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静态方面包括:机构、小组特性、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小组成员等四个部分。动态的方面包括: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组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
二、小组动力的意义
(一)群体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二)使小组产生独特的工作价值
(三)相互作用分析对小组工作的贡献
第一,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第二,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的与他人沟通。第三,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的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的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第四,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动力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小组工作的意义,明确小组工作动力的含义及其对小组工作的影响,掌握小组运作过程中动力的来源、种类,以更好地带领小组。
刘梦《小组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圣才出品】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1.小组工作重要的相关理论的启示。
答: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借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比较深厚,其主要包括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和交流分析理论等。
(1)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对小组工作的指导作用主要有:①小组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源于小组中的组员间的互动;②小组力量会对小组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③在遇到冲突时,小组会努力争取维持自己的整体性;④小组既要与外部环境建立关系,又要关注内部的功能性;⑤为了达成平衡,维持生存,小组不断处在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之中;⑥小组具有一个发展性的生命周期。
(2)需要理论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有以下几点:①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切的行为都是围绕着个人的需要而产生。
用需要的观点去看待人的发展和人的问题,就能够保证小组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小组沿着不断增进成员的改变和成长的方向前进。
②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社会功能”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赋权”来人的社会角色的适当扮演以及个人对社会小组的参与,并将其作为个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加以界定,强调只有这样一些基本需要被满足,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③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小组工作就是借助小组中的人际互动来改善实现目标的,因此,掌握这些人际交往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悉心洞察小组中的互动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
(3)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主要有:①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小组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物理学所讲的场。
当组员进入小组时,就进入了一个由自身和不同的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中。
个人的行为会受到这些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的影响。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小组动力
知识和理解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 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
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 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 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 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 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 阶段。
需要理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
系。
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勒温(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 拓朴心理学的创始 人,实验社会心理 学的先驱,格式塔 心理学的后期代表 人,传播学的奠基 人之一。
沟通形态
三种交流的形态:
互补型是一种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 是一种为人们所预期的反应。 交叉型也叫交错性交流,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没 有得到预期的反应。 隐含型也叫“暧昧型”交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交流 方式。
人生的基本态度
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你好”型
这是抑郁者的态度,放弃自我,顺从他人。特别需要被爱 抚和承认。持这种态度的人依赖他人的施舍,。这种态度 通常源于幼年,幼时弱小、无助的感觉固着下来,没有随 着长大成熟而改变。
场域理论的诞生: 勒温参加了一战争。战场却远非人们的想象, 血与火的气氛,惨不忍睹的事实,都会深深震 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许多事物的性质在战场上 都全然改观了,一切价值在战争中都具有了完 全不同的意义。有感于此,勒温于1917年写就 了一篇论文──《战场景象》,勒温的心理学 由此诞生了。
第三讲___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 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所打上的 烙印。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
和性的需要。
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
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
立感情联系和关系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
和潜能的发挥与完善的需要。
(二)小组的动力模型 1.艾丽思(Ellis)和费希尔(Fisher)的小组动力模型 输入因素:
个人方面:人格特质、态 度、信息等。 小组结构:目标、规模、 资源等
输出结果:
成员满意度、问题 解决、新生活技巧 的形成、小组凝聚 力提高等。
过程因素:
小组程序、沟通模 式、凝聚力、工作 与参与等。
2.杨极东的小组动力模型
(3)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与否,
舒茨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 ②被动包容型 ③主动支配型 ④被动支配型 ⑤主动感情型 ⑥被动感情型
(4)关于“相容”
①互换的相容 它是指两个人在六种人际取向上所表达和希望的行 为总和相等。 总和差别越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
(二)小组动力学理论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小组动力
输出结果: 1.成员满意度 2.问题解决 3.新生活技巧的形成 小组凝聚力提高
过程因素: 1.小组程序 2.沟通模式 3.凝聚力 4.工作与参与
返回
杨极东的小组动力基本 模型 .
