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2. (见右图)“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3. 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

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

”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

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入国库,有婚嫁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

该制度( ) A .满足了农民渴望平均的愿望 B .成为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基础 C .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 D .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5.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6.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列强完全控制上海B .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C .太平天国占领上海D .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担城市发展的职能7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word版可打印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word版可打印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7.“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上面这段话,是周恩来在什么场合说的
A.1950年1月 访问苏联 B.1954年 出席日内瓦会议
人缘最好
C
刘盈

10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刘如意

3岁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
3.秦始皇时期,在山东设置了琅琊郡,琅琊郡守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4.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请你判断下列中央机构示意简图属于唐朝的是?
A
B
C
D
5.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材料二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共1题,满分25分)
31.苏联(俄)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兴亡给其他民族和现代世界带来极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 错误。

2.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

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这种思想A. 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B. 解决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 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 实现了最高统治权力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德治的思想,强调为政以德,具有民本思想的特点,A 符合题意;B“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往往借助神权以强化王权,神权为王权所用,而不是对王权有困扰,C不正确;商周时期分封制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不正确。

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 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 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 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 西周人民安居乐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而分封制的确也起到了巩固周朝统治的作用,而宗法制则能使宗族团结,也能起到巩固周朝的统治,使周朝统治长治久安的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项;AC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版本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版本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从。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5.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他的官职应是A.刺史B.通判C.知州D.按察使司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0分钟)2018.12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40题共80分)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A.先秦的分封制B.汉代的刺史制C.隋唐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3.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4.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

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二十一条》D.《辛丑条约》5.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武昌起义D.组建临时政府6.1937年 8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一线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 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 1000余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

这说明()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7.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 嫡长子继承制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 “国”与“家”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使“国”与“家”的紧密结合,所以特点不包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2.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与决策机制无关,故A 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诏书的制定到实行的过程与政务处理速度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表明,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说明要完全按皇帝的要求才能发诏,体现皇帝在发诏中的决定权提高,皇帝权威提高,故C项正确;官僚机构急剧膨胀在题干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的不断加强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最新天津市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最新天津市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将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

”这种制度A.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 开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体现了家国同构模式D. 开始形成“家天下”的格局【答案】C【解析】由“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将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政权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项只强调了家庭关系没有体现国的概念,不选;B项说法错误,题干体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西周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项是夏朝时建立的,与西周的宗法制不符合。

2. 经研究发现,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王族大事刻在甲骨文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因。

该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权力实现高度集中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 具有一定民主色彩【答案】A3. “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此政策A. 以德行为选拔标准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导致了士族的形成D. 实现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B【解析】由“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可以分析出此制度是科举制,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A不选;科举制是由中央组织考试选拔官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C项错误,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导致士族的形成;D项错误,郡县制实现向官僚政治转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淇滨高中2018—2019上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这表明商代()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 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礼乐制度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A.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 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 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4.《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 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 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5.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6.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取用”。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赢政的巨大功绩 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7.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3次月考历史答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3次月考历史答卷

题号 单项 1--35
36
37
总分
得分
(2)背景(4 分) 作用:(6 分)
注意:选择题要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注意题号方向。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70 分)
01.[A][B][C][D] 02.[A][B][C][D] 03.[A][B][C][D] 04.[A][B][C][D] 05.[A][B][C][D] 06.[A][B][C][D] 07.[A][B][C][D] 08.[A][B][C][D] 0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源自37. (1)背景(4 分)
特点(2 分) (2)措施(8 分)
试室号
姓名
班级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其中第 36 题 16 分;第 37 题 14 分)
36.(1)特点(6 分)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考号
座位号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 3 次月考 历史答卷
注意: 1.考生必须按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卷内作答; 2.考生必须使用规定的考试用笔; 3.考生必须认真填写好班级、姓名、座号。 4.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C][D] 24.[A][B][C][D]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8分)1.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

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

这表明宋代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2.“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封建割据商品经济D.官僚政治地主经济3.判断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叙述是否正确①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铸币制造的样式。

