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在MAPK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作用

合集下载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与Toll样受体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与Toll样受体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与Toll样受体旷思思【摘要】解脲支原体(UU)是泌尿生殖道常见的、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泌尿生殖的多种炎性疾病有关.近年研究表明,UU感染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病变亦相关,然而UU感染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UU细胞膜中含有丰富的脂蛋白,称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LAMPs),可能是UU 中的重要病原相关模式分子,LAMPs可与宿主细胞上特定的Toll样受体(TLRs)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启动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转录,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机体炎性反应,这可能是UU重要致病机制,也是近年研究热点.综述UU感染与HPV感染相关性,以及UU的LAMPs及其与TLRs关系的最新研究.%Ureaplasma species (Ureaplasma parvum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lower urogenital tract of healthy human as a kind of important opportunistic Bacteria. It is proved Ureaplasma spp.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acute and chronic infections of the urogenital tract.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ureaplasma infection may be involved in HPV infection and cyt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cervix, but the roles of Ureaplasma play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PV-positive and abnormal cytology of cervix are still unclear. The plasma membrane of Ureaplasma species contains a lot of lipoprotein, called 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LAMPs),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The LAMPs of Ureaplasma species can bind to specific TLRs of host cells, activating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starting gene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nreleasing a variety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trigger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f the host. This progress may be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Ureaplasma species. Here, we will review the association of Ureaplasma species infection and HPV inf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LRs and The ureaplasma 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1(038)006【总页数】5页(P500-504)【关键词】解脲支原体;细菌黏附;膜蛋白质类;Toll样受体;人乳头瘤病毒【作者】旷思思【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解脲支原体(UU)是从人体中分离并能自身繁殖的13种支原体之一,属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

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参与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许多不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一直都是生物学界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一、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概述生物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由不同种类的脂质分子和其他膜蛋白质构成。

生物膜中的脂质分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形成一种微环境,同时也是许多信号分子的载体。

信号分子是一类控制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特定的信号通路,修饰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生物分子的活性。

受体是生物膜上的一类介质,是信号分子与细胞之间的桥梁,通过它们,信号分子可以与细胞内的一系列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信号通路。

形成“信号背景噪声”是细胞膜上的信号通路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生物膜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在信号通路中,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是最初的一步。

许多研究表明,受体的分子结构和生物膜内脂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使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解析了许多受体和膜蛋白质的结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揭示受体表面的静态结构,而无法反映其内部的动态变化,也无法直接观察到受体与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信号通路中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能够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内的动态运动过程。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改进计算方法和硬件条件下拥有巨大潜力。

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体的动态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信号转导的影响,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赵芳;孙莹璞【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09(028)005【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真核细胞将胞外信号转导至胞内引起细胞反应的一类重要信号系统.此通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凋亡及细胞问的功能同步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脂肪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RK1/2,JNK和p38 MAPK三条通路通过独立作用及复杂的协调作用,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其调节作用具有多样性.【总页数】4页(P301-304)【作者】赵芳;孙莹璞【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研究 [J], 赵江博;田佳宁;程萌旗;陈德胜2.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COX-2抑制剂联合顺铂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J], 曹少祥; 李华顺; 谭海洋; 罗良弢3.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COX-2抑制剂联合顺铂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J], 曹少祥; 李华顺; 谭海洋; 罗良弢4.DH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分析 [J], 姚晓媛;宋晓环;王忠超;钟志伟5.补肾活血方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p38MAPK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J], 孙正平;梁灿德;吴少鹏;邓崇礼;李参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原真菌中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病原真菌中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病原真菌中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帅陈晨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第11期摘要:信号通路对于细胞生理指标变化具有调控功能,不同的信号通路对于细胞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综述了MAPK信号通路在形态建成、细胞生长、胞壁合成以及应答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HOG途径、Mkc1途径、Cek1和Cek2途径,以及Fus3/Kss1-MAPK信号通路和Slt2-MAPK级联通路等方面阐述了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病原真菌;MAPK信号通路;细胞行为;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7)11-0119-04Abstract:Signal pathways have regulatory functions for changes of cell physiological indexes,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on cell behavior are different. The important roles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in morphogenesis, cell growth, and cell wall synthesis and response pressure were reviewed. Advances in MAPK Signaling Pathway in Pathogenic Fungi were summarized from HOG pathway, Mkc1 pathway, Cek1 and Cek2 pathway, and Fus3/Kss1-MAPK signaling pathway and Slt2-MAPK China Unicom and other aspects.Key words:pathogenic fungi; MAPK Signaling pathway; cell behavior; research progress信号通路是指能将胞外的信号经细胞膜传入胞内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

MAP3K1在肿瘤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AP3K1在肿瘤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AP3K1在肿瘤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MAP3K1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MAP3K)家族的一个成员,调节细胞凋亡、生存、迁移、分化等多重作用。