输入 输入 输入 人际整合 领导 沟通 解决问题 成员成长 小组发展 凝聚力 问题解决了
成员特质 工作任务 环境条件
回馈
返回
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模式
.
成员特性 人格特质、价值观、生活态度、对小 组的预期、个人能力、专长、生理、 性别、经验教育等 成员的改变 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自我了解、知识 技能获得、情绪调节、价值态度的改变、 心理防卫的疏解
运作过程 沟通:方式、内容、障碍 领导:领导的人格特质、能力
小组情境 工作方面:物理环境、小组性质 人际方面:成员的熟悉程度、凝聚力等
返回
多变项的小组动力因素 模型
.
成员特性
输 入 因 素 ︵ 小 组 结 构 ︶
成员的改变 小组运作过程因素 小组的进展 沟通:方式、内容、障碍 领导:领导者的人格特质、 评估与反思 能力、领导的角色 功能、方式、技巧 机构的发展
输 出 因 素 ︵ 小 组 结 果 ︶
小组特性
领导者
机构
返回
• “我好-你不好”型。 我好-你不好” 我好 • 这是怀疑和独断的态度。长期被父母虐待、侮辱的孩子 通常会转向这种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 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十分孤立。 • “我好-你也好”型。 我好-你也好” • 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 • 波恩认为前面三种态度常常依赖于情感,容易引发心理不适。 这种态度则依赖于思考、信仰以及行动的保证。如果一个人 总是被置于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人的价值的环境中, 就容易形成“我好-你也好”的态度。由于现实生活的重重 限制,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形成这种健康的态度。但是,一个 充分解放了个人的成人意识的人,接受这种“我好-你也好” 态度的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2.小组动力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方式
(2)民主型领导方式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
形式 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 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并使小 组产生功效。 (3)以小组活动为中介,不断增强小组的凝 聚力 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是典型的人为小 组,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
(四)镜中自我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 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
1.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 和发展着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 (2)镜中自我 “镜中自我”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 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 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首属小组(初属小组、第一群体) 它是指那些亲密的、能面对面交往的,并且有直接 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 拉(Albert Bandura)
(1)观察学习与模仿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 学习。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 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相仿。 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小组动力知识讲义 3-1.
《小组工作》任务讲义教学内容及进程一、小组的动力的理论基础(一)小组动力学理论1、美国,勒温,1929年在关于“社会空间实验”的论文中,首次使用“小组动力学”的概念;2、核心:小组内聚力;3、基本观点:小组凝聚力、小组压力、小组目标与成员个体动机、小组结构、次小组、小组冲突;4、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他活动的范围,个人间的行为相互依赖,小组凝聚力是小组存在的基础;5、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小组经验满足组员需求、小组凝聚力的营造(二)社会学习理论1、人的行为、思想、感情反应方式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影响;2、交互决定论: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3、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4、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组员间通过观察与被观察来学习;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避免惩罚;组员的行为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考察在团体激励中目标设置的作用(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基本内容:结构分析(人格)、交往分析、游戏分析(交往中的心理游戏)、脚本分析(潜意识中的生活脚本);2、应用:三种自我状态、四种人生态度与人际交往;3、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认识组员在互动中所体现的人格特点;提供了一个了解行为与团体过程的分析方法论;生活脚本启示工作者关注组员早年生活状态二、小组动力分析(一)小组动力的含义1、小组动力是指影响小组发展过程的各种心理及行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2、潘正德认为小组动力是: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小组中的被察觉到的或未被察觉到的所有心理的和行为的内容;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用来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的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二)小组动力的来源1、静态因素(1)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及理念、物质资源决定了在此机构中的小组工作的性质;机构通过对工作者的影响对小组过程产生间接影响;(2)小组特性:类型、目标、主题、规模、安排等;(3)小组领导者:能力及技能状况,直接影响小组运作和效果;(4)组员特性:年龄、性别、人格、社会背景2、动态因素:小组发展阶段任务及特点、小组沟通与冲突、小组领导、小组评估(三)小组动力的基本模式-埃利斯和费希尔1、输入因素(1)指所有能帮助建构小组的因素、条件及资源;(2)小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财力、设备)与无形资源(活力、精力、好意);(3)小组规模大小;(4)清晰的小组目标是小组成功的重要条件2、过程因素(1)指小组动力过程中哪些实际活动会对小组产生影响;(2)沟通是整个小组过程的核心;沟通能催化小组个人特质并决定他们是否会受到影响;(3)积极参与对小组的影响;(4)小组的决定可以从好的批评或建设性的批判中受益;(5)好的小组工作者应懂得如何运用良性的小组规范来带领小组3、输出结果(1)指小组运作的产物和达到的成果;(2)有形的成果:书面报告、备忘录等文件;(3)无形的成果:人际关系的形成、个人新生活技巧的获得、小组凝聚力的提升、组员满意度、小组决定品质的提升三、小组动力理论应用(一)快闪活动简介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快闪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闪”在闽南语中的意思是躲开、让开。