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分析

合集下载

俄格战争

俄格战争
格鲁吉亚地处黑海石油和 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 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 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 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 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 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 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 重要影响。这一地缘战略 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 国、欧洲和俄罗斯的焦点 热点。
军力对比
俄格军力对比
俄军第58集团军·在俄罗斯现有的20多个合成集团军里,
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 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 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 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俄格反应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都将暴力冲突 所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和金融市 场动荡归咎于对方。大体而言, 格鲁吉亚将战争定性为俄罗斯对 其领土的入侵。而俄罗斯则指控 格鲁吉亚屠杀奥塞梯人,同时威 胁到了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的 安全。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包括 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均呼 吁双方恪守和平保持克制。其中 一些国家支持格鲁吉亚捍卫本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另一些 则为俄罗斯的军事调停出面。
8月6日,格鲁吉亚称,他们损失了一辆装甲运兵车并且有3名士兵受伤,另有 10名格鲁吉亚士兵在零星的战斗中阵亡。
8月8日:闪电攻击
8月8日凌晨,格军分三路突然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攻势,战斗伊始 格军兵锋就直指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四周的高地,使用坦克、飞机、装甲车等 协同作战。8月8日凌晨04时45分,格鲁吉亚部队使用多管火箭炮和重型火炮 对城市炮击,进而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掩护下占领首府茨 欣瓦利。导致千多名当地居民和13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 茨欣瓦利市严重损毁。 8月8日,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 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 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 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 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 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俄乌战争爆发原因

俄乌战争爆发原因

俄乌战争爆发原因引言俄乌战争是指发生在乌克兰及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涉及格鲁吉亚和克里米亚地区,该战争爆发于2014年,至今仍在持续。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呢?本文将深入分析俄乌战争的一些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1. 领土和地缘政治争端1.1 克里米亚危机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克里米亚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4年,乌克兰政府宣布放弃与欧盟签署经济合作协定,引发了广泛的抗议。

在这个背景下,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军队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并于同年举行所谓的“克里米亚公投”,以此宣布将其并入俄罗斯。

1.2 东部地区争议此外,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争议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乌克兰东部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族人口,他们对乌克兰政府的政策和做法表示不满,要求更多自治权。

这引发了乌克兰政府和亲俄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局势逐渐升级,最终演变成了全面的军事冲突。

2. 民族和宗教因素2.1 俄乌民族矛盾俄乌两国之间存在着悠久的历史纠葛和民族矛盾。

尽管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和语言,但历史上的争斗和领土争端使这种关系变得紧张。

这种民族矛盾在战争爆发时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化和放大。

2.2 宗教分裂此外,宗教分裂也是导致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克兰东部地区主要信奉东正教,而乌克兰西部地区则更倾向于天主教。

这种宗教差异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产生了分歧,加剧了俄乌之间的紧张关系。

3. 外部干预3.1 俄罗斯介入乌克兰俄罗斯的介入被视为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俄罗斯政府公开支持乌克兰东部的亲俄组织,在该地区向反对派提供武器和人员支持。

此外,俄罗斯军队还公开入侵了乌克兰东部,试图改变局势,从而加剧了战争的规模和强度。

3.2 国际社会的干预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冲突的干预也促成了战争的爆发。

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政府的支持,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加剧了俄乌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使得俄罗斯认为自己在地区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加强了其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俄格冲突中的中国表态

俄格冲突中的中国表态

俄格冲突中的中国态度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今年八月初以来,由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对抗引发的危机,已演变成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及整个西方阵营的新一轮对峙。

它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对中国的表态带来复杂微妙的压力。

中国外交上迄今为止对此事的回应十分谨慎,保持了客观中立、主张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

明确中国的原则立场无疑是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阐述并有所行动,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中国的基本利益所在和公众的实际倾向性,显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权衡各种大的利害关系,这里提几点看法。

首先,凡事要有个大的是非判断。

格鲁吉亚危机的性质及根源究竟何在?格鲁吉亚8月6日就已宣布出兵南奥塞梯,从7日深夜到8日凌晨,政府军大规模集结,攻入南奥塞梯首府和占领了周围的地区。

经过12个小时的战斗,南奥塞梯首府变成了一片废墟,上千名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此举无视俄罗斯部署在格鲁吉亚的维和部队,直接向俄罗斯发出了挑衅,俄军很快介入。

而与此同时,美国连连发表声明支持格鲁吉亚,要求俄方撤军。

这件事表面上由格俄两国的长期矛盾所引发,深层次上是美国及西方多年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的恶果之一。

其次,格俄战争反映了俄罗斯对北约无休止东扩的反抗。

中国适当而公开地表达出这种看法,是有必要的。

这里的分寸在于,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与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及周边黑海一带的对峙,将不仅加剧欧洲安全形势的紧张,也可能威胁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所谓的"拉回冷战",其实是由美国和西方最先诱发的,而绝非只是俄罗斯一方的责任。

