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汇总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一、目的要求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
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
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
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
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
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范本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目录1 实验一水稻病害(一)2 实验二水稻病害(二)3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4 实验四麦类病害(一)5 实验五麦类病害(二)6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7 实验七棉花病害(一)8 实验八棉花病害(二)9 实验九油料作物病害(一)10 实验十油料作物病害(二)11 实验十一经济作物病害12 实验十二果树病害(一)13 实验十三果树病害(二)14 实验十四果树病害(三)15 实验十五果树病害(四)16 实验十六蔬菜病害(一)17 实验十七蔬菜病害(二)18 实验十八蔬菜病害(三)19 实验十九蔬菜病害(四)实验一水稻病害(一)一、目的要求熟悉水稻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的形态特点,重点掌握叶瘟与胡麻斑病,褐色叶枯病以及叶黑粉病的区不。
二、实验内容(一)稻瘟病(Rice blast)1、症状(1)观看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症状的特点,注意区不急性叶瘟、慢性叶瘟和马鞍形的节稻瘟。
(2)叶瘟有4种症状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这4种类型的症状能够相互转变,应掌握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3)用典型的慢性型叶瘟新奇标本做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其层次进展、色泽、病理过程和坏死线的有无。
2、病原物稻瘟病病菌为Pyricuiaria grisea Sacc,用挑针挑取少量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观看时注意分生孢子基部的足胞和曲膝状的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梗3—5根成束或单生,不分枝,有2—3个隔膜,顶端曲膝状,分生孢子梨形,通常具2个隔膜,基部有足胞,单个孢子无色,密集时呈灰绿色。
(二)稻胡麻斑病( Rice brown spot)1、症状(1)观看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症状,注意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与稻瘟病的区不。
(2)比较一般型病斑与大型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
2、病原物稻胡麻斑病菌为Bipolaris oryzae(Nisik. Miyake)Shoem。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的学科。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提高我们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详细地点三、实习内容1、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各种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生长状况,寻找并采集具有典型病害症状的标本。
采集时,注意记录标本的采集地点、寄主植物、发病部位、病害症状等信息。
采集回来的标本经过整理、压制、干燥等处理后,制作成永久性的病害标本,以便后续的观察和研究。
2、病害症状的观察与描述我们在实验室里对采集到的病害标本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通过肉眼观察和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我们认真观察了病害的症状特点,包括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边缘特征等,以及病部是否有霉层、粉层、菌脓等病原物的存在。
同时,我们还注意观察了病害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规律和危害程度。
3、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首先,对采集的病组织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然后将其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原物形态结构,参考相关的分类资料,对病原物进行鉴定。
4、病害的田间调查与统计分析我们分组对实习地点的农田和果园进行了病害的田间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植株进行调查,记录每株植物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部位、病斑数量、病斑大小等。
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
5、病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原物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植物病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主要在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和田间进行。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实习(1)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植物病害标本,包括病害症状、病原菌等。
同时,掌握了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切片、染色等。
(2)病原菌分离与纯化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 采集病样:选择典型病样,去除杂质,进行表面消毒。
② 制备病组织悬浮液:将病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
③ 涂布分离:将病组织悬浮液涂布于琼脂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 挑取单菌落: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3)病原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病原菌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 田间实习(1)病害调查在田间,我参与了病害调查工作,学习了如何观察病害症状、调查病害发生程度等。
(2)病害诊断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特征,我对一些常见病害进行了诊断。
(3)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病害,我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加深: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1.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更能相互交流学习,能更完整地了解识别诊断病害。
