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脂的研究进展
降低高血脂的化学药物与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降低高血脂的化学药物与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血脂增高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死亡的密切关系已不容置疑[1,2],迄今大量的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均已证明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与死亡[3,4]。
目前减低血脂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药物胆汁酸结合树脂、抑制胆固醇和VLDL合成的药物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烟酸及其衍生物、抑制血浆脂蛋白转化的药物有纤维酸衍生物、促进LDL清楚的药物有丙丁酚几大类化学药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5,6,7]。
这几种药物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大。
目前国内关于复方中药降低高血脂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多,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的少,复方中药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都是以中医中药理念为主,并以此解释,具体的作用部位尤其是作用的优势部位,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也是限制了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具体综述如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1 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丁类,这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发挥作用。
到现在为止,这类化合物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的代表性药物为洛伐他丁是生物发酵提取得到;第二代的代表药物如阿托伐他丁为半合成;第三代则为全合成,如氟伐他丁。
从作用方式他丁类又可以分为前体药和活性药,阿托伐他丁、氟伐他丁为活性药物,辛伐他丁、洛伐他丁需要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为前体药物。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属于降低甘油三酯最有效的药物。
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转录因子,借助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同时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中药降脂研究进展
综述中药降脂研究进展王宇辉 周超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研究所 北京100700)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及中医对它的认识。
方法:以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为主,并进行统计、排列和汇总。
结果与结论:许多中药有很好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途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往往是较好的降脂药。
可见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药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且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已形成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药治疗 药理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降脂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经过广大医药科技人员的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有很好的降低血脂作用,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
现将降脂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概述如下:1 降脂中药药效的研究经过近20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中药相对少一些。
1.1 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这类中药有:蒲黄、泽泻、人参、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最近报道沙棘油能够降低老年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L DL-C)含量,以降低T C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L DL-C)的趋势[1]。
利用荷叶生物碱制剂饲喂高脂血症小鼠,其血清T C含量有明显的降低[2]。
以长梗薤白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脉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血清T C、动脉硬化指数(A I)下降和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而T 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变化[3]。
半夏水煎液给大鼠灌胃,正常动物T C略降低,对给予高脂饲料动物能预防和延缓T C增高,并能降低高脂动物血清T C含量,而对T G的作用不明显[4]。
降血脂中药研究新进展
降血脂中药研究新进展孟爱君泰安市中医医院药学部,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近年来,临床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更有甚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基于此,降血脂中药研究成为热点。
中药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降血脂效果,还可减轻对患者身体机能尤其是肝肾脏的负担。
本文对降血脂中药研究新进展按降脂中药最基本的功效不同分类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调节血脂异常提供新思路,为中药及中药复方开发调血脂药物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降血脂;中药;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7(a)-0195-04New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MENG Aijun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yslipidemi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ausing great harm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induc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ven endanger⁃ing the lif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 has become a hot spot. Chinese medicine can not only play a good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lipids, but als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patient's body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liver and kidney. In this paper,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asic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aiming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regulate blood lipids, and provide a stro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Key words] Lowering blood lipids; Chinese medicine; New progress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降低是血脂异常的典型表现。
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中药对血脂调节的影响中药具有多方面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首先,中药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减少脂质堆积。
其次,中药还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此外,中药还可以抑制脂肪形成和氧化,减少血脂过氧化损伤。
2. 中药对血脂调节的机制中药对血脂调节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药可以调节脂代谢酶的活性,如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
