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系统

合集下载

船舶行业的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

船舶行业的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

船舶行业的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是船舶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技术装置,它们通过准确的定位和高效的导航功能,为船舶提供安全、稳定的航行环境。

本文将从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通常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定位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导航仪等组成。

其中,GPS卫星定位系统是最为常见和普遍应用的定位系统之一。

它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与船舶上的接收器进行通信,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差以及卫星的位置信息,确定船舶的准确位置。

二、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的技术应用1. 航行安全: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能够通过精准的定位信息,帮助船舶船员了解当前的船位、船速、航向等参数,从而及时避免遭遇浅滩、礁石等障碍物,确保船舶正常航行并降低事故风险。

2. 船队管理: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不仅可以实时获取单艘船舶的位置信息,还可以将船队中的船舶位置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从而帮助船队管理者掌握整个船队的运行情况,合理调度船舶,提高船队的运行效率。

3. 航线规划: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航线,提供最佳的航行路径选择。

系统通过综合考虑船舶的当前位置、目的地、环境因素等,并结合导航图纸,为船舶提供航线规划,实现最短航程、最安全的航行路径。

4. 环境监测: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还可以配合其他设备,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系统中的气象传感器、海洋生物传感器等,可以获取并分析当前海洋气象、潮汐、水文等信息,提前预知海洋环境变化,为船舶航行提供准确的环境保障。

三、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船舶行业的发展需求,船舶定位和导航系统正朝着以下方面发展:1. 卫星定位精度提升:通过增加卫星数量、提高接收器灵敏度等手段,提高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增加船舶位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航行安全性。

船舶启动系统操作方法

船舶启动系统操作方法

船舶启动系统操作方法
1. 开启电源:启动船舶启动系统之前,需要先开启电源。

2. 打开主机仪表盘:船舶主机仪表盘位于船舶控制室内的控制台上,需要打开。

3. 准备好机油和水:在启动船舶主机之前,需要确保机油和水在正常的运转范围之内,如果需要添加,要做好准备。

4. 打开电动机:打开电动机开关,让电动机开始工作。

5. 启动主机:操作主机启动按钮,开启主机的运转。

6. 监视仪表:在主机启动以后,需要时刻监视主机的运行状态,必要时进行调整和维护。

7. 关闭主机:如果需要停止主机运转,要先将负载卸除,然后关闭主机,并且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电动机开关。

8. 关闭控制台:当所有操作完成之后,要关闭船舶控制室内的控制台,切断电源,保证系统的安全。

海洋航运中的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

海洋航运中的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

海洋航运中的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是海洋航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船舶相关的航行信息,为海运企业和港口管理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载货量等关键信息的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船舶定位、航行监控、船舶调度、航线规划、海上安全等。

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

AIS系统使用卫星和陆地基站接收船舶所发送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给管理部门和其他船舶。

通过AIS系统,船舶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和信息交换,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监管效率。

二、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1. 船舶定位和监控: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卫星定位和地面基站,实时追踪和监控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

这对于海上船舶的调度和安全监管非常重要。

2. 船舶调度和航线规划:系统可以根据船舶的实时位置和海况情况,进行有效的船舶调度和航线规划。

通过优化航线和调度,可以减少航行时间、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航行效率。

3. 船舶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状态,如航速、载货量等,通过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船舶异常情况,提醒船舶和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

4. 船舶货物追踪:系统可以记录船舶的载货量和货物类型,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货物追踪和统计报告,为货物运输提供参考依据。

5. 船舶通信和协同:系统可以实现船舶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包括位置共享、航行意图通报等功能。

这有助于减少船舶之间的碰撞风险,提高航行效率。

三、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1. 海运企业:对于海运企业来说,船舶航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船舶的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帮助企业进行船舶调度、航线优化和货物追踪等工作。

船舶的系统架构及智能船舶

船舶的系统架构及智能船舶

船舶的系统架构及智能船舶船舶作为海上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架构的设计和智能化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船舶的系统架构以及智能船舶的发展。

一、船舶的系统架构1.1 主要系统船舶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系统:1.1.1 动力系统船舶的动力系统是船舶运行的核心,包括主机、发电机组、推进器等。

主机负责提供船舶运行所需的动力,而发电机组则为船舶提供电力,推进器则将动力转化为推进力。

1.1.2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船舶各个系统之间进行电力传输和控制的基础设施。

电气系统包括发电与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等。

1.1.3 舾装系统舾装系统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货舱、甲板设备等。

舾装系统的设计需考虑到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稳定性、航行状态下的承载能力、货物的储存与运输等。