MAP3K1既可以调节蛋白质磷酸化,又参与泛素-蛋白酶系统。

全长MAP3K1调节细胞迁移,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酶切生成的C-端片段包含激酶结构域促进细胞凋亡。

MAP3K1调节细胞命运的重要功能,意味着其可能是控制癌症的靶点。

近期的大量基因组学研究,MAP3K1基因拷贝数异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无效突变,发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癌症。

认识MAP3K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改变,为研究肿瘤细胞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癌症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进化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网络的重要调节者,在细胞生理学中起到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

可以被多种刺激激活,几乎在所有细胞中调节重要功能。

这一信号转导网络包括3条连续的磷酸化步骤:MAP3Ks→MAP2Ks→MAPKs。

人源MAP3K1(MEKK1)是一种196kDa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其他的MAP3Ks相比较,除了保守的激酶结构域以外,MAP3K1具有SWIM、RING、UIM结构及相关功能[2]。

研究表明,MAP3K1参与多种正常细胞和癌症细胞的细胞生存、凋亡、运动、迁移。

最近,关于Map3k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的研究在多种癌症的遗传分析研究中展开。

1 MAP3K1结构MAP3K1的激酶结构域位于氨基酸残基的羧基端。

MAP3K1选择性磷酸化和激活MAP2K4,依次磷酸化和激活JNK[3]。

MAP3K1也能磷酸化和激活MAP2K1/2和MAP2K7,依次分别磷酸化和激活ERK1/2和JNK[4]。

激酶结构域上游是一个保守的Caspase-3酶切位点和一个泛素作用序列[5]。

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APKs通路的活化

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APKs通路的活化

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APKs通路的活化孙铁铮;吕厚山;药立波;袁燕林;关振鹏;张育军【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00(016)006【摘要】目的:研究I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信号转导中MAPKs激活情况.方法:原代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NF-α短时间内引起RA FL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状态变化,及其对MAPKs家族成员活化的浓度效应和时相特点.结果:INF-α可以瞬时引起RA FLS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并在短时间内激活MAPKs通路(ERK2、JNK2、P38为主),不同浓度梯度TNF-α作用显示:10 U/ml时对ERK2、JNK2即可达到峰值活化,100 U/ml时P38达到最大活化.时间上,ERK2、JNK2、P38的活化分别在TNF-α作用后5 min、15 min、15 min最明显.结论:INF-α在RA FLS 信号转导中,可以瞬时导致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并同时激活MAPKs 3条通路,但是MAPKs 3个亚家族成员的活化具有异质性.【总页数】4页(P329-332)【作者】孙铁铮;吕厚山;药立波;袁燕林;关振鹏;张育军【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44;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生化系,西安,710032;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相关文献】1.汉黄芩素通过激活活性氧簇介导的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J], 王慧莲;孟庆良;李松伟;王济华2.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细胞HIF-1α的表达抑制其对RANKL/OPG 信号通路的活化作用 [J], 王成强;何盛茂;谢小波;李奇3.绵羊肺炎支原体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通过Toll样受体2激活MAPK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表达的研究 [J], 白帆;吴金迪;王晓晖;吕天星;王艳芳;郝永清4.黄芩苷对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TNF-ɑ及MAPK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 [J], 周晓;李垚;王晨5.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沙眼衣原体诱导前炎因子的产生(英文) [J], 程文;陈凡;余平;钟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摘要: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引发肺炎和气道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MP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MP感染模型,使用绵羊肺支上皮细胞系进行研究,观察细胞存活率、氧化应激指标、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阐明MP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引言:MP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MP感染可引发气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及过敏性哮喘等。

氧化应激和凋亡是MP感染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而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扮演关键的角色。

方法:采用绵羊肺支上皮细胞系进行实验,建立MP感染模型。

通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MP感染处理,对比两组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后实验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检测发现,MP感染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等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增加。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后实验组细胞中p38、JNK 和ERK等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而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这提示MP感染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P感染能够导致绵羊肺支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凋亡。

进一步研究发现,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MP感染激活了MAPK信号通路,使细胞的凋亡程序启动。

结论:本研究探究了MP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发现MAPK/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练习题集四套题

细胞信号转导练习题集四套题

细胞信号转导练习题集四套题细胞信号转导第一套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1、Ca2+在细胞信号通路中是()A. 胞外信号分子 C. 第二信使B. 第一信使 D. 第三信使2、动员细胞内源性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cAMP C. IP3B. DAG D. cGMP3、细胞通讯是通过()进行的。

A. 分泌化学信号分子 C. 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B. 与质膜相结合的信号分子 D. 三种都包括在内4、Ras蛋白由活化态转变为失活态需要( )的帮助。

A. GTP酶活化蛋白(GAP) C.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B. 鸟苷酸交换因子(GEF) D. 磷脂酶C-γ(PLCγ)5、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

