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精)
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
![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https://img.taocdn.com/s3/m/e0c875d95fbfc77da269b140.png)
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2007-01-18宁民政(2007)10号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各区、县民政局:为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推动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南京,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和谐南京建设工作的精神,现就全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下简称“两委会”)规范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职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以“五个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保证,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全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打造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良好形象,为南京和谐社区建设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2、“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通过3-5年的努力,至“十一五”末,全市90%以上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实现“五个规范”,即阵地建设规范,做到面积达标、地点合适、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职能事务规范,做到职能定位准确、权利义务清楚、角色关系协调;规章制度规范,做到基本制度健全、程序流程清楚、公布形式多样;队伍管理规范,做到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产生、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经费落实、福利待遇基本统一、管理机制综合完备;保障措施规范,做到政策措施明白、投入主体明确、考核办法明细。
真正通过规范化建设,把我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关于社区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南京市部分社区为例
![关于社区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南京市部分社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1677f1276c66137ee0619b4.png)
[ 3 ] 张改侠 . 现代酒 店财务管 理的 问题及对 策分析 [ J ] . 时代 金融 ,2 0 1 6
( 3 ) : 2 4 7 、2 5 1 .
购的成 本 ,也要 对人工成 本进行 有效管控 ,建立一套 有效 的管 控措施 ,
来对冗 余人 员进 行控 制 ,来有效降 低有人 资成本 。最 后 ,要对 酒店中容
2 0 1 6 . ( 5 ) : 4 1 — 4 2 .
5 . 有 效 的成 本控 制 手段
成本控 制是酒 店财务管理的核心 ,是提升酒店竞争 力的关键 。首先 , 提升普 通员 工的成本控 制意识 ,培 养 员工 节约成本 的思想 ,并将 成本管 理与 员工的绩效 考核相 挂钩 ,其次 ,成本管 控的全面 化 ,不单 单针对采
易发 生 的 事 情 ,做 好 预 案 ,有效 降 低 成 本 。
[ 4 】 刘凤 华 . 关于现 代酒店 财务管理 现状和 发展探析 [ J ] . 新经 济 , 2 0 1 4
( 7 ) : 9 6 . 【 5 ] 汤文 华 . 提 高 酒 店 财 务 管理 水 平 的 几种 有 效 方 法 [ J ] . 会计 之 友, 2 0 1 3 . f 8 ) : 3 8 - 4 0 .
C o mp l e x综合
要 任人唯 亲 ,并且 要重视财 务部门 负责人在酒 店 中的重要地位 ,让 其可
以为酒店 的整体规 划提 出自己 的意 见。其次 ,在 招聘财 务人员时 ,要 求 相 关人 员必须具 备财务管理 知识和职 业素养 ,并考取职 业资格证 书 ,同 时酒店还要 定期 的对财务人 员进行培 训 ,不断提 高财务 人员的知识 水平
完善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让酒店更好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并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07c9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d.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承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群体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互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
南京作为华东地区文化重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丰富而独特的。
本文将结合南京的具体情况,探讨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包括民间音乐、舞蹈、工艺、节庆等多个领域。
其中,南京古乐、扇画、金陵剪纸、东山快板、儒林书院、清明上河园等,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启动了一些措施。
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出台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
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如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专门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外,南京市还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在机构和政策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许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需要并不了解,无法真正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其次,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名录,但在实际保护中仍存在困难或不足之处,如资金、人力等问题。
最后,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比较小,覆盖范围也比较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而在有限的宣传范围内,难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南京 调研分析报告
![南京 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00af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f.png)
南京调研分析报告南京调研分析报告撰写人:AI助手日期:2021年6月一、引言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江下游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形势以及市民生活状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覆盖了南京市不同区域的各个年龄段的居民。
