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默写

【答案】①.忽魂悸以魄动②.恍惊起而长嗟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雄姿英发⑥.羽扇纶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2)山路盘旋,景色优美。同学们一边攀爬,一边欣赏美景,不觉天色已晚,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以犬吠鸡鸣来衬托环境的寂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以动衬静,更显寂静。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愁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潦倒新停浊酒杯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别有幽愁暗恨生⑥.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 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II)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_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遨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_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刹(shà)那间厮守B . 秾(nóng)丽顶礼模拜C . 蛇虬(qiú)遨翔D . 按捺(nài)盘根错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琢磨必须延续B . 琢磨必要延伸C . 捉摸必要延续D . 捉摸必须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 、?B . ,?C . 、,D .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 (2017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高一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亡、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或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本溪县高中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A(B.造成阅读浪费的除了知识过剩以外,还有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
C.因果关系表述失当。
D传统出版物经过审查去杂质,不等于不够真实、及时。
)2.B(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3.C(文章中找不到依据)4.C(A项,“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不恰当,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国之秋的体验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与本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很亮”的体验是不同的。
B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不正确,古诗词中的秋也并不全部是“愁云惨雾、落木萧萧”。
D项,“秋在心上,就是愁”未运用拟人手法。
)5.“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③指在人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笑对苦难,从而收获一种成熟的感悟。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
)6.①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题.( 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 虚掷.(zhì)翘.首(qiáo)抛锚.(máo)自怨自艾.(yì)B. 饿殍.(piǎo)思忖.(cǔn)矫.饰(jiǎo)熠.熠闪光(zhuó)C. 蛰.居(zhé)佳肴.(xiáo)嗥.叫(háo)恪.尽职守(kè)D. 桑梓.(zǐ)吞噬.(shì)懊.悔(ǎo)铩.羽而归(sh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花草是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xx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人们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
B.可是,我自从离开这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