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失败——基于九好集团的案例分析

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失败——基于九好集团的案例分析

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失败——基于九好集团的案例分析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失败——基于九好集团的案例分析近年来,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以及审计失败等问题在企业管理中频频出现,给企业经营和投资者的信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以九好集团的案例为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九好集团作为一家知名的综合性企业,曾经是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

然而,2008年,公司被曝出资产重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资产重组一度被认为是九好集团在掩盖其真实财务状况的手段。

九好集团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以及与关联方的资源整合,使得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首先,九好集团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将一些亏损企业转嫁给其子公司,以削减亏损对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子公司的财务压力,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掩盖了亏损企业的真实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对九好集团的投资判断。

其次,九好集团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大量进行关联交易,使得关联方获得了不公平的利益。

关联交易通常存在代理问题,容易导致关联方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目的进行虚增交易,损害了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九好集团通过与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虚增了收入,提高了公司财务状况的表面指标,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融资条件。

此外,九好集团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将关联方的资源转移到公司自身,使得公司经营和发展得以提升。

然而,这种资源整合方式也引发了财务报表舞弊的问题。

公司可能通过虚增资产价值,减少负债等手段,提高公司在财务报表上的表现,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这种做法不仅误导投资者,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面对九好集团的资产重组、财务报表舞弊以及审计失败等问题,审计机构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

审计机构应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然而,在九好集团的案例中,审计机构并未能及时揭示公司的真实情况,导致了审计失败的问题。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梳理了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的过程、舞弊的手段,并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了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原因治理1 案例回顾九好集团,是一家从事“后勤托管”服务的集团化企业,公司首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

九好集团通过种种恶劣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重组上市的目的。

2017年4月21日,处罚决定书显示,九好集团在2013年至2015年,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服务收入264,897,668.7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4,786.32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

2 财务造假的方式2.1 虚增服务费收入经过多种调查方式确定有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与九好集团无业务往来或者资金往来,九好集团通过无中生有虚增服务费收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九好集团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所显示供应商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之问的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通过捏造交易从而达到虚增服务收入;九好集团与19家供应商的业务属于签订虚假业务合同并确认收入性质,在收到供应商的付款时,再通过个人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九好集团运用资金循环进行虚增服务费收入。

2.2 虚增贸易收入2015年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九好集团发生采购业务,之后取消了该业务,并退还收到的货款。

但九好集团伪造了该项交易的合同及相关凭证,账上仍对其进行收入确认及应收账款收回,通过这种手段2015年虚增贸易收入574,786.32元。

2.3 虚增银行存款2015年1月,九好集团通过虚构其他应收款收回、虚构银行存款转人以及转出资金不人账等手段,使九好集团平安银行账户形成虚假资金317,70万元。

2015年3月3日,317,70万元资金从平安银行账户转人上海银行账户。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九好集团是2017年第一家因“忽悠式重组上市”而被证监会处以顶格处罚的后勤托管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作为中介服务平台为客户寻找后勤服务供应商,根据成交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可以代表我国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普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审计对策,对其他财务造假审计具有指导意义。

那么,九好集团是通过何种财务手段来虚增收入的呢?又该如何去治理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呢?1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分析九好集团在其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财务数据中,虚增服务费收入2.65亿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5万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银行存款质押。

1.1虚构业务以增加服务费收入九好集团造假作案手法的隐蔽之处在于将虚增的服务费收入分散到大量的供应商和客户中去,实地走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财物,调查难度大。

九好集团与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以及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改变业务性质等方式增加服务费收入2.65亿元。

此外,九好集团通过与供应商签订虚假业务合同来确认业务收入,在收到这些服务费后又从个人银行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法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

尽管这些业务收入是真实的,但九好集团充当资金掮客的角色帮助19家供应商套取资金的业务模式并不属于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不应该计入收入,可见九好集团虚构业务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1.2虚增贸易收入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康信息)通过向九好集团采购货物存在业务往来,根据九好集团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可以发现,其账务上确认了57.5万元来自融康信息的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收回。

然而,通过审计小组对融康信息的实地走访获知,融康信息并未对该笔采购业务确认收货,九好集团也退回了已支付货款。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九好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九好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们的信心。

仅在去年,就有13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了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而在今年3月份,证监会再次对九好集团发出处罚公告,宣告这起历经近2年的九好集团拟借壳鞍重股份上市造假案以失败告终。

本论文就以九好集团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造假动机及手段,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九好集团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Fake of Listed Companies -A Case Study of Nine Top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 after another, to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caused extremely adverse effects,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t dampened the confidence of investors.In the past year alone, 13 listed companies received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decision issued by the CSRC for financial fraud.In March of this year, the CSRC once again issued a notice of punishment to the Nine Top, announcing that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the Nine Top intends to shell heavy saddle shares listing fraud ended in failure.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 of the Nine Top as an examp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 excavates its motivation and means of counterfeiting,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Listed company;Financial fraud;Nine Top引言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九好集团造假案——从舞弊三角论分析17页PPT

