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挽歌英美诗歌欣赏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墓园哀歌赏析

墓园哀歌赏析

墓园哀歌赏析REVIEW/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白昼(象征生命)即将过去,夜幕已然降临,教堂的钟声鸣响,似在为即将逝去的白昼敲起的丧钟。

田野上,牛群哞哞叫着顺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农夫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此时步履沉重地走在返家途中。

整个世界,除了甲虫飞行的嗡嗡声与远处令人昏沉的羊铃声,只有一片黑暗。

“我”在墓园独自喁喁而行,只偶尔听到猫头鹰的叫声,陪着“我”的只有老树下的荒冢里长眠着的村民们。

一幅悲凉、萧索、孤寂、凄美的画面与意境,而意境的营造正是由于诗人对各种意象的巧妙运用和结合。

如日暮意象:晚钟、黄昏、疲惫的农夫、昏沉的铃声;如萧索与荒凉意象:猫头鹰诉苦般凄厉的叫声、腐朽的草堆、窄狭的墓穴;诗人用丰富的感官意象来写景。

如听觉意象:长鸣的丧钟声、牛群的哞哞声、甲虫的嗡嗡声、令人昏沉的羊铃声、寂静的夜晚猫头鹰的叫声;如视觉意象:草地上蜿蜒远行的牛群、疲惫不堪的农夫、闪动微光的大地、苍茫的暮色。

如动觉意象:前行的牛群与步履沉重的农夫;如静觉意象:一片肃穆与寂然。

感官意象的反复出现与彼此对照,强化了阴郁的气氛和痛苦的情感,有力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

诗人同情这些贫穷的村民,在第五节运用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晨村民们惬意的画面:芬芳四溢的晨风轻松的呼唤,泥草窝里小燕子的细语呢喃,公鸡的啼鸣和回荡的号角声,都唤不醒他们在地下的长眠。

短短四行诗,句句有意象。

其丰富的意象有嗅觉意象(如散发着芬芳香气的晨风)、听觉意象(如公鸡的高声啼鸣,及回荡的号角声)、视觉和动觉意象(如小燕子在屋檐下低飞,细语呢喃)……为读者营造出一幅惬意的画面:清晨公鸡长鸣叫早,村民走出屋外,闻着空气中散发的清香,看着屋檐下小燕子轻舞的身姿,听着其啾啾的叫声;远处传来呜呜的号角声,那是伙伴们在召唤他去打猎……然而他们现在长眠于地下,这一切都永远不能享受了,他们只能躺在窄狭的墓穴里。

乱草丛生,他们的坟堆破败,已成荒冢。

诗人对村民的同情不言而喻,诗歌的主题借以表达出来。

解读伤感文学《墓园挽歌》的感伤

解读伤感文学《墓园挽歌》的感伤

解读伤感文学《墓园挽歌》的感伤解读伤感文学《墓园挽歌》的感伤【摘要】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感伤主义诗歌中的最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墓园挽歌》是格雷历经了八年时间创造的经典之作,一经发表,展现出了无穷的诗美。

阅读这首诗就会看到“忧郁文学”的开始和完善。

作为一篇被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其对逝者的缅怀不仅仅限于某一人身上;其内容已经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

《墓园挽歌》兼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挽歌之一。

【关键词】解读;伤感文学;《墓园挽歌》一、《墓园挽歌》的创作特点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感伤主义诗歌中的最杰出代表,他的诗哀婉动人,属于伤感文学,兼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由于诗名远播,格雷曾被提名为桂冠诗人,但他视荣华富贵如浮云,拒不接受别人求之不得的荣誉。

他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他的诗歌作品结构严谨,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同时诗歌的情感真切而细腻。

因此,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由古典主义时期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格雷一生创作的诗歌仅有十几首,不过几乎每首都是精品佳作。

其代表作《墓园挽歌》是格雷历经了八年时间创造的经典之作,该诗创作于1742年,当时他的好友理查德·韦斯特刚去世不久。

因此整个诗篇弥漫着伤感的愁绪,该诗被评为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墓园挽歌》一经发表,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其凄美生动,韵律流畅,在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出宁静优雅的古典美和音韵和谐的诗歌美。

