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介入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我之前的护理经验,我总结出以下的护理体会: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患者的稳定。

注重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渗液、出血等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合理给予药物治疗。

PCI术后,患者需要连续使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物。

我们应该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还应该及时进行药物的整理和适时补充。

第四,加强心理护理。

PCI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我们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康复方案。

以上就是我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体会。

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康复。

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物医学biometLcn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0NO23DECL2020・4483・doi:10.13241/ki.pmb.2020.23.018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王玉华佟士骅张洁函鲁成居海宁庄少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3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x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片0.05)。

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片0.05)。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0 年 8 月至 2011 年 11 月收治的 90 例 AMI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 56 例,女 34 例,年龄 56 ~ 83 〔平均( 63. 8 ± 4. 6) 〕岁; 其中下壁心梗 28 例,前间壁心梗 19 例,前壁心梗 18 例,侧壁心梗 16 例,大面积心梗 9 例。
入选标准: 没有发生 AMI 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一作者: 李洪新( 1968-) ,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康复研究。
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 没有合并严重的高血压、肺 部疾病以 及 神 经 系 统 等 其 他 系 统 的 疾 病;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VEF) > 35% ,血压在正常范围内,killip 分级为Ⅰ ~ Ⅱ级,心 肌酶谱趋向好转。排除标准: 患者血压不稳定,有广泛的前壁 或者多部位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超过正常值的 5 倍,心功能 killip 分级在Ⅱ级以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康复组,每组 45 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较无显著 差异( P > 0. 05) 。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 AMI 常规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 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第 1 周 卧床休息; 第 2 周在床上活动训练; 第 3 周在室内活动训练; 第 4 周在室外活动训练。康复组第 1 ~ 2 天卧床休息; 第 3 天行上 肢被动活动训练,每日早晚两次,每次 5 min; 第 3 天行深呼吸 训练,分早晚两次训练,每次 5 min; 第 4 天进行手脚和四肢大 关节主动活动,每天早晚两次,每次 5 min; 第 5 天行协助靠床 坐位训练,分早晚两次训练,每次 5 min; 第 6 天行床上自主活 动训练; 第 7 天行扶床走路活动训练,每次 10 步,每天早晚 2

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9-01T14:09:49.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作者:李劲[导读] 研究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关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李劲马鞍山市中医院 243011摘要:目的:研究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关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方法:对某医院的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组,每组各50例,对这两组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完全自理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时间短,术后MAC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各项维度得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PCI术后早期康复能够使得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好转,使得术后恢复时间减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PCI;冠心病;心脏康复;作用引言:现阶段,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已经出现逐年递增的状态。

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

介入治疗方式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冠心病治疗方式之一,PCI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新技术。

PCI术后是需要具有完善的康复方法作为保障。

PCI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某医院针对50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且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具体方法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医院对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PCI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排除经股动脉穿刺、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

共选取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组,每组各50例。

常规护理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2.37±6.79岁BIM指数25.12±1.87kg/㎡;其中初中14名,高中19名,大学及以上17名,冠脉病变支数:单支25名,双支15名,多支10名;合并症: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25例;2型糖尿病24例。

5A康复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早期干预体会

5A康复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早期干预体会

5A康复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早期干预体会摘要:目的:探究5A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的早期干预效果。

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AMI病例,选取8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

其中探究组采用5A康复护理,对比组行基础护理。

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的病患LVEF分数(61.62±6.02)%与BI评分(97.27±2.52)、自我管理评分(93.68±7.01)高于对比组的(55.24±5.76)%、(93.47±2.53)、(81.76±9.58);探究组病患护理后不良事件仅发生2例,占比4.88%,低于对比组的8例、19.51%。

结论:5A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康复效果,且预后更好,不良事件更少。

此种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5A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PCI我科室开展了关于5A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患中的临床护理研究,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例随机选取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男、女各43、39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为(54.13±3.21)岁;心功能Ⅰ、Ⅱ级各42、40例。

将所有病患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探究组/对比组)各41例。

两组入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对比组本组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2.2探究组对本组病患采用5A康复护理模式:①建立新的心梗术后5A康复护理干预专项工作小组。

