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研究进展-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微生物免疫学研究进展

微生物免疫学研究进展

微生物免疫学研究进展随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微生物免疫学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领域。

微生物是指一类非细胞有机体,包括病原体、发酵菌、真菌、藻类、病毒等。

而免疫系统是机体内的一种自然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制各种病原体的侵入。

微生物免疫学研究就是探究微生物如何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

近年来,微生物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以下笔者将从疫苗、免疫调节、奇异抗原等几个方面探讨微生物免疫学的最新进展。

一、疫苗研究的新突破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一直是微生物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这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首先,新型灭活疫苗的研发不断加快。

传统的灭活疫苗通常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毒或细菌完全杀死,然后注射到人体内,以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但是这种疫苗可能会引起副作用,且耗时较长。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尝试使用遗传工程技术制造灭活疫苗。

这些疫苗是通过将病毒或细菌的遗传物质放入宿主细胞内,自然产生抗原,从而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由此产生的抗体对于接下来的感染防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多价疫苗制造的研究获得进展。

传统的单价疫苗只能对一个特定的病原体进行预防,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了多价疫苗,能够对多种病原体进行预防。

这类疫苗不仅能够节省疫苗的种类,同时也能够降低接种的次数,让接种更加方便。

二、免疫调节的新思路一些新兴的免疫调节方法正在受到关注,这些方法通过调整宿主免疫系统的状态来达到有效的免疫防御效果。

首先,肠道菌群的调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方法。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菌群落,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协调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了一些肠道菌群移植或口服菌群的疗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预防机体免疫疾病的发生。

其次,免疫组化技术是另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用抗体染色来标记出肿瘤细胞上特异的表面标志物。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24()7
【摘要】“高级免疫学”是针对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学科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深奥、科学进展和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在免疫学领域的多年教学经验,探讨“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旨在提高研究生学习免疫学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入理解高级免疫学的精髓,最终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免疫学理论及技术运用到科研活动中。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4.《高级财务
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研究5.引入人工智能元素的高级Office操作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246925_组织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211246925_组织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组织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①朱鑫钰辜慕阳陈琪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生物靶向治疗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免疫诊疗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汉 430022)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5-1098-07[摘要]长期以来,调节性T细胞(Tregs)被认为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维持免疫耐受。

最近的研究发现,位于组织的Tregs,即组织Tregs,具有与淋巴Tregs不同的组织特异性表型,行使调节代谢、促进组织修复、促进血管再生等非免疫功能。

随着针对Tregs的治疗靶点越来越多,了解组织Tregs的表型、功能及调控的分子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本综述从组织Tregs的来源、组织特异性表型和功能、组织特异性表型的获得、调控组织Tregs的分子机制四个方面系统阐述组织Tregs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这类细胞对多种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组织调节性T细胞;组织特异性表型;组织修复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 regulatory T cellsZHU Xinyu,GU Muyang,CHEN Q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Targeted Therapy, Hubei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Immunolog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Wuhan 430022, China[Abstract]Regulatory T cells (Tregs) have long been thought to have a role in immunosuppression and immune tolerance. Re⁃cent studies found populations of Tregs residing within non⁃lymphoid tissues, collectively termed "tissue Tregs". Tissue Tregs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lymphoid organ counterparts in tissue-specific phenotypes and participate in an array of nonimmunologic functions,such as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promotion of tissue repair and vessel growth. As Tregs receive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phenotype and function of tissue Treg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ex⁃plained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issue Treg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ource of tissue Tregs, tissue-specific phenotypes and function, the acquirement of tissue-specific phenotypes, molecular mechanisms regulating tissue Tregs, which will inform ongoing attempts to har⁃ness Tregs for precision immunotherapeutics.[Key words]Tissue regulatory T cells;Tissue-specific phenotypes;Tissue repair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自发现以来,因独特的免疫抑制功能而备受关注。

