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优秀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优秀这是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优秀,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优秀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历史出现过哪些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吗,知道的可以说一下,比如汉朝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
还有明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清朝的林则徐。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诗歌《过零丁洋》。
二、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写作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遭逢(zao feng) 干戈(gan ge)寥落(liao luo)絮(xu)惶恐(huang kong)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学生朗读诗文,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
六、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板书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板书这是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板书,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板书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细读诗文、探究主旨、重视积。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热诚的爱国情怀。
2重点难点1、结合“零丁”一词了解诗意及主旨。
2、结合诗句,悟主旨。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品析,感悟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诗歌的朗读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少专门的训练,课堂上读的训练,还是应重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一、读诗问题1:题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
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
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问题2: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
诗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那么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呢?——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悲凉,一种孤苦伶仃。
问题3: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不是,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不应再有“零丁”之感。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重点字词)生(读):评价学生诵读效果,出示范读录音。
——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二、议诗活动:我们知道,此时的文天祥已成为阶下囚,但还有好多事情未能完成,说不上何时就将走上刑场。
现在我想化身文天祥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以示后人。
请同学们帮我把“我的故事”补说完整。
小组分工合作,提示:分工明确,结合注释及各联诗句。
幻灯片出示故事,总结板书——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资料,创作背景同时明了诗歌意思。
三、悟诗师:一个“零丁”牵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样的惶恐路,又是怎样的零丁情呢。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师:预设分析过程:1.首联:回顾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免费下载】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词曲五首》教学的整合效用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刘成兵诗言情的思想产生很早,《诗经·小雅·四月》说:“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清代袁枚坚定主张诗的情感本原,他说:“夫诗者,由情生者也。
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答蕺园论诗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在抒写自己的哀伤与抑郁不平。
教材上它们是按诗词曲的体例和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教学顺序,内容就会显得散乱,于是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
教学课时为两颗时,教学主题是: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师:《诗经》说:“匪鹑匪鸢,翰飞冲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说的是一士人,很失落,无所归附。
他感到既不能像鸟那样翱翔于空中,也不能像鱼那样潜藏于水底;蕨薇杞木夷尚可依附于山坡低地,而他有哀伤,只能是用诗歌来表达了。
今天我们要通过五首诗词曲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哀与忧。
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课,说一说如果以哀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诗词曲可以怎样简单地分类呢?(生自由朗读,讨论)生:有些人一哀到底,有些人哀而豁达。
生:有些人哀得悲壮,有些人哀得气愤。
生:有些人为自身哀,有些人为国家及黎民苍生哀……师:那这样好不好,我们先来体会一下哀得悲壮的一首诗。
我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听完后,请大家说一说这首诗的哀体现在哪里?悲壮又体现在哪里?(请同学朗读《过零丁洋》)生:作者的哀首联就有体现,“干戈寥落四周星”是在哀叹连年征战的战争之苦。
生:还在哀叹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我是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看出来的。
师:是啊,这一联妙用比喻,写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艰辛危苦。
生:还有劲联在哀叹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师:对,劲联很巧妙第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并且对仗工整。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过零丁洋》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1. 《过零丁洋》的古文理解和翻译。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领略作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过零丁洋》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过零丁洋》,了解作者文天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
二、原文诵读(10分钟)1. 学生齐读《过零丁洋》。
2. 教师示范诵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三、字词解释(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字词的含义。
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内容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以及作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过零丁洋》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度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过零丁洋》中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比较学习(10分钟)1. 教师提供其他相关诗作,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出塞》等。
2. 学生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爱国主题,以及作者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过零丁洋

文章感人心者莫乎情,我采用了激情导入法:它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它是文学苑中一朵奇葩,他是文学星空中璀璨的明珠,它是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让人爱得几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是让无数文人墨客如醉如痴。它有边塞的壮阔雄奇;有田园的恬静幽雅;有山水的风光迤逦;有李白的浪漫;有李清照的婉约;有辛弃疾的豪放,它就是古代诗歌。徜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经历的悲苦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语言凝练概括。
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把地名与心情有机融在一起,对仗工整。
拓展延伸,厚实底蕴。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说说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可以这样说,作者心中充满了------
学生抢着说除了悲苦。
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悲苦的味道。)接着我补充“干”“戈”的意思,并说了本来是兵器,这里指战争。还让学生说带“戈”的成语。谈到星的时候,我让学生说带星的诗句。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作者:周忠玉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7期导入: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
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师:请结合注释和投影了解一下文天祥。
(投影)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有《文山先生全集》。
补题理解诗意——师:一代名臣,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这首诗里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补个题目。
