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六章第一节《遗传信息》精品 沪科版第2册

合集下载

遗传信息 PPT课件2 沪科版

遗传信息 PPT课件2 沪科版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Hershey和Chase的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对其功能体现有什 么意义?
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其在不同的排列方式 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和 个体之间的差异。
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断。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A、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 D、144个
B、600个
C、300个
有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 G+C=0.25,则另一条链上的A+T/G+C应是:

最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提纲

最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提纲

最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提纲知识结构:噬菌体的结构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遗肺炎双求菌的转化实验传信息的传递分子的多样性和基因表达模板原料(游离脱氧核苷酸)酶能量信使RNA遗传信息转录过程遗传密码(密码子)转运RNA遗传信息翻译部位(核糖体)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第一节遗传信息一、DNA是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1869年瑞士米歇尔:证实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德国化学家孚尔根:证明DNA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里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种物质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美国埃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证明DNA的双螺旋结构2.遗传物质的特点: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且传递给后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核酸)(2)同位素跟踪实验:(P.39 图6—3)35S35S标记噬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菌体蛋白质35S32P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2P标记噬噬菌体DNA进入细菌菌体32P(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P.40 图6—4)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S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结论:加热杀死S型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S型细菌体内的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体内分离加热杀死S型细菌出S型活细菌杀死的型活细菌转化SS型细菌型活细菌是遗传物质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由于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生物没有DNA,只有RNA,所以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

3、在一个DNA分子中:
A+G= C+T A=T,C=G,A+G=50%
4、DNA的一条单链中,
A+G C+T
=
n,则互补链中该比值
A+G C+T
=
1 n
5、DNA的一条单链中,
A+T C+G
=
n,则互补链中该比值
A+T
= n,
在整个DNA分子中 A+T
C+G =n
C+G
复制、 以细菌的DNA为原料复制出噬菌 合成: 体的DNA,再指导合成噬菌体蛋
白质(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 组装:将蛋白质和DNA装配成子代噬
菌体
释放: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
遗传物质特点
• 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连续性 • 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烟草花叶病毒
功能: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性状表达的主要形式)
DNA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磷酸
G
一分子含氮碱基
(A、U、C、G)
一分子核糖 尿嘧啶
知识点梳理
1、参与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有几种? 5种(A、T、C、G、U)
2、参与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几种? 8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苷酸4种)
A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A 核糖 核苷酸
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进行复制 时所用的原料是什么?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怎么来的? 原料是什么?
4、如果用32P标记细菌的DNA,让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再用仪器探测繁殖出的 子代噬菌体,会有放射性吗?
5、为什么子代噬菌体的性状会与亲代 噬菌体一致?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6.1《遗传信息》ppt课件3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6.1《遗传信息》ppt课件3

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也是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
2、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
后,含32P的应是( A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苗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均不含有32P
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你,——如同一个恪守职责的守更老人, 为了生命的延续, 默默地、默默地 将生命的钟点敲响,送走夜晚,迎来晨曦。
啊!DNA, 上苍赐给你舞蹈家的身姿, 你,随意地—— 将生命的彩链挥洒自如, 在苍茫的键盘上奏响了生命强音, 那是大地赋予了你钢琴家的灵气。
啊!DNA, 你有魔术师的聪睿, 凡人捕捉不到你的踪迹, 你却悄悄融入了每一个肌体。 你潇洒的翻转着生命的魔方, 展现给世人一个美妙绝伦的天地。
A与T配 对 C与G配 对
碱基对之间通 过氢键相连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A-T G-C PC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4)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向右盘旋 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P41 实验6.1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
【3】原理:
DNA含P不含S; 蛋白质很多含S,但很少含P; 根据32P 、35S的去处来判断遗传物质是什么?
【4】实验过程:
吸附 注入 复制 、合成 组装 释放
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
侵染细菌
细菌内无放射性
32P标记噬菌体 DNA
侵染细菌
细菌内有放射性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进入细菌体内的噬菌体DNA, 不仅携带了DNA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而且也携带了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遗传信息。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PPT课件2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PPT课件2

