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分析命题思路,感知题目难度与风格;2.见微知著,感知全国命题风格;3.调整心态,准备应考方案。
土鳖提示:先做题,再看视频。
古文常识部分一、【2006复旦大学】博雅杯知识竞赛部分试题1.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正确的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A.小楼一夜听春雨 B.位卑未敢忘忧国C.读书本意在元元 D.纸上得来终觉浅2.在以下名句中,哪种表现出“无我之境”?。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这一文言句子的句式属于。
A.判断句 B.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介宾结构后置4.“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宋氏学盗》)与“岂天之所与?”中的“与”字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5.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谋次》)与“全国为上”的“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军为上,破军次之B.故兵不顿而利可全C.故今墓中全乎为王人也D.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写秦人的奢华、浮靡时有这样几句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下列与“金块珠砾”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金玉良言B.蓬户瓮牖C.瓮牖绳枢 D.渔夫樵父7.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句中的“春秋”一词的含义是。
A.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名B.一年,四季C.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D.年龄【蟑螂才尽点评】曾经有人问土鳖:“老师,你对复旦自主招生有研究吗?”土鳖云:“有啊!”“那你告诉我该如何准备呢?”土鳖云:“不用准备。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文学熏陶。
下面是分享的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诗文阅读】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附赏析秋怀(金)袁浩文凉叶萧萧散雨生,虚堂①淅淅掩霜清。
黄色的花朵即将迎着西风,白色的头发首先从远方的客人身上长出来。
吟似候虫②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当石岭军头路一看家中,山眼暂时是明亮的。
【注释】①虚堂:形容自己租住的房屋空空荡荡,一无所有;②候虫:蟋蟀等秋虫。
袁浩文取名义山,字为“虞之”。
他是宋末金元初的诗人。
他是金朝的官员,在金朝没有成为官员。
这首诗是生活在异国他乡时写的。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分)(2)本文简要分析了这首诗最后两副对联的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例如,学生也可以回答“使用拟声词”和“使用重叠词”),这首诗的第一副对联描述了秋风、秋雨、落叶和霜冻,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凄凉的秋意,为以后的《乡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分;操纵1分,景物特征1分,功能1分)(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二:1.第二联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悲秋情绪?请结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5分)2.对联结尾的“明”是什么意思?因此,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6分)【答案及简析】1.① 它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时间流动、衰老和悲伤的感觉(2分)。
② 使用拟人和对比技术(1分)生动地说明菊花与秋风相遇并像往年一样开花,以显示时间的流逝(1分);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可以看出菊花生机勃勃,诗人有一头白发,这显示了他的乡愁(1分)。
2.①“明”是明亮、喜悦之意(1分)。
②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寒鹊等使诗人倍感寂寞悲凉(2分)。
在孤独愁苦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
虽然离家很远,脚下是走不完的“石岭关头路”,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3分)。
【古诗文阅读】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春日(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沉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解】①霁光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②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③春泪:雨点。
1.“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下了什么景物?景物存有什么特点?(3分后)2.“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赏析。
(3分)参考答案1.春雷、春雨。
春雷隐隐作响,春雨轻柔细密。
(3分,意思对即给分)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下了芍药在春雨滋润下的娇态。
抒发了作者爱好自然、爱好春天的情感。
(3分后,意思对即为给分后)二1.诗中写下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形成了一幅图画,恳请为这幅图画拟将一个标题(6个字以内)。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
请对最后两句诗中的“含”“卧”二字作赏析。
参考答案1.景物:雨丝、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三种即可给1分);画名如:雨后春光图、春日雨后图(点出“春”及“雨后”两个关键点得1分)2.“不含”字和“斜”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和蔷薇的柔弱情状,抒发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赏析这首诗写下雨后春景。
啊,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温润,春光明媚;芍药布龙路含泪,脉脉含情,蔷薇掘土枝蔓,娇美冷艳。
这里存有近景存有远景,有动克鲁托,有情存有姿,随意写意,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刻画传神,自具一种清爽、古雅的韵味,十分惹人钟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脸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有如翡翠,瓦上还粘存有水珠,在晨曦的交相辉映下,沉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第二句写给的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与杜甫的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风情万种的“侍儿拉住柠檬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著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注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李清照《渔家傲》)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个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可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敦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好的人才。
(曹操《短歌行》)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诗句含义: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而殷勤的情意。
