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歌

合集下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 ” “ ” “ ”三 界 的使 者 , 于是 便 出现 信仰 原始 宗教 “ 天 人 狱 萨 满 ”的崇 拜 者 。 “ 雅德 根 ”伊 若 被 认 为在 跳神 治 病过 程 中起 着 与 神 沟通 、交 流 的重 要作 用 。 “ 德 根 ”请 神 、显 神 、祈 祷 吉祥 和 雅 周游 三 界 ,驱 邪 逐鬼 都 通 过相 应 的 蝎词 实现 。按着 “ 雅德 根 ”的 说 法 ,歌 唱 不 好 请 不 来 神 , 因而 每 个 “ 德根 ” 都 在 煞 费苦 心 雅 地 编 创 与 其 他 “ 德 根 ”不 同 的 唱腔 、 唱 词 。 “ 德根 ”伊 若 雅 雅 按 其 跳 神 仪 程 又 可 分 为 “ 惹 呼 苏 菇 ”和 “ 果 日呼 苏 菇 ”两 依 翁 种 。 “ 惹 呼苏 菇 ”是 萨 满请 神 时演 唱的 歌 曲 ,多平 缓 ,旋 律性 依 强 ,感 情虔 诚 。 “ 果 日呼 苏菇 ”则 是 神 附体 后 ,萨 满 以神 的 口 翁 吻演 唱 的 歌 曲 ,旋律 跌 宕起 伏 ,情绪 激 越 高亢 ,演 唱 风格 怪诞 、 夸张。 “ 雅德 根 ”伊 若 一般 是 由 “ 德 根 ”领 唱 , “ 雅 巴格 奇 ”帮 腔 ,形 成 一领 众 合 的演 唱 形式 。不 同 的 “ 德 根 ” 中都有 各 自的 雅 “ 若 ” , 一般 互不 借 用 。 伊 “ 德 根 ”伊 若 中 ,许 多 是 民歌 ,或 取 材 于 民歌 的音 调 ,经 雅 过 “ 德根 ”演 唱时 的 处理 和 改编 ,使其 有 了 神秘 莫 测 的色彩 。 雅 现在 能够 演 唱 “ 雅德 根 ”依若 的 人 己经 寥寥 无 儿 了 ,那是 因 为随 着 时代 的发展 、科 学 的进 步 ,人们对 自然 界的认 识也在 不断加 深和 提高 ,作 为 一 定社 会 历史 时 期 的产 物— — 萨 满 教也 渐渐 地 消 失掉 了 ,必将 使 “ 满 ”歌 曲连 同萨 满 教 一起 成 为历 史 而 一去 不复 返 萨

试析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试析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试析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作者:鄂明晶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1期【摘要】达斡尔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音乐,用以表达情感、歌颂美好事物、传承文化典故、描述生产生活。

达斡尔族的民歌类型划分清晰,主要有萨满、山野歌曲和叙事歌,歌曲的题材十分丰富,演唱风格多样,是一个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值得进行良好的保护并进行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歌;音乐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 【中图分类号】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相互之间的文化形成了我国整体艺术文化的瑰丽宝库。

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会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并且这些歌曲往往都是伴随着人们的劳动过程而诞生的,具有很强的现实背景。

达斡尔族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多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民族歌曲,表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

一、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起源与文化背景达斡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我国古代大辽国的皇族后裔,辽朝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在位的时候,达斡尔族前往黑龙江北部,现今,达斡尔族人口大约有13万,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人数相对较少的一个民族。

现在,达斡尔族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呈现散居的特点。

达斡尔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独有的音乐文化,主要用以表现本民族的人文历史、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却没有文字,达斡尔族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他们的音乐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和音乐的传播[1]。

达斡尔族的民族语言包含着四种方言,分别是齐齐哈尔、布特哈、海拉尔和新疆的方言。

从清朝建立以后,达斡尔族在文字的使用和学习上一直都是依赖于汉族、满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文字,并且信奉萨满教,常常通过开展一些祭祀活动、供奉神灵等来消病驱灾,寄托精神信仰。

一个民族的艺术和这个民族的传统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是有着联系的,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背景下,达斡尔族的音乐慢慢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我风格,并且经过发展和传承一直流传至今。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xx级09音教1xx学号姓名xx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xx,xx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要: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了解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而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拥有音乐、历史以及文学等多元化的价值元素,所以研究与分析达斡尔族民歌特点,不但是爱好使然,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民歌;艺术引言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