这首诗歌以其“凄楚悲切的气氛”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阅读这首诗就会看到“忧郁文学”的开始和完善。

作为一篇被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其对逝者的缅怀不仅仅限于某一人身上;其内容已经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乡村一处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下层默默无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在这首诗中,格雷联系个人的情感和亲身经历,对生命的悲哀和生命的奥秘进行了深刻的深思。

elegy 墓园哀歌

elegy  墓园哀歌

• 墓园挽歌》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格雷的民主 墓园挽歌》 思想。由于贫困, 思想。由于贫困,农民不能发挥自己的才 不能成为像弥尔顿那样的文学家, 能,不能成为像弥尔顿那样的文学家,像 克伦威尔那样的政治家。 克伦威尔那样的政治家。但是从另一方面 在他们身上没有“野心” 傲慢” 说,在他们身上没有“野心”,“傲慢”, ”“奢 谄媚” 他们虽然“ “骄”“奢”和“谄媚”。他们虽然“贫 没有知识,但却有“德性” 瘠”,没有知识,但却有“德性”和“天 他们是自然本身。 良”,他们是自然本身。
• It contains 32 quatrains of iambic pentameter, with a rhyme scheme of abab for each stanza. Each line has 10 syllables.

In order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melancholy, Gray uses his own techniques: 1. Nature as a background for the display of emotion. (first 3 stanzas: a picture if twilight)----all the natural objects, either directly or by contrast, reflect the mood of man----romantic melancholy. 2. Employment of some long vowels and diphthongs to create its own melancholic tone which permeates the whole elegy.(1st line)

优雅_古典的感伤_托马斯_格雷_墓园哀歌_文体特色研析

优雅_古典的感伤_托马斯_格雷_墓园哀歌_文体特色研析

Country Church Yard) 最为著名。诗人将普通人与伟 人生和死亡,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 伤感的哀悼及沉思。
人作了比较, 认为如果普通人获得良好的机会也一 该诗弥漫着感伤的情绪, 格雷揭示了生与死的愁苦与
定会成为伟人。由此, 他抒发了对穷人和无名小卒的 神秘, 并略诉了自己忧伤的心情。抒发了心灵感受, 表
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的名篇之一, 哈代的小说《远离
文 中 文 雅 的 大 词 即 书 卷 词 语 有 : lea = pasture-
[收稿日期] 2006- 12- 10 [作者简介] 刘学丰( 1970- ) , 女, 渤海大学讲师, 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2005 级研究生。
· 114 ·
land 草 地 ; sire = father; glimmering landscape= bright 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 使他们成为语言学上的
格雷的诗风凝重、典雅、细致并长于用典。18世纪
朴生活”的向往, 并对社会不公进行大力抨击。以大 之初英国诗歌的古典风格得以兴盛, 诗歌的灵性、形
自然和情感为主题的感伤主义作品一度流行。托马 式及艺术风格得到重视。格雷在创作时寻求表达与措
斯· 格雷( Thomas Gray) 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 辞上的协调、统一、和谐与典雅; 其诗歌在形式上体现
长的言外之意, 如: lyre 象征着音乐、诗歌, 文中指农 断然不返的思想也暗示出来了。除长元音外, 全诗中
民中可能产生大诗人、大音乐家; spoils of time 指人 时时点缀一些双声词, 如在第三行中的ploughman 和
类历来积累下来的经验、智慧, spoils使我们联想起在 plods, weary和way 这些都产生一种绵延不断的音乐

elegy 墓园哀歌

elegy  墓园哀歌

• Theme: • It is a meditation on human mortality, the tragic dignity it gives to all mankind, & the stability & serenity of rustic life. The Elegy lies in Gray's perfect expression of what all men feel about life & death. In this poem, Gray reflects on death, the sorrows of life & the mysteries of human life with a touch of his personal melancholy. The poet compares the ordinary people with the great ones, wondering what the commons could have achieved if they had had the chance. Here he reveals his sympathy for the poor & the unknown, but mocks the great ones who despise the poor & bring havoc on them.
Throughout the whole poem, the author shows his great sympathy for the poor, the lowly and the unrenowned in these graves, while he expresses his unmistakable censure upon the great, the powerful and the wealthy who in their lifetime have contempt for the common people or brought havoc to the country. He stresses the fact that death is inevitable and that 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death no matter who he is.