疫苗免疫学中的新进展和应用研究

疫苗免疫学中的新进展和应用研究

疫苗免疫学中的新进展和应用研究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疫苗免疫学扮演了重要角色。

疫苗免疫学是研究疫苗如何产生免疫效应并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的学科,它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疫苗的机理和原理,不断地探索和开发新型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做出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疫苗免疫学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进展和应用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疫苗免疫学的新进展和应用研究:基于疫苗设计的新免疫系统、基于免疫系统的癌症疫苗和新型疫苗的开发。

基于疫苗设计的新免疫系统传统的疫苗设计是基于先前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来设计一种可以诱导特定免疫反应的疫苗。

这种方法有时会受到限制,并且需要大量实验才能确定有效的免疫物质或免疫途径。

现在,新型疫苗的设计不再局限于排除病菌的表面抗原,而是更注重深入研究宿主自身的免疫机理。

因此,新型疫苗设计的目标是开发出可以合理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有效地对抗病原体的疫苗。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将疫苗设计的新思路应用于流感疫苗的开发。

传统的流感疫苗是基于流感病毒突变表面的蛋白质设计的,但是这种方法的疗效并不十分明显。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研究表明,将病毒的内部蛋白质纳入到疫苗中,可以更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

同时,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本着个体化、定制化的理念,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配方,而是可以因人而异的设计和生产。

基于免疫系统的癌症疫苗虽然疫苗已经有了重要的成功,但对于一些在数十年来一直没有明显进展的疾病如癌症而言,疫苗疗法仍然是一个难题。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癌症疫苗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免疫系统,通过优化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消灭癌细胞。

例如,利用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开发的癌症疫苗能针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攻击,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癌症疫苗是根据不同肿瘤的基因组数据来开发的,以便更好地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

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的科学领域。

近年来,免疫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或改变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新型疗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CAR-T细胞治疗,即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在体外表达特定受体,然后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

这一疗法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二、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组是指人体消化道中居住的各种微生物群落。

它们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调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引起一系列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的平衡,可能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并提高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单细胞免疫组学传统的免疫学研究通常是基于大量细胞的平均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忽略了不同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异质性。

而单细胞免疫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对单个免疫细胞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仅提供了免疫系统的全景图,还发现了许多以前未知的细胞亚群和新的免疫细胞类型,这对于研究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免疫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信号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它不仅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还显示出在肿瘤预防、治疗其他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潜力。

五、疫苗设计与新型疫苗的开发免疫学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疫苗设计与新型疫苗的开发。

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和新思路

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和新思路

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和新思路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如何通过自身的抵抗力来对抗病原微生物侵袭和异物侵入的一门学科。

自从人类有了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认识以来,免疫学就成为了防治疾病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疫苗免疫、肿瘤免疫等多个方面。

一、细胞免疫研究现状细胞免疫是免疫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免疫系统中各类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免疫功能。

在细胞免疫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分裂问题。

例如,人们发现,由于免疫细胞的极度活化,免疫细胞在活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需要对免疫细胞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免疫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反应。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各类细胞因子如何影响免疫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免疫反应。

例如,通过分析免疫细胞的蛋白质组成,人们发现一类名为”白细胞介素“的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制备这种细胞因子,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二、分子免疫的新思路相对于细胞免疫,分子免疫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主要关注免疫过程中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最近,分子免疫领域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免疫细胞在入侵漏洞时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这些化学反应过程显著影响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等侵入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求基于分子调控的免疫细胞研究方法。

据报道,一种名为噬菌细胞神经凋亡相关分子(DAPK)的蛋白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且有望成为制备免疫调节剂的药物靶点。

此外,人们还在探求其他免疫分子以及分子调控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免疫疗法。

三、疫苗免疫的近期进展疫苗免疫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免疫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疫苗免疫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结合了分子免疫、基因工程等多项前沿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DNA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通过DNA转染实现免疫细胞的稳定表达,从而在体内特异性诱导免疫反应。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特稿?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中国图书分类号K8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484X(2009)0120010214曹雪涛,1964年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和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

