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演变与启示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领域,承载着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使命。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的履行,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民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的本质、意义以及实践方式。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指的是高等学府对社会、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高等学府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应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时,高等学府也应该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高等学府应该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知识培养。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高等学府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高等学府应该与社会和产业紧密结合,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和改良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
通过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高等学府应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3. 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高等学府应该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提供创新和技术支持。
高等学府与产业和社会合作,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并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是指高等学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类服务和支持。
1. 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高等学府承担着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重要责任。
通过教育和研究,高等学府可以保留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和发展。
同时,高等学府也应该为社会提供各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2. 社会问题研究和解决高等学府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通过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高等学府可以深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和政策支持。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与公益使命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与公益使命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提升社会福利等重要责任。
作为社会服务的机构,高等教育应当履行其公益使命,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进步的推动。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与公益使命。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这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功能,更是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场所。
其次,高等教育还积极参与科研与技术创新。
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创新和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使命。
高校通过各类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为社会提供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新技术应用。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另外,高等教育还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高校师生与社会互动,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提供专业咨询和政策建议,还能通过科学实验室、技术推广等方式,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和支持。
二、高等教育的公益使命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公益属性,其公益使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应当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
教育公平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确保所有群体都能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通过招生制度改革、奖学金设立等方式,高校能够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流动。
其次,高等教育应当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根据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服务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高等教育机构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并重点阐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机构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一责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的任务。
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
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再次,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文化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以传承和弘扬文化为己任,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
这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有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最后,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咨询。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社区服务等形式,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扶贫助困等形式,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
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与产业界的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
凭借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知识,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杨青
“高等教育可以培养更好的公民” P70“教育机会的公正导致的是不公 正” P71“所有人生来平等”《独宣》 P72“能力不能被时时测定” P74“教育使人发展” P75“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而不仅仅 是支出”
特权:当一些人被允许做另外一些人不能说的
事情的时候,特权就存在。 1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权利。 特权 2不能通过努力获得(出生) 3专横特权(黑人) 把高等教育通过选拔性人才而定义为特权就显 得模棱两可。
奥谢“英才主义”的合理性:在一个民主社 会中,阻止一个在智力或性格与体力上属于强 者的人去的凭天赋能力所能取得的成绩,其不 公正,不民主和犯罪的程度正如阻碍一个弱者 在与同伴竞争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是一样 的。
民主主义(教育):
1.人人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2.通过教育人人发挥开拓创新的能力。
公正教育1使有能力的人能力得到发展。 2个人能力应该有益于国家发展。 比例平等:提出平等是另一种公正,根据个体 的差异度,公正的给予相应的教育,按比例分 配与之相衡称的任务。(亚里士多德)
平等理论:没有人生来平等,或一种教育制度 可以使人人平等,相反,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 差别,但却努力为这些差别的发展提供均等的 机会。
谢谢观赏
P66托马斯杰弗逊“垃圾中耙出人才”
P67福德姆大学校长“教育膨胀” P69迈诺格“权利不意味着人人都可” P69埃里克阿什“教育经费有限” P73奥谢“阻止强者自我发挥” P76贝尔“大学成为垃圾场” P77麦奇路普“必须具备6种才能”
P78弗莱克斯纳“All=Stupid”
P69
3.促进社会的民主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PS: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下的教育应 该是经验,成长,生活的改造。教育的目的是 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
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
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摘要:本文浅谈自己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第四章《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理解,并对其中所提到两点根本问题,即教育公正与知识价值问题作简单分析。