其次,中药可以影响脂质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调节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脂质氧化和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一些中药制剂已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红曲素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口服降脂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
另外,当归、山楂等中药也被证实具有降脂的作用。
4. 中药在血脂调节中的潜在问题尽管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其次,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此外,中药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明确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下,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降脂中药研究进展
降脂中药研究进展【摘要】中药在降脂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对降脂中药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药对血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
在临床研究中,中药在降脂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等。
未来中药在降脂治疗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降脂中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临床研究设计不足、标准化不够等问题。
加大降脂中药研究的力度,探索更多中药降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降脂中药研究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降脂中药、血脂、影响、应用、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发展趋势、重要性、前景、挑战。
1. 引言1.1 降脂中药研究进展降脂中药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多发,降脂中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降脂中药不仅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降脂中药的研究进展迅速,不仅在提取纯化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还在机制研究、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各种新的降脂中药不断被发现和应用,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降脂中药研究的进展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相信降脂中药的研究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不仅在科学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正文2.1 中药对血脂的影响1. 调节血脂代谢:许多中药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如黄芪、人参等,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代谢,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
2. 抑制胆固醇合成:一些中药中含有类固醇化合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其在体内的积累,如山楂、金银花等。
3. 提高脂蛋白水平:部分中药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运输和代谢,如红曲米、茯苓等。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研究进展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血液中脂肪含量增高。
长期处于高血脂状态下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节高血脂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中医草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草药的药性归经。
1.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判断其病因、病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在调节高血脂的过程中,中医草药侧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达到调节高血脂的效果。
2. 草药的药性归经中医药重视通过选择具有特定药性的草药来调理人体的脏腑经络。
针对高血脂患者,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等功效的草药有黄芩、黄连、山楂等,这些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帮助降低血脂水平。
二、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研究方法为了验证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疗效,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验证。
1. 临床实验临床实验是评价中医草药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高血脂患者,随机分组,给予中医草药治疗,观察其临床指标的变化,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变化。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主要通过给小鼠、大鼠等动物喂食高脂饲料,诱导其产生高血脂症,然后给予中医草药治疗,并观察其体内的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这些实验为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症状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研究发现多年来,许多研究团队对中医草药调节高血脂的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 柴胡柴胡由于其可以较好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高血脂的治疗中。
研究发现,柴胡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脂血症又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
因此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高脂血症的药物研究很多,中药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药源丰富,不良反应少,疗效比较确切,又有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能够灵活组方、因人制宜,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1 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β-脂蛋白、磷脂和游离脂酸等。
正常人空腹浓度值(mg/100ml)为:三酰甘油20~110,胆固醇及其酯110~220(胆固醇酯占70%~75%),磷脂110~120。
临床上所称的HLP主要是指胆固醇高于220~230mg/100ml,三酰甘油高于130~150mg/100ml的人群。
脂蛋白是指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同脂蛋白的脂质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较少有质的差异。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化学组成80%~90%是三酰甘油,是机体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的重要形式,所以当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三酰甘油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转运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分子最小,胆固醇含量最高,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胆固醇总量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较小,蛋白质含量最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出入动脉,可把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逆向转运到肝脏中进行代谢后排出体外,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胆固醇总量的增高。
对于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着,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