九好集团造假案——从舞弊三角论分析17页PPT

六种 情况
自我合理化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 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 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
这是公司欠我的
42 1 35
肯定会归还的
我的目的是善意的
用途是正当的
02
03
03 评估师预测九好集
团2019年至2020年各 年收入的增长率分别是 38.02%、22.09%、 9.28%、2.35%,但评 估工作底稿中未记录该 增长率的确定依据。
自我合理化要素分析
郭丛军对上市非常执着,想 方设法希望将资产装入上市 公司。先是寻求借壳*ST星 美,失败后又转而锁定鞍重 股份。
Step
02
Step
01
Step
03
自我合理化方面
要实现制度化管理,起到正 面引导、反面警戒和防患未 然的作用。从领导班子抓起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 靠车头带”。
谢谢观赏
THANKS
重组方为了实现上市目的, 随心所欲大肆进行财务造假; 而上市公司为了卖壳,对重 组方的财务信息不做核实
一些供应商认为自己不用跟 证监会打交道,外加九好集 团事前打过“招呼”,引致 询问取证过程中,对抗行为 大量涌现。
相关中介机构也出具专业意 见为造假行为进行背书。
04
添加标题
【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后勤 物联网
办公托管
04针对上游供应商首创“后勤物联
网”模式。在九好物联网里,集合了 各行业众多的供应商,进行产品互补 和资源共享,从而突破单一行业限制 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供应商网络。
后勤集成
03 针对下游客户首创“后勤集承”
模式,九好依托强大供应商网络,整 合承包客户的所有后勤托管服务,服 务范围包括办公一体化以及园艺物业 、餐饮、保险、通讯、金融等后勤项 目。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2017年4月25日晚,一个借壳案例,因财务造假而告吹。

上市公司鞍重股份发布公告:因重组标的资产九好集团,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被监管层立案调查并受到监管层的行政处罚,从而导致本次重组交易不具备履行和实施的基础,所以决定终止与九好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为什么是它?三年前,九好集团联合鞍重股份,大摇大摆的来借壳。

然而,背后却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务造假,堪称一部财务造假教科书。

该造假案,金额巨大、涉案范围广、造假手段隐蔽、造假领域新、造假时间长……具体事项为:涉嫌虚增收入2.64亿+虚构银行存款3亿+未披露3亿元借款以银行存款质押。

上述三项“罪名”,监管层让九好集团受到证券法规定范围内的顶格处罚,连带着上市公司一众人也收到了惩罚。

顺便八卦一句,九好集团还有国民老公思聪的普思投资参股(1.6%),不知道老公会不会气得捂胸。

今天,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本案中的“造假大法”。

“巨额财务造假,想上市?”▼1)看点一:要分析财务造假根源,先来看商业模式在我们了解九好“财务犯错”前,先试着思考一下:这种商业模式,出现的造假可能有哪些。

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是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

所谓后勤托管,并不是指九好集团直接提供后勤服务,而是指九好集团充当信息中介和平台中介,通过搭建后勤托管平台,引进供应商(后勤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有后勤外包需求的企业),撮合供需双方的交易。

其经营模式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如下:▼那么,在该种经营模式下,九好集团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公司在回复监管层问询函的报告中称,公司的盈利模式,简单的说:通过一个平台来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对买方免费,对卖方收费。

也就是说,九好集团平台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卖方(供应商),收费类型包括:进场费、推广费和托管服务费。

