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总结

合集下载

常见杀菌剂分类总结

常见杀菌剂分类总结

疫病和果树黑星病、炭疽病有很好防效。 料作物菌核病,种子处理腐霉菌猝倒病和镰刀菌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青霉菌高效;腐霉,疫霉,镰刀菌无效。 疽菌,稻梨孢,丝核菌,锈菌,黑粉菌效果好。 疽菌,稻梨孢,丝核菌,锈菌,黑粉菌效果好。
菌灵的野生型原菌无效。 和芭点霉菌。苯并咪唑抗性镰刀菌。 ,白粉菌属效果好。柑桔和热带水果储藏病害高活性。
内吸性
治疗作用
保护作用
铲除作用
抗产孢
LD50-mg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弱 无 渗透 渗透 双向 好 向顶 向顶 向顶 向顶 好 渗透 向顶 好 好 好 好 好 强 双向 双向 好 好 渗透 渗透 好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局部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强 好 强 好 好 好 好 强 好 弱 表面 弱 好 无 好
有 好
防治对象 真菌,细菌,卵菌病害 真菌,细菌,卵菌病害 杀虫,杀螨,杀菌,介壳虫及卵,白粉病菌 卵菌,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引起的叶部病害,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果树黑星病、炭疽病有 酸性条件易分解,葡萄灰霉病,苹果和梨黑星病,核果类果树缩叶病,油料作物菌核病,种子处理腐霉 广谱 苹果梨园清园,涂抹铲除腐烂病,丝核菌特效药剂,累积毒性;破坏土壤 土壤中积累性残留,土壤消毒剂和拌种剂,丝核菌属,葡萄孢属,核盘菌属炭疽菌 卵菌,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病害,杂质六氯苯对人有慢性毒性 种子和土壤消毒剂,腐霉属,丝囊菌属特效,丝核菌属效果差 核盘菌,灰葡萄孢霉,交链孢霉,长蠕孢霉特效 核盘菌,灰葡萄孢霉,交链孢霉,长蠕孢霉特效 核盘菌,灰霉菌,从梗孢霉,交链孢霉,小菌核菌 疫霉引起的根茎疫病和叶面霜霉病、白锈病。可防治番茄晚疫病不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罗氏白娟菌,丝核菌属,玉米黑粉萝莉,灰葡萄孢,核盘菌,禾谷全蚀菌,青霉菌高效;腐霉,疫霉, 葡萄孢霉,铲刀菌,尾孢,青霉,壳针孢,核盘菌,黑星菌,白粉菌,炭疽菌,稻梨孢,丝核菌,锈菌 葡萄孢霉,铲刀菌,尾孢,青霉,壳针孢,核盘菌,黑星菌,白粉菌,炭疽菌,稻梨孢,丝核菌,锈菌 转化为多菌灵起作用,树木剪口保护剂。 抗性复配,防治抗性葡萄蔬菜灰雾病,油菜菌核病,梨黑星病,对无抗多菌灵的野生型原菌无效。 各种白粉病,柑桔香蕉储藏病害,尤其是青霉菌,胶孢炭疽菌,拟茎点霉和芭点霉菌。苯并咪唑抗性镰 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壳针孢属,壳二孢属,葡萄孢属,尾孢属,白粉菌属效果好。柑桔和热 各种锈病,白粉病,和叶斑病。 抑制性强,白粉病锈病特效,碱性农药混用易药害。种子处理易药害 苹果葡萄少数品种抑制性强,壳针孢,尾孢,锈菌,白粉菌,丝核菌。种子处理易药害 各种锈病,白粉病,和叶斑病。禾谷类作物种衣剂 搞菌活性极高,子囊菌担子菌高效,苹果白粉病菌、黑星病菌,葡萄球座菌和葡萄钩丝壳菌,花生尾孢 抑制性弱,各种白粉菌,仁果类锈菌、黑星菌,核果类褐腐菌、链格孢菌,禾谷类黑穗菌、黑粉菌、颖枯 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多种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星病,可种子处理黑穗病。 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 活性高但极易产生抗性。霜霉目卵菌,霜霉病,疫病,白锈病,腐霉引起的立枯病,猝倒病,种子处理 霜霉止:指疫霉,疫霉,腐霉,指霜霉,指梗霜霉,白锈菌,葡萄生轴霜霉同活性。 细菌性病害 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病害,灰霉病效果差。 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病害 白粉病,叶斑病,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 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病害 种子处理镰孢属,丝核菌属,腥黑粉菌属,长蠕孢属和壳针孢属,叶面喷施防治葡萄孢属,从梗孢属, 灰霉病特效,单剂易产生抗性,与二甲酰亚胺类,苯并好 好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枯萎病(Fusarium)
稻瘟病(Pyricularia)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花腐病(Molinia)
菌核病(Sclerotinia)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3,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Triazoles) 戊唑醇) 立克秀 (tebuconazol,Raxil,Folicur 戊唑醇)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100 80 6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R1 = C12H25 ( dodemorph) 十二环吗啉 ( 1965 ) BASF O N R R2 = C13H27 (tridemorph) 十三吗啉 ( 1965 ) BASF R3 = C3H7-C6H5-C4H9 ( fenpropimorph ) 丁苯吗啉 (1979) BASF 烯酰吗啉, 安克(dimethomorph)-( 1984) Rohm& Hass 烯酰吗啉 安克
C N
N N C CH HO 三唑醇( 三唑醇 triadiminol, Baytan, ) 1972, Bayer C ( CH3)3 CHO Cl ( R )
三唑类( )杀菌谱 D2, 三唑类( Triazoles )杀菌谱 三唑酮 ( tridimifon)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三唑类杀菌剂作为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主力阵营之一,在很多作物上被广泛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药效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跟其它防治真菌性药剂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唑类杀菌剂针对真菌性病害(除卵菌真菌),防治效果比较好。

