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7 2007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 ul . 2007

159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07-0159-02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李 蕴

(牡丹江大学艺术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民歌;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民间说唱

中图分类号:T642.2 文献标识码:A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在这里生活着古老民族三大体系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保卫了祖国的边疆,同时在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也各自创立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将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按其体裁形式进行说明比较。以便我们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及特征,为繁荣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山歌小调类民间歌曲

山歌小调类歌曲在各自的民族中的称谓有所不同,如赫哲族把此类民间歌曲叫做“嫁令阔”,是除赫哲族民间歌曲以外所有民歌的泛称,占有赫哲族民歌的绝大部分,其曲调优美、抒情、流畅,歌词多即兴填词,较少固定。其音节形式多为五声音阶,其中“宫”“徵”调式最多,“羽”调式次之,“商”“角”调式较少。曲调的结构较为简单,节拍多为4/4,5/4,6/8,3/4,自由节拍歌曲几乎没有。“嫁令阔”的特性衬词即“赫尼娜”“啊啷赫尼娜”等的使用,既可以用于开头,又可以用于结尾,凸现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民族特色。如我们所熟知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如此。

山歌小调类的民间歌曲在鄂伦春族称谓是“柬达仁”,这种体裁在鄂伦春族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描绘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描写社会史实、生产生活、婚俗礼仪、民间故事等等。反映鄂伦春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游猎生活和独特的婚俗礼仪等都可以在“柬达仁”歌曲中找到。“柬达仁”的音阶形式也多为五声音阶,其中“羽”“宫” 调式最多,“徵”调次之,“商”“角”调较少。与赫哲族的调式极其相似。鄂伦春族传统生活是以渔猎、采集为主

要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环境和习俗等原因形成了鄂伦春人豪爽、刚劲的性格,所以其民歌节奏以明快、乐观、刚劲较有规律的二拍、三拍节奏居多,与劳动生活相谐和,但和赫哲族比有抒情的散板节奏的应用。在鄂伦春语特性衬词“呢呀那耶”“呀斯纳耶”等应用下更显示出鄂伦春族民间歌曲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达斡尔族此类歌曲叫做“扎恩达勒”,通常是在田间劳作、草原放牧、伐木放排、骑马起车时唱的歌曲,其曲调悠长、粗犷、奔放。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类型,无词的是一种以衬词“讷咿呀”“呢咿呀”这种无实际意义的词即兴演唱,节奏变化较大,用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或是对大自然的赞美等。有词的是在无词的基础上,填上具有具体内容的歌词,但词的变化性很大,同一曲调配以多种歌词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音节形式为五声音阶,其中“宫”“羽”“徵”调较多,“商”调次之,“角”调式较少。曲式结构一样较为简单,大都具有明显的句逗结构方整,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节奏鲜明、节拍严整以二拍、四拍、六拍为多,在某些长音处有自由处理,没有像蒙古长调那样的自由拍。

二、民间歌舞中的歌曲

赫哲族的民间歌舞叫“哈康布力”,其中的歌唱部分被称为“哈康布力”歌曲。哈康布力即天鹅舞,是关于赫哲族民间的一个美丽传说,叙述了善良的贫家女“莎丽芳德”为了坚贞的爱情抗婚投江自尽,死后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天鹅,若干年后十分怀念家乡的父母和家乡的故土,每年春天飞回家乡一次。家乡的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编了“天鹅歌舞”欢迎天鹅姑娘的故事。虽是一个传说,但却说明赫哲族有过这样一种歌舞形式。但遗憾的是这种歌舞表演形式却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下面是

收稿日期:2007-03-10

流传在民间的《天鹅舞》的音乐,见谱1。

谱1 天鹅姑娘

鄂伦春此类称谓是“吕日格仁”歌曲,是鄂伦春族的民间歌舞形式“吕日格仁”表演时演唱的歌曲,包括两种歌舞形式:一种是“罕拜舞”另一种是“古鲁木沓”也就是篝火舞。这是一种根据表演者的情绪需要可即兴延长、反复,尽兴方休的歌舞。其中的歌曲部分是由领唱加合唱的形式组成。曲调规整且多重复,节奏鲜明,旋律简洁,结构简单,具有强烈的集体歌舞的特点,如谱2。

谱2 篝火舞歌曲

“哈肯麦”是达斡尔族民间歌舞的名称。其中的歌舞部分叫“哈肯麦”歌曲。所唱歌曲初时音调委婉、节奏平缓、结构简单有一乐句、双乐句、三乐句结构的歌曲,舞蹈第二阶段的唱歌多是方整的两乐句结构组成的歌曲。此段所唱的歌一般比较短小,有的甚至是乐节的重复。“哈肯麦”歌曲音调华丽明快,节奏鲜明,节拍严整,衬词多样,结构方整,是达斡尔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谱3、4。

谱3 五样热情的歌(一)

(哈肯麦)

谱4 五样热情的歌(二)

(哈肯麦)

三、民间说唱中的歌曲

“伊玛堪”小唱是赫哲族此类歌曲形式的名称,“伊马堪”是赫哲族的民间说唱形式,其中的歌唱部分,根据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曲调和嗓音。曲调不多,常一曲多用,在同一个曲调的反复咏唱时,即兴性较强且无伴奏。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的民间说唱,但其演唱形式较严格的说唱形式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只唱而不叙述的形式来讲述民间故事的叙事歌曲,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说唱音乐形式。曲调简单,是一种多段形式并置的分节歌,是一种用较固定的曲调来演唱故事的形式。

“乌钦”是达斡尔族的民间说唱形式,其音乐特点和鄂伦春族的说唱相似,但又存在不同,其也是用演唱来讲述故事的一种形式,但与“摩苏昆”相比其歌曲形式接近于通谱歌,并不是固定的曲调来演唱长篇多段的故事,脱离了多段并置的分节歌形式,发展到叙述描写齐头并进,推动情节发展,组织一个完整故事的高级形式。所以此类歌曲形式在达斡尔族中很少有人会唱。音乐赋予说唱性,紧密结合语言特点,非常便于叙事和抒情。“乌钦”演唱,有人以四胡伴奏,自拉自唱。

四、“萨满”祭祀歌曲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作为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由于地域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似性,北方民族大都信奉其原始宗教——萨满。此类歌曲就是“萨满”在进行祭祀、求神、治病等活动中演唱的歌曲。其曲调虽然是取材于民歌或是其他体裁的民歌,但由于其神秘色彩的需要,歌曲的某个部分往往被夸大或扭曲,由于其萨满种类的不同以及萨满演唱者的个人独特的唱腔,即使是同一曲调的萨满歌曲,在不同萨满者的演唱下也颇不同。

参考文献:

[1]何今声著.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印刷厂,1987年版.

[2]袁炳昌,冯光钰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中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