《墓园挽歌》简析

《墓园挽歌》简析

《墓园挽歌》简析[摘要] 《墓园挽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美的诗歌之一,是18世纪英国伤感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全诗共128行,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贫苦不公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淳朴本质的赞扬。

本文试图从其作者、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及诗词解读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关键词] 墓园挽歌托马斯.格雷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墓园挽歌》是其作者托马斯.格雷历经了八年时间创造的经典之作。

该诗创作于1742年,其时托马斯.格雷的好友理查德•韦斯特刚去世不久。

因此,整个诗篇弥漫着伤感的愁绪,是伤感主义的代表之作。

然而,作为一篇被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其对逝者的缅怀不仅仅限于某一人身上。

诗中诗人流连于黄昏中的乡村墓园,所见的是一座座平民的墓穴。

让诗人想要去缅怀的不是显赫的权贵,而是对权贵、虚荣、奢华的蔑视和对那些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平民的同情和赞扬,体现了托马斯.格雷的民主情怀。

该诗以严谨的构思、精美的格式、老练且富于典故的风格、自选的措辞以及变形的词序广为传唱,堪称英国最著名的抒情诗。

被认为是英国十八世纪乃至英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诗歌之一。

《墓园挽歌》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青睐,主要是因为“第一,它凝聚了一个时期中的某种社会情绪;其次,它有比较完整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革新旧传统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一、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墓园挽歌》的作者托马斯.格雷(1716~1771)是英国18世界重要诗人之一,也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欧掀起的文学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描写及歌颂大自然,体现对自然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渴望。

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浪漫主义文学的这一主旨在格雷的《墓园挽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经纪人家庭的格雷的一生可谓是中规中矩,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并于1768年开始在剑桥大学教授历史和当代语言。

英美诗歌赏析(英文版)

英美诗歌赏析(英文版)

1墓园挽歌: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是感伤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他最著名的诗歌是便是《墓园挽歌》,并因此同写过《夜吟死亡》(Nitht-Piece on Death,1721)的托马斯·帕达尔(Thomas Parnell, 1679-1718),写过《坟墓》(The Grave, 1743)的罗伯特·布莱尔(Robert Blair,1699-1746)和写过《夜思》(Night Thoughts,1742)的爱德华·杨格(Edward Yong,1683-1765)等人一道被称为“墓园派诗人”。

《墓园挽歌》是“感伤主义”的代表作,常被批评家誉为十八世纪乃至英国历来最好的诗歌。

这首诗有着这样独特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凝聚了每个时期中的某种社会情绪,用比较完美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革新旧传统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写诗人流连在乡村的墓园里,望着一座座平民百姓的墓石,他思考了狠毒。

这些人默默无闻,劳作终身,死后埋葬简陋的墓地里,他们身前也有过报复,经历过悲欢离合。

回忆中,诗人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对骄奢淫逸的权贵做了温和的批评,并指出:不论身前多么荣华富贵,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既然大家殊途同归,人们就应该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这首诗共32 节,每节有四行五步抑扬格组成,以abab 押韵。

总体上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主义的格式,但在内容上却显示了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特征。

诗人在晚钟时分步入墓园:晚钟殷殷响,夕阳已西沉。

群牛呼叫归,迂回走草径。

农夫荷锄犁,倦倦回家门。

唯我立狂野,独自对黄昏。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The lowing herd winds slowly o'er the lea,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开头一段描写了天黑时分牧人赶着牛群徐徐入村,农人们经历了一天的劳累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的景象,把恬静的乡村生活如风景画般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首页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首页

学生专业班级英语专业教育班学时数32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英美诗歌的韵律与类型,进一步增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水平和自身的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1.英美诗歌的韵律,包括韵步、韵步数、押韵、基本押韵格式、十四行诗押韵格式、诗行与韵律的关系、素体诗与自由诗的韵律等;2.英美诗歌的类型,包括叙事诗、抒情诗、融入中国文化的英美诗等,其中的抒情诗包括颂诗、悼亡诗、牧歌、爱情诗、宗教诗、墓志铭等。