(生读诗,思考)生:我觉得应该补上人名和时间,可是时间不清楚。
我就补——(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补充:我知道,书注中有,是祥兴元年(1278)。
师:好,一位同学抓住叙事的要素补题,一位同学预习很细心。
请继续。
生:(文天祥)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感受“叹零丁”,你说说你的依据。
生:颈联有诗为证:“零丁洋里叹零丁”。
是说文天祥在被俘之后押经零丁洋时感叹自己孤苦伶仃。
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结合诗句说说看。
生:“干戈寥落四周星”。
兵器稀少,兵力薄弱,与元军苦苦抗战四年,最终兵败被俘。
师:“寥落”书注解释为“稀少”。
你们能说说带有“寥若”的词语吗?(生思考,查词典)生:查到了!“寥若星辰”,意思是稀少得就像早晨的星星。
指为数极少。
师:同学们,抗元的人就像早上的星星一样稀少,可叹!南宋朝廷一直就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在抗争,此次兵败,元军统帅张弘范威逼利诱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过零丁洋》观评记录 (新版)北师大版

《过零丁洋》
本节课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大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疏通生字词,教师给学生讲解有关律诗的基本常识。
整个过程耗时约6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整个过程耗时约20分钟。
从开始学生的自由读,到教师的范读,再到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直到最后学生尝试着背诵,可谓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读诗背诗之后,教师将课堂活动适时引入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让学生谈对这首诗的理解,谈学习这首诗的感想,谈应该从文天祥身上学习什么,整个过程耗时约20分钟。
整堂课除了开始有几分钟关于字词和律诗常识的讲解之外,基本都是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课堂看似学生活动频繁,气氛活跃,但如果深究一下,我以为这样一堂诗歌阅读教学课,由于课堂上缺少了老师有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在学这首诗之前与学习这首诗之后,除了能够似懂非懂背诵这首诗之外,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等方面基本很难说有多大的收获。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节诗歌阅读课的教学效益低下?我以为主要是课堂上缺失了教师的有效讲解。
文天祥课堂实录

文天祥课堂实录文天祥课堂实录师:最近天气不正常,流感非常厉害,同学们都要保护身体,做好预防,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锻炼身体。
米宇同学在日记中介绍了他锻炼身体的办法,让他给大家讲一讲。
生:就是每天早晨早起一会,在河堤跑一会步,精神就好许多。
师:好,方法虽简单,但大家都可以尝试。
你们的班主任也很关心你们,课间十分钟带领同学们踢毽子、跳绳,这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跳绳,也不会踢毽子,怎么办啊?老师再教给你们一个锻炼的方法:站在教室外面,跺一下左脚,骂一声:这个鬼天气。
再跺一下右脚,于谦这个人真奇怪,我们都说粉身碎骨,他却用粉骨碎身……跺一百下,注意力度,不要把鞋跺坏了!生笑。
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两袖清风的于谦,宁折不弯的郑板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
上节课,我们还重温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初识了一身正气的文天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文天祥,了解他杰出的品质。
师: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哪个同学来说一下?生:认识“、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看来你对要求认识的字还没有认全。
对桌互相读一下生字,互相检查。
生互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一课三练》课前预习中的两个题目。
学生完成题目。
师:找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答略。
师:下面就要进入同学们跃跃欲试的环节——精彩展示。
各小组已经在课前做好了展示的准备,有的小组把展示的要点写在了后面的黑板上。
展示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每小组时间3-5分钟,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准备点评,既要竞争也要懂得谦让。
五组展示,主持人侯绪凯。
生:下面由我们组为大家展示。
首先请我们组的焦李为大家介绍一下文天祥。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过零丁洋》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生(读):朗读这首诗,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沉痛与悲凉呢?生: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师: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
(师领着读)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生:不是,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它与前三联不一样。
师:那该如何来读呢?你们来试试。
生(读)师:来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生:不同。
前三联的语调是低沉的下压的,尾联的语调应是高昂的上扬的。
(再读)师:同学们再来听一下范读,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范读是否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再来听听范读有无瑕疵的地方?生(听完):范读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只是听不出处理不好的地方。
师:你们觉得范读的语气语调处理得完美无缺了吗?再来听一听,注意换气处。
生: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中间过于紧促,应当将换气再迟缓一下。
师:“紧促”说的到位而妥帖,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不迷信权威,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获。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这是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第1篇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整体上同学们能按我设计的程序进行合作探究与质疑,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同学们理解了诗的内容,深入感受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增强了爱国情感;同事们对本节课也能认可,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本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是,收获有:1、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件展示,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2、课堂设计过程流畅,共设计了4个环节:作家作品、诗歌诵读、诗意理解、诗外天地 ;3、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这个合作既有师生的合作,又有生生的合作探究,为此我除了设计让学生合作理解诗意的环节,还设计了4个探究题:(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设计使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4、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课前预习不够深入,对预习问题没有认真完成,落实不好。
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流利,启发诱导性还不强,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也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课堂也有些因听课的人多而拘谨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把良好的教学模式、方法坚持运用到课堂中,使教师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第2篇地区:湖北省 - 荆门市 - 钟祥市学校:钟祥市第四中学共1课时过零丁洋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过零丁洋获奖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获奖课堂实录过零丁洋获奖课堂实录《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小编跟大家分享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一起来看看吧!一、导入(课件展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三、初读诗歌朗读、诗译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
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
惶恐:惊慌恐惧。
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教学实录过零丁洋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一、激情引入把握基调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音乐——《精忠报国》。音乐起…………音乐毕。
同学们,对这首慷慨悲壮的音乐熟悉吗?对首歌曲叫《精忠报国》。那知道它写的是谁吗。矣,是岳飞。想必同学们对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很熟悉。中国有句古话——乱世出英雄。其实跟岳飞同朝代的还有这样的一个英雄,他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即便身陷囹圄,也信念坚定,并最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这样的人物,感受他那满腔的浩然正气。
生:(雷威)我也不会。因为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作为文弱书生的他挺身而出,以救社稷为己任,虽最终失败,并因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为自由为国家而奋斗献身。
生:(许文杰)我也不会。因为我本人不赞成以成败论英雄,失败只是个结果,而诗人抗战的过程则深深感动了我。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师:下面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出来。同桌间比一比,看谁背得更快背,五分钟后抽查。
好,时间到。
张琦欣:有字音,有节奏,有感情。
易兴蓉:整体声音太小了。
江茂秋:老师没什么好评价的,一句话——范读的水平。
三个同学都高质量过关,
下面全班同学把书全合上,齐背一遍!