这场对峙仍远未结束。

俄方手中至少握有三柄"杀手锏",可以适时加以反击:一是加强军事压力,依靠其令人生畏的核武及海空力量,对北约、欧洲一些国家及美国的行动加以反制;二是减少甚至切断对西欧及中东欧支持北约扩张政策的国家的天然气供应,这些天然气占有相关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退出与美国达成的各种军控与裁军协议,尤其是中断在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立场的协调。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国家地缘政治解析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国家地缘政治解析

独立问题, 随后普京责令向两地的俄公民提供物资援助 , 并在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 18 从 99年起, 南奥 当地建立全方位保护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制。格方对此表 同时寻求国际, 特别是美国的支持 , 并加强军队建设, 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 南 示反对, 与美国等开展联合军事演习。 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 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长 装备新武器, 20 年 4 5 08 — 月问, 由于格鲁吉亚无人驾驶侦察机接二 期有军事冲突。19 年 6 俄罗斯、 92 月, 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
胁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1 格鲁吉亚要求停战。1 人死亡, 1 0日, 2日 1 人负伤 , 7 1 9人失踪, 架战机被击落。格鲁吉亚 4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结束军事行动; 格总统萨卡什维 国防部长 8 1 月 7日宣布, 13 格军 3 人在军事行动中死亡。在
哈兹军方击落, 政府开始向临 近阿布哈兹的 E 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 连三被国内阿布
而俄罗斯则向阿布哈兹增加维和兵力, 声称要 题达成有关实现停火、 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 地区大量屯兵, 议, 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 格和南奥塞 严厉回 俄、 击格鲁吉亚可能发动的 侵略。 双方剑 拔弩张, 致有 以 梯、 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 人用“ 临近开战状态” 来形容俄格关系的危机局面。 由俄、 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 负责在冲突地 8 7日晚至8日 , 月 晨 格鲁吉亚军队与南奥塞梯武装人
区 行维和使命。 06 1 月, 执 2 年 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 0 1 题 员发生激烈交火, 毗邻的 俄北高加索司 令部 迅速反应, 遣俄 派

体现快速反应战争案例

体现快速反应战争案例

体现快速反应战争案例俄格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13日,俄罗斯军队对进攻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格鲁吉亚军队实施的陆海空联合反击作战。

俄军仅用5天便赢得胜利,因而此战也被称为“五日战争”。

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对外用兵,也是一个世界大国为对抗西方战略遏制而对毗邻小国实施的一场小规模、低强度的跨境控制战。

尽管暴露了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俄军展现出压倒性优势,用速度和规模向世界宣示:虽然沉寂多年,俄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

战争背景200多年前,沙俄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1774年,奥塞梯作为一个完整国家并入俄国版图。

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

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

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

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1992年,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独立并与北奥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矛盾激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1992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举行会谈,达成停火协议,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根据协议,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格鲁吉亚政府一直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

2008年是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东扩是其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

2005年和2007年因为撤销俄军事基地,格俄险些爆发战争,但北约对格鲁吉亚的支持令俄罗斯最终妥协。

格军实力提升与俄一再退让,助长了萨卡什维利解决领土争端的冒险心理,2008年1月他在连任竞选时许诺,将在新的总统任期内“彻底而轻松地”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

2008年7月,南奥塞梯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不断发生交火和炮击事件。

作战经过俄格战争历时5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红河学院作业封面

红河学院作业封面

俄格战争之我见院系:理学院专业: 2012化学年级: 2012学生姓名:李文廷学号: 201201020446任课教师:日俄格战争之我见综述: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从西方国家的立场来看,尽管都对俄采取的军事行动持反对态度,但对如何处理与俄罗斯关系却有不同的战略考虑。

从美国来讲,作为北约东扩的主要推动者和格鲁吉亚入盟的最坚定支持者,无疑是以遏制俄的战略空间,防止俄再度崛起为重要的国家利益。

综观各方的利益,可以得出这样几点初步结论:第一,俄罗斯虽然有西方化的梦想,但实现大国目标是更现实的利益,俄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这种利益;第二,美国虽然有遏制俄发展的战略意图,但不会在俄未挑战其全球利益的情况下与俄进行全面对抗;第三,虽然“老欧洲”不认同俄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但会保持与俄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对话;第四,与俄矛盾较尖锐的“新欧洲”国家尽管会采取某些令俄不能接受的行动,但如果得不到美欧的倾力支持,不可能对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俄格战争之背景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俄格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和北约不断触碰俄罗斯的地缘“红线”,超出了俄容忍的限度。

继一些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美国又把北约东扩的触角伸向了外高加索,力图在这一地区挤压俄的战略空间。

尽管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北约首脑会议未同意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但承诺格鲁吉亚最终可以加入北约。

格作为绕开俄罗斯的里海石油输出管线(从巴库到土耳其杰伊汗港)的途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于这个地区,俄罗斯以果断的军事行动表明了自己对西方不退让的立场。