1、三唑类药剂特点三唑类杀菌剂有很多种类,现在我们国内推广使用的就有20多种。

它们的防治作用很不错,主要表现在这5点。

(1)杀菌广谱。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没效果。

(2)高效。

因为药效高,在使用时会比其它类型的杀菌剂用药量少。

(3)持效期长。

叶面喷施三唑类药剂后持效期可达15-20天;用三唑类药剂处理种子,持效期可达80天左右;用三唑类药剂处理土壤,持效期可达100天。

(4)内吸性好。

三唑类药剂内吸输导性较好,药剂被作物吸收速度快。

(5)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熏蒸、铲除作用。

三唑类药剂有很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在病菌已侵染作物后,施药抑制病菌生长,让作物病害停止或使病株恢复健康)、熏蒸(药剂的气体破坏病菌的正常生理机能)和铲除作用(杀死病菌,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染)。

2、常见的三唑类药剂针对当下发生比较多的病害,有8种三唑类药剂使用比较多,分别是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

它们虽然都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但具体作用特点和防治病害稍有不同:大家在使用三唑类药剂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病害,以及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比如梨黑星病严重,可以使用氟硅唑进行防治,但用戊唑醇效果可能就不是很好。

切忌乱用,避免达不到好的治病效果!3、常见的复配药剂不同三唑类杀菌剂防病对象不全一样,把2种三唑类杀菌剂,或者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三唑类药剂复配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防治的病害种类会更多,防治效果也会更好。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是目前生产上使用面很广的一类杀菌剂,但是很多农友因为不注意正确的使用技巧,导致作物药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那么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呢?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就为大家整理一下三唑类杀菌剂科学使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它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的合成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它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真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以几丁质和葡萄糖为骨架,里面填充着来源于细胞膜分泌的各种多糖类和糖蛋白类物质。

和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是,真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麦角甾醇,而三唑类杀菌剂就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这些麦角甾醇的合成,因此防治真菌性病害效果好,但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作物病害无效。