2.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各种旱地、果园和水田等多种作物栽培类型病害的了解,认识其病原、病征,寄主植物,病害循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认识基本病害,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使用基本方法完成病害识别的工作,对病原分门分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具体操作要求见实习指导书。
2、实习安排时间顺序:3、组内任务安排分工:●病害识别(全组成员)●标本采集●标记标签●病原识别观察(全组成员)三、实习结果病害分属列表:旱地病害1 玉米黑粉病2 玉米小斑病3 玉米锈病4 玉米褐斑病5 甘薯病毒病6 甘薯黑斑病7 瓜类霜霉病8 瓜类白粉病9 玉米煤烟病10十字花科黑腐病11玉米丝黑穗病12芋疫病13辣椒病毒病14茄子褐斑病15番茄青枯病16玉米枯缩病17玉米煤烟病18烟草花叶病19番茄青枯病20扁豆褐斑病果树病害1 火龙果溃疡病2 枇杷灰斑病3 百香果病毒病4 杨桃赤斑病5 澳洲坚果炭疽病6 木薯花叶病7 龙眼炭疽病8柑橘溃疡病9柑橘黄龙病10葡萄霜霉病11葡萄锈病12柑橘青霉病13香蕉黑条叶斑病14香蕉黑星病15香蕉束顶病16香蕉枯萎病17香蕉灰纹病18梨霉斑病19梨黑星病20甘蔗煤烟病21槲寄生(澳洲坚果)22菟丝子寄生23甘蔗翅腐病24柑橘黑点病25苹果霉斑病水田病害1稻瘟病2稻纹枯病3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4稻胡麻叶斑病5稻叶鞘腐败病四、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病害识别、病害诊断、保存病原以及团队合作。
普通植物病理教学实验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教学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正确区分并描述五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症状特点;2、掌握常见植物病害鉴定的程序及基本操作技能;3、掌握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三、实习方法:在广西大学内进行标本采集,进行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玻片标本的制作。
四、实习结果:1.边黑穗病和瘤黑粉病都是黑粉菌类,产生病状都属于畸形,都是黑粉(黑粉菌)2.甘蔗赤腐病病原菌炭疽菌属3.甘蔗环斑病属子囊菌亚门真菌4.甘蔗病毒病黄叶病,从中脉开始发病变黄甘蔗4种,玉米5种5.水鬼蕉病毒水鬼蕉病毒病病原Narcissus yellow stripe virus,NYSV称水仙黄条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总结五种类型的病状:花叶变色畸形青枯坏死腐烂病原:卵菌真菌寄生性葡萄:霜霉黑痘炭疽褐斑(大褐斑、小褐斑)分生孢子多隔(尾孢属),基部呈尾状,有多个横隔(束梗孢属)香蕉黑腥病,大茎点霉属水稻伤胡麻叶斑病,平齐孺孢属,梨孢属水稻的两种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柑橘溃疡病也是(采集)稻曲病瓜类1.霜霉病:卵菌门霜疫霉属黄瓜的是假霜霉属,霉层是黑色的(黄瓜黑霉病)症状:霉层在叶背,后期还是霉层发病条件:温度相对低一些,高湿度,较严格2.白粉病霉层大多数在表层,白色粉相对细腻一些,在后期在叶的发病位置变成小黑点,是病原菌的闭帮壳条件:高温低湿都可以茄子:3.孢子椭圆形,线形,拟茎点霉属引起的茄子的病害,有轮纹状,茄子褐纹病4.青枯病(番茄辣椒茄子)观察是否有菌浓和喷菌现象5.病毒病水稻叶鞘腐败病,纹枯病五、实习心得体会:在普病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看书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认识这种病害了,但到了实际的田间中很多病害还是很难区分,与书上僵硬的知识再此刻早已经忘光,但只有在田间种认真能够自己识别了才是认真掌握了,所以普病得实习对我有很大的意义,在大棚和田间实地听老师讲课,对于植物的病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五大病原物的区分。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化对植物病原物的理解,掌握常见植物病害的鉴定方法,提高对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及校外试验田四、实习内容1. 病原物观察与识别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病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物的微观结构。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识别了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苹果轮纹病等常见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2. 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校外试验田,我们进行了病害标本的采集。
根据病害的症状特点,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采集病害标本,包括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
采集到的标本经过清洗、干燥、压制等步骤,制作成植物病理学标本。
3. 病害诊断与鉴定通过对病害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学习了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采集到的病害标本进行了鉴定,确定了病害种类和病原物。
4. 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在校外试验田,我们进行了病害发生规律的调查。
通过观察病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生情况,我们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5. 病害防治技术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总结1. 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植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常见植物病害的鉴定方法,提高了对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2. 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病害标本采集和鉴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11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1班 #### ¥¥¥¥¥¥¥¥¥¥一、实习目的通过两周的课程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实践问题,学会灵活运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使对知识的掌握上一个台阶。
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掌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病害标本采集方法、病害调查方法、病害田间诊断方法、不同病原类型(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间识别和症状观察、培养基制备、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线虫的分离和形态观察、病原真菌的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病害鉴定技术、植物病害过塑标本和镜框标本制作法等。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四)植物病害过塑标本的制作(五) 线虫的分离三、实验步骤标本采集1、外出实习地点(1)华农大农场(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2、采集方式与标本采集要求(1)直接从病害植株以手、刀、剪刀提取病样。