总结:
中心法则:
逆转录
DNA
复制 转录
RNA
复制 翻译
蛋白质
2 n 2
比较: 复制
1. 场所: 细胞核
转录
细胞核 DNA信息链
翻译
核糖体 mRNA
2. 模板: DNA双链
3. 原料: 脱氧核苷酸
2 n 2
核糖核苷酸
// 2 3 酶 212
n
氨基酸 酶,tRNA 密码子
核糖体在mRNA 上移动 合成蛋白质 将遗传信息表达, 体现生物性状
第二种情况:改变
DNA:AAA GGT CTC CTC TAA TTG GGC TCC TTA GGT CTC CTT mRNA2:UUU CCA GAG GAG AUU AAC CCG AGG AAU CCA GAG GAA 多肽链2:苯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氨- 脯氨酸-精氨酸-天冬酰氨-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4. 条件: 酶 5. 原则: A-T,C-G 6. 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式 2 / 2n )
n
A-U,C-G
边解旋,边转录 合成RNA 将信息从细胞核 传递到细胞质
7. 结果: 合成DNA 8. 意义: 将信息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
探究活动: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
1、探究DNA改变对蛋白质组成的影响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一节 遗传信息
枣庄第二中学生物组
[问题]
遗传物 质是 DNA 还是 蛋白 质?
[相关研究] [研究成果]
1928年 [英] 格里菲恩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某种物质可以 促成转化
1944年 [美] 艾弗里, 完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ppt课件1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ppt课件1

• 基因工程在净化环境中应用
1)用基因工程产物—— “超级细菌”分解石 油,可以大大提高细菌分解石油的效率。
2)用基因工程培养出“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 DDT的细菌,以及能够净化镉污染的植物。
谷氨酰氨-甘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氨-精氨酸 -
DNA
复制
异常
基因突变
镰刀型贫血症
第三节 基因工程 与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抗虫棉
从具有抗虫性状的细菌DNA 分子中获取抗虫基因→将抗 虫基因与运载体拼接成为重 组DNA→将重组DNA导入选 育棉花细胞内→抗虫基因在 该棉花细胞中表达。
谷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甘氨酸
第六种情况:缺失
DNA:AAA GGT CTC CTC TAA TTG GTGAG AUU AAC CAA GGA AUC CAG AGG AA 多肽链6:苯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氨-
聚合: 每条子链与对应母链相结合,构成1条新的 DNA分子。 复制结果:1个DNA —2个DNA
4.DNA复制的意义:
通过自我复制并传递给子代,是生物遗传特性 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
DNA复制知识点总结
1. 场所: 细胞核 2. 模板: 亲代DNA的两条链 3.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 条件: 能量 酶 5. 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 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谷氨酰氨-精氨酸-天冬酰氨-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第二种情况:改变
DNA:AAA GGT CTC CTC TAA TTG GGC TCC TTA GGT CTC CTT mRNA2:UUU CCA GAG GAG AUU AAC CCG AGG AAU CCA GAG GAA 多肽链2:苯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氨-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共34张PPT)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共34张PPT)

(1)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后,做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短时间保温
搅拌
离心
结果: 沉淀内无放射性 放射性在上清中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 证明:菌,遗留在外面不起作用。即蛋
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后,做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短时间保温
DNA
蛋白质
噬菌体
32P
35S
细菌
31P
32S
子代噬菌体 有31P,部分DNA有32P标记 蛋白质衣壳无35S,只有32S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烟草花叶病毒(TMV)
RNA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感染 不感染
完善结论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 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 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 传物质的。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一节 遗传信息
陈沁韵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什么是遗传物质?
第遗一传节 物质D是NAD是N主A,要还的是遗传蛋物白质质?
蛋白质 DNA
动物、植物细胞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讨论
你认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 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 化学性质稳定
35S 32P
能不能用14C和18O进行标记? 能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个噬菌体?
第一步: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32P
含35S的噬菌体 (标记蛋白质衣壳)
含32P的噬菌体 (标记DNA)
第二步: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 含32P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 遗传信息 课件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   遗传信息  课件

——4^100种可能
人体中的碱基对数 遗传信息是
——30亿!
DNA中的碱基序列
基因
携带遗传信息、具 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说说看 基因 DNA 染色体 细胞核 细胞 是什么关系?
踏板: 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对应的两个碱基间 通过氢键连结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 碱基序列具有多样性
DNA分子能
够储存大量的遗传 信息,那么遗传信 息是以什么形式表 现的?
A T • A种类T
AT
A T AT
A T • A数量T A T
100个碱基对
AT
T A GC
• 排列顺序
传 物 质
DNA——遗传物质
(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
一个DNA分子缠绕着一 个个蛋白质分子,螺旋化 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图示为两个DNA分子 形成的一个染色体)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图
O
磷酸
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核 苷酸是DNA 的基本组成 单位
脱氧核糖
A 腺嘌呤 T 胸腺嘧啶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两条链通过 氢键相连接
O O O O
O
碱基的结构决定
A与T能够进行配