作为北约东扩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日趋紧张的产物,已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在华盛顿,很多人把一事件描述为国际事务的转折点。

西方国家的坚决反对的声音和俄罗斯强硬的不妥协立场,使人们担忧会发生一场冷战式的新对抗。

由于这场冲突以及随后形成的对抗态势是发生在大国之间,因此其动因、走向及对国际局势的总体影响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格鲁吉亚得不偿失解读

格鲁吉亚得不偿失解读

格鲁吉亚得不偿失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当天再次呼吁奥运期间休战,但世界还是听到了来自高加索的炮声。

据报道,在最近两三天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的激烈武装冲突中,就已有数千人失去了生命,伤者不计其数。

这次冲突的具体起因已经被双方的说法搞得模糊不清,但显而易见的是,8月7日夜间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及其他一些具有军事意义的地区发起的进攻,是使冲突陡然升级的关键一步。

有分析认为,格方在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单方面停火后仅仅几小时便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借势一举以武力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之意。

但这个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充当马前卒的小国的领导人,显然没有把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搞清楚。

萨卡什维利自以为有美国和西方的撑腰就可以向莫斯科叫板,实在是因为他不懂得,既然要想获得美国和西方的支持,那就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取舍利害,而不是如此冒失。

尽管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国在不断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但他们并没有打算要与其刀兵相见。

何况现在的世界提倡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有了问题通过谈判、协调来解决。

动不动就开枪开炮,既不符合潮流,也不理智。

想想看,区区2.7万人的军队,是可以跟俄罗斯大军较量的吗?怪不得英国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说,萨卡什维利这么做,“将失去很多西方朋友的支持”。

而西方,包括美国,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应也仅限于呼吁双方克制、立即停火,而不可能给予格鲁吉亚多少实质性的支援。

俄罗斯这次倒是取得了一个后发制人的主动。

在格鲁吉亚发动军事进攻并造成南奥塞梯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后,俄罗斯就师出有名了。

俄罗斯是1992年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停火协议的当事方之一,并负有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使命。

另一方面,由于南奥塞梯绝大多数居民拥有俄罗斯国籍,派兵保护自己的公民,也是俄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

因此,8月8日以后俄当局所采取的行动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而顺便给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的萨卡什维利政权一些教训,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对中国的启发战争分析俄格战争是典型的“战争是政治手段”案例。

1.俄格力量对比格鲁吉亚:现役21150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495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其中包括边防警卫队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

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人员:102.7万人。

其中陆军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14.2万人,核威慑部队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41.8万人,其中包括边防部队、内务和联邦安全部门的部队。

俄罗斯还能动员2000万预备役人员。

装备:2.3万辆坦克,空军拥有1736架战斗机。

此外,俄罗斯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还有245架战斗机。

从硬实力来说,俄格战争在一开始胜负已分。

更要命的是格鲁吉亚没有纵深,没有强大的海陆空。

更没有发动人民战争。

所以这次战争不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只是“争”---政治利益上的争。

说白了就是一场象征性的战争来进行一场政治赌博。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说谁输谁赢。

萨卡什维利一没有因此下台。

萨卡什维利的这次赌博到底使他成了英雄还是狗熊呢?真的很难说。

在战争的开始,格鲁吉亚表现了一定的战斗力,以一种貌似闪电战的手段占领茨欣瓦利。

过程如下: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

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

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但我有点怀疑,俄罗斯应该早就知道了格鲁吉亚的动向,在战争初期阶段有一种刻意放纵的感觉,因为按道理,格鲁吉亚军队一出动,俄罗斯就应该知道了,并且有了打击的能力,那为什么要等到茨欣瓦利被占领才出兵呢?答案只能是“有意放纵!”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俄罗斯的军队的行动。

俄格冲突及其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_房乐宪

俄格冲突及其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_房乐宪

俄格冲突及其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房乐宪陈隆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发生冲突,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相关的大国关系更加复杂。

俄格冲突的实质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对于战略空间的争夺。

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恶化、合作受损,俄美关系出现局部紧张但不致出现全面对抗,俄欧关系合作的主流依然存在。

[关键词]南奥塞梯问题;俄格冲突;俄美关系;俄欧关系;北约[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11-0067-04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向南奥塞梯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迅速占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紧接着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双方交火持续五天,格军溃败。

8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决定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同前往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

①但此后该地区政治形势更趋复杂。

8月25日,俄联邦议会上下两院全票通过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当局提出的要求俄承认其独立的呼吁书。

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9月2日,格鲁吉亚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9月9日俄罗斯宣布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于9月15日与它们分别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俄格冲突过后,相关各方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这一军事冲突虽已结,束但其对当前国际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俄格冲突的实质格鲁吉亚原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