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

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

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

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

达斡尔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点

达斡尔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点

术宝库,是一个民族 的音乐基础 ,是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
( 四)民歌 的内容美
1 、生产生活是达斡尔 民歌歌唱的主要 内容 达斡尔族 民歌的内容非 常广泛 ,有表达爱情 的如 《 忠实的心哪想念你 》 ,有表达思念之情 的如 《 四季歌》 ,有表现达斡尔 族人 民保卫家乡的如 《 达斡尔 民族歌声》 ,有表现达斡 尔族人 民生活和生产劳动 的如 《 采野 葱去 》《 山拉柴》等 。这些歌 曲 上 的歌词 ,无论是描述 自然景色,还是赞扬生产劳动;无论是吟诵爱情传 说,还是介绍传统 风俗 ,都与达斡 尔族人 民的生活紧 密联系在一起 ,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希望,表达 了他们的聪 明和才能,表现 了达斡尔族人淳朴、豪放、勇敢 、坚 强的民族性 格 。达斡尔族 民间艺术工作者在本民族山歌基础上加工改编 的 《 心上人》《 山乡》《 催眠 曲》等 山歌 ,可谓 是当今达斡尔 民歌 的优秀作 品。
我 怨






、 一







蜉 睨


| 蜡
呀 。
3 民族 音 调 的 发 展 ,中 西 音 调 融 合 使 其 作 品 独 具特 色 、
达斡尔族 民歌 的音调热情奔放 ,委婉多变,节奏鲜 明,著名的达斡尔作 曲家何今声特别 喜欢用达斡尔族 民歌的音调创作
《努 建 糯


拳 雄 )






衡 ,


( 二)五声音阶 为主及淡化调思维 的调性特点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一、概述达斡尔族民歌源于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以说唱、舞蹈为主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

达斡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内容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其形式首先有山歌小调类歌曲——扎恩达勒,其次民间歌舞歌曲——哈库麦勒,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歌舞形式非常完整——“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就是形容哈库麦勒的经典表演形式。

再是民间说唱歌曲——乌钦,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说唱音乐”。

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已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萨满歌曲——雅德根。

二、民歌《达斡尔姑娘》简析民歌《达斡尔姑娘》是一首经典的扎恩达勒。

从主旋律上看,多以同度或二度级进关系为主,即使是跳进也是在4、5度关系上发生,并没有跨度太远的大跳。

从节奏和节拍上看,达斡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与节拍对比鲜明,多以2/4拍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是衬托旋律的明快与喜庆,在赞扬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达斡尔人热爱生活、赞美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引入引子,运用达斡尔经典的衬托词“呐呦耶”来印证少数民族歌曲的曲风和民族特色。

从23小节才进入A段,并且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构成,诉说性较强。

以五声调式开始,43小节的长度,都在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借此来表达达斡尔姑娘惹人喜爱的快乐一面。

节奏多以8分音符与16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型展现了美丽的达斡尔姑娘的豪爽之情。

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运用最直接的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赞美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并在结尾的和声上有明显地终止式来结束乐段,这也正是A段在感情基调上为全曲起到的铺垫作用。

B段则以8分音符与4分音符组合的形式在速度上和节拍节奏上营造了达斡尔姑娘安静的一面,如果说A段展现的是美丽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那么B段则展现了美丽姑娘恬静、温柔的一面。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深得人们喜爱。

其中,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更是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这一民族的代表之作。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详细的阐释,以期为读者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演唱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时,音准与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

达斡尔民歌的音域适中,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准控制能力,使歌声在高低音之间流畅转换。

同时,稳定的节奏感也是演唱成功的关键,要使歌声与伴奏紧密配合,形成和谐的旋律。

2.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应运用柔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以表达歌曲中的深情。

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音色,使歌声更具表现力。

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呼吸技巧,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3. 表演技巧除了声音的运用外,表演技巧也是演唱“扎恩达勒”的重要环节。

演唱者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传达歌曲的情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此外,适当运用民族舞蹈元素进行表演,能更好地展现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三、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1. 情感表达“扎恩达勒”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观众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深情厚意。

同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调整情感表达,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2. 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观众可以了解到达斡尔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歌曲中还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情感。

这些文化内涵的传达需要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四、结论综上所述,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涉及了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 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 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说唱曲《午勤》(乌春)、民间舞《哈库麦》(鲁日格勒)的伴唱曲,以及用民歌曲调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器乐曲、舞曲等。

