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6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6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金时代》观后感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年代,而是自己内心追求并实现的精神世界,可以自由滴呼吸,自由滴放声大笑,放声大哭。
一切都是自由的,唯有自由才能找到自己的属性。
《黄金时代》的背景是人人称之为自由的民国时代。
可现实的民国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由于诸多党派别系之间的斗争给民国造成了一种自由的假象,就像连清川先生的著作《不合时宜的阅读者》里第一篇文章《民国,就是那扇窗》提到的那样,民国不是自由的,孙中山尊崇的也不是自由开放,他内心深处想要的还是政党专制,一家做主,只是当时的年代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去实现。
但,不可否认的事,民国史后来一切崇拜自由的开端,它就是那扇窗,照亮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
在《黄金时代》中,最让我动情的是袁泉,一直喜欢袁泉这个女子,喜欢她深凹而纯净的眼眸,一如她水晶的昵称,透着心底的那洁白与神秘,还有那一层暖意,包围着你的心灵。
初来片场,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幅海报,袁泉在《黄金时代》里饰演的是梅志,作家胡风的夫人,她在戏中的出场并不多,最后一个镜头便是告知汤唯所饰演的萧红有关萧军在延安结婚的消息。
那一刻,原本还在兴奋着要为女伴做件漂亮旗袍的萧红,凝固了,转瞬间仓皇的逃离。
心痛,是为着萧红,慨叹,是为着她和梅志。
同样的两位丽人,都是那么娇弱,惹人怜惜,可是一个夫妻相敬,儿女绕膝,另一个却苦恋不得,孤苦伶仃。
萧红的悲剧在于她爱上萧军,即使她和萧军彻底分开,即使她和端木结合,这都没法改变那个男人在她心里的地位。
女人,把男人当成她的世界,男人,却只想女人在他的世界中驯服。
我不知道萧军为何会对深爱他的这个女人如此粗暴如此不屑,怎么能够忍心摧残花一般的人生。
也许,他们也是在互相折磨互相纠缠,缺爱的人抓住了茫茫人海中的那根稻草就拼命的紧握不放,可惜手握的越紧,对方的抗拒就越大,爱,忧,怖,交织在两个人之间,只让那一生之缘燃烧的殆尽,最后只余苍白的印记,永远刻在她的心上。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_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_黄金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黄金时代读后感黄惜时生活在美丽如画的江南小镇,家庭殷实富裕。
他不满于现状,不甘心住在宁静安详的农村,常年在省城读书的黄惜时早已习惯了都市的繁华,没有波澜的乡村生活让他感到寂寞难耐,因此便一心想到大城市的北平去求学,对父母说是去求学,实质就是为花父母的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在都市中享乐,至于发奋读书对他来讲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因为他家里本来就有钱,他没有必要非要走读书这一条路,当然也不会把读书放在心上了。
可是他这种想法却可怜了父母,以为他真是为了求学上进,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去外面读书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借口找他们要钱。
在家乡的小河上偶然遇到了动人冷艳的白行素,被她得美貌所吸引,便心驰神往的幻想能同白行素一同到北平求学,可是白行素先走了一步,正为其苦恼时,却在火车上巧遇白行素,两人在旅途中相识成为了朋友,到达北平黄惜时便对白行素追求不舍,白行素在黄惜时猛烈的追求攻势下,对黄惜时心生好感,同意了黄惜时上同一所学校的建议。
可是来到都市的黄惜时,看到打扮时髦,穿着华丽的都市女性一个个的映入他的眼中,他立刻便不觉的白行素美丽动人了,还嫌弃白行素对他冷淡,狠心的抛弃了善良的白行素,来到都市很短的时间他便意识到了金钱的魔力,他认为只要有钱想找什么样的女人都是可以的,当他遇到热情妖艳漂亮的交际花米锦华,为她散尽金钱,挥霍无度。
甚至为了获得米锦华的好感在其面前冒充阔少爷,整日的在都市中同米锦华享乐,不去上课,浪费父母的钱财。
黄惜时的父亲黄守义千里迢迢从乡下来看望他,他不仅不关心感谢自己的父亲,他还嫌弃自己的父亲老土,在外人面前毫无人性的不认自己的父亲,当黄守义在其米锦华面前揭开他的真面目后,米锦华气愤异常,怒其分手,黄惜时却不知悔改,责备父亲,对父亲恶言相向,黄守义在儿子语言侮辱中,愤怒的和黄惜时断绝了父子关系,可他依然不害怕,因为身上还有钱,还可以继续享乐。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期待了许久的影片《黄金时代》,终于上映了。
如果说《匆匆那年》的主题曲比电影闪耀许多,《黄金时代》的海报语也比影片亮色三分。
犹记得经典人物搭配时代金句,振奋人心。
如“天地”和“笔锋”两款海报,泼墨背景,萧红独立天地间,是缥缈孤鸿影。
她坚定立场,“我不能选择怎样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鲁迅表明态度“呐喊由心,狂人如我,这是一个要破旧立新的时代,一切都是自由的!”笔锋尖锐深刻,直抵人内心深处。
文化和思想大解放,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一次发生在民国时代。
许鞍华和李樯用纪录片的形式阐述了萧红的一生,别出心裁的手法试图演绎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来文艺本身的小众化,许多人不熟悉萧红;二来纪实而平淡如水的叙述手法无法煽动人心、牵发泪腺。
最终导致票房不理想,兴许读完萧红的书再看影片,又是另一番感受。
在旁人眼里,萧红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矛盾性的人物,萧军说她容易上当,丁玲说她感性控制了理性。
为了反对封建压迫,她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婚事,跟着已婚的表哥私奔,男方因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而弃她而去。
萧红不愿回家,却去投靠被她悔婚的汪恩甲,两个人在旅馆里坐吃山空七个月。
后未婚夫销声匿迹,留下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以及拖欠旅馆的一笔不菲房租。
萧红被关进破房子后,写信向报社求救,后邂逅萧军,两人坠入爱河。
她怀着未婚夫的孩子跟萧军在一起,孩子出生后便送人。
后来,她写了《弃儿》一文,只言片语交代往事。
萧红文学天赋比萧军高,两人机缘巧合认识了鲁迅先生,如千里马遇上伯乐。
萧红深受鼓励,文坛地位亦起到了麦子拔节的作用。
萧军的粗犷武断,以及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讥讽,二人貌合神离。
2023黄金时代读后感
2023黄金时代读后感2023黄金时代读后感1今天看完了王小波老师的《黄金时代》,觉得他真是个有趣的人。
他的小说有他特有的轻松幽默,却又引人思考,是我在其他小说中没有感受过的。
他大概在思考人的存在的问题,我至少在三个地方感受到了他的思考。
王二是否存在,王二怎样才算存在,王二最后决定,在衰老之前,要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证明自己是好样的,就是写下他生命里的.似水流年!思考人之存在的问题太过于哲学了,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但是对于值得做的事情,我还是能想清楚的。
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家庭,都有很多我觉得值得做的事,能证明自己是个好样的!包括这次的三咪的事,我觉得值得我花时间和精力来为他发声,因为这不止是为他发声,也是为未来可能遇到他同样困境的人以及我的三观发声,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的一点微光,能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好那么一点点,更光明那么一点点……2023黄金时代读后感2前几天重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今早看完。
