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结构1

合集下载

市是独体字还是上下结构

市是独体字还是上下结构

市是独体字还是上下结构交和市均属于上下结构,并非独体字。

一、交拼音:jiāo释义: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活。

~税。

~公粮。

把任务~给我们这个组吧。

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子时。

明天就~冬至了。

~九的天气。

3.连接;交叉:~界。

两直线~于一点。

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

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

5.结交;交往:~朋友。

建~。

6.友谊;交情:绝~。

一面之~。

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媾。

杂~。

8.互相:~换。

~流。

~易。

~谈。

9.一齐;同时(发生):~加。

~迫。

~集。

10.姓。

二、市拼音:shì释义:1.做买卖的地方:开~。

上~。

2.城市:~区。

~容。

3.行政区划单位。

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市等。

4.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

5.买:~贱鬻贵。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交给[jiāo gěi]给与;付给。

2.交换[jiāo huàn]彼此互换(东西等):~队旗。

3.交友[jiāo yǒu]结交朋友:~要慎重。

4.交往[jiāo wǎng]互相来往:我跟他没有~。

他不大和人~。

5.交通[jiāo tōng]。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1、聚落的成因(1)地形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河流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2、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
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则》中规定为3-5年)。
3、总体规划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 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
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
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 》; •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 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2 专项法 •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 ,如《上海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 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 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 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规模分布
50*1=50,25*2=5,……10*5=50
2. 捷夫模式
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
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的城市


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
表达:
Pr = P1/r
Pr – 第 r 位城市的人口 P1– 最大城市的人口 r -- Pr 城市的位序
位序
3. 罗特卡模式的一般化
Pr = P1/Rq Pr是第r位城市的人口;
经济力量:工业经济发达或面积大的国家 其他力量:历史、民族精神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总之:力量越多,作用时间越长,越易产生位序—规模分 布;力量少且强大,易产生首位分布。
首位分布 在只有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的国家 通常是人口少、面积小的小国,或城市化历史比较短的国 家,或有单一出口的殖民地历史的国家;
赣、豫、川、滇 城镇等级系列相对不完整的有:桂、琼、蒙、皖、湘、
黔、陕、甘、新 城镇等级系列不完整的有:藏、青、宁
(2)分省区城市首位度地域差异
双核型
城市首位度较低,一般介于1~1.6之间 包括:冀(石家庄-唐山)、鲁(济南-青岛)、桂(南宁-柳
州)、蒙(包头-呼和浩特)、吉(吉林-长春)、皖(合肥淮南)、豫(郑州-洛阳)、川(重庆-成都)、宁夏(银川石嘴山)
1. 小城市重点论:
消灭城乡差别 不能重蹈资本主义发展大城市的覆辙 中国国情
2. 大城市重点论:
不能违背城市发展的规律 发展大城市最经济 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
效益
3、中等城市重点论者 是认为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 主张确立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网络结 构。
人口 (lg)
P1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经典的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纯粹天马星空的创意?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普适性的设计⽅法?如果可以知道⼀个设计的所有可能结构类型,⽅案构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瞎⼦摸象⼀般?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希望对不同城市空间层次(从城市整体到⽚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类型进⾏归纳,总结典范模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解释。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课程将分为6-7期,每期围绕⼀个主题,介绍不同层⾯的设计总图类型和模式,今天先来看看城市结构模式。

如果把⼀个城市当成⼀个整体,想要提取其结构模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城市往往是在多种因素作⽤和影响下,不会那么纯粹。

城市规划原理说上提到过⼀些典型的模式类型,⽐如带状、⽹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和群组等,这些模式类型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呢?还是结合城市路⽹图⼀起来看看吧。

1带状带状城市主要是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或⽔体岸线分布,具体的⼜可以分为带型连绵或带型组团结构,带型连绵式城市的的中⼼感⽐较弱,发展⽐较均质,模式图如下(图⽚来源于⽹络):1.⽢肃-兰州:兰州是典型的河⾕型城市,位于黄河⾕地中,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组团格局。

2.厄⽠多尔-基多:基多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旧城区,南北长25千⽶,东西宽5千⽶,城区东西两侧是海拔4790⽶的⽪钦查⽕⼭。