历史上达斡尔族没有专业作曲家和专业从事音乐工作者及其创造的音乐作品,只有以传统民歌为主的民间音乐。

民国时期在达斡尔族知识分子中,有人编创过名为《达斡尔民族的歌声多嘹亮》的歌曲,此歌流传至今,这是达斡尔族历史上第一首创作歌曲。

建国五十年来,达斡尔族的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绝大部分民歌得到收集、整理,据有人统计已收集到345首民歌,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歌得到挖掘抢救。

特别是几部达斡尔族民歌集和选集的出版,使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以文字和乐谱记录翻译、录音等形式得到了保存并公诸于世。

从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流传,为研究达斡尔族民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达斡尔民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旧曲填新词,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和作词编曲,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歌曲、舞曲和器乐曲等。

出现了一批作曲、声乐、器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形成了以通福(著名歌曲《草原晨曲》、《敖包相会》的曲作者)为代表的音乐家队伍。

同时也涌现了众多的民歌手,何徳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心上人》。

达斡尔山歌唱山歌,达斡尔语称“扎恩勒达”,曲调单调重复,悠扬高亢,是劳动者随意编词,在劳作时自演自娱的民歌形式。

这种曲调形式与鄂温克、鄂伦春族极为相似,可以跨地域交流感情。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北方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其深沉而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独特的表现手法等都是音乐文化的精髓。

而其中“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代表性的歌唱形式,更是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更多热爱民族音乐的朋友提供参考。

二、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音准与节奏的精准把握。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注意音高的准确性,以及节奏的稳定性。

同时,达斡尔民歌的旋律线条较为复杂,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也要求较高。

这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长期的实践锻炼。

2. 声音与气息“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声音与气息的协调统一。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气息流畅而富有弹性。

同时,声音的音色、音量等也需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整。

这需要歌手具备较高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情感表达“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其歌词与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恰当的表达。

例如,在表达悲伤、思念等情感时,歌手需运用低沉、柔和的音色;在表达欢快、喜悦等情感时,则需运用高亢、激昂的音色。

此外,歌手还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演唱中。

例如,“扎恩达勒”的歌词中常常涉及到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内容,这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音乐的表现,还要通过适当的解释和阐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五、结语综上所述,“扎恩达勒”的演唱不仅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声乐技巧,还需要对歌曲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达斡尔族歌曲

达斡尔族歌曲

达斡尔族歌曲
1、达斡尔族歌曲《走着走着》
这是一首达斡尔族的儿歌,歌词极具木兰般的女性气概,叙述一位女子踏着森林的绿茵,唱着歌谣的故事。

走着走着,走到森林尽头,
月色里闪光灿烂,星星也安宁;
紫色的山峰浓浓湿润,空气中弥漫着芳香,
竹林外有几只鹰子在飞翔,
花儿香甜,无尽的快乐在心中沁润;
咖啡色的鹿子在草地上跳跃,
水面上闪着月光,波涛里温暖的情愫,
心里渐渐唱出属于我们的达斡尔族歌曲:
达斡尔人民,古老的家园,
山水交错,传说着神奇的力量;
木兰大姐姐,守护着山林,
母亲的温情传承不息;
达斡尔人民,不畏苦难,茁壮成长,
用歌声温暖家园的心灵;
淳朴的达斡尔人民,
随风悠扬,传递着母亲的爱;
木兰大姐姐,走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唱出母亲的故事;
木兰大姐姐,像一盏明灯,
照亮着达斡尔人民的耳边。

歌声响起,此时此刻,
在这片家园里,
我们走着走着,
传唱着母亲的爱。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

