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呼吸讲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精华整理: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最新精华整理: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一.呼吸过程分三部分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二.外通气(一)肺通气:肺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传导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功能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2.肺泡:肺的基本机构和单位。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占95%Ⅱ型细胞:分泌活性细胞,占5%,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活性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二棕榈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3.胸膜腔●胸膜腔形成: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潜在的腔隙意义:把胸廓和肺的运动偶联在一起●胸内压形成:胸内负压和胸膜腔负压意义:维持肺的扩张,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5肺通气阻力6.肺通气内容思维导图小结:(二)肺换气1.气体交换: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其他交换●原理:扩散●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表一: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分压●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换气结果: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正常值:0.84,但存在区域性差异通气血流比区域性差异的生理性调节➢VA/QC减小---局部血液低氧---局部区域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血液被分配到通气良好区域➢VA/QC增大---肺泡中PCO2减小---局部区域支气管收缩减少通气量---通气分布到VA/QC偏低区域➢小结:通气血流比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但因肺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故临床上更应测量肺部各局部的VA/QC 如:人体直立时,肺上部的VA/QC为3.4,而肺下部的VA/QC为0.64●呼吸膜的面积:60-100m2安静状态时仅有40m2参与气体交换,呼吸膜面积下降,气体交换下降。

如肺气肿,肺不张等。

●呼吸膜的厚度《1um呼吸膜厚度增加,通透性降低,气体交换下降。

生理学笔记——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笔记——第五章呼吸

⼀、呼吸过程 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和肺换⽓;(2)⽓体在⾎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与肺进⾏⽓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细⾎管⾎液进⾏⽓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管以上的管腔不进⾏⽓体交换,仅是⽓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效腔。

⽽呼吸性细⽀⽓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的肺泡⽆效腔,它和解剖⽆效腔⼀起构成⽣理⽆效腔,所以,⽣理⽆效腔随肺泡⽆效腔增⼤⽽增⼤。

(2)内呼吸指的是⾎液与组织细胞间的⽓体交换,⽽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部分。

⼆、肺通⽓:⽓体经呼吸道出⼊肺的过程 1.肺通⽓的直接动⼒——肺泡⽓与⼤⽓之间的压⼒差(指混合⽓体压⼒差,⽽不是某种⽓体的分压差)。

肺通⽓的原始动⼒——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即吸⽓动作是由吸⽓肌收缩引起,⽽呼⽓动作则主要是吸⽓肌舒张引起,⽽不是呼⽓肌收缩。

⽤⼒呼吸时,吸⽓和呼⽓都是主动的。

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呼⽓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肺内⽓压降低,引起吸⽓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正常⽣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2.肺通⽓阻⼒:包括弹性阻⼒和⾮弹性阻⼒,平静呼吸时弹性阻⼒是主要因素。

(1)弹性阻⼒指胸郭和肺的弹性回缩⼒(主要来⾃肺),其⼤⼩常⽤顺应性表⽰,顺应性=1/弹性阻⼒。

肺的顺应性可⽤单位压⼒的变化引起多少容积的改变来表⽰,它与弹性阻⼒、表⾯张⼒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表⽰肺越不易扩张。

在肺充⾎、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

肺泡的回缩⼒来⾃肺组织的弹⼒纤维和肺泡的液⼀⽓界⾯形成的表⾯张⼒。

生理学知识点呼吸(二)2024

生理学知识点呼吸(二)2024

生理学知识点呼吸(二)引言概述:呼吸是生物体所需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生理过程。

在生理学中,呼吸有着广泛的研究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呼吸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点,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1.呼吸机制1.1 潮气量及其与呼吸深度的关系1.2 呼吸频率的调节1.3 呼吸中枢的功能和结构1.4 呼吸肌肉的协调运动1.5 影响呼吸机制的因素2.呼吸气体交换2.1 呼吸过程中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2.2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运输和交换2.3 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调节2.4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和意义2.5 异常呼吸模式对气体交换的影响3.肺功能测定3.1 肺容积和通气量的测定方法3.2 呼气流速率和肺顺应性的测定3.3 手段和设备在肺功能测定中的应用3.4 肺功能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3.5 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功能改变4.呼吸循环调节4.1 气道阻力对呼吸循环的影响4.2 化学感受器对循环调节的作用4.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4 呼吸系统疾病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5 呼吸循环紊乱的辨识和治疗方法5.呼吸系统生理异常5.1 肺功能障碍的分类及其病理生理特点5.2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生理表现5.3 肺功能障碍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5.4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5.5 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健康影响总结:通过对呼吸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呼吸机制、呼吸气体交换、肺功能测定、呼吸循环调节以及呼吸系统生理异常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对呼吸生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笔记教案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笔记教案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呼吸(respiration):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概念: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泡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

