先进规划理念
中国城市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注重功 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推动城市 形象的整体提升。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将为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开发文 化创意产品,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融合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实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 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
近代城市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 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文化发生 了深刻变革,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开 放性的文化格局。
当代城市文化
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呈现 出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景 象。
当代城市文化现象解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 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城市文 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
谢谢
THANKS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策略,推动城市形象建设的持续发展。
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

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城市的形象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具知名度的城市之一,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重点探讨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以期为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一、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是城市推广软实力的表现。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游客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和体验。
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哈尔滨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拥有众多迷人的景点,如松花江、太阳岛、冰雪大世界等。
通过重点宣传自然景观,可以形成哈尔滨独特的城市形象。
2. 建筑风格:哈尔滨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建筑物,如中央大街上的欧洲风情建筑和圣索菲亚教堂等。
这些建筑物既体现了哈尔滨的历史沿革,也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3. 文化底蕴: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的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多元的艺术活动。
传统的哈尔滨冰雪艺术节和哈尔滨国际音乐节等文化盛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二、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推广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广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需要制定合理的推广策略:1. 广告宣传:通过投放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告,宣传哈尔滨特色景点和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2. 优质服务: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便利的交通,使游客在哈尔滨的旅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口碑传播推广城市形象。
3.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美食街等,形成一张鲜明的城市名片。
4. 媒体合作:与媒体合作,通过专题报道、新闻、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游客。
5. 参与展会:参加国内外的旅游展会,向游客和业界展示哈尔滨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形象推广案例1.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每年冬季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哈尔滨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旅游活动之一。
某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某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研究报告一、引言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本报告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目前形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目前形象问题的分析目前,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存在多方面问题。
首先,宣传推广不够到位。
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外界对该地的认知不足。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旅游设施陈旧,服务水平不高,游客体验感不佳。
最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环境保护工作薄弱。
三、提升宣传推广力度为了改善目的地的形象,宣传推广是关键一环。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主题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增加广告投放等手段来提升宣传力度。
此外,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短视频、图文推广,吸引更多的目标游客。
四、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能够有效提高游客体验感。
可以通过引入先进设备、改善交通状况、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等措施,提高游客在目的地的满意度。
同时,建立景区评价机制,对不达标的景区进行整改,保证景区质量。
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形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某旅游目的地应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乱扔垃圾、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旅游企业开展生态旅游,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提高游客对环保的认识。