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三、符号互动论 1.查尔斯· 霍顿·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1)个人与社会是一体化的.个人是通过“初 级群体”来学习社会、走向社会的。 (2)自我感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是通过个 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而实 现的。“社会自我” 是一种“镜中自 我” ,就是以其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 自己,也即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的 意识中的。
四、互动论与小组工作
• 互动论主要研究了社会过程,这对于了解个人与 其环境的互动有着显著的意义。个人在与环境的 互动中也在不断地改变,也影响了社会结构,带 来了社会关系的变迁。 • 互动论提供了一个了解行为与小组过程的分析方 法论。它使小组工作者了解个人行为是与他人互 动的结果。个人在不同的小组中同时担任成员的 角色,除此之外个人还有着不同的参照群体 。 • 互动中的主要概念是自我。自我是在小组中产生、 变化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的理解。
(T.Parsons)的社会化 理论
(1)口腔依赖期: 0~1岁 (2)爱的情感依赖期: 1~3岁 (3)恋母情结期: 3~5岁 (4)潜伏期 : 5岁~青春期 (5)青春期 (6)成人时期 (7)老年时期
第二节 生态学观点 一、自然的居住地(核心概念) 二、生态体系(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包括 有机体与环境 ) 三、连续性(有机体能发挥超越时限的功能) 和多样性(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 四、互动与交流 ( 用来描述沟通的模式 , 互 动 interaction 是 两 者 之 间 的 行 动 , 交 流 transaction是超出两者以上的行动。)
第四节 场论与小组动力学
•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运作与结果, 即“小组动力”。小组动力是指某社会小 组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持小组功能 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 小组动力学是一门探讨小组结构及小组成 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 勒温(Kurt Lewin)的场论。
第三讲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Bales)
小组作为一个系统,需要解决两类问题, 1)工具性问题-小组实现自己的目标,来 自环境的压自内部的压力。 小组要正常运作,需要满足组员的社会 情感需要,还有实现小组的目标。两个 方面需要同时关注和平衡,两种之间存 在对立。
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小组都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 :静态的方面包 括:小组的名称,组织结构,最终目标等反映 小组特点的因素。动态包括:正在进行的运作, 改变,互动沟通,反映回应等。
小组的运作和发展方向,是由各种力量 互相作用的结果,小组的动力就是由这 些力量的互动作用极其在小组中所产生 的影响效果所组成的。它是自然产生的 现象,并非人为制造的。
在小组中的运用
个人的行为可以从童年经验中找到根源 自我防卫机制能够舒缓情绪方面的压力 , 帮助 提高我们有效应付压力的能力. 理解组员的异常反映,如否定,投射,理性化, 和抗拒行为等。 通过发掘组员过去的行为方式,将这些行为与 现在的行为联系起来,利用移情反映,可以帮 助组员对自己的行为获得新的视野(认识), 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
系统理论在小组中的运用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 小组的特点就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改 变组员的行为。 适当的小组的冲突将有助于强化小组的整体 意识和凝聚力。 小组与外部环境的交往,将有助于保持内部 的功能性。 小组是动态的,有生命力的。
心理分析理论
童年经验 潜意识 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 抗拒
小组动力学的分析框架
输入:包括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动 机、投入程度等),小组因素(规模、 组合方式、聚会时间、地点、性质。目 标和资源等)。 过程:小组程序、沟通模式,凝聚力, 小组的领导,工作过程和参与程度。 输出:问题解决的程度,组员满意度, 小组的发展,组员的成长,评估与反思。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小组动力分析
小组动力学就是描述小组过程中各种因素和力量的
相关关系的理论. 小组动力一词是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从事一 系列小组行为研究后,于1944年在一篇社会心理学的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论文中提出的. 小组动力研究在二战后的十年中得到发展,主要是勒 温等人于1947年在美国创建了国家训练室等. 60年代以后,小组动力理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现象,小 组方法也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
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小组工 作; 对人格的分析,可以帮助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 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人沟通 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早年生活,帮助组员 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及个人能力不能充分 发挥与早年束缚的关系. 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 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自我觉察,改变生活态度.