原动力: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定义: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1)呼吸的过程①平静呼吸②用力呼吸(2)呼吸的型式①按呼吸肌的主次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②按呼吸的用力程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3)特点: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2.肺内压(1)定义:指肺泡内的压力。

(2)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人工呼吸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3.胸膜腔内压(15min)(1)概念:指胸膜腔内的压力,简称胸内压。

压力: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大气压呼气时:胸内压< 大气压特点:①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②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③有时可为正压(如紧闭声门用力呼气)。

(2)胸内负压的形成①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②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③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0-肺回缩力(3)浆液的作用①润滑作用②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4)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泡扩张状态,使肺能随胸廓运动而运动;②促进胸腔内大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

(5)气胸肺通气的动力概括如下:(5min)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它引起胸廓的张缩,由于胸膜腔和肺的结构功能特征,肺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肺容积的这种变化又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直接推动气体进出肺。

(二)肺通气的阻力(20min)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5min)(1)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顺应性(CL)=肺容积变化(△V)/ 跨肺压的变化(△P)①肺静态顺应性曲线②比顺应性③肺弹性阻力的来源a.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b.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回缩力(2/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脂蛋白混合物。

呼吸(复习要点)PPT课件

呼吸(复习要点)PPT课件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 收缩和 引舒起张的, 呼吸实运现动了肺的通气.
呼吸肌包括膈肌和 肋.间外肌
呼吸 肋骨位 膈的位 胸廓容 空气进 状态 置变化 置变化 积 出肺的
状况
吸气
上升 下降 增大 气体进 入肺
呼气 下降 上升 缩小 气体排 出肺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 和 肺 。
其中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 场所;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 换是通过 呼吸运动 来实现。
呼吸运动由 吸气 和 呼气 两 个过程组成。
肋间肌 膈肌 胸廓 肺
吸气 收缩 收缩
容积增大 扩张
呼气 舒张 舒张 容积减小 回缩
呼 吸 运 动 与 肺 通 气
演示实验
分别向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 的试管中用口吹气和用打气 筒打气。
看哪一个试管先变浑浊。
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 多的二氧化碳,进出肺的气 体成分含量发生了改变,说 明气体在体内进行了交换。
在我们体内氧和二氧化 碳是怎样交换的?
气体在哪里进行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 —扩散作用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 在书房里的小朋友 为什么能嗅到炒菜 的香味?
物质(包括气体)总是从高浓 度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直到 平衡为止,这叫扩散作用。
人体内气体的交换
肺内的气 体交换
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之 间的气体交换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贮藏着能量
释放能量呼吸的意义: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 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 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不断 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煤气中毒
氧气充足
燃烧完全 二氧化碳
燃料 氧气不足 燃烧不完全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 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 蛋白结合能力大200倍, 而且不易分离,使氧气 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生理学 第五章呼吸课件

生理学 第五章呼吸课件

胸膜腔的密闭性和胸膜腔内浆液分子的内聚力对于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和肺通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017/10/6
19
胸内负压的正常值
平静呼吸时:
吸气末:-10~ -5 mmHg(-1.33~ -0.665kPa) 呼气末:-5 ~ -3 mmHg(-0.665 ~ -0.399kPa)
2017/10/6
舒张→胸腔上下径↓ →呼气
肋间外肌
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 ↑ →吸气 舒张→胸腔前后径↓左右径 ↓ →呼气
2017/10/6
10
呼气肌
肋间内肌
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 ↓ →呼气 舒张→胸腔前后径↑左右径 ↑ →吸气
2017/10/6
11
2017/10/6
12
呼吸类型-1
2017/10/6
8
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 小,称为呼吸运动。
肺本身无主动扩张和回缩的能力,而是随着胸廓的
扩大而扩张,随着胸廓的缩小而回缩。 所以,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是由呼吸运动造成的。
2017/10/6
9
吸气肌
膈肌
收缩→胸腔上下径↑ →吸气
出肺
2017/10/6 26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扩张状态。
正常情况下,肺总有回缩力的存在,胸膜腔内
压总为负值。
2017/10/6
22
胸内负压的成因-3
吸气时,肺的扩张程度大,回缩力也大,胸内 负压的绝对值较大; 呼气时,肺的扩张程度小,回缩力也小,胸内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呼吸(下)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呼吸(下)

【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精品课程——生理学【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肺泡血液组织O2 →溶解的O2→结合的O2→溶解的O2 →→ O2 CO2 ←溶解的CO2 ←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 CO2二。