(2)症状应具有典型性。
标本应有典型的病状和病症,最好有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
这样才能使标本起到帮助人们正确识别病害的作用。
(3)真菌病害标本应采集有子实体的。
对于真菌病害来说,鉴定病原物是正确诊断病害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要求真菌病害标本必须有病菌的子实体。
(4)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
如果一份标本上同时有几种病害,就会混淆视线,影响鉴定,这样就没有适用价值。
(5)采集时应进行必要的记载,以辅助标本不足。
记载的内容应包括:寄主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以及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姓名等。
(6)寄主的鉴定也很重要,有些病害如锈病,不知道寄主是无法鉴定的。
对于不认识的寄主植物。
应将寄主鉴定所必需的部分,如枝、叶、花及果实等部分都采集齐全。
(7)适于干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尤其容易干燥卷缩的标本如水稻、小麦的叶片,最好立即夹在厚书本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后无法展平。
第1课: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第一篇: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巩固所学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2.通过观察鉴定,认识学校周边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病特点;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第一天,对小麦沙土地病害做了调查,小麦沙土地的主要病害有全蚀病和线虫病。
主要对小麦线虫病做了调查掌握了其发病部位、特征等一系列症状及其发病特点,如何进行防治等内容,并进行了标本采集。
2.第二天,对小麦病害标本进行鉴定和制作,并到菜区进行病害观察,对黄瓜病害做了主要调查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和霜霉病,调查其病害出现原因及其相关问题,并进行标本采集。
3.对学校附近的麦田进行病害调查,对病株进行采集并五点取样,调查其发病率。
4.第四天,对各种小麦病害和葫芦科植物蔬菜病害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发病特点、规律、季节、为害情况等。
5.主要对小麦天剑病害进行调查,并进一步生成调查报告,对本次实习作出总结。
三、实习总结:实习时间是短暂的,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去防治这些病害巩固了我们所学的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了解了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自身的能力缺点进行了检验,这有助于我们以后得学习和工作使我们在未来不断进步。
田间的实习,是我们了解到只懂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身去观察去实践,才能很好滴掌握知识,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
另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就无形之中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集体的重要性,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才能有更大收获。
第二篇: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实习时间:一周实习地点:河南农业大学校区及三区,毛庄,森林公园及浮戏山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并采集标本,学习制作标本的方法,学习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真菌和细菌,学习制作玻片并观察玻片来判断病原物是什么。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农学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农学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植物病害的认识,掌握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物鉴定及防治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三、实习内容1. 病害症状观察与识别- 通过对实验基地内多种农作物的实地观察,识别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如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等。
- 学习病害症状的描述方法,包括病斑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2. 病原物采集与鉴定- 学习使用采样工具,如剪刀、刷子等,采集病样。
- 在实验室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3. 病害标本制作与保存- 学习制作病害标本的方法,包括固定、染色、制片等。
- 了解病害标本的保存方法,确保标本的长期保存。
4. 病害调查与诊断- 在田间进行病害调查,记录病害发生情况,包括发病作物种类、发病程度、分布范围等。
- 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物鉴定结果,对病害进行诊断。
5. 病害防治方法学习- 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原则,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 学习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灌根等。
四、实习过程及体会1. 病害症状观察与识别-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对实验基地内的农作物进行病害症状观察。
通过对比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我们学会了如何快速识别病害。
- 例如,小麦叶锈病的病斑通常为橙黄色,边缘不明显,而小麦白粉病的病斑则为白色,边缘清晰。
2. 病原物采集与鉴定- 采集病样时,我们注意了采样部位和数量的要求,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 在实验室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初步鉴定。
3. 病害标本制作与保存- 在制作病害标本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固定的方法、染色技巧和制片流程。
