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动态

合集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10•【字号】宁政发[2009]105号•【施行日期】2009.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09]105号2009年10月10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3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第一部分宁夏气候变化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宁夏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的气候也和全国一样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明显增加。

(一)气温上升明显。

20世纪30年代以前,宁夏年平均气温波动较小。

从30年代初开始,进入明显上升阶段,4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值,之后气温开始下降。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气温有所回升,从80年代初开始,进入显著上升阶段,和全国大范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近40多年来,宁夏气候变暖尤为明显,平均每10年上升0.37℃。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001年— 2006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5℃。

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全区平均增温达2.4℃。

从地域分布看,引黄灌区升温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近1.7℃。

南部山区增温幅度较小。

1961年以来,宁夏出现了15个暖冬(以1971年— 2000年为标准气候值),其中13个暖冬出现在1986年以后。

2006年是宁夏4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其夏季最为炎热,冬季最为“温暖”,是宁夏的第15个暖冬。

(二)年降水量变化不大。

宁夏干旱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易发生旱涝灾害。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04
突破性进展三:资金和技术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情况概述
承诺增加资金支持
在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将大幅度增加对发展 中国家的资金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设立气候基金
发达国家同意设立专门的气候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的项目。
室气体排放。
适应气候变化
探讨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 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应对
能力。
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
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 家转让环保技术,提供资 金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
化挑战。
国际合作与共识形成
国家间合作
01
加强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共同制定减排政策,推
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国际组织作用
02
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协调各国行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
实现共赢发展
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 球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05
突破性进展四:民间参与和社会动员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水平
普及气候变化知识
通过媒体、教育等多种渠道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帮助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
开展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国际合作
峰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 变化带来的挑战,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 。
提升公众意识
峰会成果引发了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提高了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分析
减排压力与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减排压力将持续增大,各国需制定更具雄心 的减排目标和政策。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应对方案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应对方案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应对方案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多个方面。

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一、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1.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其监测主要依赖于气象站、卫星遥感、海洋浮标等设备。

通过对气温、降水、海平面等指标的长期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1.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变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可以通过野外调查、物种清单、基因测序等手段实现。

通过对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遗传多样性等指标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1.3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监测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

通过对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土壤侵蚀等指标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土地退化的趋势和影响。

1.4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监测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

通过对河流流量、地下水位、湖泊面积等指标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和影响。

二、全球变化的应对方案2.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2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应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保护计划、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等方式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2.3 可持续土地管理可持续土地管理是应对土地退化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土地治理工程等方式来改善土地质量,减缓土地退化。

2.4 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建设水资源利用设施等方式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发展动态

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发展动态
( )I C T 2 2 d 1 电工 电子产 品 和 系 统 1 E/R675E .:
个技术规 范 。2 0 年6 ,中国标准化研 究院通过 中 09 月 英合作项 目已经 成功地将P S 0 0 A 2 5 转化 为中文版并止 式发布。 目前,英 国加贴碳标签的产品类 别涉及B B 2、 BC 2 的所有产 品与服 务,丰要有食 晶、服装 、 I刖 = = I 等, 目前 已超过2 o  ̄ 产 品。其中 ,B B 品 价 ,5 o ̄ 2产 范畴涉及从 “ 篮到大 门”相 关阶段 ,B C 品 价 摇 2产
■ 封 面 文 章
林 翎 陈 亮
(中 国标 准化 研 究 院 )
S 7 专门致 1国际标准化组织 (S 温 室气体管理标准 立了温 室气体管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C ), IO)
进 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一贯关注各种全 球热点问题 , 并
力于建立温 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及制定相关系夕标准。 J l 11IO 4 6 系列标 准 . S 104
2lC温室气体 管理标 准化进展 E
国际 电工委 员会 ( E )在2 0 年 l 月的会议上 IC 09 0 决定在T 1 电工 电子产 品与系统 的环境标准 化技 C 1 l( 术委 员会 )中设立 “ 室气体特 别 工作组 ”,主要 温 负责 电工 电子产 品碳足 迹和 温室 气体排 放标 准等 相 关研 究工作 。 I C T l 已于2 1年初成立 了温室气体 工作 E /C 1 1 01 ( e GG W —H ),目前在开展两项技术报 告的制定 。
范 畴涉 及产 品 的全 生命 周 期 。
42日本 I 20 年 4 0 8 月, 日本经济产业省 ( 简称 绎产省) 成立 “ 碳足 迹制度 实用化 、普及化推动研 究会 ”。6 j 』 ,福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过程,涉及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并且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近年来气候变化加速的部分现象存在人为原因。

