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篇: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录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1.历史因素的影响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四)就业观念的影响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加大政策扶持力 度:加大对失业 人员的帮扶力度, 提供职业技能培 训、创业扶持等 政策支持,提高 其就业竞争力。
鼓励创业带动就 业:鼓励失业人 员自主创业,提 供创业指导、资 金支持等服务, 以创业带动更多 就业岗位的创造。
加强职业指导和 就业服务:加强 职业指导和就业 服务体系建设, 为失业人员提供 更加精准的就业 服务,促进其更 快地实现再就业。
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的研究展望
05
深入研究失业问题的长期影响和趋势
长期失业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失业问题的未来趋势和预测
探索解决失业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创新就业政策:制定更加灵活和 有针对性的政策,以适应不同群 体的需求。
鼓励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 支持和资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失业预警和监测,防范和化解失业风险
建立完善的失业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和劳动者对失业预警和监测的重视程度。
制定针对性的失业风险防范措施,降低失业风险对企业和劳动者的影响。 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失业 风险。
针对不同行业和岗位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供职业规划、就业信息、招聘会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度
完善就业政策体 系:制定更加灵 活的就业政策, 鼓励企业吸纳失 业人员,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服务体系不 健全:职业介绍、 技能培训等就业 服务体系不完善
失业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增长:失业率上升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影响经济增长 社会稳定:长期失业可能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民生福祉:失业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影响居民生活水平 人才浪费:失业会导致人才资源浪费,影响社会整体发展

疫情影响下城镇居民失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疫情影响下城镇居民失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人口结构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也有重要影响。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家庭规模等 因素都会影响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例如,老龄化程度越高,医疗保健、休闲旅 游等消费需求可能增加;年轻人比例高,则教育、娱乐等消费需求可能增加。优 化人口年龄结构,释放不同消费群体的潜力,是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 径。
3、医疗资源
3、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 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居民的健康消费,不仅能 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
4、文化氛围
4、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有一定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居 民的文化消费热情,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消费者的文 化消费习惯,是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和进行 问卷调查,对疫情冲击下农民工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利用统计 数据对农民工失业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在疫情 期间的就业情况、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 进行深入挖掘,探讨影响因素。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消费市场日 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因素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本次演示将从影响因素 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因素
1、收入水平
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 的消费能力越强,消费需求也越大。因此,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促进消费需 求的增长,是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行政管理选题

行政管理选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3、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6、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7、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8、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政府行政执法研究10、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11、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12、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14、电子政务问题研究15、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16、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17、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18、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1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20、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21、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22、行政职能转变研究23、行政体制改革研究24、行政组织冲突研究25、行政公开化研究26、行政信息化研究27、行政伦理研究28、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29、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3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31、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2、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33、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34、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35、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36、行政监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37、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38、公务员激励的模式研究39、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40、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41、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42、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43、政府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44、行政改革与行政体制创新45、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46、WTO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47、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48、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研究49、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50、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就业状况不稳定,难以抵挡生活压力如前所述,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类型有下岗失业人员、因病致贫的职工或退休人员、因突发性灾祸而导致的贫困人口、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口等等。

这部分群体大多属于老弱病残型,他们的就业状况极不稳定,没有稳定收入。

城市贫困人口有的在做小买卖,有的在做临时工,还有的人在打零散工,而对于那些在职人员,他们尽管有收入,但收入微薄,无法应对庞大的生活开支。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个体及私营企业主、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等都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障,加上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速度缓慢、覆盖面小,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看病还得靠自己掏腰包,难以抵挡突发性危险。

此外,尽管如今的经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城市低保金的金额、退休工人的退休金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即使有提升,提升的幅度也微不足道。

二、城市贫困人口社会资本重建途径探析要使城市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局面,社会资本的重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社会资本,才能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物质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并且能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应从“政府—社区—城市贫困者自身”三个维度来重建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