A. 磷脂和Ca2+ C. DAG和 Ca2+B. IP3和 Ca2+ D. DAG和磷脂6、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作用是()。

A. 抑制Ras蛋白 C. 抑制G蛋白B. 激活Ras蛋白 D. 激活G蛋白7、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是()。

A. 蛋白激酶G(PKG) C. 蛋白激酶C(PKC)B. 蛋白激酶A(PKA) D. MAPK8、NO信号分子进行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cAMP C. IP3B. DAG D. cGMP9、在下列蛋白激酶中,受第二信使DAG激活的是()。

A. PKA C. MAPKB. PKC D. 受体酪氨酸激酶10、在RTK-Ras蛋白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的()残基可被细胞内的含有SH2结构域的信号蛋白所识别并与之结合。

A. Tyr C. SerB. Thr D. Pro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11、生成NO的细胞是血管平滑肌细胞。

()12、上皮生长因子(EGF)受体分子具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

()13、Ras蛋白在cAMP信号通路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14、Ras蛋白结合GTP时才能导致Raf蛋白的活化。

MAPK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分化

MAPK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分化

MAPK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分化
MAPK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分化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真核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ERK、p38和JNK三条途径,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应答和生理病理过程.该文重点讨论了MAPK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其中ERK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具有多样性,随分化进程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调控功能,p38和JNK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脂肪细胞分化发挥相异的调节作用.MAPK信号转导与脂肪分化的紧密联系,使其可能成为调控与脂分化密切相关的代谢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一条关键通路.
作者:周华蔡国平 ZHOU Hua CAI Guo-Pi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刊名:生命的化学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EMISTRY OF LIFE 年,卷(期): 2006 26(6) 分类号: Q2 关键词: MAPK信号通路 ERK p38 JNK 脂肪细胞分化。

MAPK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

MAPK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

MAPK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MAPK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它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MAPK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重点阐述MAPK在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一、MAPK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MAPK信号通路包括三个主要部分:MAPK激酶、MAPK和底物。

MAPK激酶家族包括ERK、JNK和p38,MAPK家族包括ERK、JNK、p38、ERK5和ERK7/8,底物则是处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部位的信号蛋白。

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MAPK信号通路中,MAPK激酶通过磷酸化活化MAPK,MAPK通过磷酸化底物进行信号转导。

MAPK的底物包括转录因子、酶、神经元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

这些底物的磷酸化状态可以调控细胞的基础代谢和信号传导。

二、MAPK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神经发育是复杂的过程,需要神经元的迁移、增殖和分化等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MAPK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ERK激酶家族在神经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ERK在胚胎发育中参与后脑干节区域的生长分化;在新生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抑制ERK激酶会导致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的缺陷。

此外,MAPK信号通路在神经元轴突导向和突触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JNK激酶在轴突引导中起作用的研究表明,JNK-1在突触形成和胚胎时期的神经元增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MAPK在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突触可塑性、记忆形成和学习等过程。

MAPK信号通路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的信号刺激下,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调节突触可塑性。

在长期增强型突触( LTP) 中,NMDA受体的激活将导致MAPK/ERK和PKA途径的激活,从而增强突触连接和记忆形成。

mapk通路相关蛋白基因

mapk通路相关蛋白基因

mapk通路相关蛋白基因
Mapk通路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个信号转导途径,负责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

Mapk通路中有许多关键蛋白质,它们协同作用,构成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以下是mapk通路中一些重要的相关蛋白基因:
- MAPK1:又称为ERK2,是Mapk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质之一。

它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

- MAPK3:又称为ERK1,是Mapk通路中的另一个关键蛋白质。

它与MAPK1协同作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等生命活动。

- MAPK8:又称为JNK1,是Mapk通路中的另一个关键蛋白质。

它参与调节细胞的凋亡、应激反应等生命活动。

- MAPK14:又称为p38,是Mapk通路中的另一个关键蛋白质。

它参与调节细胞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生命活动。

这些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炎症性疾病等。

因此,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MAPK信号通路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MAPK信号通路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MAPK信号通路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MAPK,全称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分子。

如今,MAPK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MAPK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激活方式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一、MAPK信号通路基础知识MAPK信号通路包括三个级别,分别为MAPKKK、MAPKK、MAPK。

其中,MAPKKK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活激酶激活激酶(MAP3K/MAPKKK)、MAPKK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活激酶(MAP2K/MAPKK)、MAPK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这三个级别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MAPK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方式还包括不同的途径。

一种途径为经典MAPK信号通路,另一种途径为非经典MAPK信号通路。

经典MAPK信号通路主要由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组成,而非经典MAPK信号通路则包括JNK、p38、ERK5等几种。