然后结合分析,来理解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正知识价值多元化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也是西方研究高等教育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著作写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美国正处于与越南的战争和人权运动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下。
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得美国高等教育成为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
这部著作既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美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期所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
布鲁贝克从高等教育的合法存在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出发,在“认识论”教育哲学和“政治论”教育哲学两种主要的哲学观下对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学术自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治学的道德和作为教会的大学等实际问题作出分析,提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本书中高等教育合理存在的哲学即是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书中的具体问题都是以这两种哲学观为基础,然后就具体的问题作出的具体分析。
在高等教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前,它的服务对象一般只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这时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
但当20世纪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由于高等教育在分配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责任,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转为社会让每个适龄青年公民的一项权利,人人都应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维持高深学问的水准呢?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育所需的经费”,因此,如何保证质量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所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
建国六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其启示
建国六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其启示一个国家的教育史也是一部追求教育理想、践行教育理念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由乱到治、由弱至兴的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成就斐然。
当前,国家确立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两个战略目标,形成了两大战略支柱,并适时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使命。
理念创新是改革的先导,回顾六十年高等教育理念的演进历程,从历史与现实中把握未来,是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体系的先决性条件。
一、建国六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法国著名学者涂尔干在研究教育思想的演进时提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
”[1]笔者认为,六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大致可以改革开放为界,前后划为两大时期,根据理念变迁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两次重大历史转向。
第一阶段:1949-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念的初创探索期。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环境的重大变革促使高等教育进行第一次整体转向——从旧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教育,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苏联模式”教育理念体系,强调教育服务政治与培养“专才”。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是与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工业化建设相适应的,突出表现为政治意识与教育的嫁接,由此开辟了一个以政治家的策略和理想为主导的时代。
因而理念一方面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具有政治性与工具性,另一方面同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潮流相隔绝而带有过渡性与保守性。
第二阶段:1966-1976年,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封闭动荡期。
“文化大革命”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虚无主义,通过政治运动大搞教育革命,推行工农兵学员“上、管、改”,高等教育遭到“两个估计”和“反修”、“防修”等思想的充斥而受到严重破坏。
建国初形成的一些曾推动过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被人为地扭曲,教育的政治性更为膨胀。
高等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高等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功能。
在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服务社会的使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并讨论如何提高其质量和效益。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的源泉和智慧的传播者,承担着培养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重要责任。
首先,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高等教育还应该具备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
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还表现在应对社会问题和挑战上。
国家和社会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困等。
高等教育应当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应当倡导和践行社会公正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高等教育作为公共资源,应当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环境。
这包括提供优秀的教师团队、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还应当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还需要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回馈社会上。
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应当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的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研究,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为谁服务
3 教育经费 “创建一种普及高等教育的理论毫无用处,因 为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 育所需的经费〔威尔逊,1978),除非社会愿 意重新分配目前用于国防、空间探索、公共卫 生和社会福利计划方面的国家资源,否则根本 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普及高等教育。” (P69)
4、大学不是万能的 贝尔(1970)指出,美国大学已经成为一个担负 社会在其他地方所不能完成的各种任务的“垃 圾场”。(P76) “大学,不能成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万能之 物。”(P77) “一所大学如果试图办成满足所有人需要的万 能机构,那不是骗人的,就是愚蠢的。” (P78) “有些需要未能满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大学 具备了最好的条件可以满足这些需要。事实上, 这种做法可能为大学带来如此沉重的负担,以 致它无法实现其基本目的。” (P77)
(二)(假设反方):高等教育应该为大多数人所享 有 1、每个人都应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的机会,接受 高等教育是公民的责任和权利。 “让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他的潜能, 这是一种良好的公共政策、良好的政治哲学。这种观 点的理由是,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好的公民、更有 生产能力的工人、更有欣赏力的闲暇利用者,等等。” (P69) 爱尔维修“从心理角度说,人实际上是平等的” (P71) 卢梭“认为人之所以不平等,是由于他们所受教育不 同的缘故。如果卢梭是正确的,那么解决不平等的办 法必须是提供更多的和更好的教育。” (P71) 霍拉斯· 曼“因此,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 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 (P71)
既然如此,那高等教育为谁服务?应该是为对知识感 兴趣的人服务,对知识本身感兴趣或对知识的延伸价 值感兴趣的人服务。高等教育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 让人们来选择,走进还是离开。高等教育应该有这种 胸怀和气魄。这是高等教育的应然状态,也是高等教 育的终极追求。 问题与质疑: 1、“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经验再次比逻辑更有影 响。”(P66)? “有时是经验而非逻辑制约着学术传统。” 是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本身(被 动),还是高等教育本身对外部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作 出的调整(主动)?