②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最早建立县制。

③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④秦朝能够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D、④正确,①②③不正确4.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5.下面是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反映了某朝代在解决洪水灾害时中央政府的运行情况: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汉代B.唐代C.明代D.清代6.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题60分)1.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

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皇权至上C. 以法治国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详解】“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使御座从平地生起”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的地位不可僭越。

故B正确。

民贵君轻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

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不是法治社会,C错误。

天人感应与材料信息不符合,D错误。

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重用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形成“中朝”制度,以削弱相权,此即“压倒了政府的大臣”,故B项正确;三公九卿本身就是手握重权的国之重臣,并不是皇帝左右的微臣,这与材料所述不符,故A项排除;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是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以加强皇权,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排除;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负责军政,主要是为了分割宰相职权,也与材料所述信息不符,故D项排除。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B. 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C. 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D.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在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确立了权利义务关系,诸侯必须效忠周王,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通过宗法制,周王与同姓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他们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更是政治隶属关系。

但诸侯仍保持较大的独立性,拥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

综上所述,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2.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B. 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C. 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D. 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A项表述违背史实,故A项错误。

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该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抨击联合国政治的文章越来越少,由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联合国的政策决策多由美国主导,故材料反映了中美关系逐渐的缓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交恶,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所以中国对美政策逐渐作出调整,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这一变化,故D项正确。

3.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主要针对的是A. 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B. 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C. 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D.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1945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进行了历时9年的抗法战争,排除A。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2分/题共80分)1.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 )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

这反映出统治者制定周礼的核心意图是( )A.稳定周朝的统治秩序B.维护诸侯王的利益C.推行以礼治国的思想 D.巩固传统的宗法体系3.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主要说明了(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5.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6.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 赢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0分钟)2018.12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40题共80分)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A.先秦的分封制 B.汉代的刺史制C.隋唐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3.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4.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

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二十一条》D.《辛丑条约》5.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武昌起义D.组建临时政府6.1937 年 8 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一线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 1000 余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

这说明()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7.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

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南京政府的沦陷 B.武汉会战的展开C.枣宜会战的进行D.百团大战的胜利8.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明确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规定人民政协的统战组织性质1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

“____________”处应该填入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12.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下列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有()①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②反对殖民主义③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④捍卫国家主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下列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③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④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14.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汪辜两老先后去,九二共识留后世。

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

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 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1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A.贵族B.奴隶C.平民D.外邦人16.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说:“(这是)不论种族如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法律。

该法律承认奴隶制和财产私有是合法的,明确了买卖、合作和契约的原则。

”材料所说的“法律”是指()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7.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掌控行政权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18.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集中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及其实践的美国国家机构是()A.总统B.最高法院C. 邦联议会D.国会19.1825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逐步完善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C.国际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20.今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一生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

这些成果中不包括(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达尔文的进化论2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 )①利于西欧社会稳定②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③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④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从西欧六国到十二国,再扩展到包括东欧的二十七国,欧洲联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下列国家中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创始国的是( )A.①②④B.②③C.③⑤D.①④⑤23. 20世纪下半期,有国际会议在某一重要文献中向世界宣告:“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和平共处的原則,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方法。

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该文献是()A.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B. 1954年(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 1955年《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D.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24.右图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局势。

根据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领导世界B.美国的国家实力已严重削弱C.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D.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25.右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26.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B.工具改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特点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27.釉下彩绘是在生坯上进行彩绘,然后喷涂上一层透明釉料,再经釉烧而成。

这一瓷器装饰技术首创于( )A.唐代早期B.唐代晚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28.有史书记载,唐代后期,长安东市西边的宣阳坊有彩缬铺,出售印染彩色绢帛。

紧靠西市的延寿坊成了售金银珠宝的大本营。

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业发展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B.私营手工作坊迅速发展C.邻近市的坊里出现工商业活动D.唐代政府放宽抑商政策29.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举世闻名。

下列关于中国丝织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商代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汉代华美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D.唐代私营丝织作坊兴起,手工工场开始出现30.《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31.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铁冶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 A.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32.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10世纪。

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使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观点强调( )A.经济发展的活跃性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经济政策的延续性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33.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据此可以看出( )A.洋务企业已经完全脱离政府控制B.民间筹资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D.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