进场费——引进平台供应商进入后勤托管平台时,九好集团与平台供应商签订托管协议,九好集团承诺当年销售额,按照承诺销售额的2%收取推广费——匹配客户资源,推广供应商的销售需求,按照承诺销售额的1%收取托管服务费——收取费率由九好集团与供应商协商,以实际销售额为基数计算再插一句,除去平台的“三项中介服务费”以外,九好集团还存在一定的贸易收入,主要是销售办公用品、总务等后勤产品获得的收入。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经核实,有125家供应商确认与九好集团无真实业务往来或资金往来无真实业务背景、走访的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均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显示供应商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恶意、费劲周折虚构经济业务,以达到虚增业务收入,同时精美包装”后勤+互联网”新经营模式达到”妖魔化”毛利率指标,原由为何呢? 2017年3月11日,鞍重股份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处罚公告”),宣告历经近两年的九好集团拟借壳鞍重股份上市造假案以失败告终.处罚公告披露,”2013年-2015年九好集团虚增服务费收入共计26 489.77万元,其中2013年虚增1 726.91万元、2014年虚增8 755.66万元、2015年虚增16 007.19万元”,对比鞍重股份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交易报告书中历史年度服务费收入金额, 2013年-2015年虚增服务费收入占九好集团公开披露服务费收入金额的37.36%. 一、案例财务造假原由 2015年4月7日,鞍重股份发布《关于重大事项停盘公告》,拟筹划重大事项,半年之后的11月14日,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披露了拟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告内容显示,鞍重股份拟与九好集团股东进行重大资产置换,以鞍重股份交易基准日除2.29亿货币资金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出资产)与郭丛军等持有的九好集团100%股权(置入资产)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差额部分由上市公司对郭丛军等享有的九好集团股份比例发行股份购买,同时上市公司拟以锁价方式向九贵投资等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7亿元的配套资金,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后勤托管电商平台建设.根据交易报告书披露,以两家估值机构出具的估值结果为基础,经交易各方协商,置出资产作价59 285.67万元、置入资产作价371 000.00万元,交易标的作价差额部分311 714.33万元以发行股份方式取得.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中最重要事项就是确定标的资产交易对价,通常情况下,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造假通过虚增利润、提高估值的手段获取更多的上市公司权益和巨额利益.财务造假行为如果侥幸过关、后续造假行为将继续上演以”实现业绩”,承诺期即使业绩承诺不达标、未来付出补偿款即可,在此过程中二级市场股价的上涨将给交易对方带来巨额收益. 以本案例来说,九好集团作价37.1亿元、三年业绩承诺额13亿元,业绩承诺覆盖率为35%左右,更惊人的是资产置换差额发行股份发行价格为16.23元/股,鞍重股份自2015年4月7日发布重大事项停盘到2016年5月27日发布公告被立案调查期间股票成交均价为56.81元/股,为发行股份价格的3.5倍,即使被立案调查后,至2017年3月17日股票成交均价也达到30.29元/股,为发行股份价格的1.87倍.巨额利益驱使了此次铤而走险的财务造假案,通过公开资料,我们试图挖掘此案中的种种高估值”障眼法”. 二、公开资料中的那些高估值”障眼法” 【九好集团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九好集团历史沿革中,”12、2014年1月股权转让”“14、2014年6月股权转让”“15、2014年8月股权转让”“17、2014年9月股权转让”“18、2014年11月股权转让”部分所述,该等股权转让于2015年10月一并通过股东会审议并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九好集团是一家从事”后勤托管平台”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首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打造中国后勤托管领域的高端服务平台.按照业务类别划分,九好集团后勤托管平台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餐饮、物业、办公、IT、传媒、劳保、差旅、物流、金融9大类81项后勤托管服务.九好集团并非直接提供后勤服务,而是通过搭建后勤托管平台引进供应商(后勤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有后勤外包需求的企业),并依托专业化的业务团队,为后勤需求方提供综合化的后勤服务解决方案.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标的资产交易定价方法通常包括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2016年度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标的定价事件531项,其中:采用收益法定价的标的358项、采用市场法定价的标的28项,两项占比73%,而无论采用收益法还是市场法,标的企业历史年度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预期都将对估值水平起到决定性影响.从此视角,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提高估值的”障眼法”. 1.包装业务模式、独辟高业绩指标 鞍重股份披露的交易报告书中披露,九好集团首创了”后勤+互联网”的平台服务模式,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进场费、推广费和托管服务费,此业务模式下,九好集团将是一家互联网平台型、市场上无直接对标公司、成本极低利润极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企业”. 根据董事会预案、交易报告书中披露的2012-2015年财务数据,九好集团2015年度毛利率为88.85%、销售净利率为46.21%、净资产报酬率为33.24%,同时近三年财务比率指标呈现持续增长. 按照上述指标近三年平均值、指标走势、最近一年绝对额,我们搜集了与九好集团可比的A股上市公司:从毛利率指标看,有8家公司符合要求,其中3家医药企业、2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商、2家软件开发企业、1家酒店企业;从销售净利率指标看,有18家公司符合要求,其中7家证券公司、3家医药企业、1家信托公司、2家软件开发企业、其他5家分布于水电开发、光纤通信、房地产、环保、建筑;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看,有10家公司符合要求,其中5家医药企业、2家计算机企业、其他3家分布于航空、重工铸件、出行装备.如果从三项指标综合考虑选择可比公司则没有一家合适的上市公司与九好集团可比,而如果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值对应的行业属性,九好集团应该是一家医药制造企业. 鞍重股份披露的交易报告书列示了象屿股份、号百控股、飞马国际等六家为同行业可比公司,九好集团财务指标明显”优于”选取的可比公司指标值,以近三年指标平均值看,九好集团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9.67%、32.48%、26.72%,可比公司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7.06%、6.54%、12.34%.这也就成了九好集团高估值的一个”可靠”原由. 另一方面,九好集团首创了”后勤+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平台公司的代表阿里巴巴、携程的财务表现甚至输给了九好集团,九好集团”捏造”出的首创”后勤+互联网”经营模式带来优良的历史财务表现,成为推动高估值的首要因素.2.调高天花板、营造未来无限增长幻想 一个非传统既存行业的发展都会涉及发展空间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业天花板,九好集团首创的”后勤+互联网”经营模式下的行业天花板将决定企业未来的营收规模. 根据交易报告书中披露的九好集团所处行业发展情况的描述,”2015年我国企业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 309.30亿美元和966.9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12%和18.87%......在中国政策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后勤服务外包行业将快速增长,成为服务外包行业中的主力军,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交易报告书重要合同中九好集团披露了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供应商托管合同、客户托管合同,战略合作协议预计产生的年合同额达到181.88亿元,以此为基础按照业务结算模式简单计算年度预计服务费收入将达到5.45亿元,但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平台供应商托管合同1 000万元以上合计合同额仅为2.25亿元、客户前十名采购合同总金额17.68亿元,与预计交易额差距显著,交易报告书中未披露平台供应商托管合同总额和客户采购合同总额, 交易报告书披露的九好集团签订战略协议书: 九好集团所处的后勤服务外包行业状况究竟怎么样呢?未来发展前景是不是无限美好呢?我们查看了《中国商务年鉴2016》,年鉴中列示了中国2015年度服务外包行业签订合同份数219 751份、签订协议金额1 309.28亿美元、执行合同金额966.91亿美元,而服务外包按照业务类别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九好集团所属的后勤服务外包属于业务流程外包(BPO)中的内部管理外包服务,该业务2015年度合同执行额为18.41亿美元,而该类别下还区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财务与会计管理服务、其他内部管理服务,看到这儿可以感慨了,中国整个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和九好集团未来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 按照九好集团业务收入结算模式粗略计算,2016年度预测收入5.48亿元对应合同金额为182.72亿元,之前我们分析的交易报告书披露签订战略协议金额为181.88亿元,2020年实现10.09亿元营业收入对应合同金额将达到344.35亿元,而2015年度中国服务外包中涉及后勤服务外包大行业的内部管理外包服务总金额是18.41亿美元. 在鞍重股份披露董事会预案后深交所发布了问询函,其中问道”目前九好集团已为北京某企业平台(后勤托管合同额约200亿)、深圳某高端产业园(后勤托管合同额5年125亿)、国内某著名快递企业,某德国工业巨头等各行业客户提供后勤服务.请分别披露200亿元和125亿元后勤托管合同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签订日期、合同期限、结算方法、对公司相应会计年度收入及净利润的影响等”,鞍重股份回复中提到,”根据九好集团与北京某企业平台以及深圳某高端产业园签署的相关协议,九好集团托管的后勤体量规模呈现大幅度增加的态势,九好集团的后勤托管平台模式越来越受到行业客户的认同,后勤托管体量的大幅度提升将给九好集团带来大量的平台交易量,相应公司的平台服务业务的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九好集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同时签订了若干不知道能不能作为预测依据的战略合作协议,从而实现了未来年度的高速发展. 3.37.1亿元、不能更改的估值 鞍重股份2015年11月14日披露了董事会预案、11月19日深交所发布问询函、11月26日鞍重股份披露了问询函回复和修订的董事会预案,经历漫长的5个月后鞍重股份发布了交易报告书,在这个过程中定价基准日从2015年6月30日变更为2015年12月31日、不变的是九好集团的估值一直都是37.1亿元,半年的时间九好集团的估值当然不应该发生大的变动,但这个37.1亿元估值是不能改变还是不应改变呢? 按照董事会预案披露的内容2015年营业收入合计为39 883.89万元、净利润16 121.36万元,而交易报告书中披露的2015年度实际实现收入为41 749.25万元、净利润19 293.11万元,实际实现收益情况好于预期的通常处理是向上修正未来业绩预测指标,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在2015年度实现业绩好于预期的情况下,未来收益指标全面向下调整,这是为何呢?更奇怪的是,最终估值水平仍然是37.1亿元,根据董事会预案披露的估值模型我们对交易报告书的估值模型进行了修复,发现折现率指标由之前的13.51%调高了到了14.55%左右、同时对营运资金、资本性支出额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一切相信都是为了37.1亿元的估值. 定价基准日从2015年6月30日变更为2015年12月31日是为了什么呢?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董事会预案仅披露了两份战略合作协议,而到了交易报告书披露了金额181.88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并这些协议签署日期绝大部分为2015年下半年.至此,相信37.1亿元的估值应该是不能改变的事项. 三、关于估值相关的监管建议 交易定价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最重要、最敏感的事项,高估值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上市公司造成持续负面影响,如果通过蓄意、造假”创造”高估值更将对上市公司造成恶劣影响,严重侵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 监管建议: 1.相对于可能获取的高额收益,违法违规成本低是造成高估值涌现的源头,对于查处的违法违规案件建议强化处罚,震慑市场.尤其是对于恶劣造假案件,相信没有一方可以摆脱责任,尤其是交易双方、关联中介机构; 2.去年市场逐渐出现以市场法定价的并购事项,以此逃避重组办法对业绩承诺的规定.建议监管机构单独制定关于业绩承诺的相关规定,对业绩承诺适用范围、未实现承诺补偿、商誉减值处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3.高估值项目通常会形成大额商誉,之后常会造成未来收益难以实现,再之后就是商誉减值,后又出现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高估值项目对上市公司将造成持续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实际控制人操纵上市公司股价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建议对于并购重组项目如果未来业绩实现程度持续较低并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重要影响,应考虑对此类事件进行立案调查、查明是否存在蓄意、造假行为.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舞弊审计失败原因及启示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舞弊审计失败原因及启示