我初次看这篇小说时,不到20岁,在淮南师范同学宿舍,早上起来,坐在桌前,看见架上有一本书,取下来看,就在那个上午,看完了《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是圣诞节前两日,身在同越南接壤的广西百色。
有一个同学在那边念书,若无同学,我不会去那样的地方。
不是说我不喜欢那样的地方,山清水秀云白风轻,我很喜欢那里,而是我去某个地方,总要找个因由。
白天我沿着右江乱走,又去了澄碧湖,回来时经过百色学院,进去看看,正在建设。
夜里朋友过来,一块喝啤酒,谈谈朋友往事,那是我最后一两次喝啤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
”有人在此处如槁木死灰,到别处又生龙活虎。
人生多有不得已,到放开束缚随心所欲时,自然山高海阔,鱼跃鸢飞。
2023黄金时代读后感3起初不懂王小波,亦不懂他的作品为何如此受推崇,近来整理图书馆发现一本上海锦绣__出版社于08年出版的《黄金时代》,装帧简单素朴,开本也舒服,就不舍得放下。
《黄金时代》青春与梦想观后感
《黄金时代》青春与梦想观后感最近看了《黄金时代》这部电影,感触颇多。
它讲述的不仅是一段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故事,更是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深刻探讨。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身处动荡的时代,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他们的青春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的梦想之光显得愈发璀璨。
就像电影中的萧红,一个在乱世中坚守自己文学梦想的女子。
她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萧红在贫困、疾病和情感的纠葛中挣扎,但她从未放弃写作。
她把自己的痛苦、欢乐、迷茫都倾注在文字里,用文字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她的文字就像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清泉,清澈而动人。
记得有一个场景,萧红在破旧的小屋里,外面是寒风呼啸,屋内灯光昏暗。
她披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坐在桌前,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书写。
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沮丧,只有专注和坚定。
那一刻,我仿佛能看到她心中的火焰在燃烧,那是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
她不顾外界的喧嚣和干扰,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
她的文字,是她对抗生活苦难的武器,也是她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翅膀。
还有萧军,他的勇敢和果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四处闯荡,不怕吃苦。
他和萧红相互扶持,共同追求着他们心中的文学殿堂。
他们的爱情,也是在梦想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虽然最后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但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让人敬佩。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那个时代,物质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然而,我们却常常在安逸中迷失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但想想萧红他们,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这部电影让我明白,青春是宝贵的,梦想是无价的。
在青春的时光里,如果没有梦想的指引,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而有了梦想,我们的青春才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也曾有过许多梦想。
《黄金时代》 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当我们翻开《黄金时代》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
到了那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中。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里的
人们的生活、爱情、友情、痛苦、苦闷、欢乐,以及人性的种种。
作
者用她绝妙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细腻地描画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
们的生活状况,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性和魅力。
在阅读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性的态度。
我
们能够看到小说中的女性思想在逐渐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渐进步。
同时,也看到人们在发展文明的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新的认识,人们正在向真正的自我认识和伦理文化的融合进发。
小说的主人公王二与毛二,是作者故事的载体,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对于生活中的苦闷和痛苦,他们都有着深刻的感受,同时,他们也有
着共同的理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在不断地探索着自我,同时也在探索着人性。
对于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于那个时代,对于那个人性的探索,对于那个生命的绽放和自我解放,我感到震撼,感到激动。
作者在这
部小说中写尽了她的感性和思考,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自然的敬畏
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的情节很具有戏剧性,
引人入胜,令人沉浸于读者的故事情节中。
总之,《黄金时代》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是一
部哲学、文化、思想的注脚。
它所承载的情感,思考和歆意是深刻而
沉静的,是生命的表达和美好的呈现。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时刻
牢记这部小说中的感受和思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我不断追求的精神,不断追寻那份独特的美好。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32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32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现在是凌晨十二点,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记得大约一个月前,在新浪专栏里看到了几篇回忆王小波的文章,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黄金时代》这本书。
书名似乎之前也听过,重要的是当时想要找一本看,于是就选择了这本书。
我从书旗小说APP中下载的全本,没有花一毛钱。
也因此不能避免地看多看一些夹杂在正文中广告,也难以避免地将各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读。