三唑类杀菌剂要掌握使用时期。

不能在作物生长早期使用,比如禾本科作物分蘖之前或阔叶作物花芽分化之前,在这一阶段使用对作物生长会带来不利影响。

如造成作物顶端生长缓慢,使作物植株的节间缩短等。

一般来说,禾本科作物相比阔叶作物对三唑类杀菌剂的耐性更强一些,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抑制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过早使用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防治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时,水稻抽穗前后要注意慎用三唑类杀菌剂。

因为施用后可被水稻迅速吸收并在体内传导,且持效期一般可达20天左右,在通常剂量下对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它们特别适合在水稻拔节前或拔节初期使用,如果在水稻抽穗前后,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超量或连续使用,特别是在施药后短期内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时,可能引起抽穗困难,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水平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有不同。

如丙环唑主要用于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叶霉病等;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及各种斑点病等,特别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好;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治效果好,它的持效期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因此施用间隔时间需在10天以上。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

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

我们今天说的小黑马,是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的四氟醚唑......提到四氟醚唑,相信多数农资人可能都知道一点,了解一点,但是,比起四氟醚唑的兄弟姐妹们如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那四氟醚唑的知名度可就小多了,因为提起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每一个农资人都能和您聊上半天,怎么用,效果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等。

作为四氟醚唑,他的内心是嫉妒的,也是不服气的,为什么呢?因为四氟醚唑也是实力派,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是其他三唑类不具备的。

三唑类在杀菌剂市场中的地位说到三唑类杀菌剂,它是作物化学防治的一类重要的药剂,也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从1974年西德拜耳公司研制的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井喷式发展,有几十个新三唑类被合成并登记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也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类杀菌剂(2016年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超越),也是杀菌剂品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在杀菌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杀菌剂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势非常明显,具体说来:1,广谱:可以用于几乎所有作物的多种真菌病害,包括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多种真菌病害(对卵菌纲无效),如谷类作物中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小麦的白粉病、锈病等,蔬菜的叶斑病、炭疽病等,果树中的梨树黑星病,香蕉叶斑病等,经济作物中的花生叶斑病等,实在是太广谱了,用途太广泛了;四氟醚唑是意大利意赛格公司首先研制和登记,目前意赛格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登记有130多个产品,2007年进入中国(商品名为“朵麦可®”)。

四氟醚唑属于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杀菌活性更强,同时对其他三唑类有抗性的病菌同样高效,并且持效期更长,可达4~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四氟醚唑良好的内吸传导性主要归功于其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良好平衡。

四氟醚唑具备三唑类杀菌剂的共同特点和防治优势,同时还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安全性,四氟醚唑是所有三唑类杀菌剂中最安全的,可以用于幼苗、幼果期的真菌性病害的防治,而其他三唑类一般不建议在作物的生长早期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 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 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氟环唑是一种新型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由德国巴斯夫公司1983年开发。

对禾谷类、豆类、柑橘、苹果、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特效。

一、氟环唑的独特性质氟环唑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有非常不错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是治疗真菌性病害的一把好手。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而且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应用实践表明,氟环唑的速效性非常优秀,2天杀菌,黄斑停止扩散;4天转绿,果面黄斑逐渐消失。

持效期也有保障,一次用药可保一季梢。

对防治柑橘砂皮病、疮痂病、炭疽病同样表现优异,在病害上果或叶面超过40%感病率时,复配戊唑醇和博激,可显著控制病害蔓延,恢复叶色,相较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具有更快见效、更长持效、更多功效的优势。

二、氟环唑的作用机制氟环唑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C14脱甲基酶)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原真菌。

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也是其杀菌活性更高的原因之一。

大量田间试验发现,很多杀菌剂对作物不仅有防病作用,还有增产的保健作用。

例如大家熟知的吡唑醚菌酯。

氟环唑,作为第六代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同样具有不亚于吡唑的增产保健效果。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氟环唑喷施在小麦、玉米和花生3种作物研究其防病保健作用机制,发现喷施氟环唑的田块,3种作物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玉米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也略有增加。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一、酰胺类杀菌剂【1.氟吗啉】农用杀菌剂,对霜霉属、疫霉素病菌特别有效。