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公司的核心资产注入已上市公司,同时取得对重组后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

由于IPO上市存在成本较高、审核较严格和周期不确定等确定,一些企业就试图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和并购等方式来实现借壳或买壳上市。

针对注入的资产注册会计师会对其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有责任遵循审计准则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防止有毒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保障借壳上市顺利完成。

1 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财务舞弊回顾九好集团对鞍重股份的借壳上市过程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

主要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募集相应资金、重大资产置换等方式来达到其上市的目的。

九好集团为达到借壳上市目的粉饰财务报表。

2013—2015年三年间,九好集团虚增收入分别为0.17亿元、0.87亿元、1.6亿元,逐年递增,增长幅度逐年加大。

另外九好集团作价37.1亿元,以资产置换差额发行股份的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16.23元,承诺业绩在三年内达到3亿元。

2017年9月20日,证监会对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报告审计机构)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给予了行政处罚。

2 利安达对九好集团借壳上市审计失败原因分析2.1 缺乏对关键指标异常变动的职业怀疑态度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都应该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对指标数据执行严格的分析程序,分析指标的变动情况及变化趋势,识格信息的发布形式和方法进行积极改革,切实体现价格监测 数据的权威作用。

信息发布方面要坚持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并运用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

2.3 立足实践革新监测工作,创新转变求得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价格监测工作复杂度的提高,新时期中心在推进价格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继续沿用传统工作模式,而是要在监测工作方面寻求转变,在创新中求发展,保证价格监测和实际情况相符。

一是转变监测方式。

在监测方式的改革过程当中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的工作模式,构建当场询价采价、现场录入数据、后台实时汇总的全新模式,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推动不同监测点数据的互联互通。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展开分析与思考。

在将介绍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在首先对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造假手段和后果。