教学重点押韵、押韵格式、史诗、颂诗、爱情诗等教学难点押韵及押韵格式,颂诗教学进程每周2学时,前7周学习英美诗歌的韵律,后8周学习英美诗歌的类型,最后一周随堂考试(具体教学进程见教学周历)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欣赏为主,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教具多媒体,粉笔,黑板课后总结归纳作业总结所学章节内容,举例说明诗歌的韵律与类型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学生专业班级学时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英美诗歌的韵步教学重点韵步类型: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教学难点抑扬格、扬抑格教学进程第一学时讲授音素、音节、韵步的定义,以及韵步的几种类型第二学时讲授韵步的各种类型,教学方法教具课后总结作业Give a definition of foot and the types of it 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英美诗歌选读》电子课件:第一讲- 3 -第一讲 英美诗歌的韵步第一节 韵步的定义与种类韵步(foot ,也被称为音步),是由音节(syllable)组成的,因此,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音节。

音节由音素(phone )构成,它是语音中最小的不可再分解的单位,是字母组合后的读音标记。

音素靠听觉辨认,字母靠视觉辨认,音素属于读音系统,字母属于拼写系统。

例如,scansion[′sk æn ∫зn]由8个字母拼写而成,只有7个音素。

英语音素分为元音(vowel )和辅音(consonant),共有48个。

英语诗歌:乡村墓园挽歌ElegyWritteninaCountryChurchyard

英语诗歌:乡村墓园挽歌ElegyWritteninaCountryChurchyard

英语诗歌:乡村墓园挽歌ElegyWritteninaCountryChurchyard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写在教堂墓地的挽歌Thomas Gray 托马斯·格雷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晚钟为告别的白昼敲起了丧钟,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咩咩羊群在草地上慢慢盘桓,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农夫疲惫地蹒跚在回家途中,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把整个世界留给我与黑暗。

Now fades the glimmering landscape on the sight,此刻的大地闪着微光慢慢消退,And all the air a solemn stillness holds,四周弥漫着一片寂静和庄严,Save where the beetle wheels his droning flight,只听见甲壳虫在空中嗡嗡乱飞,And drowsy tinklings lull the distant folds;沉沉铃声为远处的羊圈催眠。

Save that from yonder ivy-mantled tower,只听见那边披着常春藤的塔楼上,The moping owl does to the moon complain,有只忧郁的猫头鹰对月抱怨,Of such, as wandering near her secret bower,怨有人在她秘密的深闺附近游逛,Molest her ancient solitary reign.打扰了她古老而幽静的庭院。

Beneath those rugged elms, that yew-tree's shade, 老苍的榆树下,紫杉的荫影里,Where heaves the turf in many a mouldering heap, 许多荒冢在烂草堆中隆起,Each in his narrow cell forever laid,一个个在小窖里永远躺下躯体,The rude forefathers of the hamlet sleep.村里的粗鄙先辈在此安息。

墓园挽歌英美诗歌欣赏

墓园挽歌英美诗歌欣赏

Comments on Gray
• Gray’s literary output was small. He wrote slowly and carefully. Hi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xquisite sense of form.
• His masterpiece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once and for all
• Thomas Gra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scholar and poet was the most famous for his poem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omas Gray was born on December 26, 1716 in Cornhill section of London, England. He was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established his fame as the leader of sentimentalist poetry and the spokesman of the Graveyard School.
What is an elegy?
• A lyric poem lamenting the death of an individual. It is usually formal in language and structure, and solemn or even melancholy in tone.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首页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首页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首页一、课程概述《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英美诗歌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英美诗歌的基本形式、技巧和风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英美诗歌的基本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戏剧诗等;2. 分析英美诗歌的修辞技巧,如拟人、比喻、排比等;3. 理解英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并能够进行文学鉴赏;4.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5. 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培养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选取英美诗歌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美国现代诗歌等。

主要内容包括:1. 英美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英美诗歌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3. 英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分析;4. 英美诗歌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5. 英美诗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阅读、讨论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英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具体方法包括:1. 讲授:对英美诗歌的基本形式、修辞技巧和主题风格进行系统的讲解;2. 阅读:学生将阅读和分析经典英美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3. 讨论:学生将就诗歌的形式、主题和风格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彼此的交流和思考;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表现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2. 作业完成:学生的作业、读后感、评论和短文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将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美诗歌选读》教材,用于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英美诗歌;2.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的英美诗歌集、评论文章和参考书籍;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原文、播放诗歌朗诵和相关的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英美诗歌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英美诗歌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英美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培养学生对英美诗歌的兴趣。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英美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诗歌。

