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合集下载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摘要】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首先介绍了转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的背景,说明了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在从我国社会阶层现状分析、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因素、动力机制、流动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提出了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本文全面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阶层流动、转型时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动力机制、趋势、问题与挑战、建议、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转型时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转型阶段,社会阶层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流动性也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社会阶层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对于制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动力机制和趋势,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社会阶层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对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公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更是备受关注,因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对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于理解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社会阶层流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浅谈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浅谈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四、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研究
1.牢同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同时还需要树立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意识,加强制度保障观念。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由制度来保障,为此应当树立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意识,从思想观念上对制疫建设予以足够重视。
2.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阶层分化基于社会利益关系的改变,现存社会阶层矛盾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相当一部分阶层的物质文化需要得不到完全的满足造成的,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足,尤其是弱势阶层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制约着社会阶层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2.中上层--高级知识分子(约300万)、中高层干部(约200万)国家和省属事业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约100万)、中型企业经理和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约500万)、中型私有企业主(约150万)、外资企业的白领雇员(约200万)、国家垄断行业的白领职员和自身蓝领员工(金融保险、电信、电力、铁路等行业,约1000万)总共大约2500多玩人左右,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的3.2%左右。
3.中等阶层--主要包括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约2882.6万人,在非公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500万人,党政机关公务员约1100万人,国有垄断企业的普通职工1000万人。
4.中下阶层—农民阶层(农村稳定劳动力阶层,主要是指在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约28363.6万人。扣除专业技术人员,这个行业的体力劳动者为2.75亿人);城乡两栖阶层(即农民工,约2.35亿人)。这两部分共有51863万人,扣除农民和农民工人数重复统计的大约5000万人还有46000万人。工人阶层8000万人。综上,农民、农民工、蓝领工人共有54000万人。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期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阶层的固化。

本文将从社会阶层划分的背景、固化现象的表现以及原因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阶层固化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背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快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的崛起给社会阶层划分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农、工、商、学、兵五大剥削阶层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阶层进行了新的划分。

常用的划分方式是根据个体的职业和收入水平来划分,例如:政商阶层、白领阶层、农民工阶层等。

这种划分方式是基于经济和职业属性的,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分配相关。

其次,我们来探讨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

社会阶层固化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在其一生中几乎不能发生变化。

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主要表现为阶梯阶层无法逾越、下层社会阶层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道德和教育资源集中在上层社会等。

首先,阶梯阶层无法逾越是社会阶层固化的一个明显表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家族和血缘关系,这导致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出身和背景相关。

一个人所出生的家庭社会阶层往往决定了他一生中的社会地位。

这种“先天不足”的特点使得很多下层社会阶层的人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其次,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机会有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下层社会阶层的人并没有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这主要源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制度的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等集中在上层社会,很多下层社会阶层的个体很难获取足够的社会资源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也导致了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

此外,道德和教育资源的集中也是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

上层社会阶层往往具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道德约束,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观之,人类社会是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历史架构中向前发展的。

在宏阔的历史境遇中,社会整体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接榫、磨合、调适的进程中向前推进的。

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期间也伴随着社会转型。

一般而言,社会转型,是社会由传统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发展模式裂变、分化、转换、跃升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快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现象凸显――社会呈现分层化和断裂化趋向。

在学理意义上,“分层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发达工业社会里阶级、地位和声望层级轮廓争论的历史。

”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和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及其整体知识总量的积聚,映射在社会或人类整体的发展中,社会发展并非在整齐划一的态势下运行――在实然意义上,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平等、不同步发展的现象――在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称“社会分层”是从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上的相对优劣分成不同等级。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降,我国社会面临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就处在一个不断分化的转变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甚――中国的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

当前,我国贫富分化较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分化的形势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紧张局面开始严峻;阶层结构出现“固化”倾向,社会中间阶层比例较小,阶层利益呈现“多元化”、“碎片化”之特点。

据此,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立足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宏阔的时代境遇,对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度探究,并相应地提出解决社会分层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分析和有效应对当前的社会分层问题有所助益。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作者:易仁利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4期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效应分析应对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精品文档资料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精品文档资料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阶层分化是指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成员在阶层中的移动现象,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移动。