随后从对策思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财务造假行为,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强调诚信和透明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财务风险和合规管理的重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对策思考、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九好集团是一家知名的企业,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最近有关九好集团涉嫌财务造假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信誉,还会对投资者和员工造成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也将提出对策思考,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敬请期待本文后续内容,详细了解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对策建议。

2. 正文2.1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九好集团是一家知名的企业集团,涵盖多个产业领域,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近期却爆出了财务造假的丑闻,让人们对这个曾经繁荣的集团感到震惊和失望。

造假案例中,九好集团利用虚构的销售额和净利润来夸大自身的业绩,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资金。

他们还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和股东蒙受巨大的损失。

这一案例的背后反映了九好集团管理层的失职和利益冲突,也揭示了监管部门的不力和制度缺陷。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

九好集团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透明度和监督力度,树立诚信经营的形象。

对于投资者和企业而言,应该警惕财务造假风险,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和审计监督,避免投资陷阱和损失。

九好集团案例法律关系(3篇)

九好集团案例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九好集团,全称为九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在2015年,九好集团爆发了一场重大的财务造假丑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九好集团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旨在为我国企业合规经营提供借鉴。

二、九好集团案例背景1. 九好集团概况九好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涉足金融、物业管理、酒店、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截至2015年,九好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房地产项目,总资产超过100亿元。

2. 财务造假事件2015年,九好集团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发现,九好集团通过虚构交易、夸大收入、隐瞒债务等手段,虚增资产和收入,导致其财务报表严重失实。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九好集团及其关联方的信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九好集团案例中的法律关系1. 九好集团与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1)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股东通过投资获取收益,同时对公司经营和管理享有决策权。

(2)股东与公司董事、监事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应当对公司负责,维护公司利益。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董事、监事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负有审核责任。

然而,他们未能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2. 九好集团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1)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债务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债权人包括银行、供应商等,他们对公司具有债权。

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等手段,隐瞒债务,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担保关系在九好集团案例中,公司通过提供虚假担保,使得债权人对其债权产生误解。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九好集团舞弊审计案例研究

九好集团舞弊审计案例研究

九好集团舞弊审计案例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7T05:40:48.24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1期作者:刘慧[导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正在发展并且壮大起来刘慧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正在发展并且壮大起来。

相比于国外,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又快,并且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较为欠缺,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近年来引发关注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愈发频繁,层出不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投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舞弊审计本质上有别于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由单独的第三方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是向社会提供独立见解,示意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完整;舞弊审计则是在公司欺诈行为已被披露后进行,需要足够的讯息与数据资料,选用与财务审计不完全相同的审计方式来了解公司情形。

分析九好集团舞弊案例,可以为审计机构及其他监督机构提供与舞弊审计相关的策略借鉴,推动舞弊审计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审计;舞弊一、背景简介(一)九好集团基本情况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3月05日,注册资金为7943.9万元人民币。

九好集团有多家子公司,九好集团主要从事的是构建后勤服务的中介平台,对客户双方以及服务供应商进行撮合,并且向供应商收取服务费用,费用以成交金额为依据。

九好集团并不是传统的那种直接提供后勤服务的服务业公司,而是借助互联网形成的交易平台,利用自己的专业化,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服务,使提供的服务更专业可靠。

(二)“忽悠式重组”事件回顾2016年4月22日,九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鞍重股份的重组方案,并且在第二天披露详细内容。

两个上市公司之间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包含三个部分,具体如下:(1)双方进行重大资产置换。

九好集团将持有了所有股权的全部公司的价值相等部分与鞍重股份评估基准日拥有的除了2.29亿元货币资金之外全部资产、负债与总共进行了替换。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舞弊案分析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舞弊案分析
中 国软 科 学 ,2016,(O2):169-178 [4]罗莉 ,胡耀 丹 内部 控制 对上 市公 司 高管 薪酬粘 性是 否有 抑制 作 用?
— — 来自沪深两市A股经验证据U]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1):26-35 f51周 其 仁 .市 场 里 的 企 业 :一 个 人 力 资 本 与 非人 力 资 本 的 特 别 合
参 考 文献 : [1]卢锐 ,柳 建 华 ,许 宁.内部 控 制 、产权 与 高管 薪酬 业 绩 敏 感 性 [J].
会 计 研 究 ,2011,(10):42~48.
[2]周 美华 ,林斌 ,林 东杰.管理 层权 力、内部控制与腐败治理 _J]会
计 研 究 ,2()16,(O3):56—63 [3]罗 aT_英 ,詹 乾 隆 ,段 姝 .内部 控 制 质 量 与 企 业 高 管 薪 酬 契 约 [J].
约 [J]经 济 研 究 ,1996,(()6):71—8(). [6]肖华 ,张 国清 内部 控制质量 、盈余持续性与公 司价值 _-J]会计
研 冤 ,2013,(05):73-80.
[7]张敏 ,姜付 秀.机制投资者 、企业产权与薪酬契约lJ].世界经济 ,
2010,(8):43-58.
摘要 :2017年 3月,证监会通报 了一起重大重组案件 .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的重组被顶格处罚。这起 案件 因其 市场影 响 大 、造假 涉及 面 广 、领域 新 、专 业性 强 以及 隐蔽 性 高等特 点 而深 受媒 体 关 注 。文章 对 该案 件进 行 了详 细分 析 ,分 别探讨 了舞弊 案 中的疑 点 、采 用 的手段 ,并进 一 步提 出防 范对 策建议 。 父键洲 :重组舞弊 九好集团 鞍重股份 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2017年4月25日晚,一个借壳案例,因财务造假而告吹。