六、加强与旅游业协会的合作与旅游业协会的合作利于目的地形象的提升。
协会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发布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组织行业交流会议,让目的地与其他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流学习。
七、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是提升形象的重要手段。
某旅游目的地可以运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如特色民俗体验、传统手工艺品购物等,增加游客的观光消费。
八、加大旅游赞助和合作力度通过与企业、品牌合作,可以加大旅游赞助和合作力度,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可以邀请知名演艺团体举办演出,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等。
中国各地市旅游形象定位

中国各地市旅游形象定位1、四大直辖市:北京:古韵今风,尽在北京、“品味北京,感受中国〞、“古都韵,中华情〞东方古都,长城故土新北京,新奥运天津:渤海明珠、魅力天津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重庆:世界的重庆,永远的三峡2、广东省: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南国风情、动感花城深圳:精彩深圳、欢乐之都佛山:狮舞岭南、传奇佛山肇庆:醇正岭南、大美肇庆清远:北江明珠、清香溢远潮州: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中山:伟人故里、锦绣中山梅州:世界客都、中国梅州珠海:浪漫之城茂名:新滨海、新茂名阳江:海天动情阳江游湛江:相约在中国大陆最南端江门:侨乡山水风情画惠州:名山秀水惠州游河源:绿色生态河源游揭阳:揭阳古邑风情游阳江:海天动情阳江游云浮:奇山异水云浮游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3、福建省:福州:八闽古都、有福之州福天福地福建游三明:天下幽奇、中国绿都厦门: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有魅力、更有活力龙岩:福建西部风情漳州:水仙花的故土武夷山: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4、海南省:寻梦海南岛作客诗画中海口:椰风海韵、南海明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三亚:天涯芳草,海角明珠五指山:不登五指山,不算到海南5、辽宁省:大连:浪漫之都6、黑龙江:哈尔滨:冷酷冰城7、陕西省: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8、浙江省——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爱情之都,天堂城市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温州:时尚之都、山水温州舟山:海天佛国、渔都港城金华:大仙故里历史名城风水金华,购物天堂义乌: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文成:刘基故里,山水乐园台州:神奇台州生态之旅嘉兴:水都绿城,休闲嘉兴富阳:富春山水,孙权故里象山县: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园9、江苏省南京:博爱之都、绿色古都、文化之城苏州: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徐州:楚汉雄风、豪情徐州常州:中华龙城、江南常州无锡:太湖明珠、中国无锡太湖美景,无锡旅情扬州: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南通:追江赶海到南通常熟:世上湖山,天下常熟10、湖南省:锦绣湘江、快乐湖南人文湘楚,山水湖南长沙:多情山水,璀璨星城天下洲城湘潭: 伟人故里山水湘潭11、湖北省:极目楚天舒,浪漫湖北游武汉:高山流水白云黄鹤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三峡风光地世界水电城恩施州:健康旅游基地——生态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12、安徽省合肥:日出黄山、绿染合肥13、河南省:中华之源,锦绣河南郑州:黄河之都开封:东京梦华、北方水城新乡:壮美太行、丰采新乡焦作:峡谷极品、太极之乡焦作山水,人间仙境鹤壁:诗经淇河、生态鹤壁许昌:曹魏故都、宜居花城漯河:许慎故里、食品名城周口: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济源:济水之源、愚公故里南阳:卧龙之地、灵秀南阳濮阳:中华龙乡、花园城市信阳:豫风楚韵、红色信阳洛阳:世界遗产、九朝古都〔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安阳:走进古都品文化、休闲度假游安阳〔文化之都、秀美安阳〕平顶山:祈福圣地、度假天堂三门峡:文化圣地,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小浪底:高峡平湖、黄河奇观登封市:中国少林武术之乡14、河北省:承德:游承德,皇帝的选择邯郸: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15、山东省——“文化圣地、度假天堂〞青岛:海上都市、欧亚风情,帆船之都东营:齐鲁神韵,豪情山水黄河与大海相约的地方泰山:登泰山、保平安泰安:东方圣山、天下泰安曲阜: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日照: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水上运动之都、休闲度假天堂威海: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幸福海岸、人居威海,游遍四海,唯有威海烟台:人间仙境梦幻烟台,山海仙境、葡萄之城淄博:泱泱齐风、多彩淄博滨州:孙子故里、生态滨州聊城:中国江北水城德州:鲁北田园济宁:孔孟之乡、运河古城潍坊:放飞梦想、逍遥潍坊菏泽:菏泽牡丹甲天下莱芜:休闲度假圣地、山水生态乐园临沂:灵秀山水、亲情沂蒙16、山西省: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17、四川省雅安:川西明珠,熊猫故土成都市: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东方伊甸园18、云南省:彩云之南,万绿之宗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19、广西自治区:南宁:中国绿城绿城寻歌壮乡情桂林:山水甲天下、魅力新桂林河池:山魂水韵、风情河池20、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天堂草原阿拉善:中国秘境阿拉善21、宁夏:银川:塞上明珠,中国银川22新疆:世界旅游的选择!23贵州:中国旅游宝库世界天然公园24台湾:台湾能触动你的心!25西藏:千山之宗万水之源!26港澳:香港:动感之都亚洲国际都会爱在此乐在此!。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引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新要求。
本文以桂林为例,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方法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桂林旅游资源概述: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桂林的山水景观以山为主,水为辅,河流和山峰相映成趣。
此外,桂林还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漓江、象鼻山、阳朔、七星岩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印象,包括景区环境、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现状分析:桂林作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客流过大、旅游设施老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导致一部分游客对桂林的旅游形象产生了负面印象,影响了桂林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四、提升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方法:1. 改善景区环境:加强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大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提高景区的整体质量和形象。