1.1 自然原因自然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地球轨迹等自然过程有关。

太阳能量的大幅度波动、地球转动轨迹上周期性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气候的变化。

例如,太阳耀斑的频率、位置和大小以及太阳风的速度和强度都会影响到气候。

此外,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和旋转轨迹变化,导致季节和气温的变化也是自然原因导致的。

1.2 人为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工厂、车辆、船只等的运营、农业、人类居住和生活等产生了大量的排放物,导致地球的自然平衡被打破,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加速度。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地球大气中形成一种类似温室的效应,进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气候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虽然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策略来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气候变化,减排是目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具体而言,工业和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

调整工业结构、加强能源效率等措施是减排的核心内容。

同时,人们还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粘合剂等过度污染源。

减少生产和生活的温室气体排放,让更多的天然环境变得可持续、生态友好。

2.2 重视自然环保保护自然环境,通过保护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可以增加地球表面地质性质,从而重塑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规模发电、航运和工业排放大气污染会针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性影响,严重威胁到生态平衡,因此重视自然环保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之一。

2.3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加剧,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引发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导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气候变化的证据1.1 温度上升地球温度上升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证据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且加速度逐渐增加。

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记录、冰芯样本以及遥感技术等手段,确认了全球温度上升的长期趋势。

1.2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与温度上升相关的另一个证据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了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例如热浪、干旱、暴雨和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 主要影响2.1 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这是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水体膨胀所致。

随着温度的上升,南极和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快,不断向海洋输送了大量的淡水,进而引发了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这将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也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例如,极地冰层的消融使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导致它们面临濒危的境地。

2.3 农业和粮食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模式的改变,干旱和洪灾的发生增加,使得农业生产受到威胁。

粮食产量的减少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影响到数以亿计的人口。

3. 应对措施尽管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巨大,但人类仍可以采取措施来应对它。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3.1 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制定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通过政策、技术和监管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3.2 适应措施除了减少排放外,适应气候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应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和紧急响应能力,改善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为受灾地区提供适当的救援和恢复帮助。

2023年气候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2023年气候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2023年气候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你有没有对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充满好奇?2023年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年份,因为根据气候学家和专家的预测,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介绍2023年可能出现的几个重要气候趋势,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吧!H1: 全球变暖继续全球变暖是近年来关于气候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到了2023年,这个问题仍然将继续存在并产生显著的影响。

气候学家们预测,全球变暖将加速,导致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

这一趋势将对我们的环境、健康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H2: 温度上升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2023年的气温将继续上升。

气候学家预测,大部分地区都将面临更高的温度,特别是炎热干旱的地区。

这将对农业、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高温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风险,可能导致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H2: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加剧。

2023年预计将发生更频繁的极端降雨、风暴、干旱和热浪等事件。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洪水和飓风可能会破坏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热浪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能源需求和健康问题。

H1: 区域气候的变化除了全球变暖,2023年还将带来一些区域气候的变化。

不同地区的气候将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影响,这将对各地的人们和环境产生独特的影响。

H2: 亚洲的浸润雨增加在2023年,亚洲的一些地区可能会经历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浸润雨。

这种现象将导致洪水、泥石流和土地滑坡等问题。

这将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农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H2: 北美的干旱问题加剧相比之下,北美大陆可能会经历更严重的干旱问题。

这将对美国和其他北美国家的水资源和农业造成威胁。

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灌溉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崩溃。

H2: 欧洲的海平面上升欧洲的一些沿海地区可能会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作者:一气贯长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可能面临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提升背景下,将对我国水资源、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城市和农村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为小概率-高影响的“黑天鹅”风险、大概率-高影响的“灰犀牛”风险,我国未来应关注极端突发或长期累积产生的城市安全风险、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与移民风险、健康风险。

对此应加强系统性规划,重视对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加强前瞻性的协同政策规划,提升全社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意识,以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安全发展。

■文/郑艳气候变化引发系统性风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我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高,在各类自然风险中,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有关的灾害占70%以上。

近20年来,中国的气候风险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高风险位置,多年位居全球前30位1。

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事件频发,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显著影响,需要关注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2014年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一半以上的贡献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并且已经给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带来显著甚至不可逆的影响[1]。

近年来,地球气候系统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全球不同地区不仅遭受高温热浪的袭击,而且屡次遭遇大范围寒潮和“断崖式”降温。