上市公司鞍重股份发布公告:因重组标的资产九好集团,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被监管层立案调查并受到监管层的行政处罚,从而导致本次重组交易不具备履行和实施的基础,所以决定终止与九好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为什么是它?三年前,九好集团联合鞍重股份,大摇大摆的来借壳。

然而,背后却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务造假,堪称一部财务造假教科书。

该造假案,金额巨大、涉案范围广、造假手段隐蔽、造假领域新、造假时间长……具体事项为:涉嫌虚增收入2.64亿+虚构银行存款3亿+未披露3亿元借款以银行存款质押。

上述三项“罪名”,监管层让九好集团受到证券法规定范围内的顶格处罚,连带着上市公司一众人也收到了惩罚。

顺便八卦一句,九好集团还有国民老公思聪的普思投资参股(1.6%),不知道老公会不会气得捂胸。

今天,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本案中的“造假大法”。

“巨额财务造假,想上市?”▼1)看点一:要分析财务造假根源,先来看商业模式在我们了解九好“财务犯错”前,先试着思考一下:这种商业模式,出现的造假可能有哪些。

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是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

所谓后勤托管,并不是指九好集团直接提供后勤服务,而是指九好集团充当信息中介和平台中介,通过搭建后勤托管平台,引进供应商(后勤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有后勤外包需求的企业),撮合供需双方的交易。

其经营模式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如下:▼那么,在该种经营模式下,九好集团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公司在回复监管层问询函的报告中称,公司的盈利模式,简单的说:通过一个平台来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对买方免费,对卖方收费。

也就是说,九好集团平台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卖方(供应商),收费类型包括:进场费、推广费和托管服务费。

进场费——引进平台供应商进入后勤托管平台时,九好集团与平台供应商签订托管协议,九好集团承诺当年销售额,按照承诺销售额的2%收取推广费——匹配客户资源,推广供应商的销售需求,按照承诺销售额的1%收取托管服务费——收取费率由九好集团与供应商协商,以实际销售额为基数计算再插一句,除去平台的“三项中介服务费”以外,九好集团还存在一定的贸易收入,主要是销售办公用品、总务等后勤产品获得的收入。

第一组:九好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33页]

第一组:九好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33页]

2016年 9099.36 -2318.22 -2362.32
压力是财务舞弊发生的最直接动因,在巨大的压力下,任何管理层都有可能铤而走险.
压力要素是指企业进行造假行为的动机。九好集团造假的动机主要是想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公司通过IPO
上市,可以较快地募集资金,吸引投资者,取得经营所需的低成本权益资金,实现公司快速扩张与产业整合,而
2016年3月,九好集团3亿元银行存单到期后,被兴业银行直接解付承兑汇票。九好集团随即再次 采用上述操作方式形成3亿元银行存款。
综上,九好集团于2015年1月虚构3亿元银行存款行为,2015年9月22日、23日通过借款形成3亿元 银行定期存单,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述3亿元银行存单处于质押状态,但九好集团在公开披露的《审 计报告》附注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均未披露上述3亿元借款及3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事项
经核实,有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通过不 同方式确认与九好集团无真实业务往来或者资 金往来无真实业务背景,九好集团通过这些供 应商三年累计虚增服务费收入191,524,278.2 元;其中,2013年虚增金额为10,354,349.06 元,2014年虚增金额为55,694,997.98元, 2015年虚增金额为125,474,931.16元。
3.虚构3亿元银行存款、未披露3亿元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事项的相关事实
九好集团审计报告中披露的2015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2015年末货币资金余额为 531,226,736.82元。经查,其中3亿元银行存款系由九好集团通过借款形成,且在披露时点处于质押状 态,九好集团未披露该借款及存款质押事项。具体事实如下:
小结
市场影响大 1 重组信息披露后,鞍重股份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涨

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案例研究——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案例研究——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案例研究——基于舞弊三角理论作者:乔翠兰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8期摘要:2017年,证监会处理了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一案。

专案组的及时参与,使得此次重组被扼止在初步阶段,有效防止了不良资产进入股市。

本文梳理了九好集团重组案件的过程,并从舞弊三角理论出发,分析了其违法情况和手段,发现了其财务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措施。

关键词: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舞弊三角理论;原因;治理1九好集团重组案件回顾九好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好集团)系2010年于杭州市登记成立的注册资本为7943.89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郭丛军,经营范围涵括服务、批发零售和其他项目。

九好集团连同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多种手段,将自己伪造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企业,希望成功借壳上市,但是被证监会及时发觉。

2016年5月,证监会向鞍重股份发出《调查通知书》,6月,鞍重股份申请撤回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材料。

之后,证监会快速核办了该案。

2017年4月,证监会召开发布会,对公司罚款60万元,对三位负责人各罚款30万元,并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手段2.1虚增服务费和贸易收入九好集团的两大收入来源是服务费收入和贸易收入。

九好集团涉嫌采取虚构供应商等方式虚增服务费收入共计264,897,668.7元,其中2013至2015年分别虚增17,269,096.11元、87,556,646.91元和160,071,925.68元的收入。

经专案组对公司员工访问并通过资金循环证据验证,九好集团收到的服务费,很多随后通过私人银行账户退还至客户。

在贸易收入方面,专案组通过与供应商核实,发现有125家与九好集团无真实业务或资金业务往来关系,经对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走访查实,他们表示其与九好集团的供应商无业务,或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