同时,我们还与南京市相关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南京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南京的经济状况较好,有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有所增加。
这主要归功于南京市积极推动创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2.就业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就业形势较好。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市的就业市场较为稳定,且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然而,一些受访者认为南京市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3.市民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市民生活状况较为良好。
超过90%的受访者对南京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表示满意。
南京市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建设,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南京市还注重文化建设,举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选择。
四、问题与建议1.经济结构调整尽管南京市在创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推动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和人才培养尽管南京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
![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d9ae7d3ad51f01dc381f102.png)
谐社 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 [ 收稿 日 ]0 6— 0 2 期 20 1 — 3
[ 作者 简介 ] 课题 负责人 : 曾向阳, 课题组成员: 文华、 甘 周朝 东、 马运军、 高信 奇、 马建珍 、 孙景坛。
・
9 ・ 3
维普资讯
市情研究
中 共南京市委党 校南 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和谐社 区建设是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础。南京 的和谐社 区建设近年 来已经全面开展并 取得 了较 大的 成效 , 中玄 武 区锁 金村 街道 制定 和实施 的 《 谐社 其 和 区评价准则 》 一标 准 化的 千分评 价 体 系, 全 国产 这 在 生 了一定 的影 响 , 到 了国家 民政 部的高度 评价 。为 得 进一步探讨南京市 和谐社 区建设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
取 得 了一 定 的 经验 。
径, 进一步做好 社 区的服务 、 文化 、 环境 、 卫生 、 治安等
工作 , 充分发挥社 区在提 高居民生活水平 、 切党和政 密 府 同人 民群众的联 系, 为群众 创造安 居乐业 的 良好环 境等方面的重要作 用。2 0 05年“ 十运会 ” 问, 家宝 期 温
( ) 一 中央领 导关于和谐社 区建设的重要 阐述 20 年 9月 , 的 十六 大提 出“ 善城 市 居 民 自 02 党 完
在江苏南京及其 它地方 深入 社 区时 , 对社 区建设也作
了很重要的指示 。他说 : 社 区是 我 国城 市的 细胞 , “ 社
治 , 设 管理 有序 、 明祥 和的新 型社 区” 建 文 的要 求 , 党
维普资讯
市情研究
中 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6 0 年第6 0 期
南 京 市 和 谐 社 区 建 设 的
价值观视野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探讨--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价值观视野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探讨--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c9cf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7.png)
价值观视野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探讨--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薛静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4(000)036
【摘要】社区文化直接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最具社会广泛性、现实性和贴近性。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南京市鼓楼区各社区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但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不足。
着力构建和积极推进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提高居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薛静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委党校,南京 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社区复合治理与社区党建领导体制创新——以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2.关于城市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3.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4.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5.当前国内特色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南
京市鼓楼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探析——以南京市为例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探析——以南京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8215d0d15abe23482f4d0e.png)
是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 是 文 化 产 业 。 1 4 q: 阿 多 讲 和 霍 二 97 ,
克 海 潇 提 出 了 “ 化 产 业 ” 念 ,目前 , 际 通 用 的 定 义 文 概 国
为 : 照 工 业 标 准 生 产 、 生 产 、 存 以 及 分 配 文 化 产 品 按 再 储
相 关 专 业 在 校 人 数 、教 育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创 意 类 机 构 数
评 价 指 标 南 京 市
关 键 词 :区 域 文 化 产 业
( 括 高 校 、 究 与 开 发 机 构 、 业 教 育 机 构 数 等 ) 3 区 包 研 职 。( )
域 文 化 环 境 , 括 家 庭 文 化 消 费 支 Ⅲ 比 重 、 均 文 化 消 费 包 人 国 内 外 很 多 学 者 认 为 .1 纪 全 球 最 有 前 途 的 产 业 , 2世
休 闲 娱 乐 服 务 、 他 文化 服 务 。相 关 层 是 : 化 用 品 、 其 文 设
备及 相 关 文 化 产 品 的 生 产 .文 化 产 品 设 备 及 相 关 文 化 产 品 的 销 售 。 文 化 产 业 的形 成 在 于 它 有 强 大 的 市 场 需 求 。我 闻 文 化产 业 发展 存 沿 海 发 达 地 区 . 别 是 大 城 市 特
