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篇

合集下载

阳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专访阳江市副市长

阳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专访阳江市副市长

阳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专访阳江市副市长阳江市是⼴东省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素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中国公益明星城市”、“中国诗词之市”等美誉,享有国家赋予的沿海开放区、⼯业卫星镇、⼭区和对台⼩额贸易等优惠政策。

1988年建市以来,⼤⼒发展民营企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等特⾊经济,阳江市逐渐展现了⼀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风貌。

记者:我们都知道“阳江⼑”⾮常有名,⽽且阳江也是旅游很好的选择的海滨城市,阳江如何利⽤⾃⾝资源进⾏经济建设?市长:阳江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快速,为了全⼒推进⼯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进步,根据阳江的⾃⾝优势制定了打好民营牌、海洋牌、旅游牌“三张牌”经济发展思路。

阳江是⼴东省四⼤传统⼿⼯业基地之⼀,个体、私营经济发达,“阳江三宝”———⼩⼑、漆器、⾖豉闻名中外。

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阳江市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提⾼。

到2003年底,全市民营企业3.8万家,其中民营⼯业企业8268家。

1999年以来,民营经济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53.6%提⾼到去年的69.3%。

2003年民营⼯业产值占全市⼯业总产值的77.9%,培育了喜之郎果冻、美景牌冷却塔、YC 深沟球轴承、旺通饼⼲、⼗⼋⼦菜⼑、银鹰剪⼑、永光剪⼑等⼀批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中国菜⼑中⼼、中国剪⼑中⼼、中国⼩⼑中⼼先后落户阳江。

2001年,阳江被授予“中国⼑剪之都”称号。

阳江⼑剪产品产量占全国的60%,出⼝占全国的80%。

⼯业已形成了五⾦、稀⼟、机电、建材、冶⾦、制糖、⾷品等⼗⼤⼯业⽀柱⾏业。

2003年,全市⼯业总产值达226亿元。

阳江海(岛)岸线长。

海洋渔业资源⼗分丰富,海洋捕捞和海⽔养殖历史悠久,盛产鱿鱼、鱼翅、牡蛎等。

全市拥有7个国家和省认可的渔港。

我们⼤⼒促进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建成了全国最⼤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基地、⼴东省重要对虾⽣产基地和加⼯出⼝基地。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与福建旅游业的发展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与福建旅游业的发展

或 者 一 十是 魂 这 宴 际 上 也 是 对 城 市 具 有 旅 游 魅 力 的 一 种 形象说 明 城 市作 为景 观 . “ 吸 引 愈 多 游 客 来 观 光 ; 为 可 作 经济空问 可 吸 ^们来参加各种商务活动; 为生活中 』 作

武 夷 山 、福州 、永 安 、采州 都 已 获 得 r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荣 获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 称 号 这 些 城 市 通 过 多 年 的 的刨 建 工作 取 得 r十 分 娃著 的 成效 . 鲫 钱 其 琛 副 总 理 所 正 说 的 : 中 国优 秀 j 游 城 市 是 我 们 国 家 的 窗 口 , 过 创 建 扰 宦 通
] 耍其规 律 而 具 有 了 强 大 的 生 命 。