(一)政府方面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方面,一些个体或者私营企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都没有纳入养老保障的范围;医疗保险方面,我国城市中尚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健制度,并且已经开展的社会医疗保险项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屡发生;失业保险金低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社会保障的完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政府加大社保投入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针对城市贫困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在养老保险方面,拓宽养老保障的范围。

毕业设计论文:城市社区居民失业问题与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城市社区居民失业问题与对策
而一些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因待遇、职位等原因,频繁跳槽,或干脆打零工,工资入不敷出,虽然已经上班,却常常向父母伸手要钱,成为“啃老族”。甚至有些人已经结婚成家,仍然靠父母的退休金过活。
(五)仍有部分人观念陈旧,不思上进
一些“4050”失业人员,吃惯了“大锅饭”,“等、靠、要”思想根深地固,很难接受自己失业的事实。他们失业后,不是思考如何学门新手艺新技术,总觉得自己失业了很丢人。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宣布破产后,失业职工不是认真思考该如何创造新局面,而是扯起横幅去政府门口静坐。
笔者在沧州市运河区经协小区进行的简单调查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失业人员未经过职业培训,只有少部分人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最终并没选择或从事相应的工作。在这些人群中,职业培训面窄、周期短、针对性不强,造成再次就业困难。
(三)失业人员负担较重,易引发社会问题
失业人员都有较重的家庭负担,比如:孩子教育、家人健康、老人赡养等一些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些又是支出比较庞大的费用。若再有突发性事故,更是雪上加霜。
一、结合我国整体就业情况谈论沧州社区居民失业、就业现状
我们先看两条官方发布的信息:
2006年10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披露我国2006年第三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截至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其中1月至9月份,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2万人。
2007年7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表示,1-6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9万人,比去年上半年多实现就业2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
邯郸涉县不断拓展就业服务领域,实现功能多元化,注重就业服务整体功能的发挥,推动就业服务向“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无缝隙”发展。建立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向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人力资源输出、跟踪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的转变,有效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进行。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根据近些年我过城镇失业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城镇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高学历的人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的。

与我国的人口,体制,结构,素质等方面也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对我过城镇失业人口问题所要采用的办法,我们应该结合我过的经济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制定适合国情的就业政策,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失业问题也必然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压力成为我国未来时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价值规律这个无形的手一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随着停产和破产的企业的出现,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经济活动人口增长国快,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得需要就业的水平低,另一方面我国的分工水平不高,使得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显得不足。

我国的国情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因为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即便出生率降低,却还是会产生大量的人口,人口的净生长率还是会上升。

而且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率更是越来越大。

这会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我国城镇的失业率。

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失衡也是造成失业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的比例比较打,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比较低。

如果以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动已农业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那么生产效率必定有所提高,就会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向。

然而由于我过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化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安排。

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精品

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

本文通过对4位城市社区失业居民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失业现状、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实行工资补助政策、优化失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与就业培训服务、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鼓励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城市居民居民失业失业状况一、概况1、调查目的调查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情况,为城市社区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合理参考依据。

2、调查时间2013年x月x日至2013年x月x日。

3、调查地点湖南娄底xxxx社区。

4、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围绕“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状况”问题,调查了4名群众。

调查对象均为随机抽取,皆符合本次调查需求。

梁自强,男,24岁,大专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

大学实习就业期间曾到一家私人企业实习工作,实习期结束之后另寻工作,但都因工资低而放弃上岗就业,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陈天成,男,49岁,高中毕业,后攻读夜校本科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5人。

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供职于某印刷厂工作,担任业务部经理一职。

在本次调查前几个月因印刷厂几位老板决定发展其他生意,故关闭近年经营不佳的印刷厂。

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罗英,女,25岁,本科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

大学实习期间与毕业后一直在某电子科技公司工作,后因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被迫失业。

后想借此机会转行,先后尝试麦当劳见习经理、服装连锁店营业员、私人企业行政助理工作,均以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自主离职。

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曾如海,男,52岁,高中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人。

