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修订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摘要】《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本文主要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水浒传》;艺术成就;表达
目录
《水浒传》是一部创作于元明动荡时代的章回体小说,从我国小说史角度而言,《水浒传》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水浒传》的人物传奇性与故事性较强,是中国小说史上一朵奇葩。
一、《水浒传》是真实生活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水浒传》的“三分真实,七分虚构”
从创作方式而言,《水浒传》属于典型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是从作者审美心理与美学理想角度打造出的一部作品,其中有大量的典型形象,众多生活细节与重大事件往往能够奇中见真。如果《三国演义》为“三分虚构、七分真实”,那么《水浒传》则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艺术性更强。史书上关于松江起义的资料记载并不多,多见于杂剧、话本、民间传说中,经过艺术家们不断加工虚构而来,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被逼上梁山、武松打虎、宋江发配江州等等,史学上并无明确记载,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想象创造而来,这虽然是虚构,但是却可以深刻的反映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思想与社会本质。其中每一篇英雄故事,都是独立的,将这些故事独立出来都能够组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仅仅是传奇好汉故事,只有将这些故事综合而来,才能够成为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史诗。因此,《水浒传》中的各个故事都是前后呼应、相互衔接的,共同组成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其描述主线是农民起义,描绘出了一场可歌可泣、错综
复杂的斗争画面,最终,这场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这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深刻表现。
(二)《水浒传》的“说话艺术”
同时,《水浒传》的结构方式与民间“说话”艺术也密切相关,其蓝本来自于《大宋宣和遗事》,在正史中取材,在其基础上虚构,《水浒传》属于“说铁骑儿”、“小说家”与“讲史家”的融合,保留了《花和尚》、《青面兽》、《武行者》、《石头孙立》等章节,英雄任务是有正史人物的影子的,但是其中主要的情节都是虚构的,这是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分野,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共同点便是章回体,章回体是宋元的一种“说话艺术”。关于史学的长篇故事,内容错综复杂,需要分多回进行讲述,因此就需要分好卷目,每一个卷根据故事的内容确定小标题,这便是章回体小说的雏形。“说话艺术”主要基于听众听觉产生而来,故事性极强,但是不宜复杂,人物数量不宜过多,需要集中在某个事件与人物中,其他的事件与人物则在下一章中进行描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叙事单元,每一个单元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个单元结束时,需要制造出悬念,在情节发展的重要关头停止,这就可以抓住听众的猎奇心理。这些特征对于《水浒传》的结构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水浒传》的圆满之美
中华民族崇尚于圆满之美,这种审美情趣在小说上也有着突出的表现,小说讲究首位完整与对称之美,每个章节的篇幅差异不大,每个章节的结尾都会制造出悬念,以“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结尾,这也是听众审美心理以及小说艺术实践的表现,章回体小说继承了这种结构模式,既可以在场上讲说,也适宜案头阅读。
《水浒传》是早期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是“说话艺术”的完美呈现,整个小说以条块作为单元,以人物命运与事件作为发展线索,将各个单元串联起来。当然,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方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日后的《歧路灯》、《红楼梦》等等都以家庭作为单元,通过人物活动将主线串联,形成网络结构,这是小说艺术的进步。
二、《水浒传》突出的现实主义
(一)《水浒传》蕴含着突出的民族传统文化
现实主义描写属于人物形象个性化与典型性问题,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风格,《水浒传》也不例外。大多数早期长篇小说的描写内容都与英雄传奇故事、历史演义相关,其创作背景多产生于战乱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人们强烈的呼唤英雄豪杰的出现,这不仅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体现,也是小说艺术风格的产生源泉,这一时期的小说都蕴含着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文风粗旷豪迈。
(二)《水浒传》深刻的人物刻画手法
《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都是不同的,《水浒传》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有几十个,这些人物都是典型,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任凭怎样,都不会让读者混淆的,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例如,在描写松江的性格时,作者深刻的描述出了其性格的形成过程,在逼上梁山后,却又产生逆反心理,选择招安道路,这种描写真实、深刻,令人拍案。
鲁智深、李逵、武松、石秀等英雄虽然有着共同特点,但是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狭义、不拘小节、豪放粗狂,李逵的粗狂中更加的天真憨厚,鲁智深有胆有识、机智聪明,武松胸有城府,心狠手辣,石秀处处主动、机警细致。这些江湖豪客都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虽然具体情况存在差异,但是从他们身上都可以窥见讲义气、重承诺的品质。
从社会地位而言,以上几人是接近的,他们勇力惊人,无牵无挂,一无所有,或者身为狱卒、流落江湖,对于底层人民的苦楚、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感悟,这也造就出了他们的反抗性新歌特征。李逵是贫苦农民,勇猛顽强、憨厚朴素,忠于梁山事业,但是却不懂得使用智谋,这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当时农民阶层的狭隘性。鲁智深出生于行伍,虽然性急粗鲁,但是他的行动并不任性,粗狂中十分细致,例如,在“拳打镇关西”时,鲁智深借着买肉的名义故意刁难对方,后来才表明来意痛打镇关西,不料却将其失手打死,此时,鲁智深不慌不乱,以炸死之名假意脱身。武松是一个“游侠”,倔强、精明、胆大,为了弄清楚武大郎的死亡真想,他显示迫使何九叔说出实情,再调查经过,请街坊作证记下王婆与潘金莲的说辞,最后才杀死潘金莲与西门庆,在武松的思想中,恩怨是分明的,对于自己的仇人,他会采取偏激的行为百般报复,但是他却从来不会推卸责任。石秀从小流落他乡,独自谋生,性格机智。他们的思想大致相似,身份、职业、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形成了独有的气质和个性,作者通过大量情节与行为的描写深刻的展现出他们的不同。
(三)《水浒传》中客观的描述方法
虽然作者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鲜明的爱憎感情与思想倾向,但是往往不会从叙述者身份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个性化语言、典型情节来表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