方面: 静态:机构\小组特性\领导者个人特点\小组成员 动态: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成 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组的 成文和不成文的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解决过 程等.
小组的动力模型
1\艾丽思和费希的小组动力系统:三个变项(输
入因素45页\过程因素\输出因素)交替循环,互 相影响,推动小组的进程 2\杨极东的小组动力模型:45页 3\徐西森的小组动力模型:46页 4\台湾陈若璋\李瑞玲的动力模型:47页
第三课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黄耀明
课程目的与重点
了解小组工作重要的相关理论
了解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用 了解小组的主要动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小组的动力过程.
03第三章_小组工作理论与动力分析
本章重点问题:
1、了解小组工作重要的相关理论 2、了解小组动力的含义和作用 3、了解小组的主要动力因素,以及这些 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小组的动力过 程。
2
学习目标:
学习和掌握西方小组工作的理论 运用小组工作理论分析和解决个人、人与人 之间以及社会的问题 反思、丰富和发展小组工作的理论 尝试构建本土小组工作的理论
27
4、综合观点:静态和动态两方面
z ¾
静态方面
机构方面:
首先:机构对小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机构对小组过程的影响
¾
小组的特性:
小组的类型、对象、原理、目标、名称、主 题等
¾ ¾
小组带领者的因素 小组成员的特性
28
z
动态方面 小组领导方式与形态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小组发展阶段 小组评估
29
(一)主要内容: ¾ 社会网络:一组个人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 人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 援助和服务、讯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¾ 社会支持: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伴侣所 提供的感知上的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 持。 (工具性支持:引导、协助、有形的支持 表达性的支持:心理支持、情绪支持等)
12
(二)社会支持网络与小组工作 (三)参与式学习
分析和画出目前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支持网 络 目的: 了解自我所处的系统状况 清楚和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社会关系 寻找建立自我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向
13
步骤一:
在下图中每个栏目里写下你所拥有的资源和关系图
个人资源 社会资源和关系 和关系 自 身 资 源 家 庭 资 源 国家 机 政府 构 社 区 邻 里 亲 戚 朋 友 同 学 同 事
中介因素 小组过程向度 角色地位 语言、非语言行 为 自我披露 回馈 规范 凝聚 力 气氛 形态 小组阶段 发展向度 主题改变 行为改变 互动关系 改变 后效因素 小组结果 行为改变 在哪改变 测量和评估 改变的时间
第三讲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 (2)沟通状态
❖ ①互补型
❖ 在这种交流形态中,互相影响中的刺激与反应是平 行的,即一方以某种状态发出邀请,另一方则会做 出相同的回应。
❖ ②交叉型
❖ 交叉型亦称交错型,它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并 没有得到他人的预期反应,即互动双方的相互作用 是交叉的和矛盾的。
❖ (二)小组动力学理论
❖ 1.小组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 小组动力学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 ①小组凝聚力; ❖ ②小组压力; ❖ ③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 ❖ ④小组结构; ❖ ⑤次小组; ❖ ⑥小组冲突。 ❖ 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
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 对小组工作有直接和重要影响的小组动力学理论主
❖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 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所打上的 烙印。
❖ (3)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 的尊严和能动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 在小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以自己过去的经 验为基础,有选择地接受和回馈信息,即他们 会依据自己的认知,对接受到的信息及时地做 出非常个性化的处理。
❖ (四)镜中自我理论
❖ 镜中自我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 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任何一种工作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小组工作也不例外。
在小组工作发展过程中,小组工作的学者深受相关的社会科学的影响,借用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发展出了小组工作的理论。
本章将系统介绍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借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本节将介绍这些与小组工作有关的理论。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组工作的助人机制、小组的过程和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小组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技巧。
对小组工作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理论,其中包括: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和交流分析理论。
一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社会需要包括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等。
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精神的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在享受这些精神产品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对小组工作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
它是人所有的需要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表现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小组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2010-12-05 11:08:27)分类:社工专业理论标签:杂谈一、小组动力理论(一)群体动力学理论1、基本观点(1)小组内聚力包括:小组的吸引力(小组的目标、计划、活动方式、组织特色等);小组组员的动机。
(2)小组压力(3)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4)小组结构(5)次小组(6)小组冲突2、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启发小组工作者注重对不同小组经验的运用,协助组员参与冲突的解决与决策的制定,以此推进小组组员的成长与改变;(2)提升小组凝聚力成为小组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凝聚力高,组员之间互动,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影响;凝聚力低,容易产生分歧、冲突,严重时导致小组解散。