经与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核实发现,2015年其向九好集团采购的商品未到货,货款被退回,但九好集团仍确认了收入,导致2015年销售收入虚增574,86.32元。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审计-毕业论文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审计-毕业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日益完善,不仅对上市公司而言越来越重要,而且也在会计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重视。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是我国市场有效运行的重大障碍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隐蔽化。

金融诈骗的方式多种多样,数额巨大,时间也很长。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和钻研,我国学者也在一直不断的探索,我国相关监管机构也对此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但是治理形式仍然十分的严峻。

本文以九好集团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舞弊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分析了九好集团内部控制中财务舞弊的现状,九好集团的财务报告存在诸多问题,然后讨论九龙集团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舞弊原因,最后提出九好集团财务报告中舞弊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舞弊九好集团AbstractAt present,China's economy is a market economy,in this context, China's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zero to today's gradual improvement,not only for listed compani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but also in the accounting academia and social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t the present stage,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China's market and a key issue of domestic scholars. At the present stage,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complicated and hidden. Financial scams come in many forms,in huge amounts an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the study of domestic scholars have also been constantly exploring,China's relevant regulatory agencies are also on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to punish and formulate a series of relevant laws and policies,but the form of financial fraud governance is still very serious. Based on nine good group internal control of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as the research object,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first to nine good group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combined with nine good group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group financial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is unqualified,few substantive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Kowloon group and the causes of fraud,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raud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report of jiuhao group.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Financial Fraud Jiuhao Group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前言 (1)1 相关理论概述 (2)1.1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1.1内部控制的概念 (2)1.1.2内部控制的目标 (2)1.1.3内部控制五要素 (2)1.2 财务舞弊概述 (4)1.2.1财务舞弊的概念 (4)1.2.2财务舞弊的动因 (4)1.2.3财务舞弊的手段 (5)2 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7)2.1 九好集团简介 (7)2.2好集团财务舞弊案例简介 (7)2.2.1财务舞弊过程回顾 (7)2.2.2财务舞弊手段 (8)3 基于内控视角下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原因分析 (10)3.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10)3.1.1 内部治理结构不平衡 (10)3.1.2 企业文化缺失,缺乏诚信意识 (10)3.2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11)3.3缺乏有效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12)3.4 内部控制活动存在重大缺陷 (12)3.5 内控监督缺失 (13)4 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舞弊治理对策 (14)4.1培养诚信理念,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4)4.2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14)4.3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15)4.4 将控制活动贯穿公司运营 (15)4.5完善内控监督管理机构 (15)4.5.1 强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 (15)4.5.2 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规模也在逐步壮大,然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和外部监督不力,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财务欺诈。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一起接着一起,从未间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九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九好集团的造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研究背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跟随而来。

企业财务造假的事件频繁发生,愈演愈烈,如欣泰电气、华锐风电、万福生科等等。

众所周知,财务信息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一系列财务内容的信息,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但记录了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更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相关数据。

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在造假成本远远小于利益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的企业愿意冒险进行造假。

然而财务造假不但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

仅在2018年,中国证监会公告信息披露违法类案件处罚56起,操纵市场类案件处罚38起,中介机构违法类案件处罚13起等等处罚情况。

由此数据可知道,对企业财务造假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研究意义相较于国外发达的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年轻,我国对于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的治理也还不够完善。

要想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秩序,就需要对企业财务造假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

对此,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也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借壳上市的浙江九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提出防范企业财务造假的合理建议和具体措施。

这有利于完善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治理,有利于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经济市场的法律规章,有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九好集团造假事件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本部分将介绍财务造假的定义并详细地介绍九好集团造假发生的全过程。

(一)财务造假的定义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提出,财务造假是故意虚报或漏报财务信息,从而使得使用者不能正确地理解财务报告的行为。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以九好集团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以九好集团为例
• 3、舞弊涉及多期财务报表。九好集团对 2013-2015 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的财 务报表实施了舞弊,且虚增收入的数额越来越多,分别达到了 1,726.91 万元、 8,755.66 万元和 16,007.19 万元。
• 4、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九好集团舞弊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公司借壳上市, 还要实现重组方资产的高估值。而为了使高评估增值率看起来更合理,九好集 团对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经行了造假,营造出高速发展的光明前景。
• 1、虚增服务费收入。
• 九好集团的盈利模式为对客户免费和对供应商收费。平台供应商是其主要服务收入来 源,收费类型主要有进场费、推广费和托管服务费三种。在这一财务造假案中,九好 集团的造假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虚构与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业务和资金往 来以达到服务 费收入的虚增。此外,九好集团还通过与供应商签订 虚假业务合同,充当掮客角色, 帮供应商套取资金,确认了服务费收入。而来自这些供应商的服务费均通过其个人银 行账户退至对方法 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总的来说,通过上述方式,九好集团 在 2013 年 - 2015 年间共虚增服务费收入 2. 64 亿。其中,2013 年虚增服务费收入 1726 万,2014 年虚增服务费收入 8755 万,2015 年虚增 服务费收入 1. 6 亿。
(四)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舞弊特点
• 1、舞弊涉及的范围广。2013年至 2015 年与其合作的供应商数量分别为 935 家、1176 家和 1319 家,与虚假交易有关的供应商数量就超过了 200 家,平 台供应商来自于不同地区,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证监会调查的难度。
• 2、舞弊的领域比较新。九好集团是一家后勤服务平台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供 应商和客户提供撮合服务,到 2015 年服务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 91.20%,与以往资本市场上出现过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存在明显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梳理了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的过程、舞弊的手段,并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了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原因治理
1 案例回顾
九好集团,是一家从事“后勤托管”服务的集团化企业,公司首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