2. 升级旅游设施: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更新老旧设施,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加游客的回头率。
3.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4. 引进优质旅游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丰富桂林旅游的内涵和多样性,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五、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意义:1. 有助于增加游客数量: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桂林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助于吸引游客的回头率和口碑传播,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旅游形象可以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体而言, 我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 80 年 代的资源导向阶段、90 年代初的市场和产品 导向阶段、90 年代中后期的形象驱动阶段,国 内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也开始于 90 年代中后 期。李克强、林炎钊(1995)较早对城市旅游形 象进行了探索,指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 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旅游业内 部对旅游业以及旅游业有关活动所给予的整 体评价和一般认定。并将城市旅游形象结构 划分为:旅游景观形象,旅游产品品质形象, 旅游社会形象或旅游环境形象。李蕾蕾(1998) 则首先关注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问题,指出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应当是解决城市旅 游的基本定位问题, 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 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它到底是怎样 的一座旅游城市,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 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 位与设计问题,也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一个 重点内容。聂献忠(1998)则对城市旅游形象的 含义进行了扩展,作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 概念范围不一,但大体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 观,以及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等商品、旅游宣传 材料及旅游线路等,广义的还包括相关的基础 设施和旅游机构与部门的建设,以及服务质量 和水平等,这些旅游产品一经传播将在人们 头脑中形成综合的视觉意象(image)即旅游视 觉形象,构成了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框 架。以高品味的旅游产品带来的良好视觉形 象为基础,加上通过行业人员活动所表现出的 旅游行为形象 (BI),共同构建完整的旅游形 象。到了 21 世纪,学者们对城市旅游形象更加 关注,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范围更广,视角更 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谷明(2000)引进 了西方的 City Identity System 城市形象识别 系 统 , 简 称 CIS, 这 一 系 统 是 从 Corporate
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策划。形象策略 在 60 年代被欧美企业界正式应用和系统化, 后为日本所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企 业形象设计理论 (即人们常称的 CI),80 年代 传人中国,得到应用和推崇。专家们预言,21 世纪将是形象时代(The Age of Image),那时 市场竞争及非市场竞争都将集中表现于“形 象力”竞争,形象竞争策略将成为最高层次的 竞争策略,相应地,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 旅游业的竞争将从局部的资源、产品、人才、 信息等竞争发展到旅游业整体性竞争—— —旅 游形象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林炎钊 (1995)认为中国城市旅游形象也急待发展,这 是摆在城市管理者、旅游部门以及全市人民 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应该通过结合城市建 设管理理论、旅游发展理论以及现化设计观 念的整体性运用,精心刻划城市个性特征,弘 扬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形象, 提高旅游产品 的品位和吸引力。并提出在对城市旅游形象 进行定位时要遵循系统性、特质性、优质性原
— 274 —
使旅游者的让渡价值最大化,产生正面的实地 感知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吴红霞(2009)在研 究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时,专门关注了旅游 媒介形象提升策略,她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案 例,提出可以采用以交互式和非目的性媒介载 体为主的柔性传播渠道,重视和敢于尝试时尚 性较强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
中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报告
●彭新月
Identit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申而 来。很多学者都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作了更 深入的研究,对李蕾蕾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观点进行了补充,指出这种定位是以对城市 旅游发展动力、城市“文脉”、城市客源市场特 征及城市旅游形象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的。汪 克会(2005)还专题讨论了城市旅游形象塑造 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程金龙不仅对旅游形 象研究的策划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模式 (2007),而且还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监控和管理 进行了研究(2006),在此基础上又从概念与内 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 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力图揭 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丰富了城市旅 游形象的理论研究(2009)。李宗诚(2008),李 晓玲(2009)等从形象传播的角度解析城市旅 游形象的发展。