二、教学内容:1. 英美诗歌的发展历程2. 英美诗歌的特点3. 英美诗歌的艺术手法4. 典型英美诗歌赏析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美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英美诗歌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英美诗歌的了解和兴趣。

二、讲授新课1. 英美诗歌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英美诗歌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如古希腊诗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美国现代诗歌等。

2. 英美诗歌的特点:注重抒情、寓意深刻、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英美诗歌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英美诗歌的艺术价值。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英美诗歌的艺术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英美诗歌艺术手法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英美诗歌的艺术手法:比喻、象征、对比、夸张、排比等。

2.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艺术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典型英美诗歌赏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典型英美诗歌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赏析典型英美诗歌,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的《西风颂》、惠特曼的《草叶集》等。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赏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诗歌赏析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导入1. 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英美诗歌的学习心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英美诗歌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英美诗歌的艺术价值。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_墓园挽歌_赏析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_墓园挽歌_赏析

第26卷 第6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 o.l26 N o.6 2006年12月J OURNAL OF DAQ I NG NORMA L UN IVERS I TY D ece m be r,2006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赏析牛桂玲(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 要: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墓园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哀婉动人,属于感伤主义,兼具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凄美生动,韵律流畅,在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出宁静优雅的古典美和音韵和谐的诗歌美。

关键词:托马斯格雷;挽歌;墓园派作者简介:牛桂玲(1966-),女,河南长垣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165(2006)06-0090-02 收稿日期:2006-05-20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墓园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具有浓厚的伤感主义色彩,借用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表达浪漫主义的主题内涵,标志着英国诗歌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托马斯格雷擅长用其犀利的笔锋表达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和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代表其诗歌最高成就的!墓园挽歌∀(E l e gy W ritten i n a Country Churchyard)一诗中,诗人的这种民主情感有多处体现。

此外,托马斯的诗韵律和谐,生动形象,意境悠远,读起来赏心悦目,令人回味无穷。

在结构形式上,!挽歌∀一诗由32个小节组成,每小节为一个四行诗句,韵律为#a b a b∃,每句都是由一个抑扬五音步组成,韵步结构整齐,韵律和谐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在语感上,而且在听觉和视觉上都给人一种和谐、均匀的美感享受。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在诗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首先,在多处采用了拟人手法,像#Am b ition(雄心)∃#G randeur(崇高)∃、#Proud(骄傲)∃、#M e m ory(怀念)∃、#Kno w ledge(知识)∃、#Penury(贫穷)∃、#Forgetfulness(遗忘)∃、#N at u re (自然)∃、#M elancholy(忧郁)∃和#M isery(不幸)∃等原本极其抽象的、无生命的事物被幻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给语言增添了生动感,使抽象无形的人类特点具备了生活的鲜活气息。

试论《墓园挽歌》中的华兹华斯诗学思想ASymphonyoftheTimes:Wor..

试论《墓园挽歌》中的华兹华斯诗学思想ASymphonyoftheTimes:Wor..

第27卷 第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Vol. 27 No.5 2014年9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14——————————————收稿日期:2014 - 04 - 07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8814)第一作者简介: 江玉娇(1964-),女,湖南茶陵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E-mail:139****************试论《墓园挽歌》中的华兹华斯诗学思想江玉娇,盛 钰(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华兹华斯曾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里,引用托马斯·格雷的诗作来说明18世纪的陈词滥调妨碍了诗歌表达真情实感。

而基于对《墓园挽歌》的文本研究,认为《墓园挽歌》包含了华兹华斯诗学的三个哲学元素:(1)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2)超越理性的想象与情感论;(3)返璞归真的人性哲学。

这表明《墓园挽歌》在从新古典主义文学过渡到浪漫主义文学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正是这位充满感伤情绪的古典主义者在18世纪中叶传达了后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人要大力宣扬的浪漫主义诗学思想。