二、MAPK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MAPK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MAPK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以及耐药性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肿瘤细胞增殖中,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会促进下游的细胞周期蛋白的活化,导致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同时,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因此,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已被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中。

在肿瘤转移方面,MAPK信号通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显示,肿瘤转移过程中大部分与MAPK信号通路有关。

如Cao等人在2019年的研究中指出,当ERK信号通路被激活时,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因此,阻断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抑制癌细胞转移的有效手段。

三、MAPK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MAPK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MAPK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功能

MAPK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功能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功能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蛋白质切割如酶原激活和caspases激活等。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如激酶MAPK和转录因子CREB,Jun等,而有些蛋白质相反,在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如转录因子IκBα的抑制活性。

蛋白质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调节功能/活性并进而影响细胞的很多生命过程。

我们在这里仅仅重点介绍MAPK超家族蛋白质的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对一些重要生命过程的调节。

MAPK超家族信号转导途径MAPK超家族包括三个亚家族:ERK1/2,JNK/SAPK和p38 MAPK。

近10年来,利用培养的可分裂/分化的细胞系对MAPK超家族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发表在诸如NATURE,SCIENCE,CELL,JBC,PNAS等著名杂志上,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ERK1/2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信号进行传导,而JNK/SAPK信号转导途径和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多种类型的细胞应激信号进行传导。

当然这种划分是不很严格的,尤其是对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一般地说,一种细胞外信号可以通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号转导途径传导,而一种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传导一种或一种以上细胞外信号。

信号转导途径间还存在crosstalk。

1.SAPK/JNK途径SAPK/JNK途径传导细胞应激,炎性细胞因子,紫外线,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渗透压应激等信号。

MEKK1,SEK1/MKK4/JNKK(Ser219/Thr223),SAPK/JNK(Thr183/Tyr185)激酶依次被激活。

活化的SAPK/JNK 激活转录因子c-Jun(Ser63/Ser73),c-Jun结合到TRE/AP-1元件启动转录;活化的SAPK/JNK也可激活转录因子ATF-2/CRE-BP1(Thr69/Thr71),ATF-2结合到AP-1和CRE DNA反应元件启动转录;活化的SAPK/JNK还可激活转录因子Elk1。

MAPK信号途径调控小菜蛾Bt Cry1Ac毒素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MAPK信号途径调控小菜蛾Bt Cry1Ac毒素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MAPK信号途径调控小菜蛾Bt Cry1Ac毒素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害虫,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小菜蛾繁殖力强和世代周期短的特点使其能对各种杀虫剂快速进化产生抗药性,这使得小菜蛾的治理问题日趋严重。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它在产胞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杀虫晶体蛋白,对多种靶标害虫具有高效专一的毒杀作用,而且不同的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也被转入到了多种重要的大田作物中(Bt作物),这在控制田间害虫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Bt制剂及Bt作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可避免的导致害虫对Bt产生高抗性。

因此,阐明害虫对Bt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对于Bt可持续应用和田间害虫抗性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小菜蛾是第一个被报道在田间对Bt制剂产生抗性的害虫,而且小菜蛾全基因组测序也已完成并对外公布,这使得小菜蛾成为研究昆虫对Bt抗药性分子机制的模式昆虫。

本实验室前期小菜蛾Bt抗性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小菜蛾对Bt Cry1Ac抗性与经典的Bt R-1抗性基因座内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上游的Px MAP4K4基因转录激活后反式调控多个中肠Cry1Ac抗性基因差异表达相关。

这些抗性基因包括位于Bt R-1抗性基因座内的多个ABC转运蛋白基因(Px ABCC1-3)和位于Bt R-1抗性基因座外的碱性磷酸酶基因(Pxm ALP)和ABC转运蛋白基因(Px ABCG1)。

然而,MAPK信号途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四级信号级联放大(MAP4K-MAP3K-MAP2K-MAPK)的调控网络,其中具体哪些激酶受到MAP4K4的激活从而参与调控Bt Cry1Ac抗性基因的差异表达目前仍不清楚。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组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技术对小菜蛾MAPK信号途径及其在Bt Cry1Ac抗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2-2694(2008)11-1074-03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何 军,吴移谋中图分类号:R375 文献标识码: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770115)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B2005-089)资助通讯作者:吴移谋,Email:yim ou wu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衡阳 421001支原体(M y cop lasma )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具有基因组小,G+C 含量低,呈高度多形性,生物合成及代谢能力有限等特征。

然而在无细胞壁保护的支原体膜表面却存在着大量的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lip -id -associated m em brane proteins,LAMPs),其可能是介导支原体黏附宿主表面、进而入侵宿主细胞以及导致宿主细胞受损和凋亡的物质基础112。

因此对支原体LAM Ps 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 支原体LAM Ps 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支原体的细胞膜是其与胞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结构。

