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篇鉴赏-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
苏轼很赏识他的诗文。
他的诗与苏轼的诗同样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有“苏黄”之称。
他与秦观,张耒[lěi]、晁补之又一同拜学在苏轼门下,成为有名的苏门“四学士”。
他主张拾取古人的陈言入诗,号称“点铁成金”。
他做过秘书省的校书郎(校对书籍的官吏),后被贬官,流放西南荒僻地区,死在贬所。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清,与其他词人写伤春的词相比,它的构思比较别致,描绘得生动、形象、含蓄,具有诗意,令人爱读。
词的上片写春天归去。
开头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是说春天不知归去何处,我寂寞得没有地方可以游玩。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假使有人告诉他春天的去处,他就把她叫回来同居共处。
人怎么会同春天“同住”呢?这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拟人化(即把事物比作人来写)的手法。
作者运用这样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烈的留恋感情。
下片写他寻觅不到春天的失望心情。
在他看来,春天一去,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她的去向。
他天真地想到,黄鹂(黄莺)在春夏之间活动,应该知道春天的去处,因此,应去“问取黄鹂”。
黄鹂成天飞来飞去的歌唱。
它那婉转的歌声,虽然很动听,可是并无人能够理解。
问的结果,还是一无所得。
只有眼看黄鹂顺着风势,飞向蔷薇花丛那边去。
他仍然找不到春天。
“问取”,作问解。
“百啭”,鸟儿婉转的鸣叫声。
“因风”,顺着风势。
从这首词本身来分析,并不能看出它的写作背景。
冬去春来,春归夏到,这本是自然常规。
作者为什么却对“春归”表现出这种非同一般的惜春、恋春、伤春的深厚感情呢?原来春天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追求春天即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蓬勃的生机。
联系作者的身世看,作者晚年,曾两次被贬官,流放到我国西南荒僻地区,度过十年类似管制的生活;最后,他死在宜州(今广西省宜山县)贬所。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③【注释】①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②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③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到哪里去了呢?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一点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就应把它召唤回来住在一起。
春天无影无踪,有谁能知道它的去向?除非问取枝头的黄鹂。
可是,黄鹂宛转地啼叫着,它顺着风势,飞过了蔷薇。
【集评】宋·胡仔;“《复斋漫录》云:“王逐客送鲍浩然之浙东长短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用其意以为诗,断章曰:‘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
’苕溪渔隐曰: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体山谷语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这首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爱、留恋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古典诗词中以惜春为主题者比比皆是,作者立意新颖,构思曲折。
以丰富新奇的想象,把对春光的眷恋、珍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黄鹂掠过蔷薇作结,余味无穷。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1. 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唤来。
取,语助词。
3.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呵,渐渐消失了你的脚步悄悄地,谁也看不见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呼唤春神归来,与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踪迹?除非,去问一问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的百啭千啼?顺着风儿,它飞过了蔷薇。
【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春”的咏调。
其意境似乎很熟悉,在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欧阳永叔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中都可看到此词的影子,但细细品味,此词又不是前哲之词的简单综合与复制,而是在揉进了黄山谷的个人遭际,对前词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新词。
黄庭坚在作诗方面提倡“点铁成金”,此词之作,也有此意,而且可以视为点金银而成为更宝贵的宝石。
如果说,王观之词妙在以美人与美景之间比喻的新奇,永叔之妙在揭示一位贵妇人心灵深锁之“深”字,山谷此词则妙在将“春”字赋与某种品格,深刻刻画了她的寂寞无奈。
至于这种品格到底喻指什么,却又让人有似此又彼,既确定又不确定之感,而不似前二者之或写山水、或写贵妇之明确。
此词若设题目,当作“咏春”,或作“春之寂寞”,故词人起首便发问:春,你就要归去了,你要归往何处呢?可是,世人又有谁能知道春的归路呢?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受到人类顶礼膜拜的“春”却无人知其归处,此诚可悲可叹之一也;而春只得独自寂寞地走在自己的归路上,可悲可叹之二也。
“寂寞”二字为全词之眼,亦是春这总体形象之概括;词人明知无人可知“春”之归处,偏偏去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的话,请你务必留住美好的“春”吧!明知其不可却偏要作此假设,更增加了可悲可叹的委婉深曲,此为其三。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婉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创作背景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同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作品酒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剥夺抽象化的春以具体内容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深感孤独,深感无处寻得宽慰,象丧失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体会,充分反映出来春天的调皮和春去的可是,给读者以猛烈的病毒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回。
词人从幻想中返回现实世界里去,察觉到无人懂春天的何人,春天不可能将被唤回去。
但词人仍存有一线希望,期望黄鹂能够晓得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掉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回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整体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悲惨的感情。
全词的构想十分绝妙:作者无人知晓春归属于何处,一心必须向别人求教;无人故曰时,又向鸟儿求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认知,这比存有反问无答更荡妇。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道”,东山再起飞走。
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发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一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
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
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那边去了。
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赏析二作者:佚名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如下: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归去,作者由此感发内心的寂寞和惆怅,以及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上片写的是春天归去无处寻的无奈,下片则转入到对于春天归去的遐想。
作者先是幻想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同住,这种奇思妙想对于表现作者的惜春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作者又将希望寄托到黄鹂身上,希望黄鹂能够知道春天的踪迹,将春天唤回来。
但是黄鹂的婉转啼声无人能解,这更加重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这更加重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如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全词内容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译文: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到一片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喊它回来和我们一起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然而没有人能够理解它的意思,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这首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追寻与留恋。
上阕开篇便发出疑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究竟去了哪里?为何寻不见它离去的道路?一个“寂寞”,凸显出词人寻春不得的失落与怅惘。
接着词人突发奇想,“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要是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把它叫回来,让它和我们一同居住。
这两句充分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不舍,渴望留住美好的春光。
下阕承接上阕,继续探寻春的踪迹。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天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谁能知晓它的去向呢?或许只有去问一问黄鹂鸟。