浅析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及对我国启示
浅析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及对我国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社会服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内部动因,而且对我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内部动因和对我国启示两方面进行浅析。
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校社会服务的需求也开始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高校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如社区教育、环保意识培养、创业指导等。
这些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了M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
2.高校自身发展需求。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能力,同时也能够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声誉。
3.政策推动。
M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鼓励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
政策的推动为高校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经济支持。
1.加强高校社会服务的建设。
M国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和体系。
我国可以借鉴M国的经验,在高校社会服务建设上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社会服务项目,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
2.优化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M国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注重组织和管理,建立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项目,如学生志愿者团队、社区服务中心等。
我国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创新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M国高校社会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如社区教育、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
我国可以在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开展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包括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和政策推动。
权利还是特权:高等教育为谁服务
权利还是特权: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作者:胡譞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1期摘要:关于高等教育的传播对象: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一直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布鲁贝克和潘懋元都认为这两个体系是并存的、不可互相替代的,但也不是互相矛盾的。
以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为讨论焦点,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论述了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围绕高等教育是特权还是权利的问题进而阐述了要协调、统筹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205-02《高等教育哲学》是美国著名学者布鲁贝克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一部高等教育学经典著作,当时的美国高等教育已经度过了二战后的“黄金时代”,进入了“艰难时期”。
从表面上来看,由于越南战争、人权运动等事件接连爆发,美国的学术界也受到了影响,书中用莎士比亚的话来描述这段时期,称其为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
学生们先于教授开始怀疑高等教育的可靠性,甚至进而开始怀疑在法律上高等教育是否有必要存在,出现了高等教育的“本体危机”。
马丁·特罗曾提出过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高等教育划分成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1]。
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型向普及型转变的过渡阶段,高校大规模扩张导致学生数量上的急剧增长,甚至出现了“巨型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产生了新的内涵。
大学作为传播高深学问的特殊教育机构,在其产生之初,它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少部分的社会精英,那时接受高等教育是作为一种特权存在的,但当高等教育在20世纪從社会的边缘转移至社会的中心之后,青年人意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对之后的职业分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等教育打开了“校门”,此时就产生了少数人对多数人、权利对特权、精英教育对大众教育等问题。
一、高深学问的传播: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1.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指的是什么?从简单的字面意义来看,笔者认为精英教育有两个含义:精英教育是培养精英的教育,或者说精英教育是针对精英展开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与责任担当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与责任担当高等教育是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知识传授,同时也应当担负起社会服务和责任。
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并强调高等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将成为社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与行业和社会需求保持紧密联系,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课程和专业培训。
通过提供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可以为社会解决问题、改善社会服务提供支持。
例如,医学院可以组织健康咨询活动,法学院可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工程学院可以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等。
通过这些方式,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直接与社会互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也应当推进科学研究和创新。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推动学术进展,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机构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要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最后,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公益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之一,它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公益课程,组织社会义工活动,参与环保和慈善事业等。
通过这些活动,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服务使命。
它们应当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并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履行起其社会服务和责任担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及其启示
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及其启示作者:兰丽霞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1期摘要: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是美国对世界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把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推入社会的中心,使高等学校获得了其应有的地位。
本文对社会服务职能的概念、历史发展做了具体的阐述,旨在解决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我国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历史演进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项职能,其中培养人才是最基本的职能,科学研究是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延伸职能。
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都是以知识-高深学问为基点:培养人才是对高深学问的传承和选择;科学研究是对高深学问的批判和创新;服务社会是对高深知识的应用。
一、社会服务职能概念的厘定有关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涵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术界有些学者认为社会服务职能就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日常工作以及活动意义的全部内容。
潘懋元先生认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为“区别于广义的社会服务,所以叫做直接为社会服务。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意义可以表述为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直接地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由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在“高等学校职能”辞条中解释道,“为社会服务是指高等学校以其教育资源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又称直接为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应该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的,遵循现时、普遍、动态的原则,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情况下,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资源,主动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活动,从而推动社会与高校的全面发展的活动。