的 发 展 作 出相 关 讨 论 。 二 、 市 文 化 产 业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城 目前 国 内 采 取 的 比 较 通 行 的 城 市 文 化 产 业 评 价 基 准
要 支 柱 产 业 。 而 区 域 文 化 产 业 在 国 家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过 程
中扮 演 着 拳 足 轻 重 的 角 色 , 此 , 强 区域 性 特 色 文 化 产 因 加
南京乡村文旅现状分析报告
![南京乡村文旅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875f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南京乡村文旅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省会,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乡村文旅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二、乡村文旅资源概况南京乡村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涵盖了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包括:1. 南京市溧水区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被誉为“建筑皇后”的中国明代皇陵杰作之一。
2. 南京市高淳区东山湖:东山湖是南京著名的天然淡水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在南京市城市绿肺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南京市六合区润州古镇:润州古镇地处长江北岸,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丰富的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文化。
三、乡村文旅发展现状1. 旅游人数持续增长近年来,南京乡村文旅的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南京市境内乡村景区的游客量每年都在呈现上升趋势。
游客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南京乡村资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市民对乡村休闲旅游的高度关注。
2. 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尽管南京乡村文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不少乡村地区,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3. 乡村文旅产品创新不足在乡村旅游产品方面,目前南京乡村文旅的产品创新程度还有待提高。
大多数乡村景区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自然美景观赏阶段,缺乏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项目。
此外,营销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
四、乡村文旅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发展南京乡村文旅,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推进乡村文旅产品创新:鼓励乡村景区开展文化活动、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2021社区文化工作总结
![2021社区文化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eb00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2.png)
2021社区文化工作总结2021年即将过去,让我们回顾一下社区文化工作在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在这一年里,社区文化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首先,社区文化工作在2021年积极推动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和创新。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艺术展览、读书会、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社区文化工作还积极引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资源,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消费选择,满足了不同居民群体的文化需求。
其次,社区文化工作在2021年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
通过修缮和更新社区文化设施,提升了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文化场所。
同时,社区文化工作还加强了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使文化设施成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撑。
再次,社区文化工作在2021年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教育。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讲座等,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社区文化工作还注重了文化教育和培训,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机会,促进了居民的文化素养提升。
最后,社区文化工作在2021年积极探索了文化扶贫和文化扶老。
通过组织文化扶贫活动、文化扶老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和老年人享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文化共享,让更多的居民受益于文化工作的成果。
总的来看,2021年是社区文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一年。
在未来,我们希望社区文化工作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区。
青奥会对于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探析
![青奥会对于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b0240fde80d4d8d15a4fe8.png)
( 二) 社 区党建文化卓 见成效 本 着有利 于服务管理 、 有 利于资源 配置 、 有利 于提高 ] 二 作效 能的原则 , 南京 市对原居 委会进行 了重组调 整 , 建立 了 新的社 区居 委会 。至 2 0 1 0年 , 南 京市共 有 3 6 3个社 区党组
织, 覆 盖 了每 个 社 区 。 社 区居 委 会 实 行 民主 选 举 , 扩 大 了直 接
度测 评 表 , 积 极 推 进 社 区 文化 质 最 认 证 活 动 深入 开 展 。 这 项
探索堪称 区文化建设 模式的一种创新 , 从 全 来看也是走 在前 列的 , 并得到了 家民政部 的充分肯定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一 I 8
( ) 行为文化社区议事 同的创建 建设 和谐社 区离不开礼 区的 民主管理和居 民对社 区事
成 。 全 市 社 区 志愿 者 组 织 达 2 1 0 3个 , 1 3 . 4 7万 人 活跃 在全 市
提 丁《 南京市社 区建设 “ 十一五” 发展规划( 征求意 见稿 ) 》 ,
从更高层 次 、 更高起点谋划社区建设工作 。 党的十六大以来 ,特 别是党 的十六届 四中全会以来 , 南 京市率先制定出创设和谐芊 十 区评价标准 , 已经成为全 国各地 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普遍共识 , 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和创建
2 0 1 3年第 2 6轧
经济研 究导刊
