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篇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篇 自然地理 第6章第3讲课时2 垂直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变式训练] 分析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原因。
提示 图示山坡上是森林,谷地为草甸。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 成地下水水位高低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 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
对点训练 (2023·湖南永州一模)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 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培优演练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 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 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题。
流
应该大致相当 较高纬度延伸 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 森林带或草原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区的大陆西岸 带
水 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分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真题剖析
(2023·全国甲卷,节选)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 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列 各题。
命题 在地带性背景中因局地因素产生地方性分异,弄清楚地方性分异的成因与表现,
解读 有助于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发展与区域建设
地方性分异规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地形、 地方气候 、较大范围地面
调用 知识 组成物质等差异,此外受海陆分布、
洋流
、水源状况等也会形成地方性分
异规律
信息 信息:图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山坡 解读:山坡、山谷地势不同导致地下水水 解读 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 位各异。随着时间推移,山坡不断遭受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2.地球的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 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 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 蓝绿藻又称(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大约出现于距
多细胞生物。
今35~33亿年前的太古宙,蓝藻没有叶绿体且只有叶绿素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4)地质年代表 ①纵坐标上的时间单位是多少? 自下往上各个数代表什么含义? 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表述单位为 宙、代、纪。自下往上的数字代 表距今时间,单位是百万年。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4)地质年代表
② 宙、代、纪在时间跨度上有何差异? 宙的时间跨度最大,其次是代, 纪的时间跨度最小。 ③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生命演化的阶段,如某种 生物的出现、繁盛或灭绝。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
• 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
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 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不断转化
•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6.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 (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 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 侵蚀掉。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考向1 通过“地层和化石”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2年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山东卷
以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的形成为背景,考察不同沟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湖南卷
以小海坨山半山腰云的形成为背景,考察地形对小区域气象要素的影响
辽宁卷
以华北某气象站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过程为背景,考察地形对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
湖北卷(6)
以芦林湖溢流坝的建设为背景,考察地形对区域工程建设的影响
命题趋势:一般以小区域等值线图作为命题载体,从真实生活情境切入,侧重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
D 海拔:300m 气温:?
D
C
C 海拔:100m 气温:30℃
T差=0.6℃×(H相/100m)
TD=30℃-0.6℃×2=28.8℃
考点2:相对高度计算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
3、地貌部位判读方法
说出下图字母A—E各代表的地形部位类型,并且说明判断理由。
A 山峰: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B 山谷:弯曲且凸向海拔高处
C 山脊:弯曲且凸向海拔低处
D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 鞍部:相邻山峰之间低处,相
邻山谷之间高处,马鞍形
3、地貌部位判读方法
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
山顶
山顶
300
相 = 高 − 低 。
<
>
m
/>
<
m
②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叉相减法
,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如右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
300米<HA<400米
0米<HB<100米
200米<H相<400米
交叉相减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流水堆积地貌
地势变低缓,河流流速变缓,搬运能力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A错误;
辫状水系主要分布在流量较大的地区,“旱扇”是由于时令河冲积形成的,时令河的流
量较小,B错误;
“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因此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C错误;
“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的流量较大,因此发育
面积通常较“旱扇”大,D正确。故选D。
关键能力探究
2.我国“旱扇”发育的活跃期是(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图6-3 [解析] “旱扇”是由时令河冲积形成的,我国的时令河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夏 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较强,是“旱扇”发育的活跃期,B 正确。
在河流的 中下游 ,或河流流经 盆地 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
平原 平坦的冲积平原
三角洲 江心洲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
角洲
中下游
由河流挟宽带谷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
,或流速相对
较慢的
段
关键能力探究
2.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及其影响
示意图和位置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地貌特点
形成
28.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
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C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3.(2021.1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
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 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 下①图缓为解疏水勒资河源流紧域缺局;部(1图分。) ②补充地下水;(1分) ③减缓土地荒漠化;(1分)④增加生物多样性。(1分) (说明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 下 (1游)关位于于①我,国若三答大增自加然水区资中源的/增加湿地,即区给。1分(。3分) ((22)) 关于简,述若甲答地抬河高道地多下分水汊位的/主増要加原土因壤。水(分3(分湿)度)/増加泉水,即给1分。 ((33)) 关于说③出,疏若勒答河减上轻游风径沙流,量即增给多对1分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 影(4响)关。于(④4,分若)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恢复植被,即给1分。 (5)关于①②③④,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6-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草 原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荒 漠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温 带 荒 漠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顶 水热 山麓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带谱复杂程度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01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02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03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2.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含义: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新
典例:生物的生长发育
功
能
含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
平衡功能
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 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
(一)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情况
(二)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延 伸
距海远近 (水分)
更替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第一章 自然地理
01
02
03
04
05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思考
有同学认为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请判断是否正确。 不正确
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 120°E 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为12点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11点44分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方法
•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 降落时B地的时间。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加减的选 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针对训练:
1.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5时飞往美国旧
金山(西8区),需飞行10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
是( D )
A.10月1日11时
B.10月2日07时
C.9月31日23时
D.9月30日23时
(3)计算方法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
10时 ?