随着苏联走向解体,格鲁吉亚于1991年4月正式宣布独立。

但独立后的格鲁吉亚存在严重民族分离问题。

俄格之间这次冲突的主要矛盾在于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

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宣布独立,格鲁吉亚中央当局无法容忍,立刻派兵进驻,两地武装冲突爆发。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对中国的启发战争分析俄格战争是典型的“战争是政治手段”案例。

1.俄格力量对比格鲁吉亚:现役21150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495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其中包括边防警卫队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

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人员:102.7万人。

其中陆军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14.2万人,核威慑部队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41.8万人,其中包括边防部队、内务和联邦安全部门的部队。

俄罗斯还能动员2000万预备役人员。

装备:2.3万辆坦克,空军拥有1736架战斗机。

此外,俄罗斯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还有245架战斗机。

从硬实力来说,俄格战争在一开始胜负已分。

更要命的是格鲁吉亚没有纵深,没有强大的海陆空。

更没有发动人民战争。

所以这次战争不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只是“争”---政治利益上的争。

说白了就是一场象征性的战争来进行一场政治赌博。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说谁输谁赢。

萨卡什维利一没有因此下台。

萨卡什维利的这次赌博到底使他成了英雄还是狗熊呢?真的很难说。

在战争的开始,格鲁吉亚表现了一定的战斗力,以一种貌似闪电战的手段占领茨欣瓦利。

过程如下: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

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

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但我有点怀疑,俄罗斯应该早就知道了格鲁吉亚的动向,在战争初期阶段有一种刻意放纵的感觉,因为按道理,格鲁吉亚军队一出动,俄罗斯就应该知道了,并且有了打击的能力,那为什么要等到茨欣瓦利被占领才出兵呢?答案只能是“有意放纵!”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俄罗斯的军队的行动。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国家地缘政治解析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国家地缘政治解析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国家地缘政治解析
褚颖春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俄格战争爆发震惊世界.本文尝试运用地缘政治的方法,分析俄罗斯在俄格战争中的政策考虑:在概述俄格冲突事态经过的基础上,分析俄罗斯视野中格鲁吉亚所具有的天然地缘重要性和历史地缘重要性,以及由回应外界刺激而提升的地缘重要性,解释俄罗斯积极又有限度的政策起源.
【总页数】5页(P1-5)
【作者】褚颖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J], 林爽
2.有助于解决国家地缘政治问题的俄罗斯亚洲交通综合体[J], М.К.班德曼;В.Ю.马洛夫
3.论俄格冲突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影响——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 [J], 苏瑛;连志宾
4.后冷战时期俄美在格鲁吉亚的地缘政治较量 [J], 毕洪业;陈国庆
5.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之地缘政治析 [J], 陆俊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俄格冲突

2008俄格冲突

2008年俄格冲突摘要:2008年俄格冲突是冷战后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一次武装冲突,通过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简要过程和结局以及对地区或世界产生的影响的综述,来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场冲突。

关键字:2008 俄罗斯格鲁吉亚俄格冲突俄格冲突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的简称,指发生在2008年8月份由于格鲁吉亚首先使用军事措施对付国内南奥塞梯民族分裂势力而演变成的邻近大国俄罗斯军事干预所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间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

一个事件的发生,必定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次冲突,特别是武装冲突也可以说成是战争,其原因必然是相当的复杂,其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当然国家利益这个因素应该站在主体地位,一个国家采取的任何措施毫无疑问的都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的。

08年的俄格武装冲突,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两国之间政治态度的冲突,当然国际局势的变化对俄格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个因素也是不可不提及的,等等,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

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

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就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境内另一要求独立的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的问题就一直争吵不断。

二,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随着美欧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解冻”的速度加快。

南、阿联合独联体内存在领土争端的其他两个地区加快谋求国际承认,对格构成很大压力;北约近年加紧动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在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同时格鲁吉亚最近几年希望加入欧盟和北约,以换取西方的帮助和支持,对抗来自北方俄罗斯的危险,格鲁吉亚积极向西方靠拢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

重读冲突一年后的俄格关系

重读冲突一年后的俄格关系
突 ,俄格很大—部分 民众还是对发展两国关系
已经 宣布 的支 持南 奥赛梯 和 阿布 哈兹独 立 的 私有 部 门 ,建 立 民主 的法 制国家 ,稳 定社 会 派与俄 政权 的对 话 也会走 进死 胡 同 。格 鲁 吉 的 战略分 析 ,等等 。2 0年 1月 ,北 约峰会 08 2
抱有 良 的愿望。 好 例如 ,9 3%被 调查的俄罗斯人 决 定 ,在无 法 绕过敏 感 问题 的情 况下 ,反对 经济 发展 ,改革安 全领 域 ,包括 加强对 国防
生活过 , 5 % 的人去 过俄 罗斯 , O 的人 要 求并 不完全 一致 。 有 O 有2 %
递 交加入北 约的 行动计划 。显 然 ,至少 对 于 没 有强大 到足 以取 代现 政权 执政 的程 度 。北 2 0 年 8 冲 突 改变 了 格鲁 吉 亚加 入北 约 的 08 月 局 部恢复 关 系 ,两 国领 导人 既有 意 向 ,又 都 约高 官索 拉纳 分析 得 十分透 彻 ,他认 为 ,如 进 程 ,但 其 方 向未 发 生根 本变 化 。 2 0年 9 08 心 照不 宣 。
科 瓦 连 科 9 月 底离 开 格 鲁 吉 亚 程 度
格 鲁 吉 亚 的葡 萄 酒
蔓0
C ●帮 灞