EC0N0M I C RES EA RCH GUI DE
No _ 26. 2 0l 3 Se r i a l No . 2 08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青奥会对于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探析
社区文明创建基本情况汇报
![社区文明创建基本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13ded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c.png)
社区文明创建基本情况汇报
社区文明创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社区居民共同的责任。
下面,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社区文明创建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社区注重文明创建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文明创建知识讲座等,让居民们了解到文明创建的重要性,树立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加强了社区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
我们组织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定期对社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修剪绿化带,美化环境。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让社区焕然一新,营造了一个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
另外,我们还重视了解居民的需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代购物、送餐、陪老人聊天等,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安全管理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社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建立了社区巡逻队伍,加强了对社区内的治安巡逻,确保了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包括书画展、诗歌朗诵会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社区文明创建工作,为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京市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现状及发展思考
![南京市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现状及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acab1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7.png)
南京市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现状及发展思考南京市梅园新村历史街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门外,毗邻中山陵,是一片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街区。
该街区始建于1920年代,是南京城内最早的住宅区之一,曾经是南京上层社会的寓所聚集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现状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目前,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主要以西方式和中西合璧式为主,建筑形态多样,外墙多采用青砖、红石、花岗岩等材料,造型独特而精美。
新中街和梅园南路是该街区的两条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依次排开,形成了独特的街景。
梅园新村历史街区还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家庭故居、民国时期官员的宅邸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南京城市形态和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反映南京城市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
尽管梅园新村历史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该街区也遭受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部分历史建筑面临着破损和老化的问题,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
由于街区周边居住环境的变化,部分历史建筑已经被改造成商业用途,破坏了原有的风貌和布局。
街区的交通状况也较为拥堵,以及一些乱搭乱建等问题,都对街区的发展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护和发展梅园新村历史街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应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力度,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在保护的也可以适度地进行功能转换,将部分建筑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等方面,以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效益。
城市规划和交通疏导也是街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应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便利性,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参观和游览。
也要加强对街区的管理和维护,规范街区内的商业行为,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
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的认同感。
通过提高社区教育和文化建设,组织居民参与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增强居民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使街区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社会认可度。
社区建设文化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建设文化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cd65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8.png)
社区建设文化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工作,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社区。
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还在社区内设立了文化广场和阅览室,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福利。
二、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我们积极组织了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中秋晚会、端午龙舟比赛等。
同时,我们也注重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居民参与文艺创作和表演。