此小组全部成员均为工作经验丰富、从业五年以上的护士,人数5名。

组长为拥有从业经验7年以上的护士长来担任。

对小组内成员的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实际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摸排,明确目前工作现状[1]。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LVEDD指标的影响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LVEDD指标的影响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合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度数大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护理干预功能恢复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康复的必经之路,综合护理也是一种新型的模式。

通过心理干预、生理干预、健康宣教、用药干预、饮食干预等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使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对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突出作用,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参 考 文 献[1]李广智,李明,何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09:3 5.[2]冯宪煊,白跃宏.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的相关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3,34(6):511 513.[3]范艳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12):47 48.[4]俞红,沈灿,刘艳丽.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77 1178.[5]宋兰君.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4 327.(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60工作单位: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杨雅琴: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9-06-11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LVEDD指标的影响杨雅琴摘要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其LVEDD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康复训练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方式、强度、频 率等。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提高心肺功能。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康复计划。
04 急性心梗介入术术后并发 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处理
心律失常的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取措施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例如选择合适的导 管和导丝,减少操作时间,避免损伤 心脏传导系统等。
多元化需求。
预防性护理
02
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早期干预和定期评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率。
精准护理
03
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为制定个 体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用药、 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急性心梗介入术通常在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此时心肌损伤较小,有利于患 者康复。
急性心梗介入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绞痛、血 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等。
禁忌症
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 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等。
急性心梗介入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70年代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出现,为 急性心梗介入术提供了诊断基
血栓形成的预防与处理
血栓形成的预防
手术后,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如使用抗凝药物、 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等。
血栓形成的处理
若手术后出现血栓形成,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溶栓或手术治疗等。

心梗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训练

心梗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训练

心梗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训练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心梗,是由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引起的心脏肌肉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

心梗不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心梗的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梗的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心梗的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是指在心梗发生后的早期阶段,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患者身体机能的重建。

早期康复应包括心理、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1. 心理康复心梗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冲击,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早期康复中,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者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参加心理疏导课程等方式来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

2.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心梗的早期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控制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谷物以及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这有助于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梗早期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和降脂药物等,以防止再次发生心梗和其他心血管事件。

二、心梗的功能恢复训练心梗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除了早期康复外,还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以加强身体各项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体力活动训练心梗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训练。

初始阶段,可以选择适度的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最终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和骑车。

通过体力活动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2. 肌力训练心梗患者在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时,还应注重肌力的恢复。

通过进行肌力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机能。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心脏康复是一种结合体力和情感治疗的综合疗法,可以帮助心脏患者恢复生命质量和健康状态。

对于心梗患者,康复计划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恢复心脏功能、预防再发心梗和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饮食、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

一、运动计划心脏康复计划中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

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脏和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调整血脂和代谢,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刚开始的时候,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通常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二、饮食计划心梗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控制摄入脂肪和盐的量,加强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患者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钠盐食物,同时应该控制摄入甜食和饮料。

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对于心脏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心梗后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降压药等等。

患者应该定期复查,随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以确保保证综合治疗效果。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心脏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心脏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身体和心理都有负面的影响,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面对疾病是恢复身体功能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心理治疗方面,可以尝试关注自我、放松技术训练、语言和沟通技巧等等,从内心中获得愉悦和安慰。

总之,心梗后的康复计划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要综合运用运动、饮食、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应该按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摄入,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并适当进行心理治疗。

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利用康复计划的帮助,最终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探讨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108例,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一般护理同步进行。

结果108例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一般护理对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PCI术;护理;早期康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l)是指因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

该病病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抢救会危急患者的生命,急性心梗是急救中心和心血管科的常见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

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和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非常有效地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通过PCI恢复患者前向血流,对IRA 的开通率高达95%~99%[2],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预后。

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3]。

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

但AMI 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患者疼痛明显并伴有濒死感,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再加上PCI手术有创伤、急性心梗患者又需长期卧床。

心理、体力都难以忍受。

如何使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研究对AMI 急诊PCI术后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和全程系统的康复活动训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l.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首次AMI患者,共108例。

其中男87例,女21例。

年龄39~85岁,平均(62±13)岁。

入选标准:①进入抢救室急性发病6~12h 以内;②年龄≤60 岁;③无严重脏器功能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④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PCI术。

