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009-01-22 14:07:24)
分类:体味文化标签:政治结构中国文化宗法制传统
社会文化
任何民族文化,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政治结构是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制度环境,它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文化活动提供协作、秩序、目标和组织条件(包过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社会制度环境作为人际关系所形成的现实社会的基本形态,既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狭义文化(观念文化形态)赖以生长发育的社会组织前提。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以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宗法制为主要的内容。其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简单来说,有两大作用,破与立。比如说,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修四库全书等。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持自己的统治,都必须用好两大武器;一是刀枪,二是纸币。中国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被统治阶级加以修改所形成的,其虽然从打的方面说,中国文化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封建的专制时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专制统治阶级进行愚民以维护统治的一种策略。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拥有浓厚的宗法制色彩,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的影响是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文化上反映威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范式。
正面意义是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负面意义是形成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人情大于国法的弊端,所谓“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
2.社会政治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政治型范式。
其积极影响是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其消极影响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的过分迷信,形成了中国社会“官本位”的现象和个人的奴性意识,这是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在严密的人身控制之下,人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内,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成为人一生中的主要任务。
(二)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1.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一生下来就被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惟亲的奴性人格。
2.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机制。因此“官本位”思想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
3.“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表现为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心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文化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范式从“内圣外王”的矛盾统一体中获得了坚韧的理论架构,并以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作为牢固
的基础,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严密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牢不可破的堡垒,把人们禁锢在了一个狭窄的天地里。
因此,在这样的中国政治环境中生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加强了,国家利益、君主利益至上的观念被强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人可行的政治标榜,另一方面,“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枷锁使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狭隘的自身自利的小农意识又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这些都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
以上三章介绍了中国文化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发展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三个方面,研究这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了解我们自身存在的缺陷、劣根性以及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