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文学创作和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但以战斗性极强被称为“艺苑珍珠”的杂文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在艺术上的创造也达到极高的造诣。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称“鲁迅是短篇小说的能手”,说“他善于简短地,明了地,朴素地把思想形象化,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以个别的人描写典型。”杰出的作家矛盾说过:“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鲁迅就是这样,他那著作称于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奠基坚定基础的《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塑造了狂人、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涓生、子君等一系列从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到封建士绅阶级,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第一批典型形象。这些典型形象的塑造,鲁迅不但直接、间接采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左右中国形势的大事件,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这是因为,对故事情节、大事件,给予关键时刻行动的描写,可以为人物刻画定下充实的骨架,但是,作为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是不够的。只有运用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鲁迅在人物细节描写和人情世态细节描写上

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小说充分表现了精细而准确勾鲜明的艺术。

鲁迅小说细节描写的特色之一,在于以他那犀利的观察力,勾画出社会风俗人情画。鲁迅在《孔乙己》、《明天》、《风波》、《祝福》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作为江南典型小镇鲁镇的风俗人情画,逼真而富于乡土气息,《孔乙己》中所写的段衣帮靠柜外站着喝酒,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旧中国社会缩影的写照,以此作为衬托,再写孔乙己作为既不是短衣帮,也不是真正穿长衫的,而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就非常绝妙了。孔乙己站在咸亨酒店柜台外,买一小碟茴香豆慢慢地吃着,并将它一颗一颗分散给孩子们吃,这就活画出他那贫穷潦倒、受尽折磨、尝尽苦头而有不肯放下架子的老童生的形象了。同样在,《明天》里,点出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以此来烘托深夜不眠靠纺纱度日守寡的单四嫂子多么勤苦,而周围的人除趁次揩油,没有一点同情,三岁小儿子的病逝,更是轰毁了他心中的“明天”。再如《祝福》中鲁镇年终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的细节描写,是真实的社会风俗人情画。这幅风俗人情画,与祥林嫂的命运密切呼应,不写出热烈而隆重的祝福的风俗,就不足以表现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同样,《风波》写了女孩子六斤新近裹

足“一瘸一拐”的步态描写,深刻有力地揭发封建思想对人民残害之深。鲁迅笔下社会风俗人情画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展现了客观现实生活,为他的现实主义杰作增添了艺术风采。

鲁迅小说细节描写之二,在于以高超艺术手腕,着眼于勾画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鲁迅不但善于运用细节描绘社会人情画,从总体环境给人物的活动以烘托,并且善于选择典型景物与人物的精神风貌,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故乡》中对屋上枯草细节的描写,“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段茎当风抖着”这个简单的细节蕴涵着深意,它不但暗示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而且,与母亲凄凉的神情,与主人公闰土的艰难处境,与整篇作品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悲凉气氛,是协调一致的。鲁迅更善于描写人物的肖像、衣着;特别是以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细节来直接雕塑人物形象,突现其性格,表现其内心世界。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祝福》中就着重描写祥林嫂眼神变化的细节,来表现她的不幸与痛苦,战时阿的悲剧性格。作者十多次勾画祥林嫂的眼睛,描绘她刚到鲁家帮工时的眼神是“顺”着看的,第二次出现在鲁镇时侯,变成“直着眼睛”看人了,到沦为乞丐将死亡时,她“瞪”着眼,“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特别是

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冬至祭祖时被鲁四老爷踢开后的第二天眼睛的细节勾勒:“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面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淫威,祥林嫂进行了顽强的挣扎。特别是捐门槛,是她最后的一次抗争。她相信了吴妈的话,用自己辛辛苦苦积存下来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门槛,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当然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惟妙惟肖,勾魂摄魄,如在眼前,由眼神洞察她善良纯洁的心灵,表现她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反抗性,使人们透过祥林嫂眼睛的心灵窗户,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她心灵深处受到多么残酷的摧残和蹂躏,正是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吞噬她的灵魂、绞杀她的生命。

如《阿Q正传》从阿Q的忌讳、行状开头,重点剖析了人物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等等,阿Q很“自尊”,有缺点却怕别人指出。例如,头上生着谰疮疤,他便忌讳“癞”字,碰到“犯讳”的事,他从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吃了亏,他又改变反抗的方式,变成“怒目而视”,甚至盲目自尊地报复道:你还不配——,仿佛他头上的癞疮疤倒是一种高尚光荣的标记。及至“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成了事实上的失败者,他又替自己找到了“胜

利”的依据:“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阿Q 又很自卑,当人们揍他时,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于是乎,又转败为胜了。这种以“自欺”为特征的满足,是一种麻醉了的自我安慰。它又和愚昧、无知、麻木、健忘等联系在一起。例如他竟至于和王胡比起捉虱子。阿Q以虱子多而大为光荣,以虱子小而少为耻辱,愚昧到了美丑不分的地步。当他赌钱输了以后,连打自己两个嘴巴,仿佛被打的是别人,立即转败为胜了,心满意足地睡去,甚至在游街示众要被杀头的时候,他也没有觉悟,以为人生天地之间本来就免不了要这样的,鲁迅就是这样,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了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怎样麻醉了人生,成为一种阻碍社会改革的历史惰力,目的还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阿Q是一个灵魂被揭露得极深透的典型,鲁迅一方面抓住阿Q灵魂的外部表现像精神胜利法加以漫画式的描写,另一方面,又紧紧把住阿Q灵魂的内部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挖掘,象啊Q关于“男女之大妨”的一段心理描写,就被揭露得出神入化,

再如《狂人日记》里,作者通过周围的人对狂人的注视、议论,不厌其烦地写了各种各样的眼神,注视着狂人。如赵贵翁的奇怪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