实际上这本书是分为五卷的,每卷除了共用名字叫“王二”的主人公外,都有一个独立的卷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而我阅读的电子书,各卷之间是没有卷名的,我曾一度怀疑为什么在读的故事跟上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是另起炉灶呢?百度百科里介绍这本书时说,它是知青文学的突破之作,以特有的写作方式和写作视角给知青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百科里还说,它是《亚洲周刊》选出的100部亚洲小说之一。
这些评价毫无疑问地可以权威地证明这是一本好书,是开卷有益的典范。
可以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的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定性为一本好书呢?曾几何时,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被深深地感动着。
少平用劳动和读书来追求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少安则用劳动和实干为自家和村民创造着物质的财富;金波和藏族的姑娘仅仅是因为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可以谈一场精神上的恋爱,润叶在努力追求幸福失败之后才发现幸福不在彼岸而就在触手可及的身边。
读完此书,感受受到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自己的灵魂在那段日子里实现了升华。
可读完《黄金时代》呢?完全的一脸茫然,不知道在表达怎样的主题,不知道故事背后是怎样的意图?王二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经历过文革、上过大学、留过洋、在大学任教的社会上层人士。
这里的上层不是指拥有多少的财富或者拥有多大的权利,而是指拥有知识和智慧。
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
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在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沙发上,我决定打开电脑,观看那部一直被朋友们强烈安利的《黄金时代》。
这一观,就仿佛让我掉进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故事的漩涡,被深深吸引。
影片一开始,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画面质感就让我眼前一亮。
它没有那种常见的线性叙述,而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讲述,一点点拼凑出主角萧红的一生。
这种方式就像是在玩一个拼图游戏,每一块拼图都是一个人的记忆碎片,慢慢地,一幅完整而又动人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萧红,这个名字在影片中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女子。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却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逃离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却在爱情和生活中屡屡碰壁。
她的经历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地去闯荡的日子。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只有一腔热血和一个装满梦想的背包。
我租住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奔波在面试的路上。
有时候,为了节省几块钱的公交费,我宁愿步行好几公里。
那段日子真的很苦,但每当我想到自己的目标,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电影中,萧红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写作,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生命。
她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慨万千。
她与萧军的爱情,热烈而又充满矛盾。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却又因为性格和观念的差异而分道扬镳。
这让我明白了,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陪伴。
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泛黄的色调,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而背景音乐则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每一个场景的氛围,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萧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比绚烂。
她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又该如何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呢?也许,我们不需要像萧红那样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挫折,但我们同样需要有她那种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5篇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5篇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1我们在喧杂的尘世中唱着自己的歌,站在爱中迎接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初,在呼兰河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她虽然家庭不幸,但那时的她,单纯的期待着长大,不曾思虑一路坎坷。
20年后,父亲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她却与表哥连夜逃走,被表哥背叛后,她仓皇回家,家人却不再欢迎他,她只得去投靠曾背叛过她的未婚夫,可他的家人坚决不同意。
她在旅馆中欠了一笔巨款,被关在仓库中,她向报馆写信,意外结识了萧军,两人相见恨晚,情投意合。
若干年后,因为战事变故,两人永远的分开了。
之后,她与端木成了亲,直至得肺结核死去。
萧红与萧军有一段如胶似漆的爱情,但他们的分手却无比和谐,天各一方,唯愿君安。
两人分别时,萧红试图挽留,却被萧军无情地拒绝,在听到萧军的答复时,萧红转头便走,她也有自己的尊严,这世上,谁又比谁更优越呢?他有他的繁华,你,自有你的盛开。
萧红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找鲁迅先生倾述,她不仅把鲁迅先生当成老师,更多的是挚友。
尘世里,我们都只是需要一句加油,一声你可以,在这鼓励中热泪盈眶,卸下所谓坚强的伪装,然后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
萧红的私生活曾被无数人谩骂,她却平静无比,所谓笑骂由人,自在我知,本就是入世法里最艰难的选择,而她却笑纳百川。
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的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
萧红没有辜负每一个朋友,也没有辜负每一场爱情。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2《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讲述了作家萧红悲惨的一生。