i
j

-j÷ 虢

俄格冲突不仅使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致治结构发 1 生重大变化,而且使一年来俄格、俄西关系处于 ’ 既对立又联系。 既斗争又对话的胶着状态。 J



阿 布 哈兹独 立 之 后



甚 至 到 了2 0 0 9 年 3 月

两 国又恢复 了正
而且 使


年 来俄格

战例分析之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战例分析之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战例分析之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俄格冲突一.国际背景当前的国际大势,依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主要矛盾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单极化和以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张的多极化之间的矛盾,这两点没有变化。

虽然是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但是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实力对比,差距在逐渐缩小。

美国面临着多强挑战自己全球霸权利益的危机,多强在各自区域范围内,挑战美国的霸权利益。

从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地中海联盟计划、北极主权争端等等,都是多强纷纷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体现。

美国持续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特别是美国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准备接纳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加入北约,这些都挑战了俄罗斯的战略底线,直接威胁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这必然迫使俄罗斯利用一场战争来进行对抗,以维护自身利益,改变自己的战略被动地位。

同时,美国经济陷入低迷,军事上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政治上处于总统竞选阶段。

而俄罗斯经济上逐渐恢复,军事上力量增强,政治上稳定,这使俄罗斯具有反击美国的勇气和实力。

以上三点,使俄罗斯利用格鲁吉亚这次军事冒险行动,挑战美国的借口、勇气和实力。

二.事件背景: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

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分析

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分析

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分析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场冲突不仅涉及军事对抗,还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格局。

本文将全面分析该冲突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国际反应,并探讨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背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

乌克兰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但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联系依然紧密。

1990年代初,乌克兰通过《布达佩斯备忘录》放弃核武器,俄罗斯、美国和英国承诺保障其领土完整。

然而,俄罗斯对乌克兰内部事务的干涉,以及乌克兰逐渐向西方靠拢,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亲欧盟的“广场革命”,随后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武装力量。

这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恶化的转折点,随后发生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战争,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

二、冲突的根本原因地缘政治对抗俄罗斯与西方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竞争是乌克兰冲突的核心。

乌克兰作为俄罗斯与西欧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对莫斯科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俄罗斯强烈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视此为对其安全和影响力的威胁乌克兰国内的分裂乌克兰国内存在明显的亲欧和亲俄两派。

西部地区倾向于与欧盟加强联系,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尤其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有强烈的亲俄情绪。

这种内部政治和文化上的分歧,进一步激化了冲突。

能源与经济利益乌克兰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通道,控制乌克兰不仅意味着控制能源管道,还关乎俄罗斯的经济利益。

在乌克兰境内的天然气管道问题上,俄乌双方长期存在争议。

三、冲突的主要阶段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2014年,俄罗斯通过“公投”兼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这一行动引发了西方的强烈谴责和制裁。

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尤其是黑海舰队的基地位于此。

顿巴斯战争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宣布独立,得到俄罗斯的支持。

乌克兰政府军和亲俄武装力量在顿巴斯地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导致数万人死亡,超过一百万人流离失所。

从俄格冲突看西方媒体的舆论战

从俄格冲突看西方媒体的舆论战

从俄格冲突看西⽅媒体的舆论战2019-09-292008年8⽉8⽇⾄12⽇发⽣的南奥塞梯战争,充分体现了舆论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

如果说俄罗斯打赢了⼀场军事和政治战争的话,格鲁吉亚和西⽅则打赢了⼀场媒体战、舆论战。

如果说和平谈判是通过谈判桌拿到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那么舆论战争就是通过媒体达到军事⼿段达不到的⽬的。

西⽅媒体在配合格鲁吉亚开展军事⾏动,在争取受众意识、铺垫社会舆论⽅⾯确实达到了⾼度的专业⽔准,为格鲁吉亚在政治和外交空间争取到了相当的回旋余地。

本⽂拟讨论西⽅媒体发动舆论战的主要⽅式。

直接灌输巧妙暗⽰顺应和利⽤受众的⼼理定势、根深蒂固的看法和观念,⽤⼤量信息进⾏直接灌输,辅以巧妙的背景和⼼理暗⽰,是西⽅媒体的惯⽤套路。

英国⼴播公司在战争第⼆天的新闻节⽬中把“俄罗斯⼊侵格鲁吉亚”作为头条新闻报道,说俄军战机开始轰炸哥⾥。

电视记者从现场发回报道,只见他⾝穿防弹⾐,以隆隆巨响的炸弹爆炸画⾯做背景,对着话筒说,这⾥有格鲁吉亚的三个军事基地,驻有上千名格军⼠兵,所以招致俄罗斯空军的轰炸;然后画⾯切换到格鲁吉亚⼠兵四散躲避炮⽕的镜头。