O
C与G能够进行
配对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O O O O
O
T
A
O
A
T
O
T
A
O
GC
已知一条链的碱 基序列,则另一 条链的碱基序列 唯一确定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
(DNA double helix)
扶手: 脱氧核糖与磷酸 交替排列在外侧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学案(3)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学案(3)沪科版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1节遗传信息学习目标:1、阅读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认识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事实,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碱基配对原则。

3、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4、知道DNA与基因的关系,懂得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重要价值。

学习重点:1.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现之路中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尤其是其双螺旋结构(包括碱基配对原则)3. 基因的实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学习难点:1、DNA的双螺旋结构2、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的实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知识精要:1、DNA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储有大量遗传信息;(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这可以通过两个经典实验来证明:(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蛋白质虽然结构复杂,但不能自我复制,分子结构也不稳定,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

2、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每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相连接,互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形成双螺旋结构.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某些不含DNA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3、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个基因由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组成。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生物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生物性状由蛋白质决定,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基因指导和控制的。

学习过程指导:1.遗传物质DNA:在学习新课时,先复习旧知识(DNA在哪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和。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本章核心概念(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

(2) 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

(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2. 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

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3) 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教育价值(1) 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

【精品】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遗传信息

【精品】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遗传信息

【关键字】精品第1节遗传信息教学设计思想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

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

第二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知识解构法”参与构建的“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知识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

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知识的需求;使组块知识的运用有目标对象;提供培养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

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

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知识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

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1)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知识点。

2)审视自己对疏理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缺漏,则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4)运用知识点或由几个知识点构成的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

解构知识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解构知识点的过程是:1)判定该知识点属结构类知识还是过程类知识。

2)按知识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

结构类知识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知识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

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或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反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利用投影刘翔奥运夺冠照片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源,并回忆学过的知识,如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变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精品.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精品.
A. 无毒R型.有毒S型 B. 有毒R型.无毒S型 C. 有毒R型.有毒S型 D. 无毒R型,无毒S型
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噬菌体的基本结构
外壳:蛋白质 内部:DNA
2、实验过程(动画) 五步: 吸附 注入 复制 组装 释放
(含P) (含S)
用同位素实验证明一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外壳蛋白质
遗传信息
一、DNA是遗传物质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等),它们不含有 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
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起(A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人的遗传物质是( D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例题:对高等植物来说下列细胞结构中含有遗传
物质的是( D ) 1)细胞核 2)细胞质基质 3)核糖体 4)叶绿体 5)线粒体

转录
制 DNA 逆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性状/表现型)
1、流感病毒、SARS病毒 P101:52、1)
2、HIV病毒
RNA
DNA
RNA
蛋白质
动画
P100:50;56
DNA—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DNA的多样性 决定
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的多样性 导致
生物界的多样性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6.1《遗传信息》ppt课件1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6.1《遗传信息》ppt课件1


荚膜本身无毒性,但在机体内保护细菌抵抗
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并能抑制体内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使细菌易在体内大量
繁殖致病。细菌若失去荚膜,致病力也随之减弱
或消失。
实验一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菌
(菌体无荚膜 、无毒性、菌
落粗糙)
多 糖 类 荚 膜
S型菌
(菌体有荚膜 、有毒性、菌
落光滑)
• DNA水解酶将完整的DNA水解为单一的脱氧核苷酸,失去生物学功能, 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 4.这个实验与第一个体内转化实验有什么关系?
• 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证明了转化因子为DNA
• 实验结论:
• DNA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 是遗传物质。
【实验的遗憾】 艾弗里的试验中提 取的DNA的纯度最高 时也还有0.02%的蛋 白质。
• (1)肺炎双球菌简介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原核生物。由于
核区中的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用它作
实验材料易于单独观察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 小资料
• (2)何为荚膜?其作用怎样?