关键词:《墓园挽歌》;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学;新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4)05 - 0039 - 0718世纪后半叶,新古典主义的势力还未衰退,浪漫主义的思想又像海潮般向英国袭来,其中感伤主义文学(Sentimentalism)逐步成长起来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诗歌开始向乡村化发展。

感伤主义诗人摒弃古典主义诗风,提倡诗歌创作应接近自然和现实生活,应以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分支“墓园诗派”即得名于托马斯·格雷的诗作《墓园挽歌》。

历时8年的精心创作,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润色,1751年格雷的《墓园挽歌》一经发表就博得满堂喝彩,大家公认为这首诗是18世纪最出色的诗歌之一,也因此奠定了格雷作为感伤派,特别是墓园诗学派(Graveyard School) 的领袖地位。

第十讲:悼亡诗、情婚曲与歌

第十讲:悼亡诗、情婚曲与歌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第十讲首页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第十讲悼亡诗、庆婚曲、歌第一节悼亡诗悼亡诗(elegy or monody or mournful poem)也被译成挽歌,哀歌,是哀悼个人之死,群体之死,乃至整个人类之死的诗作。

如弥尔顿的《黎西达斯》(Lyidas, 1637)是诗人对同学、密友爱德华•金(Edward King)的哀悼之作。

金和弥尔顿就读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两人都是诗人、学者和有事业心的好青年,是校方精心培养的牧师人才。

金在163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原校深造,准备做牧师,不幸的是,金于1637年夏天利用暑假去爱尔兰访友,在威尔斯港外船破人溺。

弥尔顿非常伤心,写下了这首哀歌,其前面部分如下:Yet once more, O ye laurels, and once more,Ye myrtles brown, with ivy never sere,I come to pluck your berries harsh and crude,And with forced fingers rudeShatter your leaves before the mellowing year.Bitter constraint, and sad occasion dear,Compels me to disturb your season due;For Lycidas is dead, dead ere his prime,Young Lycidas, and hath not left his peer. 1通过对亡友的哀悼,弥尔顿似乎成熟了许多,在结尾处暗示出要告别以前的诗歌创作风格,准备走向革命战斗的诗歌新草地:And now the sun had stretched out all the hills,And now was dropped into the western bay.At last he rose, and twitched his mantle blue:Tomorrow to fresh woods, and pastures new. 21652年,弥尔顿第一任妻子玛丽(Marry Powell)产后三天去世,弥尔顿完全失明。

英美诗歌欣赏

英美诗歌欣赏

英美诗歌欣赏“英美诗歌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课程名称:英美诗歌欣赏课程类别:选修学分: 2 总学时:32一、教学对象《英美诗歌欣赏》是针对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课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该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英美诗歌的形式及其语言特点、英美重要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包括语言、艺术创作手法、主题)等有一定的了解,对诗歌中所反映的各种异域文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诗歌鉴赏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