1.1.4 通信与导航系统通信与导航系统是船舶保持航行安全和进行通讯联络的必要设备。

通信系统包括船舶与岸基通信、船舶与船舶之间的通信等。

导航系统则包括GPS导航设备、雷达、声纳等。

1.1.5 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是为了船舶内部的船员和乘客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而设置的系统。

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供水系统等。

1.2 系统之间的集成在船舶的系统架构中,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集成,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相互控制。

例如,动力系统与电气系统之间的集成可以实现动力的有效管理和局部电力的辅助供应。

二、智能船舶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船舶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

智能船舶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为船舶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2.1 自主导航系统自主导航系统是智能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先进的导航技术、传感器和相应的控制算法,船舶能够实现自主驾驶、自动避碰、自动航迹规划等功能,大幅度提升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2.2 船舶状态监测系统船舶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船体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船舶的运行状态和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

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1. 引言船舶自主航行系统是近年来航海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代表着航海技术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领域。

2. 组成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智能决策系统。

(1)传感器:船舶自主航行系统依赖多种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包括雷达、激光雷达、相机、红外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地获取船舶周围的信息,如其他船只、海况、天气等,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做出航行决策,并控制船舶的航向、速度等参数。

控制系统通常由自动驾驶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能够实现船舶的自主导航和航行。

(3)通信系统:船舶自主航行系统需要与外部实时交换信息,而通信系统则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

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雷达通信等手段与其他船舶、岸基监控站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4)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是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智能大脑,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实时情况做出最优航行决策,确保船舶的安全和效率。

3. 工作流程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数据感知、智能决策、指令输出、执行控制。

(1)数据感知:船舶自主航行系统首先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船舶周围的实时数据,包括环境信息、航行状态等。

(2)智能决策: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智能决策系统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航行决策,如航线规划、避障等。

(3)指令输出:智能决策系统生成的航行指令将通过控制系统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如舵角、油门等参数。

(4)执行控制:控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将对船舶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自主航行系统的任务。

4. 个人观点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航海技术正朝着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船舶智能化系统了解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案例

船舶智能化系统了解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案例

船舶智能化系统了解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案例船舶智能化系统:功能与应用案例船舶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船舶具备自主感知、智能决策、自主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航行安全性和效率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一、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功能1. 自主感知功能船舶智能化系统能通过各类传感器感知船舶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包括气象、海洋、水下障碍物等信息。

2. 智能决策功能通过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船舶智能化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决策,根据当前航行环境做出最佳航行策略。

3. 自主控制功能船舶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各种控制设备实现船舶的自主控制,包括操纵舵、推进器、锚等,从而确保船舶按照决策结果进行准确而安全的操作。

4. 航行监测功能船舶智能化系统能够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位置、速度、航向等参数,以及船舶结构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确保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环保节能功能船舶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控制,实现船舶的节能和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案例1. 船舶自主导航系统船舶自主导航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

例如,某公司开发的一款自主导航系统可以通过船舶感知系统获取航行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决策,实现自主避碰和路径规划,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性和效率。

2. 船舶智能控制系统船舶智能控制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某船舶公司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船舶各个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集中监控和自动化操作,提高了船舶的可靠性和效能。

3. 船舶智能维护系统船舶智能维护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的补充应用。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设备的工作状态、预测故障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建议,能够降低船舶维修成本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 船舶智能船舱系统船舶智能船舱系统主要应用于提高船舶运输效能和舒适度。

例如,某船舶公司研制的智能船舱系统可以通过感知乘客的行为和需求,智能控制温度、光照和噪音等环境参数,提供更好的乘船体验。

海运船舶的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

海运船舶的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

海运船舶的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船舶动力和推进系统是海运船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决定了船舶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本文将探讨海运船舶的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介绍其基本原理、常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一、船舶动力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船舶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传动装置和船舶的推进装置组成。

发动机是船舶动力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将能源(如燃油、天然气等)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船舶前进。

传动装置负责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推进装置,常用的传动装置包括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

推进装置是船舶的“动力发射器”,它将能源转化为推进力,驱动船舶在水中运行。

二、海运船舶常见的动力与推进系统1. 内燃机与传统推进系统内燃机是目前海运船舶中最常见的动力设备之一,其主要包括柴油机和涡轮机两种类型。

柴油机具有功率大、效率高的特点,常用于大型远洋船舶;而涡轮机则适用于小型船舶和高速船舶。

传统推进系统主要包括螺旋桨和水喷推进器两种形式,螺旋桨是目前最常用的推进装置,通过调整桨叶的转速和角度来实现推进力的调控。

2. 涡轮电力推进系统涡轮电力推进系统是一种较新的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它将柴油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结合,通过电力传输实现船舶的推进。