其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和膜蛋白组成,膜蛋白可分为膜本体蛋白和外周膜蛋白两类。

膜本体蛋白不同程度地镶嵌在脂质双层之间,而外周膜蛋白主要通过次级键结合于细胞膜上。

两者称为LAM Ps,也有文献称之脂蛋白或T XLP(因其疏水特征存在于TX -114提取相中)122。

支原体LAMPs 相对于细菌的膜蛋白较为丰富,LAM Ps 大量的存在可能与浆膜外周间隙的缺乏有关,其分布多呈不对称性,且多半为/内向0的,而其/横向0运动则受膜内脂类物质物理状态的制约。

研究表明LAM Ps 的结构与其它细菌的脂蛋白相似,其蛋白N 端含有甘油二脂-半胱氨酸结构,通过甘油二脂的脂肪酸链而锚定于细胞膜上,绝大部分支原体中半胱氨酸残基未被酰化,其NH 2以自由末端的形式存在,而在细菌脂蛋白中,该氨基常与长链脂肪酸结合,这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不同于细菌脂蛋白的原因之一。

MAPK信号途径简介

MAPK信号途径简介

1.1哺乳动物MAPK途径的发现80年代早期,研究者发现PDGF和EGF 刺激可以诱导一个42KD蛋白Tyr基团磷酸化(1)。

后在佛波醇脂刺激的细胞中(2),在一些病毒转化的细胞中,均发现了相同的现象(3)。

与此同时的研究发现胰岛素受体在活化后可以激活一个42KDSer/Thr蛋白激酶(4),它的激活需要Tyr磷酸化和Thr的双重磷酸化。

研究者将其命名为MAPK(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不久,谜底接晓:这两项研究都揭示了一个独特的激酶的存在,它的激活需要其Tyr 和Ser/Thr基团同时被磷酸化(5)。

这个42KD蛋白,就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最早发现的MAPK 途径的核心成员之一-ERK1(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MAPK途径也因此得名(6)。

很快,与其高度同源的ERK2、ERK3相继被克隆,对哺乳动物MAPK途径的研究从此开始。

ERK被发现与酿酒酵母中的蛋白激酶Fus3、Kss1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揭示了单细胞酵母中MAPK途径的存在。

之后的研究在多种低等生物(如非洲栗酒裂殖酵母、白色念珠菌、镰刀菌)、植物(如燕麦、烟草)、高等生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中均发现MAPK途径发挥着作用。

这证实了MAPK这条古老的途径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都是保守的。

ERK的发现也是一个开端,研究者很快克隆了它的上游激酶(7)。

借助这条途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和酵母中MAPK途径成员、组织方式之间高度同源性,利用可进行基因组遗传学研究的酵母模型,与哺乳动物中的发现相互印证,终于勾勒出了MAPK 途径三酶级联反应的轮廓。

在近20年的时间内,MAPK途径成员相继被发现,相互作用相继被阐明。

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精细的网络,成为目前发现成员最多、关系最复杂,也是研究最详尽的途径之一。

它们参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死亡各个阶段的生理活动,调节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功能。

mapk signaling pathway的表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apk signaling pathway的表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apk signaling pathway的表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以及细胞的代谢等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激酶级联反应,Mapk信号通路可以将外部的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的生物学响应。

这种信号通路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发育、组织再生、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应激反应等。

在Mapk信号通路中,MAPK激酶被磷酸化激活,并通过磷酸化下游靶点分子来传递信号。

其中包括ERK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JNK (c-Jun NH2-terminal kinase)以及p38 MAPK等重要的成员。

这些成员可以被细胞表面的受体激活,以及其他的内部信号分子的激活。

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发育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它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对于组织发育以及器官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Mapk信号通路还参与细胞代谢、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基因表达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除了在正常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Mapk信号通路在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例如,某些突变体或过度激活的Mapk信号通路成员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形成以及侵袭转移等。

此外,Mapk信号通路还与中风、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Mapk信号通路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并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深入了解Mapk信号通路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网络、相互作用以及其潜在的药物靶点,以期为疾病治疗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鸡毒支原体病及其防治技术

鸡毒支原体病及其防治技术

鸡毒支原体病及其防治技术黄惠兴1,陈明望2,庄晓娜2,郑嘉莹2,李逸飞2,李天宇2通信作者(1.中山市黄圃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中山528400;2.中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中山528400;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由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鸡或火鸡呼吸道症状的疾病称为鸡毒支原体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寒冷季节患病率最高。

鸡毒支原体主要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感染下一代,且病禽终生带毒。

该病的发生通常伴随细菌病或病毒病的交叉感染,临床上常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禽类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养禽业的生产与发展。