诗句注释:“缘”,因为。
“蓬门”,茅屋的门。
即是说,杜甫此时居成都草堂。
客人来了,主人很高兴。
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看,已有很久没有客人来了。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古诗文阅读】李颀《琴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颀《琴歌》阅读答案及赏析琴歌李琦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亮照耀着城市,黑色的半边苍蝇,霜冻凄凉,成千上万棵树的风吹拂着衣裳。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所有的动物都很安静,四颗沉默的星星想成为稀有的。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 广陵嘉宾:指擅长弹钢琴的人。
② 露水:秦乐的名字。
③ 清淮河:它靠近淮河。
④ 云山:隐士或僧侣的住所。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2:“声音一直很安静,四颗沉默的星星想要稀有。
”琵琶诗句中“东舟西舟无声,江中秋月白”的表达与此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感谢。
(4分)参考答案1:作者摆脱了官方音乐的束缚,摆脱了官方音乐的沉醉。
(2分)作者和他的朋友边喝酒边听钢琴,推着杯子,换了灯,沉浸在钢琴声中。
然而,在听了钢琴音乐后,作者认为他会被命令去数千英里外的清淮。
告别宴会上钢琴声不绝于耳,不禁影响了他无限的怀旧和惆怅。
官场的劳累使他深感疲惫,因此作者有一种强烈的隐居感。
(2分)2: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2分)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
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
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
(1分)《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分)欣赏《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去青淮时,在朋友们的告别宴会上听了钢琴后写的。
诗用酒吟唱钢琴,用钢琴陶醉人;文勤珍惜家乡,希望退休。
前两句伴随着喝酒和弹钢琴;3、关于演出前夜景的四句话:月亮明亮,星星稀疏,黑喜鹊半飞,寒风吹拂衣服,树木沉寂。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篇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04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古诗阅读+默写+语用详尽解析
感谢观看
译文:因为喜爱这庵堂前的一脉清泉,我背着行李来此借宿一宿。泉水声刚刚响起 时,我还以为有小溪正对着门户,但听得久了,却仿佛感觉整间屋子都变成了小船,正 在水面上飘荡。泉水声时而变得如怒涛般壮伟,时而又如滴滴细雨般清脆圆润。你看那 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用湍急的流水声来代替了管弦之音。(公众号 语文畅学优)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答案:C 曲解诗意【解析】本选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诗歌内容,“君看昔日兰亭帖 ,亦把湍流替管弦。”意指昔日王羲之等兰亭集会,兰亭诸贤将湍急的流水声当作了管弦之音,自然的声音 当作了天然的音乐。诗人听山泉声音之美妙,不由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觞曲水”的雅趣,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推崇。选项中“摒弃了乐器”并不准确,“亦把 湍流替管弦”,诗人和兰亭诸贤一样,喜欢水流自然之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摒弃乐器”,不能 绝对化思维。
示例四: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解析】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
贼"借汉喻唐以古喻今。因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
家破残贼”。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通过描绘汉代边境的战事来
隐喻唐代边境的战乱,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
【解析】【审题】(1)关键信息:泉声描写,对比手法,内容简析;(2)答题 思路:对比1+描写1;对比2+描写2;对比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总结分析。(2)读诗 句,找对比,析效果 泉声描写1: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诗意:初听泉声,以为是溪水就在门口,久听泉声,又怀疑屋子像在船上。 对比: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 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对比突出了泉声如溪水潺潺、又如船行水上, 表现出泉声的动听和变化多样。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古诗阅读鉴赏
文言默写
4.《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5.《黄鹤楼》一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 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动静结合。颔联以“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写出了初春的生 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动态美,颈联 以“乱花”“浅草”写出了初春的 静态美。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文言默写
1.《野望》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 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一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 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古诗赏析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 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 意境更显静谧。
古诗赏析
(二)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具体分析一种。
6.《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言默写
7.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 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山水 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比较文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 -3题。
(10分)[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戎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古诗文阅读】李白《关山月》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白《关山月》阅读答案附赏析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
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
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
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此处泛指西北边地。
1.诗人借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的情感。
(2 分)2.赏析画线诗句的内涵和作用。
(5 分)【参考答案】1.(2分)思妇思乡(一空1分)2.(5分)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