3.阿曼-马斯喀特:马斯喀特是阿曼⾸都,三⾯环⼭,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

4.澳⼤利亚-黄⾦海岸:黄⾦海岸位于澳⼤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段长约42公⾥、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由北⾄南成带状分布5.中国-深圳,深圳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城市,整体的结构是沿海岸线的带型组团结构2⽹格状 ⽹格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之⼀,由相互垂直的路⽹构成,⼀般适⽤于平原城市。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集聚成片 动,并趋向于沿主 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①减 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 输成本(大气 河流) 高级 住宅 区 低级 住宅 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 联系原因:①环境优良;②文 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 大,工业 化后出现 分化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1)读图名和图例 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 种功能区 (2)辨析位置关系
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 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3)抓住典型特征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 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4)分析布局合理性 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 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 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 ) ) ) )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 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 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2)社会因素
比弗利山庄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50张PPT)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50张PPT)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一 城市的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读“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中,A表示 同心圆模式,B表示 _扇__形__模式,C表示 多核心 模式。 (2)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 、 住宅区 和工业 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典例]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 D.④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
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城市空间结构

【地理优选】2_1_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地理优选】2_1_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一般来说,自由发展的城市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地 价的杠杆作用下,各种功能活动根据自己的地租支付能力 ,不断选择最佳“生存”地域,从而推动了功能区分布的 变化。试举例说明 华强北由工业区 --- 商业区,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 动态发展。 行政干预加快了城市功能分化,有时甚至会控制全局。政 府对城市地域结构进行科学地引导有利于促进地域结构分 化的合理进行。

说明下列功能小区的功能,该区的特点,在城市中分布的 规律并说明原因。试列举2-3个实例,
中心商务区、郊区、文化区、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混合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
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商业区 工业区 功能小区-地图册p15 ) (地图册-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经济因素
地 租 水 平
读图分析: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 化有何异同?
商 业 住 宅
2、如果有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 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AB和BC呢?
工 业
O
A
B
C 距市中心距离
5
B
C 1、城市中心 2、运输带 3、1918年前的房屋 D 4、1918年后的住宅区 5、较远的村镇 A、中产阶级住宅区 B、中低产阶级住宅区 C、劳动阶级主要住宅区 D、底层工人阶级住宅区


在我国,首都和省会城市才有明显的行政中心区和文 化区。

工业区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应突出环境 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制约。一般都要考虑工业的废气污 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工业区要求交通便利。 商业区的空间分布也有规律,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 人口密集、人口流量大的地方。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广州市新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五个片区,即都会区、花都片区、从化片区、增城片区和南沙片区。

发展方向传统的城市格局使城市空间发展捉襟见肘,目前环境、交通、土地存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行政区划调整解决了城市向南发展的政策门槛,使广州有可能从传统的“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为建设生态安全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广州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通过控制和引导解决,要采用有机疏散、开辟新区、拉开建设的措施,力争优化结构、保护名城,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

规划确定东、南部为都会区发展主要方向,确定都会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南拓: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北优: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由于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客流中心、物流中心。

东进:以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西联: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南海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同时对西部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城市结构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珠江呈枝状蜿蜒流过广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沿江发展的城市景观。

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沿珠江后航道发展带、沿沙湾水道发展带,与广州旧城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地铁二号、三号线、四号线等多条用地发展轴交汇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发展形态。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答案:1.B 2.A
重点二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景探究】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 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 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读“各类土地利 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 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 分布方法。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休憩 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 的,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小,呈点状 集聚成片 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
或条状
出现分化
经济活动
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 不断向市区外缘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
夜差别大; 移动,并趋向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建筑物高 沿主要交通干线 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
大稠密;内
分布
区背向发展
部有明显
的分区
位置
中高级住宅
市中心、交 市区外

低级住宅区
通干线两 缘、交通 城市外缘,环 内城、工业区附
侧、街角路 干线两 境优美,与高 近,环境相对较

侧 坡、文化区相 差,与低地、工
联系
业区相联系
2.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异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

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城市(1)含义: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密集,生产效率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2)城市区位因素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湖、地区城镇较多,在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和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提示: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2)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思维流程]第1步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可知该国主要发展运输业和贸易。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1)(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1)(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空 间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


人口、产业在空间集聚
1
2
3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
功能区
主要功能区
02.城乡空间结构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特点:最基本的功能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分类: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特点:工业高度集聚的区域, 促进了近现代区域城市化
分布:沿城市交通线路的外围分布 布局时受环境要求较大
图 中 OA 为 商 业 区 、 AB 为 住 宅 区 、 BC 为 工 业 区.。因为在0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 付租能力最高。
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A. 交通运输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B. 历史文化 C. 国家政策 D 自然地理条件
乡村空间结构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城市
乡村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 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地2万平方米的喷泉组成,是重庆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重庆城市公
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 )
C
A.旧城改造用地
B.中心商务区用地
C.城市荒山、湖泊湿地 D.废弃工业用地
A (2)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比,城市公园( )
A.实现城市生态自我修复 B.减少城市土地的浪费
C.布局较随意,区位性不强 D.居民活动量小,维修成本低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划分标准一、城市规模1. 人口数量:一线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在1000万以上,而二线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在100万至1000万之间。