游 者 提 供 更 多与 ^接 触 的机 会 ; 为 作
曼魂 t 际 L是 宴
种 有 鲜 明 的文 化 瑚 涵) 尉 给 旅 游 者 奇 一 ,
般 的 魅 力 。 市 从 她 的 产 生 开 始 就 与 旅 游 结 下 不解 之 缘 可 城
密切 关 系 。
关 键 词 : “创 优 ” 旅 游 域 市 旅 游 生 ; 中 囤 分 类 号 t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L O 一 ? 2 (Q 2 1 一n q 一q x 7 0?  ̄ ZQ] l 1 2L 2 02 3
【9 # . 国家 旅 游 局 发 起 创 建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域 市 亍 g5 底 舌
个 景 观 , 片经 济 空 问 , 种 ^ 密 度 , 是 一 个 生 活 中 ~ 也
和 劳 动 中心 、更 体地 说 .也 可 能 是 一 种 气 氛 ,一 种 特 征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54个)一、直辖市(共3个)上海市、北京市二、副省级市(共14个)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南京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陕西省西安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东省济南市吉林省长春市三、地级市(共24个)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扬州市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肇庆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黄山市广西桂林市云南省昆明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烟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海南省海口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岳阳市广西南宁市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合肥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北省承德市江苏省镇江市山东省泰安市广西北海市河南省郑州市陕西省咸阳市四、县级市(共13个)四川省峨眉山市四川省都江堰市安徽省亳州市甘肃省敦煌市山东省曲阜市福建省武夷山市新疆吐鲁番市湖南省韶山市新疆库尔勒市云南省景洪市江西省井冈山市云南省大理市云南省瑞丽市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67个)一、直辖市(共1个)重庆市二、副省级市(共1个)武汉市三、地级市(共41个)广东省中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广东省佛山市福建省福州市广东省江门市福建省泉州市广东省汕头市江苏省徐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广东省惠州市河南省开封市辽宁省丹东市广西柳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吉林省吉林市广西玉林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宜昌市辽宁省鞍山市安徽省马鞍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新疆乌鲁木齐市陕西省宝鸡市安徽省安庆市湖南省常德市安徽省芜湖市宁夏银川市湖南省张家界市河南省濮阳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辽宁省抚顺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十堰市黑龙江省伊春市辽宁省本溪市山西省大同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内蒙古包头市西藏拉萨市四、县级市江苏省昆山市广东省南海市(现为佛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吴江市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常熟市浙江省临安市浙江省诸暨市河南省济源市江苏省句容市广东省琼山市(现为海口市琼山区)黑龙江阿城市福建省永安市海南省儋州市广东省建德市山东省蓬莱市河南省登封市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山东省荣成市四川省崇州市湖北省钟祥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山东省胶南市2001年已批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16个)一、地级市(共11个)江西省九江市江苏省常州市辽宁省锦州市山东省淄博市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洛阳市广东省韶关市广东省清远市广东省阳江市浙江省温州市广西梧州市二、县级市(共5个)贵州省都匀市山东省青州市浙江省东阳市浙江省桐乡市河北省涿州市2003年已批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45个)一、地级市(共32 个)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保定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辽宁省葫芦岛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漳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日照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省安阳市河南省焦作市河南省鹤壁市湖北省襄樊市湖北省荆门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郴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河源市四川绵阳四川省广安市四川省自贡市陕西省延安市甘肃省天水市二、县级市(共13个)山西省永济市内蒙古满洲里市内蒙古扎兰屯市浙江省临海市浙江省温岭市山东省乳山市河南省灵宝市河南省新郑市湖北省赤壁市广东省开平市海南省琼海市青海市格尔木市新疆喀什市2004年已批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23个)一、地级市(共9个)河北省邯郸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辽阳市山东省临沂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许昌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新疆克拉玛依市二、县级市(共14个)内蒙古阿尔山市辽宁省兴城市吉林省胶河市吉林省集安市黑龙江铁力市江苏省溧阳市浙江省富阳市浙江省海宁市湖南省资兴市广西桂平市四川省阆中市云南省凯里市云南省潞西市新疆哈密市。

资料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资料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资料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次[隐藏]简介中国优良旅行都市的创建须依照《创建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工作治理暂行方法》和《中国优良旅行都市检查标准》,由国度旅行局验收组对创优都市检考查收,并达到“中国优良旅行都市”标准的要求。

我国自1998年开端创建中国优良旅行都市以来,分8批300多座都市经由过程了验收。

“创优”工作重要有申报、创建、自检、初审、验收、赞成定名六个步调;“创优”的国度检查标准有有20个大年夜类,176个小项,总分1000分。

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第一批1998年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54个)(各类都市按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国表里旅行者的抽样查询拜望成果次序分列)一、直辖市(共3个)二、副省级市(共14个)三、地级市(共24个)四、县级市(共13个)第二批2000年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68个)一、直辖市(共1个)二、副省级市(共1个)三、地级市(共41个)四、县级市(共24个)第三批2001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16个)一、地级市(共11个)二、县级市(共5个)第四批2003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45个)(按行政区划排序)一、地级市(共32个)二、县级市(共13个)第五批2004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23个)(按行政区划排序)一、地级市(共9个)二、县级市(共14个)第六批2005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41个)一、地级市(共22个)二、县级市(共19个)第七批2006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24个)(按行政区划排序)一、地级市(11个)二、县级市(13个)第八批2007年已赞成的中国优良旅行都市名单(共35个)(按行政区划排序)一、地级市(20个)二、县级市(15个)。