降脂西药主要有4类:(1)苯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它们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胆固醇强;(2)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它们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3)烟酸类,其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血清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胆固醇强;(4)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还有胆酸螯合树脂类、氯贝丁酯类、亚油酸类等。
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创新研究
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创新研究降血脂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减低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防止和治疗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
传统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也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创新研究。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创新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草药的使用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就是草药的使用,它们具有多种功效,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的血脂含量。
例如,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它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热毒,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另外,山楂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消食化滞、降血脂的作用,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减少脂肪在血液中的积累。
二、针灸疗法的运用针灸疗法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例如,中医认为人体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有着疏通经络、降脂的作用,因此通过针灸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脂的沉积。
此外,中医还通过针灸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来改善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脂肪摄入。
三、中医药调理的饮食习惯中医药强调“饮食治疗”的概念,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例如,中医营养学中常说的荤素搭配,即通过合理的搭配肉类和蔬菜,可以在摄入营养的同时,防止血脂的过高积累。
此外,中医还推崇“五谷杂粮”的观念,认为多食用杂粮有助于减少对脂肪的摄入,从而减轻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四、中药与西药的结合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也开始与西药进行结合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中药合剂和他汀类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减少西药对肝脏的损伤。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与降脂类药物或降压类药物联合应用,通过增加药效,加快降低血脂的速度。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创新研究不仅涉及到中草药的使用,还包括针灸疗法的运用、中医药调理的饮食习惯以及中药与西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
降血脂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6202投稿邮箱:sjzxyx88@1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西药有肯定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但降血脂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却有中医辩证分型的独特优势。
因此近年来降血脂中药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这其中又分为单味药的研究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1.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降脂中药药效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期间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
从效果方面来看,降低胆固醇是降血脂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主要有:泽泻、蒲黄、灵芝、人参、当归、五加皮、山楂、川芎、荷叶、沙棘、大豆、薤白、陈皮、怀牛膝、半夏、漏芦和柴胡等。
②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中药主要有:绞股蓝、大黄、何首乌、女贞子、银杏叶、枸杞、三七、冬虫夏草、葛根、桑寄生、茶叶、水蛭、姜黄、大蒜、虎杖、马齿苋、决明子和月见草等[1,2]。
1.2 中药降血脂的主要机制①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泽泻、豆类、蒲黄、海藻等等;②促进胆固醇排泄,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等等;③调整血脂代谢,如蜂蜜、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类中药[3,4]。
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因为高脂血症会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而根据不同症型设立不同的复方制剂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复方制剂的研究较多。
复方制剂的治法大多主要进行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疏肝利胆和利水消痰。
金智生等[5]对正常和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由山楂、白术、泽泻、五加皮、姜黄、柴胡和水蛭组成的健脾降脂灵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清TC、TG,可升高HDL-C,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和LDL-C 都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可明显升高HDL-C。
张秋华等[6]的研究显示,由丹参、黄芪、泽泻、川芎与何首乌等组成的益气活血方能够对脂代谢及脂蛋白进行调节,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水平和LDL-C 水平得到降低,使HDL-C 水平得到升高;促进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高切、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益气活血方对由于血脂升高与脂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抑制,让血液处于低浓、低粘、低聚和低凝状态,这样就能使高脂血症的发展得到有效避免,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一、内容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脂症是其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低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饮食调理方法。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如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皂苷类化合物也具有降血脂作用,如人参中的皂苷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对高血脂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黄芪、茯苓、泽泻等中药亦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成为抗高血脂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突变等作用;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作用。
丹参、黄芪、石斛等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目前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有限,需要更多临床实验证明其疗效。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药食同源中药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临床应用的拓展,以更好地为高血脂症患者服务。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饮食调理方法。
