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为主要的转移途径。 当癌浸及粘膜下层时即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 能性。 在可切除的大肠癌病人中,手术时有 40%~50%的病人已有淋巴结的转移。 大肠癌转移的淋巴结可据其部位分为肠旁,中 间,系膜根部三群。 大多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按顺序发生,有时也有 跳跃性转移。
四、血运转移
Dukes分期
Dukes A期:癌仅限于肠壁内,又分为三个亚期 A1期:癌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 A2期:累及肠壁浅肌层 A3期:累及肠壁深肌层 B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者 C期:有淋巴结转移者但尚可根治性切除 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 除者
TNM分期
T:Tis原位癌 T1粘膜下层 T2固有肌层 T3浆膜下 T4 穿透浆膜或周围组织 N:N0 无淋巴结转移 N11~3个淋巴结 N2 >=4个 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组 织 学 类 型
腺上皮癌 乳头状腺癌 0.8%一18.2%。 管状腺癌 66.9%一82.1%。 粘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未分化癌 腺鳞癌 鳞状细胞癌 类癌
分 期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结肠癌分期标准是 2003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 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 的TNM分期法和改良版DUKES分期法。
三、大肠癌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涉及 到多个基因,大分子的变化。 根据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病理形态 学的变化及其伴随的基因变化已被归 纳成如图。
正 常 上 皮
增 生 微腺瘤
早 期 腺 瘤
中 期 腺 瘤
晚 期 腺 瘤
癌
浸 润 转 移
基 因
MCC APC hMSH2 hMLH1 hPMS1 hPMS2
病 因
一、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1) 家族性息肉病:
该病系显性遗传,腺瘤发生15年以后开始 恶变,一般如不治疗至30岁时约一半会发生癌 变,癌变率可高达100%,息肉数>100个。
பைடு நூலகம்
(2) 腺瘤性息肉:
大肠癌的“腺瘤-癌”发展顺序已被大多 数学者所接受,约占大肠癌70%。 腺瘤的体积愈大癌变率愈高,当腺瘤的直 径超过 2cm 时其癌变可能即达 30 %,而直径小 于0.5cm的腺瘤癌率仅为1%。 腺瘤中含有绒毛状结构者癌变机会比纯粹 的管状腺瘤要高多发性腺瘤的癌变机会要比单 个腺瘤为高。
大肠癌较易侵犯小静脉,侵入系膜静脉后肿瘤 细胞经门静脉血流向肝脏转移。肝脏是大肠癌最常 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 1/3 的病人在手术时可已有 单独的或合并淋巴转移的肝转移。 肺、脑、骨转移大多继发于肝转移。肿瘤可直 接侵入骶前静脉,继而通过椎旁静脉系统直接转移 至肺或脑。 大肠癌致肠梗阻和手术时挤压,易造成血行转 移。
K-ras
DCC
P53
nm23? 其它
?
大肠肿瘤癌变过程分子事件模式图
病理与分型
肿块型:肿瘤向 肠腔内生长,好 发于右半结肠。 浸润型:沿肠壁 浸润生长,容易 引起肠腔狭窄和 肠梗阻,好发于 左半结肠。 溃疡型:向肠壁 深层生长并向周 围浸润。
组织学分类
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 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 差
结肠癌临床表现
早期常不明显,后期主要有下列症状:
1.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 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 腹痛: 是早期症状之一,常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 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 绞痛。 3. 腹部肿块: 瘤体本身,有时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 硬呈结节状。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度,癌肿 穿透并发感染时,肿块固定,且有明显压痛。
(3)溃疡性结肠炎
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超过10年以上并广泛累及肠 段时其癌变率为10%。 当病史超过25年时其癌变率可以增加至25%。
二、大肠癌发病的影响因素
日本及中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
移民至美国的亚裔人群流行病学证实在美国出生 的亚裔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 大肠癌部位也有明显右移。 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播散途径
一、直接浸润
大肠癌生长时常沿肠腔周径生长,浸出肠 壁外后可浸及邻近器官,组织或腹壁。 向肠壁纵轴浸润发生较晚。 估计癌肿浸润肠壁一圈约需1~2年。
二、种植转移
大肠癌浸出肠壁外后可发生癌细胞脱 落,引起盆腔或远处腹膜的种植转移。
女性病人发生的卵巢转移可能是癌细 胞种植的结果。 医源性种植:手术区和切口的转移。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加胆汁分泌,胆酸 浓度增加,次级胆酸比例增高。 胆汁酸在高浓度有细胞毒作用,使肠粘膜上 皮细胞更新增快,是大肠癌发生的促进物。 高纤维素饮食可增加肠内容的容量,降低 胆汁酸在肠腔内的浓度,增加肠蠕动减少肠内 容物在肠腔的停留时间,减少了胆汁酸对肠粘 膜上皮的作用强度和时间。 口服钙盐可使胆汁酸形成钙皂而不溶于水 排出体外,从而抑制肠细胞的更新速度。
饮食饮水 生活环境
饮不洁史
吃红烧鱼 ......
体力活动
精神创伤 吸烟......
遗传背景
肠息肉史 家族肿瘤史 ......
遗传性 散发性
症状史:慢性腹泻、粘液血便、阑尾炎史、便秘等
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
大肠癌高发国家人群的饮食以高脂肪,高蛋白 和低纤维素为特征。 食物中的脂肪及和纤维素的量可影响肠内容物 的停留时间,延长肠粘膜与粪便内诱变物、胆酸、 细菌酶的接触时间。 大肠癌低发国家人群饮食以低肉类、高纤维素 为特征,肠道菌谱也有不同。 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少食新 鲜蔬菜、少食维生素及硒、少食纤维素等因素使大 肠癌的危险性增加。
结肠癌1
大肠癌发生部位
以直肠最高:45% 乙状结肠: 25% 左半结肠癌:5%左右
横结肠癌: 9% 右半结肠癌:18%左右
病因 病理与分型 分期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 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癌在北 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 内脏肿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 低。 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占据消 化道肿瘤的第3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