①战争⼀开始就由西⽅媒体给这场战争性质定性,让⼈们⼀接触到这个新闻事实就产⽣是俄罗斯“⼊侵”了格鲁吉亚的印象。

⼼理学研究表明,即便对⽅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事实上你的表达仍会对其产⽣⼼理影响。

西⽅媒体深谙此道,在直接灌输其意见观点的同时,施以巧妙的⼼理暗⽰。

在英国⼴播公司新闻节⽬中的第⼆条新闻才是南奥塞梯⾸府茨欣⽡利的战事进展情况的报道,根据头条新闻的强势效应原理,第⼀条新闻俄罗斯的⼊侵远⽐第⼆条战事进展情况重要得多。

通过这种直接灌输加巧妙暗⽰的报道策略,强⼤的俄罗斯帝国对⼀个弱⼩的刚刚从专制中解放出来的“民主”邻国发动了⼀场侵略,⼀个⼊侵者和⼀个受害者的舆论形象就展现在了受众⾯前。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新闻编辑⼿上常备两套赫鲁晓夫的照⽚:⼀套是正⾯形象,另⼀套则是恶劣形象,以供随时按照⽂字需要,配上不同形象的照⽚。

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新形势——从俄格军事冲突说起

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新形势——从俄格军事冲突说起
也说 明俄罗斯在欧亚地 区的影 响力并没有得 到实 质 性 的 提 升 。
( 罗斯 除 外 ) 试 图追 求 独 立 自主外 交 、摆 俄 脱俄罗斯传统影响 、更 多更快地融人西方世
界 的努力。但如果把它放到更广阔的地 区乃 至全球地缘政治 图景 中看 ,考虑到美俄在这 场冲突 中所发挥 的作用 ,那么从本质上说俄 格 冲突是苏联解体 以后 欧亚地 区呈现所 谓地 缘政治真空 的情况下美俄之间进行地缘 政治 较 量 的结 果 。
二 、俄 格 冲 突 后 的 欧 亚 地 区 地 缘 政 治 形势
第二 ,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但 遇到 的阻力增大 。俄格 冲突结束 以后 ,上合组织 峰会 、独联体峰会 、欧亚经济共 同体峰会都
在 中亚如期举行并取得相应成果 ,特别是 中 亚 国家在独联体峰会期间就水资源利用达成 了协议 ,上合组 织签署 了对话伙伴 国条 例 ,
【 关键 词 】 俄格 冲 突 地缘政 治 欧亚地 区
俄罗斯 和格鲁 吉 亚 冲突距今 已近一 年 。 境 内的军事基地 ,并 向南 奥塞梯 派出维 和人 员 。谢瓦尔德纳泽奉行 亲西方 的政策 ,与俄
尽管 冲突后愈演愈烈 的国际金融危机很 快转 移了国际社会 的注意力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 俄 格 战争 对 于 欧 亚 地 区① 际 关 系 产 生 的 深 国 远 影 响 和 它本 身 所 具 有 的标 志 性 意 义 。
《 亚非纵横》20 年第4 o9 期
欧 亚 地 区地 缘 政 治 新 形 势
从 俄 格 军事 冲 突说 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 海合作组织研 究中心秘 书长 孙壮 志 中 国社 会科 学 院俄 罗斯 东欧 中亚研 究所 赵 会 荣
【 内容提 要】 俄格 冲 突发 生近 一年 来 ,欧亚地 区的地 缘政 治形 势有 五 大特

俄格冲突

俄格冲突

俄格冲突俄格冲突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的简称,指发生在2008年8月份由于格鲁吉亚首先使用军事措施对付国内南奥塞梯民族分裂势力而演变成的邻近大国俄罗斯军事干预所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间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

冲突的经过是:自2008年8月1日,双方交火事件不断,该地区局势趋于紧张。

8月7日深夜,也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正式开幕的同时,格鲁吉亚出兵突袭南奥塞梯,并宣称包围了首府茨欣瓦利。

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

俄第58集团军和第74空降兵师的部分部队8日和9日相继开进南奥塞梯,以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2008年8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9日说,由于“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他决定签署命令宣布国家进入“战时状态”。

11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结束了迫使格鲁吉亚保持南奥塞梯地区和平的大部分行动,茨欣瓦利现已处于俄罗斯维和人员的控制之下”。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当天则表示,击落了80架俄罗斯飞机,打死数百名俄罗斯人。