2. 土地面积:一线城市的土地面积通常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而二线城市的土地面积通常在1千平方公里至1万平方公里之间。

3. 城市化水平:一线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通常在80%以上,而二线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通常在60%至80%之间。

二、经济实力1. GDP总量:一线城市的GDP总量通常在1万亿元以上,而二线城市的GDP总量通常在1千亿元至1万亿元之间。

2. 人均GDP:一线城市的人均GDP通常在10万元以上,而二线城市的人均GDP通常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

3. 产业结构: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通常以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而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通常以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三、政治地位1. 中央直辖市:一线城市中包括四个中央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这些城市在政治地位上具有重要地位。

2. 省会城市:二线城市中包括各省的省会城市,这些城市在政治地位上相对于其他城市较高。

四、区域辐射力1. 交通枢纽:一线城市通常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网络。

而二线城市通常也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

2. 总部经济:一线城市通常聚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总部,形成了显著的总部经济效应。

而二线城市则相对较少。

3. 服务业中心:一线城市通常是全国或区域性的金融、贸易、科技、文化等服务业的中心。

而二线城市也具有一定的服务业集聚能力。

五、科技创新能力1. 科研机构:一线城市通常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以及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机构和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创新成果:一线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通常有较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奖励,以及大量的专利申请和授权。

而二线城市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3. 教育资源:一线城市通常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第1章_城市概说(2015-3-10 18.41.46)

第1章_城市概说(2015-3-10 18.41.46)


4、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
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 中的结果。

5、政治学: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
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 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本书对“城市”的界定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二)城市的特征
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是具有高经济效率、高管理水平、高 质量环境的城市。 特点:第一、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 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出现了大批的科学城、大 学城、旅游城。 第二、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第三、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二、城市化的形态和决定因素 三、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四、中国的城镇化
四、中国的城镇化
新中国成立后,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城市的恢复和城市化启动时间(1949-1957) 2、城市化的剧烈波动发展时期(1958-1965) 3、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1966-1978) 4、城市化稳步发展时期(1979-2000) 5、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原则
第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 第二、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平衡 第三、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四、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协调发展 第五、实现城市各类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六、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 能
二、城市功能 1.城市功能的定义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 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在一定区 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 具有别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具有整体性、结 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2023-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1

2023-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1

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孪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领域。

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是城市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一、总体架构方案的概念及意义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是指将城市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显示、存储、计算和分析,形成城市的现实数字影像,并不断更新和优化,从而达到对城市全面的数字化记录、监控、管理、调控等目的的过程。

在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推广下,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内部的系统和结构,更方便地进行城市管理和决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架构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资源体系、数字模型和应用服务系统。

1.数据资源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是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核心,它是指用于存储和管理城市各种数据资源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体系。

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政务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人口数据、物业数据、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等各种数据资源。

2.数字模型数字模型是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城市数据资源体系、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建立的一种数字城市模型。

数字模型的建立需要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商业GIS 分析工具等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复现。

3.应用服务系统应用服务系统是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用于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各种功能和服务的技术应用系统。

应用服务系统包括城市规划指引系统、交通运输调度系统、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城市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等众多服务系统。

三、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实施步骤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城市规划制定阶段,应从规土委等部门开始,搜集基础数据,形成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2.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采用商业GIS工具、三维城市模型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模型3.通过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数字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数字模型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 长期——动态:动态演化过程属于城市化研究的对象

早期确定城市地域的标准:人口密度及土地利用情 况(P60)
美国“标准大城市统计区”、“城市化地区” 英国“城市集聚区” 日本“标准城市地区”

中国城市区划——行政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市地域结构:由于职能分化带动形态分化造成
商业区:商品流通功能 工业区:生产加工功能 生活区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高度人工化:以人为主体,人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 非自律:城市生态系统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物质需 要从其他生态系统(海洋、森林、农业、矿山等) 输入,分解也需异地分解。 高度开放:
内部子系统间
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影响、
城市对外部系统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输入和输出
6
工业布局理论

韦伯提出,侧重于揭示工业活动的布局,揭 示影响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及工业城市形
成和定位的规律