涡轮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噪音低、污染少等优点,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3. 涡轮帆船推进系统涡轮帆船推进系统是将风能与动力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推进方式。

它采用了先进的涡轮技术,将风能转化为动力,并通过转子驱动船舶前进。

涡轮帆船推进系统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是未来船舶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船舶动力与推进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首先,船舶动力系统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动力装置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船舶推进系统将继续向着高效、低噪音和低振动的方向发展,以提升船舶的航行性能和舒适性。

此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未来船舶动力系统可能会采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并实现多能源混合驱动。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四节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供水系统、泄漏水系统、日用蒸汽和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全船、水舱的空气、溢流和测深管路等。

按照船舶系统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保船、生活设施和输送储藏三个类别。

各类系统都各具功用。

在管路布置时,应按系统特性及技术要求,做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一、保船系统的管路布置(一)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布置舱底水系统是保船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保证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倾斜不超过5°时皆能排干舱内积水,同时还不使舷外水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该系统流入舱内;保证在船体破损时,及时抽除涌入的海水。

根据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布置有以下要求:图1-44 舱底水系统止回阀的布置1、直角舷外排除阀;2、舱底水泵;3、截止止回吸入阀箱;4、带滤网吸入口;5、直通截止止回阀1、管路在布置时,应考虑使该系统具有最大的生命力。

舱底水总管应布置在夏季重载水线平面上,垂直于船舶中心线从船舷量起的1/5船宽内侧。

如果不能达到此要求,则舱底水吸入管上应设有止回阀。

阀的布置位置应直接固定在舱壁上。

如图1-44所示。

2、为能将舱底水排净,各吸入管的吸入口皆布置在每个舱底的最低处。

在有舭水沟的船舱中,可装在该舱两舷最低处;在无舭水沟的船舱中,装在两舷或纵中剖面处所设的污水井。

它的布置方法有以下几种:(1)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或等于5°时,在纵中剖面处应设置两只吸口。

如图1-45(a)所示。

(2)舱底或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时,在两舷各设一只吸口,在中纵剖面处设有两只吸口,如图1-45(b)所示。

(3)机舱舱底水吸入口布置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将吸口直接接在舱底泵吸入端;对艉机型船舶在机舱的前端设置两个吸口,艉端也应设有吸口。