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性、
胶冻样物质,多数细菌的荚膜成分为多糖,如肺
炎双球菌。荚膜的形成受遗传物质(基因)控制。
S型菌的化学成分
蛋白质 DNA 糖类 脂类
R型+S型 DNA S、R型
R型+S型蛋白质 R型 /多糖/脂类
R型+S型DNA+DNA酶 R型
思考
• 1.对比各组发现只有混合加入了SD型NA菌使完R菌整发DN生A了的转组化才能发生转化,说
明了什么?
菌落形态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素材(2)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素材(2)沪科版

第1节遗传信息——教学案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二期课改对生命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进行的。

在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十分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营造了三个氛围,即①在课堂学习环境方面,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使课堂教学中充满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创造性思维;②在目标定向上,营造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氛围,充分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使资优学生的特殊才能(如信息收集、整理与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③在学习方式上,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信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亲密的合作者。

●十分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十分注意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学案》(助学支架)的提供,将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提前告之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对准目标,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可操作性,相关资料及网址的提供,学生反映可以缩小他们探索的范围,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效果。

●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三者的有机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

●十分强调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性学习及自主学习为主线,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提供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景,共学生尽情发挥。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1遗传信息学案2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1遗传信息学案2沪科版

第1节遗传信息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培养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学习方法:专家型思维法、知识解构法、问题式探究法等四、学习过程指导: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1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表:(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步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步?(2)用“条件──结果”分析法,分析第一、二步说明什么?第二、三步说明什么?第三、四步说明什么?(3)该实验有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1.2 1944年,美国的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了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实验步骤如下图:(1)实验过程中①②③④步说明了什么?⑤⑥⑦步说明了什么?(2)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1~7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即是遗传物质,为此他们又设计了⑧,用DNA酶处理DNA,使其水解,结果在培养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没有发现S型细菌。

这组实验的必要性是什么?(3)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4)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沙斯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遗传信息》课件(共21张PPT)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二册6.1《遗传信息》课件(共21张PPT)

7
探究(2)DNA分子的空间构型
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才能测量分子空间构型?
8
资料:富兰克林和她的重要贡献
富兰克林
(Rosalind Elsie Franklin)
DNA分子X射线衍射照片
9
关键性的一张照片

经过计算和推导的结论
照片中心X射线反射的图象是交叉的,说明它是双链螺旋。 阴影的重复出现,说明了每个DNA螺旋单位的长度。 计数每个螺旋单位有10层阴影,说明一个螺旋有10层结构。 在翻转180度之后分子看起来还是一样的,说明两条链是反向的。
磷酸
碱基
脱氧 核糖
4
探究(1):脱氧核苷酸间如何连接?
资料:在1949年前后,英国
磷酸 磷酸
碱基 脱氧 核糖 碱基
碱基
化学家托德进一步用合成的4
核苷酸的水解和酶解证实了 上述推断。在1951年的第七
磷酸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磷酸 磷酸
十五届美国化学年会上,他
提出了:DNA的骨架结构是 磷酸五碳糖交替连接的线状
19
DNA分子的多样性使得生物从分子水平决定了生物多样性和个体间的差异
20
向那些科学家们致敬!
他们在方法上采取 “X射线衍射法”。 他认为DNA分子的X射 线衍射研究对于建立 严格的分子模型是有 帮助的。
詹姆斯·杜威·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莱纳斯·卡尔·鲍林
(Linus Carl Pauling)
(1)两条链反向平行螺旋;
(2)外侧为脱氧核糖和磷酸配对以氢键连接
18
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 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序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