九好集团通过种种恶劣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重组上市的目的。

2017年4月21日,处罚决定书显示,九好集团在2013年至2015年,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服务收入264,897,668.7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4,786.32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

2 财务造假的方式
2.1 虚增服务费收入
经过多种调查方式确定有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与九好集团无业务往来或者资金往来,九好集团通过无中生有虚增服务费收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九好集团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所显示供应商
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之问的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通过捏造交易从而达到虚增服务收入;九好集团与19家供应商的业务属于签订虚假业务合同并确认收入性质,在收到供应商的付款时,再通过个人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九好集团运用资金循环进行虚增服务费收入。

2.2 虚增贸易收入
2015年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九好集团发生采购业务,之后取消了该业务,并退还收到的货款。

但九好集团伪造了该项交易的合同及相关凭证,账上仍对其进行收入确认及应收账款收回,通过这种手段2015年虚增贸易收入574,786.32元。

2.3 虚增银行存款
2015年1月,九好集团通过虚构其他应收款收回、虚构银行存款转人以及转出资金不人账等手段,使九好集团平安银行账户形成虚假资金317,70万元。

2015年3月3日,317,70万元资金从平安银行账户转人上海银行账户。

此外,九好集团还在上海银行账户虚构郭从军退回购房款1170万元,虚假账面资金扩大至32940万元。

2015年3月31日,杭州好融实业有限公司分两笔向九好集团上海银行账户转人资金1.6亿元。

九好集团在账面虚假记载收到上海九好等单位其他应收款138,01万元;经过三次红色冲销后,虚假记载
收到上海九好等单位其他应收款130,60万元,少计收回29,40万元。

至此,九好集团在账面形成在3亿元虚假资金。

2.4 未披露借款和质押事项
九好集团于2015年1月虚构3亿元银行存款行为,2015年9月22日、23日通过借款形成3亿元银行定期存单,截
止2015年12月31日上述3亿元银行存单处于质押状态,
但九好集团在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附注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均未披露上述3亿元借款及3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事项。

3 舞弊的三因素分析
3.1 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因素
上市的利益驱动。

上市不仅是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平台,而且其也是企业股东“圈钱”的重要手段。

郭丛军、杜晓芳夫妇的持股比例在50%左右,对九好集团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且公司的董事长还兼任总经理,使得其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

然而,九好集团还利用其公司经营的特性,采用虚构收入,不披露借款和质押等手段,将公司包装成优质企业,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3.2 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1)股权过度集中。

从九好集团的股权分布来看,2013-2015年郭从军、杜晓芳夫妇所持股份分别为61.29%、46.11%和56.03%,从这可以看出郭从军、杜晓芳夫妇一直是
该公司的大股东,而大股东又对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所以其舞弊的机会大大增加。

(2)内部控制有缺陷。

郭丛军一人兼董事长和总经理,其不相容职务未分离,这为九好集团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提供了方便,同时说明其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其有舞弊的机会。

内部控制存在的目的就是之一就是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
确性和可靠性,但是九好集?F并没有遵循,而是利用一些手段虚增收入,虚增银行存款,隐匿借款和质押,使得其会计信息资料不可靠,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中介机构的失职。

九好集团在借壳上市时,其相关的中联评估、利安达事务所、西南证券以及天元律师事务所都未发现其虚增收入、银行存款等问题。

3.3 财务报告舞弊的借口因素
九好集团财务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缺乏上市公司披露和
财务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

一是九好集团并非故意虚构3亿元银行存款,而是由于未将存单质押资料及时交由公司记账人员导致资产类别在报表上显示失真。

二是九好集团因申请重组时间紧迫,供应商、客户没有按照要求提供每笔交易对应的原始凭证,而是按照以往业务量提供交易凭证。

而且九好集团披露的财务信息,均经过券商、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机构的调查、审计,其没有理由怀疑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4 财务舞弊治理建议
4.1 舞弊行为人从制度层面加强自律
公司的印章混放,而不是按照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使公司的各个职位却失去了相互牵制的能力。

在股权的占比方面,郭丛军、杜晓芳夫妇所占股份较大,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变成一人决策。

九好集团财务舞弊的发生,从公司内部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性,使得公司失去控制,所以公司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这方面的监督,或者在发现制度有漏洞时,能及时解决。

4.2 中介机构从执业质量上进行提升
九好集团在借壳上市时,其相关的中介机构都未发现其舞弊或者发现了也并未披露,这些机构中的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审慎原则,所以人们开始怀疑这些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道德。

因此,中介机构应聘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工作,并定期进币刊;续教育,及时了解新政策和新思想,在执业过程中更注重其质量的提升,并且遵守谨慎性原则,宁可舍弃顾客,也不放过一个舞弊。

4.3 外部监管者加强监管力度
九好集团为了借壳上市,证监会对其最后的处罚金额是439万元。

从这可以看出违规成本远远小于收益,所以才有
不少的公司采用财务舞弊的方式进行上市圈钱,使得不少投
资者对股市渐渐失去了信心。

因此,外部监管者应适当的提高违规成本、延长披露的时间、扩大披露的范围等,使企业无可乘之机;监管方法应不断更新,因为造假舞弊手段越来越多样,所以应不断更新监管方式;完善现有法律,使监管更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张利,胡华夏,余跃洋.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2015,(07):69-72.
[2]赵丽芳,武婷.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识别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研穷[J].财会通讯,2014,(27):67-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