氧的运输血液中O2 形式:1.5%为物理溶解,98.5%为化学结合。

氧的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hemoglobin)血红蛋白(Hb)结构: 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血红素组成。

一个血红素由4 个吡咯环组成,中心为一个Fe2+。

珠蛋白由四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与1 个血红素相连。

Hb 与氧结合的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 影响。

2.是氧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

Fe2+与O2 结合后仍为二价铁。

3.1 分子Hb 可结合4 分子O2.1gHb 可结合1.34-1.39ml 的O2.氧容量:100ml 血液中Hb 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5g × 1.34 = 20.1ml(100ml 血液)氧含量:100ml 血液中Hb 实际结合的氧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如15/20 = 75%HbO2 呈鲜红色,去氧Hb(HHb)呈紫蓝色。

HHb 5g/100ml,出现紫绀。

4.Hb 与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

Hb 两种构型:紧密型(T 型),即去氧Hb.疏松型(R 型),即氧和Hb.Hb 的一个亚单位与O2 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 结合;HbO2 的一个亚单位释放出O2 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O2。

因此,Hb 氧离曲线呈S 型。

(三)氧离曲线是表示PO2 与Hb 氧结合量或Hb 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它既表示不同PO2 下O2 与Hb 的分离情况,也表示O2 与Hb 的结合。

特点及功能意义:1.氧离曲线的上段: 60 - 100 mmHg 段特点: 曲线平坦, PO2 的变化对Hb 影响不大。

第五章 呼吸1 《生理学》课件(共42张PPT)

第五章 呼吸1 《生理学》课件(共42张PPT)
第三十五页,共42页。
(三)呼吸肌的本体(běntǐ)感受性反射
定义:由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 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呼吸肌本体感受 性反射。
过程:当牵拉肌肉时,肌梭受刺激而兴奋 ,其冲动传入脊髓,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 肌肉收缩。
意义:参与呼吸的调节,其意义在于随着 呼吸肌负荷的增加(zēngjiā)而相应地加强 呼吸运动,这在克服气道阻力上起重要作用 。
枢(zhōngshū)部位的影响。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呼吸节律(jiélǜ)形成
起步(qǐbù)细胞学说 神经元网络学说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二、呼吸(hūxī)的反射性调节
(一) 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呼吸(hūxī)的反射性 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
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 肺弹性 (tánxìng)回缩力 假设结以论大( j气ié压lù为n)零,那么
胸膜腔胸内膜负腔压内是压肺回=缩- 力肺引弹起性的(t。ánxìng) 回缩力
第十页,共42页。
胸内压特点 (tèdiǎn)
胸内压在呼吸过程 (guòchéng)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为负压。 平静呼气之末胸内压为与-5 ~ -3mmHg, 平静吸气之末胸内压为-l0 ~ -5mmHg, 用力吸气时负压可达-3OmmHg。
吸气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是由膈肌 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实现的。
呼气运动:平静呼吸时,呼气运动的产生(建 议删除这三个字)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引 起(yǐnqǐ)的。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
第七页,共42页。
肺通气(tōng qì)的动力
吸气 肌
收缩

生理学 第五章 呼吸

生理学 第五章 呼吸

▪ 2、每分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进行肺换气,而肺
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每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
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
气体不参与肺换气。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呼
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
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是肺泡通气量。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

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
之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3500ml,
女性2500ml。
▪ (2)时间肺活量(TVC) 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 者在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 其在一定时间(如第1、2、3秒之未)所能呼出的 气量。

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
第五章 呼 吸
学习目标
第1节肺通气 第2节气体交换 第3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4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标检测精品课件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 1、说出呼吸、呼吸运动的概念。比较平静呼吸与 深呼吸的异同点。
▪ 2、叙述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说出胸内负压的形 成及生理意义。说出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 3、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说出影响肺换 气的因素。简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 式。


可见在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
▪ 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
▪ 气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深而慢的呼

吸比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精品换课件数率高。
交换
第二节 气体
▪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呼吸气体的交换以扩散方式进行。

呼吸完整版(生理整理笔记)

呼吸完整版(生理整理笔记)

第五章呼吸1.呼吸: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的轮廓扩大与缩小的运动。

成人平静呼吸时呼吸频率12~18次/min。

2.肺通气:①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②原动力(呼吸肌舒收)呼吸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膈、肋间外肌收缩(主动)呼气运动:膈、肋间外肌舒张(被动)深呼吸(均为主动):吸气:膈、肋间外肌收缩+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呼气:膈、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肺内压变化:吸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时,始终比大气压低,称为胸膜腔负压:(原因)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②肺是弹性组织,有回缩倾向。