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皮肤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视细胞视锥细胞:感受色彩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折光装置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基因
DNA、基因、蛋白质的关系 染色体
成份之一
DN ——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A
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 ——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控制
蛋白质 ——生物性状的表达
DNA、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DNA的多样性 决定
蛋白质的多样性 导致
生物界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 物质基础 表现形式
1.下列化合物中,不是组成DNA的物质是(A )
结论: 基因是DNA的片段
分析材料二:
(1)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蛰能发出绿色荧光,这 是因为海蛰的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 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 转入了这个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 能像海蛰一样发绿色荧光。
(2)不少人认为,人和动物的胖瘦是由遗传决定的。 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 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正常 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正常 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 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二、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二、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 酸
磷酸
脱氧
碱TGAC基
核糖
二、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 酸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查哥夫的实验数据表: 不同生物来源DNA四种碱基的摩尔比例关系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
ppt课件
N
脱氧腺苷酸 脱氧鸟苷酸 脱氧胞苷酸 脱氧胸苷酸
2.平面结构
AT GC TA CG
ppt课件
3.空间结构
ppt课件
结构特点
❖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构成双螺旋。 ❖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按互补配对原则以氢键形成碱基 对 碱基互补配对:A与T,G与C配对。 ❖每上升一圈,10个碱基,3.4纳米
ppt课件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 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ppt课件
13
DNA的结构
DNA的结构: 5种元素→3类物质→4种基本单位→2条链→1种结构
ppt课件
1.化学组成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 核糖
ppt课件
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
ppt课件
• 2.其他科学研究表明: • 动物、植物细胞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体细胞中含量不变,生殖细胞中减半
结论: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与遗传有关
ppt课件
• 3.孚尔根染色法 • 德国科学家孚尔根染色法特异性染DNA,
结果发现DNA主要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
• 4.科塞尔发现 • 染色体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获1910年诺
ppt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过程及现象:
被 35S标 记 的 噬 菌 体 与 末 标 记 的 细 菌 混 合
搅 拌 、 上 清 液 放 射 性 很 高 离 心 细 菌 内 无 放 射 性
被 32P标 记 的 噬 菌 体 与 末 标 记 的 细 菌 混 合
搅 拌 、 上 清 液 无 放 射 性 离 心 细 菌 内 具 放 射 性 高
ppt课件
• 实验现象分析:
• 现象: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细菌体内无放 射性
• 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体内
• 现象:标记噬菌体DNA,细菌体内有放射性, 子代噬菌体也带有放射性。
• 结论:DNA进入细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
是DNA.
ppt课件
• 此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不能,因为它没有进入,无法知道它的作
ppt课件
• 观察指标: •子代体内的放射性
ppt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ppt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用含35s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细菌内无放射性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细菌内无放射性。
ppt课件
用含32p 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
细菌内有放射性
上清液无放射性,细菌内有放射性。
ppt课件
4.DNA分子特性
✓稳定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 列的两条主链稳定不变。
✓多样性: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数 目成千上万,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由于DNA分子的多样性, 就构成了每个DNA分子自身严格的 特异性。
ppt课件
基因的结构
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性状:
是生物体可以鉴别的形态、结构、 生理等特征的总和。
ppt课件
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图
ppt课件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脱氧核苷酸
每个基因中含有许 多脱氧核苷酸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 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基因是有遗传效 应的DNA片段
基因
每个DNA分子含有许 多个基因
染色体是DNA的 主要载体
贝尔奖)
ppt课件
进一步探究问题
•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
• 当时的推测:蛋白质最可能是遗传物质 • 原因:蛋白质由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
DNA只有4种不同碱基
ppt课件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那些条件?
•遗传物质必须能够自我复制 •含有大量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结构相对稳定,但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且变化可遗传
DNA
每个染色体(不含染色 单体)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
ppt课件
高中生物精品课件:第六章第一节 《遗传信息》课件(沪科版第二册)
ppt课件
第一节遗传信息
本节内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 基因的概念
实验6.1DNA分子模型的搭建
ppt课件
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
1.米歇尔的发现 1892年 米歇尔发现——核质----染色质(染色体)
ppt课件
人细胞中的染色体
第二组 实验
32P标 记DNA
有32P标 记DNA
DNA有 32P标记
性,是遗 传物质
ppt课件
现代科学已经充分证明
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 RN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只有一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的, 数量比较少,绝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还 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用,不一定不是 • 如何证明蛋白质不是:? • 参考书上P45阅读与思考
ppt课件










ppt课件
噬菌体侵入细菌过程
• 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ppt课件
实验结果:
亲代噬 细菌细 子代噬 实验结论
菌体 胞内
菌体
第一组 实验
35S标记 蛋白质
无35S标 外壳蛋白 DNA分子 记蛋白质 质无35S 具有连续
ppt课件
实验如何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
• 实验材料选择:
思路:成分与染色体相似的生物 理想材料:病毒
•实验设计思路: •把DNA、蛋白质分开,单独看在遗传中的作用
ppt课件
观察指标:?
标记这两种物质
如何标记这两种物质?
DNA含磷不含硫,蛋白质含 硫但极少含磷,分别标记 用放射性同位素 3 5 S 标记蛋 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 3 2 P 标记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