阐述了鸡毒支原体的病原学特点、致病机制、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综合防控等一系列研究进展,对鸡毒支原体的综合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流行现状;疫苗;防治EpidemicstatusandcontroltechnologyofmycoplasmagallisepticumHUANGHuixing1,CHENMingwang2,ZHUANGXiaona2,ZHENGJiaying2,LIYifei2,LITianyu2correspondingauthor(1.HuangpuTownAnimalDiseaseControlCente,Zhongshan528400,China;2.ZhongshanAnimalDiseaseControlCenter,Zhongshan528400,China;3.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Mycoplasmagallisepticumdisease,alsoknownas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CRD),isadiseaseofrespiratorysymp tomsinchickensorturkeyscausedby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MGappearsperennialperiod,especiallyduringcoldsea sons.Itcanbeinfectedthenextgenerationthroughverticaltransmission.Onceinfected,thepoultrywouldcarryMGtilldeath(allthelives).TheoccurrenceoftheMGisfrequentaccompaniedbybacterialorviralinfections,whichleadtomisseddiagnosisormisdiagnosisinclinicalpracticeconstantly,thuslosttheoptimumtimingfortreatment,resultinginasignificantincreaseinthemortalityofpoultry,whichseriouslyaffectstheproductionanddevelopmentofpoultryindustry.Therefore,thispaperdescribesthepathogenic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sm,epidemiccharacteristicsandepidemicsituationdomesticandoverseas,clinicaldiagno sis,comprehensivecontrolofMG,providingareferenceforthepreventionandcureofMG.Keywords:mycoplasmagallisepticum;epidemicsituation;vaccines;preventionandtreatment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12.027 引言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又称为鸡败血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或垂直传播进入家禽体内,引起家禽产生呼吸道疾病[1],并可使家禽淋巴细胞萎缩坏死,免疫器官受损,产生免疫抑制,容易与其他病原进行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率增高,给全球家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在MAPK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作用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在MAPK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作用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在MAPK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作用摘要:支原体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 -associated mem -brane proteins ,LAMPs )其结构与细菌的脂蛋白结构相似,在支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APK 亚族主要包括ERK1/2,JNK,p38 和 ERK5,其中 ERK5 近年来被发现对细胞的生存、增殖、调节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这几条通路之间存在相互“对话”。

在传统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基础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给信号通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支原体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它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曲线与细菌相同,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老期[1]。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可归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中的一员,是一种最小的原核微生物[2]。

目前,该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由该病原引起的各类疫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3],M.bovis已成为影响养牛业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研究M.bovis对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研究证实,MAPKs 信号转导通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在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并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内具有生物进化的高度保守性,在低等原核细胞和高等哺乳类细胞内,目前均已发现存在着多条并行的MAPKs信号通路,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可使用不同的MAPKs信号通路,通过其相互调控而介导不同的细胞生物学反应。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脂质相关蛋白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EBL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脂质相关蛋白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EBL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脂质相关蛋白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EBL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王琪;汪洋;李媛;刘素丽;邵家日;陈莹;高丽萍;周长平;李春艳【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6(038)002【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经典的细胞信号通路之一,主要包括JNK、P38、ERK 3条信号途径.为明确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Mmm)的脂质相关蛋白(LAMPs)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胎牛肺细胞(EBL) IL-1β的分泌,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AMPs可以诱导EBL 细胞分泌IL-1β,并确定Mmm的LAM Ps刺激EBL细胞的最佳时间为6h,最佳剂量为1 μg/mL;将JNK、P38及ERK抑制剂分别加入培养的EBL细胞后,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将pCMV-HA-TLR2转染EBL细胞使其过表达和抗体封闭TLR2两种方式处理,并采用JNK、P38及ERK抑制剂分别处理EBL细胞,经检测过表达TLR2实验组的IL-1β mRN A表达水平上调,然而抗体封闭TLR2实验组的IL-1β mRNA表达水平下调,表明TLR2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IL-1β的分泌进行调控;采用牛IL-1β的ELISA试剂盒对细胞上清液中IL-1β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与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上述结果表明Mmm 的LAMPs可以诱导EBL细胞,激活TLR2依赖的MAPK信号通路,从而引起IL-1β的分泌.【总页数】5页(P87-91)【作者】王琪;汪洋;李媛;刘素丽;邵家日;陈莹;高丽萍;周长平;李春艳【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支原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支原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支原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支原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支原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2【相关文献】1.TLR2介导鸡毒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DF-1细胞表达IL-1β的研究 [J], 陈莹;汪洋;于颖;李媛;王琪;邵家日;王显兵;周长平;李继昌2.牛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胎牛肺细胞差异表达的转录组学研究 [J], 王显兵;辛九庆;马红霞;汪洋;李媛;邵家日;王琪;陈莹;周长平;于艳超;王莉莉3.牛支原体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胎牛肺细胞IL-1β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J], 刘素丽;汪洋;李媛;周玉梅;高利萍;邵佳日;王琪;陈莹;辛九庆4.TRIM9基因调控牛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EBL细胞IL-1β表达的研究 [J], 赵雅芝;潘巧;王显兵;郝文君;刘桐;王秀梅;辛九庆5.绵羊肺炎支原体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通过Toll样受体2激活MAPK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表达的研究 [J], 白帆;吴金迪;王晓晖;吕天星;王艳芳;郝永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在MAPK 信号通路中的相关作用摘要:支原体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 -associated mem -brane proteins ,LAMPs )其结构与细菌的脂蛋白结构相似,在支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APK 亚族主要包括ERK1/2,JNK,p38 和 ERK5,其中 ERK5 近年来被发现对细胞的生存、增殖、调节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这几条通路之间存在相互“对话”。