词人把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期待从它那里得到春天的消息。
然而,“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鹂鸟虽然千啼百啭,却没有人能听懂它在说什么,最后它趁着风飞过了蔷薇花丛。
这一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春天或许就在那蔷薇花丛的后面,又或许已经彻底离去。
整首词构思巧妙,通过问句层层推进,将词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词中的意象如黄鹂、蔷薇等,也为词作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和韵味。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词人内心对春天消逝的困惑和无奈直接呈现出来。
“寂寞”一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冷清,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他四处寻找春天的痕迹,却毫无所获,那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这是词人的一种幻想和渴望。
他多么希望有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向,然后把春天叫回来,让它永远留在身边。
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清平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前言】《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
此词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鉴赏】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鉴赏及译文答案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鉴赏及译文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鉴赏及译文答案《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黄庭坚这是一首惜春词,全词构思独特,表达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春归何处》古诗_作者黄庭坚_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片以凄婉的笔法,从探寻春天的踪迹落笔,将春拟人化,感叹春天的悄然离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的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的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词人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词的下片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笔法也更加曲折多变。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作者想到黄鹂定会知道春天的消息,于是向黄鹂询问,但又担心黄鹂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
这一问一答,不仅使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也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最后两句,词人以黄鹂“飞过蔷薇”这一景象,暗示春天已经悄然离去,而自己的寻觅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蔷薇花的开放,不仅象征着夏天的到来,也象征着词人心中的希望破灭。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等,将春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同时,词中还通过描写黄鹂的叫声和蔷薇的开放,暗示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惜春词。
它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黄庭坚词作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清平乐》是黄庭坚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7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句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呼唤。
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清平乐宋黄庭坚
清平乐宋黄庭坚清平乐宋黄庭坚各位同学,学习古诗是我们需要的,看看下面的清平乐宋黄庭坚相关资料吧!清平乐宋黄庭坚【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清平乐》【内容】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一、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词意解析1. 上阕-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开篇词人以问句起笔,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春天离去后,四周一片寂寞,没有留下它的行踪。
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和失落。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词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就把春天叫回来,和自己住在一起。
这种想法天真而又充满诗意,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希望春天能永驻人间。
2. 下阕-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春天的踪迹谁也不知道,除非去问那黄鹂鸟。
黄鹂鸟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它的歌声似乎能带来春天的消息。
词人在这里把寻找春天的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黄鹂鸟婉转地啼叫着,但是没有人能听懂它的歌声,它就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意味着夏天即将到来,春天已经远去。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试图从黄鹂那里寻找春天踪迹却最终失败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
三、艺术特色1. 拟人手法的运用- 全词将春天当作一个有情感、有行踪的人来写。
如“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春天具有了生命,同时也更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深情。
2. 以景结情- 结尾“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黄鹂飞过蔷薇的景象作结。
在词意上,蔷薇花开表示春去夏来,黄鹂的飞走也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词人的情感在这一景象中得到了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3. 词风清新自然- 黄庭坚的这首词语言浅近直白,没有过多的雕琢。
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消失、寻找春天的过程等,都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富有诗意。
例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简单的话语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怅惘的氛围。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及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创作背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名篇鉴赏: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
坚
篇一:宋词《清平乐·春归何处》拼音及解释整理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qīngpínglèchūnguīhéchù
清平乐·春归何处
huángtíngjiān
黄庭坚
chūnguīhéchùjìmòwúxíngl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ruòyǒurénzhīchūnqùchùhuànqǔguīláitóngzhù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chūnwúzōngjìshuízhīchúfēiwènqǔhuánglí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bǎizhuànwúrénnéngjiěyīnfēngfēiguòqiángwēi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篇二:李煜《清平乐》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阅读答案
其一: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3分)其二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3分)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其三: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5、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6、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
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1、“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
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3、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4、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
5、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6、展开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象”“用典”“拟人”。
)
篇三:《清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