以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讲述完了她的一生,让世人了解了萧红。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历史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沉浸在他们的悲欢离合中,让我深有所感。
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中。
在这个家里,萧红感觉不到爱,唯有祖父十分疼爱她。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萧红的祖父并没有因为她是女流而怠慢她的学习,亲自为她讲解文化知识。
2024年萧红黄金时代的读后感
2024年萧红黄金时代的读后感《黄金时代》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于1941年出版,主要描写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一个女作家的成长、奋斗与痛苦。
作为一部曾经带给无数读者共鸣和震撼的作品,《黄金时代》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萧红的才华,更折射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风貌。
《黄金时代》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呈现,通过女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她在崇尚新文化思潮的背景下,经历着种种挫折和痛苦,最终找到自我并寻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瓦尔登”,是个独立思考的女性,她不满于传统的束缚与压迫,渴望自由、平等、独立的生活。
她通过努力学习,尝试写作,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现实的残酷使她备受打击,她不得不面对家庭的压力、社会的歧视和个人的痛苦。
这种痛苦感在小说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令人心痛,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黄金时代》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背景是1918年阎锡山统治山西,然而,阎锡山并没有成为小说的主题,而是作为一种社会背景,成为女主人公在其中生活的一种环境。
小说用朦胧的笔触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压抑、感伤和迷茫,蕴含着一种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
在小说中,萧红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却遭遇到了家庭的阻碍和社会的不理解。
她的母亲希望她做一个传统的女子,然而她渴望自由和独立。
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痛苦经历,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困境和压迫。
女主人公像是所有女性的代言人,她的痛苦和挣扎代表着一整代女性的追求和奋斗。
小说的文学风格独特,充满了温暖和亲切。
尽管小说中的主题是压抑和痛苦,但作者却以幽默而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
小说结构紧密,情节紧凑。
萧红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挣扎。
同时,小说中的插叙、夹叙、回忆等手法的运用,使整个故事更为有趣且富有层次感。
观看小说《黄金时代》的观后感5篇
观看小说《黄金时代》的观后感5篇,供您参考.经过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王小波的折服,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初读此文,就被其赤裸裸的语言风格所折服,语言淫色而又充满现实感,是对现实环境语言的真实再现.逼真而又不失骚情,例如:小和尚.正面后面之类的,以及对陈清扬身体结构的剖析等等.文章主要以革命时期为历史背景,以王二和陈清扬为主要人物讲了他们种.种离奇的遭遇和匪夷所思的想法还有他们受到的种.种斗争和批判.小说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我(王二),另一个是陈清扬.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王二,他可以用犀利的语言证明陈清扬是一个破鞋,但他却偏偏用陈清扬无可反驳的理由证明她是一个破鞋.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文章,你会会渐渐地发现王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反而有许多可爱的地方.首先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人,不是一个软弱的家伙,文中王二买完枪后受军代表的气,就差点把军代表毙掉;其次他还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陈清扬的感情不是仅仅一种身体上放纵,他为她着想,他爱着陈清扬,他对陈清扬没有任何强迫,有一次是在田间休息的时候,王二〝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同时,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思想很有意思的家伙,他说〝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是啊,王二是个刺头,但是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不动摇.在王二在山上养伤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他是否存在而怀疑,他想了半天,跑下来,发现自己根本不用证明自己的存在,反而是多此一举.对比王二,我感觉陈清扬反而是一个更完善的人物,我感觉陈清扬作为一个女人反而比王二更坚强,更勇敢,更有追求.作为一个处在建国之后最黑暗时期的,她却仍执着追求.她是一个奇女子,首次出现,他要王二证明她不是一个破鞋,不是因为她讨厌破鞋这个称呼,而是因为她不是,她不想有一个莫须有的称号.陈清扬是一个倔强的人,她不怕迫害,甚至不担心被脱光绑着被丢到众人面前,她的勇气令我吃惊,我甚至都不敢想象有这样一个坚强倔强的女子.而在最后陈清扬在最后交的交代材料里,她仍然按自己内心想写的去写,即使会受到任何的处罚.但十分悲凉的一点是我感觉陈清扬十分孤独,她是一个另类,没有人理解她,她丈夫不理解,王二也不理解,所以当王二说出伟大的友谊是她才会那样动心.虽然与王二发生关系,成为了真正的破鞋,但是我感觉她是纯洁的,她讨厌性交,她认为王二和她的丈夫应该为此感到羞愧.这对她来说或许只是一种奉献罢了,但是最后她爱上了王二,是因为王二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知道王二是真的喜欢她,打得越疼,感情就越真挚.而王二却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伙,因为他不明白,而陈清扬却默默承受着一切.此外,小说中王二和陈清扬一方面对性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期待,总是想让彼此的躯体获得心灵和身体上的解放,另外却又在众人的冷眼下承受这重大的压力,不敢而又心存芥蒂的为之.但最终由于青春的狂野,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眼光和所谓的官方的打压,获得彼此的解放,以求向世人证明在自己的〝黄金时代〞,就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活的闪闪发光,熠熠生辉.观看小说《黄金时代》的优秀观后感5王小波说: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我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也曾设想过我的黄金时代,没有太多的烦恼,静坐时偶尔发发呆,独处时迷惘一下未来,闲时看书赋词,有交心的朋友,想要到达的远方,和一场满心欢喜的恋爱.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一切,锲而不舍的勇敢追求,哪怕山河险阻,路遥马亡.