通过举办文艺比赛和培训班,我们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的社区文艺骨干,为社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加强文化教育与服务我们积极开展了各类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
例如,举办文化讲座、书法班、舞蹈培训等,帮助居民丰富知识、提升技能。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文化服务。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宣传我们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及时发布文化活动信息、宣传成果,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并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加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熏陶和思想引导。
总结来看,社区建设文化工作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显著进展。
居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社区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居民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活动组织不够精细、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等。
因此,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和精神享受。
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文化工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
南京市栖霞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南京市栖霞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ac3861659eef8c75fbfb3ae.png)
3g 一
∞ ' O卑 一 9 曩上
息I l lLeabharlann ■ 矗! 琦 土 J 主 I s
-
- 。 -
岔 理摩
组 系统 地 培 训 市场 经 营 常 识 , 帮 助他 干 部 系统 性 培 训 班 。既 要 加 强 对 《 织 并 三 是 社 区还 存 在 一 些 不 稳 定 因素 。 班 . 入 住 社 区 后 . 众处 在 由农 民 向 市 民 , 群 由 对 土 地 的依 赖 向对 社 区 、对 组 织 依 赖 的
是 一个 新 的课 题 . 有经 验 可 以 借 鉴 。 没 只 二是 社 区管理 、服 务 职 能 和社 区保 全形成平等友爱 、 诚实互 助的浓郁氛 圈 。
障还 有待 于进 一 步 加 强 。 由于 经 济适 用 有些社区 “ 大病进医院 、 小病在社区 康
有在 建 设 过 程 中 不断 总 结 经验 ,不 断 探 房 社 区成 立时 间 短 。 成 结构 复 杂 。 在 复回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还 组 处 由村 级 组 织 向 城 市 社 区 过 渡 的 阶段 . 管 没 有 完 全 实现 。 : 索 . 能找 到 好 的 途 径和 方 法 。 才
们 论 证 和 选 择可 行 的经 营 项 目。
法 》 党 的基 本 理 论 的 学 习培 训 , 重 要 、 更
第 二 . 实政 策 。从 加 强 领 导 、 善 的 是 培 训 社 区 干 部 处 理 社 区 事 务 的 能 落 完
强 创 激 主 寻 转变过程 。 自身 存在 着 很 多 不 适 应 , 社 机 制 、 化 保 障 、 新 载 体 人 手 , 发 各 力 . 要包 括 贯 彻 执 行 政 策 的 能 力 、 找 对
和谐社区建设:南京市典型经验聚焦
![和谐社区建设:南京市典型经验聚焦](https://img.taocdn.com/s3/m/7e4a26b5f121dd36a32d827c.png)
突 出 ‘t ‘\ / 大工程 ” 构建和谐社 区 南市政 京民局
社 会和谐基础在社 区。社 区 和谐是一项 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 动 员居民开展公益性的社 区服务 , 实现 居民间的 自助 与互 助 :八是 协助 政府做好社 区公共服务 :九 是 组织动 员居 民协 助和 参与社会 治安维 护 :十是协调政 府与社 区
围绕 事 务 改革 ,加 快 专 职 社 工 队伍 建 任 .规 定 区县 民 政 部 门 为备 案 管 理 机 关 . 投入 ,兴办基础 性、示范性的社 区福利服 设 。2 0 0 4年 .南 京 出 台文 件 规 定 社 区居 镇 街民政办 负责备 案.审核 ,居、村委会 务设施和服务项 目,资助社会 力量兴办社
本 .社 区自治 ”的宗 旨。围绕 “ 民自治 、管理有序 、服务完善 、治安 良好 、环境优美 、文 明祥 居
和 ”的和谐社 区建设 目标 ,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形成 了许多具有 理论创新和 实践导 向
意义的做法和经验。为此 , 本期 “ 和谐社 区建设 ”专版 择要刊发 了玄武区的 和谐社 区评价标准》
委会按每 4 O O 户配备 1 名专职人 员. 经济适 为业务 主管 单位 . 解决 了社 区民间组织工 区福利事业。与此 同时.全市还普遍 以社 用房等困难群体相对集 中的社区提高至每 作的具体操 作问题 和管理 的空 白。
2 0 配 1 。 业社 区工 作 者应 有 高 中以 0户 人 职
展 了社 区居委会 的规范化建设 。 及居民利益的重大 问题提请居民会议讨论 务如青少年行为矫正、精神病康复者回归 老年人 的社区照顾、 下 围绕 角色、属性 ,明确职 能定位。推 决定 :四是维 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及时向 社会 的过渡期工作 、 进 居委会规范化 建设 , 核心是要解决 角色 政 府反 映居 民的合 理化 诉求 和意见 、建 岗或失业者 的再就业培训等工作 ,交 由职 不清和 角色冲 突问题 。南京在推进居委会 议 :五是组织居民监督评议社 区民间组织 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 构、社 区服务 的规范化 建设 中,对居委会的职能事务做 工作和政府工作 :六是调解邻里纠纷 ,促 组织来承担 。三是发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出了十个 方面 的定位 : 一是组织和动员居 进 居 民之 间 的 团 结 与 和 睦 相 处 :七 是 组 织 和社区工作 自治协会 的作用 ,规定凡是进
大数据支持下的南京市江浦老城街道空间品质分析
![大数据支持下的南京市江浦老城街道空间品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a8a8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5.png)
64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5通道,街道的尺度也被破坏,城市中的低效利用甚至废弃的用地导致周围的街道也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街道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逐渐衰败,导致人们不愿意在街道停留。
在现有的街道设计研究中,对于空间品质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统计学中的观察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或小样本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主观、模糊,对于街景图片的利用也多为小规模、人工进行比较研究,缺少对街道空间品质的理性分析和有效的分析方法,研究数据存在规模小、精度低、普适性不足等问题。
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城市研究方法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城市科学的出现,依托深入量化分析与数据计算解决城市问题的模式逐渐兴起,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创新。
近年来,以百度街景、谷歌街景为代表的街景数据的普及,使得高精度街景数据能够快速获取。