1.2方法常规抢救治疗同时,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和口服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300mg,急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和PCI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诊的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观察组68例患者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LV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与急性心力衰竭相比,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这也是患者反复入院治疗的原因之一。

考虑到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性,临床提出不仅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更要借助护理干预来改善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以此最大限度延缓疾病的进展。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通过多项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预后质量,尤其是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诊的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回顾性研究,现对本次研究成果作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6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2-74岁,平均(57.4±8.3)岁,对照组68例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2-78岁,平均(57.7±8.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做好病情的观测和复查;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和运动;进行简单性的心理护理。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前言冠心病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旦发生冠心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

PCI手术虽然能有效地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但其对于心脏的损伤不可忽视。

因此,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

PCI术后Ⅰ期康复意义一般认为,PCI术后Ⅰ期为术后28天内,这个时期是患者恢复心肌功能的关键时期。

PCI术后Ⅰ期康复包括锻炼、心理保健、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同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PCI术后Ⅰ期康复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恢复。

2.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周期。

4.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PCI术后Ⅰ期康复措施药物治疗PCI术后患者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规律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拜阿司匹林、Statins、 ACEI/ARB、β-receptor blockers等,这些药物都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血脂和控制血压。

恢复期心理调节手术后,心理调节对于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术后患者常常会有心理负担、情绪波动等问题。

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面对手术的事实,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康复。

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排解压力。

锻炼研究表明,缺乏锻炼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PCI术后患者而言,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心肌的恢复和血管的舒张,从而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PCI术后Ⅰ期患者应该遵循以下锻炼原则:1.运动强度必须适宜患者个人体力水平,不宜过于强烈。

2.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每周可以进行2~3次。

3.运动的方式可以是散步、慢跑、慢骑车等轻度有氧运动。

饮食PCI术后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

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减少肉类的摄入。

必要的监护和复诊PCI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护和复诊。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心血管常见慢性病症,随着诊疗技术的完善,目前PCI 介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式,有研究指出,于PCI介入术后,应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以便提升预后,积极预防病情的再次复发,稳定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遂本文整理了多年来冠心病患者行PCI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便为后续临床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PCI介入术;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PCI介入术的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侵入性操作,其可以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

但对于冠心病这类疾病而言,难以达到治愈的可能性,在实施PCI术后,还需要以心脏康复为目标,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以便预防冠心病的再次发作[1],由于较多研究学者经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可以将院内的护理措施进行延伸,确保患者在院外的各个时期接受专业的护理指导,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意义显著,遂本文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了如下的内容,对PCI患者术后的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进行相关论述。

1.延续性护理的概述延续性护理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将护理工作进行连续性的伸展,而从临床定义上来讲,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及同一健康照顾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的照护,十分适用于慢性病症以及一些需要院外继续接受护理的患者群体,其通常是指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即院内护理的院外延伸,其可以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等一系列的专业护理工作带到院内,从而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行为,规避风险因素,促进病情的改善。

2.PCI术后康复护理延续性护理内容2.1 严控危险因素首先,香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在康复期应严格戒烟。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危害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群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项最新的护理进展,旨在提高AMI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早期干预和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中,早期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开展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护士应做好早期干预的准备工作,加强对PCI技术的了解和使用。

另外,抗血小板治疗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近期的研究显示,使用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如依达普坦、普拉格雷等,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提高AMI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康复护理的个体化和综合性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

传统的康复护理主要以身体恢复和药物治疗为主,而现在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综合性的康复护理。

个体化康复护理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面。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饮食调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运动锻炼帮助患者增强心肌功能和体力。

综合性康复护理涉及到多学科的合作。

护士、医生、心理学家、营养师、体育教练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三、远程健康管理和智能化监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健康管理成为了心脏疾病护理的新趋势。

通过远程监测设备,护士可以实时获取AMI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数据,及时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

智能化监测技术为AMI护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精确性。

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预警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心脏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心脏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心脏疾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将团体治疗和个体化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及其优势。

1.心理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2.体能训练: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团体运动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专业的营养师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4.药物管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专业医护团队提供药物管理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升治疗效果。