他同时对严重的人员伤亡表示遗憾。

俄新网的消息说,梅德韦杰夫在同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会谈时说,“我们结束了迫使格鲁吉亚当局保持南奥塞梯和平的大部分行动。

茨欣瓦利现已处于俄罗斯维和人员的控制之下”。

18日,俄军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22日19时50分,俄罗斯按计划顺利完成从格鲁吉亚撤军的任务,部分军队撤到南奥塞梯境内,部分军队已返回常驻地,俄维和人员已进入安全区哨所履行维和使命。

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

南奥塞梯领导人科科伊季27号在茨欣瓦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会有其他国家跟随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独立,而俄罗斯将是第一个在南奥塞梯设立大使馆的国家。

27日,格鲁吉亚外交部针对“俄罗斯此前一天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一事作出正式回应,宣布将降低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撤回格鲁吉亚驻俄使馆的绝大部分外交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解读一、事件情况的简介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适时恰值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度假,总理普京身在北京,无暇他顾。

历史上,奥运会期间任何军事行动都要停止,格鲁吉亚军队在美欧等国暗中支持下却向南奥塞梯发动了攻势。

炮火彻底毁灭了该共和国首都茨欣瓦利市和10个奥塞梯村庄,约两千人丧生,其中包括俄罗斯公民,有3.7万多人成为难民。

在格军进攻的头几个小时内,按照由格鲁吉亚领导批准的国际授权在本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俄罗斯维和人员中有12人被杀害、70人受伤。

与此同时,格方的反阿布哈兹的军事行动也在筹备当中。

由于南奥塞梯军队只有3000士兵,且装备落后,格军没碰到像样的抵抗。

8日上午,格军已占领了茨欣瓦利。

俄总统表示,不会容忍国民在格鲁吉亚遭受屠杀。

在北京出席奥运开幕式的俄总理普京宣称将展开报复行动。

俄第58军作为先头部队,开拔南奥塞梯,20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独立陆航团、防空导弹旅紧随其后。

同时,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军出动60架苏-24前线轰炸机、100架米格-29战机、60架苏27战机、40架L-39轻型教练机、30架Su-24MR战斗侦察机以及75架米-24武装直升机,对格境内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为陆军提供空中支援。

俄军一路狂扫战斗力薄弱的格鲁吉亚军队。

俄罗斯的军事介入迫使格鲁吉亚军队全面撤退。

格鲁吉亚另一个分离主义地区阿布哈兹也趁机攻击驱赶格鲁吉亚军队控制的东部地区。

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且表示会坚持抵抗俄军的入侵。

格鲁吉亚紧急征召大批后备军和驻伊拉克部队开往前线。

总统萨卡什维利连连向美国和北约求援。

这场冲突至少导致3.4万难民。

俄罗斯官员称,冲突已经造成南奥塞梯方面2000平民丧生,3万多人无家可归。

二、战斗双方军事军事实力的对比及现场的图片三、格鲁吉亚情况的介绍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人口:543.75万(1998年)民族成分:格鲁吉亚族占70.1%、亚美尼亚族8.1%、俄罗斯族6.3%、阿塞拜疆族5.7%。

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

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

格鲁吉亚语属于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族,它有多种方言形式,通常分为东格鲁吉亚和西格鲁吉亚两个分支。

自然地理:6.97万平方公里。

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外高加索中西部,包括外高加索整个黑海沿岸、库拉河中游和库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

西临黑海,西南与土耳其接壤,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和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共和国毗邻。

全境约2/3为山地和山前地带,低地仅占13%。

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

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什哈拉峰,海拔为5068米。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同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俄驻格军事基地等多个问题上龃龉不断。

2004年,萨卡什维利通过“玫瑰革命”上台,出任格鲁吉亚总统。

此后,格鲁吉亚奉行明显的“疏俄亲美”政策,一方面谋求加入北约和欧盟,一方面指责俄罗斯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俄罗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考虑,一直反对格鲁吉亚加入北约。

俄罗斯还坚决反对动用武力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

此外,俄一直认为格有藏匿和包庇车臣非法武装之嫌。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

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

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

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南奥塞梯始终谋求与格鲁吉亚平起平坐的独立地位,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早在1989年,南奥塞梯就和格鲁吉亚政府公开发生冲突,一直持续到1992年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格鲁吉亚西北部和黑海东岸,北部与俄罗斯接壤,首府为苏呼米。

阿布哈兹面积约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包括阿布哈兹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解体,阿布哈兹开始谋求独立,并于1992年7月自行宣布脱离格鲁吉亚。

这一举动引发了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与阿布哈兹地方当局之间的武装冲突。

在联合国和俄罗斯的调停下,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与阿布哈兹地方当局于1994年5月达成停火协议。

俄军随后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

目前,阿布哈兹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由俄罗斯支持的阿布哈兹地方当局控制着阿布哈兹80%以上的领土,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只控制余下不足20%的领土。