社会阶层分化的实质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平等分配,即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地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产、收入、声望、教育机会、职业地位等。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阶层出现迅速的分化与重新组合。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发展和市场机制运行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状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推动了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从而使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分化,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

在这一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内部发生分化以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形成,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力量的社会中间阶层也随之逐步崛起。

首先,工人内部出现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工人阶级的构成来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两大部分即国有企业工人和集体企业工人分化为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几个层次,从总体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层:企业家阶层、管理者阶层、普通工人阶层、低收入职工阶层等。

其次,农民内部出现分化。

中国的改革使农民阶级也较早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农村居民在职业、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等等的差别使得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日益明朗化、动态化。

根据当前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可以将农民划分为如下几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乡镇企业职工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等。

最后,中间阶层出现并开始发展壮大。

所谓中间阶层是“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中间凸起部分,西方称之为中产阶级。

由于新时期的市场取向和政策导向,加以个人自身努力,无论在工人内部还是农民内部都出现了中间阶层。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一、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演变过程中国社会阶层逐渐趋固化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1978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设立户籍制度,严格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分开来,阶层之间的边界表现为制度上的户籍。

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户籍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小。

政治身份制度又将各个阶层固定在各自的政治边界和社会经济生活边界,政治身份的不同使各阶层间的社会地位悬殊。

2.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1978年-2000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原有的户籍制度和政治身份制度等一系列阻碍社会成员纵向流动制度的取消而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流动,中国原有的阶层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各个阶层也都发生了分化和重组,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社会阶层流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的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各阶层社会流动的动力。

3.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2000年以来)。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应地,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尤其是优势地位阶层与劣势地位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导致阶层地位的代际继承性增强,下层阶层成员进入上层阶层的阻力增大,大规模的社会上升流动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二、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成因1.不合理的二元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的户籍制度使人口不能随意地流动,社会阶层结构固化。

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慢慢地松动,国家进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些大城市开始逐渐放松户口指标的限制。

但是,城乡二元体制仍是阻碍社会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因。

2.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

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有利于阶层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强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西方各国都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机会均等,通过完善民主法治,加强人权保障,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公平竞争。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阶层分化和社会流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素质、职业选择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本文将就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流动进行探讨。

一、阶层分化的背景阶层是指社会中具有相对固定地位和居住地区,由共同地位和兴趣产生的一定范围的人群,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收入越来越多地由个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决定。

因此,阶层一词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常见描述。

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不再是一个“人少地大”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工业化社会,人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阶层分化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特征。

因此,各种阶层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相对稳定的地位和特征。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阶层分化是指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地位符号有明显的层次分化和人们所拥有的权利和福利也表现出分化。

在中国,人们的阶层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一直被认为是阶层分化的一个主要指标,在中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据统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以上,城市中最富有的5%人口收入总额已经超过城市总人口收入总额的近三倍。

2、教育、职业和职位在阶级分化过程中,教育、职业和职位是三个主要因素。

在当代中国,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而且越来越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

在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职业和职位分化也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划分标准,在中国,不同职业和职位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3、城市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中的聚集效应、物质生活和教育、社会保障等因素早已成为城市人口分层的重要标志。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涉及经济差距的扩大,还涉及社会地位的失衡和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经济差距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逐渐加大。

尽管国家在推动农村发展和减少地区差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依然存在。

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快,人均收入更高,而贫困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农村的支持,加大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同时,应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社会地位的失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地位的分化在中国逐渐加剧。

某些行业和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而其他行业和职业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这种失衡不仅在经济领域存在,还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为解决社会地位失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确保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工资和福利的合理分配。

此外,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使社会地位更多地基于个人的贡献和努力。

3. 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一些人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机会,而另一些人则面临贫困和无法改变的社会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制度建设,推动公正的社会分配机制,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此外,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减轻弱势社会阶层的负担,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资源配置方式;阶层分化;总趋向;对策 [论文摘要]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从扩散到重聚的趋势性变化,导致以占有大量资源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的弱势群体为特征的两极社会形成,社会利益结构、阶层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从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两个层面着手,建立利益大体保持均衡的制度框架,成为化解阶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政治稳定研究》(2007q065)。