黄金时代的我们总是年少轻狂,也许我们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依旧那么迷之自信.我们看不惯社会的种.种不公,也不肯轻易向这个世界妥协.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上帝赋予每个人的超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拥有美貌,有的人拥有智慧,有的人拥有财富,有的人拥有勤奋.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质,细细雕琢,有一天,它一定会闪闪发光.不过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功名论,皮囊论,权术论,总是占据着我们荒芜的心灵.我们总是相信这世界有捷径可走,如何一个月追到男神女神,如何毕业年薪百万,如何三个月考研清北复交.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我们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黄金时代,好像就在我们还没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悄悄溜走了.我们总是很忙碌,可是忙碌的事情却并不是那么的有意义;我们总是很迷茫,迷茫的思考人生,却忘记了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们总是自我催眠,自我感动,自我佛系,一步步变得不像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黄金时代那些向往的爱情.友情.理想.远方,好像就变成了一纸笑谈.这个世界很大很大,我们的心很小很小,它能容纳的东西十分有限,人一旦贪心,给自己的心扩容,心就会碎成一片一片.在我们的黄金时代,住进心里的应该是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美好的事,纯粹的自己,而不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人,不是那些不干不净的杂念,不是那个自己都瞧不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有的人成为了黄金时代的高端玩家,有的人则成为了倔强青铜.很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为每个人写出来不一样的答卷,但愿我们都是眼里睡星星,心里住太阳的人吧.观看小说《黄金时代》的优秀观后感。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8篇)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8篇)《黄金时代》观后感1王小波是个幸福的人,我觉得,尽管他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是浑浑噩噩的人,被战乱、苛政和艰难困苦的生活消磨着心智,吸干了骨血。
诚然,我们的时代也是如此,只不过换成了娱乐、阶层和信息茧房。
我时常觉得,我依然有着上一代的影子,越向着太阳,影子的痕迹越明显。
这大概也印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多明哲保身,刺头死的死残的残,学会了做绵羊的人得以活命,把这种行事方式贯彻了一生,温顺的基因便传了开来。
我也是这个时代的农民,不敢离开自己的工位,每日上班下班,重复地铁窗外的风景,与我的祖辈在耕作多年的田间踱步,期盼聊以糊口的收成一样并无二致。
我经常会不切实际的幻想,脑海中翻涌着酣畅淋漓的情节,而主角就是我自己,幻想以后的快意的生活和得体的工作,地铁上,被窝里,工作时,我被这些突发的美好幻象挟裹着,在某个时刻蓦然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仍处在现实的枷锁之中,心中就莫名的失落,唐诗里的忧愁似乎与我的不同。
守在乌托邦的门外,想透过氤氲看清里面的东西,目光却怎么也穿越不了迷离的雾气。
看过那些情节,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才明白做出不一样的事情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看过一句话:“他时常回忆起1995年第一次来中国。
从武汉到宜昌,再辗转巴东,在神农溪,9名纤夫拉着竹筏前进。
他说:那些纤夫中可能就有另一个比尔·盖茨,但他出生在这,命运便锁在河岸”。
读后感·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也是悲哀,拼搏的种子在发芽前便被环境腐蚀糜烂,也更能显出不一样的'想法的稀少和珍贵,我也是纤夫中的一个,不甘被缚在原地,王二便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缺失的从来不是天马行空和梦人呓语,也不是越过舒适线的勇气,而是迈出几步后不被干扰的坚持,太多一蹴而就的想法在我身前累积成一堵高墙,我得想办法打破或者越过它。
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夸下海口,三天热度,希望能坚持久一些,给我和她一个交代。
《黄金时代》青春与梦想观后感
《黄金时代》青春与梦想观后感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我终于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完了《黄金时代》这部影片。
看完之后,心中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展现的那个时代,充满了激情与迷茫,青春与梦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相互交织、碰撞。
萧红,这个名字,以及她所经历的一切,就像一幅色彩浓烈却又笔触细腻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萧红的青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
她逃离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却又在爱情与生活中屡屡碰壁。
然而,她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那就是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我想起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虽然没有萧红那般的波澜壮阔,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一心想要加入学校的文学社。
那时候,我自认为自己有着不错的文笔,满怀信心地投递了自己的作品。
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的作品被退了回来,上面写着一些让我失落的评语。
那几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我不停地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写作的天赋?是不是应该放弃这个梦想?但是,看着萧红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持写作,我又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于是,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技巧,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图书馆待到闭馆,捧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宿舍的同学都笑我太拼了,说我像是着了魔。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追逐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
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我的一篇文章被文学社的刊物选中发表了。