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独立的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内涵”2分,“作用”2分,语言表述1分)赏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古诗文阅读】杜甫《江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杜甫《江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天空遥远,月亮永远孤独。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自古以来,养一匹老马不需要走很远的路。
①这是杜甫晚年滞留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②此处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1.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满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恨。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解释原因。
(4分)答案:坚持不懈的自我完善。
诗中提到“心还强”,“病要苏”,“养老马”等等。
由此可见,诗人不怕疾病,不接受老人,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
(怨恨。
诗中提到“思乡”、“贪书生”、“牛云”和“夕阳”,尤其是结尾的句子。
我连老马都不如吗?它表达了诗人在沧桑中徘徊的感觉和报国的怨恨。
)(两种意见都可以,如果合理,可以打分)2。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的意境苍凉,表现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和厌倦;《夕阳》和《秋风》的意境恢宏开阔,也反映了作者在烈士暮色中的乐观豁达。
3.诗歌第二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2分)答:“一朵云”漂浮在空中,就像在异国他乡漫步;在漫漫长夜中,孤独的月亮独自照耀,呈现出一种冷峻的意境(意思相近可得1分),展现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意思相近得1分)4.“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修辞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
(4分)答:修辞手段:都使用比喻修辞。
在杜甫的诗中,“日落”和“秋风”用来形容他黄昏时的晚年,“老马”用来形容他自己;曹操的诗也把自己称为“老马”。
(给出一个隐喻,指出一种本体和隐喻,即给出2分);情感: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种衰老的感觉。
(意思相近得2分)5、清人仇兆鳌所撰《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江汉》诗有这样一段评语:“中四句,情景混合入化。
【古诗文阅读】《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烫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试题】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彰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4)诗评家指出此诗之妙,精在后两句。
恳请从艺术技巧上为详细分析。
(4分后)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2.抒写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请问出来思念家乡、亲人即可)3)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4)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春草之情,而是用了一种直截了当的疑点语气:无人知晓那茫茫的秋思可以落到谁的一边。
明明就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道“秋思落下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整体表现得文辞深邃。
(4分后)5、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请问:当时诗人寂寞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悲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请问: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春草之情,而是用直截了当的问句抒发,这样便存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落下”字多样精整,不同凡响,散发出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静寡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古诗文阅读】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子规吴荣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山上的花儿哭成了血,老花园里的草像春天的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黄昏时分,湘江的声音很凄惨,人们担心会杀死行人,回到船上。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
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2.这首诗如何处理写作中情境之间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 他拿着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夜雨中杜鹃的悲鸣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② 在这首诗中,微雨冷风、斜雨影、杜鹃啼鸣,融入了诗人的官场失意和思乡之情;③ 风景衬托出这种感觉。
在家乡的春天,草木繁茂,绿油油的,浓烟缭绕。
它还引发了杜鹃独自漂浮的悲惨命运,哀叹没有办法。
(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
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二(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写表达了什么复杂的情感?(4分)试题答案:(1)相形之下,这副对联用郁郁葱葱、烟雾缭绕、生机勃勃的老花园青草与苍凉的布谷鸟形成对比(2分),突出了布谷鸟独自漂泊、无法悲伤的悲惨命运(2分)。
【或相反,作者将“他山之鸟”(指异国他乡)中叫喊着鲜血、漂浮着的杜鹃与“故园”(故乡)春天依然青青、烟雾缭绕、稍有不规则的悲伤就削弱其生命力的绿草进行对比;(2分)清楚地显示了杜鹃的悲惨命运,它独自漂浮,无法摆脱悲伤(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分析命题思路,感知题目难度与风格;2.见微知著,感知全国命题风格;3.调整心态,准备应考方案。
土鳖提示:先做题,再看视频。
古文常识部分一、【2006复旦大学】博雅杯知识竞赛部分试题1.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正确的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A.小楼一夜听春雨 B.位卑未敢忘忧国C.读书本意在元元 D.纸上得来终觉浅2.在以下名句中,哪种表现出“无我之境”?。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这一文言句子的句式属于。
A.判断句 B.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介宾结构后置4.“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宋氏学盗》)与“岂天之所与?”中的“与”字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5.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谋次》)与“全国为上”的“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军为上,破军次之B.故兵不顿而利可全C.故今墓中全乎为王人也D.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写秦人的奢华、浮靡时有这样几句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下列与“金块珠砾”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金玉良言B.蓬户瓮牖C.瓮牖绳枢 D.渔夫樵父7.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句中的“春秋”一词的含义是。