曾先后在多家工厂从事普工工作,失业前在某工厂当车间主管,因工厂竞争激烈加上工厂引进高科技先进设备,被淘汰主管一职沦为领班,因此心情消极出现玩忽职守状况,后被开除。

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5、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个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回收率100%。

论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文化水平
由于现在社区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计划生育、失业人员的安排、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的安全建设等,这些需要的增多,使得社区管理工作方面人员的配置就要不断的增加。如今的社区管辖范围变大,而社区本身在管理模式上还处在没有章法,没有组织,上级下达任务就执行,没有任务就闲置的状态,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会出现紧急时刻缺乏人员的调度,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便会形成许多工作不到位,不能使广大的居民满意的状况。
(二)社区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是直接为居民服务的,如失业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各种政府有关百姓的政策下达,各种居民事务的登记等。如今的社区不仅要管理本社区内固定居民的事务,而且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外来人员的增多,社区的工作量也在日益的加大。无论是退休的老人,还是失业的人员,流动人口,社区都要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因此社区管理已经不再是当年简单的居委会工作,面对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的进步再单纯的是管理一些行政的事务,还要对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生活需要等进行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
社区是最贴近民众的单位,而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变换,社区已经开始变成社会各种矛盾的交叉点。而国家政府方面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区。而充当社会交汇点的社区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的重要,在社区管理方面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如今,社会学已经在各大高校不断的发展壮大,对于社会学专业的人才也才不断的输出,而最基层的社区工作,无疑是对刚刚走入社会的专业学子们最好的锻炼机会。社区可以提供一定的岗位或者一定时间进行学习,让专业的人员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学生走进社区,这不仅是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理论知识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社区系统内人员的素质,这对解决社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十分的有利。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浅论上海居民失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浅论上海居民失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浅论上海居民失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失业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乍一看,人人都懂,但是仔细想来,失业的内涵很难把握。

西方学者对失业的种种定义,基本大同小异。

综合比较这些定义,可以发现失业涵义的几个要素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被雇用但正在主动寻找工作。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对于上海居民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充分就业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引起的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把现阶段的失业降到一个合理的、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不仅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上海居民;失业现状;问题前言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有着双重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它为上海26年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失业人口的存在,对已经就业的人员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压力,这就缓解了工资增长的压力,从而使上海的制造业长期保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

但是,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

首先,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上海的经济增长模式始终难以完成由投资推动型向消费主导型增长的转变。

这是因为失业人口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所以无法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

而少数高收入阶层,对消费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饱和,使大量的消费支出流入海外发达国家,同时也倾注在效益不高的投资上。

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看,这样的增长模式,既不稳定,也难以持久。

不仅如此,由于对提供就业机会的社会需要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政府和企业缺乏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宽松环境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

这些因素将会妨碍上海经济的长远国际竞争能力。

1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绪论 (2)1.浙江省杭州市城镇失业现状 (3)1.1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3)1.2浙江省杭州市城镇失业现状 (3)1.2.1毕业生就业困难,“啃老族”现象日益严重 (3)1.2.2城市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 (3)1.2.3就业状况不稳定 (4)2.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4)2.1由于总量引起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技术进步淘汰了劳动力 (4)2.3经济结构的调整 (5)2.4劳动力素质因素 (5)2.5落后的就业观念 (5)2.6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5)2.7影响国家稳定 (6)3.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6)3.1鼓励自主就业、政府鼓励并进行市场调节就业 (6)3.2树立正能量的就业观念 (6)3.3提高社区全体的综合素质 (7)3.4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并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起来(7)3.5加强城镇的社区建设 (7)4、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有待转变。

(8)4.1.大力发展经济 (9)4.2彻底贯彻“十八大”,加强城市、农村“角色互换”。

(9)4.3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条件。

(9)结论 (9)参考文献 (9)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绪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生活体,就目前来讲,我国一般指的城市社区体制在改革后变成规模调整的接到和居民委员会管辖区。

当今社会的失业现象已经超越了社会的形态特点,不论是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上来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失业问题。

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但是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是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