阿布哈兹地方当局还拥有自己的国旗、邮票和“外交部”,但它的独立地位始终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004年1月,萨卡什维利出任格鲁吉亚总统。

他把恢复国家主权作为首要任务。

为此,他提出一项和平协议,给予阿布哈兹“高度自治”,但阿布哈兹地方当局却坚持谋求独立。

阿布哈兹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六、俄格冲突的进程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

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2008年8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决定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同前往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

冲突各方随后接受并签署了六项原则协议。

(俄法两国达成的六项原则包括:放弃使用武力;彻底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为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开绿灯”;格鲁吉亚军队回到自己的常驻地点;俄罗斯军队返回开始军事行动前的位置,在国际维和机制形成之前,俄维和部队采取额外安全措施;就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未来地位及安全保障途径问题展开国际讨论。

)2008年8月18日,俄军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2008年8月25日,俄联邦议会上下两院全票通过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当局提出的要求俄承认他们独立的呼吁书。

2008年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向民众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出立。

2008年8月27日,格鲁吉亚将降低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

2008年8月28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决议,呼吁政府断绝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

2008年9月1日俄方已完成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撤军。

2008年9月2日,格鲁吉亚正式宣布格鲁吉亚退出同俄签署的有关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协议。

同日,格鲁吉亚当天正式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2008年9月6日,俄罗斯同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七、俄格冲突原因分析简而言之:从格鲁吉亚方面讲,格鲁吉亚想要收复南北奥塞梯,但是,奥塞梯想要独立,而俄罗斯支持奥塞梯的独立,格鲁吉亚想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收复奥塞梯,然后,就会变成已成事实,再提交给国际社会解决,但是,俄罗斯迅速插手,格鲁吉亚的小算盘没有打成,从俄罗斯方面讲,格鲁吉亚想要加入北约,北约也同意了,如果,饿逻辑呀顺利的加入了北约的话,北约就会在格鲁吉亚驻军,甚至是部署反导系统,这样一来,俄罗斯本来就被北约严重挤压的战略空间,更是雪上加霜,处于本国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俄罗斯这次必须出首,防止北约控制格鲁吉亚,或者是说,让格鲁吉亚顺利的加入北约,其次,格鲁吉亚还多次的挑衅俄罗斯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一)、格俄历史恩怨1000年前。

当时的高加索是近东三大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和波斯的天然交汇地带,而格鲁吉亚是个基督教武士王国。

有一段时间,奥塞梯地区归格鲁吉亚。

1801至1810 年,俄国完成了对格的吞并。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列宁按照志愿原则,吸收前沙俄所属国家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联盟,简成苏联。

奥塞梯地区以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名义加入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以加盟共和国名义加入苏联。

格鲁吉亚北边3900平方公里的奥塞梯地区,由于格鲁吉亚人占主体地位,被划归俄罗斯联邦后,极为不满。

斯大林(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执政后,把靠进格鲁吉亚3900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划给了格鲁吉亚,成立了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

北部地区改名为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

居住在俄格交界处的奥塞梯人由于找俄国当靠山而为格鲁吉亚人鄙视;奥塞梯族人大部份在北奥塞梯,面积也是北奥塞梯大,由于长期为一个国家,俄罗斯人大量向南奥塞梯移民。

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占领导地位的民族。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格鲁吉亚和俄罗斯联邦各自成为独立的国家。

根据独联体协议,维持各国现有边界。

可是,生活在南奥塞梯的俄罗斯人和奥塞梯人,要求与北奥塞梯合并,归俄罗斯。

他们人口在南奥塞梯占绝对多数。

为了回归俄罗斯,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格鲁吉亚在美国的唆使下,派兵镇压,俄罗斯则一边鼓动搁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回归俄罗斯,另一边大兵压境。

关于南奥塞梯地区的问题,是历史造成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都有道理。

由于历史上长期属于被征服者,格鲁吉亚独立后一直要摆脱俄罗斯的阴影,积极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甚至想退出独联体而谋求加入北约。

格鲁吉亚的“脱俄入欧”一直在刺激着俄罗斯。

由于格鲁吉亚地处俄罗斯的南大门,地缘政治非常重要,俄罗斯一直竭力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其手段之一就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

1991年当骄傲好斗的小国格鲁吉亚独立时,俄罗斯双头鹰受到了羞辱。

俄鼓动南奥塞梯建立国中之国,格首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也煽动民族对立。

加氏被杀或自杀后,由前苏联外长兼政治局委员谢瓦尔德纳泽继任。

1993年,谢氏在另一场血战后丢掉了阿布哈兹,但赢得了和平。

他很清楚格无力撼动强邻,2003年爆发了“玫瑰革命”,这位旧式官僚被在美国受教育、精力充沛但行事冲动的年轻律师萨卡什维利推翻。

萨氏欲借加入欧盟和北约逃出莫斯科的掌心—-就像乌克兰一样,但被包围的前景激怒了俄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