二、 达 斡 尔 族 表达 爱情 的方 式 —— 爱 情 欢歌 达 斡 尔族 人 用 歌 唱 来 丰 富 生 活 . 通 过 唱 情 歌来 表 达 爱 情 达 斡 尔 族人 有着 他 们 传 统 婚 姻 制 度 族 人 们 对婚 姻 有 一 种 传 统 的意识 . “ 血 缘 关 系 远 一 些 的 后 代 要 比 血 缘 关 系 近 的子 孙 更 健康 ” 从 而 形 成 以 族 外婚 制 为基 础 . 实行 交 错 从 表 婚 姻 。 “ 交 错 从 表 婚 是 不 直 接 从 表 兄 弟 姊 妹 近 血 缘 缔 结婚 姻 而 是 间 接 从 表缔 结 婚 姻 ” 达 斡 尔 人 族人 的婚 姻 制 度 及 饮食 、 待 客 习惯 受 他 们 世 世 代代 的生 活 文 化传 统 、 生 活 习俗 的
鉴作 用 对 于歌 唱者来 说 . 从传 统 的 民族艺 术中 吸取精 华 . 可 以帮助他 们提 高 对地 方 民
达 斡 尔 民歌 是 达 斡 尔 民族 声 乐 发 展
歌特 色的感 悟 . 对其 传承 和发展 起 到非 常大
的 源泉 , 更是 现 今 声 乐研 究 热 点 很 多 音 乐 艺术 工 作 者 。 从 民族 音 乐 本质 的 角度 出
发. 在体 验 了达 斡 尔族 的 生 活 , 吸 收 了 大 量 的 民族 精 华后 . 通 过 后 期 的 整理 和 自己 的吸收理解 . 创作 出了很多作品 . 借 以 表 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对 新 时 代 下 的
的推动 作用 本 文通过 对达 斡尔族 民歌 的风
格特 色 进行 研 究分析 .希望 可 以更好 地 继
独 特 的表 现 手 法 来记 录 着这 斡 尔族 历 史 的 变 迁 , 见证 着达 斡 尔族 人 民 的 生 活状 态的 改 变 。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作者:鄂明晶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7期【摘要】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是达斡尔族民歌中类似山小调民歌的统称,本文主要是从扎恩达勒的概述、音乐形态及其歌词特点和扎恩达勒的演唱形式三方面来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关键词】扎恩达勒歌词演唱形式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情感,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族民歌中的主要形式,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是类似于山歌和小调性质的民歌,最早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人在野外打猎、采伐、放排、放牧或采摘时所唱的高腔山歌或小调,一般没有固定的歌词,而是在高昂悠扬的固定曲调上即兴填歌唱,多以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和劳动为主题,也有表达思念亲人、表达爱情、歌颂劳动、赞美生活等内容。

一、达斡族及达斡尔族民歌简介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与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合称为北方“三少”民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等地,还有少数居住在新疆的塔城县。

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达斡尔人,能歌善舞,创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达斡尔族民歌可分为四大类:扎恩达勒、鲁日格勒、乌春、萨满歌曲。

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达斡尔人在生产、劳动中所唱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鲁日格勒又称哈库麦是对达斡尔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统称,其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也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一般在节庆或劳动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备一些奶食、美酒,一起跳鲁日格勒,开始妇女是核心和主体,男人往往是后加入进来的;乌春又名乌钦是一种吟颂性的民间说唱,一人自拉自唱,用四胡伴奏,内容多为赞颂英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一部乌春的曲调只有一个,多数从扎恩达勒演变而来的,由此可见乌春实际为达斡尔的曲艺说唱形式;萨满歌曲又称雅德根调,历史上达斡尔人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称萨满为“雅德根”,达斡尔人每当不舒服时,即请雅德根(萨满)祭神治病,主祭雅德根领唱祭词时唱。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艺术特点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艺术特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o.2,2018G ener a.N o.1612018年第2期(总第161期)J our nal of Q i qi har J uni or T eacher s ’C ol l ege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艺术特点达斡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虽然达斡尔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是流传下来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达斡尔族民歌一代代传承,达斡尔民歌以其别具特色的音阶体系、节奏特征、旋律方法和固定调式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质朴、美好的情感。

近百年来,达斡尔人生活在黑龙江沿岸,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和新疆的塔城等地,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并没有影响达斡尔族民歌统一风格的形成。

山区的民歌音调淳朴憨厚、平原地区的民歌旋律细腻圆润。

虽然达斡尔民歌因地域差异而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但是相同的风格习惯,心理状态、生活特点等,仍使达斡尔族民歌形成了风格上的共性。

在演唱首尾音时,往往喜欢下滑。

达斡尔族常用伴奏乐器有口弦、抓鼓、腰铃,也使用四胡、三弦等乐器。

达斡尔民歌就其体裁来说可分为扎恩那勒、鲁日格勒、乌春、雅德根依诺四种。

(一)扎恩那勒的艺术特点扎恩那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民间歌曲小调的统称,汉译为“歌唱”的意思。

曲调优美、高亢,是在达斡尔族中流行最广的民歌曲调,早些年间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

它的曲调高亢、豪放、悠远、抒情。

多由成年男女在其固定的“扎恩那勒?”曲调上填以歌词,在上、下工途中、山野林间、河谷牧场、江河舟排上、骑马、徒步或放排时引吭高歌。

妇女在野外采集、田园劳作、外出途中和孤坐家中时咏唱。

“扎恩那勒”多是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之作。

唱、听令人回肠荡气、沁透肺腑、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第二册 课题一 达斡尔族民歌