在传统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基础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给信号通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支原体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它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曲线与细菌相同,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老期[1]。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可归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中的一员,是一种最小的原核微生物[2]。

目前,该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由该病原引起的各类疫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3],M.bovis已成为影响养牛业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研究M.bovis对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研究证实,MAPKs 信号转导通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在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并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内具有生物进化的高度保守性,在低等原核细胞和高等哺乳类细胞内,目前均已发现存在着多条并行的MAPKs信号通路,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可使用不同的MAPKs信号通路,通过其相互调控而介导不同的细胞生物学反应。

[4]为研究牛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 LAMPs )激活 MAPK 信号通路诱导 EBL 细胞释放 IL-1β的分子机制,用牛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 EBL 细胞,发现牛支原体 LAMPs 能够诱导 IL-1β的表达。

进一步研究表明,p38 MAPK,ERK MAPK 和 JNK MAPK 信号通路在牛支原体 LAMPs 刺激 EBL 细胞诱导 IL-1β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过表达 TLR1、TLR2,LAMPs 刺激 EBL 细胞,IL-1β的表达量增加。

进一步研究表明, TLR 接合体髓样化初级反应因子 88(MyD88)和 IRAK4 在 LAMPs 刺激 IL-1β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结果表明,牛支原体 LAMPs 刺激 EBL 由 TLR2 、TLR1 、MyD88 和 IRAK4 MAPK 信号通路细胞诱导 IL-1β的表达。

[5]1 在哺乳类细胞目前已发现存在着下述三条并行的MAPKs信号通路[6]。

1.1 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信号通路在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与ERK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被认为是经典MAPK信号转导途径,目前对其激活过程及生物学意义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研究证实,受体酪氨酸激酶、G蛋白偶联的受体和部分细胞因子受体均可激活ERK信号转导途径。

如:生长因子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可使受体形成二聚体,二聚化的受体使其自身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受体上磷酸化的酪氨酸又与位于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的SH2结构域相结合,而Grb2的SH3结构域则同时与鸟苷酸交换因子SOS(Son of Sevenless)结合,后者使小分子鸟苷酸结合蛋白Ras的GDP解离而结合GTP,从而激活Ras;激活的Ras进一步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af-1的氨基端结合,通过未知机制激活Raf-1;Raf-1可磷酸化MEK1/MEK2(MAP kinase/ERK kinase)上的二个调节性丝氨酸,从而激活MEKs;MEKs为双特异性激酶,可以使丝/苏氨酸和酪氨酸发生磷酸化,最终高度选择性地激活ERK1和ERK2(即p44MAPK和p42MAPK)。

ERKs 为脯氨酸导向的丝/苏氨酸激酶,可以磷酸化与脯氨酸相邻的丝/苏氨酸。

在丝裂原刺激后,ERKs接受上游的级联反应信号,可以转位进入细胞核。

因此,ERKs不仅可以磷酸化胞浆蛋白,而且可以磷酸化一些核内的转录因子如c-fos、c-Jun、Elk-1、c-myc和ATF2等,从而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另外,ERK还可以磷酸化ERKs通路的上游蛋白如NGF受体、SOS、Raf-1、MEK等,进而对该通路进行自身的负反馈调节。

还有研究发现,ERKs可磷酸化胞浆内的细胞骨架成份,如微管相关蛋白MAP-1、MAP-2和MAP-4,参与细胞形态的调节及细胞骨架的重分布。

最近,国外学者又新克隆出ERK5及其上游激酶MEK5,这条MAPKs信号通路可被H2O2及高渗刺激活[7],其底物为c-Myc。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还有ERK3 Kinase/ERK3及ERK4两条通路存在,但目前对其激活信号、底物及生物学意义还不清楚。

1.2 JNK/SAPK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又被称为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是哺乳类细胞中MAPK的另一亚类。

目前,从成熟人脑细胞中已克隆了10个JNK异构体,它们分别由JNK1、JNK2和JNK3基因编码[8],分子量46000的JNK1和分子量55000的JNK2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而JNK3选择性在脑细胞中表达。