加上诸多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与街景数据相结合,为街道空间品质研究分析提供了大规模、精细化的基础数据,为实现针对性、系统性的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基于静态全景街景图片数据、城市路网数据,利用SegNet 机器学习算法工具,对南京市江浦老城片区街道空间的界面围合度、设施配备度、绿视率、天空可视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1 研究方法和数据1.1 研究方法文章采用GIS 空间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工具。
应用GIS 空间分析,将路网数据与街景数据相叠合,分析城市街道与街道空间品质之间的分布特点和联系,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精确,并能够进行可视化表达。
机器算法工具采用SegNet 算法工具,SegNet 算法工具运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构架对街景要素进行像素化分析,以此来识别街景图片中的各类要素,并计算出要素占图幅的百分比。
结合文章所选择的区域空间特色,在要素识别阶段对墙、建筑、天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很多街道的建设中,由于更为注重街道的交通作用,街道的社会功能逐渐丧失,这导致行人步行体验差、街道感知度下降等问题。
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
![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ca3d4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b.png)
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南京都市圈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南京市及周边几个城市组成。
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南京都市圈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市本身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公共空间,如地铁、公园、购物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都市圈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南京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也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如扬州的汽车制造、镇江的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的涌入。
南京都市圈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南京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端人才。
南京都市圈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都市圈在文化交流和旅游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南京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南京都市圈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投资,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和旅游推广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南京都市圈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为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南京都市圈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民政部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倡导社区服务以来, 南京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及其社区文化建设一直比较迅捷且在全国较有影响。
多年来,南京市的社区建设在服务社区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文明、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00年 8月,南京市鼓楼区、宣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和建邺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
南京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南京市的社区主要有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公房社区、高收入商品房社区、中低收入商品房社区和社会边缘化社区。
传统街坊社区是以城市旧城区的老街坊为主,有较长历史,其社区建筑形式和社区空间构成比较有地方和传统特色,社区内部社会结构较为紧密,邻里之间人际互动较强;单位公房是建国以后,特别是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在中心城区外围兴建的社区类型,居住环境尚好,生活设施配套,往往有多功能的小型商业中心; 高收入商品房社区是以房地产公司为开发主体投资兴建的, 一般位于环境优越, 地价比较高的城市地段,社区居民以高收入群体为主,而中低收入商品房社区区位环境条件不及高收入商品房社区,居住着主要是中等及低收入群体;社区边缘化社区具有空间位置上和社会学上的边缘属性,它通常没有纳入到城市正规的管理渠道,没有正式社区管理组织,社区潜在问题多于其他城市社区,城乡边缘地区成为城市管理和社区文化发展最薄弱的地带。
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
对于社区内文体设施相对比较缺乏的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公房社区,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对必要的场地进行落实,进行网络配置,增加相关的器材。
首先,由区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同相关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实行资源统一配置,在全区范围建造一些功能性强、覆盖面广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根据各区的人文环境建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娱乐设施。
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
其次, 创立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通过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实现社区文化的“共建” , 使得社区文化硬件资源得到优化
配置。
这样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社区文化,一方面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上投资不足的问题,为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逐步借鉴市场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依靠企业赞助专题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了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到社区文化活动领域,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自主意识
社区认同意识也就是社区归属意识, 它指社区的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这种社区认同意识是凝聚社区居民人心的基础性前提。