第二册 课题一  达斡尔族民歌

课题一达斡尔族民歌二○○八年六月七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扎恩达勒、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对达斡尔族民歌进行传承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对象又是五年级学生,根据对学生的分析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我们将主题细分成一些小主题,如达斡尔族的音乐分哪几类?扎恩达勒属于达斡尔族音乐的哪类?扎恩达勒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你知道的达斡尔族歌曲有哪些?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达斡尔族民歌反映了达斡尔人有怎样的民族性格等。

另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特点不同,还安排了自选主题。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还提供了四个必要的“小资料”,这样安排是考虑到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并且资源丰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

分组时不是由老师安排,而是学生自由决定。

同时设计了系列活动,制定访问调查方案、必要的准备等。

把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

整个主题活动历时4周,大致分为:确定探究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整理学习收获、展示交流这几个阶段。

第一周:选择活动主题、指导学生撰写小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建立资料集。

第二周:帮助学生整理和筛选资料,并有初步的文字成果。

第三周:帮助学生确认成果展示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精心的准备和排练。

第四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的成果展示方式有日记、小小手抄报、小制作、辩论会、倡议书、表演节目等。

1.个体与集体相结合本主题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然后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交流,达到信息共享的过程。

在活动中,学生们自主提问,通过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去解决问题。

通过活动体验,学生们了解了扎恩达勒更了解了达斡尔族的文化。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时间上看,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活动不能在课上完成,可以把活动时间化整为零,延伸到课堂以外。

论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心上人》为例

论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心上人》为例

论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心上人》为例
崔康旭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2()19
【摘要】本文对达斡尔族民歌《心上人》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研究分析。

作为一首传统的民歌,《心上人》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浓郁的民族风味。

首先对四方言区达斡尔族民歌旋律特征进行概述,揭示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发展一般规律,然后结合作品展开研究,认为《心上人》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有四种:基于“同头”关系的统一旋律手法、基于波浪形的展开式旋律手法、基于歌词押韵布局的衬词旋律手法、基于装饰性的隐伏性顶真手法。

通过研究有利于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内在价值。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崔康旭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柯达伊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孔雀飞》民歌主题变奏曲为例
2.江南民歌旋律发展手法研究
3.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特点分析
4.达斡尔族民歌旋律发展手法的研究——顶真式手法的运用
5.达斡尔族民歌的调式与旋律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斡尔族民歌
————————————————————————————————作者:————————————————————————————————日期: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班级 09音教1班
学号 09084105
姓名邱敏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春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
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勒”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

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

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

“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

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程序上可分为“比歌”“赛舞”“打斗”三大段。

压腕、摆胯、拖步构成了“哈库麦勒”舞蹈动作的三大要素,也是“哈库麦勒”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

压腕优美舒展、落落大方;摆胯时腰姿稳健加之左右摇摆,表现出稳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独特的拖步以曲线行进,既能表现出稳中之美又能展露动中之情。

哈库麦勒民歌具有以下特点:
调式
音阶与调式的特点达斡尔族音乐基本上由五声音阶构成,一些单句体歌曲中也可见宫、商、角三个音为核心的旋律。

在调式中主要有宫调式、羽调式最为多见;其次是徵调式、商调式;角调式较少见。

宫调式歌曲中,除了主音宫外,起骨干作用的常常是徵、商、角。

乐句尾音多是徵、商音、有时用角音。

由于商调和角调出现的比较多,由此使宫调式歌曲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有时带有羽调式色彩,以致出现宫调式歌曲终止音“宫”结束时非得下滑至羽音才感觉完满的现象。

节奏节拍
节拍与节奏的特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常用的节拍是2/4,4/4,3/8,6/8,节奏大都规整对称。

少部分民歌中有5/8,7/8拍及变换拍
子出现:而3/8,6/8,5/8,7/8拍子的运用使达斡尔族民歌更加别具一格。

变换拍子的出现,结合曲调结构中某音的自由延长,形成一种局部的不规整、不对称。

在节奏上,有的是前短后长,前紧后松式。

在某些扎恩达勒的引句中,节奏较自由,节拍不规整,甚至有散拍子的性质。

旋律
旋律旋法特点达斡尔族音乐的旋律一般以级进为主,有时四五度跳进。

乐旬通常是上行后再下行,形成一种“抛物线型”旋律线;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如小六度、小七度下行大跳,也会有四度、六度的连续跳进,上行六度的大跳不常见。