)(二)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种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它注意到各种外部事物与内部事务的相互联系。
(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动机再现及动机(强化)等心理过程。
1、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都会表现出某种适应和非适应性的行为,同时,每个组员既是行为观察者,也是被观察学习者。
这样,每位组员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众多的思想和行为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学习,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成长;(2)行为的强化可以通过替代强化来实现。
因此,小组组员可以为了得到表扬(其他组员因为某种积极行为受到表扬)而去从事一些积极行为,为避免惩罚(其他组员因为某种消极行为遭受惩罚)而不会采取消极行为,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
(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基本内容(1)机构分析-分析个体的人格组成柏恩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家长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2)交往分析-分析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方式(3)游戏分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游戏心理游戏是通过扮演“惩罚者”、“受害者”和“拯救者”等心里角色而进行的一种勾心斗角,它对人际交往有着破坏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动力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2.小组动力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方式 (2)民主型领导方式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 形式 在小组工作中, 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 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 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并使小 组产生功效。 组产生功效。 以小组活动为中介, (3)以小组活动为中介,不断增强小组的凝 聚力 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 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是典型的人为小 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 组,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 拉(Albert Bandura) Bandura) (1)观察学习与模仿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 学习。 学习。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 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 行为的刺激, 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相仿。 相仿。 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 选择性模仿。 适应性模仿和 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2)沟通状态 )
①互补型
在这种交流形态中, 在这种交流形态中,互相影响中的刺激与反应是平 行的,即一方以某种状态发出邀请, 行的,即一方以某种状态发出邀请,另一方则会做 出相同的回应。 出相同的回应。
Hale Waihona Puke ②交叉型交叉型亦称交错型,它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 交叉型亦称交错型,它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并 没有得到他人的预期反应, 没有得到他人的预期反应,即互动双方的相互作用 是交叉的和矛盾的。 是交叉的和矛盾的。
(2)替代强化 人们的行为只须通过观察别人的该种行为是否受到 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 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看作一个过程,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看作一个过程,且这个过程可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 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动 机过程等五个部分 等五个部分。 机过程等五个部分。他强调如果没有认知能力的支 观察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 持,观察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 (4)交互决定论 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 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人的 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 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多因素之间 连续的、互惠的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连续的、互惠的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是指人对食物、水分、空气、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 和性的需要。 和性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 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 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 成长的影响, 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所打上的 烙印。 烙印。
(二)小组动力学理论
1.小组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小组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小组动力学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小组动力学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勒温 小组凝聚力; ①小组凝聚力; 小组压力; ②小组压力; 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 ③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 小组结构; ④小组结构; ⑤次小组; 次小组; 小组冲突。 ⑥小组冲突。 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 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 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对小组工作有直接和重要影响的小组动力学理论主 要包括场域理论 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力和 场域理论、 要包括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力和 小组规范等 小组规范等。