①最近几年来,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浅谈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构成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尖锐挑战。

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 失业人口、失业率亦不断攀升。

关键词:失业;失业率;就业引言失业是我国进入2l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制度,实现了失业率的最低水平,但这种最低水平的失业率却隐藏着相当大的隐性失业。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部分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失业高峰。

失业不仅造成了入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加重了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它的妥善解决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1 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1.1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失业问题涉及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减少失业、扩大就业被各国列为保持社会稳定和消除贫闲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失业问题在我国也日益突出,1997年、1998年、2001年,失业问题相继被列建为我国居民关注的头号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

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

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

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一、引言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4. 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外移和人口流动5. 政策变化和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三、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2. 鼓励创业和发展新兴产业3.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劳动力流动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四、案例分析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失业现状和应对措施2. 吉林省长春市多元化就业的成功经验3. 长沙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做法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案例5. 湖南省打造产业平台促进就业的实践意义五、结论与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城镇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经济专家,深入挖掘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由于城镇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或者处于调整期的地区,往往出现了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

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随着各类互联网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压力,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例如,快递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店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

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城市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技能的不匹配。

有些城市工人的技能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城镇居民的失业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中国城镇居民的失业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中国失业现状及对策指导老师:李雪莲摘要:我国的失业问题无论从统计制度,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的落实,还是相应的失业问题的法律保证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都需要国家在发展的同时去不断的完善。

关键字:失业原因对策一、中国的失业现状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根据我国出台的新界定标准,失业人员的界定可以大致分为1,在法定年龄内。

即男在16-60岁,女在16-55岁。

2,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即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

3,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失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其中非自愿性失业是经济学所考虑的范畴。

1、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

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我国采用的也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法。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及失业率如下表。

2005-20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及失业率09年份失业人口(万人)失业率%2005 839 4.22006 847 4.12007 830 42008 886 4.22009 921 4.3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才 4.3%的角度来看,失业水平并不高。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08、09年也保持在4%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未将本身无业人员、下岗人员、未登记失业人员等因素记入。

不但如此,就连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据上不同部门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压,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22日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外方主要代表时,透露“中国的失业人口多达2亿人。

若按中国劳动力资源8亿人计算的话,中国的失业率大概将在25%左右甚至更高。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一.关于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1、自愿性失业;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