中医药在高血脂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高血脂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异常升高,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高血脂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药物治疗和辩证施治方面介绍中医药在高血脂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脂症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腑功能的异常。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主要目标是调整这些脏腑的功能,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中医辩证施治理论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理论,高血脂症可以分为脾胃湿热型、肝郁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等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益气养血等。
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在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在现代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介绍。
1. 降血脂类中药:包括红曲饮片、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脂代谢酶的活性、阻断胆固醇合成等途径,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
2. 清热利湿类中药:包括茯苓、泽泻等。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利湿、利尿通便,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水分。
3. 益气养血类中药:包括当归、黄芪等。
这些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代谢,增强气血的生成和运输能力。
以上只是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药物的一小部分,实际中医药还有很多其他的药物可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辩证施治研究进展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医师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对不同证型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介绍。
1. 脾胃湿热型治疗:可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等。
例如可适量摄取富含膳食纤维、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蔬菜等。
中药在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脂饮食的盛行,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对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降脂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在降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中药在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成分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中药中存在着众多活性成分,其中部分成分在降脂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脂肪的合成和积累。
此外,茯苓中的多糖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
这些中药成分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脂肪代谢,从而实现降脂效果。
2. 中药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脂质成分,高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中药在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例如,决明子中的大黄酚类成分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
此外,中药还能够通过增加胆汁酸的排泄和改善胆固醇疏水性的排出,进一步促进胆固醇的降解和排除。
3. 中药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中药在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对血脂的全面调节。
中药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其中,薏苡仁、山楂和冬瓜等中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降脂效果。
4. 中药在降脂领域的临床应用中药在降脂领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还有部分中药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例如,红曲米中的红曲素已被广泛应用于降脂治疗。
此外,枸杞、金银花和薏苡仁等中药也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降脂效果。
然而,中药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剂型制备、剂量选择和疗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综上所述,中药在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成分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血脂的全面调节作用表明了其在降脂治疗中的潜力。
中药在降脂减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l004-275X.2020.004.016中药在降脂减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张淑媛,蒋建勤(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0)摘要: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引起,并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且会引发一系列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病理表现的病症。
现代研究表明,许多中药中的成分有明显降脂作用。
,几种具有降脂功效的中药进行综。
关键&:降脂;中药;药理性中图分类号:R25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75X(2020)004-038-04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ducing Fat and WeightLossZhang Shuyuan,Jiang Jianqin(Department of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Chinese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210000)Abstract:Obesity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that is caus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ffects health,It can cause a series of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sudden cardiac death, diabetes,hypertension,atherosclerosis Clinic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Modern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ingredients in many Chinese medicines have significant lipid-lowering effe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everal Chinese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s in the past ten years,and reviews seve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ith lipid-lowering effects.Key words:lipid-lower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armacological activity肥胖症已成的共一,的肥胖影响,同会引起糖尿病,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明肥胖的危表,因降脂大,临床肥胖症的有、、药物现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如科物、、;科物明;科植物;科物等其中的成分,有明显的降脂对几中药降脂作用的药理性研究进进行了综1肥胖症简述1.1肥胖症肥胖是健康的脂,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引起,并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的慢性谢性疾病的断提高,肥胖症的发病与日俱增,肥胖已成为流行疾病在范围蔓延叫近些我的肥胖口急剧增多,达3.25亿诸多研究表明肥胖患他疾病的风险较大X2Y,肥胖及诱发的病症威胁和影响命安及质,预防和控制肥胖已经刻容缓。