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免疫学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

任《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中国免疫学杂志》副主编、J Biol Chem (IF5)、Eur J Immun ol(IF5)、Cancer Immun ol Immun other(IF4)、Cancer Science(IF4)、G ene T herapy(IF5)等杂志编委。

从事免疫识别与免疫调节的基础研究、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的应用研究。

研究了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机制及其来源的免疫新分子;分析了巨噬细胞T LR信号介导与调控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发现了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负相调节功能的树突状细胞新型亚群并研究了其性质与分子机制,观察到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在基质微环境中进一步增殖和分化,从而对成熟树突状细胞是终末细胞的传统免疫学观点提出了挑战,有助于深入认识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以及多种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用树突状细胞激活免疫应答的理论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以树突状细胞瘤苗为基础的“序惯性免疫化疗”经SFDA的正式批准(2002S L0016)应用于临床Ⅱ期试治晚期(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肿瘤患者。

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Blood、J Immunol、Cancer Res、J Biol Chem等SCI收录的国外杂志发表论文151篇(影响因子>5分45篇),此外,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ature Medicine 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

2019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复试成绩公示

2019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复试成绩公示

2019年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2019年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

免疫组学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学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学的研究进展唐康侯永利王亚珍陈丽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中图分类号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1-0185-07[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进展以及人类对免疫系统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免疫组学从最初解析B细胞受体(BCR)、T细胞受体(TCR)基因序列逐渐发展为解析和绘制宿主免疫系统和抗原的互作关系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全景图谱,主要包括抗原表位组学、免疫基因组学、免疫蛋白质组学、抗体组学和免疫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基于大量免疫学研究数据建立了ImmPort、VDJdb和IEDB等免疫学数据库,加速了新抗原表位的发现和免疫应答机制等研究。

免疫组学能够揭示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联,促进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策略开发,将有效推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药物治疗。

近年免疫组与暴露组等的整合以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对全面理解免疫系统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调节机制、解析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免疫组;免疫组学;免疫信息学;人工智能Advances in immunomics researchTANG Kang, HOU Yongli, WANG Yazhen, CHEN Lihua.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system,immunomics has evolved from initially deciphering gene sequences of B cell receptor (BCR)and T cell receptor (TCR) to unraveling and mapp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immune system and antigens, as well as panorama of host immune system response mechanisms, which now encompasses various research areas, such as antigen epitopeomics, immunogenomics, immunopro‐teomics, antibodyomics and immunoinformatics.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immunological research data, immunological databases such as ImmPort, VDJdb and IEDB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accelerate discovery of new antigen epitopes and study of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Immunomics has reveal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e system and diseas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ly d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ntegration of immunome with exposome and fusion i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immune system's response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decipher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seas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Key words]Immunome;Immunomics;Immunoinforma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免疫组(immunome)是宿主免疫系统与抗原的互作关系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全景图谱,包括免疫系统的识别对象、识别受体以及参与免疫应答过程的其他分子[1-3]。

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_刘娟

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_刘娟

ceptors,RLR ) ,包 括 RIG-I (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 和 MDA5 (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 ,通 过 识 别 胞 浆 病 毒 RNA,激 活 适 配 蛋 白 MAVS 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而诱导Ⅰ型 IFN 产 生和抗病毒免疫应答,抵抗病毒复制和扩散。研究 表明,RIG-I 对于 5' 三磷酸 RNA( 5' ppp-RNA) 的特 异性识别是保证天然免疫系统对外源性 RNA 特异 性应 答 的 机 制 之 一。Goubau 等[7] 近 来 的 研 究 对 RIG-I 区分外源性和内源性 RNA 的识别机制进行了 重要补充。他们发现,RIG-I 同样能识别 5' 双磷酸 RNA( 5'pp-RNA) 进而激活抗病毒免疫应答。这种 5’pp-RNA 存在于一些病毒当中,而不存在于未感 染细胞中,因此,RIG-I 对于 5' pp-RNA 的识别同样 是机体鉴别自我及非我来源 RNA 的重要机制。另 外一些重要的 研 究 进 展 包 括,Brubaker 等[8] 发 现, MAVS 蛋白来源于双顺反子 mRNA,该 mRNA 还编 码 MAVS 的 剪 切 变 异 体 miniMAVS。miniMAVS 能 够拮抗全长 MAVS 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效应。该研 究揭示了双顺反子 mRNA 对于抗病毒免疫应答的 重要的调控 作 用。Zhu 等[9] 发 现 人 类 OASL ( IFNinducible 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s-like) 蛋白能通过 与 RIG-I 共定位发生相互作用,增强 RIG-I 介导的 IFN 表达,进而促进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最新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最新版