二、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现代大学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前两者是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发展,而社会服务则是这两种活动向应用方向延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大学在其发展的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知识操作活动的目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其社会职能经历了演化和变迁,这种演进过程表现为历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在我国取得了巨大进展,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扩招招生规模提高,提高了高等教育适应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逐渐向更广泛的范围拓展。
重大举措之一是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1986年,国家总规模的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110万人增加到240万人,扩大了近一倍,2008年再次扩大到620万人。
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进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为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我国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各项综合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水平,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受益范围综合国际化是今后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加强大学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效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他很慢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将大力推进大学规模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率,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之一便是加强了高等教育、产业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了产学研结合。
通过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智力支持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我们应当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举措,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理论演变的研究综述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理论演变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和查阅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服务职能理论的演变过程可分为探索起步、创新完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职能;演变;综述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11-03一、引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从中世纪的大学培养专门人才,到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了“大学不仅要完成两大任务,还要直接担负起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责任,即大学的职能要向现实社会和资源开发延伸”,【1】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应运而生。
随着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大学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的职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并经历了一个由不断探索到完善发展的历史过程。
20世纪80年代,国家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之后,社会服务的职能才迅速发展起来。
【2】已经付诸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条也明确指出“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既是国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的演变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大学职能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探索起步阶段(1978-1984)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于高等学校的职能尤其是服务社会的职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和思考。
对《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解读
对《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解读【摘要】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中,秉承提出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案的思路,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作了哲学层面上的分析与思考,这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强化教育质量、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协调发展、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为谁服务;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移向社会中心,为谁服务的问题随着大众化的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布鲁贝克通过旁征博引,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方案为归宿论述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一、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解读1.少数人对多数人。
现代大学起源时,大学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学术精英服务,上大学只是少数贵族和有钱人家青年特权的象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青年人把高等教育视为从事各种理想职业的起点,这促使高等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更多青年人。
1930年美国高等教育适龄青年中有20%上学,其他发达国家在1950年前都在3-4%;1970年,美国达到了35%,其他国家在10-20%不等,自1978年起,美国达到了50%。
然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很快引起如高等教育贬值、人才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和就业问题等多方面的质疑。
所以,到底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是精英还是大众,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争论的焦点。
2.权利与特权。
当一些人被允许做另一些人不能做的事,或不要求一些人做另一些人必须做的事的时候,就有特权存在。
在高等教育方面,一些人有机会获得高等教育而另一些人则未能获得高等教育,就存在机会不均等或者高等教育特权。
作者从哲学的高度分别论述了英才主义与平等主义的主张:英才主义坚持择优选拔,让每一个人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他的潜能。
平等主义认为人的现实不平等是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教育机会方面的英才主义所导致的不是公正而是不公正。
布鲁贝克用柏拉图的《理想国》总结道“很可能为才智平庸者提供超出其能力所能利用的太多机会,或给才华出众者提供的机会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后果都是不平等的”。
浅析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及对我国启示
浅析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内部动因及对我国启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高校社会服务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M国的高校社会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内部动因主要包括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社会需求的增加。
M国高校社会服务的经验也为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是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因之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M国高校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机遇,使得高校能够更加注重社会服务。
M国从事社会服务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还能够增加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为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渠道,从而促进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
社会需求的增加也是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强调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可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供更多、更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高校社会服务还能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专业和科学的支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M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国应当加强对高校社会服务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高校应当与社会各界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高校可以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