对葡萄、马铃薯和番茄上的卵菌纲,尤其是霜霉科和疫霉属菌有杀菌效力。

可与触杀性杀菌剂(二噻农、代森锰锌或铜化合物)混用。

【2.烯酰吗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3.甲霜灵】内吸性特效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之物体内水分运输,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

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

防治对象: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和腐病菌引起的多种作物霜霉病,瓜果蔬菜类的疫霉病、谷子白发病有效。

注意事项:单一长期使用该药,病菌易产生抗性。

【4.苯霜灵】苯霜灵是防治卵菌纲病害的内吸性杀菌剂。

用于防治葡萄、烟草、瓜类、大豆和圆葱等作物的霜霉病,马铃薯、番茄、草毒、观赏植物上的疫病。

苯霜灵可以单用,也可与保护剂代森锰锌、灭菌丹等混用。

【5.氰菌胺】氰菌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瘟。

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防治葡萄霜霉病、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

【6.环酰菌胺】种子处理剂,育苗箱处理剂,属于内吸、保护性杀菌剂。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对灰霉病有特效。

本品主要作为叶面杀菌剂使用,其用量为500~1000g/hm2。

【7.啶酰菌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杀菌剂用途及特性

杀菌剂用途及特性

1、什么是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多年应用表明,尚未发现病原菌产生抗性。

20世纪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进入农药市场,以其卓越药效展示了三唑类农药发展前景,其后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活性结构,每个新品种出现都使用药量和防治谱有所改进。

三唑类农药除抑菌作用外,还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改变结合基团、又得到杀虫、除草活性。

该类杀菌剂应用广泛,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杀菌剂,其生物活性很有潜力。

总之,以三唑为活性结构组份的化合物,随研究工作所深入进展,必将有更多新品种出现。

腈菌唑、烯唑醇、三唑醇和双苯三唑醇等均为近年来国内生产和应用的三唑;类新的杀菌剂品种2、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三唑类杀菌剂是20世纪70年代才问世的新杀菌剂类型,但却受到普遍重视,各大农药公司竞相开发,目前在国内被开发和推广使用的品种近20个,从市场看,仍以国产三唑酮的生产吨位最大,使用面最广,以三唑酮为主的复配混剂也多。

这些品种共有的特点如下。

(1)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

能有效防治的病害达数十种,其中包括一些大的病害。

(2)高效由于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

麦类拌种用药量(有效成分)从每100千克种子用药100克降到30克,叶面喷施用药量减少到6~10克。

从而用药成本、药剂残留等问题均有所下降。

(3)持效期长一般是叶面喷雾的持效期为15~20天,种子处理为80天左右,土壤处理可达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4)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一般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

作物叶片局部吸收三唑酮后能传送到叶片的其他部位,但不能传至另一叶片,因而茎叶喷雾时仍应均匀周到。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简介
一、三唑酮
简介三唑酮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三唑酮在某些病菌体内活性很强,但离体活性较差,对白粉病、锈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对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云纹病、叶枯病、玉米圆斑病、黑穗病、凤梨黑腐病均有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茎叶喷雾、处理种子、消毒土壤等多种方法,对鱼类和鸟类安全,对天敌和蜜蜂无害。

二、戊唑醇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似,杀菌广谱,用量低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

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内吸性,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作物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内的病菌;用于全叶喷雾,可杀灭叶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与三唑酮类似,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和三唑醇高,使用表现为用药量低。

三、腈菌唑
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杀菌广谱,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用于处理种子。

作用机理为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

四、丙环唑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

丙环唑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卵菌病无效。

五、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农化新世纪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蔡智华郭正元(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8)近年来,人们对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异常活跃。

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拜耳公司和比利时詹森公司首先报道了1-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70年代初,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三氮唑农用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三唑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并已开发出几十种产品。

1990年三唑类杀菌剂占杀菌剂10%。

所以研究探讨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和环境行为有其现实意义。

1.国内外主要三唑类杀菌剂拜耳公司的戊唑醇(ethylt-rianol),商品名为Raxil和Folieur,它不仅有类似三唑的作用方式,而且发展第二机制抑制抗性发生,还与其他内吸或非内吸性杀菌剂配成混剂,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和种传病害。