例如,2020年12月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寒潮,48小时内普遍降温幅度在15℃上下;2021年2月,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袭击,极寒冰冻天气造成超过400万户家庭断电、1490万人断水,数十人因灾死亡,引发全球关注;与此同时,素以气候温暖宜人著称的南欧希腊多地遭遇罕见大雪,导致断水断电、学校关闭。

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动态分析

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动态分析

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动态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ENSO事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已成为科学界的重要关注点。

ENSO事件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以及大气环流的变化,它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关于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动态。

ENSO事件是地球最重要的自然气候事件之一,其周期大约为2-7年。

ENSO的发展通常分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个阶段。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同时大气环流异常。

而拉尼娜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并伴随相应的大气环流变化。

ENSO的发展阶段和持续时间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通过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的研究逐渐揭示了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ENSO事件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的改变,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例如,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异常增温和降水不足的现象,尤其是赤道附近地区,包括南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而拉尼娜事件则通常带来异常降温和降水过多的情况,特别是南美洲的东部地区。

ENSO事件也会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远距离的效应,如,它与南海季风和太平洋北美地区的降水等有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发生变化。

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行,ENSO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根据气候模型的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更常发生,并且可能变得更加强烈。

这将导致许多地区的天气极端事件增加,如干旱和洪涝等。

同时,拉尼娜事件也可能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给南美洲和其他地区带来更多的降水。

这种趋势可能会对全球农业产量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影响天气和气候,ENSO事件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表明,ENSO事件可以引起海洋中的物种分布、生物量和营养物质循环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事件可以导致东太平洋上升流减弱,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可能影响整个食物链。

旅游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旅游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旅游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影响波及各个领域,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这些变化都给旅游业带来了诸多难题。

那么,旅游行业应当如何积极应对,以适应并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呢?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给旅游行业带来的具体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访问性。

例如,一些原本以温暖宜人气候闻名的海滨度假胜地,可能会因为海平面上升、飓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增加,而失去其魅力。

而一些高山滑雪胜地,可能会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积雪减少,缩短滑雪季节,从而影响游客的数量和旅游收入。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对旅游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冲毁道路和桥梁;干旱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威胁景区和周边的酒店、民宿等设施。

这不仅会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增加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维修负担。

面对这些挑战,旅游行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应对措施。

在规划和开发方面,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在选择新的旅游项目和目的地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例如,避免在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沿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村,而是选择气候相对稳定、生态环境更具适应性的区域进行开发。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提高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防洪标准,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畅通。

对于酒店、景区等设施,采用防火、防洪、抗震等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旅游行业还应当积极推广低碳旅游模式。

鼓励游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徒步旅行。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引入电动巴士、混合动力游船等环保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此外,在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例如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避免游客的长途跋涉和重复行程。

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读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读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日期】2024.09.18•【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读一、出台背景随着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近年来高温热浪、洪涝、低温寒潮、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极大挑战,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务之急。

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和论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印发实施。

《行动方案》的出台,对增强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策略和目标、行动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3个部分。

(一)目标定位。

明确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策略,分阶段设置工作目标。

计划到2025年,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和指标体系构建等。

计划到2030年,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显著增强,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提出了10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重点任务。

一是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

二是完善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

三是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预警提醒。

四是强化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动态评估。

五是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包括增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协同能力,加强重点场所、脆弱人群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与干预。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到海平面的上升,从冰川的融化,到生态系统的失衡,气候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呢?首先,我们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消耗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电器,比如节能冰箱、空调和灯具等。

在工业生产中,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低碳、可持续的特点。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适宜地区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鼓励家庭和企业安装太阳能板,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同时,加强能源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再者,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被称为“碳汇”。

我们应当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也有助于增加土壤的碳储存能力。

除了上述措施,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农业生产方面,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既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保障粮食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气候变化现状分析:关注全球气候问题

气候变化现状分析:关注全球气候问题

气候变化现状分析: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它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威胁。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日益显现,迫使我们必须加紧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以寻找解决办法,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都加剧了这一问题。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实践也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

这些人类活动破坏了碳循环系统,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最明显迹象之一,也是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观测数据发现,全球温度正在逐渐升高。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以及地球上一些地区的生存环境被严重威胁。

2. 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热浪、干旱、洪水和飓风等天气现象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极端天气不仅会对农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

这对于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们可能会被洪水淹没。

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加剧这一问题。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多物种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因为我们依赖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食物来源和生态平衡。

减缓气候变化的挑战减缓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阻碍。

1. 世界各国的不统一立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球协作和行动,但各国之间在此问题上存在着不统一的立场。