1h=15º 1º=4min
1800
450W 00
450E
①定时
计算步骤: ②定差
③定向(东加西减)
④定值 (4)计算公式
900E
1800
90°E :13点 45°W:4点
所求地点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经度差÷15)(东加西减)
2)日界线的确定
(1)新的一天: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0时线到180度经线的范围;
(2)自西向东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经线,日期要减 一天。 (3)自西向东过180度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180度经线,日期 要加一天。
3)日期范围的判定:
(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2)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3)180°经线上是几点,新的一天占全球的24分之几。 (4)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位于同一天。 (5)0时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新旧日期范围各占1/2。 (6)0时所在经线在西经度,新一天范围大于旧一天。 (7)0时所在经线在东经度,新一天范围小于旧一天。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20讲地质灾害及防治课件
1.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的原因。 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2)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 布一致。 (3)地震灾害的特点。 东重西轻,原因是我国东部人口、城市密集,经济较发达,地震灾害严重。特别 是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4)地震灾情的变化。 ①人员伤亡有所减少。原因: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②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原因: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答案:3.A 4.C
名称
考点二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 定义 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流
续上表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 地势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 自然
[特别提醒]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的原因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 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而烈度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通 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 合评价的。所以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地震可能引发海啸,C正确;潮汐周期由天体引潮力决定,地震不会改变其周期,
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 度10千米。下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构造地貌的形成
•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
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形态 • 背斜拱起;向斜下弯
①~⑦代表地层由老到新
地形 • 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岩层新老 • 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⑦
背斜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老
向斜 新
背斜山、向斜谷
长江巫峡
向斜山、背斜谷 → 地形倒置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 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 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 种现象的原因。 (8分)
含水层较厚的原因: ① 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 ② 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
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 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 ① 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
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 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A. 垂直向上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垒 B. 垂直向下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堑
金版大本P123 正断层、逆断层
【思考】为什么断层处容易发育河流?课本P28 ①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② 沟谷易汇集雨水或获得地下水补给发育成河流。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海岭
【例1】 (2022·浙江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2)与海沟相伴而生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 (2)对地球的影响
光和热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日冕层。
(2)四大影响
电离层 极光
磁暴
实践应用
1.我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天宫”空间站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开启为期5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他 们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 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1)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属于哪类天体? 提示 卫星。 (2)对宇航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太阳活动。
考向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1964—201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 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D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B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
存在。
地球原始大气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思维拓展·再提升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 ①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②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③氧气可供生物 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本课结束
图1 图2
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 ②太阳辐射 ③劳动力 ④电网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①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
④
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
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
容易崩解破碎。
②
③
物理风化示意图
1、风化作用
概念: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 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作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我国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
2.盐的风化作用——盐风化 大本131页 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 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 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 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 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 (1)要形成盐风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干湿交替的环境、蒸发旺盛 (2)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 现象。与西北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形成的风化穴的大小有何特点? 提示 沿海地区形成的风化穴小。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一、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 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 冰川作用
B. 化学溶蚀
C. 河流侵蚀
D. 风力侵蚀
12. 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D
A. 花岗岩区
B. 变质岩区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
C
结论:
B
侧视图中,左夜右
昼为晨线,左昼右
夜为昏线。
B
A
C
13
A
晨线
BS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C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14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
昏线
15
B A
A B
C
A
C B
A
S
B
C
16