如图1-46所示。

(4)当船尖舱未装舱底水总管时,可采用手摇泵有效排水,但吸口高度不应大于7m。

(5)货舱的长度超过30m时,应在该舱的前后部适当的布置舱底水吸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分组原则布置的舱底水系统
舱底水泵;2-截止止回阀箱;3-吸入过滤器;4-截止止回阀
⑶ 集中原则:只有一个机舱时,不管船舱的 数量,均采用集中布置,它具有设备少,操纵方 便,造价低廉的优点。商船一般均采用这种布置。
3
至扫舱 喷射泵
货舱舱 底水总管
吸海水
舱底水系统示意图
1-油渣泵;2-消防总用泵;3-舱底总用泵;4-舱底水油水分离器;5-舱底水吸入口
⑷ 泡沫灭火系统 ① 工作原理:在燃烧物上覆盖一层由一种泡沫 液与海水相混而产生的一定厚度的CO2泡沫,并形 成连续的粘稠而耐热的隔层,使燃烧物与空气中的 氧隔离而扑灭火灾。 ② 分类:按泡沫取得的方法和它的成分可分为 化学方法和和空气—机械方法两种;按泡沫发生的 体积之比,还可分为高倍泡沫、中倍和低倍泡沫。 ③ 用途:用于油船开敞甲板上的灭火或种类船 上油类的灭火,(主要是开敞场所,可使用手提式 灭火机)。
⑸ 卤化物灭火系统 ① 工作原理:卤化物灭火剂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卤族元素(氟F、氯Cl、溴Br、碘I、砹At)的原子, 它能与燃烧产生的活性氢基结合,使燃烧的连锁反应 停止。并生成惰性,不燃和低毒的四氟化碳CF4或不 燃、易挥发、具有较大毒性的四氯化碳CCl4液体,同 时有一定的冷却、窒息作用。 ② 种类:有四种氟化物可用作灭火剂:1301、 1202、1211和2402。船舶主要使用1301和1211两种。 ③ 特点:高效、腐蚀性小、贮存压力低,时间 长,绝缘性能良好,使用安全方便,灭火后不留痕 迹,对货物和机械设备无损失。但灭火中生成的CCl4 具有较大毒性,但氟化物毒性较低。
⑶ 消火栓均须涂以红漆,管子垫片必须
用耐火的材料组成(不燃材料)。
⑷ 对于油船应在艉楼前端有保护的位置和油舱甲 板上相隔不大于40m的消防总管上设置隔离阀。
⑸ 对于机舱处于舯部的船舶,消防总管上应设有
截止阀,使艏、艉消防总管能分别供水或同时供水。 ⑹ 消防总管如敷设在甲板上,应考虑配有膨胀接 头接头的填料应能承受热的影响,在管路的适当位置 (最低处)应设置放泄管路内殘水的阀。 ⑺ 消防管应采用内外镀锌的钢管,一般为无缝钢 管。
至扫舱喷射泵进口
去(来)左舷压载舱
去(来)右舷压载舱
至顶边水舱
图3.2.7 机舱压载水系统图
4、顶边水舱的注入; 5、本系统不能实现压载舱间的调驳。
至扫舱喷射泵进口
去(来)左舷压载舱
去(来)右舷压载舱
至顶边水舱
图3.2.7 机舱压载水系统图
注入管
四、顶边水舱的排水 方式
1、顶边水舱一般仅设 注入总管及支管,不设排 出总管。 2、顶边水舱的排水采 用重力式,通过装于舱底 部的表面阀排至舷外。
3、舱底水系统原理
⑴ 舱的最低位置处都设有舱底水吸入口,一般 还设有污水井及高位报警装置。 ⑵ 尾机型,双层底机舱一般机舱前部两舷及后 端均设有污水井和吸入口,主机座下设有凹坑时也 应设吸入口及污水井。 ⑶ 在每一主机机器处所内必须设置一个应急舱 底水吸口,通常与机舱内排量最大的水泵连接,中 间设有截止止回阀,吸口处不必配置泥箱。 ⑷ 货舱内(平双层底时)也应在两舷各设一只 污水井及吸口。
三、舱底水系统
1、舱底泵布置原则
⑴ 独立原则:各舱(主机舱、辅机舱、锅炉舱 等)均设独立的舱底泵。
平面图
横剖面图
排至 舷外
按独立原则布置的舱底水系统
吸入过滤器;2-喷射器;3-截止至回阀;4-截止阀;5-集水井;6-喷射泵工作水管路
⑵ 分组原则:船舶艏艉部的各舱的舱底水系统管
路分别都接至机舱内各自的吸入总管和舱底泵,其优 缺点是操纵集中、方便,安全可靠,但管路较长。
2、管路布置方式 ⑴ 支管式:对各需要排水的舱室,从每 个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 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到舱底泵。 ⑵ 总管式:适用于设有管隧的大、中型 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 通过截止止回阀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能 至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 ⑶ 混合式: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
烧物温度降低,以至熄灭。
② 适用范围:除了不能用于扑灭油类的燃烧和正在工作的 电器设备舱室的火灾外,可以用于船上其他部位、物体的灭火
还可用于甲板冲洗和洒水降温用。
⑵ 蒸汽灭火系统
① 工作原理:是将饱和蒸汽通入封闭的
舱室内形成不以能维持燃烧的缺氧环境,使
火熄灭。蒸汽压力一般在0.5~1.2MPa。(不
10~14小时,集装箱船为10~16小时,则泵的总排
量为总压载水量除以所需排水时间的1.25倍。
第三节 消防系统
一、消防系统的用途和种类
1、用途
扑灭船上发生的火灾。可根据船舶的用途和动力装置的种类
来设置不同的消防系统。
2、种类
⑴ 水灭火系统 ① 工作原理:降低燃烧的三要素之一的燃烧温,即利用水 与燃烧物接触时,蒸发成水蒸汽,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燃
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原理图
消防控制室 继电器箱 驾驶室 风机 显示板 烟雾探测装置 三通 阀箱
机舱施 放阀
1舱 2舱 施放管路 3舱 4舱
室3.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示意图
至扫舱喷射泵进口
去(来)左舷压载舱
去(来)右舷压载舱
至顶边水舱
图3.2.7 机舱压载水系统图
2、1#压载泵吸右舷压载舱和2#压载泵吸左舷 压载舱排舷外;
至扫舱喷射泵进口
去(来)左舷压载舱
去(来)右舷压载舱
至顶边水舱
图3.2.7 机舱压载水系统图
3、2#压载泵吸海水排至右舷压载舱和1#压载泵 吸海水排至左舷压载舱;
4、喷射泵
① 组成:喷射泵由喷咀、混合室和扩压管组成。
舱底水进
舱底水出
工作水进
喷射泵的组成
② 工作原理:它是利用高压工作水作为动力 来吸排液体的。当高工作压水通过喷咀高速喷出 时,带走喷咀周围的空气而产生一定的真空,使 舱底水从吸入口压进混合室,与工作水相互碰撞, 混合而进行动量交换,然后一起进入截面积逐渐 扩大的扩压管,混合水在扩压管中速度逐渐降低, 静压逐渐升高,使泵出的液体建立起压头,达到 排液的目的。 ③ 优点:没有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外形尺 寸小,可以在淹水情况下工作。 ④ 安装要求:吸入口及排出口直管段的长度 应分别≥10D和≥3D(D为管子外径)。
向上 向上 3 2 4 3 4 4 4 3 向上 5 向上 3 4 3
向上
3
图3.3.1 水灭火系统环形总管布置图
1-环形总管;2-支管;3-消防阀;4-截止阀;5-消防泵接出的总管
3、水灭火系统的布置、安装要求
⑴ 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8MPa, 靠近泵的附近必须装有截止阀和安全阀。 ⑵ 水灭火系统管路在通过容易被碰坏的 地方,应加以保护。在居住舱室、厕所及潮湿 地方的管路,需作绝缘包扎,防止凝水及腐蚀。
能利用过热蒸汽作为灭火介质。)
② 适用范围:适用于封闭舱室。目前船
舶上较少使用,仅用于主机扫气箱灭火。
⑶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① 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同蒸汽。由于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容易对燃烧物形成保护 层,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离后自行熄灭。 ② 适用范围:适用于干货舱、机舱、油 舱、柴油机扫气箱和消音器等场合。 ③ 特点:可扑灭一般火灾,也能扑灭油 类、电器设备的火灾,同时对设备无害,但对 人体有致命的危险。
二、全船压载水管布置方式
1、支管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压载泵设在机舱内,集合 管(总管)设于机舱前壁或后壁,集合管至压载 泵用总管连接,至压载舱用支管连接。
阀 总管 支管 吸口
集合管