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日益严峻。

面对这些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方法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

数据显示,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因此,我们要对环境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意识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增强环保意识,从个人做起要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垃圾分类等都是我们可以做出的努力。

例如,我们可以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家庭中倡导垃圾分类,减少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这些小小的改变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累积效应将是惊人的。

三、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是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加入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与他人共同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环保讲座、座谈会和研讨会等来了解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拓宽我们的环保知识。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共同为改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四、积极宣传环保理念除了自己积极行动外,积极宣传环保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个人博客等平台,发表有关环保问题的观点和经验,向他人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运动、发起环保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通过宣传环保理念,我们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环保的正能量,影响更多人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五、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时空动态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时空动态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时空动态分析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无可否认的现实。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

本文将通过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时空动态分析,探讨其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全球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入手。

数据显示,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增速明显加快。

这种变化使得全球许多地区经历了更加极端的天气现象,例如更频繁的热浪、暴雨以及干旱。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对海洋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储库之一,其温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存续。

温度升高导致海洋中的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威胁,并可能引发更加猛烈的飓风和海啸。

除了气温的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还引发了许多其他问题。

一方面,冰川和极地冰层的消融加剧,导致了海洋水位的上升,对低洼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许多极地动物和植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此外,气候变暖还使得洪涝和干旱事件更加频繁和剧烈,对人类的生存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时空动态变化息息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的趋势并不均匀。

北半球的温度上升更为明显,而南半球的变化则较为缓慢。

此外,一些地区可能经历了反常的天气现象,例如北极地区的寒冷极端事件增加,而中纬度地区的热浪频发。

这种不均衡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崩溃,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和移民潮。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的时空动态分析对于制定应对措施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关键因素。

同时,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动清洁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改善土地利用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2024年春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一览!

2024年春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一览!

2024年春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一览!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2024年春季的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情况。

春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季节,万物开始复苏,气温回升,绿草茵茵,花香四溢。

但是,春季的天气也常常多变,时而温暖,时而寒冷,时而多雨,时而晴朗。

了解春季气候和天气预报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生活计划。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4年春季的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一览吧!第一章:2024年春季气候特点1.1 气温回升,春寒料峭3月到4月是春季的开始,气温开始回升,寒冷的冬天逐渐离我们远去。

然而,尽管春天即将到来,春寒料峭的情况仍然存在。

早上和晚上的气温依然较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寒气仍然严重。

因此,在春季初期,我们仍然需要注意保暖,防寒衣物是必备的。

1.2 多风,带来春天的气息春季是风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回升,大气运动加快,风开始呼啸而至,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随着春风的到来,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和清新的空气,这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活力。

而且,春风还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1.3 雨水充沛,注意防雨春季是雨水丰沛的季节。

在春天,水汽由于气温回升逐渐凝结成云,形成降雨。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春季的降雨量较大,时常下起小雨或阵雨。

因此,我们在春季外出需要注意携带雨具,以防被雨水淋湿。

并且,降雨也增加了路面湿滑的风险,行车时需要格外小心。

第二章:2024年春季天气预报2.1 3月天气预报3月是春季的开始,天气开始转暖。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024年3月的天气状况如下:•北方地区:3月初天气依然寒冷,气温较低,白天最高温度在0℃到10℃之间。

中后期气温回升,最高温度可达到15℃到20℃。

但夜间气温依然较低,需要注意保暖。

•南方地区: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20℃到25℃。

但早晚气温较低,特别是在山区。

中后期气温进一步升高,最高温度可达到25℃到30℃,但需防范午后雷阵雨。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参考。

气候变化的影响1. 温度上升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是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温度上升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洪水和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飓风和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些都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

3.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的生存。

许多沿海地区已经面临着海岸侵蚀、淹没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物种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导致物种灭绝或迁徙。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

应对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和执行全球减排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2. 适应气候变化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的适应性,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及改善社区的应急响应能力。

适应气候变化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作的机制。

3.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气候系统、气候模型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

【气候】探索2023年冬季气候变化,了解天气动态

【气候】探索2023年冬季气候变化,了解天气动态

【气候】探索2023年冬季气候变化,了解天气动态引言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会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索2023年冬季气候变化的情况,了解天气动态,以及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气候变化的背景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长期气温、降水和气候模式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由于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冬季气候变化的趋势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和研究,未来几年冬季气候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势:1. 温度的变化气候变暖将导致冬季气温上升的趋势。