都背出来了吧,很好。
小结
生:(吕政霄)激昂,慷慨,悲壮。从最后一句就可以看出来。
师: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
生:反问!
师:反问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生:肯定。
生:诗人的意思是说呀人终有一死,肯定了要死得其所。
师:所以在读尾联的时候在读出怎样的感觉?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过零丁洋》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品析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气节和人生哲理。
3、欣赏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课型品读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思路朗读——品读——赏读——诵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
英雄总在乱世挺胸而出,世事总在兴衰成败中循环。
宋元交替之时,文天祥成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的顶梁柱,然而独木毕竟难支,他几经沉浮,终被元军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书《过零丁洋》诗以言志,最终英勇就义。
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一诗来凭吊这位英雄吧。
(投影《过零丁洋》一诗)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回顾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选择每句的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时的停顿、轻重音符方面的.情况。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三、品读诗歌,领略意境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齐读诗歌,分联品读。
(1)首联的两句叙事各是哪个对象?所叙何事?交流明确:个人和国家、个人科举入仕,起兵与国家共存。
(2)颔联的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交流明确:国事危机,个人也动荡不安,国命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风飘絮”形容国势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无力自主。
(3)颈联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交流明确:叙述中抒情。
“惶恐”和“零丁”都语含双关,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联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什么?交流明确: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体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试齐备课文,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诵。
三、赏读诗歌,揣摩精髓1、学生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谈欣赏这一诗句的理由。
2、教师整理归纳:(1)对仗工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语含双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意境悲壮昂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叙事言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四、诵读诗歌,延伸拓展1、学生自由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弘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
生1:我熟读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经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历尽了千辛万苦;后来,又为国事奔波,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师:翻译得很准确。
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容。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容。
)生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生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生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师:“译诗解说容”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呢?生1:要翻译成诗。
生2:要尽量押韵。
生3: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凝练语言。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下“译诗解说容”的操作要点:(课件展示。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师:学习本诗的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
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生1: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生2:“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3: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生小声试读,很有感情。
师找一男生朗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师有感情地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生1:“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
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生2: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
师:说得真好!南宋王朝的命运就如风中飘荡的柳絮一样,已经无可挽回了!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
同学们,无根的浮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吗?生(众):不能。
师: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3: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生4: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生读,全场掌声。
)(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生1: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生2: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生3: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生4: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生5:“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生6:“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师:两位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师请一名学生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样?生7:节奏感很强,但重音没有处理好,“说惶恐”、“叹零丁”应重读。
师:你来试试。
(该生读得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生1:誓死报国的精神。
生2: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生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生4: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很好!(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一生读,全场掌声。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生投入地自读。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一生试背。
)师:谁来向她挑战?哇!这么多挑战者,那我们一起来背!(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用评说深入赏析。
师:“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生1:从情感上进行赏析。
生2: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1: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2: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3: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这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
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课件展示。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生1: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生2: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师:同学们,这就是这首诗震憾人心的力量。
我们来盘点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学诗方法。
(课件展示。
)学法总结:译诗解说容吟诵传情达意评说深入赏析抒情表达感受师: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预设让课堂精彩生成让课堂美丽田艳丽香菊伴随着课堂改革的大潮,“预设”、“生成”这两个词也融入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也不是精彩的课堂。
传统教学往往重“预设”而轻“生成”,然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兴生成过多,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甚至“谈讲色变”,完全失去了师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结果学生偏离方向,思维表面化,更谈不上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了。
能否采取中庸之道,在对传统教育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最贴近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这一节参赛课谈谈我的做法。
2009年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我的参赛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这五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并且理解难度较大。
对于这样的课文,在大赛的40分钟里,教什么,怎么教?我冥思苦想,一筹莫展。
联想到目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一是过于传统,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二是放任自流,只学到新课改的招式,而忽略了它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