C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 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 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 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9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10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N
晨线
S
11
N
昏线
S
12
A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 2 ×(12:00 —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 — 12:00)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24h — 昼长
22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6:00
C
B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12:00/0:00(24:00)
A
昏赤交点
18:00
D
23
③地方时和时差
角速度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以下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最复杂的是 ( B )。 A.中纬度高山 B.低纬度高山 C.高纬度高山 D.滨海地区高山
4.非地带性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境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水平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 条件的地域组合。 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 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分异 规律不想吻合的现象,称为 非地带性 分异规律。
北 半 球 的 山
南 半 球 的 山
北
南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雪
线
常绿阔叶林
极地高气压带
西 风 带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 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 地域分异规律 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 包括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和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境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水平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3.有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表景观沿经线方向延伸 B.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C.地表景观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D.以热量为基础
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A A.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 B.主要受热量条件控制 C.垂直于海岸方向延伸 D.在低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最明显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风成地貌
沙障相比较的优势是( )C
A.成本低廉 B.获取方便 C.截留水分 D.清洁环保
四、风沙活动 3.治理措施
风沙活动的防治 · 生物措施
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 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 植树造林、种草等),建设防护林;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 态用水。
四、风沙活动 3.治理措施
风沙活动的防治 · 工程措施
草方格
石方格
高立式沙障
固沙: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 阻沙:高立式沙障可阻止 坏作用,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植被存活。 沙丘流动
典例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荒 漠 化 严 重 , 其 中 沙 化 面 积 占 地 区 总 面 积 的 19.31%,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摸索出一系列防风固沙体系,并以 “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打底,产生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在沙区边缘拓 展的生存空间里,多种经营模式齐头并进,让果树、育苗、温棚、养殖、 光伏、沙漠旅游等沙产业焕发生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二、风蚀地貌 2.成因
(2)风蚀蘑菇成因
问题:从外力作用和岩石性质(物质组成、厚度、密度等)角度,分析风蚀蘑菇 “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a.接近地面处的风含砂石较多,对下部岩石(或 土体)磨蚀作用更强。 b.上部岩石岩性(或土体)坚硬,不易被侵蚀; 下部岩石岩性(或土体)疏松,易被侵蚀。
二、风蚀地貌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风蚀地貌 2.成因 (3)雅丹地貌成因
思考:鲸背状雅丹地貌b坡比a陡的原因是什么?
①b坡为迎风坡,岩石受侵蚀比 较严重;
②a坡为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 坡度较缓。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3、实例分析
(1)青藏地域
气温日较差大,但年较差小,所以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形容高 原气候特色。
(2)西北地域
气温日、年较差均大.形成广阔旳温带大陆性气候。
(3)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
海洋上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大陆夏热冬寒,年较差大。
【例题】
例4、读各纬度平均气温年较差示意图,分析回答。
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常伴有 暴风、雷电
地形雨
山地迎风破
暖湿空气迈进时受 喜马拉雅山南坡、台
地形阻挡抬升
湾东部、澳大利亚大
分水岭东部。
强度较大, 时间较长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 中纬度地域例如:
湿空气被抬升
我国夏季旳降水
历时长,范围广, 强度小
台风雨
强烈发展旳热带气 旋,暖湿空气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旳空间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 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 分布规律
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3)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旳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沿海小,西北内陆大
【灵活利用 】
读图分析(拉萨和杭州纬度接近,30°N附近)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
阳辐射较强旳是 拉萨 ,主要原因
是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3州 ,原因是海拔低,气温高(接受旳地面辐射多20)23
(3)根据海洋等温线旳弯曲情况判断洋流性质 假如等温线向低温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暖流流经; 假如等温线向高温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寒流流经;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旳凸出方向一致。
例1:思索:造成A地等温线发生弯曲旳自然原因有哪些?
假如A、B同在陆地上: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5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1.图2中水位变化曲线①②③分别对应( B ) A.甲湖、乙湖、丙湖
B.甲湖、丙湖、乙湖
C.乙湖、丙湖、甲湖
D.丙湖、乙湖、甲湖
2.该水系(
图2 B.重组前乙湖水汇入丙湖 D.重组后丙湖盆容积缩小
解析 第1题,气候暖湿化,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和降水增加,湖泊面积总体增 加,依据题意甲、丙两湖盐度明显降低,说明两湖的淡水注入量明显增加, 湖泊水位应显著上升,由于甲湖面积相对丙湖小,所以在相似的水量增加下, 甲湖水位上升幅度更快,所以①对应甲湖,②对应丙湖;乙湖盐度变化不大, 说明其补给水量稳定,水位变化不大,③对应乙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第2题,由材料“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得知, 原有邻近的湖泊是相对孤立的,图示甲、乙两湖邻近,所以重组前甲湖水并 未汇入乙湖,A错误;乙湖远离丙湖,现有的河道应是在重组之前就存在的, 所以重组前乙湖水汇入丙湖,B正确;湖泊流域面积与汇水区域有关,而汇水 区域与地形直接相关,地形并未发生变化,所以甲湖流域面积并未扩大,C错 误;丙湖面积会扩大,湖盆的容积不会缩小,D错误。故选B。
河流汛期及补给类型。
月份 流量/(m3·s-1)
月份 流量/(m3·s-1)
1
2
3
4
5
6
266
388
465
647
493
502
7
8
9
10
11
12
881 1 025 642
569
437
245
提示 如下图。
该河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雨水补 给为主。
思维拓展·再提升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难度较大,不利于开发,多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结:地形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
·地形类型(地形以**为主) ·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 ·地势高低分布(地势由**向**倾斜) ·特殊地形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海岸线状况(平直/曲折,漫长)
小结:地形评价:地形多样,山区广 ① 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② 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③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④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⑤ 易发生自然灾害; ⑥ 崩塌、滑坡、泥石流; ⑦ 易发生水土流失; ⑧ 坡度大,不宜耕种(耕地不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1课时 中国的疆域、区划和地形
一、阅读教材,落实基础——位置及范围