在许多地方,冬季可能会不那么寒冷,甚至可能出现无霜冬季。

这将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冬季旅游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 降水模式的变化降水在冬季气候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几年,降水模式可能会出现变化。

在一些地区,降水量可能会增加,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减少。

这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农业产量等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 暴雪和极端天气事件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雪、寒潮和风暴等可能会在冬季增加。

这对于交通、能源供给和社会稳定性都会带来严重的挑战。

4. 冰川和雪量的减少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和积雪的消退。

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造成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变化等问题。

影响因素的分析冬季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1.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进而加速全球变暖。

2. 自然气候循环自然气候循环也对冬季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引发全球气候的长期变化。

3. 地球表面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砍伐等会改变地球的表面,进而影响气候模式。

例如,城市化和土地开垦会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到海平面的上升,再到生态系统的破坏,无一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一层“保温被”,导致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

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威胁粮食安全。

海平面上升则会淹没沿海地区,导致大量人口迁移。

生态系统的失衡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能源领域,我们应加快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这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优化能源管理,我们可以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满足更多的需求。

交通领域的变革也势在必行。

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优化,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交通的合理性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农业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精准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增加土壤的碳储存能力。

同时,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领域需要加强节能减排。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进行改造或淘汰。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绿色发展。

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管理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管理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管理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应对方面,探讨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一、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遏制气候变化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我们可以积极推广能源的高效利用,如提倡使用能源效率高、排放较低的设备和技术,鼓励节约能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其次,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依赖化石燃料带来的碳排放。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低碳交通方式,如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应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对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的研究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低碳产业提供支持和发展空间,推动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普及。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共同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三、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应对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应对工作,及时掌握气候变化的动态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气象和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全面、准确地监测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应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对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科学评估,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成果仅供参考应对气候变化动态第5期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2016年12月7日北京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主要观点北京市近50年气温升高明显,平均每10年升高0.44℃,且低温升幅快于高温升幅,即冬季升温高于夏季升温。

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总量相比20世纪减少,高温少雨特征显著。

此外,高温、暴雨、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

持续高温干旱、极端气候的增加,可能对本市水资源、能源、农业和人体健康等领域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是导致水质降低、农产品质量下降和公共健康疾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本市需加大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去2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近年来温度上升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意义重大。

北京作为首都,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对于城市层面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示范效应。

本文通过对本市1961~2015年较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实证研究1,得出本市近50年气温升高、21世纪较20世纪降水总量偏少的气候特征,以期为本市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有效地评估和预防气候事件带来的影响提供借鉴。

一、本市近50年来气温整体升高,21世纪降水总量偏少(一)平均气温显著升高。

1961~2015年本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44℃,是全国同期增温速率(每10年升高0.28℃)的1.6倍和全球近60年平均升温速率的3.7倍(每10年升高0.12℃),是我国变暖较明显的区域之一。

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增加主要是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此后一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本市气温总体特征与我国气温变化一致。

2014年本市平均气温为12.5℃,为1951年以来第1高值年,比近十年平均偏高1.0℃。

图11961~2015年北京年平均气温、年均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距平值2变化(单位:℃)1本文的所有气象数据均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2距平值:在气象上,主要是用来确定某个时段或时次的数据,相对于该数据的某个长期(1981-2011年)平均值的差(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幅大于最高气温的增幅。

1961~2015年,本市年平均最高气温每10年上升0.22℃,仅为年均温增幅的一半。

年平均最低气温每10年上升0.63℃,远高于年平均气温(0.44℃),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的近3倍,表明本市近50年来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即冬季增温幅度高于夏季,本市未来的冬天可能会呈现温度持续升高、冬季时间变短的情况。

(三)本市近20年来高温少雨特征明显,本世纪以来降水总量相比20世纪明显减少。

本市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多雨阶段,年平均降水总量整体趋于平稳,有少量下降但不明显;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为整体少雨阶段,近10年有升高趋势。

第二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平均每10年降水减少2.5毫米。

此外,反应降水强度的年降水日数(≥0.1毫米的降水日数)、大雨日数(≥25mm降水日数)等指标也呈逐渐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减少速率为每10年1.3天,进入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更加明显。

图21961~2015年北京市年均降水变化(单位:mm)二、极端气候事件增加趋势明显(一)基本概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即在一特定地点和时间内发生概率极小(≤10%)的天气现象。

如极端高或低的温度、极强的降水量、洪涝、飓风等。

(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上升明显,且极端高温频率增多。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每10年上升0.20℃,最低气温每10年上升0.38℃,极端低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