柴胡皂苷抗炎、抗氧化和降脂研究进展
柴胡皂苷抗炎、抗氧化和降脂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柴胡,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其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柴胡皂苷,作为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抗炎、抗氧化和降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柴胡皂苷在抗炎、抗氧化和降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药理机制、拓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柴胡皂苷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为后续的药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随后,重点综述了柴胡皂苷在抗炎、抗氧化和降脂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其作用机制、实验证据以及临床应用潜力。
在抗炎作用方面,柴胡皂苷被证实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在抗氧化方面,其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在降脂方面,柴胡皂苷能够通过调节血脂代谢相关酶和受体的表达,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章还对柴胡皂苷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在抗炎、抗氧化和降脂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然而,目前关于柴胡皂苷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试验数据有限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索柴胡皂苷的药理机制,并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柴胡皂苷在抗炎、抗氧化和降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其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二、柴胡皂苷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柴胡皂苷,作为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抗炎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柴胡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柴胡皂苷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在多种炎症模型中,柴胡皂苷被发现能够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生成和释放。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的过量产生会加剧炎症过程。
柴胡皂苷通过抑制这些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药食两用中药降脂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较好 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 其 中复方 I 的作用更 明显。
3 桔梗
桔梗是一 种药 食 两 用 的 常用 临床 中药 , 它 是 植 物 桔 梗
P l a t y c o d o n g r a n d lo f i r u m( J a c q . ) A . D c .的干燥根 。桔梗化学 成
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L D L - C) 和甘油 三酯 ( T G) 这 四项指 标。根
肝 明 目作用 , 临床研究 表 明单 用或与 复方制剂有 一定 降脂 作 用 。冯艳平 研究表 明 , 采用 系统溶 剂提取 法分离 到六种 化
合物 , 其 中得 到化 合物 Ⅱ( 2, 6 , 8 - 三 羟基- 1 , 7 - 二 甲氧基- 3 - 甲 基蒽醌 ) 有助于荧光 素 酶活 性 的快 速 提升 , 说 明橙 黄 决 明素 ( 化合 物 Ⅱ) 是 决 明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脂 的有效 成分 。杨 敏 的研究 表
明, 采用 S D大 鼠灌 胃给 于脂 肪 乳剂 造 模 , 再 给 于决 明子 颗
据2 0 1 2 年 全国调查显示 …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 达4 0 . 4 0 %, 较2 0 0 2年 呈大 幅度 上 升。另据 文献 报 道 , 在 近2 0年( 2 0 1 0年 ~ 2 0 3 0年 ) 由于我国人群血清胆固醇升高而 导致 的相关 心血管病事 件约增加 9 2 0万 。可 以预见未来 中 国 家庭和 国家在 这方面 的负 担将大大增加 , 因此 开发 良好 的降 血脂保健 品和药物 以减少 由于血脂异 常而导致 的心血管疾病
具有 深远意义 。
粒 。实验结果表 明决 明子颗 粒组 与传 统饮 片 水煎 剂组 对 比 T C、 T G、 HD L - C 、 L D L . C水平 比较有差异 ( P< 0 . 0 5 ) , 说 明决 明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每日用药一次,1疗程为2-3周,另外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患者牵引复位治疗。
复位3天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在复位一个月后佩戴支具或者腰围下地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采取俯卧位,行局部麻醉,手术中采取C臂X线仪器,穿刺受损椎体,匀速进针,直至受损椎体前,大约位于椎体前1/3处。
而后在C臂X线仪器下注入骨水泥5ml,待骨水泥硬化,将穿刺针拔出,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治疗过程同样给与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1.3观察指标患者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定,评分共十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治疗效果采用Cobb角测量值对受损椎体进行测量进行评定(包括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 角度)。
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 <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两组治疗前Cobb角度、椎体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椎体中线高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比对(x±s)组别例数Cobb角(度)椎体中线高度(mm)椎体前缘高度(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047.84±5.4346.56±6.1310.43±3.1212.27±3.1111.21±3.4212.06±2.87研究组13847.75±5.3742.23±5.2510.47±3.0214.75±3.2411.24±3.4114.43±3.14t-0.143 6.4840.112 6.7320.076 6.805P-0.8860.0000.9110.0000.9400.0002.2 VAS评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x±s)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1608.65±2.12 5.76±1.67研究组1388.61±2.05 3.24±2.01 t-0.16511.820P-0.8690.000 3 讨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因骨质疏松症后,患者机体组织日益丢失钙元素,使患者骨强度以及骨密度减低,骨质脆度增加[3],患者脊柱是维系全身的纽带,胸腰生理弧度位于胸椎下部与腰椎上部,若收到间接或是直接的暴力,极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4]。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长期高脂血症引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直接威胁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他汀类等降脂药有许多不良反应如肝损伤、肌肉损害等,寻找新型安全有效的降脂药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关注热点,通过查阅近年治疗研究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从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单味中药降脂机制研究和中药复方及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估阐释了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作用机制。
血脂异常指血液中的脂质代谢紊乱,其发病隐匿,没有相关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诊断标准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1]。