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资源的配置和对资源的占有是阶层结构形成的基础,认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利益分化,而利益分化既是阶层分化的前提和条件,也是阶层分化的实质和表征。

因此,要说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事实,廓清阶层分化的现状、揭示阶层力量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必须首先对转型时期的资源配置及其变化状况进行详细考察。

一、资源配置方式从扩散到重聚的趋势性变化社会资源从类型上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经济资源即物质性的财富,二是政治资源即政治权利,三是社会威望或社会声誉。

在任何社会,这三类资源都是稀缺性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资源扩散,即拥有某种资源较多的人或群体不一定也拥有较多其他的资源;另一种是资源积聚,即各种不同资源往往集中在同一部分人的手中。

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对阶层的影响和效应也很不相同。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是计划体制。

社会资源极度匮乏,而且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由国家依据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进行再分配。

在这种背景下,80年代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仅推动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还因为发端于边缘地带的改革模式和“做大蛋糕”的发展模式,更带来了资源扩散的社会效应,使中国在改革的初始阶段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所谓“共同富裕”的黄金时代。

就这样,经济市场化的改革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而且还造就了阶层分化的历史契机和演变动因。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阶层分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阶层流动性下降。

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原因、现状和对策。

一、原因分析1.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家和创业者获得了更多机会来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一过程中,积累财富的能力成为影响阶层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本家、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在不断向上攀升,而工人、农民工等则难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1.2 教育公平性问题教育公平性的缺失也是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人家庭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子女,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则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很难在学业上得到同等机会。

这种情况导致了家庭背景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鸿沟,阻碍了贫困家庭子女的社会流动。

1.3 政府政策的不公正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公正性也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决策,会对不同阶层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些政策会使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困。

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政策,落实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二、现状分析2.1 阶层差距拉大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阶层差距拉大。

许多人陷入到相对贫困的状态中,而一小部分人越来越富有。

由于受教育、工作经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也出现了问题。

高收入者成为富人,并占据经济和政治资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2.2 阶层间流动性下降阶层分化的严重性导致了阶层间流动性的下降。

