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经石峪》,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著名摩崖刻石,刻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处的花岗岩溪床之上。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经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经文分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泰山经石峪》镌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篇,计3017字。因年月久远,加之溪水冲刷,沙石磨损,现仅存一千余字,四十行,其中还有未完工的半成品[双勾] 字。《泰山经石峪》,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因笔法与山东邹县尖山摩崖《晋昌王唐邑扈题名》相近,后人或以为唐邑所书;因又与山东泰安境内徂徕山《徂徕山大般若经》相似,该经上有“齐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样,因此后人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清阮元《山左金右志》则作北齐天保间【公元550-559年】人所书。

《泰山经石峪》字径多在50-60厘米之间,最小的也有30厘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厘米,宽75.5厘米。

《泰山经石峪》书体在楷隶之间,偶有篆意草情,古拙朴茂,静写安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被冠以“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称。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称“《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痉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又云“《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又云:“大字如小字,唯《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

碑派代表人物之一,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鄙薄北齐碑,以为北齐诸碑,率皆瘦硬,千篇一律,绝少异同。唯对《泰山经石峪》推崇备至,说:“ 《经石峪》为榜书之宗,《白驹谷》辅之”、“榜书虽别有堂壁,要亦取古人大字精者临写之。”六朝大字犹有数碑,《太祖文皇帝石阙》、《泰山经石峪》、《淇园白驹谷》皆佳碑也”。“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间穆为上,雄深雅健次之,……。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虞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怒目?”又说:“榜书也分方笔园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经石峪》园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得之榜书,较《观海诗》尤难也。若下视鲁公《祖关》、《逍遥楼》;李北海《景福》;吴琚《天下第一江山》等书,不帝儿斗率天人视沙尘众生矣,相去岂有道理计哉!”又云:“东坡云,大字当使结密无间,此非榜书之能品,试观《经石峪》正是宽绰有余耳!”

《泰山经石峪》所摩刻的内容是佛教的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东晋时,鸠摩罗什译。按佛家之言:“金刚”既金刚石,光泽透明,不染尘埃,此经以金刚名为首,既取其尖利之义,就是说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般若”是梵语,译为“妙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即“到彼岸”,佛家认为,众生因为受了一个我字的迷惑,日日就在烦恼苦海中,倘能从生死烦恼大海之中,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到彼岸也,也就是脱离苦海。“经”字当作“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

金刚经原包括在大般若经第577卷中,佛家有经中之经《金刚经》之说,词有尽,理无穷。如来佛祖讲大般若经共六百卷,讲经的地方及法会的次数,计四处十六会,讲《金刚经》则是在十六会中的第九会,地方在中印度的舍卫城南边的给孤独圆。这个时代,大约在古代中国的周穆王九年。

《金刚经》约在前秦苻坚时期传译我国。据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赖非先生研究认为:北朝大规模刻经则是从北齐废帝乾明元年[公元560]开始,后主高纬时发展成高峰,直到北朝结束刻经仍盛而不衰。刻经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影响,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东麓的邺城附近和山东的泰峄山区。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东方重要的崇拜中心。

当泰山地区成为山东的佛教中心时,其刻经作品主要分布在泰山西六十公里的洪顶山、泰山东南三十公里的徂来山,泰山南麓的经石峪,山东汶上县,宁阳县交界的水牛山,山东邹成东南十公里的峄山,郯城北的铁山、岗山、郯城东十三公里的葛山等九处。其中泰山经石峪刻石以字经大,刊刻面积之广,字数之多,书法之精良,对后世影响最大。

欣赏/view/fabd02d9ad51f01dc281f1d9.html#

泰山金刚经大型摩崖石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泰山中华书法名山的成功申报。泰山金刚经,刻于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总面积约2064平方米的自然石坪浮床上。清《金石录补》云:“泰山御帐坪之南有石经峪,石如平台,旧刻金刚经,字皆经尺。” 泰山金刚经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巨制。前人评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清康有为称之为“榜书第一”,包世臣惊叹为“洋洋大观”。

泰山金刚经是泰山佛教文化瑰宝,为国宝级重点文物。藏水下愈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方暴露出来。字径50厘米左右。原刻2500余字,因溪水漫流磨灭,现仅存41行,1067个字。残毁过半。第15行有十几个描红双钩字,整个石刻也未落款。所以,刻石书丹者成为千古之谜。仅泰山志书就有王羲之、王子椿、唐邕诸说。1961年,郭沫若来泰山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1989年第2期《书法》杂志刊载王恩礼、赖非文章认为,泰山金刚经为北齐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泰山金刚经,通篇文字气势磅礴,优游自如,若具仙姿。书法纵横遒劲,古拙朴茂,气势开张,笔势圆浑,结构宽阔自然,用笔安详从容,包容篆隶而妙化为楷,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富于变化,个性十足。人立于石峪四周山崖,俯视大字,发现如尊尊罗汉,肃穆端坐,稳如泰山,与整座泰山神韵完美融合。泰山金刚经是汉隶向唐楷过渡的一种书体,又称“隶楷书”、“经石峪体”。经刻中多有一些不常见俗字,“万”、“无”二字与现行通用简化字完全相同。因此,泰山金刚经是中华石刻艺术、书法艺术里程碑式巅峰之作,是研究我国书法历史演变和艺术成就的重要依据。我国历代金石、书法、鉴赏者视若珍宝。清杨守敬说,泰山金刚经“经尺之大书,如作小楷,此为极则。”清冯云鹏评价说,“入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金刚经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书法家、学者、文人雅士对它进行学习、研究和考证。

泰山金刚经与岱庙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并称为“泰山三大瑰宝”。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泰山即使只有金刚经石刻,也值得来看看。泰山金刚经石刻位于泰山中路游览主线的支线上,有很多游客未予重视,未成游览。是为遗憾。

文刀

自泰山斗姆宫向东北方向拾级而上约500米,有一片斜坡石坪,石坪上刻有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据明朝张岱《岱志》说,相传唐僧曾经在此晒经,故称曝经石。宋代称石经谷,明朝称晒经石、曝(暴)经峪(谷)、经石峪等,明朝以后通称为经石峪。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与秦泰山石刻、唐玄宗纪泰山铭摩崖一道堪称我国石刻之瑰宝。然而,后两者尽人皆知,经石峪却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关系,对它的宗教和文化价值真正了解的人不算太多。

经石峪自然环境优美寂静,地势舒展平坦。泉水从石上缓缓流过,愈显禅意浓浓。明王在晋《东游登泰山记》中认为,石上《金刚经》文疑是王右军(羲之)所书:“楷书有近八分者,径尺许”。篆隶兼备,气体雄健遒劲,向为书界文人所称道。1961年5月,郭沫若曾亲自到经石峪考察,颇有感慨地写下了这样的诗篇:“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佛教文化的宏篇巨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