JNK/SAPK信号通路可被应激刺激(如紫外线、热休克、高渗刺激及蛋白合成抑制剂等)、细胞因子(TNFα,IL-1)、生长因子(EGF)及某些G蛋白偶联的受体激活。

外界刺激可通过Ras依赖或非Ras依赖的两条途径激活JNK,小分子G蛋白Ras超家族的成员之一Rho可能也是JNK激活的上游信号[9],Rho蛋白Rac及cdc42的作用可能是与p21激活的丝/苏氨酸激酶PAK结合,使其自身磷酸化而被激活,而活化的PAK进一步使JNK激活。

已有研究证实,双特异性激酶JNK Kinase(JNKK)是JNK/SAPK的上游激活物,包括MKK4(JNKK1)、MKK7(JNKK2),其中MKK7/JNKK2可特异性地激活JNK[10],而MKK4则可同时激活JNK1和p38。

JNKK的上游激活物为MEKK,MEKK1在体外过表达时可激活MEK,但MEKK1在体内高度选择性地磷酸化MKK4,从而激活JNK[11]。

MEKK2也可通过MKK4激活JNK和p38。

JNK/SAPK接受上游信号被激活后,可以进一步使核内的转录因子c-Jun氨基末端63及73位的丝氨酸残基磷酸化,进而激活c-Jun而增强其转录活性[12]。

c-Jun 氨基末端的磷酸化还可以促进c-Jun/c-Fos异二聚体及c-Jun同二聚体的形成,这些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许多基因启动子区AP-1位点,增加特定基因的转录活性。

此外,JNK/SAPK激活后还可以使转录因子Elk-1和ATF2发生磷酸化,并使其转录活性增强。

1.3 p38MAPK通路p38MAPK是1993年由Brewster等人在研究高渗环境对真菌的影响时发现的[13]。

以后又发现它也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内,也是MAPKs的亚类之一,其性质与JNK相似,同属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

目前已发现p38MAPK有5个异构体,分别为p38α(p38)、p38β1、p38β2、p38γ、p38δ。

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p38α、p38β1、p38β2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p38γ仅在骨骼肌细胞中存在,而p38δ主要存在于腺体组织。

研究证实,p38MAPK通路的激活剂与JNK通路相似。

一些能够激活JNK 的促炎因子(TNFα、IL-1)、应激刺激(UV、H2O2、热休克、高渗与蛋白合成抑制剂)也可激活p38,此外,p38还可被脂多糖及G+细菌细胞壁成分所激活。

p38信号通路也由三级激酶链组成,其上游激活物为MKK3、MKK4及MKK6,与MKK4不同,MKK3、MKK6仅特异性激活p38[14]。

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表明,MEKK2。

MEKK3可通过激活MKK4同时激活JNK和p38,而MEKK3通过激活MKK3特异性激活p38。

不同的p38异构体对同一刺激可有不同的反应,IL-1对p38的激活明显强于p38β,TNF1-α使p38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明显短于使p38β达到高峰的时间[15]。

不同的异构体对底物的作用也具有选择性,p38 β2对ATF2的磷酸化作用明显强于p38,p38γ可以磷酸化ATF2,但却不能激活MAPKAP-K2和MAPKAP-K3[16];不同的异构体与不同的上游激酶偶联,MKK6可以激活p38α、p38β2、p38γ,而MKK3仅能激活p38α、p38γ。

2支原体膜表面相关膜蛋白在信号通路上的作用支原体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 -associated mem -brane proteins ,LAMPs )其结构与细菌的脂蛋白结构相似,在支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激发宿主的免疫应答[17]。

LAMPs 可诱导宿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损伤,或者直接被宿主细胞膜上的 Toll 样受体( TLR )识别而启动相应的凋亡信号,从而直接诱导细胞凋亡[ 18-19 ]。

IL-1β 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等生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IL-1β 已经被证实主要受NF-κB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信号通路所调控[20 ]。

MAPK 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 21 ]。

应用 MAPK 三条支路 P38 、 JNK 、 ERK 特异性抑制剂分别处理细胞,过表达 MAPK 信号通路上TLR1 、 TLR2 、 MyD88 、 IRAK4 分子,进行支原体LAMPs诱导 EBL 细胞 IL-1β 释放的分子机制研究。

三种抑制剂阻断 MAPK 信号通路的结果发现, LAMPs 刺激EBL 细胞可引起 ERK 、 JNK 和 p38 MAPK 途径的激活,说明 ERK 、 JNK 和 p38 通路有可能共同参与IL-1β 的转录表达调控, ERK 通路、 JNK 通路和 p38通路单独激活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导 IL-1β 的释放,而每条通路的抑制可降低IL-1β 的表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