高等教育的社会创新与服务
高等教育的社会创新与服务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更是为了促进社会创新与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等教育对社会创新与服务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科研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通过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源动力。
二、高等教育推动科研与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机构在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培育了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他们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创业与创新高等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与创新。
高等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并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创新。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与创新,高等教育不仅能够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还能够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高等教育机构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研究设施,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持与服务。
例如,高等院校可以开展专家讲座、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活动,为企业和社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专业支持。
高等教育也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扶贫助困等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语高等教育的社会创新与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研与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创业与创新以及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持。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担当起社会责任,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构建创新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承担着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任,它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鼓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高等教育还应该将社会责任融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中。
教育机构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高等教育不仅仅服务于个体学生,还服务于整个社会。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为社会提供各类知识、技术和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服务即是高等教育机构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它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播:高等教育机构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它应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并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将为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支持和推动。
2. 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3. 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通过开设人文科学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高等教育机构能够为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进尽管高等教育在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质量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4期JiaoYuWen
HuaLunTan
㊀ 文摘之窗
数据技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参考ꎮ
张㊀伟㊀程㊀颖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贵州民间舞蹈保护方法研究
针对贵州民间舞蹈艺术资源的大量遗失现象ꎬ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方法对贵州民间舞蹈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ꎮ首先运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进行采集ꎬ利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视野打开对舞蹈的认识ꎬ再通过将运动捕捉与计算机结合多视点的处理方式ꎬ将民族舞蹈元素添加到三维模型中进行虚拟民族舞蹈动律ꎬ最后通过数字平台建构保护传承体系ꎮ这种方法为贵州民间舞蹈研究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ꎮ
蒙㊀曦㊀徐玉香㊀吴㊀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02期 互联网+教育 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挑战与应对
互联网+教育 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领域ꎮ互联网的发展在给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ꎬ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ꎮ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ꎮ
李晔晔㊀赵㊀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㊁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关键ꎮ从文化视角比较中美两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㊁课程设置㊁师资队伍㊁社会支持系统ꎬ从中获取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ꎬ可以为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合理的借鉴ꎮ
毕亚琴㊀李卫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大数据时代的高校 精准资助 :问题表征与路径突破
在我国学生资助工作中ꎬ要利用科学㊁有效的大数据技术手段ꎬ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管理ꎬ合理匹配资助项目与学生资助需求ꎬ寻求资助过程的动态管理与资助效果的精准评估ꎬ建立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靶向式""精准化"的资助供给制度ꎮ
赫㊀宸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3期㊀㊀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演变与启示约翰 S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专章讨论了"高等教育为谁服务"ꎬ文章由这个话题引申而来ꎬ结合大学职能演变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ꎬ着力厘清高等教育服务对象变化历程ꎮ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演变ꎬ大学的服务对象逐渐多元化ꎻ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ꎬ大学的服务对象也愈加宽泛化ꎻ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转移ꎬ大学的服务对象也更加社会化ꎮ同时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等教育思想ꎬ可以看出ꎬ宏观意义上我国高校的服务对象有共同性 服务国家ꎮ具体而言ꎬ我国高校的服务对象还受所处地理位置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㊁学校类型定位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有差异ꎮ
何㊀波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
高等教育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同效应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智力共建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相融合的发展范式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ꎮ收集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ꎬ建立CDM-PVAR模型探究系统时空演变规律和协同发展效应ꎮ研究表明:三者在时间上总体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ꎬ上游和中游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始终低于下游地区ꎬ各省市协调度的走势与总体呈现相似性ꎻ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东至西依次递减的格局ꎻ此外ꎬ高等教育和产业升级存在自我反馈增长机制ꎬ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辐射效应ꎬ但还需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区域带动潜力ꎬ推动三者协调发展ꎮ
徐㊀莉㊀李㊀文㊀严泽浩«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
论教育研究的意义生成方法经验生长论和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教育研究意义生成的两条基本原理:(1)教育研究者的认识生长于主体与环境(含研究对象及其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ꎻ(2)大脑在感知㊁理解环境刺激的过程中建构意义ꎮ据此ꎬ探索教育研究者意义生成的方法ꎮ阅读生成法的主要环节是对文本内容意义及其背景的理解ꎮ现场生成法的主要环节是在研究对象现场的"直觉"与"摄入"ꎮ研讨生成法的主要环节是在研讨过程中的讲述与对话ꎮ内观生成法的主要环节是回忆与反省ꎮ
李夏妍㊀胡中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