近年来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脂血症的总体患病率是40.40%,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心梗等疾病发病的原因之一[2],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是常见的调脂药,但此类药物存在着以肌痛、肌病为主的副作用,而且还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等,中药因其多靶点、安全有效、措施多样化的突出优势为治疗高脂血症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1.传统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现代医学中的血脂和祖国医学中“膏粱”、“脂膏”的阐述具有极高的一致性。
《黄帝内经》曰:“人有脂…有肉。
”“五谷之津液…而下流于阴股。
”论述了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膏脂而构成的,在体内随着津液的流行而输布全身并储存进而达到充实骨骼、营养全身的作用。
张景岳云:“膏…为精为血”膏脂本为水谷,化生精微物质之后,随着津液运行流动,而精微物质,又上奉于心化赤生血,故津液、血液中均存在膏脂的成分。
若膏脂的输布运化失常则久之成浊,病从中生[3]。
2.单味中药降脂机制研究2.1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肠道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肝脏分泌的胆汁。
食物中被吸收的胆固醇大部分在小肠黏膜中被酰基辅酶A催化并重新酯化,形成胆固醇酯,最后与载脂蛋白一起组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是 由于血液 中的脂肪含量过多,导致机体出现动脉 粥样硬化性
的 主 要 成 分 ,其 吸 收 、合 成 、排 泄 、分 解 以及 胆 固 醇 的代 谢 等
们将 治疗 药物转移 到天然药物上 ,尤其是传统的中药成分。中
药具有药 源丰富、不 良反应小、临床治疗效果肯定等优势 ,并 且 ,又有 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 ,可各个方剂联合使用 ,不增加 药物毒性 …。 因此 ,受 到 临床医生及 患者 的青眯 ,具有 广泛 的使 用前 景。根据 中 医理 论研究 显示 ,高脂血 症属 于肝 肾虚
所 谓血 脂 主 要 是 指 自身 血 液 所 含 有 的 脂 类 成 分 ,可 概 括
为 :三 酰甘 油、胆 固醇 、B一脂蛋 白、磷 脂和游 离脂酸等 。高 脂 血症 又称 高脂蛋 白血症 ,同脂类相结合的蛋自质 ,如低密度 脂 蛋 白、高 密度脂蛋 白以及极低密度脂蛋 白等 ,发病诱 因主要
激 ,容 易诱 发机体 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讲 ,高
脂血症 属 “ 胸痹 ” 、“ 血瘀” 、“ 中风 ” 、“ 眩晕 ” 、“ 消渴 ” 范
P h a r m a c y ,t h e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 o s p i t a l o fL i n y i C o u n t y ,L i n y i 2 5 1 5 0 0 ,C hi n a
【 A b s t r a e s e me d i c i n e s t y p e a n d t h e e f e c t i v e c o mp o n e n t s ,t h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he t m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降脂的研究进展江苏省中医院石磊一.具有降脂作用的常用中药1.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红曲、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2.降甘油三酯为主的中药:黄连、黄芩、刺五加叶、甘草等。
3.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中药:大黄、何首乌、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虫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熊胆、月见草等。
二.常用降脂中药的中药药理1.人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人参对血脂有双向调节作用,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Rc,Rd,Re,Rg能刺激脂质代谢,一方面能显著促进大鼠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也能加速其分解,所以对血浆和肝脏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较小。
其作用以Rb最强,Rg和Re次之,Rc 和Rd弱。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而起作用。
2.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主要含有植物类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显著。
3.何首乌何首乌为寥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根块,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何首乌提取物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三脂(T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一c)含量及LDL一C/HDL一C比值,表明何首乌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4.泽泻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从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泽泻降脂片。
5.蒲黄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蒲黄或东方香蒲的花粉,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
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抑制脂质在主动脉壁的沉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合成,促进胆固醇排泄,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及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蒲黄可降低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的速率,从而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胆固醇水平,并能增高饲喂高脂食物家兔的粪便的胆固醇含量。
蒲黄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是各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6.姜黄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含姜黄醇、挥发油、姜黄素等成分。
姜黄醇提物、挥发油及姜黄素都有降血浆总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并能使主动脉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降低,其中姜黄醇提物及姜黄素的作用最强。
姜黄醇提物对实验性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症也有效。
7.山楂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山楂、山里红或山楂的果实,含金丝桃苷为主的黄酮类有机酸。
分别给予小鼠高脂模型金丝桃苷,酶反应终点法测定血清TC、TG、HDL 值,发现有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的作用,其作用与升高HDL 百分比值和清除自由基关键酶SOD活性有关。
8.大黄大黄为寥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状茎。
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葱酿衍生物。
具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作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病人。
生大黄有攻积通便,活血化疲作用,适用于偏实证及大使干结的高血脂病人。
9.红花红花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味辛而性温,含有红花苷、红花油,红花黄色素、亚油酸等,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以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10.银杏叶银杏叶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含甘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街醇等成分。
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对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作用。
11.薤白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干燥鳞茎,含挥发油、单体皂苷腺苷,胸苷等成分。
实验证实,薤白胶丸(主含挥发油)能降低血脂,尤其对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较好,同时能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提高前列环素含量,抑制血栓素A2合成,从而起到抑制血栓形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