阅读教材及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下列地理事物:领土四至点、主 要海域、岛屿、半岛、群岛、海峡、陆 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根据右图,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 纬度:4°N——53°N; (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地区) 经度:73°E——135°E; (东西跨五个时区)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
中国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1:中国的疆域、区划、人口与民族
探究一:1、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
地 理 位 置
海陆位置
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 在热带
南北气候 差异大
适宜居住
利于发展多种农 业经济
海陆 兼备
东部多降水 利于农业生产
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交通
陆上疆界绵长,邻国众多,利于发展 边境贸易
BC
A.热量不足 B.土层稀薄 C.气候干旱 D.光照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自由把握学习的进度。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篇1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考点及考试要求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一、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1.景观的改变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城市环境问题1.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2.城市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污染类别危害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水体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噪声污染破坏生活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电磁波污染影响人体健康3.城市病的主要表现4.原因:城市是人类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
5.逆城市化:又叫城市郊区化6.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案例分析】P45活动“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点拨】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
城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会遭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做到:①统一规划;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草和树;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⑤依法保护绿地。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①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③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④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⑤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
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质疑与交流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洋流形成的因素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据《彭城晚报》报道,一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
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 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
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
原来,此信是她56 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上写来的,当时军舰在非洲以西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乔治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
不久,乔治殉职海底,谁想此瓶竟漂了56 年。
故事虽唯美感人,但我们今天研究的不是这个爱情故事,而是这个爱情漂流瓶。
【问题】非洲与英国隔的很遥远,而这个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要知具体详情,请看教材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洋流的概念【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洋流的概念,然后请看课件上老师展示的这支洋流,墨西哥湾暖流,常年按照自南向北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有规律的流动。
【教师点拨】请大家齐声朗读课件上洋流的概念。
注意洋流的概念中三个关键词。
一定方向、大规模、有规律。
二、洋流的分类【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的是A、B两地的等温线分布图,请大家试着说出A、B 洋流的性质,以及判断理由是什么?【教师点拨】暖流和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
由水温高的地区流向水温低的地区为暖流,相反为寒流。
三、洋流的形成步骤一:实验探究【过渡】既然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家都知道,物体要运动就必须要有动力,那么洋流的动力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用具】一盆水、红墨水几滴、一台小风扇(电吹风),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过程】请两位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打开小风扇(或电吹风)开关吹拂水面。
【思考】请大家认真观看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②当红墨水向对侧流动后,观察其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归纳】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我们发现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并且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物体阻挡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步骤二:复习铺垫【过渡】既然风是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球的风带,现在来复习一下。
【绘制模式图】老师多媒体展示的是空白的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根据全球风带图,请大家试着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思考】请大家在绘图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①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以及中纬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的名称?②结合实验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思考,除了风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总结归纳】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形成主要动力除了盛行风,还有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四、洋流的分布模式小组探究:1.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布模式【过渡】此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模式图,我们发现与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不完全吻合,说明大洋分布规律复杂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分组探究】请大家读P48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观察一下指定海区洋流的运动有何规律。
1.第一大组研究太平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2.第二大组研究大西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3.第三大组研究南印度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观察提示:请大家找出自己观察的各海区由哪些洋流构成了环流?环流方向如何?并注意洋流名称及寒暖流的位置分布。
【猜猜我是谁】下面进入“猜猜,我是谁”环节,课件上老师展示了一些洋流,请各组组员抢答所在海区洋流名称。
【各组汇报】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归纳总结】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③南极大陆外围40度-60度海区:受海陆分布影响无环流,为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2.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模式【过渡】同学们帮忙找找看,有没有遗漏没有总结的海区?大家继续分组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请大家看图思考北印度洋洋流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纳总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环节三:呼应导入同学们能否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说说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请大家学生思考,并上台指出漂流瓶运动方向。
环节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洋流的成因,总结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主要洋流的名称,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篇3教学目标: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方法与策略: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