与此同时,阶层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明显。

有研究表明,低收入者只有2%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地位。

在城市中,农民工难以获得合法的居住证和身份证,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流动性。

三、对策建议3.1 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是根本。

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在社会学视野里!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换的过程"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当前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换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程度很低!大致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四大基本社会阶层构成"这一刚性阶层结构的特点是群体间界线分明#群体内部分化程度极低"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体制转轨和各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就总趋势而言!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正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现代社会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转变"$士#农#工#商%四阶层的划分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状况"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创立使我们得以科学地分析阶层之间最本质的利益关系"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层划分方法!将旧社会的阶层结构划分为地主和买办#中产#小资产#半无产#无产五个阶级!在分清$敌友%的基础上!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阶层结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迅速推进!从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原来支撑和维系干部#工人和农民三大职业身份体系的户籍#人事#单位制度受到极大的冲击!$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1.产业工人阶层!据中国社科院的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整个产业工人群体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约占22.6!!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左右"社会转型期产业工人阶层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两部分分化为国有#集体#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农民工和下岗失业六大部分"当前农民工和下岗失业职工所面临的问题最为严峻"经济体制的转变迫使企业采取$减员增效%的方法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导致了大量的下岗失业现象&另外转型期经济结构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很多人由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原因被市场淘汰而导致失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作了许多重大决策!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但问题仍相当严重"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身而言也应该积极地转变就业观念!摆脱依赖心理!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争取再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的社会经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徐连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210093$摘要: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出现弹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转型期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等几个主要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我国当前的阶层结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存在的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及其所导致的各阶层间利益关系的失调#主要体现在当前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差距上!协调当前阶层间利益关系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适度差距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最低需要满足原则!关键词:阶层利益格局(非均衡性(协调原则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04$06-0025-05收稿日期)2004-06-08作者简介)徐连明"1974-$#男#浙江嘉兴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济地位有所下降!这表现在近年来"工人#或"工薪阶层$已成了社会上低收入的代名词!对其社会地位的评价降低很大%2.农业劳动者阶层!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农$问题%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传统农民阶层通过分化产生了一些新的阶层!很多农民已经成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产业工人等%国内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农民已经分化为8个阶层!即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建国后!国家总体上实行的是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迅速实现工业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进行工业资金积累!使农业只能维持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上!造成了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很大%农民利益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农业是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产业%农民不仅要承担自然风险!即自然界的各种灾害风险!还要承担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失衡及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市场风险%但是高风险并没有带来高收益!由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加之农产品价格近年来不断下降!使得农业成为了一个低收益的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劳动者阶层是主要的受益群体!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阶层便逐渐成为利益受损群体%3.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一阶层拥有权力资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既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合理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并且认真地贯彻执行!都得依赖这一阶层%因为这一阶层拥有最多的政治权力资源!加之监督上的难度!如果他们缺乏自律!就难免会出现腐败现象%在制度安排上建立有效的他律机制!是确保这一群体合法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之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对社会上其他阶层利益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腐败问题%腐败对社会的污染很严重!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司法系统&医疗等几大领域%4.经理人员阶层!这一群体是当前我国中产阶级或白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转型期的新生阶层正在不断壮大之中%经理人员群体虽不拥有生产资料!不拥有或很少拥有股份!但却拥有对生产资料和普通工人的日常控制权!在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工人%他们大都具有很高的学历和各种专业化知识!由于他们是转型期利益的主要获得者!所以是市场经济最有力的拥护者!同时也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方向%这些年来有很多市长&县长弃官经商加入这一阶层!表明该阶层的社会地位已获得极大的提升!并逐渐成为社会上最具发展潜力的阶层%5.私营企业主阶层!在20世纪80年代资金积累的基础上!私营企业经济发展开始走上正轨%据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日渐强大!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49%%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本营!非公经济在浙江经济总量中已占3/4%随着这一阶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政治诉求也开始显露出来!并事实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发言权%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委员会产生的新执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首次超过半数!在新当选的22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民营企业家的人数由上届的两个增加到7个%2003年"两会$!