(5)关于小组的形成和瓦解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帮助社工正确地把握小组的发展方向; 帮助社工正确地把握小组的发展方向; 在小组工作中, 在小组工作中,了解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有关需要的 理论, 理论,可以让我们用需要的观点去看待人的发展和 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 帮助社工明确小组的目标; (2)帮助社工明确小组的目标; 小组工作的目标就是恢复和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小组工作的目标就是恢复和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3)帮助小组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组员间的互动关 系。 小组工作者如果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规律, 小组工作者如果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规律,就能够更 好地洞察小组中的互动情况,并通过选择和采用相 好地洞察小组中的互动情况, 应的技术手段,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 应的技术手段,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从 而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而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一、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需要理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即对 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 自然需要和 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 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和 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 需要。 需要。 对小组工作影响比较大的需要理论, 对小组工作影响比较大的需要理论,主要包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的 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的人际需要 理论。 理论。
③隐含型
隐含型亦称“暧昧型” 隐含型亦称“暧昧型” ,它是指包括两个以上的自 我状态的比较复杂的交流方式。 我状态的比较复杂的交流方式。
(3)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我不好——你好”型 你好” ①“我不好 我不好 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型 你也不好” ②“我不好 我不好 你也不好 ③“我好 我好——你不好”型 你不好” 我好 你不好 我好——你也好”型 你也好” ④“我好 我好 你也好 波恩认为前面三种态度常常依赖于情感, 波恩认为前面三种态度常常依赖于情感, 容易引发心理不适, 我好—你也好 你也好” 容易引发心理不适,而“我好 你也好” 型的态度则依赖于思考、信仰, 型的态度则依赖于思考、信仰,即它是 一种最理想的人生态度。 一种最理想的人生态度。
(3)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与否,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与否, 舒茨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取向: 舒茨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 ②被动包容型 ③主动支配型 ④被动支配型 ⑤主动感情型 ⑥被动感情型
(4)关于“相容” 关于“相容”
①互换的相容 它是指两个人在六种人际取向上所表达和希望的行 为总和相等。 为总和相等。 总和差别越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 总和差别越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 ②发动的相容 它是指一个人经常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与表现去 和另外一个人发生互补。 和另外一个人发生互补。 ③交互的相容 它是指两个人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出与对方一致。 它是指两个人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出与对方一致。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通过观察和模仿帮助组员形成和确立新 的行为方式。 的行为方式。 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2)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组员在小组中不仅可以观察到他人各种各样的 行为,还可以看到这些行为的后果。 行为,还可以看到这些行为的后果。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 (3)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 的尊严和能动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的尊严和能动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小组过程中, 在小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以自己过去的经 验为基础,有选择地接受和回馈信息, 验为基础,有选择地接受和回馈信息,即他们 会依据自己的认知, 会依据自己的认知,对接受到的信息及时地做 出非常个性化的处理。 出非常个性化的处理。
立感情联系和关系的需要。 立感情联系和关系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 和潜能的发挥与完善的需要。 和潜能的发挥与完善的需要。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和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和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 (1)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包容需要是指与人接触 交往、 是指与人接触、 包容需要是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或者团 体等方面的需要。 体等方面的需要。 支配需要是指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是指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支配需要是指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感情需要是指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要。 感情需要是指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要。 是指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要 (2)需要的满足情况与方式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和 连续性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掌握 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用, 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用,弄清小组的主要动 力因素, 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 终形成小组动力的过程。 终形成小组动力的过程。 二、重难点 1.重点 1.重点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 用 2.难点 2.难点 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五)交流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