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那本薄薄的刊物上时,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萧红在坚持写作道路上所获得的那些小小的成就时的心情,那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温暖。
再看影片中的萧红,她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持着创作。
哪怕生活困苦,哪怕爱情失意,她手中的笔从未放下。
她的文字,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一角。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3篇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3篇黄金时代观后感1我分了好几段才看完这部电影,说实话并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足够吸引支撑我一口气看到底,因为我总是对类似纪录片的电影不感冒。
其实这些文人的相处方式我不是很懂,对于萧红处理情感的方式我同样不懂。
不过,好歹看完了,觉得里面有的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因此截屏留着自勉了。
这段是骆宾基问萧红,问什么能和端木蕻良那样的人生活三年,萧红如是回答。
此前,萧红和聂绀弩说,她有时很看不起端木,他胆小,懦弱。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传闻端木曾两次抛弃萧红。
种种纠葛我们已不得而知。
但后来给了怀着萧军孩子时的萧红一生中唯一一次婚礼的人确是端木。
可能在萧红看来,不和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和谁也就无所谓了。
这里不说萧红萧军的爱情,因为我并没从片子里感到那种深切的爱。
不排除是由于我的钝感。
不过这是个通理,每个人都有所爱,能竭尽全力,敢竭尽全力,去爱自然是潇洒,也算不负此生,但并不代表会有最好的`结局。
之前我确实不曾想过,爱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但它一旦成为负担,就也毫无甜蜜可言,所以我认为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甜蜜的负担。
如果再一段关系已经不能保证大部分时间都令彼比愉悦,那,便永远地分开罢。
黄金时代观后感2这部电影真的是太对我胃口,当时上映的时候是大三的国庆档,拉着闺蜜陪我一起去看,她还可爱兮兮的睡着了,后来也介绍给室友,也是分了好几次才看完的。
但我感觉这部电影太神奇了啊,讲述的对象是我最欣赏的当代女作家,并且从导演许鞍华到演员全都是我关注并且喜欢的啊,女神汤唯袁泉郝蕾男神冯绍峰朱亚文祖峰,现在我对冯绍峰无感了,但当时我仅有的男神女神就是冯绍峰和汤唯,也是因为这部片子,我延续了对汤唯的喜爱至今。
之前看过一部小宋佳演的《萧红》,虽然小宋佳我也很喜欢的,当时因为沉迷《闯关东》觉得小宋佳的气质十分难得。
但是那部电影呢,真的是,我现在记不大清了,就记得小宋佳在昏暗的小阁楼里,怎么说呢,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萧红的才气,这里也就不接着diss了。
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docx
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黄金时代读后感一这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之一,也是我看了已经忘了几十遍的书。
在整个(故事)里,心如明镜的是陈清扬,而王二始终出一个浑浑而需的家伙。
陈清扬因为他那无心中的两巴掌而爱上他,却也因为这两巴掌的无心而离开了他,这就是为什么陈清扬为什么老说王二是“混蛋”的原因。
浑有浑的可爱之处,所以多年后还要来找王二,告知他自己爱他。
浑有浑的缺憾之处,所以陈情扬至爱王二,却不情愿和他在一起。
因为本质上来说,他和她前夫一样,根本不了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在《黄金时代》里,最完整的人物是陈清扬而非王二,陈清扬有志气、有担当,引领王二走过了那最艰难的一段,使他最终从一个男孩变成为一个男人。
这也可以看出王小波对女性的看法,她们是灵魂之火,生命之光。
没有哪个现代中国作家如王小波一样如此敬重女性,哪怕他的小说里有很多粗口和脏话。
网络上评论黄金时代的真正寓意在于:有两个人最终找到并确立了终身的宏大友情,无论人世如何摧残也无法变更,而世界上多数的人一生却都活在孤独或虚伪之中。
而我个人很认同,比如书中那些要具体过程的军政人员,明显就是活在孤独和虚伪中。
当今社会,早已成为败絮其中的快餐时代,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而王小波,波哥的《黄金时代》给了我一片净土,那种纯净的性所显露的宏大革命友情是世间千万物无法比拟的,正如王二和陈清扬俩人与世间的格格不入,那是一种超脱,超脱于肮脏的灵魂世界。
这样的王小波,这样的黄金时代,我想拥有,我想你也是!黄金时代读后感二在黄金时代里,我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个替身,那就是X海鹰。
我就是那个帮教的团支书啊。
在自我冲突中成长。
这让我很气,气F1.己。
我和王二不是自己人,但我艳羡嫉妒他的志气,我要教化他,我要改造他。
我要用完我毕生的全力,让他从一个后进青年变为一个有为男青年。
作为中国人挺惨的一点是,要做到推己及人的次数多了去。
病态的思想,在一丝固执的地方要最终保留F1.己的贞操。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7篇)_1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7篇)《黄金时代》观后感1我喜欢半夜戴上耳机,然后听一些情歌,会让我有所领悟的情歌。
本来不该是这个时间在这里打字敲着键盘的。
至少我昨晚是这样想的,今晚不能熬夜,我现在剩下的也只有青春了,我要好好保存我的青春,然后渐渐把它送入坟墓,看着他毁灭,看着阳光在它身上流转,看着它,想着有关它的一切。
昨天看了《黄金时代》。
有所感触。
我不知道票房差的原因。
将近三个小时的国产电影确实比较少见,毕竟你要把一个人的一生比较细节地告诉世人,导演一心一意的将这些表现出来。
是国人不愿意把时间放在一部文艺片上吗。
我不得不说这这年来我看过很多电影,大片还是国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黄金时代》是唯一一部能让我有观后感的影片。
如果你对文学有感觉,如果你对萧红感兴趣,《黄金时代》确实是需要好好看看。
觉得电影冗长无聊的观众,也许是没有耐心。
在我看来没有哪一个情节是能让大家跳过或者说拉过去的。
萧红和萧军的爱情在细节中感受的惊天动地,在贫穷中认识,共患难,每一个笑都像阳光。
端木瘦弱的样子让人心疼却用一生只唯一一次的争执在萧军那里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萧红也将她这辈子唯一一次婚姻给他了。
时间距离以及感情的不同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所以萧军才会与一个相识三个月的女子结婚却不愿意给与自己在一起共患难的萧红一个名分。
萧红最后生病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多数国情来看,男主角这时候会嫌弃或者抛弃。
但让我想不到的是端木与萧红的对手戏,在无声的空间中演绎地淋漓尽致,他对她果真是爱。
她对他果真是爱。
最后,骆宾基的登场。
萧红弟弟的朋友。
在萧红生命中最后的44天,用极其的细心耐心陪伴着。
对她的感情绝对是熬过真火。
最后骆宾基在萧红去世之后,在大街上一边吃糖一边哭的情景,极为触动人心。
没有单一的旁白。
以人物叙述的形式。
以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描述萧红独立刚强自由的一生。
这三个小时,我感觉是读了一本书。
这本书,一页一页翻来翻去有滋有味。
以获奖的形式说明没有为艺术献身,但是票房差,估计是不符合大众的口味,但是不能换成其他人的梦想,完成其他人的事情。
爱与牺牲的共鸣黄金时代观后感
爱与牺牲的共鸣黄金时代观后感《爱与牺牲的共鸣——<黄金时代>观后感》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往往如一叶扁舟,被波涛汹涌的浪潮裹挟着前行。
而在这其中,爱与牺牲的交织,成为了生命中最为璀璨而又沉重的篇章。
观看完《黄金时代》这部影片,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对爱与牺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影片《黄金时代》以萧红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挣扎,爱情与无奈。