歌曲的最高音有时出现在乐曲的中部,甚至有些高潮则出现在乐曲的最开始处。

装饰
达斡尔族的装饰音、滑音较多多用喉部控制喉咙抖动的音用的比较多。

声音有“横”唱的感觉口腔也处于多变状态。

声音有张力弱音多用颤音的技法演唱形成特殊的韵味。

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歌唱家何德志演唱的装饰音华丽轻巧高音区上的装饰音大都用假声唱。

曲体结构
达斡尔族音乐的曲体特征大多是简单地乐段结构,一般是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而二句体中的后乐句为前乐旬的低五度模仿。

多句体大都是由乐句的重复形成,而四句体的结构并不多见。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和哈库麦勒歌曲中也能够体现到由一个相同乐句不断重复所构成的乐段结构,这种乐段结构有时也会出现在萨满歌曲中。

歌词特点
纯朴自然,舒展明快,乡土气息浓厚。

歌词内容丰富,舞蹈动作时而温柔娴雅,时而欢快激昂;时而稳重含蓄,时而热情洋溢。

它很注重人的情感表现。

无论是“比歌”、“赛舞”、或是“打斗”,都无不深刻地描绘着达斡尔族人的热情、勇敢、奔放、洒脱。

具有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这种原生态语言的个性张扬。

全然是自然平衡的摆动中所产生的流畅美感。

演唱特点
演唱达斡尔族歌曲时大都是自娱性的,大多是独唱式的,很少有齐唱的歌曲,
也没有多声部的合唱歌曲。

达斡尔族音乐的演唱特点其根据不同的体裁而略有差异。

演唱扎恩达勒一般高亢明亮;哈库麦勒歌曲则要华丽、明快;乌钦调则要平缓叙述。

各类体裁中所共有的是“慢颤音唱法”,多出现在长音上,这点与京剧中长音演唱时的“抖音”及蒙占族民歌长调歌曲中的“鄂柔诺古拉”唱法很相似,只是带有一些哭腔的情感色彩。

三、说唱音乐“乌春”
乌钦又称“乌春”,是达斡尔语的译音,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深受达斡族人民所喜爱。

乌钦一般都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的单牌子曲体。

它的曲调多数来自于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每当演唱乌钦时,往往在正文之前加入几句唱词演唱,人们称为“序”,如:大家落座听端详,由我来给诸位把乌钦唱,男女老幼乡亲们,故事还要从头讲。

“乌钦”是一种吟诵的民间说唱形式,也称“乌春”。

流传较广,深受群众欢迎。

一般无伴奏,但也有些民间艺人在演唱时用四胡自拉自唱。

“乌钦”无职业艺人,歌手一般在群众中产生。

演唱的曲调大致可分三类:
(1)小曲类(2)长篇叙事歌曲类(3)吟诵调
前两类曲调经常与民歌相混用,把它划归到民歌中。

吟诵调为“乌钦”形式的主调,我们把它划归到说唱音乐中。

“乌钦”的音乐富于说唱性,紧密结合语言特点,歌词多是韵文,一般压头韵,格律严谨,句式对称。

曲调比较平直,节拍多用复拍,减少重音,便于吟唱叙述。

一部完整的大段“乌钦”有三个部分组成:
(1)序(2)本文(3)尾声
一部“乌钦”基本有一个曲调通过反复来完成,类似多段分节歌的形式,段落之间不很对称。

曲调往往因为词的长短不同、语言轻重的不同有所变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是祖国音乐宝库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由于达斡尔人在几个不同的地方散居,内部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别,但作为一个民族,其风格特点仍然是基本一致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达斡尔族民歌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细致的种类划分达斡尔族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曲,它流传于本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用
以歌咏他们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生活,因而它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泥土气息。

由于达斡尔族早年居住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北方密林地区以及黑龙江上游各支流的广大土地上,散小集中的居住方式、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生活特点,直接影响了达斡尔族民歌风格的形成。

达斡尔族人民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民歌丰富多彩,有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类的山野之歌,其内容非常广泛,有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的宗教歌曲;有劳动歌、情歌、生活歌等;还有咏唱神话、历史、传说的叙事歌。

达斡尔族民歌如今已深深渗透到它的民族文化中去,我们应当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使它在历史的潮流中永葆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