如戊唑醇与烯肟菌胺混合制成的复配制剂可明显的扩大杀菌谱。

戊唑醇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剂,用125 ̄250克/公顷处理对大、小麦锈病、白粉病等有极好防效。

此外,还能有效地防治花生、葡萄、香蕉、茶、油菜病害。

帝国化学公司的已唑醇(hexaconazole),商品名为Anvil,该药抑菌谱很广,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铲除作用,用1.5 ̄2.0克/100升药剂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30克/公顷可防治咖啡锈病,20 ̄50毫克/升对梨褐瘟病,疮痂病和白粉病有很好效果,使用量低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

由道士公司的环唑醇(SAN619F),其四种异构体都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它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

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属、锈菌目、孢霉菌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病菌均有效,可防治谷类和咖啡锈病,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还可以与其它杀菌剂混用。

用1.0克有效成分/100升可防治葡萄白粉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在40 ̄60克有效成分/公顷低剂量处理时,对甜菜叶斑病有极好防效,对甜菜锈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薯瘟锡,与咪鲜安的混合制剂是防治真菌病害的理想混剂。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 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 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第二大杀菌剂类型。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同时三氮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发现过程60 年代中期, 荷兰的 Philiph -Dupher 公司开发了第一个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但是随后出现的几个 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都因其较窄的抑菌谱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0年代末, 西德拜尔(Bayer)公司和比利时Janssen 药物公司首先报道了 1 -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拜尔公司研究人员从一个结构假设出发研究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即在“生物体内凡能生成高反应性能的碳酰离子的化合物, 必然具有某种活性。

经生物鉴定验证 ,它对酵母和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 当唑类成分主要是以咪唑和 1 , 2 , 4 -三唑为基本结构时 ,即使改变其取代基部分 ,并不丧失生物活性,并由此开发了代表性化合物氟三唑,已作为谷类和蔬菜白粉病防治药而应用。

70 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 各大公司先后开发研究表明, 苯基可广泛地被其它基团所取代,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或更加提高。

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高, 以后就被开发成最具代表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和三唑醇等系列优秀品种。

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有些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 同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活性。

B¨uchel 等人首先报道了具有植物生长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含 0.05 %时可使豆类增产40 %。

三唑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发现使该类杀菌剂的研究更加活跃,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并相继推出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 ,植物生长抑制剂“抑芽唑”等三唑化合物。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摘要研究了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烯唑醇这5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梨黑星病田间防效分别达到96.61%、92.51%、85.67%、87.62%、79.73%,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为54.69%。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梨黑星病;药效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病原物为梨黑星菌,主要侵染叶片和果实,使幼果发病生长受阻、畸形;后期发病后形成凹陷黑色病斑和霉层,造成果面凹凸不平,外观和品质明显下降,严重降低梨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对梨黑星病的防治药剂报道较多,笔者选择其中的三唑类药剂作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进行了梨黑星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梨树品种为砀山酥梨,树龄10年,长势一般,试验地土属试验黄棕壤土,pH值6.5,微酸性,土壤肥力一般。

常年梨黑星病发生较重。

1.2供试药剂23%己唑醇悬浮剂(台湾嘉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400g/L氟硅唑乳油(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12.5%腈菌唑微乳剂(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山东菏泽北联农药制造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无锡市农药厂)。

1.3试验方法1.3.1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23%己唑醇悬浮剂7 500倍(有效成分30.7mg/kg)(A),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 000倍(有效成分16.7mg/kg)(B),400g/L氟硅唑乳油9 000倍(有效成分44.4mg/kg)(C),12.5%(D),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腈菌唑微乳剂3 000倍(有效成分41.7mg/kg)倍(有效成分31mg/kg)(E),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有效成分285.7mg/kg)(F),清水空白对照(CK)。

每处理4次重复,共28个小区。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