有100多名非公经济的代表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而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有133名%私营企业主阶层对社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私营企业主对发展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发展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由于雇佣关系而引发的劳资矛盾也日益突出%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环境恶劣&拖欠工资等是引发劳资冲突的主要原因6.个体工商户阶层!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个体工商户首先在各地农村大量涌现!继而又在城镇大规模地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个体工商户阶层是一个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他们富于开拓性!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个体工商户阶层积极推动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搞活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很多农民得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个体经济还有利于将生活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但由于其阶层成员构成复杂!在个体工商户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进行违法经营活动%比如!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损公肥私等!必须对其加强管理&规范和引导其行为!使其朝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7.边缘阶层"黑社会!随着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控制力弱化!社会上死灰复燃了一种畸形的非法获利集团黑社会"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它是股小小的逆流!但它的危害却不可小视"据南京大学蔡少卿教授预测!目前全国黑社会总人数已达百万之众"黑社会组织严密#成员众多!常集多种犯罪于一身!作案手段凶狠残暴"近年来还发现黑社会势力以经济组织为载体逐渐向红色政权渗透!出现了$红%政权&#黄%商界&#黑’相互勾结的趋势!使其社会危害性呈几何级上升"有些地方的黑社会已过了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其中部分人已成为地方的绅士#名流!$控制’了部分地方政权"二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失衡!一"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所谓阶层利益格局指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进行分配和配置的方式与状态"这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是社会阶层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资源配置方式与状态的变化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最终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建国后!我国前后大致经历了两个利益格局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初始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的利益格局中老百姓处于普遍的$共贫’状态!$高就业#低收入#低保障’可以说构成了当时我国高度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由此形成的以平均为特征的刚性利益格局存续了数十年(第二个时期是1978年改革以来形成的利益格局"这一利益格局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摆脱了各阶层的$共贫’状态!却同时引发了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尽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层之间已经形成一种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新型物质利益关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阶层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也呈现出不少矛盾!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阶层利益格局的局部失衡"改革开放释放了城乡二元分割所蓄积的巨大张力!伴随着巨大的民工潮而产生的民工犯罪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之间长期存在或潜伏着的利益冲突(腐败问题的不断恶化集中体现了为数不少的掌权者与人民群众之间业已激化的利益矛盾(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少数个人大饱私囊!以及不断见诸报端的少数外企或私企老板疯狂虐待工人的$劳资返祖’现象等则充分体现了转型期劳资间的利益冲突"大量存在的利益扭曲现象体现了当前我国阶层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阶层利益格局失衡存在着两方面的基本原因)1.复杂的时代背景是导致当前阶层利益格局失衡的原因之一"社会转型的加速破坏了传统相对均衡的阶层利益格局!国内学者归纳了我国当前社会转型在6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从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从相对封闭的农业社会向更加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 %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这6个方面的转化标志着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质变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历程不同!我国的特色在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性!由此带来的社会震荡更大!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协调起来也更为困难"这种复杂的时代背景正是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局部性失衡的基本原因之一"2.阶层利益格局失衡存在着深刻的体制性原因"’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体制变革促使大量的传统制度安排丧失或部分丧失其效力!而与此同时政府着手的大量制度改革与创新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调适期"每一项改革政策都可能包含有不可预见的负功能!从而导致阶层间利益协调的失败!引起阶层利益格局失衡"(由于改革千头万绪!纵然政府在改革时注意到了系统配套#协同推进的重要性!但由于当前社会转型的面过大过宽!使得人们总会在某一环节产生纰漏!造成制度断层#制度真空#制度冲突等现象!这客观上加剧了转型期阶层利益格局的失衡")我国现在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型’所有制结构!两者固然存在相得益彰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同一社会存在两类截然不同的经济行为规范终究不是长久之策"现在这方面的弊端已逐步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了阶层利益格局的失衡"转型期阶层利益格局失衡也在其他一些地方暴露出来"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当前存在于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所有制成分之间的利益失衡等"这些大范围存在的利益失衡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层面!导致社会心态的严重混乱!引发大量的失范性行为"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杀熟’现象使我们这个素!"!!来崇尚礼仪的国家已经触及到了伦理的底线!!二"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导致阶层关系失调#1.产业工人阶层与农业劳动者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失调!产业工人阶层与农业劳动者阶层之间的关系失调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反映出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国家以#剪刀差$的形式通过剥夺农业来发展工业"加上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本来就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2.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其他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失调!老百姓笼统地称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为&当官的$%该阶层掌握着国家权利"在社会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该阶层和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调通俗地说就是&干群矛盾$%改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国家出台每一项重要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利益格局的某种变化"触动一些社会阶层的利益"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上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如果监督不利"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中一部分成员极易出现严重的腐化问题%腐败问题是干群矛盾的核心%目前"腐败行为涉及的金额数量越来越大"参与腐败活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并且腐败开始呈现集团化’制度化的趋势!腐败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危及政治稳定!3.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与雇工阶层的利益关系失调!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利益关系"即劳资关系!