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新唐山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新唐山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新唐山” 在二产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 我们要 人们心 目中的形象 , 实现 由“ 黑色印象” “ 向 蓝色主题” 的 “ 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通过创建中国 继 续推 进结构 调 整和 增长 方式转 变 , 而且经济 增长 要从 资 转变 , 创优” 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这双重转变的实施过程 中, 优秀 旅游 城市这 个抓 手 , 以促进 我市 加快 开放的 步伐 和 可
和现实的综合效益。 就我市而言, 首先 ,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市实
百姓工程、 l 民、 J 、 工程, 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 第四,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市加快对外开放的
现科 学发展 的内在需 要 。 目前我 市正在 “ 抓新机 遇 , 抢 建设 有效途径。 我市作为一个能源型工业城市 , 要改变过去在
切 地希望 唐 山市 在打造 我省 沿海经 济隆起带 方面 发挥带 头 游业乃至服务业, 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 用 , 加快 我省 城 市化 进程 方 面发挥 龙 头作 用 , 推进 在 在 第二, 创建 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 是我市 打造 滨海 新城 的
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而且市委发 良好载体。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 《 共分 2 个方面 o
功能、 发挥旅游业作用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从 个统筹” 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 促进人与 自然 19 年开展这一创建活动以来, 国已先后有 6 95 全 批共 27 和谐共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4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
除优化 人居 环境 , 提升 人 民生活质 量外 , 通过开 发旅游 个大 中小城 市获得 “ 中国优 秀旅游 城市” 号 。 中我 省秦 市 , 称 其 皇 岛 、 德 、 家庄 、 郸 、 坊 、 定 、 承 石 邯 廊 保 涿州 市 已经 争创 景 区 、 点和 发 展 乡村旅 游 , 以旅 富 民 、 旅 助农和 加 景 对 以 成 功。而且 实践 证 明 , 展 “ 优 ” 动 , 着深 远的 意义 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 创 活 有 是惠民工程、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做法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做法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做法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新的历史时期提高一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档次和形象的一次难得机遇。

年,市委、市政府站在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高度,决定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襄樊新世纪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和“形象工程”,以硬事硬办、硬仗硬打、硬账硬结的超常举措,举全市之力进行创建。

硬事硬办——建立政府主导创优的工作格局年,襄樊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优”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硬指标、硬任务,在“创优”领导班子、责任目标以及旅游行业领导机构、优惠政策等方面实行政府主导,落实和体现硬事硬办。

一是建立创优专门工作机构。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从各有关部门抽调名县级后备干部集中办公,负责“创优”日常工作。

各级各部门也纷纷成立了创优工作机构,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创优网络。

二是对创优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

年月、月以及××年月,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创优”再动员大会、誓师大会以及创优通报会,安排部署创优工作。

市四大家领导亲自到会,并明确提出创优“高分入围,一次成功”的总目标,掀起了全市创优工作高潮。

三是积极为创优借力造势。

一方面,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在市长的直接带领下,深入到洛阳、开封等“创优”先行及成功城市学习取经。

另一方面,组织人大、政协同时对创优工作进行视察,督目标、促进度。

同时,先后三次邀请国家、省旅游局领导、专家以及武汉市创优专家亲临襄樊,指导、检查创优工作,推动全市创优深入开展。

硬账硬结——铸造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创优局面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项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为使这项系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2024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倡议书

2024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倡议书

2024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级政府部门、旅游界专家学者、各界爱好者:大家好!我代表XXXXXXXX(地区/机构/团体),在此向大家提出一项重要的倡议——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雄伟自然风景以及丰富人文底蕴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

然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城市为了吸引游客纷纷进行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仅有宣传和推广是不够的,更需要注重提升旅游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们呼吁全国各地政府、旅游界专家学者、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倡议。

一、背景分析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城市纷纷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争夺游客资源。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仅有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在国家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提升旅游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倡议目标1. 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通过提升旅游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2. 优化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具体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各级政府应当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权益。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城市应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同时,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纠纷。

共建文明旅游城市倡议书8篇

共建文明旅游城市倡议书8篇

共建文明旅游城市倡议书8篇共建文明旅游城市倡议书 (1) 我国去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300万人次,是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

增强文明出游意识,提升文明旅游素质,是每位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共同的责任。

为积极响应的号召,我们向所有出境旅游的游客、从业人员和旅行社发出如下倡议:一、旅游从业者履职尽责、率先垂范。

从事出境旅游的旅行社和所有领队、导游,要率先践行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以自身文明言行示范带动游客;规范经营行为,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职责,做好行前说明培训、行中提醒引导、返程总结提高,及时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广大游客知礼守礼、文明游览。