5.康复指导:团体标准介入治疗还包括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质量。

1.提升康复效果: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将团体治疗和个体化护理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升康复效果。

2.节约成本:团体治疗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增进社会支持:团体治疗能够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互相支持的群体,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减轻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4.提升服务质量:团体标准介入治疗能够通过专业医护团队的协作,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梗,通常需要立即进行介入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保护心脏功能。

作为护理人员,我曾经参与并观察了许多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工作,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护理这些患者过程中的体会。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通常会有一定的不适感,包括心悸、胸痛、疲乏等,而且手术本身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手术后能够保持稳定。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或者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急性心梗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术后的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甚至沮丧,特别是对手术的效果和自己的康复情况会产生很多的担忧。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关怀,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也可以适当安排相关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交流,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如肝肾功能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新一代药物吸附器的应用进一步减轻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患者在术后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疲劳,饮食上以低脂低盐为主,戒烟限酒,平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的复查与康复锻炼等都是很重要的,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积极协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术后需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掌握相关的自我康复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探析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探析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探析心梗急诊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快速恢复梗死血管通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患者存活率。

即便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往往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探析。

第一,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脏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康复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康复、饮食指导等,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

针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脏康复护理具有以下影响:一是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梗急诊介入治疗是一次严峻的生命威胁事件,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韧性。

二是运动康复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往往会产生身体虚弱、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而通过运动康复,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体能,减少身体上的不适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三是饮食指导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饮食指导,患者可以了解什么样的饮食对心脏病康复有益,如何调节饮食以减少对心脏的负荷,从而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二,如何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探索。

对于心脏康复护理的探索不仅仅是提供一系列康复措施,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患者逐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健康教育课程,向患者普及心脏病知识,教授心脏病预防和自我管理技能。

患者对心脏病的认识越多,对心脏康复护理的接受和配合度就会越高,心理状态也会更加稳定。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此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介入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且心功能有所改善。

而心脏康复护理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且不容小觑。

基于此,文章将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冠心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介入术治疗效果备受临床关注。

此治疗方案可使瘀堵血管疏通并改善心脏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术后受损心肌很难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仍需不断提升,因而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心脏康复进展为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疾病进展,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针对心脏康复展开临床研究,且有益性和安全性被证实,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亦得到推广[1]。

德国心脏病患者经住院急性期治疗后,均需行3-4w心脏康复训练。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超过半数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而在美国(2007年以前),仅有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适用心脏康复。

而2007年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及心脏移植患者中的56%均接受心脏康复(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数据),且58%患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

现阶段,国内心脏介入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开始被关注,《心脏康复危险程度分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2006)备受欢迎[2]。

亦有部分学者指出,行心梗介入手术治疗后,针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更有利于其康复。

仍有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患者具有健康社会心理,避免其再次入院。

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1期V ol.4, No.21, 201925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曾雪娜,刘 玲,孙云鹤(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心理的负面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状态;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1.25.01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

[1]发病时常伴有强烈的胸骨后疼痛,休息以及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

发病急、起病快,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在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常导致心肌梗死复发,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常常会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发表时间:2010-12-13T11:19:49.06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桂霞[导读] 心肌梗死多为突然发病,患者紧张、恐惧,加之疼痛,使患者有濒死感。

王桂霞(河南省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心肾内科河南鹤壁4580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安全及对舒适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在术后5h术侧肢体制动,5h后被动翻身,按摩腰背部肌肉,24h后开始康复运动,第四天下床;对照组绝对卧床72h,1周下床。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腰背痛疼痛指数。

结果:两组出血情况、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24h、48h腰背痛有明显差别。

结论:术后24h行康复运动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15-01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PCI)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对急性主肌梗塞行急诊PCI术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6~72(44.67±10.32)岁。