- 通过学习保存方法,我们确保了病害标本的长期保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4. 病害调查与诊断- 在田间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包括发病作物种类、发病程度、分布范围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一、实习内容本次植物病理学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菌株分离鉴定和培养2. 病害样品的采集和处理3. 病害的鉴定与诊断4.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5. 生物防治的方法和应用6. 植物病害危害评估7. 土壤和水分环境的分析二、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从病害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并鉴定病原菌,并且能够将其培养出来,给我提供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病原菌的结构、基因、生长、发生与侵染规律等相关知识。
在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病害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对病害鉴定和诊断的重要性。
通过实习和老师的指导,我掌握了正确采集病害样品的方法,以及不同病害样品的处理方法,如处理叶片、干枯枝条、根系等病害组织等。
在实习中,我学习并掌握了不同类型农药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要求、使用量等,比如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病害性质和植被特点合理选择农药,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在实习中,我了解并掌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和应用,包括生物制剂、微生物防治、生物控制等等。
生物防治尤其注重的是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解决病害问题。
在实习中,我学习并熟悉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危害评估方法,包括有关植物病害危害评估的法规、标准和指南等。
了解如何进行病害危害评估对于预测病害的危害程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及对决策的效果评估都非常重要。
6. 掌握了水文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有关水文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监测环境水质、水温、水位、水库和水利工程等诸多方面。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习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植物病害防治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我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到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植物保护、助力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传播及其防治的科学。
为了加深对植物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病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防治及标本制作等基本技能。
二、实习目的1. 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植物病害的认识。
2. 培养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防治及标本制作等基本技能。
3. 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4. 增强同学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了解了当地主要农作物及病害发生情况。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我们进行了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鉴定等实验操作,掌握了相关技能。
3. 案例分析:针对不同作物病害,我们分析了病因、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提高了对植物病害的综合分析能力。
4. 田间调查:在田间,我们进行了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了解了病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鉴定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拓宽知识面:通过参观实验基地、田间调查等,我们了解了当地主要农作物及病害发生情况,拓宽了知识面。
5. 培养科学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注重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实验一植物病理徒手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病害病原物的形态,进行病原物的分类鉴定,研究受病组织的组织结构病变,受病植物组织与病原物的解剖学关系以及对于难得一见病原物的保存备用等,都需将材料制成适当的显微玻片标本。
因此,徒手制片技术也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系统学习实践常用的徒手制片技术,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深入学习以及以后开展病理学的有关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制片技术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徒手制片的方法有整体封藏法、徒手切片法、组织透明制片法和涂抹制片法等多种。
限于时间本实验实践最为常用的整体封藏法和徒手切片法两种。
(一)整体封藏法对于生长在植物病部表面或培基上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其他孢子器官以及线虫等,可直接择取少许封藏在适当的浮载剂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封藏制片。
常用的方法的概括为挑、刮、拨、撕四种。
1挑:对于在植物受病部位或基质表面生长繁茂的霉状病原体(如霜霉菌)粉状病原体(如锈菌、白粉菌)以及培养基上的许多培养菌,可用尖细的解剖针等直接挑取封埋制片,挑取病原体的量,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辩不清。
取黄瓜霜霉病叶,小麦白粉病叶分别挑取霉状物和粉状物镜检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2刮:对病部病原体稀少,或用放大镜也难辩认霉层的病害标本,可采用两侧具刀的三角刮针(或可用刀片代替)刮取病原物制片。
刮的方法是,用刮针的一刃,蘸浮载剂少许,在病部顺同一个方向刮取2—3次,将刮得的病原蘸在载玻片的浮载剂中封片镜检。
浮载剂在保证浮载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少,否则少量的病原体在大滴的浮载剂中极易分散漂流,在显微镜下难以寻找。
取玉米小斑病叶,在病斑背面刮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
3拨:对于产生在植物表皮下或半埋生于基物内的病原体孢子器官。
如子囊壳、分生孢子器、闭囊壳等,可将病原体连同寄主组织一同拨下,放入浮载剂中,用两支解剖针,一支稳定材料,另一支拨出植物组织,使病原体外露制片。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地参观实习报告专业:姓名:学号:一、实习地点:郫县种植示范基地,仁寿县种植示范基地二、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实践教学三、实习中认识的病害及病原物介绍:1.豇豆锈病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