主张工业城市的分布与定位,或是资源所在
地,或是市场中心,或在交通线附近,或为
交通交汇处
7
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模型 扇形模型 多核心模型

城市域模型
8
城市域模型

[美]万斯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 城市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最基本。研究城市职能地域的空间配置状况

城市生态结构:
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社会结构:
研究社会体系内各部分、要素间的联系,是静态描述
1
城市地域结构(p59)

城市地域:指城市坐落在地表上的位置及实际范围
短期——静态:静态位置关系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研究内
19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定义(p89)
城市地域运动

节结运动

均质运动
10
结节运动



结节性:城市中的集聚中心就是城市的结节现象, 包括商品、交通、人口(最明显)、信息 结节地域:结节点和吸引区(结节点服务的区域) 组合称为结节地域 结节地域的构造:一个结节点必然有一个吸引区, 一个吸引区未必专属于一个结节点。
结节点的职能部门:商业部门、服务部门、行政指导部

多层次、多功能
18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产功能
生物性生产 社会性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 消费功能 生物性消费 社会性消费:包括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还原功能 自然还原:由生物分解和自然要素净化完成 人工还原: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环境突变的过
服务功能:

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灾减灾等


早期的城市地域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如城市 志,能够为城市社会学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现代城市地域研究的重点在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 法,将数理分析作为手段,强调地域结构研究与 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密切结合 中国城市地域研究起步晚,水平低,亟待发展
3
城市定位理论
目的:分析决定城市地理位置的各种社会、 经济、文化因素,探索城市空间分布和位置 确定的过程。 具体理论
城市地域分化时间表现
早期步行区域 有限,分化不明显
第二阶段,随着交通 发展沿交通线向外 放射状扩展
15
城市地域分化的空间表现



小城镇:地域狭小,工业、商业、居住等混杂布局, 没有明确分工 中等规模:地域开始分化。居住区首先外移,市区 变成工商业混合的市中心 大城市:工业外迁,市中心商业区更发达 特大城市:原工业带外围形成新的住宅区以容纳越 来越多的人口,市中心得到改造,中心市区出现副 城心,大型工业开始飞地性扩展,原来的工业区变 成中小企业去
13
结节运动与均质运动的关系

城市中心的商店,稠密的人群是城市发展的 体现,也是结节性能的体现。均质地域相当 于生命体的组织器官,结节地域则相当于生 命体的神经系统。在均质地域空间组合基础 上,形成结节点,在结节点对周围地域的支 配和影响下,保持了均质地域的相对独立性。
14
第三阶段 随着汽车使 用,放射齿 间的休闲空 间被填补, 并使生活区 可以脱离机 关、商业中 心等单独存 在
16
城市生态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组成: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是 一个城市空间范围内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 统
自然生态系统:生命、非生命
经济生态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 社会生态系统:探讨人生物、行为、社会特征对城市发
展的影响

城市生态系统要求人口与土地空间、城市规模与地 区资源、废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等方面保持相对平衡、 17 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协调

11

结节点的区位形成过程
由城市生长核发展而成 由某些地理位置的特殊效益吸引而成 由大型公用设施派生而成 居住小区的人为布点
12
均质运动

均质性与均质地域:均质就是地域职能分化 的动态平衡性。如居住区附近有商业区、文 教区等。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如繁华商业区 中的居民更可能面临拆迁,工厂等外迁
5
中心场理论

库利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 点 [德]德利斯塔勒论证认为:中心场城市的主要功能 是作为服务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服务 中心场城市服务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城市 的规模以及城市为周围地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 类型,决定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其分布格局呈金 字塔式的等级序列。较高层次城市的服务范围覆盖 较低层次城市的服务范围。

货运中转理论 中心场理论 工业布局理论

缺点: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忽视如宗教、 军事、政治、文化等非经济因素。
4
货运中转理论
库利最早提出,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 的作用 货运中转: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 的运输方式。有两种方式

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 商业性中转

认为:城市常常出现在交通线的交汇处,商 品的存储、集散或装卸出以及不同运输系统 的转换处。
远方城市核的独立。人口向郊外扩展,促使城市的郊外
中心核形成,城市中心与郊区相互作用的等级和强度降 低 外郊城市的兴起。外郊城市加强了“自我维持”的能力, 并最终脱离中心商业区,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其功能甚 至可能超过原来的城市中心

和多核心模型一样,都强调城市地域分化中离心化 倾向,城市多核心发展,但多核心模型表现的是离 心化初期的状况,次核心不能与中心抗衡,但本理 论表现的是中后期状况,强调抗衡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