A.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名B.一年,四季C.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D.年龄【蟑螂才尽点评】曾经有人问土鳖:“老师,你对复旦自主招生有研究吗?”土鳖云:“有啊!”“那你告诉我该如何准备呢?”土鳖云:“不用准备。
博雅杯非常疯狂,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准备,就看一看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相关辅导书籍。
”二、2008北京大学默写一首五言律诗。
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一首七言律诗。
意境不必相同。
【蟑螂才尽点评】蟑螂才尽以其令人发指的真诚告诫大家:默写一首自己非常熟悉的小诗搁这放着,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此类分数,得者几人?我们要拼总成绩,根本就没必要在这类题目上死磕,抓住得分大头即可。
三、2009南京大学古代有所谓“六书”学说,写出其中三种。
【蟑螂才尽点评】本题,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所谓积累也。
然此类题目须日常广泛涉猎温室政哲,若非真实爱好者,千万不要企图蒙中此类题目。
有那些时间,搞好了一轮复习,就搞定了自主招生。
引申(2008年复旦大学)对“六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B.风、雅、颂、赋、比、兴c.《诗》、《书》、《礼》、《易》、《乐》、《春秋》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四、2008北大评价李白的《静夜思》为何长盛不衰。
【蟑螂才尽点评】文学评论。
也就是说说《静夜思》有哪些可以使它永流传的特点,相当于高级诗歌鉴赏。
难乎?诗歌鉴赏而已矣。
五、2008四川大学《金缕衣》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哲学含义是什么?【蟑螂才尽点评】如果还记得这首诗的前两句,肯定没问题。
诗的中心是“劝君须惜少年时”哦~~六、对联题对对联(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根据上联对出下联(两题任选一题)谈美当观表里丝丝春雨润桃李此题让考生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旨在考查考生对联应对方面的基本能力,属于古典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考生对下联时一方面要注意平仄的相对,另一方面要注意上下联内容的关联。
参考:谈美当观表里,论人宜据言行丝丝春雨润桃李,拳拳真心启后生对对联(2008年北京大学)根据上联“反贪廉政三秋雪”,对出下联。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属对诗文的能力,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考查难度而言属于运用的能力等级,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悉对联应和的一般规则。
试对如下:安居乐业六阳春。
“反贪廉政”是“因”,“安居乐业”是“果”,“六阳春”对“三秋雪”,“六”取隐含意“顺”,“阳”取“阳光无尽”之意,“春”,春天也,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会长留。
对对联(2009年北京大学)根据下面一则对联的上联,写出其下联。
博雅塔前人博雅,。
(注: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建筑物)对联知识涉及律诗的相关知识,内容和平仄要同时兼顾。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其中的“博雅”是“广博雅致”的意思;要求下联也要根据地名突出其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莫愁湖畔水莫愁。
“莫愁湖”是南京的一处景点,与“博雅塔”地名对地名,平仄与意义均对仗工整,“前”“畔”方位互对;“人”“水”名词互对。
对对联(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飞雪。
土鳖自对:汶川地震撼中华,举国同悲。
【蟑螂才尽点评】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
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看过《笠翁对韵》并研究过者有几人?所以,我们用宽对即可,大可不必紧张于平仄的问题,重要的是内容。
七、其他(2008年北京大学)列出10个带有通假字的例句。
【蟑螂才尽点评】这类题目纯属游戏,有兴趣就做一下,没兴趣先跳过,想起来一个回来写一个。
不过这道题目具体说起来一鼓作气也就做完了。
本题考查通假字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积累。
下列可以作为例子,供考生参照。
1.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见,通“现”,露出。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养。
3.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6.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支,通“肢”。
7.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
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9.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10.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
古诗词部分一、【2009清华】将下面这首诗翻译成英文并解释诗歌的背景意义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蟑螂才尽点评】先翻译成现代文再翻译成古文,但是英文毕竟太吓人。
估计能做此题者风华绝代,非寻常俗子所能为也。
建议在考场上后做。
二、【2010清华】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鸿渐:茶圣陆羽。
作者为什么“欲去”还“问西家”?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
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
【蟑螂才尽点评】我的学生若能来,这三题全部满分。
这是一道高考题。
五校联考之故吧,在通用测试中没有给出杀手锏。
三、【2009南京大学】赏析诗歌《诗经·王风·采葛》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对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理解,有人说是躲避谗言。
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这首诗的两种用意。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蟑螂才尽点评】难度雷同于高考,最难的那个点已经说出来了,剩下的都好办。
文言文部分一、【2009北大】一篇200字左右的文言文,翻译全文(20分) (建议只看原文并翻译,尝试其难度)书杜袭喻繁钦语后(清)林纾【原题】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断句后】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
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
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
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
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
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
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
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蟑螂才尽点评】难乎?不难。
古人看古文本来就是没有标点的,更何况断句根本不是什么难点。
只不过长度的增加确实加大了难度,让人看了直犯憷。
揭露了其纸老虎的面目,这就变成送分题目了。
二、【2010北大】古文翻译(建议只看原文并翻译,尝试其难度)原文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选自《淮南子》断句后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选自《淮南子》译文法律,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准绳。
制定法律的条文,是要惩罚那些违法的人;设立奖赏的条例,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法律确定之后,遵纪守法的给予奖赏,破坏法规的人要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