熊礼明(2007)则分析了城市旅 游形象战略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旅游 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侯兵、黄震方、尚正 永(2009)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 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吴红霞(2009)探索 性地以情感化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旅游形象 的核心,从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主 体感知形象三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 象提升系统模型。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时 间较短,旅游形象研究基本上又是“任务带学 科”方式,起步也较晚,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冲 击和资金约束, 削弱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力 量,在旅游感知影响因素、旅游形象感知类型 和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式等研究领域与国外 存在较大差距。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914(2010)10- 273- 03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 展,特别是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旅游 形象研究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根 据 1995 年以来的文献检索,涉及到城市旅游 形象研究的文章有近 130 余篇,主要来源于 《旅游科学》、《旅游学刊》 等旅游研究的专业 性期刊和以《商业时代》为代表的经济管理类 期刊。内容主要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 设计、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与营销、城市旅游 形象管理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试图对我 国城市旅游形象文献作一个回顾和梳理,对 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 不足。
— 273 —
●旅游经济
《经济师》2010 年第 10 期
还有不少学者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城市旅 游形象设计,作了专题讨论,如章锦河, 陆林 (2001)以淮南市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旅 游形象设计,崔凤军、蒙吉军(1999)通过对平 遥古城的案例研究,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 象设计与实施策略作出了样本。
《经济师》2010 年第 10 期
●旅游经济
摘 要: 文章对中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作了回顾和梳理,指出当前城市旅游研究的 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 策划、城市旅游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城市旅游 形象的操作和管理,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两 大问题:理论深度有待深化、研究方法过于简 单。
关键词: 城市旅游形象 设计与策划 营销与传播 操作和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则。作为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较早的探索,此 时的形象设计还仅仅停留在旅游城市阶段, 而李蕾蕾(1998)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她认为, 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赖孤立 的旅游景点区,而必须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 形象,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 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基本形象战略 来全面发展城市旅游。大多数城市关于形象 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以一句主题口号加以 概括。如何确定主题口号,应遵循内容源自文 脉、表达针对游客、语言紧扣时代、形式借鉴 广告的基本原则。李娟文,彭红霞,何军(1999) 以武汉市为例,阐释了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 方法,即着眼于一个“特”字,深入分析、体验, 做好旅游形象的理念定位工作;着眼于一个 “实”字,通过优势旅游资源的规模开发,塑造 真实的旅游特色视觉形象;着眼于一个“广” 字,借助强有力的宣传推销活动传播城市旅 游形象。谷明(2000)在大连市城市旅游形象定 位的过程中,在企业 CIS包括理念识别(MI)、 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的引申下通过分 析城市 CIS,包含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 市场识别(MI)三方面,最终完成形象定位,并 提出以地域综合性方法塑造多功能城市旅游 形象、以创意性思维塑造个性化城市旅游形 象。田洪、邹再进(2003)对李蕾蕾“城市旅游形 象策划的核心是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准确的 定位”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结合重庆合川市 的具体情况,提出这种定位是以对城市旅游 发展动力、城市“文脉”、城市客源市场特征及 城市旅游形象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的。李晓波、 袁霜凌(2004)结合成都市案例,提出城市旅游 形象设计必须以可识别性为中心, 形成主体、 客体及其感知为支撑的三元结构。宋欢、喻学 才(2006)也提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模式,认为 定位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即城市文脉、竞争 者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且用实例说明了城市 旅游形象的定位方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 导向定位、组合定位。汪克会(2005)在其硕士 毕业论文中,重点关注了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和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城 市文脉是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性因素之 一,而城市旅游形象则一般是城市文脉的具 体体现。不难看出,在讨论城市旅游形象的设 计与策划这一问题中,不少学者都提到了“文 脉”的重要性,“文脉”这一概念由已故地理学 家陈传康先生提出,它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 地理背景,既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 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 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 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 心理积淀的三维时空组合。除了上述观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