12.南葶苈子为菊科植物播娘篙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
南葶苈子醇提取物和南葶苈子油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一C,显著升高HDL一C水平。
这种作用可能与南葶苈子油中富含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它们可促进胆固醇向胆脂酸转化,抑制胆脂酸的肠肝循环;改变体内胆固醇的分布,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的含量,与胆固醇结合,有利于形成HDL,其中挥发油所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也有调血脂作用。
植物油中所含的非皂化物,包括维生素E、谷维素和植物街醇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非常显著。
13.红曲红曲性温、味甘,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疲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红曲的传统制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曲母法。
日本于1979年在土曲霉和红色红曲霉的发酵产物中筛选出强效降血脂成分酸式洛伐他汀(Monacolin)并被美国开发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降血脂新药。
进一步研究发现红曲中除含有Monacolin类化合物外,还含有麦角醇、生物黄酮、皂苷、膳食纤维、氨基多糖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
三.中药调节血脂的作用途径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何首乌、大黄、虎杖、决明子含蒽醌类化合物,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何首乌所含卵磷脂可阻止胆固醇、类脂质沉积;蒲黄所含植物固醇,在肠道竞争性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使胆固醇经肠道排出增加;金银花可降低肠内胆固醇吸收;茵陈可使内脏脂肪沉着减少;槐花可有效降低动脉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固醇-蛋白复合物的稳定性;三七可阻止胆固醇吸收;酸枣仁可抑制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
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可减少合成胆固醇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山楂水煎剂可增加肝细胞微粒体及小肠粘膜中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活力;西洋参茎叶中皂苷可降低血中脂质,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白首乌可降低肝细胞中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影响胆固醇合成;阿魏酸可抑制大鼠肝脏甲戊酸-5-焦磷脱羟酸,从而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
3.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排泄人参皂苷可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分解、排泄;柴胡皂苷促进血中胆固醇周转,云芝多糖则可使小鼠腹腔乙酰化LDL受体数目增加,提高对乙酰化LDL结合和降解的能力。
马齿苋、茶叶、海蛤壳、昆布、苏子、酸枣仁、绞股蓝、沙苑子、夜交藤、女贞子、沙棘、酸枣仁、大黄、虎杖、蒲黄等均可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或载脂蛋白,促进脂质转运排泄。
4.影响体内脂质代谢大豆蛋白能够显著降低高血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胆固醇浓度,可以使高脂模型大鼠TC、TG、apoB含量降低,而对HDL-C、aPoA水平无影响,大豆蛋白可以抑制雄性wista:大鼠肝脏脂肪酸合成,降低雌性Wistar大鼠肝脏脂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刺激甘油三脂的降解。
月见草子通过增加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酞基转移酶活性,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类转化,加速胆固醇消除,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茶叶可降低脂肪酶活性,促进肾上腺素诱致的脂解酶活性,阻止食物中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从而促进脂质分解和消除;何首乌、山楂、菊花等通过可逆性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实现对肝细胞微粒体-甲基戊乙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的抑制,起到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冬虫夏草、人参、灵芝也可影响脂质代谢。
四.中药降脂的有效成分1.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抗氧作用,其降血脂的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实现,山楂、银杏、葛根等是其中的代表植物。
常用的降脂中药山楂能够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而大黄、首乌、虎杖、决明子等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再吸收,促进脂类的排除。
2.皂苷类皂苷大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皂苷类物质降血脂机制,主要是其与胆固醇结合,阻断肝肠循环,减少机体对胆固醇吸收,达到降脂作用。
人参皂苷Rb1和Rg3可明显提高血清中SOD及GSH-Px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LPO)及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亦可减少脂质在脑、心肌中的沉积。
决明子所含蒽醌糖苷具有导泻作用,能减少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及增加排泄,通过反馈调节LDL及胆固醇水平。
3.鞣质类70%以上的中药含有鞣质类化合物,如地榆、大黄、诃子、肉桂、老鹤草及仙鹤草等含量较丰富。
鞣质分子中的众多酚羟基使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由肾上腺素引起的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作用等。
4.多糖类植物中含有的多糖具有降血脂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能明显增强卵磷脂胆固醇酞基转移酶(LCAT)、血浆脂蛋白脂酶(LPL)酶活性,提高HDL-C水平有关。
枸杞总多糖及其纯化产物均有显著高血脂症家兔血清TC、TG和升高HDL的作用。
灵芝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影响脂质的转化及其分布,转运和清除.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
5.不饱和脂肪酸海鱼油中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可能通过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从粪便中排出而具降血脂作用仁。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美国大杏仁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6.蒽醌类蒽醌类成分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物中,以这类成分降脂作用为主的药物有大黄、何首乌、虎杖等。
何首乌所含蒽醌类成分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TC和TG的含量,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清总TC的比值(HDL/TC)。
7.生物碱类生物碱是天然药物中存在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以具有强烈生理活性著称。
有少数中药中所含生物碱具有降脂作用。
如川芎嗪可明显降低其血清TC及TG水平,并能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表明有一定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可延缓动粥的发生。
8.挥发油及脂肪油类如沙棘中所含沙棘油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降低TC作用更为突出,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趋势。
火麻仁油可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清TC、TG、LDL-C、升高HDL-C。
9.多酚类多酚类化合物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如绿茶中所含茶多酚的降脂机制除抑制脂类的消化吸收和增加类脂质的排泄外,还能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上调LDL受体以及减少载脂蛋白(ApoB)的分泌来实现降血脂作用。
10.其它除了上述降脂活性成分外,尚有少数固醇类,萜类等化合物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显示了一定的降脂作用。
如姜黄中所含姜黄素,泽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等,可降低血清TC,TG,升高血清HDL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