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分化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社会阶层分化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摘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各阶层占有社会资源程度的不同,使得阶层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也间接地受到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更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贫困大学生;影响

一、个人背景方面

1、剥夺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里失业、疾病、失去劳动能力或下岗工人家庭,他们经济条件差,表现为两类:一类家庭主观上想改变现状,但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创造者,或由于身处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区,或是子女过多,或是自身能力不足,虽经个人努力,仍无法摆脱贫困的窘境,无力承担子女接受教育的责任,眼睁睁地看着子女陷入教育贫困而不能自拔;另一类则是父辈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并不重视教育,再加上家境贫寒,因而人为地剥夺或减少了子女接受各类教育的权利。[1]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有的虽然没有丧失受教育的机会,但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的处境极糟。他们的学习和生存状况极差,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限制了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我国6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生产力水

平落后,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在这些地区有将近2000万贫困人口的年人均收入低于637元。[2]在这种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为生存而奔波上,极少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贫困大学生从一开始的基础教育方面就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拥有的教育资源仅限于课堂和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去发展兴趣爱好,更没有实力去选择重点学校和优秀教师,因此,在成长的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于富裕家庭的学生。[3]虽然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走上了改变命运的高等学府,但是在学校以及专业选择上也受了极大限制。随着高校收费的增加,他们只能选择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和专业。[4]

二、学校生活学习方面

1、区域和高校的经济及收费差异影响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

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学校贫困生生活状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中西部地区就读的贫困生,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整体消费水平较低。贫困生在这些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兼职顾全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有结余来补足学费,压力相对较小。而且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学子,相互间没有很大的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贫困生压力要大些,这些地区消费水平高,来自外界的诱惑较多,大学生隐形消费较多,贫困生即使勤工俭学生活都很拮据,学费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在三本或者是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往往会更加困难,这些院校收费较普通院校高出很多,一些贫困生选

择此类学校就读大多是迫不得已,并且是举全家之力。

2、相对高昂的学费影响贫困大学生学业及能力的提高

贫困生能考上大学很不容易,很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勤工俭学,但是,相比高中每年几百元的学费,高等院校的收费已经超出了贫困生的能力范围。为了生存和交学费,他们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勤工俭学上。经济压力迫使他们放弃参加社团实践的机会、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与同学聚餐旅游的机会。虽然他们学习上仍然刻苦,但众所周知,在大学里,学习成绩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不仅仅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唯一的能力。

三、思想及心理方面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问题多种多样,程度不一,因人而异。突出表现在:

1、部分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上的优点

对待生活积极向上,有着乐观的人生态度。贫困生继承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将贫困的现状作为自己奋斗不息的动力。在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中,总是位于积极的位置,用真挚热情的态度与人交流,感化他人。

思想单纯但是心理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贫困生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踏踏实实的学习和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

要改变贫穷的现状,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思想上比较单纯。但是心里比较成熟,懂得为家庭承担责任,独立性较强。这种独立的个性使他们面对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也能明确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动摇。

有着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贫困生特别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努力学习才有出路。在高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贫困生占据绝大多数。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又是最乐于奉献的一个群体,不管是宿舍卫生还是学生团体活动,当面对最脏最累的工作时,他们总是冲在学生的最前面。

2、部分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上的缺点

自卑。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他们长期处在贫困生活的重压下直接相关,再加上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多次受到挫伤之后会产生一种消极抵抗情绪,自认为低人一等,自不如人的心理状态,是贫困生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焦虑。部分贫困生上大学之后会更多考虑经济因素,担心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给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担心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中途辍学的危险,还担心毕业时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因而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时刻萦绕在心头,经常表现出焦急、忧虑、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

孤独。有些贫困生因害怕被人看不起,常表现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双重人格。[5]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与同

学交流,不参加团体活动,将自己同他人和周围环境隔绝开来,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和淡化。

敏感。表现为神经过敏,喜怒无常、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学习,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对人不信任,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逆反。一些贫困生在屡遭挫折后,对他人或事物产生反感,表现出明显的对抗和排斥的态度。也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同学的批评或劝告,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或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思想教育、遵章守法采取消极抵抗等。[6]

四、就业前景方面

相对于富裕学生来说,贫困学生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让他们创业、没有广阔的社会背景扶助他们找工作、也没有家族企业可以继承,所以在就业方面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机遇。在中国这个关系大网络里,贫困生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位,对于今后的就业前景虽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准备好了迎接各种挑战,但是他们也不会放弃迂回前进的方法,在心理上容易降低求职标准,暂时找到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厦门大学蔡映辉在2008年,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大一学生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基础阶层学生倾向于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想要在某方面有特殊贡献和创业有成。[7]这体现着这一阶层学生想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家庭未来的重担,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