即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若胸膜受损可引起气胸!3.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增加)(一)弹性阻力:(对吸气是阻力,对呼气是动力)即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的张力(使肺泡缩小的力。

表面张力占回缩力的2/3。

)和弹性回缩力(肺被扩张得越大,回缩力越大)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令肺泡脆弱的薄膜不会粘连在一起!)其生理意义为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部扩张,使吸气省力)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病理意义:可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

4.(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吸入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呼出量;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无效腔气量: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

)①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②时间肺活量:(FEV又称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氧气的运输方式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即氧 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氧气与红细 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即 二氧化碳以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二氧 化碳进入红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与水结合形成碳酸 ,碳酸再解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呼吸中枢的调节方式
通过神经元网络对呼吸肌的放电频率 和强度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呼吸深度 和频率。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CO2对呼吸的调节
CO2是主要的化学刺激物,通过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 器来调节呼吸。当CO2浓度升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 呼吸加深加快。
O2对呼吸的调节
低氧血症时,O2浓度的降低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 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同时,O2也能直接作用于呼 吸中枢,但其作用较弱。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呼 吸道疾病的发生。
深呼吸练习
通过深呼吸练习,可以增 加肺活量,提高呼吸道的 通畅度。
咳嗽与排痰
掌握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 法,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增强肺部功能的方法与技巧
体育锻炼
支气管树
分级分支,形成复杂的管道系统 ,保证气体均匀分布到各个肺泡
肺部的组成
肺泡、肺泡管、支气管树等
肺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丰富的血管网为肺部提供营养和 氧气,淋巴系统参与免疫防御
02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生理第三章呼吸笔记摘抄(3篇)

生理第三章呼吸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概述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本章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生理过程、呼吸调节以及呼吸功能异常等方面的知识。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气体进出肺部,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湿润,以及过滤和清洁作用。

2.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肺泡、肺泡壁、肺血管和肺间质等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由薄壁的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构成,有利于气体的弥散。

三、呼吸的生理过程呼吸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吸气: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肺内压力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2. 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松弛,胸腔容积减小,肺内压力升高,气体从肺部排出。

3. 肺通气: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道和肺之间的流动,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等指标。

4. 肺换气: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壁的扩散作用实现。

5. 气体运输:气体运输是指血液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回肺部。

四、呼吸调节呼吸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主要的调节机制包括:1. 神经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通过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松弛来实现呼吸运动。

2.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浓度,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

3. 化学感受器调节: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浓度变化敏感,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五、呼吸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是指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常见的呼吸功能异常包括:1. 呼吸衰竭:指呼吸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 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指由于呼吸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常见的有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2024年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

2024年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

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体的各个系统及其功能。

呼吸系统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为生物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调节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们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所包围,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以及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这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气体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而血浆则负责携带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它能够根据生物体的需要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包括加温、加湿和过滤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保护呼吸系统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四、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中枢神经调节、化学调节和反射调节。

中枢神经调节是指大脑通过神经信号控制呼吸肌肉的活动,从而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化学调节是指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反射调节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感受器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例如,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会引起咳嗽反射,以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

五、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还可以用于呼吸机的调节,以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呼吸。

六、结论呼吸系统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为生物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 吸衰竭。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病原 学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氧合,纠正缺氧,保 护器官功能。
05
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
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
常用的动物模型
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模型建立方法
基因敲除、药物诱导、机械通气等
评价方法
效应器作用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效应器, 其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 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低氧 血症和酸中毒敏感,通过刺激呼吸 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对脑脊 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变 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存率、病理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
人体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肺活量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一秒率
反映气道阻塞程度
肺泡通气量
反映有效气体交换量
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呼吸生理研究中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系统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 能
细胞生物学技术
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基因芯片技术
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变 化
病理生理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 流受限。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肺功能正 常。
肺部感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呼吸(五) 呼吸 (1)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1)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氢离子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肺牵张反射。

(8)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通气的动力:由肺内压的变化建立的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机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①呼吸运动:主要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为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平静呼吸时,呼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所致,是被动过程。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为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为胸式呼吸。

②肺内压:吸气时,肺内压下降并低于大气压;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降低;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为正压人工呼吸,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

③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肺回缩压。

在呼吸过程中,肺始终处于被扩张的状态倾向于回缩,因此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总保持负值,吸气时,负压更大,呼气时,负压减小。

肺通气阻力:分为弹性阻力(70%)和非弹性阻力(30%)。

弹性阻力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

①弹性阻力和顺应性:物体对抗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的力称为弹性阻力,大小用顺应性衡量,顺应性越大,弹性阻力越小。