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浅析城市部分居民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城市部分居民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7 4・
商品与质 量
管理 学研 究
浅析城 市部 分居 民失业 问题现状及对策研 究
刘 伟
(中建 七局 建 筑装饰 工程 有 限公 司 ,北 京 1 0 01 24)
【 摘
要 】近几年 ,我 国现今 的失业现 状 已经超越 了我们所 能承载 的社会形 态 ,不管是在 资本主 义社会 ,还 是在社 会主 义社 会都 不 同
二 、城 市 部 分 居 民 的失 业 问 题 发 展 现 状
( 一 )我 国劳 动力 总量供 大 于求 。我 国城 市 劳动力 总量 长期 供 大于求 ,是我 国城市社 区部分居 民失业 问题存 在的基 本原 因 。由于过 去我 国人 口政策 的失误 , 使我 国新增人 口 总量不断上 升 , 从 而使我 国 劳动力人 口比重也在不 断提高 。上世纪我 国加大 了计划 生育力度后 , 新增人 口速度大 幅度下 降。但是 由于我 国巨大的人 口基数 的原因 ,使 我 国劳动力 问题仍然面 临着严重 的压力 。这方 面的压力在较 短时间里 不会得到 明显的缓解 。统筹解 决人 口问题 始终是 中国实现经济发展 、 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 2 0 世纪 7 0年 代 以来 ,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 国范 围推行计划生 育基本 国策 ,鼓 励晚婚晚育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 育第二个子女 。经过 3 0 年的艰苦努力 ,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 有效地控制 了人 口过快增 长,把生育水平降到 了更替水平 以下 ,实现 了人 口再生产类型 由高 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 自 然增长率 向 低 出生率 、 低死亡率 、低 自然增长率 的历史性转变 , 成功地探索 了一条具有 中国 特色综合 治理人 口问题 的道路 ,有力地促 进了 中国综合 国力 的提高 、 社会 的进 步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 ,对稳定世 界人 口做 出了积极 的贡献 。 ( 二 )经济结 构调整 对 就业 的影 响。我 国 目前正在 进行 的经 济 结构调整 ,对就业 的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 、城乡结构 、体制结构产生 了重大影 响,也导致 了结构性失业 的增加 。要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带来 的就业压力 ,必须积极推进就业制度 的改革与创新 , 促进劳 动力 的 自 由流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加强对 职工 的培训 ,大力扶持 吸纳 就业 能力强 的行业和企业 ,积极培育新 的就业增长点 。这就决定 了经 济结 构 的调整对就业产 生的重 大影 响。建 国以来 ,中国就业 的产业结构 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这 是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 自然 反 应 。我 国现 在 正 处 于一 种农业经济 占相 当比重 ,现代工业经济还不成熟 ,知识经济 已现端倪 的状态 ,正在实现 由传统农业 国向现代化工业 国转变 的 ,产业结构 发 生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 了就业 的产业结构变化上 。严重影 响 着 我 国的 就业 形式 问题 。 ( 三 )就 业 观 念 的 影 响 。 随 着 失 业 数 量 的 逐 年 增 加 和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 的 日趋完善 ,改革就业制度 的任务愈加迫切 。针对 当前就业 问题异常难的现状 ,应保 持良好 的就业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 , 是构建和 谐社会 的基础。对于一个 国家而 言, 就业既是经 济问题 、社会问题, 又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 0 0 1 年, 国际劳工组织召开了 “ 全球就业论坛”会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城镇居民就业形势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登记失业人员与周边城市相比呈居高趋势。

自2007年起,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 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79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比上年下降0.25 个百分点。

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4万人。

2008 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97 万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7万人。

到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4%。

2009 年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3 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

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但与省内周边城市相比,仍然偏高。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真正实现再就业难度加大。

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年龄35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无技能人员及女性下岗失业人员。

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下,无技能、年龄大的劳动者实现再就业的难度逐年加大,成为就业困难的一大群体。

去年失业人员有33830 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10166人是属于灵活就业形式,占30%,大部分是依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作用,申请认定灵活就业,并享受社保补贴,并纳入就业人员统计范围。

而就业困难群体真正依托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并不多。

三是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问题日益突出。

天津市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至2004 年底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0284 人,但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加,以及转移就业后的不稳定性,并不能乐观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以2008、2009年为例,共实现转移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700 人,24300 多人;但由于受到企业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等诸方面因素,流动性很大。

这说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多方面、多渠道性,也反映了转移就业的不稳定性。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缓解失业压力,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一、失业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其次是劳动力转移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转移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再者,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现象,例如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二、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 促进创业就业。

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创业,提供创业培训、贷款支持等政策。

此外,政府还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器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2. 扩大就业领域。

政府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招聘力度,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

3. 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失业者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4. 支持农村就业。

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培训等支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 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鼓励和支持失业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创业券、创业指导等支持。

同时,加大对就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和透明。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面对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失业压力。

这些措施包括促进创业就业、扩大就业领域、加强职业培训、支持农村就业和拓宽就业渠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

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

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使再就业难度加大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二)我国城镇失业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1)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2)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着,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3)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

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那么非国有经济就必须参与进来,但是一部分处于劳动年龄的人,由于就业观念作怪不愿进入非国有企业,从而为失业者。

(4)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器排斥工人”历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现象。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排斥工人”的现象无时不存在着,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现代化大生产经济,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等资本吸纳的话劳动数量明显减少,这样,在新增投资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资本总额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反而减少,失业人数的增加就不可避免了。