2)该课程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诗歌有一定的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1.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Poetry1) Gen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oetry 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2)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English Poetry:A. Rhythm; Meter/Foot; Rhyme and Rhyme Scheme; StanzaB. ImageryC. Figures of SpeechD. Types of Poetry3) General Functions of English PoetryA. Social Functions: Confucius’ Poetics“xing(兴)”, “guan(观)”, “qun(群)” and“yuan(怨)”B. Individualistic Functions4) English Poetry Appreciation Methods—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ethodsA. Author-centeredB. Reader-centeredC. The Text-centered2.Geoffrey Chaucer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aucer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he lived in2) Appreciation of The Canterbury Tales: The Prologue3.William Shakespeare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Renaissance2)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hakespeare and his Masterpieces3)Appreciation of Sonnets 18, 29 and 654)Appreciation of Monologues from his famous plays: Macbeth and Hamlet 4.William Wordsworth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Romanticism2)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Wordsworth and his poetics3)Appreciation of Lines Composed Upon the Westminster Bridge and TheSolitary Reaper5.George Gordon Byron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eorge Gordon Byron2) Appreciation of “Isles of Greece! Isles of Greece!” from Don Juan and Song for the Luddites6.Percy Bysshe Shelley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ercy Bysshe Shelley2)Appreciation of On Liberty, To a Skylark, Ode to the West Wind by PercyBysshe Shelley7.John Keats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ohn Keats2)Appreciation of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by John Keats 8.Robert Browning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obert Browning and his “Dramatic Monologue”2) Appreciation of My Last Duchess by Robert Browning9.Walt Whitman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alt Whitman2)Appreciation of O,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10.Ezra Pound and e. e. cummings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zra Pound and his Imagism2) Appreciation of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 e. cummings4) Appreciation of Buffalo Bill’s Defunct by e. e. cummings11.Robert Frost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obert Frost2)Appreciation of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and Mending Wall byR. Frost12.Langston Hughes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angston Hughes2)Appreciation of As I Grew Older by Langston Hughes13.Emily Dickinsonen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mily Dickinson2)Appreciation of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I Heard a FlyBuzz—When I Died, and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by Emily Dickinson 14.T. S. Eliot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 S. Eliot and Modernism2)Appreciation of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y T. S.Eliot四、教学时数分配开课一学期,每周两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oke Poges churchyard
斯托克波吉斯(英国英格兰白金汉郡南部村庄,据信为格雷的《墓园挽歌》
的背景地)
He toured around Europe with Horace Walpole, author of the world famous Gothic
novel The Castle of Otranto《奥特兰托的 古堡》 . In 1768 he was made Professor of
Comments on Gray
• Gray’s literary output was small. He wrote slowly and carefully. Hi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xquisite sense of form.
• His masterpiece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once and for all
Thomas Gray
• Thomas Gray was born in London into a broker’s family. He got very good school education, first at Eton and then at Cambridge. He left Cambridge without taking a degree.
• 名作<<墓园挽歌>>的作者在所有早期的浪 漫主义诗人中,学识最为渊博,性格也最为通达. 年青时,他体质非常孱弱, 是他们家十二个孩子 中惟一幸存的一位.他的童年很不幸,父亲很粗 暴,并且后来他离开他深爱的母亲,不幸的童年 使他的一生在忧郁中度过, 在他的所有诗作中 都可看到这种伤感风格.
• <<墓园挽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它是早期浪 漫主义诗歌的标志,是那个时代最完美的诗,它 属于那个时代.读弥尔顿的<<深思的人>>和格 雷的<<挽歌>>就等于看到了占据英国诗人思想 一个多世纪的”忧伤文学”的开端和完美阶段.
History and Modern Languages at Cambridge.
In his lifetime, he was known as one of the most learned persons and a very successful poet. He was not sociable. He declined the Poet Laureateship in 1657 an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ed a peaceful life as a scholar.
• What is the rhythm like in the elegy?
• The rhythm of the elegy is very slow.
• How is the “slowness” is realized?
• The poet used many diphthongs 双元音 and long vowels.
• Thomas Gra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scholar and poet was the most famous for his poem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omas Gray was born on December 26, 1716 in Cornhill section of London, England. He was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 What is the poem’s stanza form? • Quatrain 四行诗 • What is the rhyme scheme of the elegy? • abab (the first line rhymes with the
third line, and the second line rhymes with the fourth line) • What is the meter of the elegy? • Iambic pentameter. (each line has ten syllables, an unstressed syllable is followed by a stressed syllable; it is iambic. Each line has five feet. )
established his fame as the leader of sentimentalist poetry and the spokesman of the Graveyard School.
What is an elegy?
• A lyric poem lamenting the death of an individual. It is usually formal in language and structure, and solemn or even melancholy in tone.
• 不妨把挽歌的前8行重复朗读几遍,就可以感受到 作者高超的诗艺了。诗人使用抑扬格五音步隔行 押韵,节奏舒缓语调肃穆而哀思缠绵,为英语挽 歌树立了四行体(elegiac quatrain)的典范。以 前8行为例,有声“L”子音重复了23次,长母“O” 音重复了近10遍,再加上其它双元音和长元音的 大量反复,交叉营造出一种沉寂悲凉的气氛,非 常切合挽歌哀缓的主题,是以令人百读不厌。
• In 1764 he had an operation from which he never recovered. At the age of fifty-five, Gray suffered a violent attack of gout 痛风in the stomach and finally died in his room on July 30, 1771 in Cambridge, London. He was buried beside his beloved mother at Stoke Poges churchyard, the scene of the "Ele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