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在被扩张时产生的回缩力,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I型细胞I产生,主要成分DPPC和SP。

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当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67%时,胸廓被牵引向内而缩小,弹性阻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肺和胸廓的总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和胸廓在平静呼气末的位置和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肺内向回缩力和胸廓外向弹性回位力之间的平衡状态。

当肺回缩力下降时,平衡位置向外移位,胸廓外扩呈桶状,胸膜腔内负压减小,功能余气量增大。

②非弹性阻力:总气道阻力主要发生在鼻(50%)、声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

气道管径缩小时,气道阻力显著增大,气道管径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副交感管径变小,交感管径变大)、化学因素的影响(CA使平滑肌舒张),发生周期性改变,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相反。

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容积和肺容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基础。

肺容积:分为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互不重叠,相加后等于肺总量。

①潮气量(tidal volume):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正常人400-500ml。

②补吸气量和吸气储备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收的气体量,1500-2000ml。

③补呼气量或呼气储备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900~1200ml。

④余气量(residual volume,RV):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1000~1500ml,避免肺泡塌陷,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

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

①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潮气量+补吸气量,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

②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residual capacity,FRC):余气量+补呼气量,肺气肿患者FRC 增加,肺实变减小。

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不能很好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通畅程度。

用力肺活量(FVC):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FVC<VC,气道阻力增高时FVC>VC。

第1s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s用力呼气量(FEV1),通常用FEV1占FVC的百分数表示,正常80%,在哮喘等阻塞性疾病患者,FEV1的降低比FVC更明显。

④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限制性通气不足时肺总量降低。

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总量称肺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呼吸频率。

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鼻或口与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解剖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肺泡容积称肺泡无效腔。

这两部分无效腔称生理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深而慢的呼吸可增加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①气体的扩散:分压差越大,扩散速率越大;质量越轻的气体扩散越快;与扩散面积成正比,扩散距离成反比。

②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换气的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扩散面积、扩散距离、温度、扩散系数、通气/血流比值。

①呼吸膜的厚度: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

②呼吸膜的面积:与扩散速率成正比。

③通气/血流比值(V A/Q):正常安静时0.84,V A/Q比值的增大或减小都会妨碍肺换气,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最为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P:某气体分压差;A:扩散面积;S:气体分子溶解度;d:扩散距离;MW:分子量。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形式:氧的运输: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Hb是有效运输氧的工具。

Hb与氧结合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

1个Hb可结合4分子氧,在100ml血液中,Hb 结合的最大氧量称血氧容量,而Hb实际结合的氧量称血氧含量,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血氧饱和度。

当血液中Hb含量达5g/100ml以上时,皮肤、粘膜呈暗紫色,称为发绀(cyanosis)。

氧解离曲线:血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①上段:氧分压60~100mmHg,平坦,反映Hb与氧结合的部分,氧分压的变化对血氧含量影响不大。

②中段:40~60mmHg,陡峭,反映HbO2释放氧的部分。

③下段:15~40mmHg,反映HbO2与O2解离的部分和血液中O2的储备。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Hb对O2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Hb对O2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①pH和P CO2:pH降低或P CO2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

pH改变时Hb的构象发生变化,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波尔效应(Bohr effect)。

②温度: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

③2,3-DPG: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解离曲线右移。

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化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是碳酸氢盐(88%)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

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氢离子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肺牵张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呼吸调节)和主动脉体(循环调节),主要在机体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

当动脉血PO2降低,P CO2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传入神经纤维放电频率增加,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比氢离子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部,分头、中、尾。

头尾有化学感受性。

生理刺激为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不感受低氧的刺激。

但血中氢离子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作用小。

CO2对呼吸中枢的急性作用强,慢性作用弱(肾对pH的调节;碳酸氢根入脑,降低氢离子)。

CO2、氢离子和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①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P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

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2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反应较慢,当PCO2突然增高,外周起重要作用。

②氢离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升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血液中的氢离子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脑脊液中的氢离子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

③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PO2下降到80mmHg以下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严重肺气肿、肺心病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刺激适应很慢,称为驱动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氧疗是要注意。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 Hering-Breuer reflex。

①肺扩张反射: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为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进入延髓,使吸气转为呼气,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使呼吸频率增加。

平静呼吸时不参与调节,在肺顺应性降低,扩张时对气道的牵张刺激较强,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②肺萎陷反射:肺萎陷时增强吸气活动或促进呼气转为吸气,平静不参与,能够防止呼气过深以及在肺不张是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