公民出境旅游不仅代表自己,而且关系国家形象。

每位游客都应遵守法律,恪守公德,讲究礼仪,爱护环境,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习俗,以文明言行举止为自己加分,为中国添彩。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创新风。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众多,影响巨大,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风尚。

要褒扬先进典型,扶正祛邪。

社会各界要对有损国格、违背公德的出境游不文明行为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风尚形成。

中国人出境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展示文明中国、礼仪之邦风采,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共建文明旅游城市倡议书 (2) 县广大干部群众:20xx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申办活动已经全面启动,本次活动将通过竞演评选出20xx年及20xx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竞演采用现场打分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赛城市做出评判,临汾能否最终胜出,网络投票十分关键。

目前,全省10个市已经展开激烈角逐,为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申办活动中来,助力我市成功取得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中共曲沃县委宣传部、曲沃县文明办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如下倡议:一、做申办活动的热情宣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

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一、桂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部分荣誉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

漓江、芦笛岩、象鼻山、龙脊、八角寨、灵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区(点)各具特色;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

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可游性。

近年来,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1998年11月,桂林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达标验收,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3年,经世界旅游组织考察,桂林、北京等4城市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2004年桂林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

2005年,桂林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城市”。

2006年,桂林进入首批全国创建中
国最佳旅游城市名录,并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商务会议风景区”之一,阳朔、龙胜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2007年,桂林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2007年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目的地十佳城市等称号。

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旅游局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缩影,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的做法都得益于桂林经验的推广。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桂林旅游业舞动“龙头”,在关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旅游扶贫、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开放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桂林旅游辉煌的发展历程
1973年经国家批准,桂林对外开放,当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不足1000人。

1992年,接待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接待入境游客51.38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9年,旅游业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

接待旅游者89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9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0.53万人次,突破1992年接待入境游客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0年,桂林旅游发生新的飞跃,接待旅游者963.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12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5.02万人次,接待量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居全国第六位。

2001年接待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为1009.22万人次。

2003年,“非典”使全国旅游遭受重创,桂林共接待旅游者854.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34亿元,业绩均好于预期。

2004年,桂林旅游从非典阴影中迅速恢复振兴,共接待旅游者111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14亿元,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超过2002年历史最好水平。

2005年,桂林入境旅游者100.09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在
全国排名第八,成为全国唯一接待入境游客超百万的地级中等城市。

2007年,桂林旅游进一步提升品质、创新发展、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30.64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8.6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比例占到63%。

实现旅游总收入85.51亿元,收入增幅比人数增幅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历年数据证明,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桂林,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多项旅游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城市,且收入增幅超过人数增幅,旅游已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和量的提高的转变。

今日的桂林旅游立足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优化产业、招商引资、关联带动、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新飞越。

三、桂林旅游的规模和发展思路
近几年,旅游业围绕着市委提出的“两个转变,五个增加”(旅游业要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从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向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满足现代人多元化旅游需求的模式转变;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桂林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发展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适时调整经营方略,克难攻坚,努力拼搏,积极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

从1998年开始,围绕着旅游这个大产业,桂林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旅游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桂林注重处理好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能与威尼斯水城媲美的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使桂林这个国际旅游明珠更加迷人;2004年开始的并逐步完成的桂林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使得桂林“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更加具有人性化特点;新的城市
建筑、新的城市景观、新的城市风貌,桂林城崭露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新风采,大大增强了桂林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市区成为最大的开放式景区,城市旅游成为桂林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范例城市、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影响全市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重要产业地位初见端倪。

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07年,旅游直接或间接为桂林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20多万个,旅游已成为全市就业渠道最大、创造就业机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桂林旅游业已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桂林建立了较全的旅游产业规模,全市拥有各类旅游企业3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约为4万人(不含12县)。

国际旅行社20家,国内旅行社73家,各种外语及普通话、方言导游9000余名;星级饭店67家,有客房10355间,床位20110张,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4家,二星级以下21家;社会住宿业约400家,床位50000张;旅游车船企业约80余家,漓江游船225艘,18000个客位,两江四湖游船27艘,1030个客位,各种大中巴旅游车1128辆;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在册企业有85家,已开发主要景区5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1处、3A级景区8处。

桂林33A以上景区(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专门从事旅游接待的餐馆、购物店、休闲娱乐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大大提高并开创了旅游购物的新理念。

从对旅游的认识不断加深到发展旅游的思路日臻完善,从旅游接待成绩平平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缩影,从经历非典洗礼到迅速振兴发展,从刚刚经历了50年一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到旅游市场的迅速全面恢复发展,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正以从容而坚定的步履从成熟走向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