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能熟悉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2.听觉与平衡系统生物医学工程3.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在硕士选课基础上补足学分)六、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七、博士学位论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八、论文发表的要求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九、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十、临床实践工作各类博士生均要求实践工作半年,具体方式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探讨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清除抗原的规律,并致力于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机体通过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三个部分。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功能,如清除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等。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自身稳定自身稳定是指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性和分子与细胞机制。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参与到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形成立体调控网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能熟悉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2.听觉与平衡系统生物医学工程3.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在硕士选课基础上补足学分)六、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七、博士学位论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八、论文发表的要求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九、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十、临床实践工作各类博士生均要求实践工作半年,具体方式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2013级同济医学院博士生课程表

2013级同济医学院博士生课程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二○一三年六月说明1、若课程安排有变更请提前一周与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联系,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Tel:836929152、考试时间原则上按课表进行,若有变更,或课表上没有安排考试时间的,请提前一周与教学管理办公室联系。

3、公卫学院开设的课程由公卫学院安排上课。

联系人:欧阳老师;电话:836923414、药学院开设的课程由药学院安排上课。

联系人:汪老师;电话:836927335、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开设的课程由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安排上课。

联系人:张老师;电话:836927276、秋季:上午:8:00~11:50;下午:14:00~17:30;晚上:18:30~21:50夏季:上午:8:00~11:50;下午:14:30~18:00;晚上:19:00~22:20;2013级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课程名称简称上课地点英语论文写作英语语音1-6教室德语德语上课时间地点另定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理论 1号楼5大感染生物学感生 1号楼5大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病原生物 1号楼5大医学高级生物化学生化 1号楼5大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分生 1号楼5大医学高级遗传学遗传 1号楼5大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生 1号楼3中高级病理生理学病生 1号楼5大医学科研入门科研入门 1号楼5大高级机能学研究方法与技术机能 1号楼5大高级局部解剖学解剖教研室重大疾病病理学病理 1号楼5大免疫学研究进展免疫 1号楼5大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受体 1号5大干细胞技术与应用干细胞 1号5大应用药理学药学院药物体内转运与代谢药学院项目设计与申报公卫学院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公卫学院现场流行病学公卫学院卫生政策研究医管院卫生经济研究医管院卫生保健体系比较研究医管院药物政策研究医管院公众健康与公共管理改革医管院高级局部解剖学:上课时间由解剖教研室另定;政治理论分班名单:请登录研究生院主页查看英语分班分班名单:登录研究生院主页查看;按外语学院编排的课程表上课。

免疫学研究的新方向和进展

免疫学研究的新方向和进展

免疫学研究的新方向和进展第一章: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等异物侵入的科学。

免疫反应是由介导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过去几十年,免疫学研究集中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免疫记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第二章:新的研究方向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学研究的重点逐渐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1. 肿瘤免疫治疗:免疫刺激剂物质,如检查点抑制剂以及CAR-T细胞疗法等肿瘤免疫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有效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免疫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研究了基因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