萧红,这位充满才情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一生都在爱与牺牲之间徘徊。
爱,在萧红的生命中,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痛苦的根源。
她渴望着真挚的爱情,渴望着被理解、被呵护。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她与萧军的爱情,起初充满了激情与浪漫,他们在贫困中相互扶持,共同追求着文学的梦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的冲突、生活的压力逐渐消磨了这份爱。
萧军的不忠与粗暴,让萧红的心一次次受伤。
她在爱情中付出了全部的真心,却换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失望。
而牺牲,在萧红的生命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勇敢的担当。
为了追求自由和理想,她离开了封建的家庭,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她在贫困和疾病中坚持写作,不顾身体的疲惫和病痛的折磨。
她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牺牲了稳定的生活,只为了能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声音,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萧红的爱情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爱并非总是甜蜜的,它往往伴随着痛苦和牺牲。
在爱情中,我们需要付出真心,需要包容和理解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失去自我,失去尊严。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成就,相互尊重的。
当爱情变得不再美好,我们要有勇气离开,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时,萧红的人生经历也让我明白了牺牲的意义。
牺牲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放弃一切,而是为了更有价值的目标而做出的选择。
萧红的牺牲是为了追求文学的理想,为了揭示社会的真相,这种牺牲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做出牺牲,但这种牺牲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2023年观《黄金时代》有感
2023年观《黄金时代》有感2023年观《黄金时代》有感1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__,因此不是很受欢迎。
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
”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
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
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
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
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
可她没有这么做。
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
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
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
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
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
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2023年观《黄金时代》有感2看了汤唯出演的《黄金时代》,心情低沉了许多。
三个小时,把萧红的一生创作之路讲完,从逃婚到抛弃,从甜蜜到分开,从苦痛到病逝,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的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1作为一个天才女作家,萧红注定了要和张爱玲一起被谈论的。
张爱玲18岁的时候发表《我的天才梦》,对自己除了文学天赋外一无所有的人生进行了深刻反省,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早早的意识到自己除了天才梦之外,有的只是天才的乖癖缺点,世人不会原谅她,所以她选择了避世隐居。
晚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连作品获奖,也没有去领,只是拍了一张照片寄过去,照片上有非常醒目的“金日成昨猝逝”字样。
半年后,张爱玲收拾好自己的一切,躺在寓所的行军床上安静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
张爱玲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走完了贵族般气定神闲的一生。
用后人亦舒的话来说:吃相好看。
上面的这些话是我在看完《黄金时代》之后领悟的。
因为萧红,实在有违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基本修养。
她的一生,缺少自省和克制,只活了短短31年,却处处碰壁,吃相难看。
萧红短短的一生经历了4个男人,都以遇人不淑黯淡收场。
第一个是陆哲舜——萧红的表哥,萧红和他私奔的时候他已结婚,很快他们就受不了没有经济________的日子,各自回家。
表哥回到老婆那里,大概没怎么受罪就被接纳,萧红却回到自己的未婚夫汪恩甲那里!只得到7个月的收留,最后挺着大肚子被遗弃在旅馆里,欠下巨额债务。
这时候的萧红才20岁。
张爱玲当年错爱胡兰成,也是青春年少,不过24岁。
张爱玲最后也被胡兰成抛弃,并且为他背负了骂名。
但是,人们怜惜张爱玲,觉得她是“无瑕白玉遭泥污”,是胡兰成配不上张爱玲。
因为张爱玲心高气傲,胡兰成是她从成千上万人中挑选出来的才子,他懂她,欣赏她,也给过她神仙眷侣般的日子,所以后来胡兰成落魄后,张爱玲还愿意接济他,而后优雅地转身离开。
萧红后来又遇萧军和端木蕻良,她总是饥不择食,飞蛾扑火,不愿意反省自己的人生,所以每段感情都是遇人不淑,草草收场,这也极大地消耗了她生命的能量,使她过早地凋谢。
电影《黄金时代》还有一个细节:萧红认识鲁迅后,经常到鲁迅家里去,有时候仅仅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一坐就是半天。
鲁迅身体不好需要静养,许广平家务繁杂无暇招呼她,她就那样一个人在鲁迅家转悠,许广平心里不舒服又不好说什么。
这个细节,交待了萧红被人讨厌的根本原因。
你年轻,你有才华,你会写点东西,你长得还算漂亮,你就觉得别人帮助你是理所应当的吗?许广平难道不曾是文艺女青年?为什么她在剧中忙着柴米油盐,忙碌得像个邻家大婶?今天的人们很尊敬许广平,因为感激她温暖了鲁迅人生中最后的十年,鲁迅死后她也一直寄钱给朱安。
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女文青甘心为了鲁迅洗手作羹汤,系着围裙,择着菜,哄着孩子,放下了琴棋书画酒诗花,一心惦记柴米油盐酱醋茶。
她的爱掷地有声,有如黄土般朴实厚重,是让人敬重的。
作为一个伪文青,我一直认同林语堂的一句话:“我看人行径,不看人__”。
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或者饥寒交迫的年代,我们写点文字,记录一段人生,暂时蝉蜕于浊世,更厉害一点的变成一个作家,以文字为生,但这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才能。
世上有多种才能,会做饭,会养花,会弹琴,会下棋,会摄影……写字不过是其中一种,实在没必要抬得太高。
无论是否愉悦大众,我们都有更要紧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不要变成他人的负累。