目前劳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调现象"有学者称之为&劳资返祖现象$!劳资关系恶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压低和拖欠雇工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凌辱’虐待甚至殴打雇工) $不依法签定合同或不按合同规定办事)%劳动条件恶劣"雇工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另外"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强买强卖’缺斤短两’欺行霸市"或大肆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严重侵害了其他阶层的合法利益%在生活方式上"有些暴富者为富不仁’夸富斗富’狂嫖滥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三"贫富差距过分悬殊是当前各阶层利益关系失调的突出体现#首先"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至相当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迅速转变为一个贫富差距明显偏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在改革开放以前的1978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5,这个指标在当时世界上几乎是最低的"而目前已上升至0.46"按国际标准来看"基尼系数超过0.4就说明贫富分化程度已相当严重%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贫富差距的扩大基本上是在各利益群体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基础上的差距扩大"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贫富分化开始向两极化发展"富者越来越富"贫困者越来越穷"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其次"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了贫富阶层的明显分化%当前的贫富差距已在我国社会形成了富裕与贫困的阶层%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城市居民内部"占总调查量20%的高收入户占到总收入的42.5%"20%低收入户则仅占6.5%%这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相比较"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78年的1.7倍扩大到1994年的3.1倍)农村内部的收入分化情况与城镇相似"20%的高收入人口拥有40%以上的全部纯收入%目前在农村还存在着5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也大量增加"贫富差距的扩大已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近几年以来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贫富分化带来大量的危害%一方面"贫富分化将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消费需求"最终导致经济萎缩%在财富过分集中于少数人的情况下"产业必然自动围绕这部分人的需求而发展"这会导致有限的资源过多地流向奢侈品生产部门和相关服务部门"形成畸形扩张"这就使产业结构无法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影响整个改革的大局%另外"贫富分化也会威胁社会稳定"影响改革顺利推进%大量存在的城乡贫困人口’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以及社会底层精英的长期受压抑等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三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协调原则第一’适度差距原则%适度差距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允许自然形成的适度差距的存在"这是社会激励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度差距就是在各社会主体之间造成一定的利益落差"以保持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动力与活力%既要防止过度两极分化"又要保证在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前提下使个人完全!"!!享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适度差距原则的关键在于发展机会是否均等"是否通过正当竞争!改革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失误就是过分强调平均主义而不注意保持适度的差距!第二#普遍受益原则!普遍受益是指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普遍地获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即利益均沾!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它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到人民普遍受益!坚持普遍受益原则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首先"普遍受益原则有助于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益格局&其次"普遍受益原则有助于完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因为只有做到普遍受益"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均沾"才可能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最低需要满足原则!如何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切身利益不仅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还有8千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群体"防止两极分化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如何扶持弱势群体"而其中最基本和紧迫的任务就是首先满足他们的生活最低需求!胡鞍刚在’中国地区差异报告(中写到)$一个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的生存权"具体说就是要使每个家庭不缺少生存必须的食品#衣物"并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清洁水#基本医疗服务和住所!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是以一部分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代价的"这个社会就很难说是正义的!在中国"这就意味着要尽快解决尚处在绝对贫困的8000万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减少贫困人口进而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与实现小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鉴于如此严重的贫困问题"我们提出协调阶层间关系的$最低需要满足原则%也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实现这一条"必须切实保护低收入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贫困群体的社会扶持!要尽快建立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要内容,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覆盖城镇所有就业人员#能够保障劳动者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这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其次"要特别关注以农民为主的弱势群体的收入!在我国低收入人口中,农民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他们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一方面继续强化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对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也要加强!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对部分困难地区实施更有力的转移支付!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最后"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因失业等所导致的贫困问题![责任编辑石亚兰]参考文献:[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顾杰善.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3]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段若鹏$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6]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7]顾杰善.利益综合论[J].理论探讨,1991$%4&.[8]韩克庆.普遍受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J].社会学$2000$%3&.[9]彭劲松.论利益关系协调的原则[J].哲学与文化$2000$ %4&.[10]李培林.再析新时期利益格局变动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5&.[11]卢周来.协调利益关系以深化改革[J].新华文摘$2001$ %5&.[12]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南昌大学学报$1996$%2&.[13]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14]赵磊.论当前改革中的利益失衡[J].哲学研究$1998$ %11&.[1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6]张学斌.改革危险期[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17]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郑杭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转型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以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为主题,通过对历史背景、阶层特征和固化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及对策。