[5]居民归属感实际上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别、年龄、种族、人口流动性、职业, 教育程度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都影响居民的认同感。
如受教育程度高者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较强。
社区外来人口明显对公共事务参与以及对社区利益认同缺乏热情等。
因此, 只有在人们超越将他们区分为社区各集团成员的界限而彼此相互联系时,信任才能建立,由此形成网络。
[6]也就是说,社区居民只有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并超越了彼此的身份、地位、种族、信仰、肤色等形形色色的桎梏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十分紧密的群体,由此共享同一种文化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生存环境。
[7]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突出家庭的团结,注重家庭的和谐稳定,在由政府直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向政府间接管理的转变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所
以在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社区凝聚力薄弱,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建设不均衡
南京市部分老的居民小区文化设施比较落后,配套性差,活动难以开展。
在传统型的街坊社区中,由于社区内部的管理组织不完善,社区很难建立起一整套社区文化的设施。
有的小区物业公司不支持社区文化建设,造成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场地。
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乡边缘社区,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社区组织,社区文化更难在社区居民中开展,
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社区文化的“软件”主要指社区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以及社区成员文化艺术素养等,它是决定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和风格的重要因素。
而在“软件”资源中最重要的是社区的人力资源即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充分利用社区居民资源,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是社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
而在现实社区文化活动中, 由于人才优势未得到有效刺激与挖掘,所以社区文化活动在形式上单一(唱歌、跳舞、球类、拳、鼓等 ,发展水平上受制约。
南京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思路
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北京市朝阳区 21个街道,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原创的社区之歌,社区举民对“社区之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人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社区合唱团,在广场上举办合唱演出,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南京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应该对人们进行引导,教育和完善社区人,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
对于文化建设较为成熟的社区,应该注重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把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引导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上来,注重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和社会的作用, 对于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社会边缘化社区,则应成立社区文化组织,加大政府投入资金建立文化设施,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使人们具有强烈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
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
社区资源的共享, 就是要按照最优的、最新的、最具竞争力的标杆对资源进行组合。
共同围绕社区这个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如: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内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文化馆;文化馆和社区联办一些少儿书画展,家庭事迹摄影展等活动;社区内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周末,将空闲的学校运动场,教室,图书馆等设施向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学习的场所等。
同时,社区会
馆等设施均可把附近的幼儿园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引入中心,上体育课,音乐课等,实现双赢,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够使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在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时,必须大力弘扬本社区的文化传统,突出本地特色,使社区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强不息、精诚合作、诚实信用、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崛起努力奋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社区文化建设要传承民族的优秀美德,培育社区群众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营造团结和睦的社区环境。
例如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 积极融入社区和社会, 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并与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共同创建了“社区学习中心” ,使得梅园新村纪念馆有很强的凝聚力,社区内
的机关、学校、社团都把纪念馆作为自己政治活动、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的基地。
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品质、道德风范是发挥教育功能的不竭源泉。
进一步抓好社区文化的队伍建设,为发展社区文化提供人员保证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人民群众心情愉悦,社会才稳定,才能形成强大的抑制恶丑、弘扬真善美的社会定势,才能促使社会结构良性运行。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型时期,应该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培养社区的共同意识,建立社区文化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