生活才是目的。
一个人可能不会写__、不会美术、不会音乐,这都不妨碍他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努力生活,克制反省,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活得有底气,活得有滋有味。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2把所有明亮的灯都关了,只留背后一束光亮,与早就期待的萧红的《黄金时代》相约。
电影很长,只看了上篇,很想继续看,但身体吃不消这么熬着。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的,根本不需要特效来提升所谓的技术含量,也无用激动人心的音效开捕获观众的心灵。
那些所有朴素的画面会在不经意间,化成丝丝缕缕的青烟渗透你的灵魂。
无疑,《黄金时代》对于我来说,便是这样的好电影。
我爱它,爱它的表达方式。
从一开始的独白开始,我就被导演独特的设计所吸引,当然也就十分舒服地享受着贯穿整部影片的讲述方式。
我爱它,爱它所有精心还原的画面,人物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因为环境改变。
作为观影者,我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之所以被打动,那是因为内心住着一个这样的追求,住着一个这样的人生。
被萧红吸引,不是她外在的美丽,不在她四溢的才华,是她默默不语时的孤独,是她独自抽烟时的落寞。
这份难以言表的孤独与落寞被萧红传神地表达出来,鲁迅懂了,许广平懂了。
我蹲处在只有一束光亮的书房里,我的心因为萧红的缘故变得更加孤寂了。
可是,这样的孤寂却无法助我入眠,反而思绪涌现更多。
那样多好,没有便捷的通讯设备,大家总是面对面交谈,没有便利的阅读通道,大家都读书看报。
只可惜,我是再怎么希望也回不到那里了。
黄金时代观后感400字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
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
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
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
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__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
原来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
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
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怀着前夫儿子再婚、烟鬼、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400字开始以为电影1个半小时,也不算长,看到头才知道原来只是一半,影片长达三个小时,但是一点也不枯燥,非常震撼,虽然影片无法完全还原萧红的生平事迹,但是通过跳跃的镜头还是将她的才气,魄力,魅力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看影片的时候常常被她的写作状态打动,烛台下,卧病中,以执着的精神用文字传递思想。
多数的评论认为她的一生总体说是漂泊的,悲惨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年仅32岁便离开人世,虽然感情几经坎坷,但是她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她的漂泊在我看来成就了她,没有这些经历何来经典的《生死场》,当大家都感叹她视角独特,刻画逼真时忽略了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幸与不幸是她自己去感悟的,抛开这些,她带给别人的是太多的激励与鼓舞。
2023年《黄金时代》观后感3怀着对萧红的欣赏(这个词或许用的狂妄,但我真的是欣赏她的那种气质和人格,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去看了《黄金时代》,带着满心的期待,提着绿茶和两包紫菜关于影片的质量我这种完全外行的人是无权评论的,但至少导演对于情节进行的铺叙让我有点无力吐槽,每次当我看到一个个影片人物对着镜头背一大段冰冷无味的普通陈述句来生硬的铺展开剧情时都会有一种直欲掩面而逃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在写一篇题为“快乐的一天”的记叙文,然后开头写“今天我真开心啊”七个字紧接着写793个叹号,然后一篇800字作文便功成名就了。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这种支离破碎的叙事手法是对电影艺术和观众的一种不尊重!我们是来看你讲故事的,不是让你朗诵百度百科!我们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代入感知事情的脉络的,而不是听演员的专场朗诵会!或许导演想通过这样来打破第四道墙(舞台艺术理论里的一种说法,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隔离),但我觉得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好吧扯太远了,回到主题。
萧红与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或许是中国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内忧外患、军事政治文化个方面的动荡不安让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在骨子里深深铭刻着一种不安全感和彷徨感,即使极为坚定的鲁迅也曾有过荷戟独彷徨的时候,更何况萧红这样一个外表叛逆倔强,实则内心渴望平宁和温柔的女子。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她的一生充斥着动乱、漂泊、贫穷、疾病、困窘。
但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那个时代也是思想最为激荡的,尤其是当年的左翼文人(左联那批人)更是一批真正有着追求的思想者。
这也常使年少的我有“恨不得早生八十年,与君仗剑荡轩辕”的概叹。
这么一批思想上的知音给予萧红的是精神上的巨大慰藉。
我想或许这就是她能一直坚强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精神上的相对富足。
从萧军到鲁迅,到后来的端木蕻良都曾在思想和精神上给予萧红帮助。
伫立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萧红没有张爱玲睥睨红尘的傲气,也无丁玲巾帼英杰的豪爽,她用她的笔,把自己孤独的灵魂揉碎开来,当做墨汁,在纸上细细涂抹刻凿着对苦难与贫穷的理解,讴歌着青春与岁月,生命与自由。
没有鸳鸯蝴蝶派的小资情调和左翼文人的拆迁办风格,当时最为吃香的两种文风,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大不同的政治派系。
萧红不懂政治,更不想懂政治,她心中小小的愿望只是有一块安安静静的方寸天堂,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写作。
可惜她生不逢时,在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年代里,萧红的作品注定不能得到应有的评价,以至于连她的伴侣萧军也说她的文字“格局”太小。
那个年代赋予了她对于自由的向往与渴求,但同时也禁锢了她对自由的追求。
当一个人发现一样她所毕生追求的东西到头来却反而成了生命的禁锢,这是一种何等惨烈的痛苦?萧红的文字在我看来,是一种透过苦难和穷困看望美丽和平宁的追索,是对于生命与平凡的一种最终回归。
可惜当时的人们太高尚了,太高瞻远瞩了,又怎会看得见身边的平凡与平静?其实,世人看得太远,太虚幻,又何尝不是一种目光短浅?对于在谷底的人,与其让他仰望星空睁大双眼,不如先帮他爬上来萧红的文字,是一种平凡而美丽的慈悲当自由成为一种渴望,当挣扎变得徒劳而奄奄一息,那一双,在黑夜里却依旧向往光明的眼睛没有人真正懂得这样一种情怀,或许连萧红自己也不行,她的生命诠释的这样一种平凡而崇高的救赎,对于自由与人性飞吧,自由的,大声歌唱着,在风里,不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