二、历史背景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其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阶层固化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国迅速转型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固化。

三、阶层特征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阶层分化明显,产生了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巨大差距。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第二,由于教育、职业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高。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社会阶层流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阶层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四、阶层固化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

这导致了东部地区居民更容易跨越阶级升迁,而西部地区的流动性较低。

2. 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阻碍了来自低阶层的人士向上流动。

3. 制度因素:社会制度体制的完善和公平程度也会影响阶层固化。

在转型期,中国的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存在。

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阻碍了阶层流动。

五、对策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裕起 来 ” 的发展 思路, 际上促 使 了社会 实 阶 层的 分化,同时对 社会 成 员也有 一定
的激 励 作 用 。 比如 , 践 中在 坚 持 物 质 鼓 实
励 和精 神鼓励 相结 合 的前提 下,适 当地 采 取 “ 进 能 出 ”“ 上 能 下 ”“ 能 高 能 、能 、高
薪 ”“ 同 制 ”“ 任 制 ” 措 施 , 化 干 、合 、聘 等 淡
特 约 编辑 名录 ( 业) 企
姓 名 单 位 邢 启 内蒙 古乌 斯太 热 电厂 游 春 中 国平安 保险 ( 团) 集 股份 有 限公 司 陈 汉 昌 深圳 市 纺 织 ( 团) 份 有 限公 司 集 股 田 淼 鞍钢 附 属 企业 公 司 姓 名 单 位 姓
陶泽 邦 广东建设职 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王宝 山 渤海 大学 管理 学 院 陈荣 富 扬 州 大学
黄 志 祥 四川 建筑 职业 技术 学 院 羊 守森 黄淮学 院科 研处 冯 石宝 涉 县职 教研 究室 胡 艺华 湖南 女 子大 学 何继 新 北华 大 学经济 管 理学 院 龙兴 跃 成都 医 学院 党委 宣传部
全 国 直 接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的 劳 动 力 比 重 已 经从 17 9 8年 的 8 .%降 到 4 .% 。这 样 97 66 的 阶 层 分 化 对 中 国 社 会 结 构 向 现 代 化 方 向发 展 , 义 十 分 重 大 。 意
( 社会 阶层分 化在一 定程度 上起 二) 到 了对 社会 成 员的“ 激励 ” 作用
心 是完全必要 的,
改善 和提 高,但 社会 结 构 的转 变基 本 上 是停滞 的 。其重 要原 因之一, 就是经济 上
的 单 一所 有 制 和 彳 政 区 划 上 的 城 乡 二 元 于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前言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社会结构和文化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逐步改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层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围绕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展开研究。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城乡差距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人口的收入远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更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而农村则不同。

农村孩子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医疗资源也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这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外,城市居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比农村居民更有社会保障,这也是导致城乡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收入分配不均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显著。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完全由市场调节。

越富有的人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更好的社交资源。

反之,贫困人口只能够得到更少的好处。

这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原因。

教育程度的差距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教育程度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教育的水平对一个人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相对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工资,并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在拥有职业技能的前提下,却缺乏更广泛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使得他们很难获得更好的工资和生活条件。

对策加强民生保障加强民生保障,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保障,是解决城乡差距的关键。

政府应该全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

政府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设更好的教育设施、招聘优秀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财政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经济转型中的社会阶层变迁

经济转型中的社会阶层变迁

经济转型中的社会阶层变迁社会阶层变迁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大关键议题。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分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经济转型中的社会阶层变迁,并以中国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经历了从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向工人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转变。

这种结构性变迁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对社会的文化、教育、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经济转型使得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工人阶层成为经济中的主要劳动力。

他们依赖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地位相对较低。

而知识分子则凭借其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他们在白领、中产阶层中占据重要地位,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

其次,经济转型还带动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

随着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兴起,以及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兴的中产阶级崛起。

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财富。

这些中产阶级往往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也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积极力量。

然而,经济转型并非对所有社会阶层都有利。

在农村地区,农民阶层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民不得不面临土地流转、失业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

这些问题使得农民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适应困难。

同时,在城市中,大量外来民工也处于社会阶层的底层。

他们面临着低收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甚至可能陷入贫困的困境。

如何应对社会阶层变迁的问题,是经济转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议题。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是解决社会阶层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的挑战。

此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也是解决社会阶层问题的重要方向。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分层问题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分层问题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分层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和社会分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探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和社会分层问题。

一、经济层面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但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转移至城市就业,成为城市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在经济层面上,人们的社会地位逐渐由农村集体经济所决定变为由市场经济所决定。