叶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
夏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
后期在夏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有时在叶片正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病原: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2.南瓜白粉病症状: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
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病原: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3.番茄晚疫病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
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浸状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
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病菌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裂。
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色而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
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病斑表面粗糙,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
湿度大时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一、目的要求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
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
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
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
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
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
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
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线状,称为线叶。
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
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
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
如锈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1.思考题: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实验二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
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和十字花科根肿病。
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
4.霜霉目(Peronosporales)(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
(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1.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绘图)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生方法有何不同?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5.显微镜观察致病疫霉菌玻片,其孢子囊梗与Pythium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呈节状膨大的部分?孢子囊什么形态?(绘图)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的标本,病块茎和病叶各表现什么特征?有无见到病叶上的霉轮?这是什么?6.从培养皿上挑取少许荔枝霜疫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与Phytophthora的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态?观察荔枝霜疫霉病的标本,叶部、花穗和果实等部位各表现什么症状?有无见到霉状物?7.显微镜观察禾生指梗霉的玻片,其孢子囊梗有何特征?孢子囊什么形态?取谷子白发病株,有无见到病部有许多黄色粉末状物,这是什么?取一块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其上,轻轻抖动病株让黄色粉末状物落在水滴上,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卵孢子什么形态?颜色?外壁分多少层?观察谷子白发病各阶段的症状(灰背、白尖、白发)。
8.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组织切片,可见到寄主表皮下面的孢子囊堆,什么形状?孢子囊便什么形状?孢子囊如何着生?病组织内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状?外壁有无花纹?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标本,叶部和花梗上的症状有何区别?病征有什么特点?9.任意选取所供的1~2种作物霜霉病标本(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等),挑取病斑背面的霜霉状物少许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分枝的方式,孢子囊的形态,查霜霉菌科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
观察上述各种霜霉病的标本,注意叶部和茎部的症状有无区别比较其病斑形态和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无不同?附:霜霉科主要属简明分类检索表1.孢囊梗菌丝状,短,很少分枝......................指梗疫霉属(Sclcrophthora)1.孢囊梗分枝明显.. (2)2.孢囊梗上部膨大,分枝呈指掌状..............指梗霉属(Sclerospora)2.孢囊梗细长,直径均匀.. (3)3.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切状............单轴霉属(Plasmopara)3.孢囊梗叉状锐角分枝.. (4)4.分枝不对称....................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4.分枝两侧对称 (5)5.顶端尖细·······················霜霉属(Peronospora)5.顶端膨大呈掌状,上生小梗,小梗上生孢子囊·······盘梗霉属(Beremia)三、作业1.指明绘图的,按要求绘出,并注明所绘各部分的名称。
2.未知霜霉病菌分属鉴定。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寄生于人、动物、植物及其它真菌上。
有一类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结合成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内生菌根。
接合菌的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