支管式压载系统
2、总管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沿船长方向敷设总,由总管 向各压载舱引出支管,在支管上安装阀及吸口,阀 门采用遥控阀,可以液动、气动或小轴传动控制。 总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 单总管式:适用范围于≤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 ⑵ 双总管式:适用范围于≤5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 ⑶ 设扫舱总管的双总管式:适用范围于>5000吨以 下的大、中型船舶。 ⑷ 兼扫舱的双总管式:适用范围于>5000吨以下的 大、中型船舶。
扫舱吸口 支管 主吸口
支管
总管 阀
总管 管隧 阀 支管
管隧
图2.3.4 管隧式压载系统
图2.3.5 半管隧式压载系统
三、机舱压载水系统
至扫舱喷射泵进口
去(来)左舷压载舱
去(来)右舷压载舱
至顶边水舱
图3.2.7 机舱压载水系统图
1、1#压载泵吸海水排至右舷压载舱和2#压载 泵吸海水排至左舷压载舱;
第二节 压载水系统
压载水系统的主要用途是:
⑴调整船舶吃水、适应各种装载情况,保持适
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保持一定的航行
性能(机动性、螺旋桨效率等)。 ⑵保持恰当的GM,获得适当的复原力,即保持 一定的稳性高度 ⑶在一些特殊的工作船舶上起到特殊的作用。 (火车轮渡、浮船坞、坞门、破冰船、潜水艇、打 桩船等船舶上均有特殊的用途)
4、压载水管穿首、尾防撞舱壁时,应设置专门
的隔离阀。(该阀应采用铸钢阀,并直接装在防撞 舱壁上,甲板上设置阀的启闭装置,且应具有明显 的启闭标志。 5、干货舱、油舱、淡水舱兼作压载水舱(风暴 舱)时,其压载管系应装置盲板或其他隔离装置。 6、压载泵的排量主要取决于注排水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注排水时间散货船为10~12小时,油船为
吸口 总管 阀 总管 阀
吸口
支管
支管
(a) 单总管式压载系统
舷侧扫舱总管
(b) 双总管式压载系统
压载用吸口 扫舱用吸口
压载总管
吸口

总管
支管 阀
阀 支管
(c) 设扫舱总管的双总管式压载系统
(d) 兼扫舱的双总管式压载系统
图3.2.2 总管式全船压载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