观察对象均有典型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并发症,术后采用血管闭合器。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过去腰背痛史、手术方法、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实验组:手术后伤口砂袋压迫、术侧肢体制动5h,5h后行被动翻身[1];12~24h抬高床头20~30°,帮助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各关节3~4次/天,每次5min,床上靠座;24~48h主动活动肢体各关节,非睡眠时每小时1次,每次3~5min,主动翻身,床上坐位或半卧位;48~72h床边悬吊双下肢,3~4次/天,每次5~15min;部分生活自理(包括床上自我进食,在他人协助下梳洗);第3天~第4天行床边坐椅,3次/天,每次10min,在他人扶助下室内行走20~30m,每次5~10min,1~2次/天;床边使用坐便器,第5天由他人扶助至独自在走廊行走50~100m,每次5~15min,2~3次/天,逐渐增加至15min,在家人陪同下入厕;第6天~第7天缓慢登梯,用阶高为15cm的阶梯由90cm(6阶梯)逐渐增加至150cm(10阶梯),每天1~2次,每次1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梗介入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患
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分组实验,探讨心梗介入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
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根据一定标准,确定88例心梗患者入选本研究。

按照
随机、对照、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44例患者为康复护理组心梗介入术后接受早
期心脏康复护理,44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心梗介入术后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并比
较2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Barthel指数、6分钟步行试
验结果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
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梗介入术后
早期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还有利于
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梗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心梗的常用方式之一,为保障介
入治疗的效果,心梗介入术后应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为探讨心梗介入术
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对88例心梗患者实施分组实验。

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心梗的诊断标准、采取介入术治疗、经临床检
查确诊、临床资料齐全、签订知情同意书等)以及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语言障碍、老年痴呆、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的88例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对照、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44例患者为康复护理组:男28例(63.64%)、女16例
(36.36%),年龄26~70(51.62±5.4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145
(67.15±10.36)分钟;44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男26例(59.09%)、女18例(40.91%),年龄25~72岁(51.56±5.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150
(67.18±10.27)分钟。

对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2组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心梗介入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
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康复护理组心梗介入术后接受早期心
脏康复护理,措施包括:①建组。

1名医生、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1名营
养师组成心脏康复护理小组。

护理前对小组开展培训,提高小组成员对心梗发病
机制、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的意义、心脏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技巧等,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②床上训练。

做好肢体按摩,保持
四肢皮肤干燥、清洁,以促进肢体恢复。

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介入术后24小时,可开展主动锻炼。

指导患者抬高上半身至与床面呈15度,保持2分钟后再
抬高至与床面呈30度,保持4分钟后再抬高至与床面呈45度,保持30分钟,
然后平躺休息。

每天3~4次[1]。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训练。

③床下训练。

介入术后72小时,可引导患者绕床行走,每次5分钟,每
天3次;介入术后96小时,可引导患者下床活动,恢复良好者到室外散步,每
次20~30 分钟,或者是缓慢登台阶2~3层,每天3次。

1.3观察指标
①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定,主要涉及到进食、
洗澡、大小便、穿衣、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2]。

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为正
相关关系。

②运动耐力。

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进行测定,距离与运动耐力为正相
关关系。

③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呼吸困难、血压波动、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 (%)]进行代表,计量资料以(x±s)进行代表,组间比较时应用χ2、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
护理前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Barthel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结
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Barthel指数、6
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比较(x±s)
康复护理组(n=44)常规护理组(n=44)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Bar thel指数
49.76±4.
26
80.58±5.
87
49.82±4.
51
71.25±5.
66
6分钟步行试验
262.85±2
6.22
268.05±3
7.24
263.74±2
7.17
300.78±3
0.62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n呼吸困难
血压波

心力
衰竭
总发生
康复护理组
4
4
(0)
1
(2.27)
(0)
1
(2.27)
常规护理组
4
4
1
(2.27)
3
(6.82)
2
(4.55)
6
(13.64)
3.讨论
心梗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严重损伤心脏功能的一种冠脉综合征[3]。

心梗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根据冠状动脉的阻塞情况选择支架植入术或球囊成形术等
术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心梗介入术后,为加快患者的恢复,应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开展一
系列康复训练,以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Barthel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高于常规护理组;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
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提示,心梗介入术后早期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
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还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综上,心梗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群锋,陈静,赵佳敏,王振磊.常规疗法结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用于急性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患者CRP、BNP及心功能指标的调节[J].医药论坛
杂志,2022,43(04):70-73.
[2]闫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
耐力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04):465-467.
[3]王晓梅,孙宁.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
药,2021,16(28):197-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