通过比较疾病易感基因和免疫反应基因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3. 免疫调节:研究免疫系统如何调节和平衡免疫反应是目前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调节的研究可以揭示免疫系统调节炎症、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抗肿瘤的机制,为新的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4. 生物信息学和免疫计算生物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免疫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生物信息学和免疫计算生物学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探索免疫系统的方法和工具,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性。

第三章:新进展的研究成果在新的研究方向的推动下,免疫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尤其是在黑色素瘤和肺癌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的作用,这些药物能够重启被肿瘤细胞抑制的免疫反应,使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攻击和清除肿瘤。

2. CAR-T细胞疗法的突破: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修饰的T细胞疗法,通过将特异性抗体和共刺激信号与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体外激活和增殖改造后再输注给患者,达到靶向肿瘤细胞的目的。

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免疫学是指研究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生物体如何对抗外来病原体或异物的侵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免疫学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免疫学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知觉外来病原体的能力不仅仅存在于免疫细胞中,而且还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元。

这个发现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并促进了抗病毒药物和疾病预防的研究。

此外,免疫学的另一项重大进展是:理解调节细胞在保持免疫系统平衡中的作用。

调节细胞控制着炎症反应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失控,导致损害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现象。

这一发现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在现代免疫学领域,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推动了免疫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从基因编码表面分子到整个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我们现在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和修改全部或部分的免疫系统成分,从而改善或治愈许多疾病,例如病毒感染、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二、展望在未来,我们预计免疫学将持续发展和突破。

以下是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1. 免疫治疗随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入了解,免疫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

基于生物技术的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模拟或改善自然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

2. 免疫工程免疫工程旨在创造新的生物分子和细胞,从而改进或增强免疫系统。

它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人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创造新的医药制剂和治疗方法。

未来,免疫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合成疫苗和抗体。

3. 免疫可视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免疫可视化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并理解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科学家使用免疫可视化技术来研究细胞、分子和组织在疾病及免疫应答中扮演的角色。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细胞免疫学和分子免疫学是现代免疫学的两个重要方向。

细胞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在抵抗外来入侵者时,各种细胞的发挥作用、相互配合和调节的机制,而分子免疫学则研究免疫功能的分子基础,如受体、信号分子、细胞因子、抗体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向在研究免疫功能机制上的研究进展。

一、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自从描述T细胞和B细胞的发现以来,细胞免疫学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细胞免疫学机理更加深入的探究,发掘了大量细胞免疫学的新颖发现。

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不可缺少的免疫细胞,它们在清除外来入侵者和控制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的研究中,发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们与神经元、神经介质和神经递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免疫神经调节网络。

此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不仅参与了IgE 介导的超敏反应,在肿瘤免疫、感染免疫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2.调节T细胞和免疫耐受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其功能和数量可以实现治疗免疫疾病的目的。

调节T细胞可以分为抑制性和激活性两种类型。

近年来,发现可能利用调节T细胞来促进器官移植的活力和减轻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副作用。

此外,调节性T细胞还可以通过免疫耐受性实现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3.免疫细胞的代谢与能量在应对感染和其他外来入侵者的挑战时,免疫细胞需要维持高水平的代谢活动和能量来源。

在新的研究中,发现细胞代谢和免疫功能有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当T细胞活化时,其代谢状态会发生变化,这对于T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这种联系可以为治疗和预防免疫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二、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分子免疫学主要是研究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等领域的发展,近年来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1.表观遗传学和免疫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学变化,其研究对象是细胞中的表观基因组。