此外,技术进步还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引发失业人口的生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一些旧的产业部门逐渐被淘汰,被淘汰的产业部门游离出大量劳动力,而那些新的产业部门则需大量劳动力就业,由于技术素质要求的不同,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又不能完全甚至大部分进入新的产业部门。

同时,保留下来的传统产业部门,由于技术装备更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必然会有一部分职工失业。

并且科学技术进步越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越快,含有传统旧技术的企业与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差,排斥和失业的人数就越多。

(5)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我国目前尽管仍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已开始出现。

在经济扩张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原因是由于投资的带动,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充足,不仅使企业隐蔽失业减少,而且往往还可以扩招一些正式和临时的工人。

同时随着投资增长,建筑业需要从农村招收大量的建筑工工人,从而也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但是,在经济紧缩阶段,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正式工人下岗,大量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和建筑工人又纷纷回到农村,此时,隐性和显性的失业都会增加,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O,国外企业的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加大,这就更加大了我国就业的压力,导致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六)就业观念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导致一部分失业人员观念陈旧,影响了他们的再就业。

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认为只有政府安置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主动性不强,宁愿靠国家、企业拨付的基本生活费勉强度日,也不愿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再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铁饭碗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铁饭碗观念”的职工。

这种“铁饭碗观念”,反映在就业领域上,存在“重国有、轻集体、厌个体”的思维定势,认为只有到国有经济单位工作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失业人员不愿到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自愿失业;表现在就业形式上,认为只有从事长期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因而不愿从事一些新的就业形式,如临时工、非全日制工、小时工等。

综上所述,我国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目前体制改革引发的分流、下岗问题,也有产业结构调整下的结构性失业,还有我国人口原因引起的新就业问题等等。

对失业原因的多方面、多层次认识,有助于我们根据产生失业的不同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更好地解决失业问题。

(七)党的阶级基础将会动摇。

如果目前大批的城镇下岗职工得不到工作和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向非农领域转的状况得不到缓解,将导致相当数量的工人、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从而将使越来越多的为共和国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

这不仅会影响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巩固,影响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同时将使党失去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使党的“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大打折扣,最终将导致党的阶级基础的动摇。

(八)国家的长治久安将受到影响。

如果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员陷入生活困境,必然导致劳资矛盾和干群关系的激化,导致国家和社会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大。

据公安部门的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堵截交通、围攻办公大楼、集体上访等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增长速度惊人,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是老工人、老教师和老干部,每年涉及的人数多达近千万人。

这些人的生活困难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极易被国内外不法分子利用,演变成党和国家的敌对势力。

(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

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特困群体的形成,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形象,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还将影响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三、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1.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择业观,严重影响了失业问题的解决。

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尽快帮助失业人员认识形势,面对现实,而不要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帮助失业人员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第一,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失业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失业现象,只是失业率有高有低,我国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要认识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就是“流动”,要学会在流动中寻找机会。

这样可以激发劳动者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失业未必是坏事,而是提供了重新创业的机会。

第三,要认识到劳动力过剩是相对的,就业机会是永存的。

当前的就业问题,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还有许多新的就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拓。

失业人员择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打开思路,放开眼界。

要逐渐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劳动光荣的观念;要不卑不亢、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就业的新天地。

2.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

当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反失业措施中的重要一项;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也是我国失业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对于减少失业人口特别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我国的职业培训更加有效,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体系完备、运作规范高效的新型培训制度。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终身教育观念,制定职业培训的长期规划,并以法律法规形式给予相应的制度保证,使职工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其次,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劳动预备制的建立完善以及再就业培训的发展上。

国内外实践表明,再就业培训是一种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能有效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这要比单纯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和生活补助等措施积极得多。

因此,国家应该从失业救济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转岗培训,使失业救济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投资,扩大职业培训范围,在资金上保证培训的长期化和制度化。

3.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并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起来从理论上讲,在技术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定的劳动力投入与相应的资本结合,推动经济按一定的速度增长;反过来,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投入,即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一般说来,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出就业增长下降趋势,呈现出“有增长,无就业”的特点。

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在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扩大,其作用越来越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