二、教育层面的社会分层教育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受限于政治因素以及资源分配不平等,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因此,家庭背景和地域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水平和机会。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层次的教育机会得到了相应扩大。

教育机会的扩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三、职业层面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国家机关和集体企业为主,职业选择受到政治因素和上层分配的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的兴起,个人创业的机会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由此,个人的职业选择对于社会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高技能、高薪酬的职业,如金融业、互联网科技行业等,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

四、城乡层面的社会分层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福利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于农村更加发达。

而农村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土地制度、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问题。

因此,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差异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这样的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社会阶层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个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时代。

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和意识随着体制性的改革而被冲破和抛弃。

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实际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对社会成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比如,实践中在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高能高薪”、“合同制”、“聘任制”等措施,淡化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给予高才能者以优厚待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保持一个适当规模的待业面,对于刺激劳动者的进取心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过去人们以为,分化只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社会分化如果是简单的两极分化,那当然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如果社会分化是利益的“碎片化”,人民利益的多元化,那样,反而不容易发生利益纠纷。

比如,过去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就业于全国统一工资标准的国营、集体企业中,涨工资都需要中央颁布全国涨工资的命令。

如今,绝大多数劳动者就业于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之中,涨工资是千
百万公司、企业自己的事情,大家不用“齐步走”、不会产生“共振”。

所以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是多元化的,群体相当复杂,而这样的多元分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却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就论证了这样一个重要观点: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橄榄状”社会阶层结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激化起着缓冲的作用。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未必是造成社会动乱的因素,反而会为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对保持和巩固社会稳定起良性作用。

二、社会阶层分化的消极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是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肯定其积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否认阶层分化可能产生的弊端。

事实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潜伏的矛盾很多,面临的问题也是很棘手的。

当代中国阶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由许多具体矛盾构成的复杂体系,它们分别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领域表现出来。

其中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一切矛盾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中国当代的阶层分化促使了社会个体自主意识的复苏,使公民自愿参与政治以保护自身利益的趋势不断增强,但不同阶层的政治参与水平都参差不齐,表现为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

而各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平衡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对早已习惯了旧的社会生活秩序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阶层分化中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焦虑现象。

这种社会焦虑固然有人们难以在短期内适应阶层分化的主观因素,但它更主要的是对阶层分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的心理反应。

当前人们的心理焦虑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公平感,这是对阶层分化在起点、规则和结果各方面不平等现象的自然反映;二是受挫感,一些社会地位相对下降或
社会地位一直很低的人,在心理失落中,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改变现实的挫折感;三是危机感,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阶层,在市场经济和阶层分化的大潮面前,产生了朝不保夕、前途暗淡的危机感。


上述这些广泛而尖锐的社会心态问题,在阶层分化过程中产生了剧烈的社会精神阵痛,使人们经受了许多额外的心理煎熬。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社会焦虑的广泛存在,还极大地抑制了阶层分化本身可能产生的社会激励效应。

比如特权阶层和违法乱纪的人能迅速提升自己社会地位,那么对于内心充满了不公平感的人来说,阶层分化自然也就丧失了激励他们自我奋斗、勤劳致富的意义,甚至容易引发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捞一把是一把”等扭曲心理。

而对于内心充满了“受挫感”和“危机感”的人们来说,阶层分化则更容易使他们对社会现实产生抵触情绪。

三、积极应对阶层分化的措施
上述阶层分化的双重效应,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协调和保障各阶层合法权益
如前所述,社会阶层利益矛盾与利益竞争在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的克服、解决与协调,更多地必须依靠法律。

通过法律与法规的规范,使利益矛盾协调化、利益竞争程序化。

这种阶层利益矛盾的依法协调过程和社会矛盾的依法解决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完善法制制度和法律体系来适应变化了的社
会和阶层分化出现的新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协调阶层利益矛盾与利益竞争,使之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要依法保障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依法保护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处理阶层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由阶层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之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课题。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阶层利益矛盾和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认识到阶层利益引发的矛盾的两面性。

我们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出发点,用民主的方法来正确处理阶层利益矛盾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包括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改进工作为目的,采用民主与说理的方法,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

(三)扩大中间社会阶层的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