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20200420183640)
超详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超详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资本主义部分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答: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
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
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答: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
二、抽象法。
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法。
运用抽象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经过分析,抽象掉它们的表象,揭示出经济现象的本质。
三、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
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
四、分析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
综合法是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所以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
五、数学方法。
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不仅要研究经济现象质的变化,同时要研究经济现象量的变化。
因此,对某些经济现象应该运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
六、逻辑和历史法。
逻辑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
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相互区别(1)定义不同(2)两者是相矛盾的,从而构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是相分离的,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只拥有使用价值,想实现价值;对于商品消费者而言,只拥有价值,想获得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纯手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纯⼿打)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节政治经济学的产⽣与发展⼀、经济的含义●经济活动,⽣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社会⽣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节约⼆、经济思想的产⽣●⼈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第⼆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社会⽣产是⽣产⼒和⽣产关系的统⼀●⽣产⼒概念:⼈们运⽤⽣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就是⽣产⼒。
●⽣产⼒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
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的要素是劳动者。
●科学技术与⽣产⼒关系:科学技术虽⾮⽣产⼒独⽴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的发挥受科学技术⽔平⾼低的制约●⽣产关系概念:⽣产关系即⼈们在⽣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社会⽣产⽅式:⽣产⼒和⽣产关系的统⼀,构成物质资料的⽣产⽅式。
在社会⽣产⽅式中,⽣产⼒决定⽣产关系,⽣产关系反作⽤于⽣产⼒。
⽣产关系和⽣产⼒的⽭盾,是推动⼈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社会⽣产和再⽣产的总过程●社会⽣产和再⽣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性质:客观性●特点: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经济规律作⽤的实施必须有⼈的活动参与其中,由于⼈们认识,利⽤经济规律的能⼒有限,从⽽使经济规律作⽤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经济规律的分类●⼀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若⼲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某⼀特定社会形态所占⽀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表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第四节政治经济学⽅法●历史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致⽅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性●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门实践的科学●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关系或利益关系。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方面的职能;世界货币则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这导致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详细版)政治经济学学习材料
(详细版)政治经济学学习材料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详细资料。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和政治机制。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 政治经济体系:政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亚当·斯密的利益追求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个体的利益追求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 卡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卡尔·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核心。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国家政策制定: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
- 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可以分析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可以研究国际贸易、全球化等国际经济关系的问题。
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和政治机制,为国家政策制定和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
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它们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和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主要讨论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持和扩大社会生产,必须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要点全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得;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3.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第二.劳动资料;第三.劳动对象。
(2)劳动对象有两类:第一.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第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生产物,即原料或材料。
(3)劳动资料包括:第一.生产工具;第二.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容器、厂房、仓库、的道路、土地等。
(4)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过程的新要素:科技、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4.生产力构成因素及其作用(1)生产力构成: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象)。
(2)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2)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第一.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第二章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 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 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基本原理
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
品上, 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某种特殊商品, 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该商品的
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该商品即为劳动力,因此,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②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极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劳动(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①劳动—劳动力有目的的支出②劳动对象—劳动作用的客体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东西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标志生产能力的高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2)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①人们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去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人们通过劳动,借助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物质产品的过程。
③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
(3)生产力的含义(1)含义:人们改造、变革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三要素的关系:劳动者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2.生产关系?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过程均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过程均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且是周而复始的有机整体。
广义: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简单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四)经济规律1.概念诠释:(1)含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特点:是客观实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一)资本循环的含义
A
G—W
P W’ G’• G W
Pm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购买劳动力和 将生产资料和劳
生产资料为m 动力实际地结合
的生产准备物 起来,通过工人
质条件生产出 的劳动余价值的
包含剩
新成品
’ 商品资本 出售商品,实现 包含在商品中的 预付资本和m
P W’ G’
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该过程也是资本增殖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一)经济规律的界定 (二)经济规律的类型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商品和货币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所有
者(生产资料私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利益主 体)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增殖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积累的源泉
剩余价值 源泉 资本积累 源泉 扩大再生产
过程
G—W … P… W`—G`
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职能 条件
生产剩余 生产剩余 实现剩余
价值做准 价值
价值
备
空间上并存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按剩余价值在 生产资本的各 按价值周转方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结构严谨、含义深刻、逻辑严密的科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
需要理解的概念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2024
引言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和市场的相互作用、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来全面归纳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一种社会中经济生活的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等。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供需关系自由调节;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国家对资源的配置进行计划和控制;混合经济制度则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参与资源配置。
相关知识点包括: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计划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 混合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 不同经济制度的优缺点评析;5.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制度形式。
第二大点: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经济学的重要话题,它们涉及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更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相关知识点包括:1.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定义和区别;2. 经济增长的动因和影响因素;3. 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挑战;4. 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指标;5.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政策和实践。
第三大点:政府与市场政府和市场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行为主体,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
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着规制、管理和调节的角色,保障公平竞争和社会福利的实现。
相关知识点包括: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2. 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和方式;3.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关系;4. 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和手段;5. 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比较。
第四大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深化和扩大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增加,促进了资源的流动和分配。
相关知识点包括: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差异;4.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5. 国际经济组织和协定对经济全球化的调节作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研究方法〕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构成中的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注: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这些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并就经济问题提供了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控制实现资源分配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市场供求和私有财产权力的制度。
2. 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政治经济学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其根基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行为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标。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5. 政治经济学家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理论,并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变革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6.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政治经济学讨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
7. 政治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政治经济学涉及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供求关系、竞争、垄断、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
8.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派,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发展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思潮。
9.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政治力量的影响。
10.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
11.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2. 政治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
13. 政治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福利。
14.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一名词1 生产力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含两因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工具。
生产力的状况指的是劳动者用什么劳动工具来生产他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使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这种关系分为四个方面或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3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4 经济规律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表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5 商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6 使用价值商品具有的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7 价值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
8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具体劳动不仅是商品生产条件下所必需的,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9 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 货币货币就是固定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12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发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
13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 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4.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与自然规律相比,其特点为: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4)与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改变相适应,经济规律分为三种:一是为数很少的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三是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5)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第一章一、主要概念:1.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4.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6.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9.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12.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4.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1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二、主要问题: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就经济形式而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存在过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类型的经济。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
(4)商品经济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过程。
简单商品经济在各种社会中都存在,但从未成为社会经济的支配形式。
2.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
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价值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在公有制条件下,集体所有制范围内的劳动,国有企业作为相对独立利益主体条件下的劳动,是相对于社会劳动的局部劳动)是指具有私人性质的劳动,社会劳动是指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
(2)在商品经济中,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矛盾的,其主要表现为: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或局部)劳动,社会劳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为社会劳动。
(3)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的产生和解决,决定着商品经济内在的其它两对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4.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来说: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整个行业来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单个企业却还要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
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具体来说,价值形式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从货币的起源可以看到,货币在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其余三种为其派生职能。
7.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
可用公式来表示为: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
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