探寻人体免疫奥秘 矢志守护生命健康——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钟继新

探寻人体免疫奥秘 矢志守护生命健康——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钟继新

探寻人体免疫奥秘矢志守护生命健康——记华中科技大学同
济医学院教授钟继新
张闻;谢更好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24()3
【摘要】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大战,而在这场战役中,免疫系统就像守护人体健康的“特种部队”,不仅能够清除体内的“异己”成分,还能避免伤害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免疫学引领了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现代临床医学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张闻;谢更好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心系百姓健康需求引领推动学科研究协同发展——专访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会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王维民:攻关肿瘤免疫书写别样精彩
3.救治暴发性心肌炎之“中国方案”--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心内科主任汪道
文4.科学防控出生缺陷矢志守护生殖健康--记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向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6.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免疫学研究进展 课程代码:510.814
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 ■二级学科基础课 □其它: 考核方式: 考试 教学方式:英文讲授 ■ 博士
适用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各专业及生 适用层次:□ 硕士 物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总学时:80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免疫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李卓娅(负责人) Shu-Hsia Chen (美国) 张毓(北大) 熊思东(复旦) 沈关心 吴雄文 杨东亮 尹丙姣 方 郑 敏 芳 职 称 专 业 年 60 47 46 50 60 50 54 48 46 40 龄
学分:4
学术方向 炎症与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与免疫耐受 细胞免疫 分子免疫学 肿瘤免疫 免疫遗传 感染免疫 肿瘤免疫 天然免疫 细胞免疫与免疫病理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olecular medicine 2006, 18(5):885-92 (4) Transmembrane TNF-alpha mediates "forward" and "reverse" signaling, inducing cell death or survival via the NF-kappa B pathway in Raji Burkitt lymphoma cells. J Leukoc Biol. 2008; Sep; 84(3) :789-97 (5) Blockade of TNFR1-mediated TNF-α signaling protected Wistar rats from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Endocrinology 2008 Jun;149(6):2943-51 (6) Expression of TNF-alpha leader sequence renders MCF-7 tumor cells resistant to the cytotoxicity of soluble TNF-alpha.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9 Jul;116(1):91-102 (7) Influence of reverse signaling via membrane TNF-alpha on cytotoxicity of NK92 cells.Eur J Cell Biol. 2009;88(3) :181-91 (8) Lipid rafts uncouple surface expression of transmembrane TNF-alpha from its cy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ICAM-1 clustering in Raji cells. Mol Immunol. 2009; 46(7):1551-60 (9) Leader sequence is required for activity of transmembran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ol Immunol. 2009; 46(16):3336-44 (10) Blocking TNF-α by combination of TNF-α - and TNFR-binding cyclic peptide ameliorates the severity of TNBS-induced colitis in rats. Eur J Pharmacol. 2011 Apr 10;656(1-3):119-24 4、 获得的代表性成果、 表彰或奖励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 (1) 微管调节肿瘤坏死因子 -及其它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研究 科学技术进 步三等奖 教育部 排名第一 1999 年 1 月 (2) 医学免疫学 (研究生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教育部 名第三 2002 年 10 月 (3)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 名第七 2005 年 12 月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排
1、教育经历: 1971.3~1974.7 1979.9~1982.9 1989.3~1993.5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生 (1982.9 获得硕士学位) 德国马尔堡菲利浦大学免疫研究所博士生(1992.9 获 得博士学位) 2、 近五年主持的代表性的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 以下项目均为负责人 (1)跨膜型 TNF 双向信号在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中的作用-跨膜型 TNF 单 向和双向信号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信号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01-2007.12 负责人 (2) TNF 超家族成员保守序列与其三聚体化相关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2007.01-2009.12 ( 3 ) 选择性抑制酶解 TNF 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8.1-2010.12 ( 4 )跨膜型 TNF-反向信号在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01-2011.12 (5)跨膜型 TNF-抑制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跨膜型和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在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孵育项目)2011.1-2013.12 (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肽-IgGFc 融合蛋白新型肽类药物的开发 药物 重大专项 2010.1-2011.4 3、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时间) 以下代表作均为通讯作者 (1) Mechanism of action differences in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transmembrane and secretory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vitro and in vivo.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2006; 55(12): 1470-1479 (2)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B activation is essential for membrane associated TNF-a-induced apoptosis in HL-60. Immunology and Cell Biology 2006; 84(4): 366-373 (3) Dual regulation of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duced activation of human monocytic cells via modulating transmembrane TNF--mediated ‘reverse signa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