2000年以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值。

而本市高温(≥35℃)发生频次自2000年开始明显增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多次出现高温事件。

图3北京地区1961-2015年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逐年变化曲线(单位:℃)图3北京市1980-2012年极端高温出现频次(三)极端温度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除延庆外,本市大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距平大于平均值,即山区气温低于平原地区。

其中本市极端最高温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形成明显的热岛效应,向外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集造成的,而西北部由于海拔偏高和植被覆盖率高,相对温度低。

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的是通州地区,其原因与人口、产业和建筑逐步集聚相关。

图4北京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距平值空间分布(单位:℃)(四)近20年来极端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

本市日最大降水量长时间尺度变化与年均降水总量变化类似,即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较高极端降水量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为低极端降水总量阶段。

近年来,本市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加强,尤其日最大降水量增加趋势表现更为明显。

图5北京地区1961-2015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逐年变化曲线(单位:mm)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呈西低东高。

本市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分布大值区和上升趋势最明显地区的分别是顺义区、房山区和石景山区,说明以上地区受到的大雨危害较其他地区概率更大。

综合来看,本市城区、城区东北部和房山南部面临的极端降水灾害性风险最高,是灾害应急管理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图6北京市日最大(a)、连续5日(b)最大降水量距平值空间分布(单位:mm)三、气候变化对本市各领域的影响(一)对水资源领域的影响。

本市近50年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导致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加大,使得本市阶段性干旱风险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同时,极端强降雨事件增加了面源污染的风险,有可能威胁水质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

此外,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发生前,本市城市雨污合流排水管网排水标准多为一年一遇(36毫米/小时),远低于极端降雨标准(70毫米/小时),在强暴雨期间造成了较大损失3。

近年来本市加强了城市排水系统改造,面对今年7.20更大强度的暴雨,灾害损失明显减少。

但未来本市可能面临更高强度的极端降水,排水系统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对能源领域的影响。

受气候变暖及热岛效应的影响,本市夏季制冷电力负荷达到2074万千瓦,其中空调用电占电力负荷的40%以上,随着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增加,本市夏季电力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今年夏季本市居民用电增长近30%),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障将面临更大压力。

但是由于冬季气候变暖,单位面积供暖能耗进一步下降,1961~2010 3顾孝天,李宁,周杨,吴吉东.北京“7.21”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思考.自然灾害学报,2013,22(2):1-6.年华北区域的冬季采暖度日4以67.7度•日/10年的速率持续减少。

(三)对交通领域的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冰雪、强降水和大雾,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极端气候事件对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直接影响,如强降水造成积水路面、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等;二是极端气候事件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如冰雪天气造成道路湿滑、大雾天气造成视线障碍等,造成行车不畅或者发生交通事故。

(四)对农业领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会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根据钱凤魁等5的研究结果,气温每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平均缩短17天,玉米的生育期平均缩短7天,但是暖冬使得农作物前期生长旺盛,可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大危害,造成产量减产。

冷冬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2000年本市初冬极端低温严寒造成北京小麦冻死10%-20%,2009年初冬强剧烈降温和持续极端低温、春季低温霜冻等异常气候导致当年全市小麦减产9.7%6。

(五)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据市气象局和卫生局报告,本市近年遭受的高温热浪、寒潮等极端气候明显增多,与大气污染物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叠加,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本市夏季气温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数增加,日均气温升高与大气污染物升高导致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就诊人数急剧升高7。

四、几点建议4采暖度日数指室内基准温度18℃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

5钱凤魁,王文涛,刘燕华.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20-24.6叶彩华,栾庆祖,胡宝昆.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0,38(15):8018-8026.7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肺癌发病率5年增70%本周开始启动雾霾与健康监测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本市提出了在202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这需要本市在“十三五”时期加大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引导公众科学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

(一)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精准提升重点领域能效,合理控制航空、工业、宾馆饭店、高等院校等领域过快增长,提升空调等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改进供暖方式和标准。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力度,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屋顶光伏发电。

加强对不合理用能单位和用能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二)提高基础设施适应能力,增强极端气候应急能力优化排水、交通、能源、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命线建设标准和抗灾等级。

科学规划城市通风廊道、疏通河湖水系脉络,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根据气候变化因素调整防灾减灾方案和能力,强化灾害分析和模拟演练,提高气象气候预报可信度。

(三)引导公众科学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通过举办节能宣传周、低碳主题日、低碳峰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和传播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引导公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自觉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政策研究部:杨晓燕贾秋淼)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号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970室联系电话:89152402联系人:杨晓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